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药学院-病理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108学时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8
病理学课程大纲(临床医学)第二章损伤的修复第一节再生熟悉: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了解: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纤维性修复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熟悉:瘢痕组织的形态和作用。
了解: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
第三节创伤愈合掌握: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概念。
熟悉: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了解:骨折愈合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一节充血和淤血掌握:淤血的原因、病变和后果。
熟悉:肺淤血和肝淤血的形态特点。
了解:充血第二节出血了解:病因和机制、病变和后果第三节血栓形成掌握: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
血栓形成的条件。
血栓的结局。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熟悉:血栓形成的过程和血栓的形态。
了解:血栓形成的机制。
第四节栓塞掌握:栓塞、栓子的概念。
栓子运行的途径。
熟悉:肺动脉栓塞和体循环栓塞。
了解:脂肪栓塞、气体栓塞和羊水栓塞。
第五节梗死掌握:梗死的概念。
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熟悉:梗死的病变及类型。
了解: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梗死的结局第六节水肿熟悉:水肿的发病机制。
了解:病理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章炎症第一节炎症的概念掌握:炎症的概念。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熟悉:炎症的局部和全身表现。
了解:炎症的原因。
第二节急性炎症掌握:白细胞渗出的主要阶段。
炎症不同阶段游出白细胞的种类。
主要炎症介质的作用。
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的病变特点。
熟悉:急性炎症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
局部炎症水肿的利弊。
白细胞渗出过程。
急性炎症的结局。
了解: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机制。
炎症介质。
出血性炎。
第三节慢性炎症掌握:一般慢性炎症的重要特点。
慢性肉芽肿性炎的概念。
结核结节的形态特点。
熟悉:肉芽肿的形成条件和组成。
炎性息肉和炎性假瘤的概念。
第五章肿瘤第一节肿瘤的概念掌握: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肿瘤的形态熟悉:肿瘤的形态。
第三节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掌握:肿瘤的异型性。
熟悉:肿瘤的分化。
第四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掌握:肿瘤的命名了解:肿瘤的分类。
病理学教学大纲(本科)(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一、前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和患病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学科。
病理学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熟悉主要疾病的病理学知识,认识疾病的本质,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为学习临床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分总论及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疾病的带有共性的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人体各系统主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规律。
讲授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新成就,反映现代医学科学水平,注意机能与形态、基础与临床的结合,从培养目标出发,做到少而精,避免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病理学为考试课,考核方式及内容有笔试、标本及切片考试、实验报告、课堂提问等。
病理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及实习,实习包括观察大体标本、显微镜标本、及课堂病例讨论(可机动安排)等,通过实习达到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对病变的观察和描述能力等)。
二、病理学教学安排和学时分配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精减教学内容,压缩课堂教学,本大纲按100学时设定,其中理论课58学时,实验课42学时。
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2.熟悉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的概念、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学的发展和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新技术的应用。
教学内容1.病理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2.病理学的研究对象(材料)和方法;病理学的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3.病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目的要求1. 掌握细胞和组织几种常见的适应性变化(萎缩、肥大、化生和增生)的概念、常见类型和病理改变。
结合病理变化及发生部位,了解几种病变的结局和对机体产生的影响。
2.了解细胞损伤的一般超微结构表现,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的病变。
病理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医学专业使用)前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化规律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通过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以及这些变化与临床表现的联系,从而揭示疾病的本质,为临床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实践依据。
因此,病理学被称为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
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病理学诊断又是诊断疾病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病理学也属于临床医学的一部分。
许多疾病往往须借助病理学的研究、检查才能得出结论,如脱落细胞学检查、活体组织检查,尸体解剖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本大纲内容力求体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原则,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病变,为学生的后期临床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要体现当今病理学的最新进展,适当地介绍一些新的尤其是分子病理学方面的理论,强调临床和病理的结合。
加强了病理学总论的讲授和减少了各论中学生在后期临床课程学习中将重点介绍的疾病。
目录绪论 (1)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 (1)第二章细胞和组织损伤与修复 (1)第三章炎症 (2)第四章肿瘤总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2)第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3)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 (3)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4)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 (5)第九章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5)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 (6)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6)第十二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6)教学时数分配表(共108学时)教学内容理论课学时实验课学时绪论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第二章细胞和组织损伤与修复第三章炎症第四章肿瘤总论、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第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第九章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疾病第十二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15549366333331563936633333共计5454病理学教学大纲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病理学的发展史,病理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范围,在医学中的地位。
《病理学》教学大纲前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从而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病理学分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
病理解剖学着重从形态变化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病理生理学则着重从机能和代谢的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任何疾病都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机能、代谢的改变,因此二者之间互相关系,互相影响,不能截然分开。
学习病理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形态、机能和代谢变化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全身与局部变化的关系.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验。
病理解剖学的实验内容,包括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等。
病理生理学则安排一些必要的动物实验。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亲自操作,结合理论,独立思考,认真分析总结。
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病理学要特别注意理论联系临床,加强临床症状与病变关系的理解,以提高学习效果。
病理学教学时数为45学时,其中总论25学时,各论19学时。
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2、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史和在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病理学的任务和性质.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的发展和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一章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疾病、死亡的概念。
2、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
3、了解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教学内容]疾病的概念,病因学概论及发病学概论。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目的要求]1、掌握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和在修复中的作用。
2、掌握创伤愈合的类型及特点3、熟悉骨折愈合过程。
4、了解组织再生能力和再生过程以及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教学内容]1、再生与修复的概念,再生的类型,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2、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
3、创伤愈合的类型和基本过程及骨折的愈合过程。
《病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3150020课程名称:病理学(pathology)学分:6.0总学时:108学时理论学时:66 学时实验学时:42 学时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适应专业:五年制本科临床专业1、教材:病理学,李玉林主编,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教材:1、病理学,张子敬主编,第二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李甘地主编. 病理学. 第一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73、王恩华主编. 病理学.第一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64、刘彤华主编. 诊断病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834-898.5、董郡主编. 病理学. 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64-4276、谭郁彬、张乃鑫主编. 外科诊断病理学. 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0.462-4747、史景泉,陈意生. 现代外科病理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33-242,739-793为了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机制机制,适应培养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新水平医药人才的需要。
提供我国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贯彻高校的教改的精神,秉承长沙医学院千年长医、济世惠民的办学宗旨,根据我院的具体措施,特制定此大纲。
教改实验班的理论教学需由副高以上职称的老师担任。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病理学需以基础医学中的细胞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其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的理论,是疾病诊断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因此,病理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是医学主干学科。
《病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类别:医学基础课程课程学分:具体学分课程学时:具体学时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它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通过对疾病形态、功能和代谢变化的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熟悉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机制。
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新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病理学知识对常见疾病进行病理诊断和分析。
具备观察病理切片和解读病理报告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增强学生对医学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教学内容细胞和组织的适应: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制,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黏液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坏死(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凋亡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2、教学要求掌握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熟悉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形态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了解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发生机制。
(二)损伤的修复1、教学内容再生: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能力,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结构、功能及结局,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对机体的影响。
创伤愈合: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骨折愈合的过程。
2、教学要求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型和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
熟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结局。
了解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教学内容充血和淤血:充血和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编码21051709二、计划总学时:52学时,其中理论44学时,实验8学时。
三、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和实验紧密结合的课程。
四、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运用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所发生的各种病理变化(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及疾病的转归和结局,从而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1.掌握本病理形态变化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2.掌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变化及其结局,并具备初步自学其它疾病病理学知识的能力;3.了解病理活检和尸体解剖的意义、检验程序及操作方法,初步学会在临床工作中正确处理、使用病理材料,培养临床病理思维能力。
(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1.能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疾病的病理检查内容并能根据病理特点作出初步诊断。
2.能根据诊断制定护理计划。
(三)素质要求1.能正确判断检查结果。
热爱护理专业及护理工作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高度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3.初步掌握逻辑思维的方法和具有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并能制定护理计划及措施。
4.具有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五、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行课为和《人体结构学》,要求学生掌握人体正常的结构特点;另一先行《生理课》,要求学生掌握人体正常的生理特点和功能。
本课程的后续课为一些专业课程,如《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第一章疾病概要教学内容1.健康、疾病和亚健康状态的概念2.疾病的原因和条件3.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4.疾病的经过与转归重点:疾病的概念、经过、结局难点:疾病过程中的共同规律第二章应激教学内容1.应激的概述、基本表现2.应激与疾病3.应激的防治和护理原则重点:应激概念,应激的基本反应。
难点:应激功能代谢变化第三章组织和细胞的损伤和修复教学内容1.细胞、组织的适应。
《病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与转归,从而认识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根据国家教委制订的中医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本门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病理学基本知识,将患病机体的器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与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对患病机体的病理变化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同时适当联系祖国医学的有关理论,为学习临床医学、促进中西医结合、以及今后研究和发展祖国医药学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的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主要讲述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常见的基本病理过程。
各论主要讲述心血管、呼吸、消化和泌尿系统发病过程中的规律性变化以及各种常见疾病的病理改变。
病理学的教学过程包括理论讲授和实验(动物实验、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幻灯及录像等),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将病理学的理论知识与病理学实验及临床相关知识密切联系。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实排绪言0.5学时目的要求【了解】了解病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其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1.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病理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3. 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4.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5.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疾病概论 1.5学时目的要求【熟悉】熟悉病因的分类【了解】了解疾病的概念和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
教学内容1.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病理过程及病理状态。
2.病因学概论:病因(包括原因和条件)及其分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营养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及先天性因素、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3.发病学概论: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4.疾病的经过与转归:康复、死亡。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3学时目的要求【掌握】掌握各种变性、坏死和凋亡的概念及变性、坏死的病变特点。
一、课程性质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病理诊断等任务。
也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
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三级培养目标。
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的特点。
揭示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学习临床课程与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病理学教学应从医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学为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
(一)理论知识1 .掌握组织、细胞的损伤和适应修复的概念、原因、基本病理过程、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理。
2.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概念、病因、各种基本病理过程、病理变化、发生机理和结局。
3.掌握炎症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理、局部表现、全身反应、基本类型、经过和结局。
4 .掌握肿瘤的概念、异型性、癌前病变、生长与扩散、命名和分类以及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熟悉上皮、间叶、神经组织和其他来源肿瘤常见类型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征,癌前病变和肿瘤的病因、发病学。
5.掌握下列各系统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联系:风湿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心瓣膜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矽肺、肺炎、肺癌、食管癌、胃癌、胃炎、消化性溃疡、大肠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乳腺癌、子宫颈癌、水泡状胎块、绒毛膜癌、甲状腺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结核病、麻风、梅毒、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流行性出血热。
6.熟悉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其临床病理联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源性心脏病、阑尾炎、非特异性肠炎、急性胰腺炎、肾细胞癌、膀胱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佝偻病、骨肉瘤。
7.了解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心肌炎、心肌病、胆囊炎、胆石症、前列腺增生症、甲状腺癌。
《病理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前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学科,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学),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发病学),以及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发生的形态结构、机能代谢改变(病理变化),及其引起的临床表现(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病理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及重要进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临床课程、参加临床实践、防病治病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病理学是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教学(包括动物实验、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形态联系机能、基础联系临床的原则,引导学生将患病机体器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与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对患病机体的病理变化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同时适当联系祖国医学的研究成果,为学习临床医学、促进中西医结合以及今后研究和发展祖国医药学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的教学内容包括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主要研究和阐述存在于各种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病变基础,属疾病发生的共同规律;而各论则是在病理学总论的基础上研究和阐述各器官系统每种疾病的特殊规律。
认识疾病的共同规律有利于认识疾病的特殊规律,反之亦然。
这是不断深化认识过程的辩证关系。
因此,病理学总论和各论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学习时应互相参考,不可偏废。
本大纲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的精神,按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中医药类专业五年制《病理学》课程的基本要求制定,按照云南中医学院教学的实际情况做了适当调整,主要供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病理学教学使用。
理论讲授66学时,实验24学时,总学时:9O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总论绪言【目的要求】1.掌握病理学的研究对象、病理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病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英文名称:PATHOLOGY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08 讲课学时:72 实验学时:36学分:5分适用对象: 五年制医学类各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生物遗传学一、课程简介病理学是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
是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变化,并结合机能和代谢变化,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疾病的本质。
病理学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主要讲述基本病理过程,即某些疾病存在的共同的基本病变、发生和发展规律;而各论是在总论的基础之上,分系统具体阐述各种特定疾病的特殊性。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学是沟通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桥梁学科,是学生开始学习疾病相关知识时所学的第一门课程。
它的任务是在疾病状态时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病理变化),从病理变化入手去研究各种不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以及特殊规律。
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好发部位、结局和转归及其相应的临床病理联系。
通过病理学的学习,使学生首先从本质上(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去认识疾病,为以后临床课程学习疾病的各种体征和症状打下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要学好病理学必须总论与各论密切结合,理论与观察标本相结合,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相结合。
掌握疾病的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镜下与大体、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通过理论和实习等多种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重要的新进展,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的临床专业、参加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培养面向21世纪有后劲的高级医学人才服务。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目的要求】掌握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常用的病理学研究方法。
熟悉病理学在医学教育、临床医疗和科研中的地位。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妇产科学、医学影像学、五官科学、临床心理学、医学检验、急救医学、医学美容、麻醉学、法医学专业(方向)学生使用。
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课教学与理论课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等,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观察辨认大体标本,病理切片,了解活组织检查方法,见习尸体解剖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临床上常见典型病例的能力。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48学时。
四使用教材:《病理学实验指导》,自编,2版,2005年。
Ⅱ正文实验一细胞与组织的损伤与修复一教学目的学习病理学的实验目的、研究方法,病理学观察方法及实验报告的书写,学习几种见的组织损伤的形态及肉芽组织的病变特点。
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几种常见的组织损伤与修复的肉眼形态及其镜下结构。
(二) 掌握各类变性、坏死和肉芽组织的概念及其病变特点。
三教学内容大体标本:肾萎缩(高血压肾、肾盂积水)、脑萎缩、心肌肥大、肝水变性、肾水变性、肝脂肪变、脾被膜透明变性、胸膜透明变性、肾、脾梗死、足坏疽、肾干酪样坏死、阿米巴肝脓肿。
骨折愈合、创伤愈合,脑液化性坏死。
切片:支气管黏膜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肾、肝水变性、肝脂肪变性、苏丹Ⅲ染色、脾小动脉透明变性、结缔组织透明变性、病理性钙化、肾、脾梗死、干酪样坏死、肉芽组织。
实验二、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教学目的学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常见的病理变化。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学专业用)前言根据五年制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本门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病理学基本知识,为学习临床医学、临床实践以及今后研究和发展祖国医药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病理学分为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
病理解剖学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器官和组织的形态改变;病理生理学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
二者应紧密联系,使学生对患病机体的病理改变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参考四级。
教学内容分为讲解、简介和重点讲解,还附有实践内容。
教学过程包括理论讲授、实验(动物实验、观察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及观看录象等)、课堂及病例讨论等。
教学要求与内容绪论[教学要求]1.熟悉:病理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观察方法。
2. 了解:病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以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3.参考:新技术的应用[教学内容]1.讲述:病理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观察方法。
2.简介: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在医学中的地位及新技术的应用。
3.重点讲解:病理学的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
第一章疾病概论[教学要求]1.掌握:病理过程、病理状态和脑死亡的概念。
2.熟悉:健康、疾病的概念。
3.了解:病因学概论。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教学内容]1.讲述: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2.简介:病因概论、发病学概论。
3.重点讲解:健康、疾病、病理过程和病理状态、脑死亡的概念。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
2.实验: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第二章细胞与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教学要求]1.掌握:各种适应、变性、坏死及肉芽组织的概念。
2.熟悉:适应、变性、坏死及肉芽组织的病理变化,肉芽组织的作用。
坏死的结局。
3.了解:萎缩原因、种类及后果,再生与修复的概念,组织的再生能力和再生方式。
创伤及骨折愈合。
4.参考:各种变性、坏死的原因及发病机制,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教学内容]1.讲述:各种适应、变性、坏死及肉芽组织的概念、病理变化,肉芽组织的作用。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athology课程编号:202312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临床药学(本科)先修课程: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后续课程: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临床药学等总学分:4学分(其中含实习:0.5学分)总学时:72(56:16)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1.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病理学是具有临床性质的基础医学,是医学专业以及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
在病理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较为扎实的先修课程知识基础,而且还需要善于运用这些基础知识来理解疾病现象与疾病过程。
2.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生的机制;疾病的局部组织病理变化;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与疾病的转归。
为学习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本课程和相关课程:学习本课程须掌握或熟悉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基础知识。
同时,本课程又为内科学、外科学、临床药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1学时)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病理学的任务和范围;熟悉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了解病理学研究方法和病理学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1.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2.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3.病理学的研究方法4.病理学的发展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病理学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2.领会: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6学时)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的概念和类型;细胞水肿的病理变化;坏死的病理变化;熟悉变性的概念;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的病理变化;坏死的类型和结局;了解损伤的原因;萎缩的原因、病理变化;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生机制;肝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学分:适用专业:开课部门:医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利用各种科学的方法来探究引起疾病的原因和疾病的发生机制,了解机体患病时形态、功能和代谢的改变,从而揭示疾病的本质,认识并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基本规律。
为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课程。
病理学常用的尸体剖验、活体组织检查等研究方法,对诊断疾病、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以及指导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病理学也是临床上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
二、课程学时分配教学章节理论实验实践绪论;第一章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2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第三章炎症 2第四章肿瘤 2第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2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 2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2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第九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2第十章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第十一章性传播疾病 2第十二章疾病概论;第十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2第十四章酸碱平衡紊乱;第十五章发热 2第十六章缺氧;第十七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第十八章休克;第十九章心力衰竭 2第二十章呼吸衰竭;第二十一章肝性脑病;第二十2二章肾功能衰竭合计28三、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1.教学内容(1)病理学的内容、任务及本教材内容(2)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3)病理学的研究方法(4)病理学发展简史2.重点与难点重点: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难点: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3.课程教学要求(1)基本知识点: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2)基本方法:学会通过大体和组织学的方法观察疾病的病理变化;能够利用运动发展的观点认识局部病变与整体之间的联系、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和特殊规律;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观点看问题。
广东药学院-病理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108学时广东药学院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临床医学专业(计划生育医学与妇幼保健方向)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方向)病理学教研室主编广东药学院二零零七年一月校订《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计划生育专业、全科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等专业五年制本科使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它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是预防疾病、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础。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病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认识疾病的本质、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为学习临床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病理解剖学包括总论和分论两部分。
总论侧重阐述疾病基本病理过程的共同规律性变化,各论侧重阐述人体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特征性病理变化及规律。
结合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新成就、新发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反映现代病理学科的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机体与环境,内因与外因,局部与整体,机能与形态,损伤与抗损伤等辨证关系。
病理学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独立自学的能力。
病理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观察辨认大体标本,病理切片,了解活组织检查方法,有条件应见习尸体解剖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临床上常见典型病例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病理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
理论为集中考试,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 ,有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考试内容比例分配:理论占70%,实验占20,平时占10%本大纲使用教材是《病理学》第6版,李玉林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主要参考教材是:《病理学》,第5版杨光华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病理学》,第1版王恩华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本院不同专业得本科病理学时数会各不相同,届时请主讲教师根据教学任务书调整教学内容。
病理学共108学时,其中理论课60学时,实习课48学时。
三、课程基本内容、学时分配病理学共108学时,其中理论课60学时,实习课48学时,可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病理学教学时数分配理论课学时分布(60学时,供参考,可根据情况进行调整)绪论、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2学时损伤与修复4学时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学时炎症6学时肿瘤6学时心血管系统疾病6学时呼吸系统疾病6学时消化系统疾病6学时泌尿系统疾病5学时内分泌系统疾病2学时神经系统疾病2学时女性生殖系统疾病3学时传染病5学时寄生虫病3学时实验课学时分布(48学时,供参考,可根据情况进行调整)细胞的损伤与修复3学时细胞的损伤与修复3学时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学时炎症3学时肿瘤3学时肿瘤3学时心血管系统疾病3学时心血管系统疾病3学时呼吸系统疾病3学时消化系统疾病3学时消化系统疾病3学时泌尿、内分泌系统3学时生殖、神经系统疾病3学时传染病3学时传染病3学时寄生虫病3学时理论课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病理学内容和任务,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方法。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掌握肥大、增生、萎缩的概念、熟悉萎缩分类及形态变化。
掌握化生的概念,熟悉几种常见的化生形式及生物学意义。
熟悉变性的概念,掌握细胞水肿的形态特点。
掌握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的概念和病变特点。
了解脂肪变性的机理。
了解病理性色素沉着、钙化的概念及类型。
掌握坏死的概念、基本病理变化、类型及各型病理特点及坏死的结局。
了解细胞损伤的原因。
重点掌握:萎缩的概念。
变性的概念,各种变性的特点。
坏死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机化的概念。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掌握再生、修复的概念,组织再生的能力及方式。
了解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再生的调控因素。
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和熟悉其作用。
熟悉创伤愈合的类型及过程,了解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重点掌握:再生,修复的概念,各种组织再生的能力及方式。
肉芽组织的概念,特点。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第三章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掌握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熟悉肺淤血、肝淤血的病变特点。
了解出血的概念及类型。
掌握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熟悉血栓形成的过程,掌握血栓的类型和形态特征,血栓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栓塞的概念和栓子运行方向。
栓塞的类型,血栓栓塞及其后果。
梗死的概念、原因,熟悉其类型及病理变化。
重点掌握:淤血的概念,肝、肺淤血的病变特点。
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及梗死的概念。
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后果。
梗死的形态特征。
第五章炎症熟悉炎症的概念,原因,掌握局部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及增生)及其发生机理。
熟悉急性炎症(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升高,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及炎症介质。
急性炎症的类型及结局。
慢性炎症,一般慢性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熟悉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重点掌握: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的结局,炎症的常见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炎症渗出的意义。
第七章肿瘤掌握肿瘤的概念,肿瘤性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熟悉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掌握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肿瘤生长的生物学、生长方式,转移途径)。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
掌握癌与肉瘤的区别。
了解常见的肿瘤举例:乳头状瘤,腺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移行上皮癌。
腺癌,粘液癌,单纯癌,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平滑肌瘤,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及生长特性。
熟悉常见的癌前病变及原位癌。
了解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包括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环境致癌因素及其致癌机制,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重点掌握:肿瘤的概念,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及扩散,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癌前病变及原位癌的概念。
第八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因,发病机理,掌握其病理变化及后果,熟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类型及病变。
了解心绞痛的发生机理及临床表现,掌握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病变及其后果。
熟悉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掌握缓进型高血压病各期的病理变化及后果,了解急进型高血压病的特点。
熟悉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掌握基本病变及其发展过程。
风湿性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及关节炎的病理变化。
掌握慢性心瓣膜病的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重点掌握: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慢性心瓣膜病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高血压的各期病变及后果,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变。
冠心病的类型、病变及后果。
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矽肺、、鼻咽癌、肺癌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合并症、结局和临床病理联系。
重点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病变和发病机理。
小叶性肺炎和大叶性肺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矽肺的病变特点,鼻咽癌和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第十章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溃疡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变、食道癌、胃癌、肠癌和肝癌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合并症、结局和临床病理联系。
重点掌握:胃溃疡病变和合并症。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和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
门脉性肝硬变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胃癌和肝癌的病变特点。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分类、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肾盂肾炎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感染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泌尿系统常见肿瘤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重点掌握: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尖锐湿疣、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癌、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乳腺癌的病理变化、蔓延和转移,临床病理联系。
常见卵巢肿瘤的类型及特点。
重点掌握:子宫颈癌、乳腺癌第十五章内分泌系统疾病非毒性甲状腺肿和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甲状腺瘤和甲状腺腺癌的类型和病变。
重点掌握:非毒性甲状腺肿和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和病变特点。
第十六章神经系统疾病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脊髓前角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后遗症。
狂犬病的病理变化。
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的病理变化。
重点掌握: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脊髓前角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后遗症。
第十七章传染病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
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常见类型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肺外器官(肠、腹膜、脑膜、泌尿生殖系统、骨及关节、淋已结)结核病的病变特点。
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发病机理、传染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梅毒、艾滋病、淋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
深部真菌病的概念。
重点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各型的病变特点。
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性病的病理变化。
第十九章寄生虫病阿米巴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重点掌握:阿米巴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