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谈五粮液的品牌延伸策略

试谈五粮液的品牌延伸策略

试谈五粮液的品牌延伸策略
试谈五粮液的品牌延伸策略

五粮液的品牌延伸策略

一、白酒业危机四伏

中国白酒行业,是中国传统名牌最多、受WTO影响最小的行业,也是营销环境最为混乱、竞争手段最为复杂的行业之一。自1993年以来,各种国家政策的出台对中国白酒营销的影响不可忽视。

1、对白酒业的政策遏制

国家轻工业“十五”规划(酿酒行业)明确规定“四个转变”,要求重点发展葡萄酒、水果酒,积极发展黄酒,稳步发展啤酒,控制白酒总量;1993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出文件,规定从1994年1月1日起对酒开征消费税,且区别对待,白酒税率最高。;2001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又规定,白酒企业的广告费不得超过销售额的20%,超过部分不能在所得税前支出;2001年5月1日,在保持1994年起从价征收消费税的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从量征收项目,即对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按出厂价依25%和15%的税率从价征收消费税的基础上,再对每公斤白酒按1元从量征收消费税;同时取消以外购酒勾兑生产酒的企业可以扣除其购进酒已纳消费税的抵扣政策。

2、来自市场本身的危机

与政策遏制相比,更大的危机来自于市场自身。人民生活水准提高、健康意识增强、饮料礼品代用品增多,加上假酒劣酒的负面报道不断,使中国白酒市场规模

自1996年以后持续下降。

3、白酒业竞争白热化

几年来,白酒全面滑坡导致行业内部竞争环境的迅速恶化。成百上千的后起品牌,同档次、同价位、质量粗糙、内涵匮乏,以哄抬终端、广告轰炸、概念炒作、本末倒置的强力促销去争夺市场与消费者,忽视品牌成长规律,只求短期效益。这种浮躁病无疑为中国白酒业雪上加霜,进一步导致政策限制、舆论限制,并让无数品牌深受其害。

二、五粮液—白酒业一抹亮彩

正是在这样一种行业环境中,来自四川宜宾的五粮液,却连续10年稳居中国酒类企业规模效益之冠,以无可争辩的事实,成为中国酒业的巨擘、领袖。

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中国酒都宜宾市,其前身为50年代初由几家古传酿酒作坊联合组建而成的“中国专卖公司四川省宜宾酒厂”。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以五粮液及其系列酒的生产、销售为主要产业,同时生产经营精密塑胶制品、大中小高精尖注射和冲压模具现代制造产业,以及生物工程为发展产业,药业工业、印刷业、电子器件产业、物流运输和相关的服务业等产业的多元化现代型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占地7平方公里,现有职工20000余人,从九五期间到2004年,公司创下了销售收入平均增长40%的神奇速度,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38亿元,主导产品五粮液远销欧洲、美洲、亚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外消费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数年来“五粮液”品牌连续在中国白酒制造业和食品行业“最有价值品牌”中排位第一,2004年其品牌价值达306.82亿元。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再度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奖”,成为我国酒类行业唯一两度获得国家级质量管理奖的企业。

那么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是以何种方式在如此不利于自己主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创下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又经过了哪些曲折呢?

三、广种薄收有郎就嫁养虎为患

1、有郎就嫁,五粮液品牌严重透支

1994年,福建邵武糖酒副食品公司携百万现金入川,与五粮液联姻推出“闽台春”酒,拉开了五粮液品牌延伸的序幕。至2002年五粮液家族已延伸出五粮春、五粮醇、五福液、金六福、六和醇、蜀粮春、铁哥们、干一杯、四海春、京酒、浏阳河、圣酒、友酒、火爆酒、老作坊、东方龙、岁岁乐、宜寿酒、亚洲液、川酒王、

国玉春、送福液、六百岁等百余个品牌,200多种规格的新产品,创造了年销售70亿元的辉煌业绩,并取代茅台,成为中国白酒之王。这百余个品牌绝大多数处于成长期,都需要“五粮液”这个母品牌的形象支持。“五粮液”已经不胜其累,品牌资产被严重透支。五粮液延伸出的百余个品牌,价格主要集中在30- 80元之间,产品风格、个性和消费者群体没有什么差异,大量同质产品挤在相同的市场空间,难免“济济一堂,同室操戈”。某杂志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在某酒店负责采购的经理曾经在同一天内接待了11为五粮液系列酒的推销员,而且个个不同酒名,令人难辨真假。

五粮液的品牌延伸是一味向下延伸。从一百多元的五粮春,到几十元的五粮醇,在到几元钱的东方龙,让人已经弄不清楚五粮液到底是何种档次酒。五粮液的品牌延伸执行的是品牌卖断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品牌特许经营。但五粮液并没有完全按照特许经营的模式运作,而是奉行了有郎就嫁的策略,五粮液提出的条件是支付50万- 200万元的品牌使用费,似乎并不在乎受许方的实际经营能力。据2002年10月21日《重庆经济报》报道,五粮液集团又将自己的品牌卖给了做汽车的长安集团,诞生了“长安星”酒。

2、五粮液品牌延伸的后果

五粮液的品牌买断策略的成功,不仅拉开了中国白酒业OEM战国时代的序幕,也给五粮液带来了两个直接的后果:一个是买牌者另起炉灶,另一个是竞争者群起模仿。

(1)养虎为患美国市场学家罗格.贝克说:最危险是特许经营就是自己的授权对象拥有了属于他的品牌,并成长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五粮液采用是特许经营式的品牌买断策略,授权对象可以在其产品上使用五粮液这个总品牌(以公司名的方式),但同时授权对象还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产品品牌(如金六福、京酒的商标所有权都不属于五粮液,而是属于授权对象)。金六福酒业有限公司是由马来西亚新华联集团投资在京创办,他们是较早与五粮液进行品牌合作的企业之一。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外五粮液品牌和产品的支持下,金六福便由零做到十几个亿的销售额,跻身中国白酒市场五强。目前,金六福公司手中已握有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包括十几家营销分公司、2000多家一二级代理商、600多名专业营销人员以及4000多名编制外的促销人员。已经长大的金六福已成功地推出了自己的福星酒,开始了自己的扩张道路。2001年最后一天,北京金六福酒业有限公司出资3100余万元,收购了云天

化旗下的云南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55.97%的股份,成为“香格里拉.藏秘”酒的新主人,而且金六福还在谋划新的扩张道路。

(2)竞争者仿效五粮液的品牌延伸引来的另一个问题是竞争者的仿效,这无疑加剧了白酒行业的竞争。据悉在白酒行业,茅台、泸洲老窖、剑南春、汾酒、种子酒、沱牌等上百个品牌都在品牌延伸,而这场品牌延伸热必将导致一场全国性的白酒市场危机。

四、剖析危机把握机会树立品牌观

1、白酒业的危机与机遇

纵观白酒行业这几十年载,却也承认这个行业市场总规模一直下降、行业产销量下降、利润下滑、OEM品牌过度开发、白酒信誉感降低的危机。同时,这个行业也为五粮液等大企业带来了机会。全行业整体滑坡后开始复苏,市场总量稳定在400万吨左右,各档次白酒保持稳定消费量;白酒行业的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行业格局呈金字塔状,利润分配趋于垄断,在利润分配上,大中型企业仍主导着我国白酒市场,利税前20位企业占全行业利税总额的6l%,其中利润占全行业的94%;随着水井坊、国窖1573等高档酒的出现,中高档酒市场规模扩大,中、高档白酒将是获利主体;品牌数量将大幅度减少,多数OEM品牌和地产品牌被整合,品牌进一步集中,形成“全国性名品+区域性名品”的市场格局,全国性名品集中为中、高档白酒;消费者品牌消费意识逐步提升,以“质量为基础,品牌为中心”的成熟市场形成;继广告战、终端战、渠道战、促销战、资本战之后,中国白酒市场竞争仍将是传统几大名牌的“品牌战”;消费者走向理性、成熟,忠诚型消费者数量将大为增加,品牌竞争将从“知名度之争”升级为“忠诚度之争”;传统通路开始整合,规模增大,专业化加速。

2、五粮液的6大品牌规划观

五粮液经过对白酒业存在的危机和机会的细致分析后,提出6大品牌规划观。一为整合观,即做强“五粮液”大品牌,缩减OEM品牌,清晰各档次分布,完成“全国性名牌+区域性名牌”的品牌布局。二为增值观,即坚持在产品质量基础上,清晰品牌文化内涵,整合传播,使品牌持续增值。以品牌文化创造忠实消费。三是高档观。高档观就是品牌开发应以中高档品牌为主,整体做强“五粮液代表高档酒”这一形象,并使各中高档品牌在消费者群体、品牌文化上差异明显,追求长线效益。四是背书观,也就是超越“五粮液”品名的产品含义,按背书品牌、企业

品牌的方向,塑造“五粮液”,使其品牌带动面广、透支性强、塑造成本降低。五为全球观,即中国白酒是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一,五粮液作为中国酒王,应全球寻找市场,做世界级品牌,从观念上彻底与国内竞品拉开档次。其六就是第一观:作为市场领导者,五粮液的品牌定位不可能是比附、挑战、收缩型的,而是求先、强硬、开放型的。同时,应肩负扩展整体市场容量的领导者重任,改善中国白酒形象。五、挥泪斩马谡重建品牌架构

OEM品牌的营销模式让五粮液迅速发挥了规模效应,构筑起了遍布全国的五粮液酒业大市场版图,造就了五粮春、金六福、浏阳河、京酒等全国家喻户晓的名牌,但是也透支了品牌核心价值,埋下极大的市场隐患。在2002年12月18日的五粮液全国经销商大会上,五粮液宣布了2003年的营销政策,五粮液要挥泪斩马谡,重建品牌架构。而上述6大品牌规划观,直接表现在2003五粮液大力度的品牌结构调整。

1、“1+9+8”的18名牌工程

“1+9+8”的18名牌工程是2003年末提出来的。其中“1”就是要将“五粮液”这个品牌做成世界名牌,并将五粮液分成四个消费层面:珍品五粮液系列、精品系列、豪华系列、饮用型系列;;即1个国际品牌——五粮液。将五粮液分成四个消费层面:珍品五粮液系列、精品系列、豪华系列、饮用型系列。

“9”即打造9个全国品牌,包括五粮春、五粮醇、金六福、浏阳河等家喻户晓的产品。这个“9”是连接五粮液塔基和塔顶五粮液之间的桥梁,即体现在品牌形象上,又体现在价格上,所谓形象决定价值;既然有价格上的支撑,那便有相对价格上的更大的利润空间,这也是吸引众多五粮液品牌商的一个原因。

“8”即打造8个区域性品牌,价格定位比全国性品牌低,大约在40元左右。8个区域品牌是五粮液贴近普通消费者的大众品牌,因为它们是这个金字塔的塔基部分。

2、“三个转变”的改革思路

在2003年末的五粮液经销商大会上,五粮液集团又提出了“三个转变”的改革思路。

第一转变:厂商要从一般的产品生产、销售的经营方式转到以打造、培育名牌上来。品牌至上,名牌制胜,注重名牌的塑造与培养。

第二转变:厂商要从生产销售一般的低价位产品为主转到以生产销售中高价位的产品上来。集团老总明确指出,五粮液就是要满足高中档次的消费需求。

第三转变:经销商经销产品要从一般意义上的批发、分销为主转到以抓终端、抓直销上来——这是五粮液在通路格局上的一次变革。

其中第一、第二转变,正是对五粮液品牌规划观中整合观、高档观、增值观的具体政策体现,而瘦身后的五粮液品牌架构,从原先的200多个品牌,调整为目前仅余的18个重点品牌,其削减力度之大,表现出五粮液调整品牌架构的坚定决心。

3、品牌结构和内涵价植的调整

五粮液调整后的品牌结构,在消费档次上呈现出五粮清晰、收缩低档、发展中高档的倒梯形式样。而且,各品牌不仅有规格档次的明确划分,更在内涵价值上进行了定位区分,实现了消费人群不同,内涵不同,表达方式不同。

六、以企业品牌带活产品品牌

1、五粮液的品牌内涵—以企业品牌带活产品品牌

在中国名酒企业中,五粮液集团恐怕是唯一一个以企业形象展示的方法来整合企业品牌,带动品牌家族的企业。无庸置疑,名酒五粮液是五粮液集团的最主要产品。在“五粮液”这个品名的内涵赋予上,到底是偏重于集团企业,还是偏重于产品本身,或者两者分开并重?五粮液集团经过仔细研究和思讨,最后选择了以以企业品牌带活产品品牌的方法。回望五粮液发展历程,五粮醇、五粮春、五粮液一帆风顺等副品牌;金六福、京酒、百年老店等独立品牌都曾借着五粮液的品牌实力,迅速取得市场消费者的认可,在市场上立稳脚跟。这些事实充分证明了五粮液的选择的合理性。

2、具体的广告宣传实例

五粮液集团每年投入1.5亿~2亿以上,在央视做宣传五粮液的形象、历史、荣誉、品牌故事的广告。

例如:CCTV-1的19点报时。“用多大的媒体,做多大的市场”,五粮液连续多年的CCTV整点报时,不可不谓为白酒行业的大手笔。2003年,五粮液通过央视招标,以1.2亿元再次获得全年的19点报时,而通过世邦精准的媒介策划,实际获得了中央台近2亿元的广告组合回报,为旗下多个产品建立了全国性的优势媒介资源。再如:CCTV-2著名企业歌曲展播(MTV)。14首MTV基本都出自名家之手,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琅琅上口。

又如:CCTV-2五粮液企业故事系列短片。每集1分钟,介绍五粮液的历史、荣誉、品牌故事。每集1分钟,介绍五粮液的历史、荣誉、品牌故事。

七、与时俱进独树一帜——现代进取的五粮液品牌形象

1、行业新贵传统名酒同打“历史牌”

从1998年到现在,中国白酒行业出现了种种怪现状:“文化掘墓派”喧嚣尘上,不重产品质量,不重技术更新,而是在品名、包装、历史典故上费尽苦心。历史上的一个名人、一句古诗、挖掘出来的一个陶罐、一点文物,都煞有介事的描述成为“酒文化”,都要跟自己的产品联系在一起.随之拍上一条广告,组织一场新闻发布会,就可以欣然上市换取高价。

这种文化营销的实质不过是缺乏品牌根基的文化贴牌。不可否认,最初有一些产品因此高打高举,获得了暂时的市场追捧,而更多的跟进者则一无所获,甚至血本无归。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传统名酒,如茅台、剑南春、古井贡等,也大张旗鼓地打起了“历史牌”,希望与后起的文化秀星们争夺“文化正宗”。你是明时坊,我是唐时酒;你是1000年,我是1500年;你是才子佳人,我就是宫廷御用。中国白酒的品牌形象,始终离不开历史传统、祖宗皇帝、玄儒道法,怎一个“旧”字了得。

2、与时惧进—现代进取的五粮液

作为行业领导,五粮液虽然同样具有古老的酿酒历史,但其形象定位远远突破了这一思路局限。中国白酒形象,在当代年轻人心目中正变成“老土”、“过时”、“陈旧”的代名词,对于年轻族群的缺乏感召意味着未来的市场消费断层。五粮液明确指出:在整个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五粮液的企业形象,应该是代表与时俱进的人类文明,继往开来,富有朝气。

这一形象定位,从观念上就拉开了与对手的档次,代表着全新的中国白酒形象。我们在企业文化、企业宣传以及日常的产品开发中,也始终贯彻着这一定位,尽量把产品往当代感拉,往年轻感拉,避免老气过时。事实表明,五粮液的企业形象,气势、胸怀、目光都更为远大,获得了中高档消费者普遍认同,找到了历史感与现代感之间的平衡点。在消费年龄上,五粮液的消费者多集中在30~40岁之间,而传统国酒茅台平均年龄则到了50岁以上。

八、众星托月大象无形——特点鲜明的五粮液广告策略

广告策略,是对五粮液品牌策略的具体传播执行。好的广告策略,表现在准确的创意概念、出众的创意文案、优秀的广告执行,以及精准的媒体投放上。

1、广告创意更注重创意概念

多年来,五粮液不仅努力通过广告提升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把广告作为阶段性手段,严格考察不同生命周期、不同市场环境中品牌所最需要的广告,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意概念,使每一条广告都能激发需求、改变消费行为,达到最终销售效果。创意概念的重要性,远胜过创意表现。

1997年,秦池、孔府等鲁酒拉开了中国白酒的第一次“广告战”,勾兑酒概念很快流行,鲁酒来势汹汹,对浓香型鼻祖的川酒形成不小压力,恰逢其时五粮醇上市,如何定位?如何制造差异?如何超越鲁酒,形成市场亮点?通过调查分析,五粮液决定不走感性路线,而是采用了USP(产品独特卖点)策略,针对勾兑酒提出了技术性的全新概念——“粮食酒”,将白酒酿酒工艺拉回到消费者普遍接受的传统形象上。其后,“五粮酿成五粮醇”的电视广告一经传播,很快受到了市场认同,尤其是中老年人,普遍认为粮食酒才是好酒。借助该广告,五粮醇上市当年,在华南销量就超过了3000吨。

又如五粮春品牌开发,作为五粮液的衍生品,五粮春走位高端,格局较高,是五粮家族的核心成员。如何与五粮液相辅相成。既获得背书支持,又避免与五粮液形象重合,启动中高档白酒市场?我们当时考虑,五粮液雄浑大气,如伟男子,位居“中国酒王”,而五粮春,妩媚春韵,宛如“酒后”,是否可以走女性化形象?就此,提出了五粮春“名门之秀”这个颠覆性的品牌概念(在当时还没有白酒走女性路线,多标榜男性气质),并最终成就了脍炙人口的“五粮春——名门之秀”篇创意,其唯美雅致的白酒女性化风格,开拓了白酒界眼光,成为中国广告的经典之作。2000~2003年,制作的五粮液产品篇、五粮春杨丽萍篇、一帆风顺之艺术篇、熊猫酒、国宴酒、三杯爽、干一杯、尖庄、百家宴等广告,均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

2、五粮液产品广告的特色

五粮液在其产品广告宣传上始终贯彻“内涵不具象、技术要突出、企业带产品”的原则。这种对品牌内涵的刻意模糊,完全是根据产品消费实际,实事求是的品牌考虑。

(1)五粮液自身不同于新开发白酒,有很强的特殊性。作为历史酒、政治酒、当代国酒,其多年来形成的内涵沉淀极其深厚,文化、文明、历史、社交、品格、风范、健康,任何一个定位方向(如同茅台定位于“健康绿色”一样),都反而可能具象该五粮液产品,削弱其内涵,破坏消费者的想象空间与情绪感受。

(2)作为最主流的高端公务用酒,五粮液实质上更需要窄众传播,其多年来的消费

口碑是最好的传播渠道,不作大众型广告(辅之于持久的上层公关),更能够维持其神秘、高贵的窄众口碑,塑造韬光养晦的政治深意。

(3)从品牌规划来看,以企业品牌涵盖产品品牌,五粮液产品可减少宣传量,而通过企业诸多的软性宣传方式获得品牌增值。

(4)不做形象广告,不等于不要形象。多年来,五粮液的产品技术革新,都以最快的速度广而告之,因为每一次产品变革,都牵动着消费者的最终利益,都是企业几亿甚至几十亿的重大决策,都应尽快、尽可能获得市场认可,深度引导忠诚消费。如1999年五粮液三重防伪篇,国内高档白酒的第一条防伪广告片,该广告使五粮液获得了经销商、消费者的巨大信任,在当年假酒报道引起国内白酒消费信任危机的环境中,销量不退反增。

2000年五粮液3M透视镜篇,首次提出了透视防伪概念,广告深入浅出的表现了该技术,片子播出3个月,全国开始流行透视防伪,消费者主动学习并引以为乐,3M成为五粮液防伪代名词。

2003年,新包装PET五粮液上市,广告片“三心篇”表达了五粮液的质量观、服务观,理性、优美、尊贵,该片成功配合了五粮液第三次提价。

正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虽然五粮液很少在屏幕露面,但通过五粮春、五粮神等诸多广告,却能感觉到它们背后五粮液王者的威严与矜持,而通过技术革新的历年广告,又深刻传达了成熟品牌“为消费者而生而长”的质量观,提升了五粮液现代、进步、创新、诚信的社会形象,有力的支撑了五粮液在特定群体心目中的上乘地位。

九、立意高远口碑造势

多年来,五粮液一直非常重视企业、产品的公关活动,作为白酒品牌,常规的营销手段如高频次广告、大力度促销、买断终端进店等近年来已屡见不鲜,竞争激烈,效果日益减弱,而针对政府、媒体的高档次公关活动,有助于提升品牌美誉,赢得领导人群,以高带低,以小搏大,维护品牌忠诚消费。因此,公关手段已经成为五粮液在品牌成熟阶段最为重要的对外传播方式。五粮液形象公关系统的建立,是对企业形象系统、品牌广告宣传系统的重要补充,与之配合,形成五粮液品牌的整合传播结构。

针对五粮液特有的高层消费人群,在公关创意的活动策划上都尽量做到“高(职位地位高)、精(活动精彩精细)、尖(控制成本避免浪费)”三字。比如1998年五粮

液杯名人网球邀请赛、1999年五粮液长城世纪跳、2003年钓鱼台大师桥牌赛,这些活动赢得了很多高层人士的青睐,社会反响极大,有些活动的影响力甚至长达数年之久,有力的塑造了五粮液在社会上及政府系统内的品牌声誉,培养、引导了老中青三代高档消费者。

成功的宝洁失败的润妍

一、洗发水市场群雄割据

1.中国洗发水市场的发展历程

综观中国洗发水市场的发展历程,大体上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是中国洗发水品牌发展的初级阶段。以梦思、蜂花、美加净为代表的国产洗发品牌作为中国洗发水市场的开创者,所谓的品牌也只是一个产品或企业的名称,以单一的低价位、低档次为主。

第二阶段是品牌迅速成熟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宝洁、联合利华等国际品牌的进入为主要特征。当时,中国洗发水市场中高档市场迅速膨胀,开始有了真正意义的品牌,洗发水市场也由此走向了成熟。而与此同时,国内品牌开始逐步萎缩,美加净等品牌被美国庄臣等公司收编雪藏。

第三阶段为品牌繁荣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品牌逐渐成熟壮大,国际品牌日显本土化趋势。在宝洁神话似乎难以企及的时候,以丝宝舒蕾、奥妮皂角为

代表的国内新力量凭借终端等优势实现了对国际品牌封锁的突破,看到了国产品牌的希望。随后,以广州好迪、拉芳等为代表的民族品牌一拥而上,展开了新一轮反攻,洗发水市场可谓百家争鸣。而国际品牌一方面加快了本土化进程,一方面不断在产品、品牌上进行创新。 

2.成功的宝洁失败的润妍

从中国洗发水市场的发展过程来看,宝洁公司等跨国公司的加入,不仅促进了中国洗发水市场日渐走向成熟,而且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许多洗发新理念。

宝洁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在《财富》杂志最新评选出的全球500家最大工业/服务业企业中,排名第75位,全美排名第23位并被评为业内最受尊敬的公司。宝洁公司在全球的雇员总数超过11万,在全球7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洗发、护发、护肤用品、化妆品、婴儿护理产品、妇女卫生用品、医药、食品、饮料、织物、家居护理及个人清洁用品。 1987年,自从宝洁公司登陆中国市场以来,在日用消费品市场可谓是所向披靡,一往无前,仅用了十余年时间,就成为中国日化市场的第一品牌。在中国,宝洁旗下共有六大洗发水品牌,二十多个系列,包括飘柔、潘婷、海飞丝、沙宣洗发护发系列、润妍、伊卡璐等洗发护发用品品牌。

在中国如鱼得水的宝洁也许也不曾料到,竟然在耗费了多种资源,花费了长达3年时间进行市场调研和概念测试的润妍上载了一个大跟头。

二、为谋求增长宝洁力推润妍

1、宝洁全球增长放慢

润妍诞生于宝洁全球增长停滞的大背景之下。90年代末期,宝洁全球连续几年出现零增长。宝洁时任董事长推出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提倡挑战极限和创新。在此战略指导下,宝洁在全球市场上都推出了新产品。而在中国市场,宝洁中国自1996——1997财年达到顶峰后,连续三年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一些合资的品牌“熊猫”、“浪奇”等逐渐退出宝洁舞台;牙膏“佳洁士”长期徘徊在5%左右的市场占有率,而眼睁睁的看着“高露洁”扶摇直上;洗衣粉如“太渍”则不断被“雕牌”、“立白”等越抛越远;而洗发水更是面临着丝宝、联合利华的强大挑战。此时,宝洁急需一个新的增长点以改变中国的市场局面。

2、中国洗发水市场刮起黑色旋风

1998—2000年,中国洗发水市场中国洗发水市场刮起了黑色旋风:联合利华的"

黑芝麻"系列产品从"夏士莲"衍生出来,成为挑逗宝洁的杀手锏:重庆奥妮推出"新奥妮皂角细发浸膏"强调纯天然价值,深得"何首乌"、"黑芝麻"、"皂角"等传统中草药之精华;伊卡潞把其草本净化系列产品推向中国;河南民营企业鹤壁天元不失时机地推出"黛丝"黑发概念的产品。这些产品基本上采取定位区隔的方式,将植物与化学进行系统区分,将宝洁划分为化学成分阵营,有效击中了宝洁的要害。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领域,天然、环保的潮流愈演愈烈,成为未来主导的流行趋势,而这很可能使得宝洁的洗发水走向穷途末路。面对这一局面,宝洁也不得不正视这一块的市场,中草药和植物概念必须被引入到宝洁的品牌当中。润妍认为新千年,美发产品的潮流将会转向,自然黑亮之美已卷土重来。同时伴随着重庆奥妮的衰落,这一块的市场有许多的既有消费者等待新品牌的出现,由此也更加坚定了宝洁推出该类产品的信心与决心。

三、精耕细作怀胎三年

1997年,宝洁开始确定新品战略,并从此开始长达3年的市场调研与概念测试。宝洁在新产品开发上采取其一贯的做法,从消费者到竞争对手,从品牌到包装等无不经过科学与严格的市场测试。

1.首先是做产品概念测试

在研制产品之前,按照宝洁公司“成功—再推广”的惯例,首先要找准目标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为此,宝洁公司先后请了300名消费者反复进行3次产品概念测试。1999年底,包括时任润妍品牌经理在内的十几个人分头到北京、大连、杭州、上海、广州等地选择符合条件的目标消费者,和他们48小时一起生活,进行"蛔虫"式调查。从被访者早上穿着睡衣睡眼朦胧地走到洗手间,开始洗脸梳头,到晚上洗发卸装,女士们生活起居、饮食、化妆、洗护发习惯尽收眼底。在调查中,宝洁公司又进一步了解到,东方人向来以皮肤白皙为美,东方女性渴望有"一头乌黑的秀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所以最具表现力的黑发美,是她们的选择。经过反复3次的概念测试,宝洁公司基本把握住了多数消费者心目中的秀发概念——滋润而又具有生命力的黑发最美。

科学证明:将一根头发放在显微镜之下,你会发现头发是由很多细微的表皮组成的,这些称为毛小皮的物质直接影响头发的外观。健康头发的毛小皮排列整齐,而头发受损后,毛小皮则是翘起或断裂的,头发看上去又黄又暗。而润发露中的滋润成分能使毛小皮平整,并在头发上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防止水分的散失,补充

头发的水分和养分,使头发平滑光亮,并且更加滋润。同时,润发露还能大大减少头发的断裂和摩擦,令秀发柔顺易梳。宝洁公司专门做过研究,发现使用不含润发露的洗发水,头发的断裂指数为1,含润发露的洗发水的指数为0.3,而在使用洗发水后再单独使用专门的润发露,断裂指数就降低到0.1。市场调查表明,在欧美、日本、香港等发达市场,约80%左右的消费者都会在使用洗发水后单独使用专门的润发产品,而在中国,这个比例即使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只有14%左右,全国平均还不到10%,这说明国内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认识到专门润发步骤的必要性。因此,宝洁推出润妍一方面是借黑发概念打造属于自己的一个新品牌,另外就是把润发概念迅速普及。

2.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进行技术创新

根据消费者的普遍需求,宝洁的日本技术中心随即研制出了冲洗型和免洗型两款“润妍”润发产品。产品研制出来后并没有马上投放市场,而是继续请消费者做使用测试,并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再进行产品改进。最终推向市场的“润妍”是加入了独创的水润中草药精华、特别适合东方人发质和发色的倍黑中草药润发露。3.设立模拟货架,检验包装的美观程度

宝洁公司专门设立了模拟货架,将自己的产品与不同品牌特别是竞争品牌的洗发水和润发露放在一起,反复请消费者观看,然后调查消费者究竟记住什么,忘记什么,并据此做进一步的调整与改进。最终推向市场的“润妍”倍黑中草药润发露强调专门为东方人设计,在润发露中加入了独创的水润中草药精华(含首乌),融合了国际先进技术和中国传统中草药成分,适合东方人的发质和发色。

4.让消费者选择他们最喜欢的广告

宝洁公司先请专业的广告公司拍摄一组长达6分钟的系列广告,再组织消费者来观看,请消费者选择他们认为最好的3组画面,最后,概括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意见,将神秘女性、头发芭蕾等画面进行再组合,成为“润妍”的宣传广告。广告片的音乐组合也颇具匠心,现代的旋律配以中国传统的乐器如古筝、琵琶等,进一步呼应“润妍”产品现代东方美的定位。

此外,宝洁还委托第三方专业调查公司做市场占有率调查,透过问卷调查、消费者座谈会、消费者一对一访问或者经常到商店里看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全方位搜集顾客及经销商的反馈。

四、市场推广不遗余力

2000年,意指“滋润”与“美丽”的“润妍”正式诞生,针对18-35岁女性,定位为“东方女性的黑发美”。润妍的上市给整个洗发水行业以极大的震撼,其包装、广告形象、公共宣传等无不代表着当时乃至今天中国洗发水市场的极高水平。

1.品牌诉求

针对18-35岁女性,产品目标定位为展示现代东方成熟女性黑发美的润发产品。宝洁确定“润妍”的最终诉求是:让秀发更黑更漂亮,内在美丽尽释放。进一步的阐述是:“润妍”信奉自然纯真的美,并认为女性的美就像钻石一样熠熠生辉。“润妍”希望能拂去钻石上的灰尘和砂砾,帮助现代女性释放出她们内在的动人光彩。“润妍”蕴含中国人使用了数千年的护发中草药——首乌,是宝洁公司专为东方人设计的,也是首个具有天然草本配方的润发产品。

2.广告创意

宝洁拍摄了一组长达6分钟的系列广告,组织消费者进行观看并选择她们认为最好的3组画面,根据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意见,将广告画面进行再组合,进一步呼应"润妍"产品的现代东方美的定位。具体来说,利用电脑的技术特点,加强润妍Logo 的视觉冲击力,通过flash技术使飘扬的绿叶(润妍的标志)在用户使用网站栏目时随之在画面上闪动。通过润妍品牌图标链接,大大增加润妍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机会。润妍是一个适合东方人用的品牌,又有中草药倍黑成份,所以主页设计上只用了黑,白,灰,绿这几种色.但以黑,灰为主,有东方的味道。广告创意采用一个具有东方风韵的黑发少女来演绎东方黑发的魅力。飘扬的黑发和少女的明眸将"尽洗铅华,崇尚自然真我的东方纯美"表现的淋漓尽致。网站上将建立紧扣"东方美"、"自然"和"护理秀发"等主题的内页,加深润妍品牌联想度。

3.产品选择

2001年9月10日“润妍” 一款新品在杭州面世,其定位于不同于当时在市场占主导地位的二合一洗发水,此款产品不含任何润发成分,强调对头发的彻底清洁,正因为它本身不含润发成分,所以也同时强调和润妍润发露的配合使用。其实,二合一洗发水也是润妍产品系列的主要构成,之所以此次仍要推出单独的纯净单洗型洗发水是因为润妍相信彻底洁净每一根头发是获得完美、健康秀发的第一步。外界环境的污染,定型产品如摩丝、着哩等的长期频繁使用等等都会在我们的头发上积累一些肉眼看不出、不易清洗的“脏”东西,因此需要象润妍纯净单洗型洗发露这样的产品,彻底打开头发表面鳞片,深入清洁每一根头发里里外外的污垢,也令头

发表面达到吸收营养的最佳状态,然后配合润妍润发露,深入滋润秀发,令秀发变得乌黑润泽。

4.上市之地

“润妍”在选择“上市之地”也费了一番心思。最后选定了杭州——这个孕育着无限商机的市场就成为商家必争之地。特别是,杭州是著名的国际旅游风景城市,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富含传统的韵味,又具有鲜明的现代气息,受此熏陶兼具两种气息的杭州女性,与“润妍”要着力塑造的既现代又传统的东方美一拍即合。

5.公关宣传

在产品推出时,宝洁公司还有举行了一系列公关宣传。如,开展东方美概念的黑方系列展"公共活动"--1999年8月,宝洁在上海隆重推出《中国美发百年回顾展》;赞助中国美院,共同举办“创造黑白之美”水墨画展; 2000年赞助电影《花样年华》;“周庄媒体记者东方美发秀”等活动。这些公管宣传活动都取得了成功。

6.网上推广

开设润妍网站,通过提供丰富的产品介绍、护发知识、品牌近期活动预告、跟踪报道等内容来教育消费者,同时也刺激了购买欲望。为了更好地在18~35岁的女性中推广,宝洁还专门聘请赛百威公司进行网上和网下推广营销活动,成立了润妍俱乐部。通过"润妍俱乐部Friend's recommendation"的在线活动,可以清晰地辨认消费者的功能,并能有效统计、管理消费者名录、锁定目标消费者;通过区别消费者的不同喜好,网站可以"一对一"传递消费者关心的信息;让消费者在与润妍产品相关"自然多FUN"的在线游戏设计娱乐中,了解产品。

“润妍”洗润发系列产品在由Media999代理的网络广告投放中也创造了惊人的点击率,其中网站投放的cascading logo的网络广告形式的点击率最高达到了35.97%。润妍产品因专为率真、年轻的便装少女和忙碌而心情平和的成熟女性,所以广告主题为:表现东方女性的自然之美。这次在线推广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润妍"产品的知名度;增加"润妍"品牌网站访客量与注册用户数;获取线下推广活动(润妍女性俱乐部、润妍女性电影专场)的参加人。

7.网下活动

店内促销;试用装派发,让消费者尽快认知产品;润妍俱乐部之"Friend's recommendation"活动;润妍女性电影专场

五、业绩平平悄然离市

2001年5月,宝洁收购伊卡璐,表明宝洁在植物领域已经对润妍失去了信心,也由此宣告了润妍的消亡,2002年4月,润妍全面停产,一个经历3年酝酿、上市刚刚2年的产品就这样退出了市场。到目前为止,宝洁在中国的18个品牌,均是其已有的国际化品牌。宝洁1988年登陆中国以来,针对中国消费者研发却又因为种种原因退出市场的品牌里,润妍是第一个,也是惟一的一个。

据业内的资料显示,润研产品在过去两年间的销售额大约在1个亿左右,品牌的投入大约占到其中的10%。两年中,润妍虽获得不少消费者认知,但据有关资料,其最高市场占有率,不超过3%——这个数字,不过是飘柔市场份额的1/10。一份对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女性居民的调查也显示,在女性最喜爱的品牌和女性常用的品牌中,同样是定位黑头发的夏士莲排在第6位,而润妍榜上无名,同样是宝洁麾下的飘柔等四大品牌分列1、2、4、5位——时间是2001年3月,润妍上市的半年之后。一份来自白马广告的调查则表明,看过夏士莲黑亮去屑洗发水的消费者中有接近24%愿意去买或者尝试;而看过润妍广告的消费者中,愿意尝试或购买的还不到2%。

那么因何润妍不能成为宝洁的第五大品牌?

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二十世纪是品牌经营的年代,翻开任何一部现代企业经营史,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著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无不与强势品牌的成长紧密相连,可口可乐、雀巢、奔驰、索尼等众多世界知名品牌不但打造了自身坚不可摧的神话,而且也为品牌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树立典范。它们的光辉形象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消费者,同时也为其所在的公司创造了远远高于企业有形资产的巨大无形资产…品牌资产。于是,如何充分利用品牌资产、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就成为品牌经理们非常关注的课题,而七十年代末提出的品牌延伸理论己成为当今解决这一难题最为有效的途径。 希望以此为那些在市场竞争中苦苦前行的品牌经理们点燃一盏明灯,虽然它的光线不足以照亮行进途中的每一个角落,但它确实能够帮助人们看清前进的方向,避开陷阱,直奔通途。 关键词:企业品牌品牌延伸问题对策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品牌延伸的概述 (3) 2.1 品牌,品牌延伸,品牌线延伸 (3) 2.2 品牌延伸的理论模型 (4) 2.3 品牌延伸的基本方式 (6) 第三章品牌延伸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优势 (9) 3.1 大幅增加顾客的购买认同感 (9) 3.2 降低新产品导入市场的成本,促进新产品市场的拓展 (9) 3.3 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多种需求 (9) 3.4 与原品牌互动,提升品牌的资产价值与声誉 (10) 3.5 明晰品牌内涵,增强品牌形象 (10) 3.6 扩大市场规模,提高整体投资效益 (10) 第四章国内企业品牌延伸的现状分析 (13) 4.1 国内企业品牌延伸的现状 (13) 4.2 品牌延伸失败的原因分析 (14) 第五章针对品牌延伸可以采取的对策 (17) 5.1 品牌延伸先要以构筑强势品牌为基础 (17) 5.2 抓住品牌延伸的时机是关键 (17) 5.3 品牌延伸的范围要控制好度 (18) 5.4 要考虑的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和认同率 (19) 结论 (21)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5)

案例4五粮液的品牌延伸

五粮液的品牌延伸 [五粮液集团简介] 五粮液集团是以五粮液系列酒生产为主业,涵盖塑胶加工、模具制造、印务、药业、果酒、电子器材、运输、外贸等多元化经营的特大型企业集团。2002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利税突破30亿元。五粮液酒是中国最著名的白酒品牌,享有极高的市场声誉。自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以来,相继在世界各地的博览会上共获38次金奖;1995年在第十三届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上再获金奖,铸造了五粮液“八十年金牌不倒”的辉煌业绩;2002年“五粮液”品牌价值达亿元,稳居中国食品行业之首,在全国最有价值品牌中排名第四。 五粮液2002年度,公司共销售五粮液系列酒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净利润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 五粮液集团主要经营指标 指标2002年2001年2000年 每股收益(元)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利润总额(万元)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至2002 年,“五粮液”家族已延伸出几十个品牌,创造了年销售70亿元的辉煌业绩,并取代茅台,成为中国白酒之王。 1994年,福建邵武糖酒副食品公司与五粮液联姻推出“闽台春”酒,拉开了五粮液品牌延伸的序幕。 1、五粮液品牌家族:从1994年开始到目前为止八年间,五粮液已延伸出了五粮春、五粮醇、五福液、金六福、六和醇、蜀粮春、铁哥们、干一杯、四海春、京酒、浏阳河、圣酒、友酒、火爆酒、老作坊、东方龙、岁岁乐、宜寿酒、亚洲液、川酒王、国玉春、送福液、六百岁等百余个品牌。其品牌延伸长度是宝洁的五倍,延伸速度是宝洁的36倍。数量之多,速度之快,恐怕前无古人。 百余个品牌,绝大多数处于成长期,都需要“五粮液”母品牌的形象支持。

五粮液股票投资分析

五粮液股票投资分析 刘睿强 股票是股份制公司参与资本市场,融资流通的良好平台,同时又是市场经济日益发展趋势下金融流通的必然趋势和各类型资本参与市场的经济诉求。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来说,通过获悉上市公司经营数据从而起到了解其经营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市场信息对影响投资决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各项机制的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股票投资参与市场。如何在众多上市公司里面筛选符合自身投资预期和投资愿景的品种显得尤为重要和不可逃避的抉择。我所选的股票名称是五粮液,使用股城炒股模拟软件,代码是000858,它是1998年4月2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的全称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概况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酒厂于1998年4月份独家发起设立,始以发起人净资产投入折为发起人股24000万股,经1998年3月2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网定价发行后,上市时总股本达32000万股,其内部职工股800万股,于公众股7200万股,1998年4月2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期满半年后上市。注册资本是271,140.48万元。经营范围是以五粮液及其系列酒的生产经营为主,同时生产经营精密塑胶制品、成套小汽车模具、大中小高精尖注射和冲压模具等多元发展,是具有深厚企业文化的现代企业集团。主要从事"五粮液"及其系列白酒的生产和销售。 二、基本分析 1.宏观经济分析 (1)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宏观经济运行可以通过公司经营效益,居民收入水平,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资金成本等途径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宏观经济变动与证券市场波动的关系主要体现在GDP的变动与通货的变动。 GDP的变动主要表现为:高通胀下的GDP增长:失衡的经济增长必将导致证券市场行情下跌;当GDP负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并呈现向正增长转变的趋势时,证券市场走势也将由下跌转为上升。通货变动表现为以下方面:通货膨胀提高了债券的必要收益率,从而引起债券价格下跌。通货膨胀使得各种商品价格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也使得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证券投资的风险。 页脚内容1

茅台酒的品牌延伸策略分析

目录 一、茅台酒品牌延伸策略现状分析 (1) (一)茅台简介 (1) (二)茅台酒品牌延伸策略现状分析 (1) 二、茅台酒品牌延伸策略存在的问题 (2) (一)形成“株连效应” (2) (二)淡化品牌特性 (2) (三)品牌延伸过度 (2) 三、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的改良措施 (3) (一)对延伸产品采用主副品牌策略 (3) (二)品牌延伸要符合原核心产品的价值个性 (3) (三)品牌延伸要适度 (3) 结语 (4) 【参考文献】 (5)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管理学院 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茅台酒的品牌延伸策略 专业班级11级市场营销G2班 姓名李元 学号2011370211 指导教师宋艳 日期2014/3/6

浅析茅台酒的品牌延伸策略 学生姓名:李元指导教师:宋艳 【内容提要】茅台,这个中国白酒行业的领袖企业,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是中国白酒品牌神话的缔造者。茅台的品牌,不是企业自身塑造的,而是广大消费者赋予的。绿色、有机、健康的品质特性给消费者提供了独特的产品利益和价值,是茅台品牌的基础;而神秘、动人的故事为茅台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光环;这也造就了茅台“诚信、独特、稀缺和珍贵”的品牌核心价值。然而,近年来,由于白酒界的竞争加剧,五粮液等竞争对手不断实施了有效的品牌战略,不断冲击着茅台的市场。茅台面临的问题相当严峻,于是采取对策,不断修改品牌定位,并进行了品牌延伸策略。这样的做法如果使用不当不但会稀释茅台的品牌价值,也给茅台酒坚持多年的产品品质宣传制造了难题。 【关键词】茅台品牌定位品牌延伸策略 一、茅台酒品牌延伸策略现状分析 (一)茅台简介 茅台是我国的国酒,产于中国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三大蒸馏酒之一。与泸州老窖,杏花村汾酒并称我国三大名酒,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茅台酒酒素以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等特点而闻名天下,被称为中国的国酒。 (二)茅台酒品牌延伸策略现状分析 巩固核心品牌,扩展延伸子品牌。一直以来,在品牌的掌控上,茅台非常严格。多年来,茅台系列的产品品种达到一千多种,有茅台不老酒系列酒、中王龙系列酒、茅乡龙系列酒、新茅乡系列酒、天赐鸿福系列酒、星级葡萄酒、茅台啤酒等。茅台酒以“高端品牌策略”紧紧抓住高端客户,占领高端市场这一利润大、竞争相对较弱的市场,获得了良好的效益。但由于在高端市场上遭受五粮液等其他品牌产品的冲击,其针对市场趋势,茅台集团推出了中低档的产品,中低市场也推出了中高档的“茅台王子酒”、中王龙系列酒与中低档的“茅台迎宾酒”、福缘、小幸福等茅台酒系列产品,力争在中低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除此之外,其发展思路是:在巩固、发展高档白酒细分市场的基础上,向中低档细分市场进行一定的品牌延伸。

试谈五粮液的品牌延伸策略

五粮液的品牌延伸策略 一、白酒业危机四伏 中国白酒行业,是中国传统名牌最多、受WTO影响最小的行业,也是营销环境最为混乱、竞争手段最为复杂的行业之一。自1993年以来,各种国家政策的出台对中国白酒营销的影响不可忽视。 1、对白酒业的政策遏制 国家轻工业“十五”规划(酿酒行业)明确规定“四个转变”,要求重点发展葡萄酒、水果酒,积极发展黄酒,稳步发展啤酒,控制白酒总量;1993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出文件,规定从1994年1月1日起对酒开征消费税,且区别对待,白酒税率最高。;2001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又规定,白酒企业的广告费不得超过销售额的20%,超过部分不能在所得税前支出;2001年5月1日,在保持1994年起从价征收消费税的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从量征收项目,即对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按出厂价依25%和15%的税率从价征收消费税的基础上,再对每公斤白酒按1元从量征收消费税;同时取消以外购酒勾兑生产酒的企业可以扣除其购进酒已纳消费税的抵扣政策。 2、来自市场本身的危机 与政策遏制相比,更大的危机来自于市场自身。人民生活水准提高、健康意识增强、饮料礼品代用品增多,加上假酒劣酒的负面报道不断,使中国白酒市场规模

自1996年以后持续下降。 3、白酒业竞争白热化 几年来,白酒全面滑坡导致行业内部竞争环境的迅速恶化。成百上千的后起品牌,同档次、同价位、质量粗糙、内涵匮乏,以哄抬终端、广告轰炸、概念炒作、本末倒置的强力促销去争夺市场与消费者,忽视品牌成长规律,只求短期效益。这种浮躁病无疑为中国白酒业雪上加霜,进一步导致政策限制、舆论限制,并让无数品牌深受其害。 二、五粮液—白酒业一抹亮彩 正是在这样一种行业环境中,来自四川宜宾的五粮液,却连续10年稳居中国酒类企业规模效益之冠,以无可争辩的事实,成为中国酒业的巨擘、领袖。 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中国酒都宜宾市,其前身为50年代初由几家古传酿酒作坊联合组建而成的“中国专卖公司四川省宜宾酒厂”。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以五粮液及其系列酒的生产、销售为主要产业,同时生产经营精密塑胶制品、大中小高精尖注射和冲压模具现代制造产业,以及生物工程为发展产业,药业工业、印刷业、电子器件产业、物流运输和相关的服务业等产业的多元化现代型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占地7平方公里,现有职工20000余人,从九五期间到2004年,公司创下了销售收入平均增长40%的神奇速度,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38亿元,主导产品五粮液远销欧洲、美洲、亚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外消费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数年来“五粮液”品牌连续在中国白酒制造业和食品行业“最有价值品牌”中排位第一,2004年其品牌价值达306.82亿元。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再度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奖”,成为我国酒类行业唯一两度获得国家级质量管理奖的企业。 那么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是以何种方式在如此不利于自己主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创下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又经过了哪些曲折呢? 三、广种薄收有郎就嫁养虎为患 1、有郎就嫁,五粮液品牌严重透支 1994年,福建邵武糖酒副食品公司携百万现金入川,与五粮液联姻推出“闽台春”酒,拉开了五粮液品牌延伸的序幕。至2002年五粮液家族已延伸出五粮春、五粮醇、五福液、金六福、六和醇、蜀粮春、铁哥们、干一杯、四海春、京酒、浏阳河、圣酒、友酒、火爆酒、老作坊、东方龙、岁岁乐、宜寿酒、亚洲液、川酒王、

五芳斋品牌延伸策略分析报告

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五芳斋品牌延伸策略分析 学生倪璟玥指导教师王玲 分院工商管理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班级10市营1班学号1020310145 提交日期年月日答辩日期年月日

2014年4月17日 摘要 在当今的企业市场竞争中,品牌延伸策略被许多相对有品牌实力的企业所应用,在这种愈演愈烈的经营大战中,单一的产品已显然难以维持持久的品牌竞争优势。于是,通过品牌延伸来实现多元化、国际化,拓展品牌发展空间,便成为了拥有长远发展规划的大企业在寻求新发展,开拓新市场时普遍采用的一种战略选择。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尽管品牌延伸日益盛行,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其失败的案例也不在少数。盲目的品牌延伸不仅会导致新产品推广失利,还会影响原有品牌资产。许多企业在其品牌延伸中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成果,走入了品牌经营的误区。 本文首先对品牌延伸的定义、正面效应、负面效应、目的等方面对品牌延伸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其次,以五芳斋为例,对其品牌延伸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五芳斋的品牌延伸存在的问题:核心品牌价值观的局限性;特色餐饮发展不理想;品牌联想依然过分接近“粽子”,没有在延伸产品上赢得正面联想等。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拓展企业品牌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产品延伸新领域;强化延伸品牌的价值观;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等。对于企业要稳妥、有效的占有并扩展市场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品牌;品牌延伸;对策 Abstract In today's market competition, Brand extension strategy are used by many Brand strength enterprise, While in this intensified management war, A single product has obviously difficult to maintain lasting br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n, through the brand extends to diversified﹑internationalization, expand the brand development space, Became A strategic choice of big companies have long term development plan in

娃哈哈品牌延伸案例分析

内容摘要:当今市场正在从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过渡。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实施品牌战略。这是因为品牌代表着利润,代表着企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品牌其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只有当它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一定的形象,并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导致购买行为、产生积极作用时才具有价值。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这一无形资产日益成为一种潜在的竞争优势。本文从品牌延伸的定义出发,以娃哈哈品牌的延伸战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娃哈哈品牌延伸的成功经验来更深入的理解品牌延伸的利弊。 关键字:品牌延伸娃哈哈延伸策略品牌战略 一、品牌延伸概念与策略 品牌延伸是指企业将某一知名品牌或某一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扩展到与成名产品或原产品不近相同的产品上,以凭借现有成功品牌推出新产品的过程。品牌延伸并非只简单借用表面上已经存在的品牌名称,而是对整个品牌资产的策略性使用。品牌延伸策略可以使新产品借助成功品牌的市场信誉在节省促销费用的情况下顺利地进占市场。 从产业相关性分析,可分为向上、向下或同时向上向下延伸;采取这种品牌延伸相关书籍延伸方式,为材料来源、产品销路提供了很好的延伸方式。另一种是产业平行延伸,一般适应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目标市场和销售渠道,相同的储运方式,相近的形象特征的产品领域;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新产品的行销,另一方面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巩固。 从产品质量档次上分析分为(1)向上延伸,即在产品线上增加高档次产品生产线,使商品进入高档市场。(2)向下延伸,即在产品线中增加较低档次的产品。利用高档名牌产品的声誉,吸引购买力水平较低的顾客慕名购买这一品牌中的低档廉价产品。如果原品牌是知名度很高的名牌,这种延伸极易损害名牌的声誉,风险很大。(3)双向延伸,即原定位于中档产品市场的企业掌握了市场优势以后,决定向产品线的上下两个方向延伸,一方面增加高档产品,另一方面增加低档产品,扩大市场阵容。 其它相关延伸,也叫扩散法延伸。这对于刚成长起来的名牌非常有意义。它有四层含义:一是单一品牌可以扩散延伸到多种产品上去,成为系列品牌;二是一国一地的品牌可扩散到世界,成为国际品牌;三是一个品牌再扩散衍生出另

品牌延伸三大策略

品牌延伸三大策略 随着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广泛实施,品牌延伸策略日渐成为中外知名企业屡试不爽的制胜法宝。品牌延伸是指企业利用现有的成功品牌,在一个成熟的产品里生产新的或经过改进的产品,以成功品牌的影响推出新产品并快速启动市场的行为,使新产品在投放市场之初即可获得原有品牌优势的支持。品牌延伸具有增加新产品的可接受性,减少消费行为的风险性,提高促销性开支使用效率,满足消费者多样性需要等多项功能,因而在广告与品牌营销中得到广泛应用。 据统计,在美国的某些消费品市场上,开创一个新的品牌,费用大约在8千万至1.5亿美元之间。如此庞大的投入费用,促使相当一部分企业使用已经具有市场信誉的品牌,借助它们的影响,推出新的产品,这就是品牌延伸策略。但并非所有的品牌都能任意延伸,也并非所有的延伸策略都能取得成功。所以,对当前一些品牌延伸策略进行分类和辨别,然后结合我国企业的自身实际,进行品牌延伸和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产品线延伸策略 20世纪70年代以来,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剧,使得推出新产品的风险急剧增加,为了降低风险,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众多知名企业选择了品牌的产品线延伸。产品线延伸有三种具体的形式: 一是向上延伸。即企业在产品线上增加高档次产品生产线,使产品进入高档市场。向上延伸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品牌资产价值,改善品牌形象。一些知名品牌,特别是一些原来定位于中档的大众名牌,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不惜花费巨资,以向上延伸策略拓展市场。日本企业在汽车、摩托车、电视机等行业多采用此种方式,20世纪60年代率先打入美国摩托机车市场的本田公司,将其产品系列从低于125CC延伸到1000CC的摩托车。雅马哈则紧跟本田,陆续推出了125CC、600CC、700CC的摩托车,还推出一种三缸四冲程轴驱动摩托车,从而在大型旅行摩托车市场上与其展开了有力的竞争。 在美国市场上这种成功案例也比较多,非常畅销的“加罗”桶装葡萄酒,为了与高档品牌“戈兰·艾伦”进行竞争,不得不推出瓶装高档的“加罗·维尔特斯”葡萄酒。在很多年里,公司将从“加罗”品牌上获得的利润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加罗·维尔特斯”上。从短期来看,公司的营销成本上升了,但是从长期来看,公司的这种策略最终使得“加罗”品牌的形象得以改善了,而品牌形象改变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品牌的资产得以提升。 反观国内市场,此种策略实施成功的则较少。以我国手机品牌为例,开始阶段,国内企业如TCL、熊猫、波导等一直定位在中低档国产手机,在获得一定的品牌认可度之后,各企业不惜花费巨资,推出高档手机,试图打入高档市场,最终碰得灰头土脸,一败涂地。究其原因,质量只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各个品牌的形象没有得到应有提升,远逊于诺基亚、摩托罗拉国外竞争品牌,国内消费者对国产手机“低档”的印象根深蒂固。 二是向下延伸。即指在产品线中增加一些较低档次的产品。利用高档名牌产品的声誉,吸引购买实力水平较低的顾客慕名购买这一品牌中的低档廉价产品。宝洁公司在这一策略方面运用的较为娴熟,在经过多年的中国市场培育和品牌形象打造之后,宝洁已经在中国市场

第9章 品牌延伸

第9章品牌推广 【学习目标】 1、理解品牌延伸的概念和作用 2、识别品牌延伸的市场机会 3、掌握品牌延伸的策略 4、认识品牌延伸的陷阱并掌握规避风险的对策 【引入案例】五粮液的品牌延伸 思考:1、五粮液集团进行品牌延伸的动因和策略是什么? 2、品牌延伸给五粮液集团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第一节品牌延伸的概念 一、品牌延伸的概念 按照菲利普科特勒的定义是:把一个现有的品牌名称使用到一个新类别的产品上。 卢泰宏对品牌延伸的理解为:所谓品牌延伸,是指借助原来的已建立的品牌地位,将原有品牌转移使用于新进入市场的其他产品或服务(包括同类的和异类的),以及运用于新的细分市场之中,以达到以更少的营销成本战领更大市场份额的目的。 品牌延伸力 品牌杠杆力 二、品牌延伸和品牌资产的关系 1、品牌延伸并不总是对品牌资产造成伤害。 2、不同的品牌特性,在品牌延伸过程中被“蚕食”的程度不同。 3、品牌资产被“蚕食”现象的出现与品牌延伸的领域基本无关。 【模拟练习】宝洁公司的飘柔品牌延伸试验 第二节品牌延伸的作用 品牌延伸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点: 1、利用原品牌,提高认知度 2、满足不同需求,提供更多的选择 【资料】品牌延伸——福特公司满足不同的细分市场 3、增大市场占有率 【资料】烟草企业“万宝路”的品牌延伸 4、分散经营风险 第三节品牌延伸的机会评估 品牌延伸能否成功,最重要的就是要捕捉延伸的市场机会。品牌延伸成功的机会是指有利于发挥品牌优势,有利于延伸产品利用品牌强势发展的市场机会、市场空间和市场态势。以下是品牌延伸成功的几种机会。 1、延伸产品要进入的市场没有强势品牌。 2、市场上的品牌繁多,品牌市场格局并未稳定。 3、延伸市场尚有空隙。 4、消费者的需求发生较大的变化,或者是市场的变革。 5、所要延伸的产品的生命周期 第四节品牌延伸的策略 一、同行业与跨行业品牌延伸策略

案例:宝洁品牌延伸战略分析

案例:宝洁品牌延伸战略分 析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案例:宝洁品牌延伸的战略分析 美国宝洁公司(P&G,Procter & Gamble) 始创于1837年,其创始人英格兰移民威廉·波克特(WILLIAM PROCTER)和爱尔兰移民詹姆斯·甘保(JAMES GAMBLE)从事制造蜡烛的生意起家,如今已成为美国包装商品业中的翘楚,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拥有雇员近10万,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37,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500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74。其中包括洗发、护发、护肤用品、化妆品、婴儿护理产品、妇女卫生用品、医药、食品、饮料、织物、家居护理及个人清洁用品。在中国,宝洁的飘柔、海飞丝、潘婷、舒肤佳、玉兰油、护舒宝、碧浪、汰渍和佳洁士等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这家百年老企业之所以能够滚雪球般地发展,与其长期实施的品牌延伸战略十分有关。综观宝洁的发展道路,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品牌延伸战略。实施“一品多牌”延伸战略 日用消费品行业中,许多产品是相同类型、相同档次、相同消费者群体的系列产品,因而采用多产品多品牌延伸方式具有许多优势。宝洁公司运用一品多牌的策略则成功突破了消费者的“心理定势”,从而在人们心中树立宝洁不仅是一个生产象牙香皂的公司,还是生产妇女用品、儿童用品,以及药品、食品的厂家。在多品牌战略中,宝洁的原则是自己不断攻击自己,让本企业各种品牌的产品分别占领市场,巩固自己在市场中的领导地位,从而有效的打击对手,特别是从功能、价格等方面对市场的细分,更是令竞争者难以插足,大大提高了对方的进攻成本,起到了保护本企业的作用。 充分了解消费者 宝洁公司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消费者的深入了解以及不间断地开发具有突破性技术的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回顾公司历史,宝洁在消费者市场研究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宝洁首创了许多目前被广为应用的市场调研技术。早在1924年,宝洁公司就在美国成立了消费者研究机构,成为在美国工业界率先运用科学分析方法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公司之一。

浅谈企业品牌延伸战略

浅谈企业品牌延伸战略 品牌延伸简单而言就是指一个公司利用一个已经建立的品牌推出一个新产品。让多个产品共同享有原来品牌的资源,借助旧品牌发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毫无疑问,国内大多数商品市场已经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产品之间的差异缩小。新产品的生产,投入市场,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都需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的配合。而通过品牌延伸就可以让新产品在减少营销成本的基础上,达到延续品牌寿命、扩大品牌市场份额的目的。其实总的来说,就是声浪原点战略。从品牌原点出发,通过品牌延伸,让品牌声浪传的更远,品牌之路走得更长。 一、品牌延伸的分类 1.产品线延伸策略 这种方法,能够最大限度使用原品牌的一切资源。产品投入市场,得以拓宽市场。 2.行业的品牌延伸策略 分为同行业的品牌延伸和扩行业的品牌延伸。 (1)同行业的品牌延伸就是根据原有品牌进行配套产品与关联产品的开发。如多芬这个品牌,以“滋润”为一个诉求点,进行品牌延伸,在关联度较高的产品中进行延伸,现在已经有了洁面系列、洗发系列、沐浴系列。 (2)跨行业延伸是指主品牌涵盖不同行业的不同种类的产品,满足多种需求。例如,娃哈哈从开始的儿童营养口服液,发展到现在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涵盖饮用水、碳酸饮料、乳品、果汁饮料、医疗保健品、方便面等十余种产品,甚至将产品延伸到童装行业,也是以娃哈哈为品牌名。 3.主副品牌策略 所谓副品牌,就是在保持核心品牌名不变的情况下,为新产品引入一个副品牌名。如丰田汽车因为不具奢侈品牌的形象,因此推出高级汽车品牌名称- 凌志。凌志定位于奢侈汽车市场,使用吸引人的设计及高质量的材料。丰田汽车透过整合品牌策略,将凌志与丰田汽车的耐用与可靠的形象有明显的区隔。

五芳斋品牌延伸策略分析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五芳斋品牌延伸策略分析 学生姓名倪璟玥指导教师王玲 分院工商管理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班级10市营1班学号 1020310145 提交日期年月日答辩日期年月日 2014年4月17日

摘要 在当今的企业市场竞争中,品牌延伸策略被许多相对有品牌实力的企业所应用,在这种愈演愈烈的经营大战中,单一的产品已显然难以维持持久的品牌竞争优势。于是,通过品牌延伸来实现多元化、国际化,拓展品牌发展空间,便成为了拥有长远发展规划的大企业在寻求新发展,开拓新市场时普遍采用的一种战略选择。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尽管品牌延伸日益盛行,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其失败的案例也不在少数。盲目的品牌延伸不仅会导致新产品推广失利,还会影响原有品牌资产。许多企业在其品牌延伸中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成果,走入了品牌经营的误区。 本文首先对品牌延伸的定义、正面效应、负面效应、目的等方面对品牌延伸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其次,以五芳斋为例,对其品牌延伸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五芳斋的品牌延伸存在的问题:核心品牌价值观的局限性;特色餐饮发展不理想;品牌联想依然过分接近“粽子”,没有在延伸产品上赢得正面联想等。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拓展企业品牌内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产品延伸新领域;强化延伸品牌的价值观;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等。对于企业要稳妥、有效的占有并扩展市场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品牌;品牌延伸;对策

Abstract In today's market competition, Brand extension strategy are used by many Brand strength enterprise, While in this intensified management war, A single product has obviously difficult to maintain lasting br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n, through the brand extends to diversified﹑internationalization, expand the brand development space, Became A strategic choice of big companies have long term development plan in seeking new development and Developing new markets. However,everything has its two sides,Although the brand extends is Increasingly popular, But in the practice, its failure case is not in the minority. many enterprises in its brand extension does not get the corresponding results, into the brand management errors. This paper firstly Summarizes and summarized the Related theory : the definition of brand extends﹑Positive effects﹑Negative effect﹑objective etc. then , For wu fang zhai For example, analys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ason of the brand extends of wu fang zhai ,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brand extension of wu fang zhai:Extensions the scope of Extensions is narrow; there are not rich multi-dimensional and channel compatible product line support ;Brand association is still too close to zong zi, the extension products are not obtained on the positive association; Characteristic catering do not develop ideal and so on. again, According to the brand extension problems of wu fang zhai,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Stretched, and broaden the industrial chain; Implement wu fang zhai products group strategy; Implement product difference positioning;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comply with The needs of Age development and so on.For enterprise to safe and effective possession and expand market has important function and meaning. Key Words: brand; brand extension; avoiding

五粮液集团战略分析

五粮液集团战略分析 学生姓名:韦福依学号:2006115037 课程:企业战略管理班级:06人力资源管理 教师:王琴 2009年5月26日

目录 一、五粮液集团介绍----------------------------------------------------------------------------3 二、关键战略要素-------------------------------------------------------------------------------5 (一)业务组合---------------------------------------------------------------------------------5 (二)资源配置---------------------------------------------------------------------------------5 (三)竞争优势----------------------------------------------------------------------------------6 (四)协同优势----------------------------------------------------------------------------------6 三、产业结构分析------------------------------------------------------------------------------8 (一)现有企业间的竞争强度---------------------------------------------------------------8 (二)新进入企业的潜力进入威胁分析--------------------------------------------------10 (三)供应商能力分析-----------------------------------------------------------------------10 (四)买方分析--------------------------------------------------------------------------------11 (五)替代产品分析---------------------------------------------------------------------------11 四、外部环境分析-----------------------------------------------------------------------------12 五、内部能力分析-----------------------------------------------------------------------------15 六、综合分析-----------------------------------------------------------------------------------19 (一)业务组合分析--------------------------------------------------------------------------19 (二)SWOT分析-----------------------------------------------------------------------------20 七、战略指导文件-----------------------------------------------------------------------------23 (一)五粮液集团的远景---------------------------------------------------------------------23 (二)五粮液集团的使命---------------------------------------------------------------------23 (三)五粮液集团目标-----------------------------------------------------------------------24 八、发展战略-----------------------------------------------------------------------------------26 九、竞争战略-----------------------------------------------------------------------------------28 十、产品战略-----------------------------------------------------------------------------------30

五粮液2019年三季度财务分析详细报告

五粮液2019年三季度财务分析详细报告 一、资产结构分析 1.资产构成基本情况 五粮液2019年三季度资产总额为9,275,706.77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为8,329,722.38万元,主要分布在货币资金、存货、应收票据等环节,分别占企业流动资产合计的67.77%、14.82%和14.81%。非流动资产为945,984.39万元,主要分布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长期投资,分别占企业非流动资产的11.35%、10.38%。 资产构成表 项目名称 2019年三季度2018年三季度2017年三季度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总资产9,275,706.7 7 100.00 7,612,384.6 6 100.00 6,608,340.0 9 100.00 流动资产8,329,722.3 8 89.80 6,810,511.6 1 89.47 5,854,954.9 3 88.60 长期投资98,166.21 1.06 87,815.28 1.15 81,823.96 1.24 固定资产0 0.00 0 0.00 527,780.3 7.99 其他847,818.18 9.14 714,057.76 9.38 143,780.9 2.18 2.流动资产构成特点

企业持有的货币性资产数额较大,约占流动资产的82.59%,表明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强。但应当关注货币性资产的投向。 流动资产构成表 项目名称 2019年三季度 2018年三季度 2017年三季度 数值 百分比(%) 数值 百分比(%) 数值 百分比(%) 流动资产 8,329,722.3 8 100.00 6,810,511.6 1 100.00 5,854,954.9 3 100.00 存货 1,234,441.6 3 14.82 1,143,751.8 16.79 991,326.36 16.93 应收账款 18,277.05 0.22 15,963.34 0.23 11,731.33 0.20 其他应收款 0 0.00 0 0.00 4,041.84 0.07 交易性金融资产 0 0.00 0.00 0.00 应收票据 1,233,893.6 14.81 1,431,973.36 21.03 1,043,421.61 17.82 货币资金 5,645,237.1 8 67.77 4,064,753.29 59.68 3,700,946.45 63.21 其他 197,872.91 2.38 154,069.81 2.26 103,487.34 1.77 3.资产的增减变化 2019年三季度总资产为9,275,706.77万元,与2018年三季度的7,612,384.66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21.85%。

娃哈哈集团品牌延伸策略研究范文

娃哈哈集团品牌延伸策略研究 1案例介绍及评析 1.1案例背景介绍 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只是一个校办企业的经销部,到1990年该公司凭借一句“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儿童营养液的广告词,使“娃哈哈”的名字享誉大江南北,公司资产也突破亿元大关。1994年,娃哈哈投身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建设,组建了娃哈哈涪陵分公司,产值利税连年快速增长,成为三峡库区最大的对口支援企业之一,跻身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随后,公司将产品链延伸至儿童饮料、食品领域,随着企业的壮大,产品进一步向食品和成人饮料领域扩张。1996年,公司以部分固定资产作投入与世界500强、位居世界食品饮料业第六位的法国达能集团等外方合资成立五家公司,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发展民族品牌,娃哈哈再次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1998年企业在饮料界主动扛起向国际大品牌挑战的民族工业的大旗,推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娃哈哈非常可乐”,现年产销量已超60万吨,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严把质量关,使产品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娃哈哈为了使产品能够迅速的占领市场,企业创建了独特的“联销体”营销模式。联销体基本构架为:总部——各省区分公司——特约一级批发商——特约二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终端,与集团直接发展业务关系的为一级经销商,目前有1000多个,这种营销模式使企业的产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消费者手中,保证了其市场的领军地位。2002年企业继续秉承着为广大中国少年儿童带去健康和欢乐的企业宗旨,进军童装行业,提出了“打造中国童装第一品牌”豪言壮语。企业引进欧美的设计人才,以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设计,一流的面料,高起点进入童装业,按国际"环保标准"组织生产,并采取零加盟费的方式吸引全国客商加盟,在全国首批开立了800家童装专卖店,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童装品牌之一。目前,娃哈哈集团的产品已经包括饮用水、乳品、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运动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瓜子、童装十大类产品。目前娃哈哈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仅次于可口可乐、

企业品牌延伸策略探讨

企业品牌延伸策略探讨 [摘要]从企业进行品牌延伸的原因入 手,探讨企业品牌延伸过程中应遵循的准则,同时对企业开展品牌延伸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对企业品牌拓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品牌延伸准则策略 一、企业进行品牌延伸的原因 品牌延伸有利于新产品市场的拓展。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开拓市场的难度加大,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企业要承担巨大的风险,所以尽可能缩短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而品牌延伸就是利用搭乘品牌列车借船出海使新产品快速进入市场。对消费者来讲,原先成功的品牌具有较高的社会信誉得到他们的认可, 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当企业利用原有成功品牌推出新产品后,成功品牌能够有效地将这种亲和力、忠诚度复制和转移到新产品上,消除

消费者对新广品的排斥生疏和疑虑心理,以最短时间接受新产品。 品牌延伸有利于提局品牌资产的价值。品牌资产一般是经过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积累起来,其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并非一朝一夕轻而易举能解决的事。但是一旦使品牌变成了名牌,当它成功延伸到另一个产品时品牌资产就会迅速增加在营销推广方面。在各方面条件相同情况下,集中宣传一个品牌比分散宣传多个品牌更容易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品牌延伸有利于品牌价值的充分利用。成功的品牌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过多年奋斗的回报。在珍惜保护名牌的 前提下,充分利用这笔资产为企业谋取利益是每个企业的心愿,正确的品牌延伸可以尽量地减少品牌价值的浪费闲置和损失。品牌延伸能为新产品争取到更多的货架面积,容易获得经销商的认可,增加零售商对生产商的依赖,在销售领域为生产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品牌延伸有利于企业规模化多元化生 产经营。巨大的品牌效应可以使新产品一投放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