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解读专业知识讲座
- 格式:ppt
- 大小:8.61 MB
- 文档页数:22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有关解读(2019)2019年2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
市普法办整理了相关内容,供市民学习。
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由谁负责?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体制,并结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特点,《条例》规定了县级以上政府统一领导、行业监管部门分工负责、综合监管部门指导协调、基层政府及派出机关协助履职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体制。
同时,《条例》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工作责任制,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全面负责。
二、哪些单位应当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条例》对预案有哪些具体要求?应急救援预案是事故应急工作的总遵循,制定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预案,是有效处置各类事故的重要保证。
《条例》规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等应当针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分别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及时修订;预案应当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明确应急组织体系、职责分工以及应急程序和措施。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预案应当向社会公布,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预案应当向从业人员公布。
三、针对实践中应急救援队伍不足的问题,《条例》作了哪些规定?《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统一规划、组织和指导;县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在重点行业、领域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和有关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工业园区、开发区等产业聚集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联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国家鼓励和支持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建立提供社会化应急救援服务的应急救援队伍。
《条例》强化了应急队伍经费保障,规定应急救援队伍根据救援命令参加事故救援所耗费用,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事故责任单位无力承担的,由有关政府协调解决。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条款解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708号)(以下简称“条例”)于2019年4月1日起施行,是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法律法规。
《条例》以安全生产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依据,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体制、应急准备、应急救援及相应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解读1、解决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中的现实问题(一)明确应急救援费用承担原则《条例》规定应急救援费用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在事故责任单位无力承担的情况下,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调解决,从而突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解决了应急救援费用承担难题。
(二)建立应急救援现场总指挥负责制度《条例》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可以设立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实行总指挥负责制,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指挥开展救援工作,确保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应急指挥统一、有序、高效。
(三)赋予有关人民政府决定应急救援终止的权限《条例》规定生产安全事故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决定停止执行全部或部分应急救援措施。
2、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职责(十项)(一)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条例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全面负责。
结合第三条,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县级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构建了我国应急管理的体制。
(二)制定预案(条例第五条、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针对生产安全事故特点和危害,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向本单位从业人员公布。
(三)预案的备案(条例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送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安监部门备案。
(四)定期演练(条例第八条)高危企业应当每半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公司各单位应制定预案演练计划,定期组织开展不同类型应急演练,每三年至少组织一次大型综合实战演练;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专项预案应急演练;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现场处置方案应急演练,且三年内各现场处置方案至少演练一次。
主讲人:安全应急管理专家讲座时间:2024年X月X日讲座地点:XX公司培训中心一、引言尊敬的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这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讲座,旨在提高大家对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建立健全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1. 定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预防和应对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防止事故扩大,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
2. 目的:- 及时、有效地组织应急救援力量,控制事故发展,减轻事故损失。
- 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防止事故扩大,减少环境污染。
- 维护社会稳定。
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 事故风险分析: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预测,明确事故可能导致的后果。
2. 组织机构及职责:明确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设置、职责分工以及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协调配合。
3. 应急处置程序:详细规定事故发生后的报警、应急响应、救援、善后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步骤。
4. 应急资源保障:明确应急物资、设备、人员、资金等资源的配置和保障措施。
5.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6. 总结评估:对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
四、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1. 编制:-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事故风险分析。
- 制定应急预案初稿。
- 组织专家评审,修改完善。
- 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发布实施。
2. 实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预案有效性。
- 及时更新应急预案,确保其适用性。
- 加强应急物资和设备的维护保养。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知识点学习《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708号,2019年4月1日起施行)包括总则、应急准备、应急救援、法律责任、附则等五部分内容,以下知识点仅供学习参考。
一、总则(第一章)1、制定目的和依据(1)目的: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2)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定本条例。
(《条例》第一条)2、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条例》第二条)3、政府及其部门应急工作体系(1)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
(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统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行业、领域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指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
(5)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等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应当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职责。
(《条例》第三条)4、生产经营单位应急工作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责任制,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全面负责。
(《条例》第四条)二、应急准备(第二章)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等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应当针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依法向社会公布。
@生产孑监督五、下一步工作举措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精神,把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与促进就业创业和人才队伍建设同部署、同推进。
不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体制机制,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实施体系,围绕重点群体,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促进就业创业,服务脱贫攻坚和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壮美广西,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区仁保)《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解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已经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立法理念上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出发,贯彻生命至上、科学救援的应急管理理念,着眼于提高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不同环节进行了细致规范。
《条例》立法的突出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责定位(一)理顺了各级政府应急管理职责和定位。
《条例》明确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应急管理部门指导协调,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等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协助配合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制。
这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了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责任。
《条例》明确指出,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全面负责。
这有利于生产经营单位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岗位责任配置工作体系,明确各岗位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做到层层落实应急管理责任,确保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完善丫制度规定(一)细化应急处置措施。
《条例》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生产经营单位、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各自应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进行了细化,对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先期处置、政府组织救援及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请求支援等工作环节予以规范,其出发点是突出第一时间响应,这有利于提高救援时效和效率。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解读首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定义进行了界定。
它指出了生产安全事故的范围,包括各类工矿企事业单位、农副业生产和个体工商户等场所发生的事故。
这一界定使得该条例的适用范围更广泛,能够切实保护到不同领域的工作人员和群众。
其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明确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
它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级负责、全员参与”的原则,强调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通过明确这些原则,可以对生产安全事故进行全面的管理与防范。
第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对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体制与机制进行了规范。
它明确了事故应急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划分,要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设立事故应急管理机构,明确指派安全生产责任人。
这样一来,可以确保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的高效运行。
同时,该条例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完善与演练提出了要求。
它要求生产单位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以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这些措施可以极大地减少事故发生时的损失,并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高效开展。
除此之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还明确了生产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在事故应急工作中的职责与义务。
它要求监管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和应急指导,及时发布安全信息,做好应急预警和安全教育工作。
有关部门要配合应急单位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加强协作配合。
总的来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法律。
它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定义、应急管理的原则、机制的规范等方面进行了明确,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实践中,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应加强宣传贯彻,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生产单位安全事故和调查处理条例培训讲座一、引言生产单位安全事故是指意外事故、火灾爆炸、中毒、机械伤害等不可预测的事件,在生产和工作中会经常发生。
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对人员和财产造成损失,还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生产单位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和调查处理能力,本次培训讲座将着重介绍《生产单位安全事故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内容。
二、《生产单位安全事故和调查处理条例》概述《生产单位安全事故和调查处理条例》是我国安全生产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于 XX 年 XX 月 XX 日颁布并自 XXXX 年 XX 月 XX 日起正式实施。
该条例的主要目的是规范生产单位在安全事故的预防、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方面的行为。
三、生产单位安全事故预防3.1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生产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并建立相应的安全考核和奖惩制度。
3.2 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生产单位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
通过定期的培训,将培养员工对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有所认识,并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技能。
3.3 安全设施和装备的设置与维护生产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配置和维护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如消防设施、安全警示标志、防护设备等,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性。
四、生产单位安全事故应急救援4.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生产单位应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协作机制。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效率。
4.2 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实施生产单位应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包括应急预案、救援流程、资源调度和协调机制等。
预案的编制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事故进行分类和应对。
4.3 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准备生产单位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包括医疗器械、防护用品、救援工具等,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装备和物资的完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