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冲击波起爆
- 格式:doc
- 大小:260.50 KB
- 文档页数:12
第四章《民用爆炸物品与起爆方法》复习思考题1.按炸药的组成你,可将炸药分成(a)和混合炸药两大类。
a.单质炸药 b.优质炸药 c.复合炸药 d.自制炸药2.混合炸药的组分一般含有以下三种:(a)、可燃物和附加物。
a.氧化剂 b.试剂 c.添加剂 d.除湿机3.按炸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可将炸药分为:起爆药、(b)、火药及烟火剂四大类。
a.乳化炸药b.猛炸药c.岩石炸药d.硝酸铵4.铵油炸药由(c)和燃料油组成。
a.碳酸钙 b.工业用盐 c.硝酸铵 d.石灰5.铵油炸药有粉状铵油炸药和(d)两大类。
a.猛炸药 b.乳化炸药 c.起爆药 d.多孔粒装铵油炸药6.常用的.多孔粒装铵油炸药由多孔粒状硝酸铵和柴油组成,其中硝酸铵占(a),柴油占 5.0%~6.0%。
a.94.0%~95.0% b.92.0%~93.0% c.93.0%~94.0%d.95.0%~96.0%7. 多孔粒状铵油炸药的装药密度为 0.90~0.93g/cm3 时,爆速一般为(c)。
a.2600m/sb.2700m/sc.2800m/sd.2900m/s8.乳化炸药分(a)、煤矿乳化炸药和露天乳化炸药三种类型,它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含水炸药。
a.岩石乳化炸药 b.液体乳化炸药 c.固体乳化炸药 d.铵油乳化炸药9.2 号岩石乳化炸药爆速不小于(c)。
a.1200m/s b.2200m/s c.3200m/s d.4200m/s10. 2 号岩石乳化炸药的有效储存期为(a)个月。
a.6 b.5 c.4 d.311.煤矿许用乳化炸药的有效储存期为(b)个月。
a.3 b.4 c.5 d.612.膨化铵油炸药由(c)和复合油相物品混制而成。
a.碳酸铵 b.硝酸钾 c.膨化碳酸铵d.木粉13.民用黑火药的一般配比是硝酸钾:硫磺:木炭=(b)。
a.65:20:16 b.75:10:15c.70:15:15d.80:10:1014.目前,常用的工业雷管主要有(a)、导爆管雷管和电子雷管三类。
第四章冲击波起爆以《爆炸理论》中活塞压力突变扰动模型为例引入冲击波概念。
冲击波起爆属热爆炸机理(化学爆炸)。
隔板起爆器(金属板)殉爆(中间存在空间介质)。
第一节均相火药冲击波起爆介绍起爆特性测试装置。
雷管是点起爆源,产生的冲击波是球面波。
平面波发生器有两种:1)组合装药2)加惰性块如穿甲弹:平面波引爆聚能穴,穿甲成效好。
探针测试发觉:爆轰成长进程测定:硝基甲烷NM,冲击波推动火药上移,火药密度变大(能量密度加D产生,到A点火药未受冲击波紧缩时,火药已开始爆轰,因此密度未增加,其爆大)超D。
速D<超特点:1)从冲击波到爆轰波的过渡是突然发生的,两波轨迹线在分界点呈折线状;2)在界面上的一层火药受冲击波作用后,需通过一段时刻延时再同时起爆;3)显现超速爆轰现象。
延滞期:提出冲击波起爆延滞期公式:⎰'--''+'-=f E N f d f Q f Z 01)/exp()1(0ετZ ——频率因子 N ——反映级数—比热能—0EQ ——反映热R E C A v /=ε——A E 活化能化简[]1011201)/)(/(exp )/()/()/(----=V A A v v C E R E R E C Q C E Z τ ‖ ‖ ‖0T f T A T (活化温度)(经初始冲击波紧缩后的药温) (反映产物温度)进一步简化:)exp()()(011201T T T T Z A A f ---=τ00)2(T dT T T d A -=ττ赫巴方程:对NM 讲:7.21T dT d -=ττ↓↑⇒τT超速爆轰速度:D u D D p ∆++=*0其中:0D ——正常爆轰速度u p ——质点速度而产生的爆速增量↑-∆ρD—速度密度系数—其中:k k u D D p )(00ρρ-++=*对NM (硝基甲苯):*D = + p u + ()s mm μρρ0-由质量守衡定律:()ρρp s s u u u -=0(u s ——冲击波阻碍部份火药质量) 代入*D 公式,那么:00ρps p p u u u ku D D -++=*第二节非均相火药冲击起爆非均相特点:1)、界面多→冲击波有折射,反射发生;2)多相→化学反映不可能同一。
冲击波破坏机制
冲击波破坏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压力变化:冲击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爆炸中心压力急剧升高,使周围空气猛烈震荡而形成的波动。
这种波动以超音速的速度从爆炸中心向周围冲击,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冲击波的压力是跃升的,具有不连续的陡峭波阵面,在波阵面上介质状态发生突跃变化。
2、物理效应:冲击波对物体的破坏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产生的峰值超压上。
当峰值超压达到一定阈值时,可以破坏大型钢架结构,对人体造成损伤,甚至致人死亡。
冲击波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正压区,其影响比负压区大得多。
3、化学反应:在某些情况下,如炸药爆炸时,冲击波还会伴随化学反应。
炸药一旦起爆,首先在起爆点发生爆炸反应而产生大量高温、高压和高速的气流,在炸药中激发冲击波。
冲击波强烈压缩邻近的炸药薄层引起炸药反应,产生大量气体与大量热。
4、结构破坏:冲击波与建筑物结构相互作用时,会分析冲击波与结构碎块作用机理,发展计算模型和方法来模拟建筑物结构破坏及冲击波传播过程。
此外,冲击波还能直接造成电极的断裂、破碎甚至突然断裂。
5、空化效应: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中,除了直接的破坏机制外,还存在诱发的空化破坏机制,这是当前研究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热点。
4炸药的起爆与感度4炸药的起爆与感度炸药是一种含能物质,可以发生高速的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能,并伴随着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作为一种亚稳态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储存、处理、运输时,发生化学反应的速度可以小到忽略不计。
但在某些条件下,其化学反应的速度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反应放出热量的自身加热作用能进一步增加反应速度,最后导致爆炸。
炸药虽是一种爆炸物质,但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要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作用下才能发生爆炸变化。
激发炸药发生爆炸的过程称为起爆。
在外界条件作用下使炸药活化并发生爆炸反应所需的活化能称为起爆能或初始冲能。
不同的炸药,所需的初始冲能是不同的。
如碘化氮(NI3)只要用羽毛轻微触动就会爆炸;而梯恩梯炸药,当用步枪子弹贯穿时,也不爆炸。
炸药在外界作用(激发)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炸药的感度。
炸药的感度用引起炸药发生爆炸变化所必须的最小初始冲能表示。
所需的最小初始冲能愈大,则表示炸药的感度愈低;反之,最小初始冲能愈小,则感度愈高。
引起炸药发生爆炸变化的外界作用(能量)的类型很多,通常主要有以下几种:(1)热能:直接加热、火焰,火花等;(2)机械能:撞击、摩擦、针刺、枪击等;(3)炸药的爆炸能:雷管或炸药直接作用、冲击波作用等;(4)电能:电热、电火花、静电等;(5)化学能:高热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6)光能:激光等。
炸药对不同形式的起爆能具有不同的感度。
同一种炸药对各种不同作用的感度之间没有一个相当的换算关系。
实用中要求炸药有一个适当的感度,即感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感度太高使用不安全,而感度太低会造成起爆困难。
炸药对于各种外界作用的感度是有选择性的,即一种炸药对某一种外界作用较敏感,而对其它一些作用则较迟钝。
如叠氮化铅对机械能作用比对热能作用更敏感,它的热感度比梯恩梯低,而机械感度比梯恩梯要高得多。
了解炸药的感度对于实际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一般猛炸药来讲,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意外的爆炸。
4炸药的起爆与感度炸药是一种含能物质,可以发生高速的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能,并伴随着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作为一种亚稳态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储存、处理、运输时,发生化学反应的速度可以小到忽略不计。
但在某些条件下,其化学反应的速度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反应放出热量的自身加热作用能进一步增加反应速度,最后导致爆炸。
炸药虽是一种爆炸物质,但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要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作用下才能发生爆炸变化。
激发炸药发生爆炸的过程称为起爆。
在外界条件作用下使炸药活化并发生爆炸反应所需的活化能称为起爆能或初始冲能。
不同的炸药,所需的初始冲能是不同的。
如碘化氮(NI3)只要用羽毛轻微触动就会爆炸;而梯恩梯炸药,当用步枪子弹贯穿时,也不爆炸。
炸药在外界作用(激发)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炸药的感度。
炸药的感度用引起炸药发生爆炸变化所必须的最小初始冲能表示。
所需的最小初始冲能愈大,则表示炸药的感度愈低;反之,最小初始冲能愈小,则感度愈高。
引起炸药发生爆炸变化的外界作用(能量)的类型很多,通常主要有以下几种:(1)热能:直接加热、火焰,火花等;(2)机械能:撞击、摩擦、针刺、枪击等;(3)炸药的爆炸能:雷管或炸药直接作用、冲击波作用等;(4)电能:电热、电火花、静电等;(5)化学能:高热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6)光能:激光等。
炸药对不同形式的起爆能具有不同的感度。
同一种炸药对各种不同作用的感度之间没有一个相当的换算关系。
实用中要求炸药有一个适当的感度,即感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感度太高使用不安全,而感度太低会造成起爆困难。
炸药对于各种外界作用的感度是有选择性的,即一种炸药对某一种外界作用较敏感,而对其它一些作用则较迟钝。
如叠氮化铅对机械能作用比对热能作用更敏感,它的热感度比梯恩梯低,而机械感度比梯恩梯要高得多。
了解炸药的感度对于实际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一般猛炸药来讲,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意外的爆炸。
第四章冲击波起爆
以《爆炸理论》中活塞压力突变扰动模型为例引入冲击波概念。
冲击波起爆属热爆炸机理(化学爆炸)。
隔板起爆器(金属板)殉爆(中间存在空间介质)。
第一节均相炸药冲击波起爆
介绍起爆特性测试装置。
雷管是点起爆源,产生的冲击波是球面波。
平面波发生器有两种:
1)组合装药
2)加惰性块
如穿甲弹:
平面波引爆聚能穴,穿甲效果好。
探针测试发现:
爆轰成长过程测定:硝基甲烷NM,冲击波推动炸药上移,炸药密度变大(能量密度加D产生,到A点炸药未受冲击波压缩时,炸药已开始爆轰,因而密度未增加,其爆大)
超
D。
速D<
超
特点:
1)从冲击波到爆轰波的过渡是突然发生的,两波轨迹线在分界点呈折线状;
2)在界面上的一层炸药受冲击波作用后,需经过一段时间延时再同时起爆;
3)出现超速爆轰现象。
延滞期:
H.W.Hubard 提出冲击波起爆延滞期公式:
⎰'
--''+'-=f E N f d f Q f Z
1
)/exp()1(0ετ Z ——频率因子
N ——反应级数
—比热能—0E
Q ——反应热
R E C A v /=ε
——A E 活化能
化简[]
1011201)/)(/(exp )/()/()/(----=V A A v v C E R E R E C Q C E Z τ ‖ ‖ ‖
0T f T A T (活化温度)
(经初始冲击波压缩后的药温) (反应产物温度)
进一步简化:)exp()()(01
1
2
01
T T T T T Z A A f ---=τ
00)2(T dT T T d A -=ττ
赫巴方程:
对NM 讲:
7
.21T dT d -=τ
τ
↓↑⇒τT
超速爆轰速度:
D u D D p ∆++=*0
其中:
0D ——正常爆轰速度
u p ——质点速度
而产生的爆速增量↑-∆ρD
—速度密度系数
—其中:k k u D D p )
(00ρρ-++=*
对NM (硝基甲苯):
*D =6.30 + p u + 3.20()
s mm μρρ0-
由质量守衡定律:
()ρρp s s u u u -=0
(u s ——冲击波影响部分炸药质量) 代入*
D 公式,则:
00ρp
s p p u u u k
u D D -++=*
第二节 非均相炸药冲击起爆
非均相特点:1)、界面多→冲击波有折射,反射发生;
2)多相→化学反应不可能同一。
热点温位置的不同,产生不同热点,不产生在同一界面上,因而上下左右前后有许多热点,属多点起爆机理。
起爆深度的炸药在爆轰波前而消耗掉了。
区别 均相 非均相 1)、 跃变(冲击→爆轰) 渐变 2)、 *
D (10%) 无*
D
3)、 炸药反应在界面薄层同时发生 → 分散,先后,多热点 → 4)、 热化学参数Q 、E 起主要作用 微观结构(均匀性等)起主要作用 5)、 冲击波不导电(不反应)在延滞期前 延滞期内导电(化学反应) 6)、 T 、P ↑爆炸发生(起决定作用) T 、P 不起作用,决定微观结构
第三节 冲击波起爆临界能量
统计数学观点,如50%爆炸能量表示临界能量:
τ2kp E =
其中
k ——和炸药有关的常数; 两边取对数得:
k E p ln ln ln ln 2-+-=τ
对数关系为线性τ-p :
飞片动能)(2
12
f mv E =
飞片面积厚度)(f f f d A m ρ⋅⋅= 炸药内部及飞片内部存在冲击阻抗。
设:
质点)飞片)(2(p f u v = 则
)()2(2
1
2关飞片动能与质点速度有p f f f u d A E ρ=
设飞片面积为1,时间亦为1。
则
)(11冲量p p A P =⋅⋅=⋅⋅τ
(p —压力;A —面积=力;τ—时间)
p p Du p u D ρρ=⇒⋅⋅⋅⋅
质量
体积位移11 (p —飞片产生的冲击波压力)
D
p
u p ρ=
∴(D —冲击波阻抗) 则:
2)2(21D p d A E f f f ρρ=
D
d f 2=
τ
τ
ρ2P D
A f
=
),1
21(2ρρρρρρ=∴==
t t f f f D D D
d A E 阻抗相等认为飞片阻抗与炸药波 )(12为常数其中临界应用实际发现通常炸药n p p D
A E n f ττρ= τn p =常数
该式受下列因素影响: 1)炸药种类;
2)飞片速度(>3.0GPa )临界值
3)炸药密度
↑ρ,↑C E (临界能量)。
原因:↑ρ气泡少传热加速E C ↑(需能量)。
d f (飞片厚)↑
条件:(后,炸药已起爆s μτ5.2>)
第四节起爆深度
起爆过程:
冲击波增大,U S趋于D,Δt→0 d→0即
强冲击波起爆开始以正常爆速进行爆轰。
起爆深度X d影响因素
1)起爆冲击压力P
lnX D=K1+K2lnP (直线关系)
2)装药密度和炸药粒度
ρ增大 X d增大晶体粒度增大,X d增大
起爆深度X d与起爆延滞期对应关系 X d增大Δt 增大
炸药的DDT(Deflagration to Detonation Transition)
有关爆轰转变及炸药爆轰基础理论研究属流体力学中的二相流。
第1段平行层燃烧
第2段对流燃烧也有分成I阶段DST
第3段稳定对流燃烧
第4段低速爆轰Ⅱ阶段Ⅲ阶段是SDT
第5段高速爆轰
燃烧转爆轰过程:
激发能量→燃烧加速→压缩波→压力叠加→冲击波→爆轰
DDT =DST + SDT
燃烧转爆轰燃烧转冲击波冲击波转爆轰
影响DDT过程因素
1)炸药本身 PbN6<PETN<TNT<工业炸药(由易到难)
2)密度
现实意义就是开展无起爆药雷管研究
①选较敏感的猛炸药(662炸药 PETN RDX )
②粒度小,比表面积大(多点起爆机理),细度大
③装药密度小,易湍流燃烧转爆轰,密度与粒度构成透气度(孔隙率)有最佳范
围
④DDT段壳体约束强度高
冲击波引爆深度计算
LA―7425 炸药看成粘流体一相燃烧,另一相冲击波(两相流)冲击波起爆的临界面积(侧向稀疏波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