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简答必背50题
- 格式:docx
- 大小:23.49 KB
- 文档页数:8
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简答题1.简述心理辅导的方法(一)改变学生行为的基本方法(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暂时隔离法(6)惩罚法(7)自我控制法(8)松弛训练(9)系统脱敏疗法(10)肯定性训练(二)改变学生认知的基本方法(1)合理情绪疗法(2)认知疗法(3)来访者中心疗法2.简述影响随意注意的主要因素(1)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3)活动的组织性。
(4)过去的经验。
(5)个人的意志品质。
3.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2)学习程度(3)记忆任务的时间与重要性(4)识记方法(5)时间因素(6)识记者的情绪、动机和态度4.简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増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5.简述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6.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7.简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作用与营养的影响(2)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的影响(3)学校教育的影响(4)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5)主观努力8.简述如何培养良好性格(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9.简述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一)根据学生的不同气质因材施教(1)正确对待学生的气质特征(2)根据学生的气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3)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调控自己的气质(二)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因材施教(1)了解各个学生的性格特点(2)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做恰当的评价(3)有意识地矫正学生的性格缺陷10.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教师资格证必背的50条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1)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又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2)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
现代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科技功能等。
口诀:个体(本体功能)+社会(派生功能)2.简述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口诀:龟速够防守4.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口诀:两再一新促生产5.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口诀:体内两权一目的6.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
(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口诀:人鱼公主促政治7.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1.简述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2.简述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
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②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3.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①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②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③美育能够促进学生体育的发展,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④美育能够促进劳动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劳动创造带来的喜悦。
4.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它的主要特征有:(1)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2)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3)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5.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切性。
(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4)理论与实践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6.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即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7.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在培养学生为了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学习领域。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1、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结构。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3、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
4、简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5、简述我国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培养社会主义觉悟,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知识,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强调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使每个受教育者有可能充分表现和发挥自己能力和志趣的高峰体验。
(3)强调受教育者在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有发展特长和才能,使其形成健康的个性。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考点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指向人的发展,涉及人的未来。
二、古代教育的特点古代的教育主要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由于经济政治制度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不同阶级的人,接受的教育是不一样的。
2、教育内容偏重于德育,因为奴隶社会的统治者为了使自己的统治得以巩固,他们非常重视德育。
3、古代学校教育在官府,在社会上层布道,普通大众无法接触到教育。
4、教育过程很大程度上映了统治阶级的文化偏见。
教师资格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及答案!1. 教育的概念(辨析题、简答题)答: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简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作用答:第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第二,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第三,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答: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答:第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
第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答:①课程计划又叫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②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培养目标及课时分配;③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④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作用)。
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与作用答:①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③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作用)。
7.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答:①科学思想性。
教科书的编写内容上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②基础性。
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内容的基础性;③实用性。
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用性;④统一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50题含答案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3、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4、任何学科教给学生的知识首先都是(基础知识),它是教材的主要内容5、对我国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6、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7、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型的文件是(国家标准职业分类)8、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违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权)9、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10、每年的9月10日被定为教师节的决定始于(1985)11、学生所想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力指学生的(人格尊严权)12、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服务者角色)13、学校产生后,教师便已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1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全面实现教育目的15、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16、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17、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18、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19、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20、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2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22、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23、学生是权力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力)24、身心健康权包括保护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
教资考试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50道简答题1、各种研究方式方法的实施步骤(1)查找文献资料;(2)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3)实施研究,收集资料;(4)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5)撰写研究报告。
2、简述行动研究的特征(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3)教学与研究合一;(4)研究的循环性。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整理功能;(3)教育的文化交流/传播功能;(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4、遗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1)遗传为人类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可能性;(2)遗传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5、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有主观能动性。
6、学校教育的独特作用(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和即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1)德育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2)智育智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3)体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4)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8、影响学制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1)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经济)(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政治)(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人口)(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学生)(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必背简答题50题含答案1.请简述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
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代表人物为朱熹。
(2)生物起源说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它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如老鹰教小鹰飞翔,老猫教小猫抓老鼠等。
从这个学说开始,教育起源问题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代表人物为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心理起源说和生物起源说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
(4)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代表人物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米丁斯基。
2、请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3.请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第一,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
第二,普遍实施义务教育。
强调对国民实施一定的教育是国家的责任,接受一定的教育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三,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西方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和提供保证。
第四,教育世俗化。
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建立了实用功利的教育目的,从宗教教学中分离出来。
4.请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全民化是指所有人都接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所有中青年都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主要是指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主要是指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主要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
1、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①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②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③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普通教育学》。
(1)教育性教学原则。
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2)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5)提出了四段教学法。
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杜威的相关教育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1)论教育的本质。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论教育目的“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3)提出五步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4)提出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4、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③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5、教育与社会文化。
(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①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②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③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简答50题模块一:教育基础1、简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参考答案】(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起着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参考答案】(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4)原型启发;(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3、简述动机冲突的基本类型。
【参考答案】(1)双趋式冲突: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2)双避式冲突: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3)趋避式冲突: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4)多重趋避冲突:既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参考答案】(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5、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参考答案】(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进行教学反思。
6、简述影响学生有意注意的因素。
【参考答案】(1)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2)对兴趣的依从性;(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4)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有意注意受到过去知识经验的制约;(5)对人格的依从性。
7、简述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小学1. 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1)物质基础。
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可以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为教育提供了不断丰富的教育内容、不断发展的教育手段。
(2)社会条件。
一方面,统治者需要通过教育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专门人才和顺民;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需要通过教育宣传、倡导自己的主流意识。
(3)文化基础。
文字的出现,为学校教育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人类社会日益积累和丰富的文化、文明成果提供了文化基础。
2.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
我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相结合的学校教育制度。
小学教育是基础。
(2)全民性。
从广义上讲,全民性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
从狭义上讲,全民性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
(3)义务性。
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就必须接受小学教育。
(4)全面性。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小学教育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2. 简述 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4.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5. 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6.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简答题1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2简述新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作了哪些调整;3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4简述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5简述班主任应如何建设和管理班集体;6学校文化具有哪些特性7环境对个体发展有何影响8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9教师应该如何给学生布置作业10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11.简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1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1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14.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德育发展改革有哪些启示15.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主要有哪些特征16.教材可以概括为哪些主要的表现形式17.何谓教学,中学教学有哪几项一般任务18.何谓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19.何谓班级管理,其功能是什么20.青年期的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21.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22.简述美育的基本任务;23简述课程设计的意义和基本要求;24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5.班主任应如何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26学校教师管理的内容有哪些27.与原始社会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呈现哪些特点28.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29.教科书编写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30.简述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31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3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3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什么34简述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应承担的义务35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36.简述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37.简述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38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39试析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40 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41. 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42 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43.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44.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45.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46.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47.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48. 简述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49 简述教育对人类地位提升的作用;50. 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51. 简述增长教学的一般任务;52. 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答:1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④教育可以促进民主;2①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②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③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④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3①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②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4①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③学生特点;④教学时间、设备、条件;⑤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5①了解学生、研究学生;②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包括确定发展目标,建立核心队伍,建立正常秩序,开展教育活动、形成正确舆论等;③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6①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②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③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④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7.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③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8①转变课程功能;②调整课程结构;③更新课程内容;④转变学习方式;⑤改变课程评价;⑥改革课程管理;9.①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②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③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④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以便发现教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10①有助力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②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③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11.答: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2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3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4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1分12.答:1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进而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人的规格,所以当我们考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时,必须深刻地把握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与要求;2教育结构通常指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的比例构成,如不同级别、类型学校的比例关系,不同科类之间的比例关系等,都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13.答: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2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二者的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14.答:在探讨道德教育与行为形成方面,社会学习理论的许多成果值得借鉴,对我们加强道德知识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有较大启迪作用;2分社会模仿模式强调自我效能感,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等,对我国德育工作也有较大的启迪作用;3分15.①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16.①教科书教材;②图书教材;③视听教材;④现实教材;⑤电子教材;17.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一般任务有: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18.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①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②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③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④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19.班级管理是班级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遵循班级教育和管理的规律,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的功能是:①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②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③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20. ①认识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②情绪、情感不仅丰富而且复杂,意志趋于成熟;③自我意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④对异性好感与爱慕;⑤热烈追求理想,开始探索人生意义;21.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22.1传递审美知识,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审美的情趣;3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4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也不仅仅限于运用各种美去进行教育,更是指把一种精神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去,使教育的过程成为一种审美过程;23.1产生新的课程方案;2对现有课程进行修改和重新组织;3合目的性;4合科学性;5合发展性;24.1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25.1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2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3调节各科教学负担,妥善作出全面安排;26.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资格和任用;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待遇和激励;教师的考核与评价;27.答:1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2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3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5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28.答: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生产力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人力与时间,生产力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财力与物力;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4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29答: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一些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30.答:中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有:1师生之间在运用教学方法时的互动和联系加强;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逐步增加;3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和相互配合;31.答: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2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3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32.答: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33答:1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3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4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5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34答:1遵纪守法的义务;2教育教学义务;3思想品德教育义务;4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5保护学生的义务;6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务;35答: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合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等;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36答:1班级组织经律管理;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3班级文档管理;4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37答: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上的问题;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4研究的循环性;38、现代教育特别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一些共同发展趋势;包括: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和大众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建立有利于国际交流的教育制度;⑦建构终身教育制度;39、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包括:①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包括知识的数量观念和知识的质量观念;②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过程,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发送信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接受信息;③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首先,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使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度,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其次,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这有别于传统教育;第三,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信息技术将使面对面的教学成为偶尔的情况,知识与长者和德者完全分离,教育中无法避免的师生尊卑差异将完全可以避免,这将极大地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40、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系到科教兴国的战略的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包括: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又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这是因为:①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②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面对多样的、多变的世界,任何一个人、一种职业、一个社会都缺少不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41、教学任务是由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所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教学的一般任务如下:①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都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所以,只有扎扎实实完成这个教学任务,才能有条件完成其他教学任务,确保培养的人才的质量规格;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不仅是顺利地、高质量地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要求,因而这是现代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态度,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必须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青少年的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正处在急速发展和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原因在于教学始终具有教育性;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现代教学论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协调学生知识、智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追求教学与教育的统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不仅使学生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立性和开拓创新个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42、班集体的形成,实际是一个教育培养与类化的过程;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有以下几条路径: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种;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和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43.要点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44.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45.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46.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47.要点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48. 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它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1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2这些因素归结为知识的进步,技术改进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3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所做“人力资本投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宪章;4人力资本理论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它是资本形态,因为它是未来的薪金或未来的偿付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的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49. 教育使得人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人的个性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之作用包括:1教育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即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2教育充分发掘了人的潜能;人的潜能很少能自动表现出来,必须通过教育、通过学习才能实现;3教育对人的力量发挥的作用;教育是人的身体力量发展的途径之一,教育不仅需要分别培养和发展人的身体之力和精神之力,而且要力图使人的身心发展得到和谐,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50.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个体对环境持积极态度,就会发掘环境中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克服消极的阻力,从而扩大发展的天地;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同一环境中,各种因素作用的方向、力量的大小是不相同的;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因为人是有主观能动性,人能改造环境,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51. 教育的一般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能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52. 课程实施的结构包括:1安排课程表;课程表的安排,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和生理适宜原则;2分析教学任务;包括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其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102道〕教育学一.绪论1,简述教育本质的含义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培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简述教育本质的特点一、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二、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历的形式;三、教育是成心识的已阻碍人的身心开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3,简述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作用一、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二、取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三、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决的教育理念四、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开展能力五、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根底4,列举?学记?中归纳总结的教学原那么藏息相辅,师道尊严,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学不邋等5,简述世纪初教育理论界显现的要紧教育理论流派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有效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二.教育功能1.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传递、保留功能;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教育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功能;教育的文化更新和制造功能。
2.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一、教育减少人口数量,是操纵人口增加的重要手腕;二、教育是提高人口素养的重要手腕;三、教育是能够增进人口构造合理化。
3.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开展中的作用遗传素养是人身心理开展的生理前提,他为人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养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开展进程和时期;遗传素养的不同性,在必然程度上阻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三.教育目的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的科学含义人的全面开展第一是指人的“完整开展〞;指人的“和谐开展〞;意味着人的“多方面开展〞;指人得“自由开展〞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我过教育目的的全然特点;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素养标准;注重提高全民族素养;培育“劳动者〞或“社会主义成立人材〞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3,简述素养教育的全然特点全面开展;全部开展;主动开展;和谐开展;充分开展;可持续开展四.教师与学生1,简述中小学教师师德标准的具体内容1爱国遵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爱惜学生平安,关切学生安康;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
1、班级管理的功能(简答题)①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②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③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2、班主任的工作分为: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个别教育工作、班会活动的组织。
(1)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内容:(必考,选择题)①了解和研究学生(做好班级工作的先决条件)②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中心环节)③建立学生档案④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⑤操行评定⑥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⑦偶发事件的处理⑧学习指导、学习生活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⑨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活动3、班集体的基本特征(班集体形成的标志)(简)①共同的奋斗目标②有力的领导③健全的规章制度④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⑤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口诀:领导个性影响是否按规章制度与班风奋斗4、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培养班集体的方法)(简、材)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共同的规章制度;共同的准则;一定的生活规律)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学习策略(★必考)迈克卡的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一)认知策略(必考,选择题)①复述策略: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强调过度复习;运用多种记忆方法(多感官协同、画线等)②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图形、图像、表格与图解);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
③组织策略:归类策略;纲要策略(主题和符号)二)元认知策略(简答题)①计划策略:如设置目标、浏览、设疑等。
②监视策略:如自我测查、集中注意、监视领会等。
③调节策略:如调查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查、使用应试策略等三)资源管理策略(简答题)①时间监督:(统筹安排时间;高效利用最佳实践;灵活利用零碎时间)②学习环境管理:如寻找固定地方、安静地方、有组织地方。
③努力管理:如归因于努力、调整心境、自我谈话、自我强化等。
④学业求助:如寻求教师或伙伴帮助、小组学习等6、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简答题,材料分析题)①有明确的记忆目标和加强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段必背40道简答题1.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教育内容和专门传授知识、技能的社会条件。
(4)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识分子。
2.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着教学方法的使用。
3.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有哪些作用?(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4.简述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主观能创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的作用。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
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只有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转化为个体自身的需要,才能发挥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广度和深度,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高低;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人不仅能反映客观环境,而且也能改造客观环境以促进自己的发展。
5.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丰要因素(1)遗传素质一生理前提。
(2)环境一现实基础。
(3)教育(学校教育)一主导因素。
(4)主观能动性一决定因素。
6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 3 )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7.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1 )坚持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简答题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3、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答:(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4、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答:(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5、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6、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答:(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7、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8、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答:(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9、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答:(1内发论(2外铄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0、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答:(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1、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答: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
作用:(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12、简述遗传的意义答:(1遗传素质是认得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认得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遗传在认得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13、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础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及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4、简述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史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5、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答:(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3学生不单要掌握知识,还要培养道德个性的完整性(4学生是有个性的人16、简述教师职业的特点答:(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17、简述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答:(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18、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答:(1遇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19、简述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答:(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时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时相互促进的关系20、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答:(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21、简述教科书的作用答:(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2、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答:(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23、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答:(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2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潜力的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得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25、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辩证关系答:(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史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26、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阶段有哪些?答:(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27、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答:(1备课(2上课(3作业检查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28、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答:(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气氛热烈29、简述如何做好作业检查与批改答:(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30、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答: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1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2难易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3不利于学生发展主体性31、简述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答:(1内容型策略(2形式型策略(3方法型策略(4综合型策略32、简述德育教育的意义答:(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33、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答:(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34、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答:(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35、简述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答:(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6、简述贯彻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基本要求答:(1要统一学习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37、简述说服法的要求答:(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38、简述运用陶冶法应注意的问题答:(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39、简述运用奖励与处分应注意的要求答:(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3注重宣传与教育40、简述班主任实施平行管理是应注意的问题答:(1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使班集体真正陈伟教育的力量(2要通过转化个别学生,促进班集体的管理与发展(3要实施对班级集体与个别学生双管齐下、互相渗透的管理41、简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答:(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42、简述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答:(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得氛围43、简述如何培养和组织班集体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44、简述班主任如何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答:(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⑴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⑵了解学社个的群体关系⑶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了解学生的方法:⑴通过阅读学身份的档案材料来了解学生⑵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⑶在自然条件下观察45、简述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答:(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论述题1、论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答:(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要做到循序渐进(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要注重各阶段之间的过渡和衔接(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抓住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育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自信心和意志品质(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好因材施教2、论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3、论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答:(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⑴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⑵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⑶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⑷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⑴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4、论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答: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运用:(1直观性原则的运用:⑴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⑶重视运用语言直观(2启发性原则的运用: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⑵启发学生独立思考⑶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⑷发扬教学民主(3巩固性原则的运用:⑴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⑵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⑶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4循序渐进原则的运用:⑴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⑵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5因材施教原则的运用:⑴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⑵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运用:⑴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⑵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⑶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⑷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5、试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其关系答:(1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2⑴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和做好其他环节的先决条件⑵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关节,既对各课质量的检查,又对后续环节有重要影响⑶作业检查与批改和课外辅导既能检查学生听课质量,又能弥补和改进上课的不足⑷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时对前四个环节和整个教学工作的检阅,并能促进下一个阶段教学工作的全面提高6、论知、情、意、行之间的辩证关系答:(1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知、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2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情”是中介,“意”是保障(3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7、论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答:(1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教师资格证】历年必背简答题1、皮亚杰将儿童发展分为哪四个阶段?答: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出现客体永久性;感觉和动作的分化;主体与客体的分化;因果关系的初步形成。
(2)前运算阶段(2-7岁)。
出现语词和表象;思维不守恒、不可逆;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泛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思维可逆、守恒;具有了逻辑思维能力;去自我为中心。
(4)形式运算阶段(I1-15岁)。
思维摆脱了具体可感知的事物对思维的束缚,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
口诀:皮感前具形2、简述班杜拉的观点。
答:班杜拉的观点主要有:(1)社会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2)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形式,包括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3)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4)在学校中存在着大量的观察学习。
口诀:班参观技校3、简述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趋势。
答: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趋势有:(1)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2)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3)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4)情感由易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
(5)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口诀:幼去年异性剧情另一种说法: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成体系。
口诀:简具被零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
答: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有:(1)连续性与阶段性。
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和铺垫,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
(2)定向性(顺序性/方向性)。
儿童的发展是有方向性的,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具体发展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3)不平衡性。
不同年龄段心理发展速度不同;不同心理过程发展速度不同。
(4)个体差异性。
任何人不一样,存在个体差异。
(5)稳定性与可变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二、学校产生的条件1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2具有相当水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容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三、近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依法治教,义务教育的产生2建立了完善的学制3班级授课制度产生4教育容增加了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容5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四、现在学校教育的特点1重视幼小衔接2普及和延长义务教育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运行4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5教育向终生化发展6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五、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性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容的取舍●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影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2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在生产科学知识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着教育容的选择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对文化促进作用: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六、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形式的平行性七、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现实基础3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因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八、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2学校教育由专业的教师来施教3学校教育是关键年龄阶的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九、影响学制确立的因素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十、欧美学制的类型:1西欧双规制2美国单轨制3前联型学制十一、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1重视幼小衔接2义务教育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3重视职业教育,并力求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层次多样化5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十二、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十三、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2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3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十四、教育目的理论:1 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观点: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2 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杰斯、马斯洛观点: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生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十五、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容: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劳动和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十六、课程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
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课程标准。
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3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十七、教科书的编写:1直线式教科书结构。
把一门学科的课程容或其中一个课题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呈现在教科书中2螺旋式教科书解构。
把同一课题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逐级加深十八、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1学科特点2强调容基础性3考虑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现状4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的心理顺序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十九、课程容的选择依据:1课程目标2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4科学文化知识二十、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1学生的年龄、知识、能力基础2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3学科特征二十一、教学的基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二十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2教学过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3教学过程的发展性(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4教学过程的教育性(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二十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2上课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4课外指导5学习成绩的检查和评定二十四、怎样上好一堂课:1目标明确 2容正确 3结构合理 4方法适当5讲究教学艺术 6板书有序 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二十五、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2直观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循序渐进性原则(系统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量力性原则二十六、德育的基本办法:说服教育法、榜样法、锻炼法、冶法、品德评价法二十七、德育的基本途径: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和校外活动3社会实践活动4团队活动和集会活动5班主任工作二十八、简述富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景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二十九、良好班集体的建设1班级目标建设(渐进、有恒、多样)2班级组织建设(班委会、团支部和小组长的选拔和培养)3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4关注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三十、班级管理的任务和容1班级组织建设:班委会2班级日常管理:环境管理、教育性管理和学生评价管理3班级活动管理:主题班会4班级教育力量管理:班主任、代课老师、学生、学生家长三十一、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3做好课堂监控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三十二、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1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容客观全面2准确性,检索过程要认真细致3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资料库4善于思考,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容三十三、简述你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三种学式方式的理解1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的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2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
合伙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3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十四、遗忘规律艾宾浩斯概念:个体对识记过的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规律:1学习之后马上开始2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3遗忘的材料是先多后少三十五、影响遗忘的因素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3学习程度 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三十六、根据遗忘特性如何进行记忆1深度加工材料 2多重编码3有效运用记忆术 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尝试背诵)三十七、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选择有良好知识组织解构的教材 2创设问题情境3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学习各种思维方法5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6教会学生思维策略三十八、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个体的知识与认知结构 2问题表征的方式3思维定势 4功能固着 5动机与情绪状态三十九、注意的影响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包括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2个体因素:包括需要、兴趣、过去经验、人格特征等3活动目的和组织:活动目的越明确,活动对于个体的意义价值越大,个体的注意越容易得以保持四十、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罚4正确指导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四十一、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 2对材料的理解程度3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4定势作用5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四十二、利用知识迁移的原理进行有效教学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侧罗,提高迁移意识性四十三、人格的影响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环境4学校教育 5个人主观因素四十四、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3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四十五、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品德与道德的关系:●道德是一种社会规,品德是这种社会规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部原因●品德行为是品德形成的最终环节。
四十六、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1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恐惧心理和对立情绪2保护和利用好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3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4锻炼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5针对学生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
四十七、学习问题的应对策略1激发学习动机 2确立明确学习目标3要对学生包邮合理期望 4尊重学生5营造和谐班级气氛 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四十八、心理辅导的主要办法1行为改变技术 2认知疗法3来访者中心疗法 4团体辅助方法四十九、良好品德的培养1有效地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 5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五十、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小学段必备)1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