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nnstrom各个时期的康复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7
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布伦斯特朗(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是一种常用于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中的评定方法,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运动恢复程度和功能改善情况。
该评定法主要针对肌肉张力和运动协调性进行评估,以帮助康复治疗师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以下是布伦斯特朗六阶段评定法的简要说明:
阶段I - 反射性运动:患者无自发运动,只表现出反射性运动反应。
阶段II - 异常反应:患者开始出现一些不完全的、非自发的运动,具有一些异常的肌肉活动。
阶段III - 异常反应减少:患者的异常反应减少,开始出现更多的自发运动,肌肉张力逐渐减少。
阶段IV - 肌肉张力增加:患者的肌肉张力开始增加,出现痉挛和肌肉紧张。
阶段V - 肌肉张力减少:患者的肌肉张力逐渐减少,痉挛和肌肉紧张减轻,运动逐渐恢复。
阶段VI - 正常运动:患者的肌肉张力和协调性恢复到
正常水平,能够进行正常的自发运动。
这六个阶段描述了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肌肉张力和运动恢复的不同阶段。
康复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所处的阶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法,以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个体的康复过程可能存在差异,因此评定结果应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来制定最适合患者的康复方案。
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实用版】目录1.Brunnstrom 的六阶段评定法简介2.Brunnstrom 六阶段评定法的具体内容3.Brunnstrom 六阶段评定法的应用和优势4.Brunnstrom 六阶段评定法的局限性和改进正文【Brunnstrom 的六阶段评定法简介】Brunnstrom 的六阶段评定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的评定方法,旨在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量化评估,以帮助康复治疗师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该评定法由瑞典物理治疗师 Signe Brunnstrom 于 1970 年代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康复医学领域的重要评估工具。
【Brunnstrom 六阶段评定法的具体内容】Brunnstrom 六阶段评定法共包括六个阶段,分别为:1.迟缓阶段:患者表现为肌肉收缩能力减弱,肢体活动范围受限,通常出现在康复过程的初期。
2.联合反应阶段:患者肌肉收缩能力开始恢复,但肌肉收缩呈弥漫性,无法实现特定肌肉的独立收缩。
3.共同运动阶段:患者能够完成简单的肢体活动,但肌肉收缩仍然呈弥漫性,不能实现精细运动。
4.分离运动阶段:患者开始能够实现肌肉的独立收缩,可以完成较为复杂的肢体活动。
5.替代运动阶段:患者肌肉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可以完成大部分日常活动。
6.稳定运动阶段:患者肌肉功能完全恢复,能够正常地进行各种活动。
【Brunnstrom 六阶段评定法的应用和优势】Brunnstrom 六阶段评定法在康复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该评定法的优势在于:1.量化评估:通过对患者的肌肉收缩能力、肢体活动范围等指标进行量化评估,使康复治疗效果更加直观。
2.便于沟通:Brunnstrom 六阶段评定法采用通用的评估标准,便于康复治疗师与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
3.指导康复治疗:通过评估患者的康复阶段,康复治疗师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Brunnstrom分期评估Brunnstrom分期评估是一种常用于评估中风患者康复发展的临床工具。
它通过观察患者肢体运动的恢复程度,来判断中风患者的康复情况和预测康复的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Brunnstrom分期评估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背景介绍Brunnstrom分期评估是由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于1966年提出的,用于评估中风患者的神经肌肉康复。
该评估工具基于中风后的神经恢复过程,将患者的运动恢复分为六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对应不同的肌肉控制水平。
二、Brunnstrom分期评估的六个阶段1. 第一阶段(反射性运动):患者在此阶段表现出肌肉的强直性瘫痪,只能进行反射性的运动,无法主动控制肢体运动。
2. 第二阶段(浮现部份痉挛):患者开始浮现痉挛,肌肉开始有轻微的自发运动,但仍然无法主动控制。
3. 第三阶段(痉挛增强):患者的痉挛增强,肌肉开始有更明显的自发运动,但仍然不能控制肢体的运动方向。
4. 第四阶段(浮现部份协调):患者的肌肉开始浮现协调运动,但仍然不够灵便,运动范围有限。
5. 第五阶段(痉挛减轻):患者的痉挛开始减轻,肌肉协调运动的范围和灵便性逐渐增加。
6. 第六阶段(正常运动恢复):患者的肌肉运动恢复到正常水平,可以进行正常的运动活动。
三、评估方法和步骤1. 观察患者的肢体运动:评估者需要观察患者的肌肉运动,包括肌肉的张力、痉挛、协调性等方面的表现。
2. 对每一个肢体进行评估:评估者需要对患者的每一个肢体进行评估,包括上肢和下肢。
3. 根据观察结果判断阶段:根据患者肢体运动的恢复情况,将其划分到相应的阶段。
4. 记录评估结果:评估者需要将评估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评估日期等信息。
四、评估结果的意义和应用1. 预测康复发展:通过Brunnstrom分期评估,可以预测中风患者的康复发展,匡助医护人员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
2. 指导康复治疗:评估结果可以指导康复治疗的选择和调整,匡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肢体功能。
在康复医学中,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评定患者运动障碍程度和康复进展的量表。
它是由瑞典物理医学家Signe Brunnstrom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通过对患者肢体动作的观察和评定,帮助医务人员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运动恢复情况,并制定更有效的康复方案。
一、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概述1. 反应阶段(Flaccidity Stage):患者肢体完全无法活动,无肌张力。
2. 递增性的肌张力阶段(The Stage of Spasticity appearing and increasing):患者开始出现肌肉痉挛和痉挛。
3. 最大痉挛性阶段(The Stage of Maximal Spasticity):肌肉痉挛达到最大程度,但开始有一些可控制的运动。
4. 下降性痉挛性阶段(The Stage of Spasticity beginning to decrease):肌肉痉挛开始减轻,患者的运动能力逐渐增强。
5. 逐渐减弱的痉挛性阶段(The Stage of Decreasing Spasticity):痉挛性减轻,运动功能逐渐恢复。
6. 正常化阶段(The Stage of Normalcy):患者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二、深度探讨在康复科学中,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作为评定运动康复情况的参考标准,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康复评估工具。
通过观察患者的肢体动作特征和肌张力变化, 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运动康复程度,明确康复方向和目标。
在实际应用中,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在理解这个评定法时,我们需要着重关注每个阶段的特征和转变点,深入挖掘不同阶段在肌肉痉挛和运动恢复方面的表现,以及相应的康复措施和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个评定法背后的科学原理和临床应用意义。
三、总结和回顾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作为康复评估的重要工具,对于评价患者的运动康复情况和制定康复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brunnstrom技术的主要原理(一)Brunnstrom技术的主要Brunnstrom技术是什么?•Brunnstrom技术是一种常用于康复治疗的方法,以帮助恢复中风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后的运动功能。
该技术以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的名字命名,她首次提出并应用了这种方法。
Brunnstrom技术的原理•Brunnstrom技术基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再适应性原理,该原理认为中风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大脑和身体之间的通信中断。
通过运用Brunnstrom技术,患者可以重新建立这种通信并逐步恢复受损的运动功能。
Brunnstrom技术的步骤1.初始阶段(Stage 1):在初始阶段,患者可能完全失去运动能力,肌肉僵硬且无法主动运动。
治疗师会通过短暂的被动运动来刺激患者的运动神经元,以唤醒肌肉。
2.痉挛反射阶段(Stage 2):在这一阶段,患者出现痉挛反射,即在被动移动肢体时出现不自主的肌肉收缩。
治疗师会利用这些反射来促进肌肉活动和运动控制的恢复。
3.共同反射阶段(Stage 3):在这一阶段,患者开始能够自主参与运动。
治疗师会引导患者进行控制性的运动,例如握拳或弯曲手肘,并继续通过被动运动来帮助患者逐渐减少肌肉痉挛。
4.自发运动阶段(Stage 4):在这一阶段,患者能够自发地进行运动,尽管运动可能不完全协调或可控。
治疗师会帮助患者通过训练来提高肌肉控制和运动的精确性。
5.一定运动控制阶段(Stage 5):在这一阶段,患者的肌肉控制和运动精确度显著提高。
治疗师会设计更具挑战性的练习,以进一步训练和加强患者的运动功能。
6.正常运动阶段(Stage 6):在这一阶段,患者的运动功能已经完全恢复,肌肉和神经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
治疗师可能会进行一些功能性测试来确保完全康复。
Brunnstrom技术的优势•恶性肿瘤的化疗失败打击对付恶性肿瘤的化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患者的血液癌细胞在细胞治疗之前存在时尤其如此。
Brunnstrom评定康复治疗专业一、.........................................基本理论二、.........................................Brunnstrom分期特点三、.........................................Brunnstrom分期评定方法四、.........................................Brunnstrom技术临床应用一、基本理论Signe Brunnstrom(瑞典的物理治疗师)认为,脑损伤后中枢神经失去了对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重新出现了在发育初期才具有的运动模式。
Brunnstrom技术基本点:在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刺激患者康复和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
二、Brunnstrom分期特点第一阶段:弛缓期,处于软瘫阶段,没有任何运动。
第二阶段:联合反应期,开始恢复,出现痉挛,并出现联合反应。
第三阶段:共同运动初期,共同运动出现,痉挛程度增加,然后痉挛达到高峰。
第四阶段:共同运动期,共同运动完善,开始出现分离运动。
第五阶段:分离运动初期,共同运动减退,随意运动增加。
第六阶段:协调性运动,患者不再以异常的运动模式进行活动,可以比较随意的做分离性运动。
三、Brunnstrom分期评定方法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6级分期Brunnstrom将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过程根据肌张力的变化和运动功能情况分为六阶段来评定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过程。
★标准12级偏瘫功能评估(Brunnstrom评定)上肢1-12期评定方法1、联合反应触摸患侧胸大肌有无收缩1无_不充分(Brunnstrom Ⅰ)2有_充分(BrunnstromⅡ-1)2、随意收缩触摸胸大肌有无收缩1无_不充分(Brunnstrom Ⅰ)2有_充分(BrunnstromⅡ-2)3、协同运动观察指尖能到达何处1不能2不充分(乳-脐)3充分(脐以下)4、协同运动观察患手指尖能抬举到何处1不能2不充分(乳头以下)3充分(乳头以上)注解:其中3 ,4(协同反应)一项不能,另一项不充分:Brunnstrom Ⅲ-1两项均不充分或一项不能,另一项充分:Brunnstrom Ⅲ-2 一项充分,另一项不充分Brunnstrom Ⅲ-3两项均充分Brunnstrom Ⅲ-45、手触后背注意动作要一次完成,躯干不可有大的扭动1不能2不充分(至体侧或超过体侧但不充分)3充分(距脊柱5cm以内)6、肩前屈90度注意肘屈曲小于20度,肩关节水平内收外展小于10度1不能2不充分(5-55度)3充分(60-90度)7、前臂旋前注意肘关节屈曲90±10度的范围,肘要紧贴体侧1不充分(不符合要求或小于45度)2充分(50-90度)注解:5,6,7 ( Ⅳ期的试验) 一项充分Brunnstrom Ⅳ-1 两项充分Brunnstrom Ⅳ-28、伸肘位侧方上举注意上肢不得从横位向前超过20度,肘屈曲要小于20度1不能2不充分(0-55度)3充分(60-90度)9、肩关节前屈要求肘关节屈曲小于20度,上肢向侧方展开小于30度1不充分(125度以下)2充分(130以上)10、肘伸位旋后要求肘屈曲不得超过20度,肩关节前屈不得小于60度1不充分(不符合要求或旋后小于45度)2充分(50-180度)注解:8,9,10(Ⅴ期的试验)一项充分Brunnstrom Ⅴ-1两项充分Brunnstrom Ⅴ-2三项充分Brunnstrom Ⅴ-311、速度试验要求上举时肘关节屈曲不得大于20度,肩关节上举不得小于130度,先测健侧1不充分(健侧1.5~2倍以上)2充分(健侧1.5倍以下)预备试验第11级试验不能进行时,作此项试验坐位,肘伸直,将上肢向侧方水平外展计量尽快反复10次的时间要求肘屈曲小于20度,肩从侧位向前小于20度,肩上抬60度以上判定标准同第11级.速度试验(BrunnstromⅥ期的试验)Brunnstrom Ⅴ期试验三项均充分,速度试验亦充分则为Brunnstrom Ⅵ下肢1、联合反应(内收)观察患侧下肢有无内收动作或内收肌群的收缩无-不充分(Brunnstrom Ⅰ)有-充分(Brunnstrom Ⅱ-1 )2、随意收缩触诊内收肌群有无收缩不充分(无)充分(有)(Brunnstrom Ⅱ-2 )3、伸肌协同运动观察膝可伸展何种程度(以膝屈曲角计)1不能2不充分(25度以上)3充分(20度以内)4、屈肌协同运动观察髋关节屈曲角度不能不充分(5-90度)充分(90度以上)3 ,4(协同反应)一项不能,另一项不充分Brunnstrom Ⅲ-1两项均不充分或一项不能,另一项充分Brunnstrom Ⅲ-2 一项充分,另一项不充分Brunnstrom Ⅲ-3两项均充分Brunnstrom Ⅲ-45、直腿抬高观察髋关节运动角度1不能2不充分(5-25度)3充分(30度以上)6、膝关节屈曲使脚在地面向后滑动,膝关节屈曲大于100度。
Brunnstrom各个时期的康复治疗全网发布:2012-07-20 19:17 发表者:张建奎579人已访问一. 初期或软瘫期该期的治疗目标1,改善呼吸吞咽进食,提高身体感知能力2,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3,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的活动4,尽快提高肌张力和平衡能力,5改善功能活动能力。
1,注意维持床上正确体位2,按摩和被动活动3,神经促进技术的运用以右上肢伸肌无力,说明兴奋性的促进手法手法内容1各种反射联合反射健侧上肢抗阻伸肘拉弓反射头转向右,右臂伸肌兴奋,左臂屈肌兴奋旋腰反射腰向左旋斜板反射向左倾斜2感觉刺激触压刺激快速刷擦和轻触摸上肢伸侧皮肤,轻叩拍打伸肌腱或肌腹温度刺激用冰快速擦刷或局部放置3~5秒挤压加强对肩,肘关节和伸肌肌腹的挤压牵拉肌肉快速轻微地牵张伸肌肌群特殊感受器刺激将患侧上肢置于可见的地方上肢活动模式患肢伸展从体侧上举过头,手指展开,掌心向外上4,医疗体操第1节健手梳发头转向患侧,用健侧手从健侧额部开始向头后颈部梳理,要求手指紧压头皮,缓慢向后推动,重复20次.第2节捏挤患手用健侧手将患侧手臂转置于胸前,用健手拇指.食指沿患侧各手指两边由远端向近端捏挤,并在手指近端根部紧压20秒,每个手指重复5次.第3节健手击拍将患侧手臂置于胸前,用健侧手掌从患侧肩部沿上肢外侧拍打至手部,往返进行20次.第4节组指上举用健侧手与患手交叉于胸前,患手拇指压在健手拇指上,然后健手带动患手用力前举或上举过头,直到两肘关节完全伸直,保持10秒后复原,重复20次。
第5节环绕洗脸将健手抓住患手使其伸展,然后在健手带动下在脸部作顺向和逆向模仿洗脸的动作,重复10次。
第6节半桥运动两上肢伸展置于体侧,两下肢取屈髋屈膝位,将患侧下肢固定或将患腿翘于健膝上,然后尽量抬臀离开床面,保持10秒,重复5~10次,不应有屏气动作。
第7节抗阻夹腿两下肢屈髋屈膝,两足支撑于床面,由他人固定患腿,然后健腿内旋向患腿靠拢,同时由他人在健膝内侧施加一定阻力,以增强完成抗阻夹腿力量,重复20次。
brunnstrom法
Brunnstrom法是一种物理治疗技术,由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用于帮助中风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该方法基于一个理论框架,将康复过程分为六个阶段(称为Brunnstrom分期),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Brunnstrom法的基本原理和各阶段的特征:
一、基本原理
1、利用生物力学原则和神经生理学知识来设计康复计划。
2、通过重复的、有目的性的活动来刺激和重新训练受损的神经系统。
3、鼓励患者主动参与,以提高他们的自主控制能力。
二、Brunstrom分期
1、阶段I:弛缓期:患者肢体处于完全放松状态,无法进行任何自主运动。
2、阶段II:痉挛期:痉挛开始出现,但仍然缺乏自愿运动。
3、阶段III:部分分离运动阶段:能够产生一些孤立的肌肉收缩,但协调性较差。
4、阶段IV:初步联合运动阶段:开始能够执行一些简单的协同动作,但不稳定且速度较慢。
5、阶段V:改善的协调和速度阶段:动作更加协调和流畅,但仍有一些缺陷。
6、阶段VI:接近正常运动阶段:动作几乎与健侧相同,仅有一些轻微的差异。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阶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包括被动关节活动、肌肉牵拉、引导性运动练习、抗阻训练、平衡训练等。
随着患者的进步,治疗重点逐渐转向增强力量、耐力、灵活性和功能性任务的完成。
brunnstrom分级方法Brunnstrom分级方法是一种用于评估中风患者恢复情况的临床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
该方法由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于1966年提出,通过评估患者上肢和下肢在恢复过程中的肌肉张力变化,帮助医疗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预测康复进程。
Brunnstrom分级方法主要包括6个不同的阶段,用于描述患者肢体在恢复过程中的病理反射和肌肉张力的变化。
这些阶段分别为:1. 骨肌张力增高期:在这个阶段,患者的肌肉张力会持续增高,出现肌肉痉挛和病理反射。
患者的肢体无法自主控制,出现瘫痪的症状。
2. 部分痉挛减轻期:在这个阶段,患者的肌肉张力开始减轻,肌肉痉挛有所缓解,但仍存在肌肉病理反射。
3. 痉挛减轻期:在这个阶段,患者的肌肉痉挛减轻,肌肉张力逐渐恢复正常,但肢体仍然无法主动运动。
4. 运动开始期:在这个阶段,患者开始出现肌肉的自主运动,肢体的运动范围和控制能力逐渐增强。
5. 运动增强期:在这个阶段,患者的肌肉运动逐渐增强,肢体的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得到改善。
6. 运动协调期:在这个阶段,患者的肌肉协调性达到最佳状态,肢体的功能得到完全恢复。
通过Brusnstrom分级方法的评估,医疗人员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康复进程,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Brusnstrom分级方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评估工具,可以帮助医疗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肌肉张力和康复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康复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希望这种方法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Brunnstrom分期评估Brunnstrom分期评估是一种常用于评估中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程度的评估工具。
该评估工具由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于1966年提出,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和物理治疗师评估中风患者的运动恢复情况,以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Brunnstrom分期评估主要评估患者上肢和下肢的运动功能,通过观察患者在不同动作中的运动模式和肌肉控制来判断其运动恢复程度。
该评估工具共分为六个分期,每个分期代表不同的运动恢复阶段。
下面是对Brunnstrom分期评估的详细描述:1. Brunnstrom分期评估的第一分期是松弛期(Flaccidity Stage)。
在这个阶段,患者的肌肉完全松弛,没有主动运动能力。
患者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2. 第二分期是反射活跃期(Spasticity Stage)。
在这个阶段,患者开始出现肌肉痉挛和痉挛反射。
患者可能出现肌肉紧张、肢体僵直和痉挛性运动。
3. 第三分期是逐渐增加反射和痉挛的阶段(Voluntary Control Emerging Stage)。
在这个阶段,患者逐渐恢复对肌肉的主动控制能力。
患者可能能够进行部分主动运动,但仍伴有痉挛。
4. 第四分期是逐渐减少反射和痉挛的阶段(Voluntary Control Established Stage)。
在这个阶段,患者的肌肉痉挛逐渐减少,能够进行更多的主动运动。
患者可能能够进行较为协调的动作,但仍有一定程度的痉挛存在。
5. 第五分期是逐渐减少痉挛的阶段(Selective Control Stage)。
在这个阶段,患者的痉挛减少,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肌肉运动。
患者可能能够进行更为复杂的动作,如握笔写字等。
6. 第六分期是运动功能恢复的阶段(Normal Function Stage)。
在这个阶段,患者的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患者的肌肉控制和协调能力与中风前相似。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恢复过程和时间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评估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Brunnstrom分期的训练方法引言Brunnstrom分期是一种重要的康复评估方法,用于评估中风患者的神经康复进展。
本文介绍了使用Brunnstrom分期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
Brunnstrom分期Brunnstrom分期是根据中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特点而命名的。
根据Brunnstrom分期,中风患者的运动恢复可以分为6个阶段,从没有运动功能到恢复正常运动功能。
这6个阶段依次是:1. 第一阶段(弛缓期):患者没有主动运动功能,肌肉松弛。
2. 第二阶段(反射期):患者开始表现出自发性反射运动。
3. 第三阶段(反射引导期):患者反射运动能够通过引导得以加强。
4. 第四阶段(中间期):患者开始恢复部分主动运动能力,但仍依赖于反射运动。
5. 第五阶段(合作期):患者可以逐渐开始主动运动,通过协调各个肌肉群完成动作。
6. 第六阶段(恢复期):患者可以恢复正常运动功能。
训练方法根据Brunnstrom分期的特点,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法:1. 弛缓期训练:在患者缺乏主动运动功能的阶段,可以通过被动运动和牵引来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2. 反射期训练:加强患者表现出的自发性反射运动,促进肌肉的协同作用。
例如,通过触碰特定区域来引发反射运动。
3. 反射引导期训练:在反射运动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和增强反射运动,逐渐加强相关的肌肉活动。
4. 中间期训练:帮助患者逐渐恢复部分主动运动能力,可以进行各种肌肉协调性动作的训练。
5. 合作期训练:训练患者主动运动的协调性和动作完成度,例如通过运动复制和肌肉协调性的训练。
6. 恢复期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正常运动功能,逐渐进行更复杂的动作和功能性任务的训练。
结论Brunnstrom分期是一种有效的康复评估方法,能够指导中风患者的康复训练。
根据不同的分期,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法,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运动功能。
(总字数:约200字)。
BrUnnstrom的康复治疗恢复期治疗(4~5期)诱发主动运动训练、平衡训练、转移训练1.利用斜靠背坐起的训练方法患者依靠在斜面靠背上,治疗师摆放好患者的双下肢,再用双手握住患者的双手,嘱患者坐起的同时,用手轻拉起患者成坐位。
2.坐位下利用斜靠背左右转动的训练方法患者依靠在斜面靠背上,治疗师摆放好患者的双下肢,再用一只手握住患者的双手,另一只手扶住患者的背部,嘱患者坐起的同时,用手辅助患者成坐位,嘱患者双手交叉握住,先向右转动身体,再向左转动身体。
3.坐位保持的训练方法(1)床上坐位:床上坐位时,患者的髋关节应屈曲至直角,双下肢及躯干伸直(可用枕头叠起,帮助患者躯干成伸直位),双手交叉握住伸肘,将手与前臂放在胸前的桌子上。
(2)端坐位:端坐位时,患者的头、颈、躯干应保持左右对称,躯干伸直,髋、膝、踝关节保持90°屈曲位,臀部坐在椅子后部,双侧臀部应均等负重,小腿与地面垂直。
要防止患肩下沉、后撤、髋外展、外旋、踝内翻。
端坐位的不良姿势表现为头、颈、躯干不对称,患侧下肢外展、外旋、足下垂、内翻。
双侧臀部负重不均。
需要及时做出矫正。
(3)轮椅坐位:患者应将臀部尽量靠近轮椅坐面的后部,挺直身体,目视前方。
轮椅上可加一饭桌。
患者肩部向前,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轻度背伸,双下肢自然屈曲,双足可放在踏板上或健足着地,以配合上肢驾驶轮椅。
不好的轮椅坐位姿势是瘫痪的一侧背部斜靠在后方,上肢滞后,髋关节外旋,膝倒向外侧。
可在背部与轮椅之间放置一垫子,使躯干呈对称状,在大腿与扶手之间放置一垫子,抑制髋关节外旋。
4.坐位平衡训练的意义偏瘫患者坐不稳或者不能坐,主要是躯干控制及平衡能力下降所致,故需进行坐位平衡的练习。
前提是要保证正确姿势,通过不断练习,逐渐提高躯干控制能力,并获得良好的坐位平衡能力。
5.保持独立坐位的训练方法保持独立坐位训练较容易,可坐在床边或坐椅子上练习。
也就是坐位的静态平衡练习,重点是恢复躯干的控制能力,练习中注意要让两侧臀部均等负重,另外在偏瘫早期,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致力量不足及肌张力低下等原因,很多患者在端坐位时都采取了骨盆后倾、脊柱弯曲的姿势,对此,应及早矫正,使患者躯干保持直立,为以后的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础。
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最新版】目录1.Brunnstrom 的六阶段评定法简介2.六阶段评定法的具体内容3.六阶段评定法的应用4.六阶段评定法的优势与局限性正文【1.Brunnstrom 的六阶段评定法简介】Brunnstrom 的六阶段评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主要用于评估中风、脑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进程。
该评定法由瑞典物理治疗师 Signe Brunnstrom 于 1970 年提出,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用性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2.六阶段评定法的具体内容】Brunnstrom 的六阶段评定法包括以下六个阶段:阶段 1:迟缓期。
患者表现为肌肉张力降低,肢体无力,无法完成主动运动。
阶段 2:联合反应期。
患者肌肉张力开始增加,肢体可完成部分被动运动。
阶段 3:共同运动初期。
患者可完成简单的主动运动,但伴随许多不随意运动。
阶段 4:共同运动中期。
患者主动运动能力明显提高,不随意运动减少。
阶段 5:共同运动后期。
患者能完成较复杂的主动运动,不随意运动基本消失。
阶段 6:分离运动期。
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恢复正常,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分离运动。
【3.六阶段评定法的应用】Brunnstrom 的六阶段评定法在康复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患者康复进程。
通过评定法可清晰地了解患者的康复阶段,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2)指导康复治疗。
根据患者的康复阶段,治疗师可调整治疗策略,提高康复效果。
(3)预测康复预后。
六阶段评定法可为预测患者的康复预后提供参考。
【4.六阶段评定法的优势与局限性】优势:(1)简单易懂。
六阶段评定法具有明确的阶段划分,便于理解和操作。
(2)实用性强。
该评定法适用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评估。
局限性:(1)个体差异较大。
不同患者的康复进程可能有所不同,六阶段评定法在个体评估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2)不能全面评估患者的功能状况。
Brunnstrom各个时期的康复治疗
摘要: 一. 初期或软瘫期该期的治疗目标1,改善呼吸吞咽进食,提高身体感知能力2,改善对躯干和近端
关节的控制能力,3,保持肩胛、肘
一. 初期或软瘫期
该期的治疗目标1,改善呼吸吞咽进食,提高身体感知能力2,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3,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的活动4,尽快提高肌张力和平衡能力,5改善功能活动能力。
1,注意维持床上正确体位
2,按摩和被动活动
3,神经促进技术的运用
以右上肢伸肌无力,说明兴奋性的促进手法
手法内容
1各种反射
联合反射健侧上肢抗阻伸肘
拉弓反射头转向右,右臂伸肌兴奋,左臂屈肌兴奋
旋腰反射腰向左旋
斜板反射向左倾斜
2感觉刺激
触压刺激快速刷擦和轻触摸上肢伸侧皮肤,轻叩拍打伸肌腱或肌腹
温度刺激用冰快速擦刷或局部放置3~5秒
挤压加强对肩,肘关节和伸肌肌腹的挤压
牵拉肌肉快速轻微地牵张伸肌肌群
特殊感受器刺激将患侧上肢置于可见的地方
上肢活动模式患肢伸展从体侧上举过头,手指展开,掌心向外上
4,医疗体操
第1节健手梳发
头转向患侧,用健侧手从健侧额部开始向头后颈部梳理,要求手指紧压头皮,缓慢向后推动,重复20次.
第2节捏挤患手
用健侧手将患侧手臂转置于胸前,用健手拇指.食指沿患侧各手指两边由远端向近端捏挤,并在手指近端根部紧压20秒,每个手指重复5次.
第3节健手击拍
将患侧手臂置于胸前,用健侧手掌从患侧肩部沿上肢外侧拍打至手部,往返进行20次.
第4节组指上举
用健侧手与患手交叉于胸前,患手拇指压在健手拇指上,然后健手带动患手用力前举或上举过头,直到两肘关节完全伸直,保持10秒后复原,重复20次。
第5节环绕洗脸
将健手抓住患手使其伸展,然后在健手带动下在脸部作顺向和逆向模仿洗脸的动作,重复10次。
第6节半桥运动
两上肢伸展置于体侧,两下肢取屈髋屈膝位,将患侧下肢固定或将患腿翘于健膝上,然后尽
量抬臀离开床面,保持10秒,重复5~10次,不应有屏气动作。
第7节抗阻夹腿
两下肢屈髋屈膝,两足支撑于床面,由他人固定患腿,然后健腿内旋向患腿靠拢,同时由他人在健膝内侧施加一定阻力,以增强完成抗阻夹腿力量,重复20次。
第8节翘腿摆动
患腿被动屈髋屈膝支撑,由他人固定于足部,健腿翘在患膝上,在健腿的带动下向左向右摆动髋部,活动中要求健腿对患腿起固定作用,重复20次。
第9节直腿抬高
健侧下肢伸直位抬高30度,保持10秒,也可将健腿托住患腿做直腿抬高,重复5次。
第10节手足相触
用健侧手去触健腿足背,重复10次。
第11节健足敲膝
用健侧足跟敲击患侧膝,从膝下沿小腿前外侧由上向下至足外侧来回敲打10次。
第12节呼吸练习
在仰卧位下作缓慢的深呼气和深吸气运动。
5,被动活动采用PNF中的多肌群多关节对角斜线活动。
6,体位转换和平衡训练
7,肢体控制能力训练
8,加强患侧上肢伸肌和下肢胫骨前肌的力量训练。
[pagebreak]
中期或痉挛期brunnstrom分级3~4级
该期的治疗目标1,进一步平衡肌张力包括抑制痉挛肌,易化拮抗肌活动;2,促进更多分离动作的出现;3,加强对近端大肌群活动的控制能力,并完成较复杂的生活活动能力;4强化对中间关节(肘、膝)的控制。
1,采用抑制性体位,打破肌痉挛模式。
2,采用神经促进技术中的抑制手法降低肌张力(右下肢)
手法内容
1各种反射
联合反射健侧下肢抗阻伸膝
拉弓反射头转向左,向左拉弓
旋腰反射向左旋腰
下肢屈肌反射刺激右侧足底
2控制关键点膝关节,踇趾
3刺激感受器
挤压轻微持续(3~5秒)挤压伸肌肌腱和髋,膝关节
深冷刺激快速短暂的深冷刺激于足趾
牵张持续缓慢地刺激下肢伸肌
下肢活动模式作出交叉腿穿鞋动作
3, 肌肉牵张技术
牵引股四头肌时取俯卧位,大腿下垫一块手巾,被动屈曲膝关节至最大范围;牵拉小腿三头肌,可让患者靠墙站立,足底置块斜板。
4,医疗体操
第1节搭肩上举
作患侧上肢向前上举,要求肘关节充分伸展,如力量较差,可用健手固定患侧肘后再
作此动作,也可将健侧上肢向前平举,让患侧手掌沿健侧肩部向手部来回转换,每个动作重复10次。
第2节对角击掌
患侧上肢取外展侧上举,掌心朝上,健侧上肢向前平举,让患侧上肢渐向健侧肢体靠拢,同
时用力击掌,重复做10次。
第3节耸肩运动
双肩同时向前向上耸起,并作环绕运动,重复20次。
第4节合掌夹肘
双手合掌置于额前,然后分别做两肘夹紧及分开运动,重复10次。
第5节翘腿运动
健腿屈髋屈膝支撑于床面,将患腿翘在健腿膝上,如患腿伸肌张力较高,(有肌痉挛)让患腿取弯曲状态置于膝上和放下。
完成上述动作困难者,可将健腿取伸直位,然后患腿置于健膝或小腿上并放下,重复10次。
第6节左右摆髋
双腿弯曲靠拢支撑于床面,分别向左右两边摆动髋部,重复10次。
第7节夹腿屈曲
双腿伸直靠拢然后同时屈髋屈膝,要求足跟紧贴床面移动,在充分弯曲后,双足抬起,双膝向腹部靠拢。
如果患腿力量不足,则将患足置于健足上完成这一动作,重复10次。
第8节单腿半桥
双上肢伸展置于体侧,患腿屈髋屈膝,足撑于床面,健腿伸直抬高30~40度,或翘在患膝上,用力抬臀伸髋,并保持10秒,重复10次。
第9节抗阻伸肘
健侧上肢弯曲置于胸前,患手与健手对掌并用力前推,以达到患侧肘关节充分伸展,要求健手给予相反方向的阻力,重复做10次。
5,理疗
6,解痉
7,平衡练习
8,步态训练
9,作业治疗
10,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11,借助肌肉或夹板缓慢牵张肌肉
[pagebreak]
恢复期brunnstrom分级5~6级
该期治疗目标1,加强对运动能力的控制,2,改善步态,3,改善ADL能力4,改进反复活动,并提高动作的速度,使动作按正常频率进行5,改善离心性收缩的控制能力
1,进一步加强患侧肢体的主动性、力量性、协调控制性运动,促进分离运动的进一步完善
2,强化患侧的ADL训练
3,注意防治各种偏瘫并发症如痛肩半脱位误用综合征
4,医疗体操
第1节左右击锤
一侧上肢向前平举,手握拳,拳心向上,另一侧手握拳,在体侧作划圈击锤动作,并握拳敲击另一侧拳,然后交换动作,两边交替进行10次。
第2节手膝相拍
双上肢置于体侧,下肢作屈髋屈膝踏步活动,用一侧手举起去拍打对侧膝部,然后换另一侧手重复上述动作,交替进行20次。
第3节手足打拍
两上肢伸直于体侧,掌心朝下,两侧手腕紧贴床面,双手交替在床面上打拍,然后两下肢弯曲,足跟紧贴床面,作左右足交替击拍动作,也可在坐位或立位下双手,双足交替拍打桌面或地面,可重复进行至疲劳。
第4节下肢划圈
取仰卧位坐,站位,两侧下肢足跟紧贴床面或地面,交替作划圈动作,重复10次。
第5节半桥踏步
取仰卧位,在前面半桥运动的基础上,双下肢弯曲支撑抬臀位,双足交替抬起作踏步动作,重复10次。
第6节侧位踏踩
取健侧卧位,患腿作从前向后划圈踩踏自行车的运动或在坐位下踏自行车,重复20次。
第7节敲击跟膝
取卧位或坐位,健腿充分伸展,患足跟从健膝沿小腿前外侧至足外侧来回敲击,往返10次。
第8节旋转屈伸
取卧位,患侧下肢屈髋、屈膝,以足支撑于床面,将髋外旋放倒膝部,腿外侧贴于床面,再作髋内旋回到开始时的支撑位,然后伸直下肢,重复进行20次。
第9节床边摆腿
取卧位,患腿取外展位,将小腿置于床沿自然下垂于屈膝90度位,然后进行膝屈伸的小腿摆动活动,重复20次。
5,实用步行训练
6,加强动态平衡能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