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现状与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44.16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印发《上海市危险废物收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区县环保局:为加强本市危险废物收集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危险废物收集系统,我局制定了《上海市危险废物收集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二OO一年十一月十六日上海市危险废物收集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目的、依据)为了加强本市危险废物收集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危险废物收集系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上海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收集,是指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专门从事危险废物收集的单位,将其他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危险废物,收集后暂存在其所设的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的贮存场所,并适时转移至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利用、处置的行为。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市范围内一切从事危险废物收集活动的单位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管理部门)上海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对危险废物收集中的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上海市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具体负责危险废物收集污染防治的管理工作。
各区、县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本辖区内危险废物收集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收集系统)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根据本市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制定危险废物收集系统规划,并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投标方式对申请从事危险废物收集的单位择优认定。
第六条(设置规定)危险废物收集单位必须设置在郊区(县)或工业集中区。
危险废物收集单位离居民区最近距离不得小于200米。
内环线内和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特殊保护区域不得设置危险废物收集单位。
第七条(收集原则)危险废物收集单位必须在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展相关危险废物收集经营活动,不受行政区域限制。
危险废物收集单位应当按自愿自主的原则,收集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可以自主选择危险废物收集单位,也可直接交给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利用、处置。
第八条(经营许可)从事危险废物收集的单位,必须向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提出申请。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环境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公布日期】2016.06.27•【字号】沪环保防〔2016〕231号•【施行日期】2016.06.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固体废弃物与有毒化学品污染防治正文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环境管理的通知沪环保防〔2016〕231号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是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
为了安全、规范处理处置本市危险废物,保障环境安全,进一步提升经营许可证单位的整体水平,现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一、严格落实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2015年1月1日施行的《环保法》强化了企业的环保责任,要求企业落实减少环境污染和危害、按照排污标准和总量排放、安装使用监测设备、建立环境保护制度、缴纳排污费、制定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多项制度。
各经营许可证单位应严格落实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法定代表人为企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第一责任人,对进入企业危险废物负全责;应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落实岗位职责,并在年度管理计划中予以明确。
二、严格遵守许可证管理规定各经营许可证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严格按照许可证核准的经营类别和经营规模、主要工艺、污染处置措施、管理要求等开展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作;不得擅自超量、超经营范围接受处置,不得擅自改变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方式;不得擅自转移收集的危险废物;加强经营活动污染物排放管理和贮存场所无组织排放管理,并按国家和本市要求开展环境监测。
三、继续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十三五”期间,各经营许可证单位应严格按照《“十二五”全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方案》,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
同时参照《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及抽查表》内容在年中、年终开展自查评估工作,对存在问题自查自纠,并将自查分析报告上报市固废管理中心。
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危险废物的产生和管理成为了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
危险废物不仅对环境造成直接污染,还可能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规范化管理危险废物,确保其安全、有效地处理与处置,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规范化评估指标要求不严目前,危险废物规范化评估工作中存在评估指标要求不严的问题。
一些地方的评估指标过于宽松,导致部分危险废物相关单位在环境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无法全面掌握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等环节的情况,从而增加了环境风险。
2. 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部分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和危险废物相关单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滞后现象。
这导致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共享不充分,数据统计和分析能力不足,难以实现对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3. 评估结果应用不充分当前,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部分地方对评估结果的运用不够到位,未能充分发挥评估结果对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此外,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力,导致一些单位环境管理水平长期得不到提升。
4. 企业守法意识和能力较弱部分危险废物相关单位守法意识不强,对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同时,这些单位在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方面的技术能力较弱,难以达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这导致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法规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增加了环境风险。
二、对策1. 深化规范化评估工作为提高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应深化规范化评估工作。
首先,完善评估指标体系,提高评估指标的严格程度,确保评估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实际情况。
其次,加强对评估过程的监督和指导,确保评估工作的公正、公平和透明。
最后,将评估结果作为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危险废物产生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公布日期】2016.07.12•【字号】沪环保防〔2016〕260号•【施行日期】2016.07.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固体废弃物与有毒化学品污染防治正文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危险废物产生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沪环保防〔2016〕260号各危险废物产生企业:为进一步加强本市危险废物产生企业(以下简称“产废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防范环境风险,根据国家及本市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本市实际情况,现将有关具体要求通知如下:一、切实承担主体责任产废企业应切实承担起危险废物管理的主体责任,由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的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负总责,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架构和专职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环保部《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体系》(环办〔2015〕99号)和本通知明确的有关要求,规范执行危险废物管理各项制度,做到内部管理严格、转移处置规范、管理台账清晰。
二、科学制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计划产废企业应根据环境保护部《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管理计划制定指南》(环境保护部2016年第7号公告,以下简称“管理计划指南”)的有关要求,根据环评文件和自身实际运营情况,对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版)》,从生产工艺、污染治理、事故应急、设备检修、场地清理等方面全面分析明确危险废物的产生情况、代码特性和内部管理流程,科学制定本单位的危险废物计划。
产废企业应将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向所在地环保部门进行备案,并按照管理计划开展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管理。
产废企业在对照新名录过程中涉及到危险废物类别调整、代码变更等情况的,应向所在地环保部门说明其调整内容及相应依据,必要时还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三、建立完善危险废物台账产废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善危险废物台账制度。
与生产记录相结合,按照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自行利用处置等环节,分别如实记载所有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利用处置等信息,包括实验室废物、废包装桶等类别的废物。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然而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四点对策建议。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废物处理符合规范;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废物资源化利用率;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对废物处理的认知;建立健全的废物回收体系,实现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并展望了未来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的发展前景。
本研究对于促进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主要问题,对策建议,研究意义,总结,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不断增加,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面临着一些重要问题。
危险废物的分类和识别存在困难,导致不能有效进行处理和利用。
缺乏完善的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政策体系,缺乏相关的监管和管理措施,使得危险废物的处理存在一定的隐患。
技术水平不够先进,导致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效率低下,资源利用不充分。
社会对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的重视程度还比较低,缺乏足够的意识和参与度。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
1.2 研究意义危险废物是指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危害的废弃物,其综合利用一直是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研究旨在对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危险废物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达到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
危险废物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建议危险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爆炸性、传染性等危险特性的废物。
危险废物的产生量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呈逐年增长趋势,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危险废物处置是保障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我国危险废物处置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一、危险废物处置中存在的问题1. 处置能力不足随着我国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危险废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加,而现有的危险废物处置能力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我国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与实际产生量之间的差距较大,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危险废物无处可去的现象。
2. 处置技术水平不高我国危险废物处置技术相对落后,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类型危险废物的处理能力不足。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危险废物无法得到有效处理,导致环境污染风险增加。
3. 管理不规范危险废物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目前我国在危险废物申报、转移、处置等环节存在一定程度的管理不规范现象。
如:企业危险废物产生量申报不实、非法转移、随意倾倒等。
4. 法规标准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危险废物管理的法规和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法规标准仍不够完善,难以有效指导危险废物的处置工作。
5. 资金投入不足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较高,而我国部分地区政府对危险废物处置的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滞后。
二、危险废物处置改善建议1. 加大处置能力建设政府应根据危险废物产生量逐年增长的趋势,加大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危险废物处置能力。
同时,鼓励企业自建或共建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2. 提高处置技术水平加大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研发投入,鼓励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和消化先进技术,提高我国危险废物处理技术水平。
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险废物,开发相应的处理技术,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围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然而,当前我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本文将对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一些工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并未对危险废物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未能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管理制度与监管体系,使得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等各环节难以得到规范化的控制管理,贮存及处置环节的台账也难以反映危险废物的特性、动向等信息。
2. 贮存程序不够规范少数工业企业在危险废物的贮存环节,没有针对不同特性的危险废物,在废物贮存容器上设置不同的识别标签,在危废贮存场所也并未按照规定设置危废警示标志,危险废物的贮存没有进行规范的分类,甚至存有混存、错存现象。
3. 申报与转移不够严谨企业在经营管理当中,须对危险废物严格按照环保部门的规定对于废物的种类、产生量、处置方式等进行网上申报,然而很多企业在这方面显然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健全的危险废物网上申报制度,未制定规范的危险废物管理与控制规划,没有落实危废减量措施等。
4. 应急演练有待加强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将应急预案及时向环保部门进行备案,未能根据应急演练的实际需求,完善各项应急装备及基础设施,没有针对可能遇到的突发问题,制定对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使得应急演练并未真正发挥实效。
5. 社会源危险废物管理难社会源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难、贮存难、监管难、规范处置难。
社会源产生源分散、产生量不固定,监督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社会源危险废物主要由生态环境部门行使工作职责,行业主管部门极少或不参与行业产生危险废物情况的监督管理。
二、对策建议1. 完善管理制度企业应加强对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管理制度与监管体系,明确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危险废物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数量逐年增加,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危险废物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分析了我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1. 危险废物产生量增加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危险废物产生量大幅增加。
根据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已从2010年的约1200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约2000万吨。
危险废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处理和处置难度较大。
2. 危险废物处理能力不足我国危险废物处理能力相对不足,部分危险废物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危险废物处理能力约为1800万吨/年,处理能力与实际产生量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3. 危险废物监管不到位当前,我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法规体系不完善,监管体制和机制尚需进一步健全。
一些企业存在非法转移、倾倒和处置危险废物的现象,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4. 危险废物处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我国危险废物处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处理技术落后,难以达到环保要求。
此外,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部分资源化利用项目存在环境污染风险。
5. 危险废物处置费用高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费用较高,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
根据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费用占到了企业环保支出的大部分。
二、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对策1. 完善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法规体系,明确危险废物的分类、鉴别、运输、处理、处置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加大对非法转移、倾倒和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 提高危险废物处理能力加大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危险废物处理能力。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危险废物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率和环保水平。
3. 强化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监管体制,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运输、处理、处置等环节的监管。
上海垃圾分析报告前言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高效的垃圾处理系统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将对上海市的垃圾分析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旨在了解上海市的垃圾产生情况、垃圾组成以及垃圾处理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
1. 垃圾产生情况分析根据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环境卫生委员会的数据,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呈稳步增长的趋势。
截至2019年,上海市年垃圾产生量超过2.8 million 吨,平均每天产生约7700吨垃圾。
垃圾产生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以及消费模式的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2. 垃圾组成分析2.1 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指的是可以通过再利用或者回收再利用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垃圾。
常见的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瓶、玻璃瓶、金属罐等。
根据上海市垃圾处理中心的数据,可回收垃圾占到了垃圾总量的30%左右。
2.2 有害垃圾有害垃圾主要指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垃圾,如废电池、废荧光灯管、过期药品等。
根据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的数据,2019年有害垃圾产生量约为15000吨左右。
2.3 湿垃圾湿垃圾是指食材类废弃物,包括剩饭剩菜、果皮等。
根据上海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数据,湿垃圾占到了垃圾总量的40%左右。
2.4 干垃圾干垃圾主要包括家庭生活中产生的砖瓦、塑料袋、纸盒等,以及一些难以分类的垃圾。
根据上海市垃圾处理中心的数据,干垃圾占到了垃圾总量的30%左右。
3. 垃圾处理情况分析上海市针对不同类型的垃圾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
3.1 可回收垃圾处理对于可回收垃圾,上海市实行了分类收集和二次利用的方式进行处理。
特定的垃圾收集点设立了专门的回收桶,方便市民投放可回收垃圾。
而这些垃圾则被回收站或者垃圾处理中心进行集中处理和分拣,以便进一步的再利用。
3.2 有害垃圾处理有害垃圾需要特殊处理,不能与其他垃圾混在一起。
上海市设立了专门的有害垃圾回收点,提供给市民方便的投放点,并定期进行有害垃圾的收集和处理。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危险废物的产生量逐年递增,成为了环境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危险废物的不当处理和处置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会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加强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危险废物产生的原因、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以及管理对策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危险废物产生的原因1. 工业化生产的增加: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厂、企业排放的危险废物也在不断增加。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带来了更多的废渣、废水和废气,这些废物中可能含有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物质。
2.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意味着垃圾的增加,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其中也包括一些危险废物,如废旧电器、废旧电池等。
3. 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现代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化学工业、医药工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产生的化工废物、医疗废物也在不断增加。
4. 技术更新换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旧有的设备、产品被更新换代,导致了大量的废旧物资产生,其中包括了一些危险废物。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不断增加,如何有效管理这些废物,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二、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1. 对环境的影响:危险废物中可能包含了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如果这些废物不得到有效处理和处置,就会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
严重的污染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2. 对人类的影响:危险废物中的有害物质可能通过空气、水源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比如重金属的超标会导致慢性中毒,有机物的超标可能引发癌症等严重疾病。
由于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成为了当务之急。
1. 严格监管和法律制约: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是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
政府应加大对危险废物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数量逐年增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危险废物具有毒害性、腐蚀性、爆炸性、感染性等特性,如果处理不当,将对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介质造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因此,加强危险废物的规范化处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析了我国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管理制度不健全当前,我国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置的管理制度尚不健全,部分地区和企业对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置等环节缺乏有效监管。
部分企业为追求利润,忽视危险废物的规范化处理,甚至存在非法转移、倾倒和焚烧危险废物等行为。
2. 处置能力不足我国危险废物的处置能力总体上仍然不足,尤其是针对特殊类型危险废物的处理能力有限。
此外,危险废物处理设施的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处理能力过剩,而部分地区则处理能力不足。
3. 技术水平落后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危险废物处理技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部分危险废物处理设施的技术水平较低,难以实现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导致资源浪费。
同时,一些处理技术存在环境污染风险,如焚烧产生的废气和固废处理产生的废水等。
4. 监管不到位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置的监管工作存在不到位现象,部分地方政府对危险废物处置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企业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
此外,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有待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5. 公众参与度低公众对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置的认知程度较低,缺乏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在危险废物处置设施选址、运行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了邻避现象,导致项目推进困难。
二、对策建议1.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置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置等环节的监管。
加大对非法转移、倾倒和焚烧危险废物的打击力度,确保危险废物得到合法、规范的处理。
2. 提升处置能力加大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投入,优化设施布局,提高处置能力。
危险废物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危险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具有毒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或者传染性等危险特性的废物。
危险废物管理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然而,当前我国危险废物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危险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1. 法规标准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危险废物管理的法规和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标准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例如,部分危险废物的分类和鉴别标准不明确,导致企业在废物处理过程中难以准确判断废物的性质。
2. 废物产生源头管理不规范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未能充分重视危险废物的源头减量和分类收集,导致危险废物产生量增加、管理难度加大。
此外,部分企业存在非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的现象,严重污染环境。
3. 危险废物处理能力不足当前,我国危险废物处理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一方面,危险废物处理设施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全国范围内的处理需求;另一方面,部分设施处理能力过剩,导致资源浪费。
此外,危险废物处理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针对一些特殊危险废物的处理技术。
4. 监管不到位危险废物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如环保、工业、卫生等。
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协同不足,导致监管不到位。
此外,基层环保部门执法力量薄弱,难以对危险废物进行全面监管。
5. 危险废物利用和处置市场不成熟危险废物利用和处置市场不成熟,表现在废物回收渠道不畅、处置费用高昂、非法处置现象屡禁不止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危险废物在市场上形成了不健康的竞争环境。
二、危险废物管理建议1. 完善法规标准体系针对现有法规标准不完善的问题,建议加快修订和完善危险废物分类、鉴别、处理和处置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提高其实际可操作性。
2. 加强危险废物源头管理企业应充分重视危险废物的源头减量和分类收集,合理优化生产工艺,降低危险废物产生量。
危险废物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问题危险废物管理是环保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然而,在当前的管理体系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 法律法规不完善当前的危险废物管理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
首先,法规制定不及时,跟不上废物产生和变化的速度。
其次,法规对不同危险废物的分类和处理方式规定不够清晰明确,导致在具体操作时存在较大的灵活性,容易出现滥用和漏洞。
2. 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危险废物管理的监管机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监管部门的人力和技术资源有限,导致监管工作无法全面进行。
其次,监管手段和手段相对单一,缺乏有效的监测和追踪方式,难以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违法行为。
此外,监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不畅,导致监管工作的效果不佳。
3. 企业自律意识不强部分企业在危险废物管理方面存在自律意识不强的问题。
他们往往只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对危险废物的正确处理和清理。
与此同时,缺乏规范的培训和监督机制,许多企业对于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处理方式不够了解,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存在和发生。
建议为了解决危险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和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需要加强对危险废物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更新。
法规应该在废物产生和变化的基础上,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废物管理需求。
此外,应该明确危险废物的分类和处理方式,避免法规的模糊性和滥用。
2. 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危险废物管理的监管力度是必要的。
首先,需要增加监管部门的人力和技术资源,确保监管工作得到全面覆盖。
其次,应该开发和应用先进的监测和追踪技术,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违法行为。
此外,监管部门与企业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信息和经验的交流。
3. 提高企业自律意识提高企业自律意识对于危险废物管理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企业对于危险废物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此外,可以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以示警示和震慑。
4.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是降低危险废物产生和处理的重要途径。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宁波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付伟2006.2.15内容提要•一、我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法律框架•二、目前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三、对策措施我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法律框架(一)法律框架及有关条款1.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于2004年12月29日,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通过此次修订,《固废法》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完善,特别是工业固废环境管理的执法权力和处罚力度都得到了加强。
①全面落实了污染者负责制。
谁污染谁治理、谁产生谁付费。
并且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对于危险废物及危险化学品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将会不再是简单的污染清理,还会涉及到环境的修复(第八十五条)。
②设置了更为严格的工业固废处置要求。
新《固废法》在第三十三、三十五、三十六条通过四个方面强化了管理要求:一是暂时不能利用或者不能利用工业固废必须安全分类存放,或者无害化处置;二是明确了产生固体废物单位发生中止、变更时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三是提出了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处置要求。
③完善了危险废物管理措施。
新《固废法》在第五十四、五十八(第二款)、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八十一条增加了六项内容,一是增加了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规划和建设要求;二是增加了危险废物贮存时限;三是对危险废物利用实行严格的管理,处置执行集中、就近原则;四是赋予有关部门处理危险废物污染事故的应急手段;五是为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安全保障工作规定了资金渠道;六是赋予了环保部门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中决定限期治理的权力。
④强化了法律责任。
一是明确规定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人员的义务和责任;二是对新增加的部分条款规定了法律责任;三是加大了对部分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这是《固废法》此次修订一些主要内容。
2. 法规及部门规章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②《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③《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④《医疗废物管理条例》⑤《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月7日-9日,省人大召开了会议,对《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最后一次的修改。
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危险废物种类繁多、危险特性复杂,环境危害大、污染防治专业性强。
从事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工作,不仅要掌握日益精细的法律法规要求,还要精通专业的技术规范,熟悉生态环境全过程监管业务和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产废参数,更要具备丰富的现场经验。
文章对现在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问题;对策0 引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具有以下特性的污染物会被列入危险废物名录: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生态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
危险废物正因为有这样的特性,所以应该全面加强环境管理工作。
实践证明,只有强化对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才能够有效防范以及预防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才能够整体保障社会生产生活的安全高效运行。
1危险废物的危害1.1破坏生态环境。
随意排放、贮存的危废在雨水地下水的长期渗透、扩散作用下,会污染水体和土壤,降低地区的环境功能等级。
1.2影响人类健康。
危险废物通过摄入、吸入、皮肤吸收、眼接触而引起毒害,或引起燃烧、爆炸等危险性事件; 长期危害包括重复接触导致的长期中毒、致癌、致畸、致变等。
2危险废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环评编制与实际产废情况存在不相符性企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在编制及审批时,参照设计资料或者同类型企业产废情况进行核算,但不少环评报告由于编制时间较长,部分企业的生产工艺路线、原辅材料使用以及某些工艺参数的改变,均可能产生危废种类与企业实际运行不相符的情况,导致产废种类不全面、产废环节不明确以及危废产生量不精准,危废实际产生量与环评预估量相差较大,为生态环境部门的后续管理带来阻碍。
危险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工业废渣作为“三废”之一,其管理水平就目前情况来说,远不如废水、废气的管理。
危险废物是我国环境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特别表现在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上。
危险废弃具有毒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或传染性,若不加以严格地控制和管理,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惩威胁。
控制危险废物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一、危险废物污染治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危险废物的产量越来越大,且种类繁多、性质复杂、分布广泛、管理难度较大。
从排污申报登记的统计数字看,我国危险废物的产生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但其中20个行业的危险废物产生量占总产生量的30%,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生的危险废物量占总产生量的40%。
我国长期以来对工业固体废渣引起足够重视和严格管理,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和防治起步较晚。
目前,无论是管理法规、管理机构,还是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处理处置方案都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够全面。
我国于1996年实施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9年发布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在法规中对危险废物防治做了特别规定,并建立了
第1页。
危险废物处理现状与处理方法危险废物是指在生产、科研、医疗、军事等领域产生的具有毒性、腐蚀性、放射性、易燃、易爆等危险性的废物。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危险废物的数量不断增加,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日益突出。
因此,危险废物的处理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危险废物处理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危险废物的形成量不断增加。
这主要是由于现代工业和城市化过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所导致的。
危险废物的形成量的增加必然会加重环境和人类的负担。
其次,危险废物的种类愈加复杂。
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使用了大量的化学药品、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导致危险废物污染逐渐扩大和加深。
再次,危险废物的处理方式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危险废物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填埋、焚烧和处置,具体方式为: 首先将危险废物搬运到规定的处理场地,然后进行分类和处理;焚烧方式主要是利用高温氧化分解来处理危险废物,产生热能供应给周围地区使用;处置方式则是通过处理技术将危险废物变成可再生的资源。
最后,危险废物的处置成本较高。
由于危险废物处理需要采用专门的技术和设备,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处理成本较高。
为了解决危险废物处理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目前,危险废物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物理处理方法:采用物理手段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理,包括重力分离、磁力分离和筛分等。
这种方法可以分离有价金属材料以及废弃的原料。
2.化学处理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将危险废物转变成无害物质。
包括化学中和、氧化、还原、沉淀等技术。
3.生物处理方法:通过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作用来降解或转化有毒物质。
包括生物降解、生物吸附、生物转化等。
4.热处理方法:将危险废物直接或间接加热,转变其物理结构和化学构成。
包括焚烧、干热处理和热解等。
5. 土壤修复和废弃物填埋和封存。
危险废物治理是刻不容缓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例如加强立法监管,鼓励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等。
只有通过合理的处理方案和技术手段,才能减轻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实现危险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
浅析危险废物管理的难点与对策摘要:目前,我国的危险废物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危险废物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本文对危险废物缺少完善的制度、危害程度认识不足、监管力度不强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应完善管理制度、提升认识、加强监管力度的措施,以期对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做出建议。
关键词:危险废物;完善制度;提升认识;加强管理引言:当前,危险废物管理工作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对危险废物处置不当,导致我国各地的环境污染问题频发,危险废物未被妥善处理处置的现象增多,给我国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要使危险废物得到合理的处置,防止因非法处置而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必须认识到危险废物的规范化处理和利用的重要性。
一、危险废物管理现状近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危险废物的规章制度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相关法规和条例的适用性不强、管理模式落后、危险废物判定标准不清晰等,使得相关部门对危险废物的管理难以推进和深入,进而未能及时有效控制对环境的污染。
我国对危险废物治理行业实施许可证制度,一方面,要确保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持证单位具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经验,确保危险废物合规处理处置,避免二次污染造成的风险;另一方面,核发新证时要严格审核经营单位的技术能力。
在危险废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生态环境部组织建立了“全国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规范了危险废物有关资料在线申报,实现了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统一管理,实行了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商请无纸化运转,规范了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情况在线报告,规范了危险废物出口相关业务信息化管理,加强了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情况在线报送。
大部分省份也已经完成了对危险废物的转移申报、注册等方面的工作,为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1]。
二、危险废物管理难点(一)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由于我国对危险废物的管理起步较晚,导致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因为以往的法律法规存在一些较为落后、部门管理交叉较为严重的现象,所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其可操作性和执行性都不强,这对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和顺利开展造成了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