1.国际贸易导论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40
国际贸易有关书籍
国际贸易有关书籍是涉及国际贸易的重要读物,涵盖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政策、法律、实践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国际贸易有关书籍:
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本书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经典教材,全面介绍了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实践,包括比较优势、关税、非关税壁垒、贸易协定等内容,是学习国际贸易的好书。
2. 《国际贸易法导论》
本书详细介绍了国际贸易法的基本原则、规则和体系,包括WTO 的组织架构、争端解决机制、贸易规则等方面内容,是了解国际贸易法的好教材。
3. 《中国外贸实务》
本书是中国外贸领域的指南,介绍了中国外贸的基本情况、政策、法律、实务等方面内容,对于从事中国外贸的人士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4. 《国际商务谈判技巧》
本书介绍了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技巧、策略和实践,包括谈判的准备工作、分析对手、掌握谈判技巧等内容,对于从事国际商务谈判的人士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5.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
本书通过详细分析了国际贸易中的典型案例,探讨了其中的问题、挑战和解决方案,对于了解国际贸易实践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这些书籍虽然涵盖的内容不同,但都对于了解和学习国际贸易有着很高的价值。
无论是对于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士,还是对于对国际贸易感兴趣的读者,这些书籍都是必备的参考读物。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1.1 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基本范畴-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 国际贸易的基本范畴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要素流动。
1.2 国际贸易的作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推动全球技术进步。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友好关系。
1.3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出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售商品和服务。
- 进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购买商品和服务。
-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 贸易平衡: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等于进口额。
- 自由贸易:指国家间对进出口商品和服务不设限制或关税。
- 保护贸易:指国家采取措施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
- 关税:指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 非关税壁垒:指除关税以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如配额、许可证等。
2.1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历史演进-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和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四个阶段。
-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2.2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即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通过专业化和自由贸易,各国可以最大化全球生产效率和福利。
2.3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即相对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劣势,两国之间仍然可以通过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即生产一种商品所放弃的其他商品的生产能力。
国际贸易概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国际贸易的概念与特点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定义:国际贸易是指各个国家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二异同:相同点:贸易的客体相同;货物与服务。
不同点:贸易的主体不同;本国人,外国人。
一些海岛国家,如日本,英国等,常用海外贸易来表示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由进口与出口两部分组成,又称之为进出口贸易。
国际贸易与世界贸易国际贸易是一种世界性的商品与交换活动,是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因此人民常用“世界贸易”来代替国际贸易。
严格讲国际贸易,世界贸易并非同一概念。
国际贸易:世界各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
世界贸易: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总和。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第二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的产生国际贸易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1)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2)存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
原始社会后期,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剩余产品开始出现,同时原始社会开始瓦解,阶级和国家相继出现,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前提得以满足,国际贸易应运而生。
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由于奴隶社会生产技术落后,交通工具简陋,国际贸易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贸易商品:奢侈品(如宝石,装饰品,各种织品和香料等)贸易地区:腓尼基(现在黎巴嫩境内),埃及,罗马,印度,中国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由于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是船只的进步,国际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贸易商品:奢侈品(如金银,丝绸,香料,宝石,象牙,瓷器,和少量的麻纺织品)贸易地区:封建社会早期:地中海东部,阿拉伯地区;公元11世纪以后: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如威尼斯,鹿特丹等成为当时西方贸易中心。
资本主义的发展真正具有世界性质的国际贸易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发展起来。
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1)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学导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国际贸易学是经济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运作机制,以及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全球化的影响。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国际贸易的相关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判断。
二、教材和参考资料1. 主教材:《国际贸易学导论》2. 参考资料:《国际贸易原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国际贸易的定义和特点- 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的比较成本理论- 国际贸易的互补优势理论2. 国际贸易的运作机制-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跨国贸易协定与自由贸易区- 国际贸易的结算与支付3.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 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4. 全球化与国际贸易- 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 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矛盾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授课与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运作机制。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话题,并进行展示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国际贸易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从而加深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4. 学生报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与国际贸易领域有关的研究课题,并进行书面报告和口头答辩。
五、教学评价和考核1. 作业评估:对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成果进行评估,包括小组展示和书面报告。
2. 个人项目评估:对学生独立完成的研究课题进行评估,包括书面报告和口头答辩。
3. 期末考试:通过闭卷考试检验学生对国际贸易学导论的理论掌握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和保障1. 教学场所: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以支持教师的讲解和案例分析。
2. 图书资料:学校图书馆配备与国际贸易学相关的书籍和期刊,以供学生参考和深入研究。
习题1国际贸易导论1、简要回答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的联系与区别。
答: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区别:(1)转口贸易有第三国的商人参与商品的交易过程,而不论货物是否经由第三国运送;过境贸易无第三国的商人参与。
(2)转口贸易以盈利为目的;过境贸易通常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如印花费等。
联系: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属于间接贸易2.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有什么区别?答:有形贸易中,商品的进出口要经过海关,故其金额显示在一国的海关统计上;无形贸易不经过海关办理手续,其金额不反映在海关统计上,但显示在一国国际收支表上。
3、简要回答外贸依存度的持续增加对中国的影响答:(1)定义:对外贸易依存度,亦称对外贸易系数,指一国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是以本国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额)在本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表示的。
(2)影响:①外贸依存度快速增长使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加国际化,世界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分工不断加深,国际贸易规模迅速膨胀,各国的外贸依存度总体上呈现迅速上升趋势。
外贸依存度大幅提高带来的一个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走向与国际接轨的道路。
中国经济的发展终将进入一个与世界经济荣辱与共的同步周期。
②外贸依存度的快速提高使中国的对外贸易摩擦趋于频繁化。
c.外贸依存度的快速提高重塑了中国的外贸结构,影响中国未来的就业格局。
由于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所以纺织服装、鞋类、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出口行业吸纳了最大量的就业人数。
习题2自由贸易理论及其新发展1、试评述要素禀赋论的主要内容答:(1)该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及其学生俄林提出,因此,又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原理”。
(2)该理论通过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不同国家的生产诸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
(3)该理论还分析了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反作用,说明国际贸易不仅使国际间商品价格趋于均等化,还会使各国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即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
1、单项选择题:1.从一个国家来看,该国与别国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称为( C )A.世界贸易B.国际贸易C.对外贸易D.区域贸易2.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 A )A.世界出口总额B.世界进口总额C.一国进出口总额D.国际贸易量3.某国1984年出口贸易值为840 亿美元,1988 年出口贸易值为1860 亿美元,1988 年该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为226%(以1984年为100%),所以该国1988年出口贸易量比1984年( A )A.减少了B.增加了C.没有变化D.贸易值不能换算为贸易量4.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对第三国来说是( C ) A.直接贸易B.间接贸易C.转口贸易D.依照运输方式来确定5.以金额表示的一国的对外贸易,称之为( A )A.对外贸易额B.对外贸易量C.贸易差额 D.无形贸易6.以一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可以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流量,是因为(D)A.它以商品计量单位表示B.它以货币金额表示C.它只计算有形贸易D.它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7.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 A )A.贸易差额B.出超C.入超D.净出口或净进口8.反映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指标是( B )A.对外贸易额B.对外贸易量C.对外贸易值D.对外贸易依存度9.净出口与净进口之差反映了( A )A.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间的差额B.同种商品出口量与进口量之差C.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之间的差额D.总贸易与专门贸易之间的差额10.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3.5 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3.7 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为7000 亿美元,当年国际贸易总额为( A )A.7.9万亿美元B.3.5万亿美元C.4.2 万亿美元D.3.7万亿美元2.多项选择题:1.某国1992 年对外贸易规模为:出口482 亿美元,进口412 亿美元,这一年该国贸易状况为( A C D )A.顺差70亿美元B.逆差70 亿美元C.贸易总额894亿美元D.净出口70 亿美元E.净进口70亿美元2.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按照其商品形态划分,应包括( DE )A.直接贸易B.间接贸易C.转口贸易D.有形贸易E.无形贸易3.在国际货物贸易统计中,《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一般把国际货物贸易分为10大类,其中(AB )A.0到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B.5到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C.9类为未分类商品D.0到4类商品称为制成品E.5到8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4.贸易差额包括(ABCDE )A.贸易顺差 B. 货物贸易差额C.服务贸易差额D.贸易逆差E.贸易平衡5.对外贸易依存度(ABCDE )A.指一国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B. 用对外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C.从结构上可分为:对外贸易总依存度、货物贸易依存度、服务贸易依存度D.也可分为: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E. 也可以用对外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6.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AC )A.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B.一国出口货物的去向C.一国产业结构状况D.第三产业发展水平3判断题:1.对外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商品(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地区)之间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来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
国际贸易学①【国际贸易导论】国际贸易: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有形贸易:指看得见的有形实物的进出口活动,即传统的进出口贸易。
无形贸易:指劳务和其他非实物形态的进出口。
对外贸易: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与劳务的交换活动。
易货贸易:指支付结算方式是以货换货,即货物经过计价后进行交换,以补充现汇不足的贸易。
转口贸易: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
加工贸易:以加工为特征,以商品为载体的劳务出口。
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1年)对外贸易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国际贸易的商品构成。
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的贸易额分别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②【早期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绝对成本理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为有利。
比较成本理论:(1)假设: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而且劳动是同质的;两国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要素可以在一国内部不同行业间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各国间存在着技术水平的差异,但各国的技术水平都是既定的;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经济收益;不考虑需求;经济是完全竞争的;不考虑运输、保险等成本。
(2)基本内容: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商相对于另外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既无绝对优势),仍有进行互惠互利贸易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以及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这样一来,双方均可获利。
两优(利)相权取其重,两劣(害)相权取其轻。
(3)比较:相对劳动生产率大、相对生产成本低、机会成本小有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专业导论心得体会在国际贸易专业导论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全球贸易的重要性和影响,对于国际贸易背后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门课程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视野,让我认识到贸易不仅仅是商品交换,更是国家之间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以下是我在学习国际贸易专业导论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首先,全球贸易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历史资料和案例,我了解到贸易对于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全球贸易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增加产品多样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技术进步,促进文化交流等。
国家间贸易合作有助于加强经济联系,减少贫困和不平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同时,贸易也带来了挑战,如贸易保护主义、贸易逆差等问题需要认真应对和解决。
其次,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
学习过程中,我深入研究了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国际贸易模式、关税壁垒、汇率风险管理等内容。
这些理论不仅帮助我理解贸易背后的经济原理,还使我对全球经济体系和国际间的经济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这些原理的学习,我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国家之间会进行贸易,如何进行贸易,以及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认识到贸易的双赢性。
在学习中,我发现国际贸易并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可以实现双赢的合作模式。
通过贸易,不同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世界上很多国家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贸易伙伴关系,共同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
贸易的双赢性也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全球化进程。
第四,关注可持续发展和公平贸易。
在学习国际贸易专业导论的过程中,我认识到贸易不仅仅是经济活动,还需要考虑环境、社会和人权等方面的因素。
国际贸易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避免对环境的破坏,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贸易应当坚持公平原则,避免剥削性贸易和不公平的贸易行为,促进全球贸易的平衡和稳定。
最后,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实践和案例。
在导论课程中,我不仅学习了贸易理论,还深入了解了实际贸易的运作和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