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制造业格局再度生变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启示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市场经济几经进入瘫痪。
继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欧洲债务危机成为影响国际经济走向的主要原因。
欧盟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拉动力。
本文以欧洲债务危机的发生为出发点,探究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而得出此次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今后对外贸易发展启示,以求我国经济长久稳定发展。
标签欧债危机;对外贸易;影响一、欧债危机简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简称欧债危机。
2008 年10 月,冰岛主权债务危机就初露端倪。
据欧洲央行统计数据,2008年,冰岛主权债务已经高达800 亿美元。
2009 年10 月20 日,希腊政府宣称其当年的财政赤字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7%,公共债务预计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约113%。
由于希腊政府的债务状况已经非常严重,惠誉、标准普尔以及穆迪三大全球性信用评级机构纷纷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
随着主权信用评级被屡次降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
2010 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开始扩散,向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蔓延。
2011 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加剧,渐渐演变为一场系统性危机,在欧元区的经济、金融及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并引起了世界经济的恐慌。
此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从外部原因看,一是因为美国次贷危机通过金融路线向世界其他区域传递,从而引发全球经济的衰退。
二是因为国际投行和评级机构多次下调希腊主权债务信用级别,进而加剧了债务危机。
从产生的内部原因看,首先是欧元区分散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欧元区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然而在财政政策方面,成员国却各自为政,因此欧元区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就出现“跛足”现象。
其次,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的不平衡,各成员国在产业机构、金融贸易一体化、人均收入等方面差异较大。
再次,高福利政策导致政府财政负担过重。
世界经济格局演变及其对我国发展的影响分析近年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员,与此同时,全球化的影响加剧,经济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世界经济格局演变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成为了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
一、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主要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推进,世界经济格局也不断发生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主要的趋势:1. 多极化和经济体系的逐步均衡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的崛起,全球经济的力量分布发生了显著改变。
原来的西方发达国家独霸局面已经不再,全球经济体系向多极化方向转变。
在新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各个经济体系实力逐渐均衡,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日益紧密。
2. 服务业和数字经济的崛起全球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服务业和数字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已不再是传统的工业制造业,而是服务业和信息技术领域,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领域。
3. 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技术封锁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贸易合作不断深化。
然而,随着奥巴马政府时期的“逆全球化”倾向,和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逆流而动。
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在与其他国家开展贸易活动时,开始采取一些技术性封锁措施,以达到保护本国产业和技术的目的。
二、世界经济格局演变对我国发展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刻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具体而言,世界经济格局演变对我国发展的影响表现为以下三方面:1. 促进我国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由于全球经济的多极化,我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这一经济格局的中心国家,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逐渐实现了由贸易大国向经济强国跨越的转变。
同时,全球服务业和数字经济的崛起为我国经济体系的优化和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机会和空间。
2. 增加我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由于全球经济体系的逐渐均衡,我国逐渐扮演起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变迁与趋势研究Chapter 1: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历史变迁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制造业一直在经历着各种变化。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欧洲、美国和日本是世界制造业的中心。
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制造业开始向亚洲转移,其中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发展对全球制造业的变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东南亚国家成为制造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
在21世纪初,全球制造业又开始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如印度、巴西和非洲等地。
Chapter 2:全球制造业的现状目前,全球制造业的总产值约为23万亿美元,其中中国的产值占全球的30%。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而且还是发展最快的。
其他侧重制造业的国家包括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以及越南、泰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
在行业方面,电子、机械、汽车、冶金、化工、纺织等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行业。
Chapter 3:全球制造业的趋势1.人工智能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制造业也开始运用人工智能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
例如,机器人技术在整个制造业中体现了其实用价值。
2.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全球制造业的可持续性问题已引起关注。
制造业需要采取可持续和环保的制造和生产方式,以保护环境和资源。
例如,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等方式。
3.大数据的运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逐步成熟,制造业也已经开始应用大数据技术来完善生产和营销模式。
通过采集和分析生产和销售等数据,制造商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市场需求。
Chapter 4: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近年来的崛起对全球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庞大的生产能力和低成本的劳动力成本极大地促进了全球制造业的发展。
此外,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也有相应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将会使全球制造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也将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和发展方向。
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大国崛起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和其他大国的崛起,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改变了国际政治、社会和文化的面貌。
一、大国崛起和经济变革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种瞬息万变的变革时期,许多国家正在迎头赶上。
特别是中国的崛起为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和制造业基地,其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发达国家正在经历着结构性转变。
例如,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国经济面临了来自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激烈竞争。
这种竞争导致了许多美国制造业岗位的流失和贸易逆差的扩大。
二、大国崛起和贸易关系的变化随着大国崛起,全球贸易的格局正在发生着变化。
例如,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和最大的进口国,它的进口需求正在带动其他国家的出口增长。
然而,大国崛起也给一些国家带来了贸易压力。
例如,美国已经开始实施关税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本国企业。
三、大国崛起和全球产业链的变化一个国家的崛起会对全球产业链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许多企业把生产和供应链各环节安置在全球范围。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国家的崛起将会改变全球产业链的格局。
例如,中国的崛起引发了一系列的供应链重构,许多企业将其生产基地转向中国。
这种转移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同时也加速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
四、大国崛起和就业机会随着大国崛起,就业机会也在发生着变化。
例如,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迅速增长,这为全球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然而,大国崛起同样也会导致一些国家的就业机会减少。
例如,在全球化的经济中,许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安置生产和服务,这导致了许多就业岗位的流失。
总的来说,大国崛起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供应链、贸易关系、产业链和就业机会等方面。
这种变化将会为全球经济和国际政治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兴市场的崛起与全球经济格局变化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市场的崛起引起了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
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本文将探讨新兴市场的崛起对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和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新兴市场经济体是指那些具有较高经济增长率、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中国家。
其中,主要包括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家。
这些国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首先,新兴市场国家改革开放,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
外资的持续流入推动了新兴市场国家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了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设立生产基地,成为全球制造业链的重要一环。
其次,新兴市场国家积极推动国内市场的发展。
中国、印度等国经济体量庞大,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这些国家通过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消费和投资,有效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国家还加强了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地区内贸易的发展,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市场。
最后,新兴市场国家加大了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
中国在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领域具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实力,印度在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巴西和俄罗斯在生物技术和能源领域具有独特的技术能力。
这些国家的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增强了全球竞争力。
二、新兴市场崛起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1. 全球产业重心的转移新兴市场国家崛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跨国公司投资,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
同时,印度在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方面具有优势,在全球服务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导致全球产业重心逐渐向亚洲转移,使亚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 全球市场规模的扩大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带动了全球市场规模的扩大。
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与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交通运输的便捷,全球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趋势。
全球化使得国际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对国际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变化。
一、全球化加速了国际经济的互联互通全球化的到来使国际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规模更加庞大。
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轻松地与世界各地进行通信和交流,跨国企业可以轻松地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
这种互联互通的网络已经改变了国际经济格局。
例如,在中国经济腾飞的背后,国内外的供应链网络越来越紧密,跨国公司的生产、销售和物流链条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二、全球化加剧了国际间的竞争和合作全球化使得国际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企业需要在全球化的舞台上与其他国家的企业竞争,争夺市场份额。
同时,全球化也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
各国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例如,互联网的兴起促进了跨国合作,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三、全球化导致国际间的经济分工更加细化全球化加速了国际间的经济分工。
各国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形成一种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国际经济格局。
例如,某些国家可能更注重发展高技术产业,而另一些国家则更擅长发展农业或制造业。
全球化使得这些国家之间能够更好地协调,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的经济体系。
四、全球化带来了资源和市场的开放全球化使得资源和市场更加开放。
各国可以自由地进口和出口商品、服务和资本。
这使得各国能够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更快地实现经济增长。
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全球化使得消费者可以从世界各地购买商品和服务,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和品质。
五、全球化带来了社会和文化的交流全球化让不同国家的人民能够更好地联系和交流,导致了社会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人们可以更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国家的文化产品和信息,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
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全球视野的形成,使人们的思维更加开放,增强了社会的包容性和多元性。
《形势与政策》2023-2024第一学期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章节答案2024年1.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顺应历史潮流,肩负大国责任,坚定做(),成为大变局中不变的稳定力量。
答案: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2.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
下列选项中属于八项行动的是()。
答案: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3.以下关于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和平性彰显中华文明的万千气象;连续性记录了中华文明的活力之源;包容性揭示着中华文明的处世姿态;创新性回答了中华文明的呈现形态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建设()、建设(),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答案:文化强国;文化繁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5.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仍然具备一系列显著优势,包括:规模经济优势突出、()。
答案:制造业系统性优势突出;要素禀赋优势实现动态升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6.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答案: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7.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答案: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8.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制造业发展的内外环境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重要变化。
《中国制造2025》指出,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积极稳妥应对内外部挑战。
一、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变革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
当前,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
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智能化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泛在连接和普适计算将无所不在,虚拟化技术、3D打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如3D打印将新材料、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植入产品,使产品的功能极大丰富,性能发生质的变化;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泛在信息的强力支持下,制造商、生产服务商、用户在开放、共用的网络平台上互动,单件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将逐步取代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s System,CPS)的智能工厂将成为未来制造的主要形式,重复和一般技能劳动将不断被智能装备和生产方式所替代。
随着产业价值链重心由生产端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的转移,产业形态将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订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正在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也给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当今,我国在相当一些领域与世界前沿科技的差距都处于历史最小时期,已经有能力并行跟进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全球产业链的发展与格局变化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全球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
近年来,全球产业链的发展呈现出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同时,全球产业链的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
一、全球产业链的发展趋势1. 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许多传统工业行业正在向高端智能化、精益化、专业化、定制化等方向升级,同时,新兴产业也不断涌现。
这些变化不仅推动了全球产业链的发展,也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2. 网络化和数字化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数字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传统产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
3. 地域化和产业聚集地域化和产业聚集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地缘结构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会促使产业向全球最有竞争优势的区域集聚,从而形成聚集度更高的产业链。
二、全球产业链的特点1. 产业链国际化程度不断深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链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
全球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往往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跨国生产和外包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2. 产业链与全球价值链融合全球价值链是一种更加广泛的概念,它将产业链中的供货商、客户、研发机构、营销企业、服务机构等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纳入其中,并将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用价值链来展示。
这表明,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了全球化的产业链的一个更广义的表述。
3. 产业链向中高端转型全球产业链已经趋向于中高端制造,低端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低,技术含量低,满足不了市场的发展需求,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三、全球产业链的格局变化1. 亚太地区成为产业链重要节点随着亚洲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日益崛起,亚太地区的产业链正在逐渐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节点。
这种趋势在非制造业领域尤为明显,例如金融、商业服务和软件等。
2. 中国逐渐成为制造全球化的中心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人口基础,同时也拥有着便宜的劳动力成本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各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变化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市场竞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行业的竞争格局变化以及未来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不同行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和机遇。
一、互联网行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早期,互联网行业主要由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垄断,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
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互联网公司加入了竞争。
同时,新的商业模式如共享经济、在线教育、在线购物等也不断涌现,进一步改变了行业格局。
二、制造业制造业一直是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技术的改变,制造业的竞争格局也在不断变化。
一方面,国内外制造业竞争加剧,低成本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高附加值制造业逐渐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另一方面,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3D打印等的应用也在改变着制造业的竞争格局,推动着工业4.0的进程。
三、零售业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零售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实体店面逐渐被电商平台取代,线上线下融合成为新的趋势。
同时,消费者的购物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个性化、品质、体验等因素。
因此,零售业竞争格局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这一新的市场环境。
四、金融业金融业是支撑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业的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让传统金融机构面临着来自新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竞争。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同时也加速了金融业的转型和创新。
五、文化娱乐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娱乐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传统的文化娱乐行业如电影、音乐、出版等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面临着新的竞争格局,同时新兴行业如在线音乐、网络游戏、短视频等快速崛起,改变了行业的格局。
六、房地产业房地产业是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本文有删减)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全球制造业变革的前景与挑战智能制造发展形势多重解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全球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智能制造作为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重塑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产业链结构和竞争格局。
本文旨在全面解析全球制造业变革的前景与挑战,深入探讨智能制造的发展形势,以及其在应对这些挑战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文章将从多个维度出发,包括技术革新、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国际竞争等方面,对全球制造业变革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相关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在结构上,本文将首先概述全球制造业变革的背景和动力,然后重点分析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接着探讨智能制造在全球制造业变革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最后提出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和建议。
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和探讨,本文旨在为全球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全球制造业变革的前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全球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前景。
智能制造作为引领这一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以其高效、精准、灵活的特点,引领制造业向着更高效、更绿色、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智能制造将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
借助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以及物联网等技术,生产过程将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人力成本,更能够确保产品质量和一致性,从而提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智能制造将推动制造业的绿色转型。
传统的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高能耗、高排放等问题,而智能制造通过优化生产流程、使用清洁能源、推广循环经济等手段,有助于降低制造业的环境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次,智能制造将促进制造业的个性化发展。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制造业需要能够快速响应并满足这些需求。
智能制造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产品的定制化生产,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智能制造将推动全球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制造业的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正在加速融合。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制造业发展的内外环境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重要变化。
《中国制造2025》指出,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积极稳妥应对内外部挑战。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变革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
当前,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
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智能化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泛在连接和普适计算将无所不在,虚拟化技术、3D打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如3D打印将新材料、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植入产品,使产品的功能极大丰富,性能发生质的变化;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泛在信息的强力支持下,制造商、生产服务商、用户在开放、共用的网络平台上互动,单件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将逐步取代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s System,CPS)的智能工厂将成为未来制造的主要形式,重复和一般技能劳动将不断被智能装备和生产方式所替代。
随着产业价值链重心由生产端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的转移,产业形态将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订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正在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也给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当今,我国在相当一些领域与世界前沿科技的差距都处于历史最小时期,已经有能力并行跟进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的发展近年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西方经济体系逐渐失去优势,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相应加快。
中国则是其中最为显著的代表之一,其快速崛起和独特的发展路径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国际分工与产业转移加速,国际经济关系变得日益复杂,传统的西方经济体系显露出明显的衰落趋势。
在此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步提升。
其中,包括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
以中国为例,自加入WTO后,中国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14.3万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德国和英国等国,仅次于美国。
而在2020年疫情影响下,中国GDP萎缩明显,但仍然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相比于西方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具有以下优势:1.市场规模巨大。
由于人口多、消费需求旺盛,新兴市场国家拥有丰富的市场机会。
例如中国的近14亿人口,为世界各国所追捧。
2.投资环境良好。
由于新兴市场国家需要大量的外资加速发展,因此政府会鼓励和保障外商投资,提供优惠政策和便捷的投资服务。
3.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吸引了许多国际企业进入市场,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二、中国的发展路径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其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一段较为特殊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发挥。
1.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不断扩大内需”的思路,提出了“新发展格局”“双循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发展战略,旨在加强内部协调,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的潜力。
并且,逐步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水平。
2.主动参与国际合作。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为全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与调整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呈现出了多种变化。
这些变化既有因全球化、科技进步和人口增长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不可避免的趋势性发展,也有因全球疫情、自然灾害和地缘政治风险等非法定因素引起的难以预料的灾难性变化。
在这种变化和调整的环境下,各国政府和企业不得不寻找新的发展战略和应对措施,以适应新的时代格局。
一、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与调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贸易关系不断加深。
在这种背景下,全球贸易格局也出现了许多变化。
例如,自2018年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试图重塑其贸易政策,导致其与中国和欧盟等伙伴之间的贸易争端不断加剧,全球贸易格局出现了扰动。
调整方面,各国政府和企业也在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以进一步提高全球贸易自由和开放程度。
为了加强自身竞争力,一些国家还推行一系列贸易战略,如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欧盟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等,期望通过开放贸易和自由经济体系的建设,取得更多商业利益和政治资源。
二、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化与调整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全球金融市场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格局。
2019年,人民币正式被纳入 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 (特别提款权),标志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
此外,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和开放程度,将生态体系向多元化和创新驱动转变。
然而,金融风险和市场不确定性也加剧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例如,2019年美国股市大跌、欧债危机和新兴市场的经济不稳定等事件都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另外,全球疫情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难以预测的影响,甚至对一些国家的金融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三、全球产业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在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持续推动下,全球产业格局也迅速发生重大变化。
例如,先进技术和制造业的高度集中和自动化程度的加强,导致全球产业布局逐渐向高产、低成本的优质地区集中。
全球制造业格局再度生变:中国面临替代危机
“世界工厂”不是中国的专利。
既然它可由日本转移到中国,同样也存在转移到其他地区的可能。
当世界进入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格局正在调整的大环境下,以来料加工模式为基础的“中国制造”还能维系吗?
美国奥巴马上台后,接二连三地展开对华反倾销措施,算是真正为中国过度膨胀的制造业敲响了警钟。
2009年底,一则中国商务部支持制作的“中国制造”广告片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播出,这一首开先河的产业公关举动,立刻引起海内外热议。
知情人士透露,此举背后意味着“中国制造”的世界地位遭遇了挑战。
同一时间的香港,正在举办一场采购会,巴西采购商Maguila在展馆转了一圈后感叹道,“和去年相比,来自中国的产品价格高了。
”而展会上的100多个印度和越南供应商,却接获不少订单。
一位印度商人自信地称,“我们的产品与中国货相比,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据环球资源董事SarahBenecke介绍,90%以上的采购商认为中国的产品应该提供更优惠的价格,并在科技创新上下工夫。
“现在是中国出口20多年来最严峻的时期。
”一业内人士不无忧虑地对《IT时代周刊》说,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提高、能源费用上升和企业税负增加等因素接连出现,美欧IT企业和日韩家电巨头正在逐步向印度、越南和泰国等新兴地区转移。
成本上升
依据经济学家的统计,在全球生产链中,一件产品的分工大约如下:研发占40%,采购占5%,制造占10%,营销占30%,分销占5%,服务占10%。
因为中国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近10年来一直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慢慢消失。
目前,企业的水电、房租、原材料、运输等经营成本齐齐上涨,产品的售价却难以提高,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如空调生产中必须用的铜,其成本占空调总成本的20%,从去年开始,全球铜价飙升,令中国空调企业颇感吃力。
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直接提高了劳动力成本。
20年前,中国东南沿海的普通工人月工资为100美元(按全球平均购买力计算)左右,现在一下子提升到
250-350美元。
企业主只有叫苦的份儿。
此外,国家开始重视和治理环保问题,一大批劳动密集型和粗放型生产的企业受到处罚和制约。
'
相对于直接的成本增加,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影响才是“慢性而巨大”。
从2005年7月开始,人民币持续升值,至今累计上升了20%。
“汇率每涨10%,企业的成本就上升10%。
”一家电企业负责人指出,在中国投资的外商大多以出口为主,而出口一般以人民币结算,汇率上升使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下降。
“各种成本增加后,企业以前积累的利润将在2至3年内耗尽。
”一日资企业负责人说。
贸易封锁
除了内忧,更有外患。
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本土工业遭受重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它们开始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实施围追堵截。
2009年12月3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批准了对中国生产的石油和钢管征收约10%到16%的关税。
此前的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
此次事件,掀起了西方各国封锁中国贸易的高潮。
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在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的诉状中称,从中国大量进口轮胎损害了当地轮胎工业的利益,若不采取措施,将有三千名美国工人失业。
据统计,2008年中国对美国轮胎出口约22亿美元,占总产量的40%以上。
毫无疑问,美国的裁决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损失。
财经专家郎咸平后来撰文揭露,在中国的轮胎生产者实际上是固特异、米其林等四大美国公司,它们将生产搬到中国,然后回销美国,“中国是一个替罪羊”。
除了输美轮胎特保案,中国还遭遇输美油井管反倾销初裁、输欧紧固件反倾销终裁等,甚至连墨西哥和阿根廷等中小国家也开始向中国叫板。
有资料显示,目前全球35%的反倾销调查和71%的反补贴调查都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
2009年前三季度,19个国家对中国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102亿美元。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描述为“中国深受其害”。
一观察人士称,美国的一系列举措是奥巴马“经济再平衡”言论的具体实践。
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对经济增长模式进行了调整。
奥巴马认为,美国经济要从“债务推动型增长”模式转向“出口推动型增长”模式。
该人士解释,“经济再平衡”关键体现在“贸易再平衡”,就是要求美国增加出口,减少进口,而中国是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中国制造”自然成为首要打击目标。
承接市场悄然出现
在“中国制造”遇到越来越多麻烦的同时,印度、越南和泰国等亚洲新兴市场悄然崛起。
印度与中国一样,也拥有大量的过剩劳动力,且其用工成本更为低廉。
据美国《商业周刊》的调查,印度工人的月工资只有100到200美元,相当于中国10年前的水平。
而由于中国实施限制人口增长的政策,预计到2014年,印度20-24岁的年轻劳动力将超过中国。
在工程和英语方面,印度有大批高级人才。
如今,印度的计算机软件已经从编写程序发展到精密工程,汽车零件生产、芯片设计、药物及航空等行业也有长足的发展。
据悉,印度非常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高科技研究,吸引了不少国际公司前来设立研发中心。
美国通用汽车、波音和美孚石油等100多家国际企业将印度作为科研基地。
美国通用汽车在印度班加罗尔的研究中心是本土以外最大的,雇有2300名科学家、研究员及工程师,比通用在上海的科研人员要多1倍。
而摩托罗拉4成左右的手机软件是由印度程序员开发的。
近年来,印度把经济发展重点放在制造业尤其是信息产业方面。
2004年,印度政府成立了“国家制造业竞争力委员会”,出台《印度制造业国家战略》白皮书,并仿照中国经验,设立了300多个经济特区。
以上措施使得印度以信息产业大国的身份迅速崛起,孟买、新德里等大中城市的IT、消费电子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堪与美国硅谷媲美。
现在,印度政府接连出台各种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国际消费家电巨头投资建厂,展开与中国的竞争。
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印度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年度复合增长率超过30%,到2012年大约达到160亿美元以上,电信服务市场可能达到500亿美元,IT市场规模则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
研究人员表示,知识密集型的“印度制造”将在今后5年内成为下一个全球经济奇迹,严重威胁中国的制造地位。
与此同时,越南政府也将目标锁定中国,大力效仿中方模式推动制造业发展,实施对外开放门户,实行贸易自由化。
如今,越南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外资吸引力毫不弱于印度。
而泰国已经发展成为亚洲地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白色家电生产国,预计2010年泰国国内家电市场规模将达到830亿到851亿泰铢。
开始转移
外资企业原来选择落户中国是因为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如今中国情况出现变化,它们开始计划转移到成本更低廉的地区。
调查显示,倾向于向越南和印度转移的比例是6:4。
韩国不少小型企业,奉行“中印政策”——在中国和印度同时寻找商机,日本企业则走“中国+1”的路线——除了中国外,同时选择亚洲另一个地区作为据点。
曾长期派驻越南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广州事务所次长池部亮认为,“越南首都河内的人力成本低于广州,且越南人对日本有很强的亲近感。
”他呼吁日企不要将生产基地全部集中在中国,应该考虑越南。
2009年3月,日本数码相机镜头加工商豪雅(HOYA)关闭了在上海的工厂,集体搬迁到越南。
2009年7月,夏普宣布在越南胡志明市成立家电、设备销售独资公司——夏普电子越南有限公司。
而早在2008年9月,松下在河内的家电工厂开设“越南制造短期大学”,培养本土化人才。
除了日本企业开始淡出中国,韩国在印度一直耕耘的高端策略已经奏效,韩国家电不但实现了“市场份额第一”,还树立了“最优秀品牌”形象。
与此同时,韩国也在积极进军泰国。
三星将变频空调的海外生产线转移到泰国东部,LG在泰国投产了LED液晶电视。
日系家电在泰国也不落下风,夏普于2007年就在泰国新设了一家白色家电设计中心,目前该中心已承担了夏普面向亚洲地区大部分的设计研发任务。
分析人士表示,在泰国本土家电制造商尚未成气候的情况下,日韩家电巨头积极布局和强化当地产能,可以充分分享泰国的家电市场,而更重要的是,它们希望将泰国打造成辐射东南亚和东欧地区的“出口基地”。
而这是它们曾经对“中国工厂”的定位。
对于承接市场来势汹汹的挑战,国内有不少人没有足够重视,甚至掉以轻心,他们认为“中国制造”的地位暂时难以撼动。
但回顾历史,“世界工厂”不是中国的专利,它最初由英美转移到日本,再由日本转移到中国,同样,也完全存在转移到印度、越南等新兴地区的可能。
一些忧虑中国现有生产模式的人士大声呼吁,“中国制造”已经到了必须转型的紧急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