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堂大舞台——浅谈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 格式:pdf
- 大小:254.20 KB
- 文档页数:2
小课堂大舞台——浅谈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卢旭荣
(海安县大公中学,江苏海安2266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的展开,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改革。
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而应是立足课本.向学生的生活实际、时政热点、其他学科等方面渗透延伸,以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开放性教学内容思想政治课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
课堂教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传授的过程,因而课堂教学的内容不是同定不变的。
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课常教学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教学目标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可以根据实际加以调整,教学内容的组织不再是囿于学科界限.而向跨学科、综合性发展.课堂教学从累积知识走向发展和创造知识;承认和尊重学生价值观的多元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充满人文关怀。
所以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却是一个亮丽多彩的大舞台。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新课改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对学生有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
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回归真实的世界,回归真实的生活,教学内容向学生生活实际延伸。
而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注重思想理论的阐述,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答题的技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政治课缺乏兴趣,所学内容也难以用到生活中去,难以达到教育的效果。
新课改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使思想政治从“理论世界”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认识生活、适应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帮助学生认识现实世界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原因。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课堂教学从生命的高度来看,应该是永不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这个生成过程包括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情感价值观等,因此在开放式教学中广泛引进自然、社会的真实现象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和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政治理论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融合。
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又能让学生真正弄懂所学知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教学目标。
并且有深远持久的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有关商品的内容时.让学生把日常的商品交换体验带到课堂中来,将学生自己买卖的个案作为教学的案例内容。
集体进行研究:学习有关市场经济改革的内容时可以把家乡的突出变化作为典型材料来进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等。
这样生活化的课堂内容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更能收到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的情感效果。
高考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在目前.高考不是唯一的检测手段.确是现在最可行、最有效、最为规范的检测方式。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
也体现了向学生生活实际延伸的理念。
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题。
以中学生的消费出了一条简答题,2006年江苏高考题的探究题,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专题学习中。
某中学5名同学围绕“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的现状与对策”课题.组成探究小组。
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问卷、走访、查阅文献、上网等方法,对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现状进行了调查。
问题:请为中学生设计一个行动方案.并说明行动方案的意义,及对今后的探究性学习有何启示。
2.引入国内外的时政热点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给人感觉是枯燥无味。
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哈欠连天,但在下课与学生聊天时,提起日本的首相、朝鲜的核问题、中国的股市却是津津乐道、兴趣盎然。
造成这种情况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国内外大事非常关心。
因此,当今的课章教学强调教师要结合时事演讲、时政讨论、时事点评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各类政治课程资源中。
时政类课程资源以其鲜活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也是贯彻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而,必须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实践中去,关注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型阵地,如生态环境问题、市场经济发展、经济信息化、全球化发展、高新技术、多元文化冲击等。
使理论能从实践中找到着陆点、共振点。
知识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加强调与时代共进,与时事共进。
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及时地将时政知识引入课堂。
以鲜活的事例去补充、验证书本知识.以系统的理论去挖掘、剖析现实问题.让思想政治课始终和国内外时事紧密结合。
同时,要让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内容及时走进课堂,让学生接受这些科学理论的洗礼,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崇高理想,把满腔的热情化为报国之志,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气息,修
91
身立性,不断进取。
这样才能突出时代感,增强有效性、针对性.才能把内容创新与实际效果有效地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用时政时要注意选择相关的时政教学资源。
国内国外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向时事政治延伸时不是漫天撒网。
而要注意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相关性.注意其重大影响性,例如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注意与人民生活的相关性,例如房改、医疗、就业等问题。
同时要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半月谈》、《时事》杂志、《求是》等等。
每天收看新闻、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让他们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
3.要渗透人文关怀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的主渠道,理应凸现人文精神,思想政治课中的人文精神。
是指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侧重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包括情感态度、气质性格、思想修养、心理品质等方面。
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掌握双基为旗帜。
以获得高分为目的。
淡忘或丧失了人文关怀,在课堂上我们也会告诉学生要爱国。
要有责任心.却无法让学生真正领略到爱国主义的崇高境界,无法从情感上真正认同责任。
我们在追求教学目标的完成,这些目标却是表面的,我们教会了学生要熟记知识点,掌握答题技巧。
却遮掩了知识本身所体现的情感的跳动与升华。
教学内容也是一些没有丝毫灵气与活力的知识,视教学内容的连贯、衔接得当、知识体系的完整、解题方法的指导为成功教学的典范。
把真、善、美、自由、公正、爱等情感因素埋藏在课本中.也没有意识到开发这些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弘扬人性和提升人类的精神素质,只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走向真正的融合,才能真正把人类推向希望的巅峰。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从教学目标上就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生成性.通过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成为主动的求知者。
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融合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远大的理想、人生奋斗目标,能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真正懂得如何做人、如何爱国,如何诚信。
如何增强社会责任感。
4.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
2l世纪新课程改革出现了“学科统整”的发展趋势。
美国产生了“跨学科课程模式”,英国的“交叉课程”、德国的“合科教学”、加拿大的“综合学科群”、日本的“综合学习”、我国台湾的“学习领域”。
都体现了“学科统整”的大势。
在这种大趋势下,封闭式教学肯定是行不通的.课堂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仅强调思想政治课本身内部的知识联系,把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看成是一个统一整体。
而且加强与相关学科的横向沟通,与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和整合,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常把政治理论与语文、历史、地理等知识联系起来。
例如在讲“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时,我就采用了语文课本上的《葛朗台》一文,引入资产阶级的金钱观.延伸了历史上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生活中要坚持正确的金钱观。
5.重视利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
资源既可以是有形的.又可以是无形的;既可以是天然形成的.也可以是人力形成的:既可以是已经被利用的,也可以是尚未被利用的、潜在的。
政治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是指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互动生成的、能够推进教学进行的课程资源,是非预设的资源。
主要是学生的各种状态和表现。
如学生发表的意见建议及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
学生进入教学的初始状态,是教学能否对学生发展起真实、有效作用的基础性资源,也是课堂上师生交互作用的起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
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
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通过教后学生呈现的变化状态,则是评价性资源和下一个教学流程的基础性资源。
有了这种“活资源”的意识。
教师才会在课前、课堂和课后,把自己的心思不只是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
而是努力放在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上。
才会不把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回答看作是一种对教师教的配合,而是看作对教的过程的积极参与和教学过程创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才会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共同创造者。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
教学内容不限于书本,它既来自课本,但更来自学生生活,教科书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
世界才是学生的全部教材。
但教科书是毕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载体.其编写依据课程标准,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
为此提倡教学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是引领学生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t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天地。
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不能片面地理解为教科书是可有可无的教学资源.以至于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课外内容的补充上,课堂成了“资料展示厅”,从而影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论“学科”与“学科统整”.教育探究,2006年第4期.
[2]叶澜.更新教育观念,创建面向2l世纪的新基础教育.中国教育学刊,1998.02.
[3]冯建军.生命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