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格式:pptx
- 大小:40.42 MB
- 文档页数:47
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是一种决策方式)。
2、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即中央王全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秦朝统一原因(1)战国时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根本原因)。
(2) 春秋战国诸侯纷争,战乱频繁,人民渴望统一。
(3) 秦国的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4) 法家学说影响。
(5) 秦王瀛政个人的雄才伟略(如远交近攻战略等)。
2、秦朝一统:秦王瀛政相继灭掉其他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封建王朝——秦。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帝制度:基本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帝独裁(核心);皇位世袭。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2)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太尉(虚设) :管理全国军务。
3、地方制度: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有利于中央集权。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积极(1)对秦: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促进封建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
(2)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深远影响)。
2、消极:专制皇权极易形成暴政和腐败,阻碍社会发展。
★知识拓展——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不同点:。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材分析知识图示本课内容丰富、充实而课时较紧张,因此在整体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和课时分配上,都应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选择重点要围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题(也是本课内容的中心),由此可确定“至高无上的皇权”和“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两目作为重点。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材地位本课在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对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皇帝制度中的世袭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源于西周的宗法制度。
二.重点难点及其突破教学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重难点解析:1.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1)首先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2)其次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政府的组成及特点1)三公九卿及其职权,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热点链接:太尉是秦朝的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但是,现存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过此职,故可以推断秦始皇统治时期是自掌军权。
秦朝中央政府中实际存在的是“二公”。
2)中央政府的特点: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抛弃了宗法关系,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基层的一整套行政管理系统。
各管理层不再由世袭贵族垄断,而是由皇帝和主管机关任命的大小官吏掌握。
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邑,上下级官吏之间管理与服从的关系,职业官吏构成各级政府的实体。
法律对官吏提出的各种要求,促进了官僚制度的进一步确立。
例如,丞相是百官之首,权力比御史大夫大,地位也比御史大夫高,但是当丞相有失职和做错的情况发生时,御史大夫就可以向皇帝报告,纠正丞相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