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450.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章光和眼睛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下列现象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A. B. C. D.2.下列选项中可以用如图所示的光路图解释的是()A.人眼看到水中的“蓝天白云”B.人眼看到水中的“鱼”C.水中的潜水员看到水面上的“路灯”D.潜水艇中的士兵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舰艇” (第2题)3.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60°,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1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和原来的夹角比较将()A.减小90° B.减小30°C.减小45°D.减小15°4.下列光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光照射到棉质衣服上会发生漫反射B.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屏幕是光源C.甲同学从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乙同学的眼睛,乙同学也可以从该平面镜中看到甲同学的眼睛D.强烈的光照射在玻璃幕墙时,会发生镜面反射,造成光污染5.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B.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D.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6.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第5题)(第6题)(第7题)7.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将表面__________(填“光滑”或“粗糙”)的纸板竖直立在水平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B上呈现出反射光线;(2)以ON为轴,把纸板B向后折转,在纸板B上不能呈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3)把纸板B折转至能呈现反射光线的位置后,让纸板A上的入射光线绕O点顺时针转动,此过程中反射角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1.A [解析] 拱桥倒影是指桥在镜子中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故A正确;树木间的光柱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错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指树叶挡住光线,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C错误;钢笔错位是因为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路的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2.B3.B [解析] 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60°,所以入射角为90°- 60°=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30°,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60°.入射角减小15°,变为30°- 15°=15°,所以反射角也变为15°,此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和原来比较将减小30°.4. D [解析] 光照射到一般衣服上,反射光线会射向各个方向,因此发生的是漫反射,故A正确;投影屏幕本身不能发光,我们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屏幕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故B错误;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甲同学从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乙同学的眼睛,乙同学也可以从该平面镜中看到甲同学的眼睛,故C正确;巨大的玻璃幕墙,表面光滑,当光照射到它们的表面时会发生镜面反射,能量强亮度大,照到物体上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造成很大的不便,称为光污染,故D 正确.5. B [解析] 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故A错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可以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故B正确;证“光路可逆”时,如果让光线逆着反射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看这时的反射角是否为原来的入射角,从而验证光路是否可逆,用笔在屏上画出即可,不必用两个激光灯,故C错误;入射角等于0时,即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反射光线也垂直于镜面射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一条直线上,故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可以为0,故D错误.6.如图所示(第6题)7. (1)粗糙(2)在(3)减小。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光的反射现象:了解光的反射的定义,掌握光的反射的基本现象,如平面镜成像、物体在水中的倒影等。
2. 光的反射规律: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反射的应用:了解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望远镜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反射现象,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反射现象。
2.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了解反射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体验光的反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平面镜、光线演示器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如平面镜成像、物体在水中的倒影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反射现象。
2. 讲解:讲解光的反射的定义和基本现象,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
3.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光的反射定律。
4. 讲解:讲解光的反射定律,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5. 应用:讲解反射的应用,如眼镜、望远镜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光的反射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三章光的反射第二节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 光的反射现象2. 光的反射定律3. 反射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解释一下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光的反射现象是指光线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如平面镜成像、物体在水中的倒影等。
2. 题目:请简述一下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光的反射定律是指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反射面上的夹角相等,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知道人之所以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3.通过实验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通过身边的事例和实验现象,能区分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反射定律;光在反射过程中的可逆性;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难点: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和对光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理解。
三、教学用具手电筒、平面镜、激光笔、水盆、金属片、磁吸式光学演示仪、毛玻璃等。
四、相关资源【教学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mp4、【教学实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mp4、【知识解析】认识光的反射定律.mp4、【知识解析】潜望镜的原理.mp4。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播放【情境素材】光的反射新课引入.mp4这种景象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光的反射的知识。
(一)光的反射现象【演示实验1】在桌面上放置平面镜、水盆、金属片,用手电筒的强光分别照射到它们表面上。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有明亮的光斑。
活动结论:光射到这些物体表面都能发生反射。
教师: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在讲光的反射规律时,让我们先弄清几个光的反射中的名词。
(二)光的反射规律【演示实验2】用磁吸式光学演示仪,让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一点、两角、三线,并在ppt上展示反射图。
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镜面上的接触点。
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的光线(AO)。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后,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OB)。
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它是一条辅助线,用虚线表示。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γ):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提出问题光射向介质表面时将发生反射,光在反射时会遵循什么规律呢?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我们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其中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面镜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教案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际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反射现象,观察并描述光的反射特点。
2. 能够运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反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操作和理解。
难点: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镜子、白板、实验桌、实验架。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直尺。
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魔术表演,让学生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实验一:光的反射定律的发现。
a. 引导学生观察激光笔发出的光线射向镜子后的反射现象。
b. 学生亲自操作激光笔和镜子,观察并记录光线的反射方向。
c. 引导学生发现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实验二: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a. 让学生用白板代替镜子,用直尺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
b. 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光的反射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活动重难点:重点:实验操作和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
难点: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和探究,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同时,教师也应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思考能力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是实验一的设计,是实验二的操作,是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1. 实验一的设计:在这个实验中,我选择了激光笔、镜子、白板等简单的器材,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激光笔发出的光线射向镜子后的反射现象,并亲自操作激光笔和镜子,观察并记录光线的反射方向。
图3-2-1
“导学诱思,互动展示”教学案
班级: 初二 姓名:
第 1 页 第 2 页
八 年级 物理 学科 主备人: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预习P52的活动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探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保持折叠板与镜面垂直;
②激光笔发出的光一定要照射在镜面与中缝的交点上;
③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时,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
小,多测几组对应数据。
从实验归纳出的结论是:
作光路图要求:
1、作图必须用刻度尺、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等。
2、光线用实线,且要画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3、法线画虚线。
4、反射面的反面应画斜线。
标出反射角r 和入射角i 。
学习内容: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2、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组织(学习笔记) 难点: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导学诱思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传播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情况又会怎样呢?
学案导航,自主学习
研究光的反射现象
预习P51-52,完成下列问题:
1.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 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叫做 。
2.光的反射中的有关物理名称。
如图3-2-1所示,入射光线是 ;反射光线是 ;
入射光线在镜子上的投射点O 称为 ;过入射点O 与镜面垂直的直
线ON 叫做 ; 叫做入射角 , 叫做反射角。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在图3-2-2中,作出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
展示反馈,新知小结
阅读课本P53,明确什么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物体的平滑表面,其反射光束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 ;平行光经反射后,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 ;它们都遵守光的 。
巩固提升,总结评价
1.为什么用久了的黑板会因“反光”而看不清上面的字?怎样才能使黑板不“反光”?
2.晚上,在桌子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3-2-3所示。
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
做做看,并解释为什么。
3.一条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20°,则入射角是 ,反射角是 。
如果使入射光线逐渐靠拢法线,反射光线将 。
4.下列哪种材料适合做放电影的银幕( )
A.光滑的白布
B.粗糙的白布
C.平面镜
D.玻璃板
5.如图所示,一束光照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是30°。
请在图中画出法线和反射光线。
6、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 放在平板上,E 、F 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 转动。
(1)如图甲,当E 、F 在同一平面上时。
让入射光线AO 沿纸板E 射向镜面,在F 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 ,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
若将AO 向ON 靠近,则OB (选填“靠近”或“远离”)ON 。
(2)如图乙,以法线ON 为轴线,把纸板F 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第 3 页 第 4 页
图3-2-3
30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