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1
高校教师应预备的教学能力是全方位、多元化的,具体可以分为五大方面:1.1教学认知能力教师教学认知能力是指认识、理解与把握教学活动基本元素(诸如任务、内容、对象等)的能力,包括理解专业目标及课程的能力、了解教学对象的能力、分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
1.2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教学设计能力包括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能力、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力、编写教案能力。
1.3教学调控能力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是课程实施阶段的能力要求,是教师对课堂上学习情况的创设控制,是对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对达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的策略使用以及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具体包括反馈教学信息能力、调控教学进程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1.4教学评价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是指教师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学习过程的原则,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构建一个多元、连续、注重表现的评价体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指向于教与学两方面:一是,指教师教学自我评价能力;一是,指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能力。
1.5正确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学技术是指高校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各种物质媒体或物质条件。
分为常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两类。
运用常规教学手段的要求:目的明确,选择使用;展示清楚,引导观察;演讲结合,提高认识;注意维修,动手制作。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要求:应与常规教学手段结合使用;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方法;合理选择和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应与讲解、引导、思考结合起来;应当把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改革结合起来。
一、确立提升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为最终目标目前,许多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最终目标,而忽视了师德修养。
教师职业能力一、概念题:1、教师职业能力:就是教师以顺利地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学任务为特征的职业活动能力。
2、智慧技能:智慧技能就是运用语言、符号、规则、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动作技能:就是人通过某种特定动作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力4、教学: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是教和学相结合的统一活动。
5、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6、教学反思能力:就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能力。
7、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主要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完成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任务的能力。
8、了解学生的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学习能力以及身体状况等方面的了解和把握。
9、教学设计能力:就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
10、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措施。
11、课堂调控能力: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管理课堂程序,集中学生注意力,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达到课堂教学的预定目标的一种教学实施能力。
12、课堂教学常规:是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13、自我指向型的教学反思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里因素进行反思与调控的能力。
14、任务指向型教学反思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媒体等操作因素进行反思与调控的能力。
15、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是指教师能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的一种教学能力。
16、德育: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7、德育能力: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政治、思想、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18、评价学生的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标准,对学生整体素质做出客观评判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估和学生管理等方面。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同时,他们还应该掌握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基础,它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等因素,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教学《红楼梦》时,教师可以设定目标为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除了教学目标,教师还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学习。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掌握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传授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规则和技巧。
在讲授中,教师可以引入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和多媒体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合作,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还能够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
另外,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包括教学效果评估。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作业、小测验、口头测试和课堂观察等。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学生管理能力。
学生管理是教学的基础,它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教学能力的定义
教师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方法能力、教学交流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方面。
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优秀的教师教学能力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创新的思维和广泛的知识视野。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不断地反思与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和学生需求。
- 1 -。
简述教师专业能力基本内容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素养和态度等方面的能力。
它是教师教育和培训的重要目标,也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能力。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科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教学知识能力,了解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方法,能够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及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教学能力。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教师应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过程,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前沿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包括课堂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教师应能够有效地管理课堂秩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五、教师职业发展能力。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师职业发展能力,包括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提升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教师应能够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前沿问题,积极参与教师培训和研修活动。
六、师德师风。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教师教学能力目标
教师教学能力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各方面能力。
这些能力包括教学知识、教学技能、教学态度等方面。
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目标:
1. 教学知识能力目标。
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能够理解并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并进行有效的教学。
2. 教学技能能力目标。
教师应该具备多种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等方面。
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态度能力目标。
教师应该具备正确的教育态度和职业精神,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健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应该秉持严谨、负责、务实的教育态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4.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应该具备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包括教学软件的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网络教学等方面。
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总之,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教学能力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 1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详解导言:教育教学是一门复杂而且广泛的领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外,还需要具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本文将从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这些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一、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定义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
这包括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估与反馈等教育教学技能。
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1. 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需求和学习特点,从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
2. 提升教学效果: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使教师能够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培养综合素养、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使教师能够熟悉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学管理制度,能够根据学校的要求和规定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和工作评价。
三、如何提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 持续学习: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以及教学科研成果,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 反思与实践: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参与教学研究与交流:教师可以参加学术研讨会,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和教学方法,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同时,还可以加入教研组织,参与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提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4. 建立教学档案: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教学档案,包括教案、教学设计、学生评价等,用于总结和反思。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1.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能力。
包括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
(1)教师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思维的准确性——表现在课堂教学上是知识表述科学、准确,教学过程思维科学、精细;思维的条理性——在课堂上思路清晰、有条理;思维的概括性——在课堂教学上对教材内容处理恰当,即反映全貌、有突出重点;思维的发散性——在教学中能多方向、多层次、多侧面的思索问题、开展教学,思路开阔,能提出多种假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思维的变通性——能变通思路,产生超常的教学设想,提出教学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思维的独创性——能产生新颖的、别人未能想到的好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措施;(2)教师课堂教学的表达能力:较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指教师口头表达科学准确、简洁易懂,逻辑严密、生动能吸引学生;较强的文字表达及板书能力——文字功底好、能写一手好字,板书结构好,既能反映教学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较强的身体语言的表达能力——能充分恰当运用身体的位置、姿势、动作与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学内容;善于运用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的能力——指善于运用实验设备、录音机、电视机、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教学;(3)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善于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善于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能力、善于营造课堂教学环境的能力、善于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的能力、善于管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与纪律的能力、善于反馈、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善于评价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的能力、善于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较强的人格、情绪的感染力等。
2.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评价能力:(1)课堂教学课型设计的能力。
课堂教学课型可以从知识教学、活动方式与组织形式等维度分为各种类型,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接合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各种课堂教学课型的选择与设计的能力;(2)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能力。
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一)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教师要上好课,必须事先要备好课。
所谓备好课,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教材的知识弄懂,并融会贯通,使之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其次,要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明确教学目的、重点及要求,使之转化为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再次,要进一步研究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要实现上述三个方面的转化,教师就必须有一定的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
这种能力越强,备课的效果就越好,十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深入了解研究学生,这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心理状态,如思想状况、道德水平、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性格等。
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长善救失,因材施教。
(三)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为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而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
例如,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必须善于制定计划、动员发动、培养和使用骨干、组织指挥、总结评比等;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善于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等。
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包含一定的创造性,既需要知识经验,又需要满腔热情,更需要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研究、总结、磨炼。
(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发音准确,使用普通话教学;要简练明确,内容具体,生动活泼;要合乎逻辑,语法正确,流畅通达;要富于感情,有感染力。
这也是教师的基本功。
(五)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师在工作中,要善于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并使之不断升华,达到理论的高度;要能够自觉地运用、验证教育理论,从大量的现象中研究探索出规律性的东西。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我们不仅需要学生的知识掌握,还需要重视他们的能力培养。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教育教学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是教师职业的基础,包括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等。
这些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基础,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学科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知识储备,它包括学科的基础知识、学科的发展历程、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等。
这些知识帮助教师理解课程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育理论知识能帮助教师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了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心理发展,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激励学生。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底线,它规定了教师的职责和权利,保障了学生的权益。
二、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的核心,它包括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学生评价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它包括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和评价教学效果等。
课堂管理能力是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它包括维护课堂秩序、处理课堂问题、促进课堂互动等。
学生评价能力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特点,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自我发展能力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关键,它包括自我反思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研究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等。
三、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教师履行教育职责的基础,帮助教师理解和应对复杂的教育教学问题。
它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帮助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它们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帮助教师持续进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完整版精华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每位教师必备的核心素质。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整理了这份完整版精华。
本文档将涵盖教育教学的基本概念、教学方法、学生评价、课程设计等方面,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教育教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教学的定义与目标教育教学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在社会中能够独立、自主地生活和发展。
2. 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启发引导: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1. 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这些方法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现代的教学方法现代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学习等。
这些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学生评价1. 学生评价的原则(1)客观公正:评价结果应客观、公正,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2)全面综合:评价应涵盖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3)过程性评价: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2. 学生评价的方法学生评价的方法包括课堂观察、作业评价、考试评价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四、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的原则(1)科学性:课程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教师教学能力的区分一、知识链接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
1.教学认知能力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和概念等的概括程度,以及对所教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理解程度。
包括:概念、类同、运算、理解2.教学操作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策略的水平,其水平高低主要看他们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
它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
3.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教师监控能力是教学能力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教学能力的核心。
二、深度解读1.考试题型:这部分知识点,在考试的时候,经常考查的形式主要是概念反选、例子反选和多选题,概念反选题和多选相对比较简单,重点是例子反选,一般的问题形式为题干中描述了一个例子中老师的做法,问“这体现了教师的哪种能力?”。
2.区分方法:教学认知能力指的是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特点、教学方法与策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能力。
比如说教师能够领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能够分析教材;对学生学习准备性和个性特点的了解和判断;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比如说语言表达、非语言表达、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等;教学监控能力指的是将自己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评价,适时调整,以保证任务的有效完成这样的一种能力。
三、试题演练1.【单选题】教师能够对自身的教学计划进行反思、评价、监控、调节。
这属于( )是其教学能力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教学能力的核心。
A.教学认知能力B.教学操作能力C.教学监控能力D.教学研究能力1.【答案】C。
解析: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教师应具备的五大教学能力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主要方面、是教师有效完成教学活动的本领,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驾驭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调控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以及运用教学媒介能力。
第一部分教学认知能力教师教学认知能力是指认识、理解与把握教学活动基本元素(诸如任务、内容、对象等)的能力,包括理解专业目标及课程的能力、了解教学对象的能力、分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
一、理解专业目标及课程能力理解专业目标包括理解专业目标与教育目标、课程目标的关系;理解专业目标的表述形式;理解专业目标的作用。
理解课程包括理解课程的概念、课程编制、课程实施。
广义的课程“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具体学科,如高等数学、大学语文、逻辑学等。
课程编制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科学地编排课程并使之形成某种结构。
包括确立课程目标和表述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包括:实施课程和进行课程评价。
教师要实施课程也要参与课程编制,所以必须具备理解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编制的能力。
二、了解教学对象能力了解教学对象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自然状况、身心发展水平多方面了解的能力。
了解教学对象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前提。
了解教学对象的能力要求:了解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克服主观心理倾向,有客观的认知态度;要有明确的目的;掌握和运用可行的方法。
三、分析、处理教材能力分析、处理教材能力是指教师准确地分析教材,合理地剪裁教材的能力。
广义的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阅读资料、活动指导书、教学音像资料和教学图表等。
狭义的教材即指教科书。
教材是教师获得教学信息的基本依据,也是教师是学生教与学的基本依据。
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涉及教学流程的诸多方面,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教师应当具有分析和处理教材的基本能力。
表现为:1.能分析教材的总体结构。
2.能分析教材的知识点。
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专业发展能力
摘要:
1.教育能力
2.教学能力
3.教研能力
4.专业发展能力
正文:
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展现的专业能力,包括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能力、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力。
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出色的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
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现的能力,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能力、对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力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判断能力。
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出色的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教研能力是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所展现的能力,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能力、对教学方法的探索能力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估能力。
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出色的教研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专业发展能力是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展现的能力,包括对自身专业的认知能力、对专业知识的更新能力和对专业技能的提升能力。
教师资格的学科教学能力在教师资格的评定体系中,学科教学能力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
作为教师,拥有优秀的学科教学能力是保证学生获得优质教育的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教师资格的学科教学能力。
一、学科知识储备教师作为学科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储备。
只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储备,才能够对学生提供全面且准确的指导。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自我提升,保持学科知识的更新与深化。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科培训班、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期刊、与同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
二、教学设计与准备优秀的学科教学能力还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准备能力。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内容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顺序和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还需准备充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教学实施与掌控教学实施与掌控是教师资格的学科教学能力的核心环节。
教师应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准确把握教学的节奏和重点,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评价与反馈教师资格的学科教学能力还需要教师具备科学的评价与反馈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五、自我反思与专业成长作为教师,持续的自我反思和专业成长是保持学科教学能力的重要保证。
教师应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学科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关注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学科领域的研究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资格的学科教学能力包括学科知识储备、教学设计与准备、教学实施与掌控、评价与反馈以及自我反思与专业成长等方面。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哪些内容?(一)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教师要上好课,必须事先要备好课。
所谓备好课,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教材的知识弄懂,并融会贯通,使之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其次,要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明确教学目的、重点及要求,使之转化为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再次,要进一步研究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要实现上述三个方面的转化,教师就必须有一定的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
这种能力越强,备课的效果就越好,十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深入了解研究学生,这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心理状态,如思想状况、道德水平、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性格等。
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长善救失,因材施教。
(三)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为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而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
例如,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必须善于制定计划、动员发动、培养和使用骨干、组织指挥、总结评比等;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善于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等。
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包含一定的创造性,既需要知识经验,又需要满腔热情,更需要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研究、总结、磨炼。
(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发音准确,使用普通话教学;要简练明确,内容具体,生动活泼;要合乎逻辑,语法正确,流畅通达;要富于感情,有感染力。
这也是教师的基本功。
(五)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师在工作中,要善于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并使之不断升华,达到理论的高度;要能够自觉地运用、验证教育理论,从大量的现象中研究探索出规律性的东西。
教学能力结构
教学能力结构指的是一位教师所需要具备的教学能力的层次结构。
一般而言,教学能力结构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1.基础能力层:这一层次包括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知识、教学原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等基本能力。
在这个层次上,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能够运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教学原理,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及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等。
2.提升能力层:这一层次包括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
主要包括:深化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及时掌握教学新技术,积极参加教学培训和研修,强化教学观察和反思等。
3.创新能力层:这一层次是教师需要追求的高级教学能力,要求教师在方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以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求。
教师活动组织能力的专业术语
认知能力、设计能力、传播能力、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叫教师的教育能力,这是一种特殊的能力,也是从事教育行业所必须的能力。
认知能力:教师是非常特殊的职业,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也是比较复杂的,要求从业者要拥有比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记忆力,特别是需要拥有骡子思维能力等认知能力。
设计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注意明确教学目标、钻研透彻教材、搞活教学活动、注重教学策略、做好教学实施评价等。
传播能力:教师是传播知识和正确价值观的最直接途径,需要从业者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非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具备灵活运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组织能力:在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中,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组织教学的能力、组织学生开展或参与课外活动的能力、组织学生参与到集体生活中的能力、思想教育能力、协调班级内外部教育的能力和组织平衡个人生活与教学活动、生活之间的能力。
交往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往对教育教学活动是否能顺利开展有着必然的联系。
教师职业能力
一、概念题:
1、教师职业能力:就是教师以顺利地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学任务为特征的职业活动能力。
2、智慧技能:智慧技能就是运用语言、符号、规则、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动作技能:就是人通过某种特定动作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力
4、教学: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是教和学相结合的统一活动。
5、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6、教学反思能力:就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能力。
7、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主要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完成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任务的能力。
8、了解学生的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学习能力以及身体状况等方面的了解和把握。
9、教学设计能力:就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
10、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措施。
11、课堂调控能力: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管理课堂程序,集中学生注意力,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达到课堂教学的预定目标的一种教学实施能力。
12、课堂教学常规:是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13、自我指向型的教学反思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里因素进行反思与调控的能力。
14、任务指向型教学反思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媒体等操作因素进行反思与调控的能力。
15、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是指教师能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的一种教学能力。
16、德育: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7、德育能力: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政治、思想、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18、评价学生的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按照一定
标准,对学生整体素质做出客观
评判能力。
19、认知偏差:是指人们根据一
定表现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而对
他人做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
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
情况不相符合。
20、第一印象:是指师对学生最
初的认识和感受,也称“最初印
象”,心理学称为“首因效应”。
21、心理定势:是指一个人在一
定的时间内所形成的一种具有一
定倾向性的心理趋势。
22、晕轮效应:就是指人对某事
或某人好与不好的知觉印象扩大
到其他方面。
23、力戒近因效应:是指学生近
期行为给教师留下深刻印象,冲
淡了过去所获得的有关印象。
24、现象本质法:这种方法就是
直接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种
种表现,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
对学生有个较客观的评价。
25、效应本体法:就是从分析事
物间的相互联系开始,抓住事物
变化后产生的效应,由事物变化
后产生的效应来认识事物本体。
26、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
尚思想、优良品质、、模范行为去
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27、品德评价法:是教师根据德
育目标的要求,对学生已经形成
或正在形成的思想品德进行评
价,给予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方法。
28、班风:是一个班集体长期形
成的整体精神面貌,是班级集体
在本班级和学校领导以及其他班
级师生心中的形象。
29、观察法:是通过感官感知对
象搜集资料的方法。
30、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
搜集资料的方法。
31、实验法:是通过特定的操作
设计检验某种设想的实践效果的
方法。
32、历史法:是指对教育的历史
文献、历史遗存所做的发现、整
理、考订、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
对教育发展的状态及趋势所做的
阐述方法。
33、行动研究:泛指以实践中的
实践者为研究主体,以实践者在
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在实
践中并为了实践所做出的研究工
作。
34、信息:就是用语言、文字、
符号、图像、声音、情景、表情、
状态等方式传递的内容。
35、信息检索:是指从众多信息
集合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全过
程。
36、信息检索能力:就是能找到
所需要的信息能力。
37、教学口语:是指教师进行课
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用语。
教学口语一般包括导入语、讲授
语、提问语和总结语等。
38、教育口语:是指教师有目的
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
为规范的谈话,它是教师的日常
工作用语。
它的基本要求是:必
须具有明显的教育指向性,要有
可接受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
育口语可分为劝导语、激励语、
表扬语、批评语等。
39、形体语言:是口语表达的重
要辅助手段,是通过身姿、手势、
表情、目光等配合有声语言传递
信息的一种形式。
它主要包括头
语、脸语、眼语、手语和身姿等
几个方面。
40、手工检索:简称手检,是以
手工方式,利用印刷型检索工具
来检索信息资料一种检索手段。
41、计算机检索:简称机检,是
利用计算机检索系统,从存储在
计算机里的大量数据中检索出所
需要信息的一种检索手段。
42、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教
学信息的工具。
43、体态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
感、表明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
体姿态。
44、暗示:是影响人的心理的一
种特殊形式。
通过言语和非言语
手段达到,是接受暗示者对暗示
内容的知觉和接纳。
45、书面语言:主要指教师书写
出来的语言,即用书写形式表达
的语言,如板书,作业评语等。
在教学中使用书面语言有助于学
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学
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审
美能力。
46、身体语言:是指在课堂教学
中,教师运用手势、姿态和表情
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语言形式。
47、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指
教育活动中,教师与他人在思想、
行动上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48、协调能力:指教师根据交往
情境和交往对象的变化,能够适
时地调整自己的交往方式、交往
策略的能力。
49、反思能力:是教师通过分析
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表现,
找出自己行为方式中的缺点和不
足,借以提高自我的能力。
50、移情:是指教师以同情的态
度,设身处地的以内心的想法和
感受来为学生考虑。
51、教育机智能力:是指教师面
对特定的学生行为或特定的事
件,通过敏锐地观察,准确地把
握行为和事件的实质,果断、迅
速地做出决策并付诸实施的能
力。
52、道德教育中的教育机智:是
教师根据学生接受教育的不同潜
质及社会对学生的不同影响,在
与学生的交往中,随机性、情境
性、巧妙地对学生施加道德影响
的能力。
53、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机智:是
教师基于长期对学生情绪和行为
变化的密切观察而形成的一种综
合心理能力。
54、教师角色:就是社会对从事
教师职业的人的行为所赋予的期
望或规范要求,反映了社会对教
师责任的期待。
55、教师角色认知能力:是指教
师在意识水平上对其所应表现的
行为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表现出
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教师只有对
自身的角色有充分的认识,才能
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出色地完
成教育工作的任务。
56、教学环境:是指那些与教学
有关的、影响教学并通过教学影
响人的总体因素,主要包括物质
环境和人文环境。
57、心理调适能力:是指能根据
形势和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
思维和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
情绪,自信心强,意志坚定,能
正确对待和处理顺境与逆境、成
功与失败的心理适应能力。
58、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
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心
理体验,是伴随特定生理反应与
外部表现的一种心理过程。
情绪
是自然性的、原始动物也具有的
一种心理过程。
情感是社会性的,
为人类所独有的高级心理过程。
59、强迫:是指以不能为主观意
志所克制而反复出现的观念、意
向和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心理
障碍。
60、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
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
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61、抑郁:通常是一种情绪障碍,
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
合症。
抑郁涉及身体和心理,如
疲劳感、睡眠障碍、食欲不振、
注意力不能集中、犹豫不决、有
自杀想法或念头等。
62、人格:是一个人内部决定他
特有的行为和思想的心身系统的
动力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