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美术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 格式:pdf
- 大小:103.01 KB
- 文档页数:1
美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一、美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1、美术作品可以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其情感。
感知和领会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关键。
美术教育正以它独特的方式培养着学生的审美辨别力,感受生命之美,练就一双审美之眼。
在美术教育中,教师通过美术作品赏析,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观众总能被那些生动、美丽的人物,优美的风景够深深地吸引,并在潜移默化中以美的眼睛看待周围的人与事,发现生活之美。
同时学生的心情自然被艺术作品所带领,从而获得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
另外,美术作品的色彩线条等因素也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譬如那些红色、黄色的色彩能使欣赏者情绪高涨、精神振奋,而蓝色的色彩让人平静;鲜亮的色彩使人轻松愉悦,沉闷的色彩让人郁闷等。
2、美术表现过程对于表现者来说具有情感宣泄作用。
美术教育有抒发情感、缓解心理压力的功能。
在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人们通常防御心理较少,可以借助艺术创作将内心隐蔽而压抑的负面情绪及早的释放出来,并在这个过程中重建。
如在生活中,当人们遇到郁闷的事情时会拿起笔,在纸上无意识的画出一些图形或线条,以泄心中不满。
在现在高节奏的社会,美术表现作为一个合适的宣泄渠道显得非常重要,准确的宣泄是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学生在遇到学习、就业或人际交往压力时,可以通过绘画在一定水准上将心中压抑、无奈、不满与愤懑等情感宣泄出来,缓和情感冲突,消除和缓解外界社会及内在心理因素对其造成的压力。
3、美术教育让学生体验快乐,培养个性,健全人格。
美术教育可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兴趣特点、美术基础、能力,提出不同要求,对作品的评价也没有绝对的好坏标准,学生能够快乐自主的、没有挫败感的作画,随心随性进行表达,同时也获得更多肯定的认同和赞赏。
学生良好的个性是心理健康的坚实基础,而不良的个性则是心理疾病的内在原因。
美术作品强调与众不同,其独特的个性特征是美术学习中最珍贵的部分,拥有个性化的美术教育是灵活多变的,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个性特点,能够开启学生施展个性和完善个性的大门。
美术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摘要美术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不仅仅是提高审美情趣与水平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具有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学心理素质审美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0117-022004年马家爵锤杀四名大学生一案引起了全社会的震动,曾经让中国人愤慨和诅咒了好长一段时间。
一名成绩优秀的大学生是如何做出这种极其残忍的事情。
事后的详尽调查使人们了解到,马家爵在日常生活中就比较孤僻压抑,而这种性格并不是在一朝一夕形成的,是由于长期的心理抑郁、心理的不平衡得不到缓解造成的。
今天,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一个健康的社会人,也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重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美术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
早在五十多年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提出了心理素养培养的概念,而且提到美感、意志和创造等方面的知识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在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健康的心理品质离不开德育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任何一门课程都应该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放在首位,其次是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最后才是知识的传授。
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首先要让学生懂得热爱自然和生活,在这方面,美术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笔者认为,美术教学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有着与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的作用。
如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艺术欣赏“艺术欣赏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精神活动,通过艺术创造意识对自然现实的直接反映成间接折射,人类在一个不断发现美和不断创造美的精神活动过程中,认识自身,寻求自身的价值,并在肯定自身存在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其本质力量。
美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学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群体,他们需要获得良好的教育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通过学习美术,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进而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首先,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美术教育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美术教育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基本的绘画技巧,还可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逐渐发现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特点,提升自信心和自尊心。
这种体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美术领域更好地发展,也可以帮助他们在其他领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其次,美术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一个人感知和判断美的能力,是人类文化水平和精神素质的重要体现。
通过学习美术,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艺术作品,学习到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进而逐渐培养自己的艺术品味和审美敏感性。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更加关注美的元素和细节,能够更好地体验到生活中的美,进而提升自身情感体验和生活质量。
美术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表达情感,改善心理状态。
美术作品往往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想,可以让人们在情感上得到宣泄和释放。
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作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进而减轻自身的压力和焦虑。
学生可以在绘画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宣泄和情感支持,这对于改善学生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最后,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美术教育中,学生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纪律,认真对待每一次作品创作。
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逐渐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耐心、细心、创新等。
这些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美术作品创作,还能够在学生生活中得以应用。
总之,美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影响非常显著。
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其中心理压力尤为突出。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绘画心理分析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让大学生深入感受并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还可以潜移默化地调节和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
一、绘画心理分析技术概述绘画心理分析技术,是指通过观察个体的绘画作品,来了解个体内心的思想、情感和人格特征等心理因素。
这种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心理咨询的主流之一,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如:个体心理咨询、家庭关系咨询、校园心理辅导等。
二、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1. 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绘画,大学生可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如愤怒、快乐、乐观、悲观等。
同时,观察学生绘画作品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如情绪稳定性、自尊心、承受能力等。
对于渴望了解自己的大学生而言,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2. 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可以让学生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慢慢地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通过选取不同的绘画题材和技巧来引导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起到调节学生心理状态的效果。
3.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在面对诸如考试、就业、恋爱等压力时,常常会焦虑不安。
通过绘画心理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压力,使其在艺术创作中获得情感宣泄和心理放松的效果,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案例现实生活中,通过绘画心理分析技术的应用,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举一些案例:1. 心理治疗–在医疗和心理治疗过程中,医师会要求患者创作一幅画作,配合心理治疗。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活动中,学校组织一些美术比赛、书法比赛等形式的竞赛,旨在鼓励学生活用手中的笔和画笔,展现自己的个性,表达情感。
心理健康与美术教育的紧密联系引言心理健康与美术教育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整体健康状态。
美术教育则是一种艺术形式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与美术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强调其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与美术教育的联系情感表达与释放美术教育为个体提供了一种情感表达和释放的途径。
通过绘画、雕塑和其他艺术形式,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经历。
这种表达有助于缓解压力、焦虑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提高自我认知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在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思考和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种自我探索有助于提高自我认知,增强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培养创造力美术教育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创造力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健康资源,可以帮助个体面对挑战、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社交互动与合作美术教育往往涉及团队合作和社交互动。
在艺术项目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分享想法和交流意见。
这种社交互动有助于建立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能力和增强社交技能,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美学素养与欣赏能力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学会欣赏美的价值,培养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种美学素养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结论心理健康与美术教育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美术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情感表达和释放的途径,有助于提高自我认知、培养创造力、促进社交互动和培养美学素养。
因此,将美术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重视美术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教育机会,以实现心理健康与美术教育的紧密结合。
教案美术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美术心理健康教育一、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 掌握一些简单的美术技巧和方法,用以提升心理健康;3. 学会通过美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心理健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美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 如何使用美术来提升心理健康的方法;3. 美术创作对表达情感和内心世界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1. 美术与心理健康1.1 美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美术是一种表达情感、展示思想的方式,通过美术创作可以帮助我们释放情感、缓解压力、舒缓心灵。
美术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心理疗法,可以帮助我们调节情绪、提升自信心、增强自我认知能力。
1.2 美术如何提升心理健康通过美术创作,可以让我们获得愉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增强自我感受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提升我们的专注力和耐心。
美术可以让我们沉浸在创作的世界中,忘却烦恼和压力,使心灵得到放松和愉悦。
2. 美术技巧与方法2.1 基本笔刷和颜色运用了解不同类型的笔刷和颜色的搭配,掌握基本的画笔技巧和色彩运用方法。
2.2 素描和造型训练进行简单的素描和造型训练,锻炼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2.3 水彩和油画技法学习水彩和油画的基本技法,了解色彩的混合和运用,体验不同材质和质感的表现。
3. 探索创作自己的情感内世界通过美术创作,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发现自己的内在需求和潜在能力。
可以选择不同的主题和素材,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和个性。
四、教学组织和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介绍美术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影响;2. 实践演练: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练习,锻炼技能和表达能力;3.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4. 个性辅导: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美术辅导和指导。
五、教学后实践活动:1.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美术创作,探索和发展自己的美术潜能;2. 组织美术展览或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展示自己的作品;3. 开展美术心理健康讲座和交流活动,深入探讨美术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心理健康课教案美术教案标题: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美术课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美术课来促进心理健康。
2. 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包括情绪管理、压力释放、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内容。
2. 探讨美术作品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如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来表达情感、释放压力。
3. 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鼓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美术作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
2. 知识讲解:介绍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3. 创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可以是绘画、雕塑、手工等形式,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情绪。
4. 展示交流: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互相欣赏和学习。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
2.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交流记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心理健康,并通过美术形式进行表达和宣泄。
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美术创作,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能力。
2. 可以邀请心理健康专家到班级进行讲座,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3. 组织学生参加美术比赛或展览,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获得认可。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通过美术课程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美术教育对提升心理健康的影响引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状态的健康和心理功能的正常运行,包括情感稳定、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心理问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寻找有效的心理健康提升方法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美术教育对提升心理健康的影响。
美术教育的定义和作用美术教育是指通过美术创作、美术欣赏和美术理论的研究,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人们的艺术素养,还可以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美术教育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情感表达和情绪调节美术创作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个体可以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将内心的情感和情绪表现出来,从而达到情绪调节的目的。
研究表明,参与美术创作可以降低个体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升积极情绪。
提高自我认识和自尊美术教育可以帮助个体发现自己的潜力和特长,通过创作过程中的自我探索,个体可以更好地,提高自我价值感和自尊。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美术教育通常需要个体与他人合作,如参与美术小组活动或进行集体创作等。
这种合作可以增强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个体的人际关系质量。
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术教育鼓励个体进行创新和探索,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个体可以培养出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个体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品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参与美术教育活动可以丰富个体的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研究表明,定期参与美术活动可以增加个体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结论美术教育对提升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参与美术活动,个体可以实现情感表达和情绪调节,提高自我认识和自尊,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美术教育应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美术教育对提升公众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48美眉 2023.09下教研与美育大学校园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邢昊[1] 李雅丽[2] 崔肖曼[3](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1],保定市冀中地区人民检察院[2],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3],河北 保定 071000)摘 要: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和学生基数增大等原因,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加剧,导致他们在就业时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其顺利就业,也会有损其身心发展,甚至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对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时的心理问题展开详细分析,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探究,最后提出解决其心理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期为美术类专业大学生顺利就业和心理成长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近些年,在高校扩招和艺考单招等政策的影响下,美术类专业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而由于经济环境的影响和专业需求限制,美术类专业人才供应和岗位需求之间出现矛盾,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许多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在就业和择业时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因此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对其就业选择以及日常生活都造成了巨大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关注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究其就业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并探讨相关解决策略,能够帮助大学生排除心理问题的影响、卸下就业心理负担,对其走出就业困境、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主要问题根据人类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迅速发展的青春时期,尤其是美术等艺术类专业学生,情感丰富细腻、心思敏感脆弱,在毕业时期面对就业压力,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比如自负、失落、自卑、偏执、从众、焦虑、依赖等。
(一)好高骛远的自负心理许多美术类专业学生由于从小学习艺术,在就业时常常自命不凡,自认为专业水平高超,过高估计个人能力和素质,在就业时容易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远大目标。
在心理上十分自负,看不起普通劳动工种,期望一步登天,迅速找到体面、轻松、待遇好的工作,对自己没有合理的定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美术教育具有塑造学生健康心理、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正确审美价值观等的独特作用,如何更好的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美术教学之中是我们初中美术老师一直不断探索的课程。
面对学生问题,或许我还没有娴熟的经验和处理方法,但我始终相信,凡事只要自己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努力寻找问题的突破口,善于分析和思考,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为人师表,倾心以授。
所以,碰到问题时,我更多想到的是如何应对,如何更快、更合理的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
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是公平的起点。
教育,就是要让人们看到希望。
小迪这个学生不容易,小小年纪跟随父母来到陌生城市接受教育,作为一名初中生,他所要经受的考验比其他同学要多得多,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同样遭遇的同学还有很多,充分利用美术课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工作者,需要敏锐的觉察能力,擅于发现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不管哪一位学生,都需与其进行真诚交流,关心他的发展,事情总会迎刃而解的。
此外,当然也少不了虚心求教,不断学习,掌握更多更完善的学生工作方法。
青春对于人生只有一次,青春永远属于力争上游,拼搏进取的年轻人。
通过美术课程,更大程度的用自己实际的、实在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证明学生的价值,证明学校的价值!学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基地。
作为培养肩负未来建设使命的人才摇篮,初中的教育工作犹显重要。
而与学生接触最多、了解学生最多的一线教师对初中生品格的形成、正确人生观的确立的指导作用则是重中之重。
教师只有在学生工作中仔细分析每一位学生的个案,用心去体贴、感化自己的学生,才能把学生工作做好。
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换来学生的认同。
我认为教师应建立在深入、耐心地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基础上,以真诚和恰当的激励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切入点,从真诚和恰当的激励入手,扎实推进学生工作。
第一,做到对学生真实情况的深入、耐心的了解。
第二,落实辅导环节,更多侧重于进行一对一的帮助。
美术教案:心理健康的细微影响
心理健康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术教育可
以通过细微的影响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探讨美术教案中
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以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 创造性的表达
美术教育提供了一个创造性的表达平台,让学生能够通过绘画、雕塑等方式表达内心感受。
这种表达方式有助于释放情感,减轻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2. 艺术欣赏与情绪调节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艺术形式所带来的情
绪冲击,从而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
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美术教育中的合作项目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
能力,这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4. 自我认知与自尊提升
通过美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提升自我认知。
同时,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也会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维护。
美术教案中的这些细微影响,可以在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和方法,让美术教育真正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者。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
?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
? ? ? ?新课程改革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心理需求,教学要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因此教育不仅是给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更是要求教师要培育身心健康的人,培养学生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有利于真正的教育。
1.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分层作业
? ? ?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他们的能力水平、现有基础等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多关注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行分层作业,这样的实施方法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学会评价,懂得欣赏
? ? ?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教学生美术方面的技能技巧,更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评价,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评价的方式上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教师的评价做到以激励为主,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作品的闪光点,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3.小组合作交流,促进情感
? ? ??学生的差异性往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原因,这样的学习方式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补产生新的火花,同时也能让每个成员的优点得到锻炼和发挥,培养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