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射线能谱的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4
实验报告γ射线能谱测定及γ射线的吸收与物质吸收系数μ的测定γ射线能谱测定以及γ射线的吸收与物质吸收系数μ的测定实验报告摘要原子核的能级跃迁可以产生伽马射线,通过测量γ射线的能量分布,可确定原子核激发态的能级,这对于放射性分析,同位素应用及鉴定核素等都有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学习了解伽马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测定窄束γ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吸收系数μ。
本实验通过使用伽马闪烁谱仪测定不同的放射源的γ射线能谱;根据当γ光子穿过吸收物质时,通过与物质原子发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损失能量。
闪烁体分子电离和激发,退激时发出大量光子,闪烁光子入射到光阴极上,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电子会在阳极负载上建立起电信号等原理,对γ射线进行研究。
γ射线,又称γ粒子流,是原子核能级跃迁蜕变时释放出的射线,波长短于0.2埃的电磁波,具有很强的穿透性。
本实验将γ射线的次级电子按不同能量分别进行强度测量,通过电子学仪器得到它的能谱图。
实验中使用NaI单晶γ闪烁谱仪对γ的能谱进行测定。
最后得到γ射线在160道数及320道数位置的一些相关数据。
在这些位置它的数量和能量的值都比较合适,有一定数量,又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实验中将了解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是如何测量γ射线的能谱,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的结构、原理与特性;掌握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整套装置的操作、调整和使用方法。
并通过对137Cs和60Co 放射源γ能谱的测量,加深对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理解以及通过该实验了解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在NaI(Tl)单晶γ谱测量中的数据采集及其基本功能。
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采用NaI闪烁谱仪测全能峰的方法测量137Cs的γ射线在铅、铝材料中的吸收系数。
并且通过实验对核试验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有初步的认识。
关键词γ射线吸收系数μ60Co、137Cs放射源能谱NaI单晶γ闪烁谱仪多道分析器引言γ射线首先由法国科学家P.V.维拉德发现,γ射线是光子,是由原子核的衰变产生的,当原子核从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态或基态时,就有可能辐射出γ射线。
γ射线能谱的测量【摘要】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够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的射线,γ射线产生的原因正是由于原子核的能级跃迁。
我们通过测量γ射线的能量分布,可确定原子核激发态的能级,这对于放射性分析,同位素应用及鉴定核素等都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实验通过使用γ闪烁谱仪测定不同的放射源的γ射线能谱。
同时学习和掌握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并且测定窄束γ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吸收系数μ。
【关键词】γ射线能谱γ闪烁谱仪【引言】从1896年的法国科学家贝可勒尔发现放射性现象开始,经过居里夫人等一系列科学家对一些新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及其性质进行研究的杰出工作后,人类便进入了对原子核能研究、利用的时代。
而原子核衰变能放出α、β、γ三种射线,这些射线可以通过仪器精确测量。
本次实验主要研究γ射线,通过对γ射线谱的研究可了解核的能级结构。
γ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工业中可用来探伤或流水线的自动控制。
人体受到γ射线照射时,γ射线可以进入到人体的内部,并与体内细胞发生电离作用,电离产生的离子能侵蚀复杂的有机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酶,它们都是构成活细胞组织的主要成份,一旦它们遭到破坏,就会导致人体内的正常化学过程受到干扰,严重的可以使细胞死亡。
因此本次实验研究了不同材料对于γ射线的吸收情况这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比如在居民区制造防空洞的时候可以使用一定厚度的抗辐射材料确保安全,而且在核电站、军事防护地以及放射源存放处等地方我们都有必要使用防辐射材料。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正、负电子对产生这三种过程,如下图所示。
本实验主要研究的是窄束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
所谓窄束γ射线是指不包括散射成份的射线束,仅由未经相互作用或称为未经碰撞的光子所组成。
窄束γ射线再穿过物质时,由于上述三种效应,其强度就会减弱,这种现象称为γ射线的吸收。
γ射线强度随物质厚度的衰减服从指数规律。
本次实验仪器如下:NaI 闪烁谱仪,γ射线源137Cs 和60Co ,高压电源放大器,Pb,Al 吸收片各四片,计算机NaI(TI)闪烁探测器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γ能谱测量是一种用于分析和测量γ射线的能量和强度分布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γ能谱测量方法:
1.闪烁体探测器(Scintillation Detector):该方法使用具有闪烁性质的物质作为探测器,
当γ射线通过闪烁体时,会产生光闪烁。
这些闪烁信号被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放大和处理后,形成γ能谱。
2.半导体探测器(Semiconductor Detector):半导体探测器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特性来测量
γ射线的能量。
当γ射线与半导体相互作用时,会产生电子-空穴对。
通过测量这些电荷对的移动和收集,可以得到γ能谱。
3.多道分析器(Multichannel Analyzer):多道分析器是一种将不同能量范围内的γ射线
分离并计数的设备。
它通常与闪烁体或半导体探测器一起使用。
多道分析器将接收到的信号根据能量进行离散化,并将其对应到不同的道址上,形成γ能谱。
4.探测器阵列(Detector Array):此方法使用多个探测器组成的阵列来测量γ射线。
每个
探测器都可以提供关于能量和位置的信息,通过组合分析得到完整的γ能谱。
这些方法在γ能谱测量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γ能谱测量都是研究核物理、放射性衰变以及其他与γ射线相关领域的重要手段。
γ射线能谱测量——物理0805 乔英杰u200810200王振宇u200810256实验背景:19世纪下半叶,物理学家对X射线和阴极射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导致了放射性、电子以及α、β、γ射线的发现,这些射线的发现同时也为原子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20世纪进入原子能时代,科学家对射线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射线在科学技术中开始渗透,根据γ射线具有波长短、能量高、穿透能力强和对细胞有很强的杀伤力的特性,γ射线的应用也成了一门新兴产业,现在它已经应用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工农业、医疗卫生和生物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和效益,为科学技术和人类历史的进程起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目前γ射线的应用正在蓬勃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仍在不断拓宽,它以低能耗、无污染、无残留、安全卫生等优点,深受众多行业的青睐,可是,其危害性也不容忽视。
我们需要对γ射线深入了解,才能在降低其危害性的同时让其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本实验采用闪烁探测器和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对γ射线的能量分布谱进行测量,以便我们了解用闪烁探测器测量γ射线的方法,学会分析能谱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1、闪烁探测器工作原理:闪烁探测器探测γ射线时,γ光子与物质作用不直接产生电离,而是发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闪烁体的原子、分子、电离或激发的作用来自三种效应所产生的次级电子。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对应于γ射线能量强度的电信号。
之后,光电倍增管将所得电信号放大(倍增管阴极与阳极之间有十余个打那级,每个打那级均发生电子的倍增现象),其阳极最后收集电子的电极,与射级跟随器电路相连,使收集到的电子流以电压脉冲的方式输出。
2、γ闪烁能谱仪的工作原理:如下图(1)所示,整个仪器的信号传递大致是:由γ射线放射源放出的γ射线被闪烁探测器接受并转换为电压脉冲,前置放大器和脉冲放大器对探测器输出的电压脉冲进行放大,最后这些脉冲被多道分析器采集、处理。
多道分析器的到是指在分析器中存在的记录不同高度脉冲的位置。
(一)γ射线能谱的测量摘要:本实验将了解闪烁探测器谱仪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学习分析实验测量的137Cs和60Coγ谱之谱形和γ射线能谱的刻度测定谱仪的能量分辨率,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NaI(Tl)闪烁谱仪的原理、特性与结构,掌握NaI(Tl)闪烁谱仪的使用方法和γ射线能谱的刻度。
关键词:γ射线Na(Tl)闪烁探测器能谱图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引言:闪烁探测器是利用某些物质在射线作用下会发光的特性来探测射线的仪器。
它的主要优点是:既能探测各种带电粒子,又能探测中性粒子;既能测量粒子强度,又能测量粒子能量;且探测效率高,分辨时间短。
它在核物理研究和放射性同位素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核物理的发展,不断地为核能装置的设计提供日益精确的数据,新的核技术,如核磁共振、穆斯堡尔谱学、晶体的沟道效应和阻塞效应,以及扰动角关联技术等都迅速得到应用。
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标志之正文:实验原理1.闪烁谱仪结构与工作原理NaI(Tl)闪烁谱仪结构如图。
整个仪器由探头(包括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射极跟随器),高压电源,线性放大器、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几部分组成。
射线通过闪烁体时,闪烁体的发光强度与射线在闪烁体内损失的能量成正比。
带电粒子(如α、β粒子)通过闪烁体时,将引起大量的分子或原子的激发和电离,这些受激的分子或原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就放出光子;不带电的γ射线先在闪烁体内产生光电子、康普顿电子及正、负电子对(当Eγ>1.02MeV时),然后这些电子使闪烁体内的分子或原子激发和电离而发光。
闪烁体发出的光子被闪烁体外的光反射层反射,会聚到光电倍增管的光电阴极上,打出光电子。
光阴极上打出的光电子在光电倍增管中倍增出大量电子,最后为阳极吸收形成电压脉冲。
每产生一个电压脉冲就表示有一个粒子进入探测器。
由于电压脉冲幅度与粒子在闪烁体内消耗的能量(产生的光强)成正比,所以根据脉冲幅度的大小可以确定入射粒子的能量。
利用脉冲幅度分析器可以测定入射射线的能谱。
γ射线能谱测量γ 射线能谱测量中的物质变化过程是:γ 射线(光子)→ 次级电子(三种相互作用)→ 荧光(光子,探头的闪烁体发出)→ 光电子(在打拿极上产生并倍增)→ 光电流打拿极上光电子激发更多次级电子,打拿极上所加电压对电子加速,使形成更多的电子,从而形成足够大的较稳定的可以被探测到的光电流。
电流与极间电压应该成正比关系,计数不能反映初始的电子产生数目,但能反映其统计规律,计数应该是由光电流的大小与单个电子的电量的比值所得到的。
示波器的幅度可以反映射线粒子的能量大小。
数据处理与结果○1 0(6.98,127.6) B (7.67,127.5) C (7.42,255.21)7.42 V U 0.69 V 0.69 W=100%8.97%7.67O A U U U =∆=∆⨯== ○20截距=-0.04473 G=斜率=0.1962线性方程 E(x )0.19620.04473p O p p E E Gx x ==+=- 实验分析○1 示波器上的波形有一波幅最大的曲线,下面的弥漫区域还有小的波形。
这是因为在闪烁体中发生了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这三种效应中,光电效应最强,产生的次级电子最多,对应着波幅最大的波形,下面的小波形则是由康普顿效应造成的,其强度要弱于光电效应。
○2 γ射线是单能射线,其对应的能谱应该是单一的分立的,但是我们测得的能谱却是连续的。
这是因为三种效应激发出的电子的能量是不一样的,加上闪烁体分辨能力低,还有其它电子学的干扰存在,因此闪烁体谱仪测量单能射线不可能就一单能峰值。
○3实验中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的时候,为什么要将光电峰置于8伏左右?我猜想是:示波器的波幅实际上是反应的电流的强弱,光电峰的强度应该是在8伏左右;电子在经过单道分析器的时候,是需经过选择的,只有能量介于某一道宽内的时候才能通过,在设置好道宽后,通过调节阈值就可以测得不同能量的电子了,表现出不同的光电流强度和计数率的变化,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测得的是一条连续的曲线了。
γ能谱法标准γ能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γ射线的能量分布来分析物质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它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准确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材料科学、核物理等领域。
为了确保γ能谱法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来规范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一、实验设备标准探测器:选择具有高探测效率、低本底噪声和稳定性能的探测器,如高纯锗探测器、闪烁计数器等。
屏蔽材料:采用适当的屏蔽材料,如铅、铜等,以减少外部γ射线和宇宙射线的干扰。
校准源:使用已知活度和能量的校准源,对探测器进行能量和效率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实验操作标准样品制备: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样品制备方法,如研磨、压片等,以获得均匀的样品。
测量时间:根据样品的活度和探测器的性能,确定合适的测量时间,以确保足够的计数统计量。
背景测量:在没有样品的情况下进行背景测量,以扣除探测器本底和环境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数据记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测量时间、源到探测器的距离、探测器的温度和电压等,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数据处理标准能谱分析:利用专业的能谱分析软件,对测量得到的γ能谱进行平滑、去噪和寻峰处理,以获得准确的峰位和峰面积信息。
效率校正:根据探测器的能量响应和效率曲线,对测量结果进行效率校正,以消除探测器对不同能量γ射线的探测效率差异。
放射性核素识别:通过比对已知核素的γ射线能量和强度信息,识别样品中的放射性核素种类。
活度计算:根据识别出的核素种类和其对应的γ射线强度,结合相应的半衰期信息,计算样品中各核素的活度。
四、质量控制标准定期校准:定期对探测器和能谱分析系统进行校准,以确保其性能和测量结果的稳定性。
重复测量: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测量,以评估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果比对:将不同实验室或不同方法获得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以验证γ能谱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通过以上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确保γ能谱法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γ射线能谱测量实验报告篇一:γ射线能谱的测量及γ射线的吸收γ射线能谱的测量及γ射线的吸收与物质吸收系数μ的测定【摘要】原子核从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级或基态跃迁能产生γ射线,实验,将γ射线的次级电子按不同能量分别进行强度测量,从而得到γ辐射强度按能量的分布。
并通过测量γ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吸收系数,了解γ射线在不同物质中的吸收规律。
【关键字】γ闪烁谱仪γ射线能谱物质吸收系数当今的世界,以对核技术进行了相当广泛的运用。
从1896年法国科学家A.H.Becquerel发现放射性现象开始,经过M.Curie一些新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及其性质进行研究后,人类便进入了原子核科学时代。
在原子核发生衰变时,会发出α、β、γ射线,核反应时会产生各种粒子。
人们根据射线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研制了各种各样的探测器。
这些探测器大致可以分为“信号型”和“径迹型”两大类。
径迹型探测器能给出粒子运动的径迹,有的还能测出粒子的速度、性质等,如核乳胶、固体径迹探测器、威尔逊云室、气泡室、多丝正比室等。
而信号型探测器根据工作物质和原理的不同,又可分为气体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闪烁探测器。
其中闪烁探测器的工作物质是有机或无机的晶体闪烁体,射线与闪烁体相互作用,会使其电离激发而发射荧光。
从闪烁体出来的光子与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发生光电效应而击出光电子,光电子在管中倍增,形成电子流,并在阳极负载上产生电信号。
如NaI(TI)单晶γ探测器。
γ射线是由原子核的衰变产生的,当原子核从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态或基态时,就有可能辐射出不同能量的γ射线。
人们已经对γ射线进行了很多研究,并在很多方面加以运用。
像利用γ射线杀菌,γ探伤仪等。
然而不恰当的使用γ射线也会对人类产生一定的危害。
γ射线的穿透力非常强,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有效的防护,长时间被放射性元素照射的话可能发生细胞癌变。
在对γ射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后发现,按能量的不同,可以对其进行强度测量,从而得到γ辐射强度按能量的分布(能谱)。
实验⼀γ能谱测量实验⼀γ能谱测量⼀.实验⽬的1.了解闪烁探测器的结构、原理。
2.掌握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的⼏个性能指标和测试⽅法。
3.了解核电⼦学仪器的数据采集、记录⽅法和数据处理原理。
⼆.实验内容1.学会NaI(Tl)单晶γ闪烁谱仪整套装置的操作、调整和使⽤,调试⼀台谱仪⾄正常⼯作状态。
2.测量137Cs、60Co的γ能谱,求出能量分辨率、峰康⽐、线性等各项指标,并分析谱形。
3.数据处理(包括对谱形进⾏光滑、寻峰,曲线拟合等)。
三.原理1.N aI(Tl)闪烁探测器①概述核辐射与某些物质相互作⽤会使其电离、激发⽽发射荧光,闪烁探测器就是利⽤这⼀特性来⼯作的。
下图是闪烁探测器组成的⽰意图。
⾸先简要介绍⼀下闪烁探测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作过程。
闪烁探测器有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和相应的电⼦仪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上图中探测器最前端是⼀个对射线灵敏并能产⽣闪烁光的闪烁体,当射线(如γ、 )进⼊闪烁体时,在某⼀地点产⽣次级电⼦,它使闪烁体分⼦电离和激发,退激时发出⼤量光⼦(⼀般光谱范围从可见光到紫外光,并且光⼦向四⾯⼋⽅发射出去)。
在闪烁体周围包以反射物质,使光⼦集中向光电倍增管⽅向射出去。
光电倍增管是⼀个电真空器件,由光阴极、若⼲个打拿极和阳极组成;通过⾼压电源和分压电阻使阳极、各打拿极和阴极间建⽴从⾼到低的电位分布。
当闪烁光⼦⼊射到光阴极上,由于光电效应就会产⽣光电⼦,这些光电⼦受极间电场加速和聚焦,在各级打拿极上发⽣倍增(⼀个光电⼦最终可产⽣104~109个电⼦),最后被阳级收集。
⼤量电⼦会在阳极负载上建⽴起电信号,通常为电流脉冲或电压脉冲,然后通过起阻抗匹配作⽤的射极跟随器,由电缆将信号传输到电⼦学仪器中去。
实⽤时常将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分压器及射极跟随器都安装在⼀个暗盒中,统称探头;探头中有时在光电倍增管周围包以起磁屏蔽作⽤的坡莫合⾦(如本实验装置),以减弱环境中磁场的影响;电⼦仪器的组成单元则根据闪烁探测器的⽤途⽽异,常⽤的有⾼、低压电源,线性放⼤器,单道或多道脉冲分析器等。
γ能谱实验和原子的能级间跃迁产生原子光谱类似,原子核的能级间产生γ射线谱。
测量γ射线强度按能量的分布即γ射线谱,简称γ能谱,研究γ能谱可确定原子核激发态的能级,研究核蜕变纲图等,对放射性分析,同位素应用及鉴定核素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科研、生产、医疗和环境保护各方面,用γ射线的能谱测量技术,可以分析活化以后的物质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测量γ射线的能谱最常用的仪器是闪烁谱仪,该谱仪在核物理、高能离子物理和空间辐射物理的控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而且用量很大。
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闪烁谱仪测量γ射线能谱的方法(2)要求掌握闪烁谱仪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方法,(3)学会谱仪的能量标定方法,并测量γ射线的能谱二实验原理根据原子核结构理论,原子核的能量状态时不连续的,存在分立能级。
处在能量较高的激发态能级E2上的核,当它跃迁到低能级E1上时,就发射γ射线(即波长约在1nm-0.1nm间的电磁波)。
放出的γ射线的光量子能量hγ= E2 - E1,此处h为普朗克常熟,γ为γ光子的频率。
由此看出原子核放出的γ射线的能量反映了核激发态间的能级差。
因此测量γ射线的能量就可以了解原子核的能级结构。
测量γ射线能谱就是测量核素发射的γ射线按能量的分布。
闪烁谱仪是利用某些荧光物质,在带电粒子作用下被激发或电离后,能发射荧光(称为闪烁)的现象来测量能谱。
这种荧光物质常称为闪烁体1. 闪烁体的发光机制闪烁体的种类很多,按其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无机晶体闪烁体和有机闪烁体。
有机闪烁体包括有机晶体闪烁体,有机液体闪烁体和有机塑料闪烁体等。
对于无机晶体NaI(Tl)而言,其发射光谱最强的波长是415nm的蓝紫光,其强度反映了进入闪烁体内的带电粒子能量的大小。
应选择适当大小的闪烁体,可使这些光子一射出闪烁体就被探测到。
2. γ射线光子与物质原子相互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光电效应当能量为Eγ的入射γ光子与物质中原子的束缚电子相互作用时,光子可以把全部能连转移给某个束缚电子,使电子脱离原子束缚而发射出去,光子本身消失,发射出去的电子称为光电子,这种过程称为光电效应。
γ射线能谱的测定【摘要】:本实验主要通过测量γ的能谱和采用NaI( Tl) 闪烁谱仪测全能峰的方法测量了137Cs 和60 Co 的γ射线在铅铜中吸收,对137Cs( 0. 661 MeV) 分别为1. 213、0. 642、0. 194 cm- 1, 与公认值相差均约1%; 对60Co 分别为0. 674、0. 481、0. 149 cm- 1 , 与公认值相差均在5%以内。
本实验就是利用探测器的输出脉冲幅度与入射粒子能量成正比的规律来测得能量与其强度的关系曲线。
通过对CS、CO能谱的测定,可以加深对γ射线能量与强度的关系,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理解;可以进一步了解NaI(T )闪烁谱仪原理,特性与结构,掌握NaI(T )闪烁谱仪的使用方法以及鉴定谱仪的能量分辩率与线性。
【关键词】:γ射线、能谱、NaI(Tl)γ闪烁谱仪【引言】:γ跃迁可定义为一个核由激发态到较低的激发态, 而原子序数Z 和质量数A 均保持不变的退激发过程, 是激发核损失能量的最显著方式跃迁可定义为一个核由激发态到较低的激发态, 而原子序数Z 和质量数A 均保持不变的退激发过程, 是激发核损失能量的最显著方式。
闪烁探测器是利用某些物质在射线作用下会发光的特性来探5g射线的仪器。
它的主要优点是:既能探测各种类型的带电粒子,又能探测中性粒天既能测量粒子强度,又能测量粒子能氨并且探测效率高,分辨时间短。
它在核物理研究和放射性同位索的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NaI(T1)闪烁谱仪的原理、特性与结构,掌捏NaI(T1)闪烁谱仪的使用方法,鉴定潜仪的能量分辨率和线性,并通过对于y射线能谱的测量,加深对y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
【实验方案】:实验原理原子核的衰变产生γ射线,不同能级间的衰变跃迁可以产生不同能量的γ射线,我们可以通过射线探测器对这些γ射线的能谱分析就可以推断出原子核的一些性质。
射线探测器的是根据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研制的,可分为“信号型”和“径迹型”,本实验用的NaI(T1)单晶γ闪烁谱仪就是属于信号型。
实验报告γ射线能谱测定及γ射线的吸收与物质吸收系数μ的测定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谱仪测定γ射线的能谱。
2.通过实验测定不同物质对γ射线的吸收比例,确定物质的吸收系数μ。
实验原理:1.γ射线能谱测定:γ射线是电磁波谱中能量较高的一种,具有较强的穿透力。
通过使用谱仪,可以测定γ射线的能量分布,也称为能谱。
2.γ射线的吸收与物质吸收系数μ的测定:当γ射线穿过物质时,会与物质中的原子相互作用,包括散射、吸收等过程。
吸收系数μ表示单位长度物质对γ射线的吸收能力,是一个与物质本身性质相关的参数。
实验步骤:1.连接γ射线源和能谱仪,打开仪器,并调整合适的工作电压和放大倍数。
2.调整谱仪下方的定位器,使得探测器能够垂直于γ射线的入射方向。
3.选择一种物质样品,如铅,将其放在射线路径上,并记录下γ射线的能谱。
4.移除铅样品,选择其他物质样品进行测量,如铝、铁等,依次记录下γ射线的能谱。
5.根据能谱中的峰值位置和峰值强度,分析γ射线经过不同物质时的吸收情况。
实验结果:1.γ射线能谱测定结果:通过测量,得到γ射线的能谱图,并标出不同能量区间的峰值。
2.γ射线的吸收与物质吸收系数μ的测定结果:根据能谱分析,得到不同物质对γ射线的吸收比例,计算出它们的吸收系数μ。
实验讨论:1.γ射线的能谱测定是否准确和完整。
2.不同物质对γ射线的吸收程度是否与预期一致。
3.吸收系数μ的大小是否符合物质的性质和密度等参数。
实验结论:1.γ射线能谱可以通过谱仪测定,并且能够分析出不同能量区间的峰值。
2.不同物质对γ射线的吸收比例不同,吸收系数μ也因此而有所差异。
3.本实验所测得的吸收系数μ结果应该与物质的性质和密度等参数相符合。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谱仪的仪器误差。
2.样品的放置位置和角度不准确。
3.γ射线的能量分辨能力不够精确。
改进方案:1.使用更高精度的谱仪。
2.对样品的放置进行更精确的定位和角度调整。
3.使用具有更高能量分辨能力的γ射线源。
40闪烁谱仪测定γ射线的能谱γ射线是原子核从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态时发射的波长很短的电磁辐射。
研究γ射线的能谱对于放射性核素的应用和研究原子核的能级结构有很重要的意义。
闪烁探测器在科学技术的许多部门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它的主要优点是:既能探测各种类型的带电粒子,又能探测中性粒子,既能对辐射强度进行测量,又能对辐射的能量进行分析,而且探测效率高(比G-M 计数器高几十倍),分辨时间短(约108-秒)。
通过本实验,你将学习掌握一种测量射线能量的方法:用NaI(Tl)闪烁探测器测量γ能谱。
实验原理一、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放射性核素放射出来的带电粒子(α、β粒子以及内转换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主要为电离、散射和吸收三个方面。
γ射线是不带电的电磁辐射,它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三个过程。
1. 光电效应 入射的γ光子把能量全部转移给原子中的束缚电子,使之发射出来,而光子本身消失,这种过程称为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
这过程如图2-2-1所示。
在光电效应中,若忽略被原子的反冲核所吸收的能量,则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到 E E E E r e i e =+@ (2-2-1)式中E r 为入射γ光子的能量,E e 为光电子获得的动能,E i 为i 层电子的结合能,一般E i 远小于E r 。
显然,如果入射γ光子是单能的,则产生的光电子也是单能的。
光电子可以从原子各个壳层中发射出来,但在K 壳层上打出电子的几率最大,L 层次之,M 、N 层更次之。
因此,在发射光电子的同时,还伴随着原子发射的特征X 射线或俄歇电子。
实验和理论都表明,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光电效应的几率随着物质原子序数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又随着γ射线的能量增大而减小。
光图2-2-1 光电效应的示意图412. 康普顿效应入射的γ光子与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它脱离原子成为反冲电子,而散射光子的能量和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这一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图2-2-2为康普顿效应的示意图。
NaI (T1)闪烁谱仪测定γ射线的能谱09904047 周宁 [实验装置]NaI (T1)闪烁谱仪(FH1901型)一套,脉冲示波器(SBT-5型)一台,Cs 137γ源和Co 60γ源各一个。
[实验原理]一、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光电效应 入射γ粒子把能量全部转移给原子中的束缚电子,而把束缚电子打出来形成光电子。
由于束缚电子的电离能i E 一般小于γ射线的能量γE 。
所以: γγE E E E i ≈-=光电光电效应的截面光电σ随入射γ射线能量的增加而减小。
2.康普顿散射 核外自由电子与入射γ射线发生康普顿散射。
根据动量守恒的要求,散射和入射只能发生在一个平面内。
反冲康普顿电子的动能e E 为:'hv hv E e -=康普顿散射后散射光子能量与散射角θ的关系为: )cos 1(1'θα-+=hvhv 其中20c m hv =α康普顿电子的能量在0至αα212+hv之间变化。
3.正、负电子对的产生 当γ射线能量超过202c m (1.022MeV )以后,γ光子受原子核或电子的库仑场的作用可能转化成正、负电子对。
入射γ射线的能量越大,产生正、负电子对的截面也越大。
在物质中正电子的寿命是很短的,当它在物质中消耗尽自己的动能时,便同物质原子中的轨道电子发生湮没反应而变成一对能量各为0.511MeV 的γ光子。
二、仪器结构与工作原理1 反射层2 闪烁体3 硅油4光电倍增管 5 射极跟随器6 高压电源7 线性放大器8 单道分析器9 定标器10 示波器带电粒子通过闪烁体时,将引起大量的分子或原子的激发和电离,这些受激的分子或原子由激发台回到基态时就放出光子;不带电的γ射线先在闪烁体内产生光电子、康普顿电子及正、负电子对,然后这些电子使闪烁体内的分子或原子激发和电离而发光。
中子的探测,则是利用中子引起的核反应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或中子与核碰撞时产生的反冲核,这些带电粒子和反冲核在闪烁体内引起发光。
γ闪烁能谱测量姓名:蓝清风 学号:207213238 成绩: 实验目的1. 掌握γ闪烁探测的原理。
2. 掌握γ闪烁单道能谱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测量137Cs 的γ能谱并理解其意义。
实验原理γ射线是原子核由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太时的高能电磁辐射,研究γ射线能量对研究原子核结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γ闪烁能谱仪是用来测量γ射线能谱的仪器,它具有探测效率高,分辨时间短,能量分辨率高等优点,同时,还能测量γ射线强度。
一. γ闪烁能谱仪原理。
γ闪烁能谱仪是利用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产生的闪烁荧光现象来测量能谱,依据能谱曲线推算γ射线能量。
1. 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三种: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电子对效应。
光电效应:入射γ粒子把能量全部转移给原子中的束缚电子,光子本身消失而把束缚电子打出来形成光电子这个过程称为光电效应。
这个光电子的动能为:k E h W ν=-其中W 为逸出功,远小于γ光子能量(W h ν<)。
因此光电子的动能近似认为等于γ光子能量。
康普顿散射:核外自由电子与入射γ射线发生康普顿散射。
根据动量守恒的要求,散射与入射只能发生在一个平面内。
设入射γ光子能量为,散射光子能量为′,康普顿散射后散射光子能量与散射角θ的关系为:1(1cos )h h a ννθ'=+-式中20h a m cν=,即为入射γ射线能量与电子静止质量e m 所对应的能量之比。
当时,这时0e E =,即不发生散射;当时,散射光子能量最小为12h aν+,这时康普顿电子的能量最大为m ax 212e a E h aν=+。
正、负电子对效应 当γ射线能量超过20(2 1.02)m c M eV =以后,γ光子受原子核或电子的库仑场的作用可能转化成正、负电子对,称为电子对效应。
此时光子能量可表示为两个电子的动能,如202e e E E E m c γ+-=++,其中,。
转化几率随γ光子的能量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报告 (系别:0406 姓名:陈锋 学号:PB04210223 日期:实验题目:用闪烁谱仪测γ射线能谱实验目的:学习用闪烁谱仪测量γ射线能谱的方法,要求掌握闪烁谱仪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谱仪的能量标定方法,并测量γ射线的能谱。
实验原理:根据原子核结构理论,原子核的能量状态是不连续的,存在着分立能级。
处在能量较高的激发态能级2E 上的核,当它跃迁到低能级1E 上时,就发射γ射线(即波长约在1nm ~ 0.1nm 间的电磁波)。
放出的γ射线的光量子能量12E E hv -=。
1.闪烁谱仪测量γ射线能谱的原理闪烁能谱仪是利用闪烁体,在带电粒子作用下被激发或电离后,能发射荧光的现象来测量能谱的。
其发光机制是:在价带和导带之间有比较宽的禁带,若带电粒子引起它产生电离或激发,就可能产生光子。
光子的能量还会使其他原子产生激发或电离,则光子可能被晶体吸收而不能被探测到。
所以只有加入少量激活杂质的晶体才能成为实用的闪烁体。
2.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光电效应 该效应中发射出的光电子的动能为:i e B E E -=γ (2)康普顿效应γ光子与自由静止的电子发生碰撞,使其成为反冲电子。
其动能为:)cos 1(1)cos 1()cos 1(20202θθθγγγγ-+=-+-=E c m E E c m E E e 当ο180=θ时,γγE c m E E E c 2120max +==,称其为康普顿边界。
(3)电子对效应当202c m E r ≥时,γ经过原子核旁时,可能转化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
光子能量可表示为两个电子的动能与静止能量之和,即202c m E E E e e ++=-+γ。
闪烁γ能谱仪正是利用γ光子与闪烁体相互作用时产生次级带电粒子,进而由次级带电粒子引起闪烁体发射荧光光子,通过这些荧光光子的数目来推出次级带电粒子的能量,再推出γ光子的能量,以达到测量γ射线能谱的目的。
3.闪烁谱仪主要由闪烁探头,数据采集系统及供电电源等部分构成。
伽马射线能谱法
伽马射线能谱法是一种用于分析和测量伽马射线能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伽马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能量损失进行测量和分析。
在伽马射线能谱法中,首先需要将要测量的样品暴露在伽马射线源中,然后将样品的辐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经过放大和处理后将被送入一个能谱仪器中,用于测量不同能量范围内的伽马射线。
能谱仪器可以是一种像闪烁体探测器或硅探测器这样的探测器,它可以将伽马射线转换为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随后通过电子学系统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被送入一个分析系统。
在分析系统中,利用不同能量的伽马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能量损失进行能谱测量和分析。
通过将能量损失与伽马射线的能量进行校准,可以确定每个能量的伽马射线的相对强度。
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伽马射线能谱图,该图显示了样品中伽马射线的能量分布情况。
伽马射线能谱法在核物理、天体物理、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确定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存在和浓度,研究天体中的伽马射线源,以及对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环境监测等。
闪烁谱仪测r 射线能谱 4刘善峰 Pb04210277实验题目:用闪烁谱仪测γ射线能谱试验目的:学习用闪烁谱仪测量γ射线能谱的方法,掌握闪烁谱仪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谱仪的能量标定方法,并测量γ射线的能谱。
实验原理:1. 闪烁谱仪测量γ射线能谱的原理闪烁能谱仪是利用某些荧光物质,在带电粒子作用下被激发或电离后,能发射荧光(称为闪烁)的现象来测量能谱的。
这种荧光物质常称为闪烁体。
1)闪烁体的发光机制 2)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γ射线光子与物质原子相互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光电效应当能量γE 的入射γ光子与物质中原子的束缚电子相互作用时,光子可以把全部能量转移给某个束缚电子,使电子脱离原子束缚而发射出去,光子本身消失,发射出去的电子称为光电子,这种过程称为光电效应.发射出光电子的动能i e B E E -=γ (1)i B 为束缚电子所在壳层的结合能。
原子内层电子脱离原子后留下空位形成激发原子,其外部壳层的电子会填补空位并放出特征X 射线。
例如L 层电子跃迁到K 层,放出该原子的K 系特征X 射线。
2)康普顿效应γ光子与自由静止的电子发生碰撞,而将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电子成为反冲电子,γ光子被散射改变了原来的能量和方向。
计算给出反冲电子的动能为)cos 1(1)cos 1()cos 1(20202θθθγγγγ-+=-+-=E cm E E c m E E e (2)式中20c m 为电子静止质量,角度θ是γ光子的散射角,见图2.2.1-2所示。
由图看出反冲电子以角度φ出射,φ与θ间有以下关系:2tan 1cot 20θϕγ⎪⎪⎭⎫ ⎝⎛+=c m E (3)由式(2)给出,当ο180=θ时,反冲电子的动能e E 有最大值,此时γγE c m E E 2120max +=(4)这说明康普顿效应产生的反冲电子的能量有一上限最大值,称为康普顿边界E C 。
3)电子对效应当γ光子能量大于202c m 时,γ光子从原子核旁边经过并受到核的库仑场作用,可能转化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称为电子对效应。
浙江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γ射线能谱的测定班级物理071 姓名陈群学号07180116
同组人刘懿钧实验日期09/12/8 室温气温
γ射线能谱的测定
摘要:原子的能级间跃迁产生光谱,原子核的能级跃迁产生γ射线谱。
本实验就是利用探测器的输出脉冲幅度与入射粒子能量成正比的规律来测得能量与其强度
的关系曲线。
通过对CS、CO能谱的测定,可以加深对γ射线能量与强度的关
系,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理解;可以进一步了解NaI(T )闪烁谱仪原理,
特性与结构,掌握NaI(T )闪烁谱仪的使用方法以及鉴定谱仪的能量分辩率与线
性;。
关键词:γ射线、能谱、NaI(Tl)γ闪烁谱仪
引言:闪烁探测器是利用某些物质在射线作用下会发光的特性来探5g射线的仪器。
它的主要优点是:既能探测各种类型的带电粒子,又能探测中性粒天既能测量
粒子强度,又能测量粒子能氨并且探测效率高,分辨时间短。
它在核物理研究
和放射性同位索的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NaI(T1)闪烁
谱仪的原理、特性与结构,掌捏NaI(T1)闪烁谱仪的使用方法,鉴定潜仪的能
量分辨率和线性,并通过对于y射线能谱的测量,加深对y射线与物质相互作
用规律的理解。
实验方案:
实验原理
一、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放射性核素放射出来的带电粒子(α、β粒子以及内转换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主要为电离、散射和吸收三个方面。
γ射线是不带电的电磁辐射,它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三个过程。
图2-2-1 光电效应的示意图
1. 光电效应
入射的γ光子把能量全部转移给原子中的束缚电子,使之发射出来,而光子本身消失,这种过程称为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
这过程如图2-2-1所示。
在光电效应中,若忽略被原子的反冲核所吸收的能量,则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到
式中Er为入射γ光子的能量,Ee为光电子获得的动能,Ei为i层电子的结合能,一般远小于。
显然,如果入射γ光子是单能的,则产生的光电子也是单能的。
光电子可以从原子各个壳层中发射出来,但在K壳层上打出电子的几率最大,L层次之,M、N层更次之。
因此,在发射光电子的同时,还伴随着原子发射的特征X射线或俄歇电子。
实验和理论都表明,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光电效应的几率随着物质原子序数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又随着γ射线的能量增大而减小。
2. 康普顿效应
入射的γ光子与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它脱离原子成为反冲电子,而散射光子的能量和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这一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图2-2-2为康普顿效应的示意图。
根据相对论的能量和动量守恒关系,可以求出散射光子的能量Ei和康普顿反冲电子的能量为
闪烁谱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γ能谱是γ射线的计数按能量的分布。
测量γ能谱最常用方法是利用γ谱仪进行测量,常用的γ谱仪主要有闪烁γ谱仪和半导体γ谱仪。
自六十年代以来,Ge(Li)和Si(Li)等半导体γ谱仪发展迅速,其能量分辨能力比闪烁谱仪要高得多,它的应用愈来愈广。
然而闪烁γ谱仪的分辨能力虽不及半导体谱仪,但是它探测效率高、价格较廉、使用方便,仍有相当广泛的应用。
NaI(Tl)闪烁谱仪由探头(包括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射极跟随器)、高压电源、线性放大器、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或多道分析器)、定标器等组成,其结构如图2-2-4所示。
当γ射线入射至闪烁体时,产生的次级电子使闪烁体分子电离和激发,退激时发出大量光子。
闪烁体发出的光子被闪烁体外的光反射层反射,会聚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上。
由于光电效应,光子在光阴极上打出光电子。
为了有高的光收集效率,在闪烁体与光电倍增管的接触面之间涂以硅油,这样就避免了因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表面之间存在空气层形成全反射所造成的光损失。
光阴极上打出的光电子在光电倍增管中倍增,电子数目增加几个数量级,最后被阳极接收形成电压脉冲。
此电压脉冲的幅度与γ射线在闪烁体内消耗的能量及产生的光强成正比,所以根据脉冲幅度大小可以确定入射γ射线的能量。
电压脉冲通过起阻抗匹配作用的
射极跟随器,由电缆传输到线性脉冲放大器,经过放大和成形后输入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由它选取一定幅度的脉冲供定标器计数。
电压脉冲也可输入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进行记录。
图2-2-6给出的是用NaI(Tl)闪烁谱仪测得的137Cs能谱,谱中有三个峰和一个平台。
137Cs衰变时放出单一能量的γ射线(Eγ=0.662MeV),它与物质相互作用主要有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
在光电效应中产生的光电子使闪烁体激发,其产生的脉冲在γ谱中形成的峰称光电峰,即图2-2-6中峰A。
由于光电效应主要发生在K壳层,则K壳层留下的空位将为外层电子所填补,跃迁时放出X射线,这种X射线在闪烁体内很容易再产生一次新的光电效应,将能量又转给光电子。
由于这一过程的时间极短,这样X射线产生的光电子与γ射线产生的光电子几乎同时使闪烁体激发,形成一个光电峰,这样光电峰的幅度就代表了γ射线的能量。
在康普顿效应中,γ光子把部分能量传递给反冲电子,而自身被散射。
此后,散射光子的去向有两种可能:一是逸出闪烁晶体;二是继续与晶体作用产生光电效应或康普顿效应。
若散射光子逸出晶体,则留下一个能量连续的反冲电子谱,这就形成了能谱中的平台部分B,称为康普顿平台,平台的边缘,其能量相当于(Ee)max。
若散射光子仍被晶体吸收,则所有次级效应产生的电子能量加上初始康普顿效应产生的反冲电子的能量恰好等于原始γ射线能量,它们形成的峰也叠加在光电峰上。
因此,此时的光电峰还包括一部分康普顿电子所产生的峰,故称它为全能峰更为确切。
康普顿平台上的峰C称为反散射峰,这是由穿过晶体的一部分γ射线在晶体的封装玻璃或光电倍增管上发生康普顿效应,其反散射(θ=180o)光子返回晶体时所形成的。
此外,放射源的衬底材料和探头周围的屏蔽材料所产生的反散射光子,对反散射峰也会有贡献。
由公式2-2-2可知,反散射光子能量总是在200KeV左右,因此在能谱上较易识别。
峰D是X射线峰,它是由137Ba的K层特征X射线(能量约32KeV)贡献的。
137Cs的β衰变子体137Ba的0.662MeV激发态退激时,可能不发射γ射线,而是通过内转换过程,在放出内转换电子后,造成K空位,外层电子跃迁后产生此X射线。
137Cs的γ能谱的全能峰是比较典型和突出的,因此通常用137Cs作为标准源,一方面用来检验γ谱仪的能量分辨率,另一方面作为射线能量测量的相对标准。
在γ能谱中,全能峰的峰位反映了γ射线的能量,因此全能峰是γ射线的特征峰,是γ能谱分析的依据。
全能峰的面积是峰内各道计数率之和,它与γ射线强度成正比,是γ能谱定量分析的基础。
全能峰的面积与全谱面积之比,称为峰总比
实验方法
γ射线次极电子
R放射源与闪烁体作用的三种效应
荧光
使闪烁体激发并退激发被光电倍增管光阴极吸收光电子
被主放大器放大,多道分析
器幅度分析,定标器甑别记录
输出γ射线能谱图
图4 γ能谱的形成图
1.接通电源,开机预热后,选择合适的工作电压使探头的分辨率和线性都较好。
2.将137CS 源放在探头下方并保持一定距离,先粗测一下137CS 能谱曲线:选择合适的全谱道数、扩展谱道数和预置时间,调节高压和放大器放大倍数,使60C0 或137CS 能谱的最大脉冲幅度尽量大而又不超过多道脉冲分析器的分析范围。
3.调整好后,仔细测量137CSγ全能谱,指明光电峰、康普顿平台和反散射峰。
4.将将探头下方的137CS放射源用60C0放射源代替,不改变γ能谱仪的其他工作条件,只改变放大倍数、高压和预置时间,然后仔细测量60C0的γ射线能谱,指明光电峰、康普顿平台和反散射峰。
5.用手柄调节放射源的孔和探测器的孔的相对位置,再重复测量两次,将三次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选择峰位最高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