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下的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论激励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作用摘要:在企业中,采取激励的方式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发人们的工作潜能,为工作目标的实现做出努力。
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应当明确激励理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指导作用,并将激励理论融入到实践工作中。
本文将对激励理论展开分析,希望能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激励理论;人力资源;指导作用引言: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现代企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该项工作的开展关系着各岗位员工的工作状态。
激励理论的实践应用,更能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效果,激发员工工作技能,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效率。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融入激励理论,选择科学可靠的激励方式,能够使员工的工作热情得到激发。
一、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理论内涵激励理论包含鼓励行为、激发动机与形成动力内涵,对其定义从不同角度来讲概念会有所不同。
一般由行为或心理进程来讲,激励理论主要指基于激发刺激人的动机令其产生一定水平的内在动力,并向着期望的既定目标进行努力的行为与心理过程。
由组织行为理论来讲,激励主要通过较高层次的努力面向组织目标努力实现的意愿,该类努力主要以可满足某些个体需求为主要条件。
激励理论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中则主要指为人员各类需求创设条件并激发其形成动机进而充分调动人员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令其产生为特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行为过程。
激励理论的应用过程便是由管理层通过合理的引导进而促进工作人员形成利于实现管理目标的具体行为过程,一旦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同一致时,便可最大化形成有效的正面激励效益。
二、激励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指导作用1、激励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盘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可以将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思路相结合,给予员工一定的激励。
这样员工就能够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更好的适应企业这个大环境,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2、激励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助推剂采取科学的激励方式能够使员工在工作中保持积极的心态,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浅析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从激励理论的背景和意义、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激励理论的背景和意义。
激励理论是企业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它是基于人类行为理论和心理学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激励手段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实现企业目标。
激励理论的出现是因为传统的指挥与控制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方式更注重纪律与控制,缺乏动力和激励,无法满足员工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和自我实现的愿望。
所以,激励理论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成为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
激励理论主要分为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两个方面。
内部激励是指源于个体内部的动机或需求,包括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和平衡动机等。
而外部激励是指一些外部的奖励或惩罚,如薪酬激励、晋升机会等。
内外激励在不同的情境下可相互作用,使员工产生更高的动机和工作动力。
而激励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员工的动机与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需求和动机,管理者需要通过不同的激励手段来满足员工的需求,提高工作动力。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对于薪酬激励,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来进行绩效考核和绩效奖励,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
其次,对于晋升机会,企业可以设立晋升通道和晋升标准,为有能力和有潜力的员工提供晋升机会,激励员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培训和发展计划来激励员工,帮助他们提升自身能力和技能,实现个人价值。
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设立奖励制度和团队激励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促进团队合作和员工创新。
总之,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通过激发员工的内部动机和满足员工的需求,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工作质量,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激励理论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促使员工充分发挥潜力、获得满足感,并实现个人与组织目标的理论体系。
在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激励理论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与积极性,为组织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一、激励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几个重要的概念,如需求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等。
需求层次理论是由马斯洛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期望理论则是由维尔德提出的,他认为员工的工作动机取决于他们对实际结果与期望结果之间的比较。
公平理论则是认为员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取决于他们认为获得的回报与付出之间的公平程度。
二、激励理论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薪酬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可以直接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与工作动力。
在薪酬管理中,应用激励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
根据需求层次理论,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具有激励性的薪酬措施,如基本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等,以满足他们的生理、安全、社交和尊重需求。
同时,根据公平理论,企业也需要确保薪酬体系的公平性,避免造成不公平感,进一步提高员工对薪酬的认同度与满意度。
三、激励理论在员工发展与培训中的应用员工发展与培训是提高员工工作能力与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手段。
根据期望理论,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培训机会和晋升通道等方式,激励员工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与组织目标的双赢。
此外,根据需求层次理论,企业也可以提供个人发展计划和职业规划等帮助员工实现自我实现需求的措施,激励员工积极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激励理论在团队合作中的应用团队合作是现代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激励理论也可以在团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期望理论,企业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奖励机制,激励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实现团队目标的高效协作。
此外,根据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企业也可以提供团队活动和奖励制度等方式,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团队协作和凝聚力的形成。
解析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理论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作为管理者,了解和应用激励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满意度。
本文将解析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理论,包括科学管理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和期望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也被称为泰勒理论,是由弗雷德里克·泰勒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管理方法。
该理论认为,通过科学地设计工作流程和制定具体的工作标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在激励员工方面,科学管理理论主张通过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奖励制度来激励员工。
例如,通过设定能够达成的目标和相应的奖励制度,员工将被激励追求更高的绩效。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合理分工、明确目标和奖励来激发员工的动力。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在激励员工方面,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员工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只有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求,才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
因此,管理者可以通过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来激励他们。
例如,提供适当的薪酬和福利可以满足员工的生理和安全需求;提供团队合作的机会可以满足员工的社交需求;赞扬和奖励可以满足员工的尊重需求;提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可以满足员工的自我实现需求。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是由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不满意度具有不同的因素。
赫茨伯格将这些因素分为两个维度,即满意因素(如成就感、工作认可、发展机会)和不满意因素(如薪资、工作条件、工作压力)。
在激励员工方面,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主张,管理者应注重满意因素的提供,例如提供员工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给予工作认可和成就感。
通过满足员工的满意因素,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
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隆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要。
而如何更好地激励员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这个领域,激励理论则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具,被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之中。
一、激励理论的概述激励理论是一种管理学科的分支,它试图解释为什么人们为什么会采取某些行动,并将这些行动与活动背后的激励因素联系起来。
激励理论包括许多子理论,其中最广泛使用的是奖励理论和激励刺激理论。
奖励理论认为,激励因素是通过外部的奖励和惩罚来实现的。
这些奖励可能包括工资、福利、晋升和奖金等。
而刺激理论则更加强调内在因素的作用,认为激励因素来自于人们对于完成任务的意愿和自我实现的渴望。
二、激励理论在员工激励中的应用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薪酬激励政策在企业薪酬激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奖励理论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理论。
企业应该在薪酬体系中设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以激励员工提高绩效和生产力。
这些奖惩政策不仅包括直接的经济奖励,还应该对员工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方面进行改善。
2. 建立员工发展计划激励理论提倡激发员工内在的动力和自我实现的渴望,而这些因素在企业发展计划中同样得到了体现。
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多种职业发展路径和培训机会,以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加强工作动机的塑造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工作动机机制,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激励因素。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员工的小组活动、竞争性激励等方式,让员工更好地参与到工作中。
此外,企业也应该在员工评价和晋升中加强激励的因素,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良好职业发展机会。
三、总结激励理论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和绩效。
在应用过程中,企业应该理性运用奖励理论和激励刺激理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更合理的激励方案。
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激励因素的跟踪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整个激励系统,以满足员工和企业的需求。
建筑工程项目部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建筑工程项目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和工作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建筑工程项目部的全体员工。
第三条人力资源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激励的原则,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第二章招聘与选拔第四条项目部应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制定招聘计划,并进行招聘。
第五条招聘应以能力为导向,采用笔试、面试、考察等多种方式,选拔适合岗位要求的员工。
第六条项目部应对招聘过程中的信息保密,保护应聘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培训与发展第七条项目部应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第八条项目部应鼓励员工参加各类培训和学历教育,提高个人能力。
第九条项目部应建立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为员工提供晋升机会。
第四章考核与激励第十条项目部应建立科学的员工考核体系,定期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
第十一条考核结果应作为员工薪酬、晋升、奖惩等的依据。
第十二条项目部应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员工给予处罚。
第五章薪酬福利第十三条项目部应根据公司规定和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薪酬福利制度。
第十四条薪酬应体现员工的工作价值,与市场保持竞争力。
第十五条项目部应提供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劳动关系第十六条项目部应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七条项目部应遵守国家关于劳动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第十八条项目部应建立员工档案管理制度,妥善管理员工的人事档案。
第七章保密与知识产权保护第十九条项目部应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保护公司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第二十条项目部应尊重员工的知识产权,鼓励员工创新。
第八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建筑工程项目部所有。
激励理论在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激励理论是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
激励理论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即研究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
举个案例:李强已经在某软件公司工作了6年。
在这期间,他工作勤恳负责,技术能力强,多次受到公司的表扬,领导很赏识他,并赋予他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几年中他从普通的程序员晋升到了资深的系统分析员。
虽然他的工资不是很高,但他对自己所在的公司还是比较满意的,并经常被工作中的创造性要求所激励。
去年7月份,公司有申报职称指标,李强属于有条件申报之列,但名额却给了一个学历比他低、工作业绩平平的老同志。
他想问一下领导,谁知领导却先来找他:“李强,你年轻,机会有的是。
”那么我们来分析下导致李强忧虑、困惑的原因。
首先,从双因素理论来看,它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
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带给人们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保健因素是指人们对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及个人生活所需等,如果得到满足的话,则可以消除员工对企业的不满情绪,反之,则员工就会产生对企业的不满情绪。
尽管保健因素不能起到激励作用,但它却是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
该公司对李强忽略了保健因素,在李强工作勤恳负责、技术能力强,而且工作经验丰富的情况下,在申报职称指标的时候没有给他机会,导致了李强的优劣与愤怒。
激励因素是能造成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它包括赏识、艰巨的工作、晋升和工作中成长、责任感等因素。
对于李强来说,他多次受到公司的表扬,也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并赋予他更多的工作和责任,但是企业必须提供某些条件以满足保健因素的需要,才可以保持人们一定的工作积极性。
从公平理论来看,组织成员的激励不仅仅受到绩效期望以及结果效价的影响,而且受组织对其他成员奖励状况的影响。
要取得有效的激励效果,该公司主管人员必须做到:①坚持公平原则,按劳分配,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在对比时不产生不满意感;② 随机制宜,在满足员工保健因素的基础之上,创造激励因素条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③ 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弘扬企业文化,由内而外强化激励机制的效果。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理论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极其重要的因素,能够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一般来说,激励理论包括两类主要理论,即内在激励理论和外在激励理论。
本文将分别探讨这两种激励理论。
一、内在激励理论内在激励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而更多地是由于个人主观奖励感和自我调节的动力所驱动。
相比于外在激励,内在激励的效果更加持久,因为它与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经验息息相关。
内在激励理论最早由马斯洛于1954年提出,即著名的“需求层次模型”。
该模型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只有在满足了当前层次的需求后,才会通过提高下一层次的需求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
此外,心流理论也被认为是内在激励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心流是人在参与某种高度专业化的活动时所形成的一种全神贯注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高度满足和充实感的体验,产生的原因在于人的能力和任务难度得到了完美的配合,从而形成了高度统一的行动。
二、外在激励理论外在激励理论相对更为常见,包括了薪酬、奖金、晋升等形式。
它们可以显著地影响员工的行为,但相较于内在激励其弊端也相对更加明显。
无论是额外的补助或是加薪、晋升,都需要一次一次地进行激励,才能达到最终的效用,而一旦激励消失,员工的积极性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目前比较流行的外在激励理论有两种,即期望理论和平衡理论。
期望理论认为人在行动之前,会对其行动结果产生一定的预期。
如果这个预期与实际情况相符,则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和效率。
平衡理论则认为,人在做某事情的时候,会将其成果和努力程度进行比较,并在成果与努力程度平衡的状态下产生最大程度的满意感。
三、内外激励理论的综合应用对于企业来说,要在激励理论中找到平衡点,既能够激发员工的主观积极性,又能够依靠外在激励措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为此,在设置激励机制时,应当兼顾内在和外在的激励因素。
比如,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自我实现机会,可以通过在职岗位的培训、提供特别的工艺品和技术创新等方式来实现。
期望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作业07级应用心理学2010年期望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运用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方法与策略,要想将组织目标很好地转化为组织中的个人目标,提高个人工效与动力就应正确合理地运用激励理论。
现代激励理论中的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认为人们对某工作的动机强度或积极性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的大小和预定能够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的高低。
基本公式为: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
其中工作或目标对个体激励力量的大小,不单取决于效价或期望值的大小,而取决于二者的合力。
要想很好地运用该理论应该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明确做什么工作给什么奖励;二是让个体认识到奖励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三是让个体明确绩效的提高是靠努力工作而实现的。
这还需要在具体的环境具体应用。
如在一个玩具企业管理者要通过期望理论激励其员工提高工效。
先要制定适当的奖励原则,以保证奖励办法与满足员工需要之间的平衡关系。
奖励的适当既要表现在公平和及时上又要表现在奖励物(激励的条件)与被奖励者个人需要的满足上。
对于玩具企业中的零件组装工人和玩企业的基层管理者而言,一个要多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增加奖金或发放物品,另一个要除了增加奖金外更应多给与表扬和提供升级的机会。
而且同一种激励手段对于不同的员工而言效价也不同,吸引力不同,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就不同,所以管理者还要注意个别的差异的影响。
对于喜欢增加奖金的员工应该多给对方金钱是的利益激励对方。
而喜欢受表扬和企业重视的员工就应该多表扬和适当重视。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工作动机提高工效。
在工作成绩与报酬的处理上,员工取得了好成绩,总希望能得到相应的报酬。
在玩具企业的员工能有好有快地将工作人物完成,并且还能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就应该根据具体所作贡献的多少,及时地给与适当的奖励来继续激励这种行为。
不然职工会因期望值长期得不到满足而下降,工作动机和工效也随之下降。
浅议激励理论对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摘要:基于不同时期对人性不同假设,西方学者在不同时期提出和发展了不同的激励理论。
笔者拟以本文通过对人性假设与激励理论的分析,对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助于推动我国行政管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人性假设激励理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在私人企业还是在公共部门,我们能经常碰到这种情况。
同样一个人,有时工作积极、干劲十足、热情高涨,有时消极懒散、工作松懈、心灰意冷,在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工作表现。
著名经济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应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应该承认人的特殊性—他们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志向、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责任感、愿望、不同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及不同的潜力。
[1]总之,没有“一般的人”,这些假设直接影响到每一个人的行为。
组织中的人需要激励。
一激励理论的背景:人性假设什么是激励?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给激励下了定义“一切内心要享受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构成了对人的激励。
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
[2]心理学家一般认为,激励事实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过程,也是行为科学的核心。
在使用和引入激励机制之前,首先要懂得激励理论,而激励理论的提出又是基于管理中对人性的假设理论之下。
须引入国外学者对不同时期的人性假设研究:1.经济人假设。
又称唯利人,理性--经济人,即通常意义上的X理论,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价值的经济学理论,这种理论假设认为一般的人天性好逸恶劳,必须驱使其工作,只有金钱能够激励他们工作;他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的利益。
这种对人的假设转变为管理时就是严格监督,依靠经济刺激,运用规章制度来管理员工行为,即采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2.社会人的假设。
此种假设是在霍桑实验中的哈佛大学教授梅奥提出来的。
这种假设认为:组织个体的最大动机是组织公共需要和得到组织体系的认同。
激励理论下的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在借鉴国内外激励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应用项目管理理论、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员工激励理论,对我国工程建设项目人员的激励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激励理论,工程建设项目,人力资源
近二十年来,虽然我国的项目管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的项目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比如项目部的运作不规范,盲目性和随意性比较严重;现实的项目管理实践中,很多项目管理不按计划进行,或者根本没有计划,只是凭经验管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只注重管理技术的运用,而忽略了对人的管理。
本文主要讨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员工激励。
一、工程项目管理员工激励的任务及要解决的问题
激励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从心理和行为的角度看,激励指由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驱力,转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
激励包括三个要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根据项目管理组织的特点,项目管理员工激励要解决如下几个矛盾(其中有些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
1、项目组织成员目标与组织目标(项目目标)之间的矛盾。
项目经理应该通过一定的方法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联系起来,这样才使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朝着项目目标而努力,从而提高项目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项目组织的凝聚力。
2、项目组织分工与传统薪酬体系之间的矛盾。
如前所述,组织成员在组织中的地位是根据其在组织中所承担的任务来决定的,而不是根据其在企业中的行政级别以及所属关系来确定的。
目前大部分项目组织的薪薪酬标准还是根据传统的薪酬体系,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3、项目组织的一次性与激励本身的矛盾。
首先,项目组织的一次性使得项目组织很难建立起自己的组织文化,因此,不能通过组织文化来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
其次,一次性的组织不可能通过职位的提升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之类的长期激励手段激励团队成员。
项目管理的激励都是以项目目标为导向的、短期的。
4、组织与企业的附属关系对项目部员工激励的限制。
项目部是建筑业企业的物质生产部门,虽然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它并不是一个法人,因此,不管行政上还是经济上都要受到企业制度的制约,也就是说项目部的薪酬制度必须符合
企业的相关规定。
一般情况下,项目经理并没有奖励项目组织成员的权力。
这使得项目经理很难以物质手段来激励员工。
5、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对激励的限制。
工程建设项目的工作地点一般都是移动的、露天的,并且项目一上马就项目组织成员的一切活动就必须以项目目标为导向。
因此,不可能给项目组织成员以灵活的工作时间,在建筑工地上,也不可能给团队成员高级的办公室。
因此,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激励一般以物质激励为主,很少采用精神激励。
三、激励理论下的项目过程人力资源管理
1、项目形成期对工程建设人员的激励
项目组组建后,解决工程建设项目人员间的各类冲突和矛盾,如何激发他们持续努力工作,是这一时期着重研究的课题。
形成合理的项目工作环境是本时期的关键,一方面,需要工程建设项目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能角色,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明确通畅的沟通渠道,尤其在领导和工程建设项目人员之间。
在项目运行期,工程建设项目人员的工作重心开始由人际关系向项目任务转移,他们还需要提高相应的工作技能。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人员更注重个体的成长,他们参与项目,多是为了通过专业知识学习,通过实现项目目标而实现个人理想。
当工程建设项目人员感到现有的知识技能无法胜任个人任务时,就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以提高工作绩效。
此外,项目管理者也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些受教育培训的机会,以使项目组获得高效的工作效率和显著的工作成绩。
3、项目结束期对工程建设人员的激励
大部分项目都是在结束期内完成的,这一时期,项目只有少量收尾工作可做,工程建设项目人员的注意力己经从关注项目任务转为今后的个人发展以及奖酬的兑现上面。
因此,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价体系是这一阶段的重点。
工程建设项目人员的满意度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奖酬,二是对奖酬公平性的感知,三是人员去向。
前两者需要真正落实考评制度,后者需要项目管理者合理安排个人去向。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