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及答案1111.docx
- 格式:docx
- 大小:69.11 KB
- 文档页数:16
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0年10月诺贝尔奖揭晓,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获得201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试管婴儿、试管苗和克隆羊这三者可以说是现代生物科技的杰出成果,下列对其生物学原理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属于无性生殖B.三者培育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C.都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都体现了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2.(2011·江苏杭州模拟)生物界广泛存在着变异,人们研究并利用变异可以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
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式是()。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的超级稻B.用X射线进行大豆人工诱变育种,从诱变后代中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C.通过杂交和人工染色体加倍技术,成功培育出抗逆能力强的八倍体小黑麦D.把合成β-胡萝卜素的有关基因转进水稻,育成可预防人类V A缺乏症的转基因水稻3.基因工程是将目的基因通过一定过程,转入到受体细胞,经过受体细胞的分裂,使目的基因的遗传信息扩大,再进行表达,从而培养成工程生物或生产基因产品的技术。
你认为支持基因工程技术的理论有()。
①遗传密码的通用性②不同基因可独立表达③不同基因表达互相影响④DNA作为遗传物质能够严格地自我复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④4.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B.过程②可以取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C.过程③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D.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频率5.对于下图所示育种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④方向所示的途径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⑦过程所示的育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③⑦过程都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⑤过程一般发生在生殖细胞中才具有遗传性6.如图,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分别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必修二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2018.1一、选择题1. 下列叙述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物种B. 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 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长期地理隔离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人们也利用该原理来人为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此“突变”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实现了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袁隆平培育超级杂交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3. 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
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4. 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5.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
但是在非洲流行恶性疟疾(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地区,带有这一突变基因的人(Aa)很多,频率也很稳定。
对此现象合理解释是A.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B.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C.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不易感染疟疾D.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
6. 如图表示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这是变异不定向的原因B.a →b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C.b →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定向抗药性变异7.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 科学家通过诱变育种方法可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如()A.杂交水稻 B.转基因抗虫棉C.太空甜椒 D.克隆羊2.在农作物的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 )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互换③基因重组④染色体变异A.③①④④ B.④①②④ C.④④①③ D.④③①④3.下表关于基因工程中有关基因操作的名词及对应的内容,正确的组合是()4.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①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提取目的基因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③④②①5.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
按照拉马克的观点,现代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A.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B.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C.变异、自然选择的结果D.基因突变引起显著变异的结果6. 达尔文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的主要观点是( )A.物种是神创造的 B.物种是不变的C.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D.物竟天择,适者生存7.下述不属于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A.生存斗争中颈和前肢较长的个体得以生存B.长的前肢和颈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积累C.长颈鹿的长颈和长前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的前肢和颈是经常伸长颈和前肢的结果8. 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生物的多样性C.生物的适应性 D.遗传和变异的本质9.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本质是( )A.药物诱发了病菌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病菌对不同的药物进行定向选择C.药物能诱导病菌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药物对病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病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10. 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型个体占30%,Aa型个体占40%,种群个体之间进行自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A.50% B.35 % C.25% D.15 %11.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色盲基因型比率为:X B X B:X B X b:X b X b:X B Y:X b Y=44%:5%:1%:43%:7%,则X b的基因频率为()A.13.2%B.5%C.14%D.9.3%12.下列各组不属于同一物种的是()A.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 B.黑种人和白种人C.马和驴 D.开红花的月季和开黄花的月季13. 英国的椒花蛾身体和翅都有浅色斑点。
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及答案1. 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A.在暗洞中生活的盲螈,眼睛因长期不用而退化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所致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正确答案)D.生物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答案解析:A、B、D是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因为“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个体间存在生存斗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C正确。
2. 在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的地里,喷了一种新的农药后,约98%的甲虫死了,约2%的甲虫生存了下来,生存下来的原因是()A.有基因突变产生的抗药性个体存在(正确答案)B.以前曾喷过某种农药,对农药有抵抗力C.约有2%的甲虫未吃到沾有农药的叶子D.生存下来的甲虫是身强体壮的个体答案解析:生存下来的甲虫是由于本来就具有抗药性基因,而新基因的产生来自基因突变,因此A正确。
3. 当某种新感冒药刚问世时,其治疗病毒性感冒的效果很好;几年后,因为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其疗效逐渐降低。
出现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药物对病毒选择的结果(正确答案)D.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使病毒产生了抗药性变异答案解析:病毒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存在抗药性变异的,有不存在抗药性变异的,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通过遗传抗药性变异逐代积累和加强,繁殖几代后,就会对药物有较强抗性,即药物疗效就会降低。
4. 下列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具有挑战性的事实是()A.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大批无翅昆虫B.长期使用杀虫剂,不但没有消灭害虫,害虫的抗药性反而越来越强C.化石研究表明,云南澄江地区寒武纪地层中大量新物种的产生大约只用了200万年,这在几十亿年生物进化史上只能说是“一瞬间”(正确答案) D.研究发现,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之间相同的基因非常多,不同的基因只是少数答案解析:无翅昆虫因无翅不能飞翔,避免了被大风吹到大海中,适应海岛环境,因此保留下来;使用杀虫剂后,抗性较弱的个体大量死亡,被淘汰,而抗性较强的个体则保留下来并大量繁殖;200万年这“一瞬间”出现许多新物种,即物种大爆发,而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所以大多数基因是相同的,少数是不同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为显性。
在一个由700只长翅果蝇和300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 杂合子占30%。
笫二年残翅果蝇减少了10%,其他不变,v的基因频率为A.42%B. 45%C. 43. 3%D. 5& 8%A.乙种群的基因库大于甲种群B.甲种群的a基因频率小于乙种群C.甲种群的基因突变不同于乙种群D.两个种群的进化方向都由自然选择决定3.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M、h和em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20%、60%和20%。
在长期的选择过程屮A基因和a基因之间的比例变化如下图,则各基因型个体在此坏境屮竞争能力的大小关系最口」能为tA.AA<Aa=aaB. AA=Aa>aaC. AA=Aa<aaD. AA<Aa<aa 50箕4.某生物基因(a)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対的替换而形成,I f 丁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差异,以下说法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基因Q的产牛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B.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C.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D.不同地区的群体有着共同的进化方向5.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杂交后得到选取八中显性个体分别进行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和自由交配,则自交和自由交配得到的理中A的基因频率和Aa的基因型频率Z 间的关系为A.A基因频率相同,Aa基因型频率相同B. A基因频率不同,Aa基因型频率相同C. A基因频率相同,Aa基因型频率不同D. A®因频率不同,Aa基因型频率不同6.卜-列有关变异和进化的敘述,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牛了牛殖隔离,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种群中控制某性状的全部等位基因称为种群的基因库C.具有主殖隔离的两个物种未必存在地理隔离D.生物变杲的有利性是相对的,口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7.卜-列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描述是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界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B.种群间在口然条件下基因不能口由交流的现彖叫生殖隔离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牛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川环境条件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表示抗生素的选择作用病B.抗生素的滥川会导致NDM基原a因出现和该基因频率增加*C.不同性状细菌之间的隔离不D.若NDM基因位于质粒上,则会更容易在不同个体间转移9.汕菜籽的含汕量随世代选择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一部分:选择题(70分)一、选择题。
(2分×20=40分)1.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长颈鹿的颈和腿之所以特别长,是由于 ( )A.为了摄食树叶,颈和腿不断伸长,代代相传,愈伸愈长B.长颈,长腿者比短颈短腿有较佳的生存机会C.长颈,长腿者影响了遗传基因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2.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下列哪个过程为自然选择提供了这一基础() A.DNA→DNA B.DNA→RNAC.mRNA→蛋白质D.转运RNA携带氨基酸3.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以定向积累微小有利变异的是()A.定向的变异和自然选择B.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C.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D.自然选择和遗传4.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若干对家蝇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对),再将每组的子代分为A、B 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则不接触DDT(如下表所示)。
只选择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组的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组统统淘汰。
将保留的部分再重复这样的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中逐代增加DDT的浓度。
经过这样多代的重复,获得了具有很强抗药性的家B.由于长期使用DDT,使家蝇的抗药性逐代增强C.家蝇抗药性原已存在,与是否使用DDT无关D.家蝇抗药性形成是长期使用DDT的结果5.使用农药来防止棉红铃虫,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B、红铃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选择C、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D、农药对棉红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6.到了寒冷的冬天,枫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依然是郁郁葱葱。
这说明A、枫树不适应寒冷环境,松树适应寒冷环境B、它们都能适应环境C、枫树适应寒冷环境,松树不适应寒冷环境D、它们之间进行着种间斗争7.恐龙类动物是中生代时期最繁盛的一类大型爬行动物,但是到白堊纪末期尽殁于世。
从生物进化角度而论,恐龙这类动物灭绝的原因可能是A、食物不足B、防卫能力不强C、环境变化D、生存斗争失败8.通过化石的研究表明,恐龙等生物曾在地球上生存过较长一段时期,但后来灭绝了,能够理解这些物种短暂生存的最充分理由是()A.这些物种不会发生变异B.恐龙与环境斗争的结果使恐龙发生了变化C.环境变化导致这些物种的灭绝D.这些物种缺乏具有适应环境的可遗传的变异9.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遗传符合按孟德尔遗传定律),其第4代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是()A.基因频率变化,基因型频率不变B.基因频率不变化,基因型频率变化C.两者都变化D.两者都不变10.某地区人群每10000人当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若一女性患者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患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多少A、1﹪B、0.5﹪C、1/8D、1/411、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A、24%、72%B、36%、64%C、60%、40%D、57%、43%12.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下左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论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下列可以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D.迁移2.1937年,某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的气候比较寒冷。
最初白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
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的是()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C.白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3.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其后代中a基因的频率是()A. 12.5%B. 25%C. 50%D. 75%4.如图表示最初生活在某个区域的物种,由于水的障碍,已将该物种分离成两个独立的种群。
如果甲种群生活的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那么甲种群的进化速度将可能()A.比乙慢B.比乙快C.与乙相同D.不能确定5.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自发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生物发生进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6.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上的8群羊是()A.一个群落B.一个种群C.两个种群D.八个种群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①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①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①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①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①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 ①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①8.下列对生物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自发突变率低,且大多对生物有害,所以不可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生物变异的方向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9.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观点()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10.在20世纪30年代,对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A.性状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B.分子水平深入到量子水平C.性状水平深入到细胞水平。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啄木鸟的长舌是啄食树洞中的昆虫时,经常伸长的结果B.害虫抗药性增强,是因为在杀虫剂的刺激下,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并将此性状遗传给后代,并且在后代中得到积累和加强C.洞穴中的盲鱼是定向变异的产物D.狼和鹿都很敏捷、善跑,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的结果2.下列关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能产生大量后代B.为获取食物和空间,生物之间要进行生存斗争C.为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D.适应环境的个体会保留下来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内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C.两个池塘内的全部青蛙是一个种群D.一个树林里的全部杜鹃是一个种群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5.有关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就没有进化B.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不可能作为进化的原材料C.基因重组产生新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自然选择能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但不能使有利变异积累下来6.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生物个体会死亡,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7.(2018·淄博高一检测)某植物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甲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繁殖成功率如图乙所示。
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最可能是( C )A.增加、减少B.减少、减少C.减少、增加D.增加、增加8.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D.一些生物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9.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②共同进化既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③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④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B.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C.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11.(2018·郑州高一检测)在一个种群中,AA占25%,Aa占50%,aa占25%。
第七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为20人,患者3人,男性患者10人。
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A. 6%B. 4.5%C. 11%D. 7.5%2.下列能提高生物多样性的是()A.把生物进行分类B.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C.来自共同祖先的遗传D.用进废退3.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一定会进化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这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4.岛上某种动物的皮肤图案有a、b1、b2、c四种,不同图案的个体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b1、b2类型的出现一定是突变的结果B.岛上所有该种动物的全部肤色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C. b1和c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T5时期,b2与a一定存在生殖隔离5.按照达尔文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A.生活在地下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6.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
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适者生存B.人工选择C.用进废退D.定向变异7.关于共同进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物种可以单独进化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无益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8.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A.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约4亿年前出现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9.长期使用青霉素治病,会出现抗药性强的细菌,使青霉素药效降低,其原因是()A.细菌对青霉素有选择作用B.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C.细菌定向变异的结果D.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适应性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11.下列事例,不属于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所解释的是()A.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所以视力很弱B.人类的盲肠没有家兔的发达,是长期吃熟食的结果C.由于草少而改吃树叶,经常伸长脖子,鹿逐渐变为长颈鹿D.由于煤烟染黑了树木,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蠖逐渐被深色所代替12.下列关于基因频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基因频率是指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B.基因频率越大,突变率越高C.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造成基因频率的改变D.自然选择会使原来同一种群的基因频率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13.下列属于同一物种的是()A.生活在同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食草动物B.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C.种植在同一块地里的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D.培养在同一培养皿中的大小两种草履虫14.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变异具有不定向性B. a→b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C. 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15.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
50分钟限时自测(必修二第7章)一、单选题(72分,每题3分)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C.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D.如果没有突变,生物也可能会发生进化2.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不可遗传的变异D.染色体变异3.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有利变异在生物体内积累B.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C.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其结果是产生了遗传、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4. .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 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多少( )A. 6%B. 5.8%C. 12%D.3%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的结果B.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C.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发生显著差异D.突变与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6.以下不属于物种形成环节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B.共同进化C.隔离D.自然选择7.下列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的是( )A.生存斗争B.过度繁殖C.获得性遗传D.适者生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基因突变多数是有害的,所以基因突变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分别是两个种群,但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C.因为马和驴杂交后生出了骡子,所以马和驴这两种生物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因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所以物种形成必须都经过地理隔离9.原始的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并逐渐向陆地发展,那么决定生物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方向的是( )A.遗传B.变异C.生存斗争D.自然选择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B.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生物定向变异的发生1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解决的问题是( )A.生物进化的原因B.生物适应环境的原因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D.遗传和变异的本质12.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种间关系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新物种只能通过自然选择过程形成,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新物种的形成都是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的结果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实现了共同进化1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所有变异都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可选择的原材料C.杀虫剂诱导寄生虫发生突变会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D.进化过程中显性基因频率增加更有利于产生适应环境的新性状1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符合达尔文学说的基本观点的是( )A.生物进化以种群为基本单位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D.可遗传变异都来自基因突变15.用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观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故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与环境一致的体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16.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或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去,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这种突变类型因不能飞行,从而避免被风吹到海里淹死,这个事例说明( )A.突变多数是有害的B.突变多数是有利的C.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D.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是绝对的17.埃及斑坟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针对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存在的问题,杜布赞斯基等提出了现代达尔文主义,对其主要观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 种群进化的实质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 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2.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3.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且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一段时间后若a的基因频率变为95%。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该种群所处的可能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B. 此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C.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物种D. 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4.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B. 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充分条件C. 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D. 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5.在我国云南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约处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
该化石群有100多种60多个类群,大多已灭绝,其动物结构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很大,在此前的地层中却找不到其祖先。
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与达尔文进化学说观点相矛盾的是()A. 生物是由其祖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B. 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C.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D. 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的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B. 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C. 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D.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及物种形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则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60%,40%B. 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此可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 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 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8.下图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两种变异的示意图,图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图a.图b所示的变异()A. 均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 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C. 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D. 均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9.“超级细菌”能抵抗多种抗生素,它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δ,该δ基因编码一种ω酰胺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超级细菌”的遗传物质可能为RNA,分子结构不稳定,变异性强B. 超强耐药性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的方式产生的C. 酰胺酶可以使多种抗菌药物失活D. 滥用抗生素在客观上对“超级细菌”起到了选择作用10.下图中的①②③表示培育番茄新品种的三种育种方法。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的作用()A.自然选择作用于生物的变异,使有利的变异得到保存,不利的变异被淘汰B.自然选择使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自然选择使生物的变异发生定向改变D.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2.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没能解决的问题是()A.生物进化的原因B.说明物种是可变的C.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及多样性D.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3.若某种群中原本只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由于外界因素的改变,该种群被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如图表示分割后的两个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相同B.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5C.甲、乙种群均未发生进化D.环境通过对基因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指生物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5.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6.下列哪项属于种群()A.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B.一块稻田里的所有昆虫C.一片草地的所有蒲公英D.分散在各湖泊、河流的鲤鱼7.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种群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D.种群基因库的基因和物种基因库的基因是一样的8.下列关于基因库的描述错误的是()A.基因库是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B.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9.下列事例,不属于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所解释的是()A.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所以视力很弱B.人类的盲肠没有家兔的发达,是长期吃熟食的结果C.由于草少而改吃树叶,经常伸长脖子,鹿逐渐变为长颈鹿D.由于煤烟染黑了树木,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蠖逐渐被深色所代替10.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A.生物进化的原因B.生物适应性的原因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D.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11.白纹伊蚊是传染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
高二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突变产生抗药性,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下,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C【解析】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A项正确;蜂鸟的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蜂鸟与倒挂金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B项正确;抗药性突变不是在接触青霉素后产生的,细菌中原来存在着各种突变个体,接触青霉素后,青霉素对抗药性的突变个体起到了选择作用,C项错误;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向着特定的方向进化,D项正确。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名师】变异不是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
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不利变异遭到淘汰,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使整个种群抗药性增强,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2.下列关于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分布着多种地雀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地理隔离是形成多种地雀的重要原因B.各岛上的不同地雀出现了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C.地雀形态结构的改变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不同地雀种群基因库组成有差异【答案】C【解析】略3.科学家在研究某种鸟的进化时发现,在繁殖季节有的雄鸟能够吸引多只雌鸟来到它的领地筑巢,有的雄鸟却“魅力不足”而其领地中鸟巢的数量很少.经观察,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的长短有关。
观察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鸟的种群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B.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C.若该种群中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分别占20%和40%,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60%D.种群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答案】A【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他们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由示意图可以看出,长尾鸟对应的巢数是最多的,B正确;若该种群中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分别占20%和40%,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60%,C正确;种群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D正确。
()第 7 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A.生存斗争中颈和前肢较长的个体得以生存一、选择题B.长的前肢和颈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积累1.下列哪项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C.长颈鹿的长颈和长前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D.长的前肢和颈是经常伸长颈和前肢的结果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条件所能承受的数量3.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错误的是()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A.变异是不定向的B.遗传和变异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D.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2.下述不属于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4.目前对于自然选择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7.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个体发展到群体B微观发展到宏观A.不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C低等发展到高等D以个体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本原因基本单位 B .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5.下列哪一项与自然选择学说无关()C.隔离阻止了种群间基因交流A.达尔文B.《物种起源》 C .种群是生 D .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物进化的单位 D .优胜劣汰8.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种群,现人为地把其分6.云南某旅游区有 8 群猕猴共 240 只,我们称这群隔成 A、B 两个种群,如果 A 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弥猴为()化而 B种群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A.8种族个种群DB.一个种群.一个群落C .8 个A.A 种群进化速率比化速率比 B 种群慢B 种群快B.A种群进C.两个种群进化速率一样D.两个A.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综合利用 B .突变、种群都保持原水平不变选择和生存斗争的综合利用9.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C.变异、选择和遗传的综合利用D.变高度超过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死亡,异、淘汰和遗传的综合利用最终为云杉所取代,这种群落更替表明()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低D.从结构上看云杉比桦木高10.关于生物进化的问题,有多种理论解释,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11.在一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则基因A和基因 a 的频率为()基因型AA Aa aa比例18 %78 % 4 %A.18 % 82 B.36 %64 % C.57 %43 %D.92 %8 % C 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12.在一个基因库中,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比例相 D 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等,如果每一代隐性基因型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14.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则()能是()A.对基因型的比例影响很小 B .会降低隐性基A.这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B.该群体因的比例中具有此性状的纯合子多C.会使隐性基因完全灭绝 D .会提高杂合子的比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例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1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15.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所有物种的形成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说明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C一系列剧烈变化,而乙群体的环境没有这种变化,群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体甲进化的速率很可能是()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A.最初比乙慢 B .开始比乙慢,然后与乙相同16.下列关于自然界中影响物种形成的因素,不.正确C.开始比乙快,然后比乙慢 D .开始比乙慢,的是()然后比乙快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B.自18.科学家发现某地某种蝴蝶在1863 年和 1963 年不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同体色个体数量所占百分比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D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A.深体色和浅体色个体分别属于不同的性别17.最早生活在同一区域的种群,后来由于水的阻碍B.环境变化后,中间体色的蝴蝶不容易被天敌发分为甲和乙两个群体。
如果甲群体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现C.蝴蝶深、浅体色个体逐渐进化成中间体色个体D.深体色和浅体色类群逐渐产生生殖隔离1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0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的金鱼选种经验是: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
对这段话蕴含的科学道理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种育种方法属于选择育种B.“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C.“分数缸饲养”,相当于地理隔离D.“自然奇品悉具”的根本原因是在人工选择条件下,金鱼发生了定向变异21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a 表示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22 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 BB、Bb 为灰身, bb 为黑身。
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 80%为 BB的个体, 20%为 bb 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2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24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这种方式不需要下列哪 D.性状分离一环节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A.提供进化原材料的突变和基因重组1.达尔文学说认为 _____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B. 使种群基因库中基因定向变异的特殊环境内在因素, 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定向的_________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达尔文进化学说C.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自然选择的中心内容是D.阻断不同种群间发生基因交流的隔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在同一区域中生长着两种杜鹃花,在人工条件下,它们之间都可以杂交成功,但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杂2.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在19 世纪中期以前,交,因为一种杜鹃花在 6 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在 6体色几乎都是浅色的,在 20世纪中期,由于环境月下旬产生花粉,这种现象属于污染,黑色桦尺蠖却成了常见类型。
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 s 控制,黑色( S)A. 优胜劣汰 B. 过度繁殖C.生殖隔离对( s)是显性。
在 19 世纪以前,桦尺蠖种群中 S进化朝着 _______方向进行。
基因频率很低,在 5%以下,而到了 20 世纪则上升(4) 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虽然种群中浅色个体不到了 95%,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发生这种变化断减少,黑色突变个体类型迅速发展,整个种群的正确解释是: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并没有新的物种形(1) 在 19 世纪时,环境未被煤烟熏黑,适应环境的成,原因是_______色个体得以生存繁衍,故种群中 _____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频率在这时较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 20 世纪中期,工厂排出的黑烟使环境发生变化,3、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_______基因频更适于 _______色个体生存繁衍,故率不断增高。
(3)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的变异是 ________的,________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导致生物(1) 图(1) 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 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
X、Y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 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 ________加剧。
____________。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升,其原因可能是因,称为蜥蜴的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 W 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 w 代表联趾 ( 趾间有蹼 )③图 (2) 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基因。
图 (2) 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 ________发生了改变。
(5) 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 (2) 所示群体中不同个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 ________。
体的存在反映了 ______多样性(3) 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 100 只果蝇,测知基因型4、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AA(灰身 ) 个体为 35 只, Aa(灰身 ) 个体为 60 只,示,果蝇约有 104 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aa( 黑身 ) 个体为 5 只,请问 A 基因的基因频率为种群,约有 107 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________,a 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________。
(1)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4) 已知果蝇白眼 (b) 为隐性基因,在该种群中每 2500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只果蝇中才有一只白眼果蝇,那么白眼 b 基因的基________,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 ________而产生因频率为 ________。
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 ________,其(5) 假定残翅 (v) 的基因突变率为 10-5,由于在正常产生的方向是 ________,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V) 类________。
型个体逐渐增多, V 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2) 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 10-5,那么多代后,长翅类型成为该种群中的常见类型,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6)通常经过长期的 ________隔离可达到 ________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