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最新农学复习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3.64 MB
- 文档页数:18
农学概论复习材料(一)一、名词解释(5对10个,每题2分,共20分)1、农业 :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指农业活动所依赖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3、光周期:光周期指白昼与黑夜时间长度的交替。
4、光周期反应:指作物生育过程因光周期变化而引起生育期长短变化的现象5、活动温度:是指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
6、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7、活动积温:是指作物全生长期内或某一发育时期内活动温度的总和。
8、有效积温:是指活动温度减去生物学最低温度所得的差数之和。
即有效温度的总和。
9、作物的需水量(蒸腾系数):蒸腾系数指作物每形成1克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10、作物需水临界期:就是指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这一时期缺水或水分过多,对作物生育和产量影响很大11、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12、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13、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有时这种过程是可逆的14、“S ”形生长过程:作物个体的生长、作物群体的建成和产量的积累以至作物的组织、器官和细胞均经历前期生长较缓慢、中期加快、后期又减缓以至停滞衰落的过程。
15、作物生育期:从籽实出苗到作物成熟的天数。
16、作物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生理特性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17、作物营养生长:器官根、茎、叶的生长18、作物生殖生长: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19、生物产量:指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这个总量通常是指地上部分总干物质的总量。
20、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农学概论复习题完全版)绪论⼀、名词解释农业:是指⼈类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利⽤⾃然和经济条件,调整农业⽣物的⽣命活动过程,以取得⼈类⽣活所需产品的⽣产活动以及附属于这种⽣产的各个部门的统称。
农业⽣态系统:农业⽣态系统即是指⼈类在⼀定的时空范围内,利⽤农业⽣物与⾮⽣物环境之间,以及⽣物种群间相互作⽤建⽴起来的,并在⼈为和⾃然共同⽀配下进⾏农副产品⽣产的综合体。
农学:⼴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业⽣产理论和实践的⼀类科学,包括农业基本科学、农业⼯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
狭义的农学指研究农作物⽣产的⼀类科学,它涉及到作物学、园艺学、⼟壤学、植物学和植物保护学等学科。
⼆、问答题1、农学概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农业的组成农业是由农业⽣物、农业⽣物赖以⽣长发育、繁殖以及发⽣遗传变异的⾃然环境和⼈类的⽣产劳动三部分组成。
3、农业⽣产的实质是什么?农业⽣产的实质是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传递的过程,包括初级⽣产(第⼀性⽣产)和次级⽣产(第⼆性⽣产)。
初级⽣产的实质是利⽤植物的光合作⽤,这是⼀个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及⽣物化学反应。
(光合反应)次级⽣产是通过动物⽣产实现物质的转化,植物性蛋⽩到动物性蛋⽩。
4、农业⽣产的特点是什么?农业⽣产受⽣物学规律⽀配。
农业⽣产具有地域性与季节性。
农业⽣产具要连续性。
农业⽣产是综合性⽣产。
5、农业⽣态系统的特点农业⽣态系统是被⼈类驯化了的⾃然⽣态系统,因此它既保留了⾃然⽣态系统的⼀般特点,⼜具备很多⼈类改造、控制、调节、⼲扰甚⾄破坏所带来的新特点。
主要表现在:1.系统受⼈类的调控;2.系统⾃⾝稳定性差;3.系统净⽣产⼒较⾼;4.系统的开放性更强;5.系统受双规律⽀配。
6、农业的发展农业作为古⽼的产业,有上万年的发展历史。
从历史的⾓度,根据⽣产⼒的发展⽔平把农业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形态。
7、农学的特点1. 系统的复杂性2. 技术的实⽤性3. ⽣产的连续性4. 作物⽣长的规律性5. 明显的季节性6. 严格的地域性第⼀章⼀、名词解释⼟壤⼟壤肥⼒⾃然肥⼒与⼈为肥⼒潜在肥⼒与有效肥⼒⼟壤⽣产⼒⼟壤质地(⼟壤的颗粒组成)原⽣矿物次⽣矿物⼟壤质地分类(⼟壤颗粒组成分类)原⽣矿物:直接由熔岩凝结核结晶⽽形成的原始矿物,是岩⽯组成中原来含有的矿物。
农学概论复习要点考试时间和地点12月26日,下午,明N409闭卷第一章绪论掌握农学的定义(包括广义、中义、狭义)广义的农学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包括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
中义的农学指农业生产科学,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涉及的学科有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等。
狭义的农学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涉及的学科包括作物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和植物保护学等。
古代“三才”思想;天(气候条件)、地(土壤条件)人(人为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三才”理论运用在中国农业生产中,为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如何理解“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庄稼靠人来种植,然而却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养育成熟还得靠天。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掌握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的区别;1.栽培作物的器官特别是被人类利用的部位显著增大。
如野生大豆百粒重2-3克,栽培大豆20-30克,野生玉米果穗长仅2-3厘米,栽培玉米20厘米左右;2.栽培作物的器官的成分有明显改进。
如野生甘蔗含糖量5%左右,栽培甘蔗为11-17%,甜菜块根最初含糖量6%,而现在含糖量已达18-20%;3.栽培作物成熟期较一致,落粒性减弱,而野生植物成熟期不一致,落粒性强;4.栽培作物种子休眠期短,而野生植物休眠期长;5.栽培作物的传播手段退化,防护机能和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减退,而野生植物的传播常有其固定的方式,适于后代的繁衍,能在苛刻的生态条件下生长。
中国基因中心是主要的、初生的,由它发展了次生的日本基因中心。
中国是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掌握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一)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依据温度三基点:各种作物的生长对温度的要求的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
(二)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类一天中昼夜的时间长度构成光周期,有些植物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宜光周期诱导才能开花,这一特性称作光周期特性。
本资料包括种植与养殖综合知识、栽培学资料、植保学资料,本资料在不断完善,有需求的学友请继续关注。
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种植与养殖类专业综合试题(一)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其番号填涂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
每小题3分,共75分)1、通过根的哪个区做横剖面能观察到根的初生结构 DA、根冠区B、分生区C、伸长区D、根毛区2、根据芽的性质划分,芽可分为 AA、叶芽和花芽B、顶芽和腋芽C、活动芽和休眠芽D、鳞芽和裸芽3、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最根本的区别是 DA、二者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式不同B、二者的生物活性不同C、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D、二者合成的方式不同4、当环境中的CO2浓度降低到植物光合吸收的CO2与呼吸放出的CO2相等时,此时环境的CO2浓度称为 CA、光补偿点B、光饱和点C、CO2补偿点D、CO2饱和点5、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水的基本条件是 DA、根系水势大于零B、根系水势等于土壤水势C、根系水势大于土壤水势D、根系水势小于土壤水势6、玉米叶干旱时卷曲是由于其有 BA、传递细胞B、泡状细胞C、通道细胞D、角质细胞7、下列植物属于根变态的是 AA、萝卜B、洋葱C、竹D、姜8、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 CA、线粒体B、高尔基体C、叶绿体D、核糖体9、同一土壤的比重与容重大小的关系是 CA、容重=比重B、容重>比重C、容重<比重D、无固定关系10、有一种化学肥料,加入NaOH 溶液会放出氨臭味,加入AgNO3会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这种肥料是 CA、(NH4)2SO4B、NH4 NO3C、NH4ClD、CO(NH2)211、下列肥料中不是复合肥料的是 BA、磷酸二铵B、氯化钾C、尿素磷铵D、硝酸磷肥12、植物出现生长点死亡,花器官发育不全,造成“花而不实”,是由于缺 DA、CuB、ZnC、MoD、B13、某虫态的数量在调查总数中达到__C_____左右称为盛末期。
农学概论复习资料1.作物的分类一、植物学分类即按植物科、属、种分类,一般用双名法对植物进行命名,称为学名。
例如小麦属禾本科,第一个字为属名,第二个字为种名,第三个字为命名者的姓氏缩写。
这种分类对了解和认识作物的植物学特征的异同以及研究其器官发育有重要意义。
二、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一)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可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
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积温都较高,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左右,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温度为30~35℃,如稻谷、玉米、高粱、甘薯、棉花、烟草、甘蔗、花生、粟等。
耐寒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比较低,生长发育最低温度在1~3℃左右,最适12~18℃,最高26~30℃,如小麦、大麦、马铃薯、黑麦、油菜、蚕豆等。
(二)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可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日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凡适宜在日长变长时开花的作物称长日照作物,如麦类作物、油菜等。
凡适宜在日长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称短日照作物,如水稻、玉米、大豆、甘薯、棉花、烟草等。
开花与日长没有关系的作物称中日照作物,如荞麦、豌豆等。
定日照作物要求有一定时间的日长才能完成其生育周期,如甘蔗的某些品种只有在12h45min的日长条件下才能开花,长于或短于这个日长都不开花。
(三)按作物对CO2同化途径分类可分为C3作物、C4作物和CAM(景天酸代谢)作物。
三、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一)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
绝大部分属禾本科。
荞麦属蓼科。
麦类、稻、玉米、谷子等属此类。
(2)豆类作物。
属豆科。
主要提供植物性蛋白。
如大豆、绿豆、小豆、蚕豆等。
(3)薯芋类作物。
属于不同的科属,主要生产淀粉类食物。
常见的有甘薯、马铃薯。
(二)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1)纤维作物。
其中有种子纤维:如棉花;韧皮纤维:如红、黄麻;叶纤维:如龙舌兰麻。
(2)油料作物。
常见的有花生、油菜等。
(3)糖料作物。
南方有甘蔗、北方有甜菜。
《农学概论》复习名词解释1作物的生育期: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的时间称为作物的生育期,以天数表示。
3一些二年生作物,如冬小麦、冬黑麦、冬油菜等,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较低温度诱导,才能转为生殖生长。
这段低温诱导也称为春化。
4作物花器分化和形成除需要一定温度诱导外,还必需一定的光周期诱导,不同作物品种需要一定光周期诱导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5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
8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率。
在正常情况下,经济产量的高低与生物产量成正比,尤其是收获茎叶为目的的作物。
收获指数是综合反应作物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水平的一个通用指标。
9.作物的品质是指收获目标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的适合度。
对提供食物的作物,其品质主要包括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等方面;对经济作物而言,其品质主要包括工艺品质和加工品质等。
10. 作物的营养品质主要是指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维生素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等。
14. 大气干旱是气温高而相对湿度小,作物蒸腾过于旺盛,叶片的蒸腾量超过根系的吸水量而破坏了作物体内的水分平衡,使植株发生萎蔫,光合作用降低。
若土壤的水分含量足,大气干旱造成的萎蔫则是暂时的,作物能恢复正常生长。
15. 土壤干旱是由于土壤水分不足,根系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如不及时降雨或灌溉,会造成根毛死亡甚至根系干涸,地上叶片严重萎蔫,直至植株死亡。
16. 涝害是指因降水或排水不畅导致农田水分含量过高,土壤缺氧,根系呼吸减弱,作物窒息、死亡的现象。
17.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同时而且不断地供应和协调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和其他生活必需条件的能力。
18.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
19. 土壤结构是指土壤固相颗粒的排列形式、孔隙度以及团聚体的大小、多少及其稳定度。
农作学复习资料总结农学专业《农作学》课程末考-备考复习参考资料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类1、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与之相适应的土地养护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2、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的组成、配置、种植模式、熟制以及种植顺序的总和。
3、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护地制度:防止农田遭受水蚀、风蚀、病虫草感染以及废弃物质污染的综合的技术体系。
5、作物生产潜力:指某一地区的农田在特定的农业资源组合条件下,人们种植作物应能实现的最大生产能力。
6、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通常包括区域型布局和单位型布局。
7、作物生态适应性:是指一定地区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条件相适应的程度。
8、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是指农区种植业为满足牧渔业发展需要而采取的有关饲料作物生产布局、种植方式和轮作体制的总称。
9、种植模式:是指一个地区在特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为了实现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和农田作物高产高效,在一年内于同一农田上采用的特定作物结构与时空配置的规范化种植方式。
10、混作: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无规则的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
11、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2、套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或预留的空带内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3、多熟种植:是指在一年内,在同一块农田上前后或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4、立体种植: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15、带状种植:是指在一年内,在同一田地上前后或同时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6、立体种养: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作物与食用微生物、农业动物或鱼类分层利用空间的种植和养殖结构。
包括:稻鱼模式、稻萍鱼模式、作物食用菌模式三种类型。
一、名词解释1 生物产量是指单位面积上作物一生积累的全部干物质量。
2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在很多方面都比其亲本优越的现象。
3 发芽率是指能发芽的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率。
4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粒级土粒配合的比例。
5 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计划或规划,即安排作物种植的种类,面积,比例和配置地点的一种作物生产部署。
6 杂交育种:是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
7 作物的营养品质:指作物产品中有益于人类健康的营养万分含量及其组成。
8 间作: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带(多行)间隔种植的方式。
9 水稻结实率:是指饱满谷粒占总粒数的比例。
10 营养生长:是指作物以分化形成要,茎,叶等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时期。
11 引种:是指从外地引进新作物、新品种(品系)及遗传材料。
12 农业生产结构:是指农业内部农、林、牧、渔各业的组成及其比例关系。
13 水稻抛秧:是指用塑料软盘或常规育秧等方法培育带土且分丛的秧苗,以人工或机械将秧苗往空中定向抛撒,利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水稻秧苗移植方式。
14 长日照作物是指在较长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的作物。
15 劳动生产率是指一个劳动力在单位时间能种多少地,能生产多少农产品。
16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组成及其在时间和空间置的技术体系。
17 生物产量是指单位面积上作物一生积累的全部干物质量。
18 品种是指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所创造的某种作物的一种群体。
19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20 复种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连续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制度。
21 叶面积指数又叫叶面积系数,是一块地上作物叶片的总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
22 种质资源是指可为育种利用和遗传研究的各种作物品种和类型材料。
农作学试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5月)农学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1、持续农业2、作物布局3、免耕4、轮作5、茬口6、叶日积7、套作8、休闲9、耕作制度10、LER:是指土地当量比,用来衡量间作对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
11、复种指数12、生态位13、冠竞争14、轮作15、种植制度16、边际效应是指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内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
17、土壤耕作18、生态适应性19、根竞争20、农业资源21、间作22、多熟种植23、农牧结合24、立体种植25、养地制度26、密植效应27、立体种养二、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2分)1.世界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指农业、农业和农业阶段。
2.耕作制度包括与两部分。
3.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_____ 。
4.按水旱条件可将耕作制度划分为。
5.间套作复合群体的六种互补效应分别是。
6、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____ 。
7、是间套作的基本单元。
8、耕作学的研究任务就是。
9、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和。
10、间套作共处期间的“五早”管理技术是指。
11、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基础。
12、是轮作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茬口。
13、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五种作物。
14、土壤培肥途径有、、。
15、在耕作学多熟种植中符号“—”表示__ __。
16、我国最主要的亚热带作物有种,我国最主要的热带作物有。
17、农业结构是指农业内部的比重与关系。
18、耕作制度的分区指标是指。
19、农业自然资源包括等七大类。
20、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
21、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
22、耕作制度包括与两部分。
三、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1.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1)五年四熟(2)四年三熟(3)一年一熟(4)两年三熟(5)三年一熟2.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4)空间生态位(5)营养生态位3. 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1)适应原则(2)协调原则(3)经济原则(4)持久原则(5)重点原则4.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4作物(1)小麦(2)水稻(3)大豆(4)棉花(5)玉米5. 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立体种养类型(1)稻鱼模式(2)高产玉米栽培模式(3)稻萍鱼模式(4)玉米食用菌模式(5)蔗田食用菌模式6.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不包括(1)增加光照叶面积(2)延长光照时间(3)提高光合效率(4)增加叶日积(5)增施肥料7. 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1)1个(2)2个(3)3个(4)4个(5)5个8. 翻耕的缺点是(1)松碎土壤(2)翻转耕层(3)土壤水分损失(失墒)(4)翻埋杂草(5)加深耕层9. 不容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1)豆科(2)茄科(3)禾本科(4)十字花科(5)葫芦科10. 农牧结合的关键是(1)饲料(2)小麦(3)玉米(4)油菜(5)大麦11、与种植制度有关的水分指标不包括(1)降水总量(1)地下水埋深(3)灌溉程度(4)土壤贮水量(5)湿润指数12、中国干湿分区将农业分成四个区,其中半湿润区水分为(1)250mm (2)250—500mm, (3) 600—1000mm,(4)1000mm以上13、半干旱区的干燥度应该为(1)1.0以下 1.5以下(3)1.5-4.0 (4)4.0以上14、我国粮食作物面积最大的几个作物排序为(1)玉米、水稻、甘薯 (2)水稻、小麦、玉米、甘薯(3)水稻、玉米、小麦、甘薯 (4)小麦、玉米、水稻、甘薯15、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1)氮循环(2)磷循环(3)钾循环(4)碳循环(5)水分循环16、下列哪项不是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1)调节耕层三相比(2)创造深厚的耕层(3)增加土壤有机质(4)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5)翻埋杂草、肥料17、我国复种指数最高的省是(1)海南省(2)上海(3)浙江(4)江苏(5)四川18、下列哪项不是少耕的优点(1)增加土壤有效养分(2)减轻水蚀和风蚀(3)减少土壤水分蒸发(4)减少农耗时间(5)节约成本19、坡地耕作最宜(1)横坡耕作(2)顺坡耕作(3)均可(4)逆向耕作20、下列作物中哪种是热带作物(1)水稻(2)玉米(3)橡胶(4)高粱(5)马铃薯21、我国复种指数最高的地区是(1)华南地区(2)长江中下游地区(3)四川盆地(4)江淮平原(5)西南高山地区22、下列哪种肥料容易挥发(1)氮肥(2)磷肥(3)钾肥(4)有机肥(5)钙肥24、我国经济作物面积最大的排序为(1) 棉花、油料、麻类、糖料、烟叶 (2)棉花、油料、麻类、烟叶、糖料 (3) 油料、棉花、麻类、糖料、烟叶 (4) 棉花、麻类、油料、烟叶、糖料 (5) 棉花、油料、烟叶、麻类、糖料25、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多少个一级区(1)3个(2)6个(3)9个(4)12个(5)15个28、不属于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的是(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29、农牧结合的关键是(1)饲料(2)小麦(3)玉米(4)油菜(5)大麦四、多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在所有符合条件的答案序号上划钩,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农业自然资源包括(1)光(2)热(3)土壤(4)肥料(5)矿物2. 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是(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3. 作物的水平结构包括(1)作物密度(2)种植行数(3)间距(4)株高(5)带宽4. 农田物质循环的输入部分包括(1)科技投入(2)有机肥料(3)化肥(4)降水(5)灌水5.耕作学的性质(1)自然科学(2)社会科学(3)基础科学(4)应用科学(5)人文科学6、下列哪些作物不属于C4作物(1)小麦(2)水稻(3)大豆(4)棉花(5)玉米7、忌连作作物主要包括(1)马铃薯(2)烟草(3)番茄(4)水稻(5)玉米8、烟草的主要产区在(1)陕西(2)山东(3)新疆(4)贵州(5)黑龙江9、按照作物对土壤养分消耗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富氮作物(2)豆科作物(3)富碳耗氮作物(4)禾本科作物(5)半养地作物10、半养地作物主要包括(1)小麦(2)棉花(3)花生(4)水稻(5)油菜11、我国商品粮基地主要集中在(1)松嫩平原(2)太湖平原(3)江淮平原(4)洞庭湖平原(5)黄淮平原12、我国农业的问题包括(1)人多耕地少(2)光热资源丰富(3)农村经济落后(4)地区差异大(5)劳动力丰富13、轮作换茬的作用(1) 调养地力 (2) 减轻病虫危害 (3) 防除或减轻田间杂草危害 (4)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5) 改善土壤化学性状14、忌连作作物有(1)甜菜(2)西瓜(3)烟草(4)马玲薯(5)辣椒15、土壤表土耕作的措施包括(1)耙地(2)中耕(3)镇压(4)起垄(5)作畦16、季节休闲包括(1)冬闲(2)撂荒(3)夏闲(4)全年休闲(5)秋闲17、按种植业方向将耕作制度划分为(1)主粮型(2)雨养型(3)农牧型(4)水田型(5)混合型18、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把作物划分为(1)喜凉作物(2)喜热作物(3)喜温作物(4)亚热带作物(5)热带作物19、单作也称为(1)连作(2)纯种(3)清种(4)平作(5)休闲五、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6分)1.少免耕的优点有哪些?2.简述连作应用的必要性。
第一章绪论一、生物化学的的概念: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利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去探讨生命的一门科学,它是介于化学、生物学及物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1.叙述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的工作是分析和研究生物体的组成成分以及生物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2.动态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就在这一时期,人们基本上弄清了生物体内各种主要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
3.分子生物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探讨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方面:1.生物体的物质组成:高等生物体主要由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以及水、无机盐等组成,此外还含有一些低分子物质。
2.物质代谢: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三大步骤: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
其中,中间代谢过程是在细胞内进行的,最为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它包括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物质互变,代谢调控,能量代谢几方面的内容。
3.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内存在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而这些途径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非常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调控细胞的代谢、生理活动及生长分化。
4.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理解,揭示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5.遗传与繁殖:对生物体遗传与繁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也是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氨基酸:1.结构特点:氨基酸(amino acid)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构成天然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约有20种,除脯氨酸为α-亚氨基酸、甘氨酸不含手性碳原子外,其余氨基酸均为L-α-氨基酸。
2.分类:根据氨基酸的R基团的极性大小可将氨基酸分为四类:①非极性中性氨基酸(8种);②极性中性氨基酸(7种);③酸性氨基酸(Glu和Asp);④碱性氨基酸(Lys、Arg和His)。
二、肽键与肽链:肽键(peptide bond)是指由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经脱水而形成的共价键(-CO-NH-)。
第一章导论1、农业是人们培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或仅指农作物栽培业;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2、现在的露地农业成为“绿色农业”,把工厂农业称为“白色农业”,把海洋农业称为“蓝色农业",简称“三色农业”。
3、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产品是人类生存最必需、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国民经济基础作用的大小是由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来决定的.国民经济:是有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生活服务、信息、文教卫生、科学研究等生产和劳动部门组成的庞大系统.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表现在?(1)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2)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生和独立化的基础;(3)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规律。
2、农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作用表现在?(1)农业是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2)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3)农业是其他部门劳动力的主要来源;(4)农业是现代化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5)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是换汇的重要物资;(6)农业是广阔的工业品市场;(7)农业可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8)农业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政治方面。
3、农业生产的具体特点?(1)土地在农业中处于特殊地位;(2)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大;(3)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不一致性特别明显,农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上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4、我国现阶段农业的经济特征?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是什么?(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所有制的基本形式;(2)自认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3)农业人口多,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4)我国农业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但现代科学技术水平较低;(5)我国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且差异性较大.第二章农业现代化1、农业现代化:就是要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农业,与现代经济管理方法管理农业,从而是传统农业转化为具有当代世界水平的现代化的过程.1.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2)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3)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1、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用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代替了人蓄力的工具和设备;(2)在农业中广泛地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农业生产已越来越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3)农业生产日益社会化;(4)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5)农业的生产的效率空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