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上《认识厘米》ppt课件4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28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区级公开课《认识厘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厘米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思维能力。
他们在生活中对长度有一定的感知,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长度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长度单位厘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以及对长度数据的处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外,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引导他们发现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3.巩固新知:设计一些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运用厘米单位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厘米之外,还有哪些长度单位,并简要介绍其他长度单位。
5.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复述厘米的概念及测量方法,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2课《认识厘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2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感受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和认识,为后续学习其他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太系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用目测、手测等方法估计物体的长度,但对长度单位的概念还很模糊。
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感受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长度,提高其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其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厘米尺、实物、图片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把厘米尺,若干实物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的文具盒长20厘米,小华的书本宽15厘米”,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各种长度不同的实物,如课本、铅笔、桌子等,让学生目测它们的长度。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2课《认识厘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2课《认识厘米》。
教材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系统,没有形成长度单位的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建立起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厘米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厘米尺、生活物品(如书本、铅笔等)、课件。
2.学具:厘米尺、练习本、铅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如书本、铅笔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长度吗?然后引导学生用手比划一下,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并通过课件展示厘米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厘米。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商品时查看长度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厘米尺测量书本、铅笔等物品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厘米,了解厘米的应用,培养学生测量和估量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周围事物的长度有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长度单位的认识上还是空白,需要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际操作来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认识厘米单位,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测量和估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认识厘米单位,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用厘米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厘米的应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测量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厘米尺、生活物品(如玩具、书籍等)、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
2.学具准备:每人一把厘米尺,一份测量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情境的图片(如教室里的桌子、学生的身高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这一数学元素。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吗?我们怎样来表示它们的长度呢?”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厘米的概念,展示厘米尺,讲解厘米的定义和用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厘米的长度,如用厘米尺测量教具的长度,并记录在测量记录表上。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活动。
每组选择一个生活物品,用厘米尺测量其长度,并记录在测量记录表上。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课件《认识厘米》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一、教学内容1. 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是用来衡量物体长度的。
2. 介绍厘米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1厘米等于10毫米。
3. 学习如何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包括如何放置尺子,如何读取尺子上的厘米刻度等。
4.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手指、脚丫)来估计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进行测量验证。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 学生能够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能够正确读取尺子上的厘米刻度。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难点:学生能够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包括如何放置尺子,如何读取尺子上的厘米刻度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厘米标尺、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练习本、尺子、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让学生观察并估计它们的长度。
2. 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教师向学生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介绍厘米作为一种长度单位。
3. 学习如何用厘米进行测量:教师示范如何用尺子进行测量,如何读取尺子上的厘米刻度,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4.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部位来估计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进行测量验证。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厘米的定义和换算关系(1厘米=10毫米)。
3. 用厘米进行测量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测量一下你的桌子、椅子、书本等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请用自己的身体部位估计一下教室的长度,并用厘米进行测量验证。
扬州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及教学反思(区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是扬州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厘米的长度概念,能够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概念,他们能够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但是还不熟练运用厘米进行测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厘米的长度,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难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厘米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厘米的长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际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长度测量,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厘米尺、测量工具、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尺、测量工具、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的书比小红的书长,你们能帮小明量一量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长度,引出厘米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厘米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厘米尺,了解厘米的长度。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厘米与米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厘米尺测量实物长度,如课本、铅笔等。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厘米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呈现一些长度问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进行解答。
如“小华的书比小明的书长3厘米,小明的书比小红的书长2厘米,请问小华的书比小红的书长多少厘米?”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厘米,还有哪些长度单位?让学生了解其他长度单位,如米、分米等。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案(校内教研课)一.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厘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厘米,掌握用厘米测量长度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他们能够理解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厘米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测量方法不够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厘米的长度,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厘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厘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厘米测量长度,提高测量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厘米,感受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用厘米测量长度的方法。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厘米尺、剪刀、胶带、书本、铅笔等。
2.学具:每人一份厘米尺、剪刀、胶带、书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幅画面,画面中有一个小朋友在用尺子测量桌上的书本长度,引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思考。
提问:“你们知道尺子是什么吗?它用来测量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尺子上的小格子,进而引入厘米的概念。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厘米的长度单位,让学生观察厘米尺,认识厘米尺上的刻度。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厘米与米、分米之间的关系。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市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第一步,为后续学习米、分米、千米等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在生活中对长度有一定的感知,但还不能精确地用长度单位来衡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厘米单位在实际测量中的运用,以及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教师讲解:介绍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讲解测量方法。
4.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测量物体长度,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提升:学生展示测量成果,教师点评,引导学生理解厘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6.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测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长度单位——厘米1.确定测量起点2.沿着物体直尺3.找到终点,读数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2《认识厘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长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清楚厘米的具体含义。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米的概念,为本节课学习厘米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长度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厘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的长度。
2.培养学生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厘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运用教具、实物等直观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厘米的长度。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长度,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厘米尺、实物、PPT等。
2.学具:每人一把厘米尺,若干份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的书比小红的书长,请问小明的故事书比小红的故事书长多少厘米?”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作用。
然后,教师出示1米尺,让学生观察,引出长度单位“厘米”。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厘米尺,让学生了解厘米尺的构成。
同时,教师讲解厘米的概念,让学生明白1厘米等于10毫米。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用厘米尺测量实物(如铅笔、课本等)的长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2课《认识厘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这一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的第二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能够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到生活中的长度现象,并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可能还不够清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和换算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能够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能够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即1米等于100厘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物体长度,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厘米尺、多媒体设备2.学具:厘米尺、练习本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小圆形,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哪个形状的物体更长。
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并讲解1米等于100厘米的换算关系。
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度现象,让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活动。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区级公开课《认识厘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掌握厘米的换算,能够运用厘米进行实际的长度测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认知,但是对于厘米这个长度单位还是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演示、操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厘米,理解厘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理解厘米的概念,掌握厘米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理解厘米的概念。
2.掌握厘米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厘米。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认识厘米。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道具,如尺子、绳子、物体等。
2.准备厘米标尺。
3.准备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实物道具,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有多长?我们应该如何表示它们的长度?”然后,教师引入厘米的概念,解释厘米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厘米标尺给学生,让学生亲自测量实物道具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测量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厘米的换算方法。
同时,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书面练习。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教室的长度是多少厘米?教室的宽度是多少厘米?”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答案。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厘米的认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评课稿一、引言《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本重要教材,本文将对其中的一堂课《认识厘米》进行评课。
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评述。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够认识厘米的概念,了解厘米的用途和实际应用场景。
2.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量具进行厘米的测量。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厘米的概念: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学生了解厘米的定义和使用场景。
2.掌握厘米的测量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使用尺子等工具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
3.实际应用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老师提出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演示,引导学生认识厘米的概念。
2.实践操作:学生亲自操作尺子等工具,进行厘米的测量,巩固理论的学习。
3.问题解决:教师提出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长度的基本单位和表达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环节:认识厘米1.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物体,介绍厘米的概念,如长笔、教室桌子等。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亲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学生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分享,教师纠正和引导。
第三环节:厘米的测量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尺子,并演示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2.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亲自操作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3.学生进行互相比较和检验,教师进行指导和纠错。
第四环节:实际应用问题解决1.教师提出一些实际应用问题,例如:教室的黑板有多长?桌子的高度是多少厘米?等等。
《认识厘米》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知道1厘米有多长,清楚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认识厘米,建立初步的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体和线段的长度,能合理估计一些线段或者物体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3.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积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和线段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尺学具:1人1个学具盒(田字格、图钉、订书针、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一、实践感悟谈话:小朋友们是第一次来这里上课吗?这里都是崭新的课桌,你知道我们现在的桌子有多长吗?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比如,用数学书、文具盒、铅笔,或者手的一拃去量一量。
先想好准备用什么工具来量课桌面的长度。
(老师也用手来量一下)把你的结果告诉老师,指学生回答。
学生动手量一量,教师巡视并指导。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老师记录)师:我们的课桌面都是一样长的,为什么大家量得的结果却不一样呢?生回答。
根据他们量的结果,你知道课桌有多长吗?那怎么办呢?聪明的人们已经想到用统一的测量工具,用统一的长度作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新朋友厘米。
(板书:认识厘米)二、认识1厘米师:其实这个新朋友就藏在我们身边,你知道他们在哪里吗?生:尺师:其实厘米就藏在尺子里,同学们要想认识厘米,我们先要学会看尺。
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小尺,仔细观察上面都有些什么?生观察后回报:尺子上都有数,(根据尺子的长短,数有多有少)尺子上有一条条的线,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0表示刻度0,表示起点,1表示刻度1.....还有cm,表示厘米,cm是厘米的英文缩写,厘米就是常用的一个长度单位。
师:你知道尺子上哪里到哪里是1厘米呢?师:请小朋友看自己的尺,你知道从刻度0开始,到哪里是1厘米呢?尺子上从刻度0开始到刻度1就是1厘米,也就是一大格(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比划1厘米),你记住1厘米有多长了吗?师: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呢?睁开眼睛再比划一下师:尺子上除了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长以外,还有刻度几到刻度几也是1厘米?和你的同桌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