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引起ST段抬高的情况及其心电图特点
- 格式:rtf
- 大小:326.48 KB
- 文档页数:45
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常出现ST 段抬高,大量循证医学证明再灌注时间是决定这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指南要求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需在十分钟之内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再灌注治疗,主要依据胸痛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作出判断。
除急性心肌梗死外,ST段抬高还见于多种情况,这些平时有ST段抬高的人群如出现胸痛,就会被误认为是急性心肌梗死。
这些ST段抬与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ST段抬高的鉴别是这几年心电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下面是一些可引起ST段抬高的情况及其心电图特点。
1、正常人中出现的ST段抬高
正常ST段多为一等电位线,有时也可有轻微的偏移,一般小于0.5mm,但在V1、V2导联可抬高达3mm,V3导联可抬高过5mm,抬高多为凹面向上型。
正常ST段抬高并不少见,研究表明,16到58岁男性中有91%的人出现一个或多个前胸导联ST段抬高达1~3mm,V2抬高最为明显。
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ST段抬高的比例下降,在76岁以上的健康男性中,只有30%出现ST段抬高。
与男性不同的是,女性只有20%出现ST 段抬高大于1~3mm,而这一比例不受年龄影响。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电图改变,成人发病率约1%-2.5%,既往认为本综合征完全属于正常变异,近年来发现其可能伴发冠心病和肥厚性心肌病,并发现当其呈家族发病时可能发生猝死。
其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在J点处开始呈凹面向上或上斜型抬高,在V3~V5导联最明显,可高过3~4mm,ST段抬高不伴有对应导联的ST段压低(AVR除外)。
65%的病例可见J波,多呈尖峰型,也可呈顿挫型(R波降支出现顿挫,切迹)。
胸导联T波通常高大,双肢对称,有时可达10mm,类似超急性期心肌梗死。
当心率变快时心肌复极趋于一致,抬高
的ST段可回到基线,而心率变慢时抬高的更加明显。
这些心电图改变相对稳定,可数年不变。
Smith等比较355份前间壁心肌梗死与171份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发现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相比,前间壁心肌梗死的R波振幅要低,ST段抬高的更显著,QTc要更长,但并没有提出明确的鉴别方法。
2、急性心包炎和心肌炎
急性心包炎时,由于心包脏层与壁层的急性炎症,致心外膜广泛损伤,出现类似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的心电图表现,通常除aVR、V1外其它导联均出现ST段抬高,涉及到多支冠脉分布区域,这在急性心梗中极少发生。
在急性心包炎中ST段上抬很少超过0.5mV,而急性心肌梗死很常见。
急性心包炎常在大部分导联出现PR段压低,aVR导联PR段抬高,为心房外膜受损所致,在急性心梗中PR段不压低,除非伴有心包炎或者心房梗死。
急性心包炎ST段抬高为凹面向上型,而急性心肌梗死多为凸面向上。
一般无异常Q波出现。
心包摩擦音没有鉴别意义,因为早期心包炎、大范围透壁性心梗都可能出现。
急性心肌炎和急性心包炎一样,也可以出现弥漫性ST 段抬高。
3、高钾血症
高钾血症可在右胸导联,aVR导联出现ST段抬高,可能与其引起的室内传导障碍有关。
常同时伴有P波振幅降低或消失,T波高耸,基底部变窄,双支对称成帐蓬样改变及QRS时间延长等变化。
高钾血症引起的ST段抬高多为下斜型抬高,而心梗多为水平型或上斜型。
4、The Brugada综合征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Brugada综合征与定位在3号染色体的心脏钠通道
SCN5A的基因突变有关,主要表现为心电图的异常。
有些患者存在右束支阻滞,大多数是因为ST段抬高酷似右束支阻滞,但是I、aVL、V5、V6终末S波不宽。
ST段抬高主要发生在V1和V2,可呈马鞍形(2,3型),但典型的病例(1型)是从R波顶点开始下斜形抬高,终末与倒置的T波相连。
这种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和心梗比较好鉴别,当前间壁心梗伴右束支阻滞时,R波的降支和ST段的起点有明显的过渡区,ST段多为水平或上斜抬高,而不是下斜型。
Brugada综合征的ST段抬高可以持续存在,也可间歇地出现。
迷走神经刺激,使用钠通道阻滞剂如普鲁卡因胺可使ST段抬高更加明显,交感神经刺激,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可使ST 段抬高减轻。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是另外一个可引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疾病,心电图可见Epsilon波,为右室导联QRS波群后一个向上的小波。
因右室心肌细胞萎缩,被脂肪组织和纤维取代,部分残存的心肌细胞被脂肪组织所包绕,故其除极延迟至心室大部分心肌除极完之后,Epsilon波又称为右心室晚电位。
有时与2,3型Brugada综合征很难鉴别〔6〕。
5、经胸腔电复律
心前区的经胸腔直流电复律的患者可出现短暂的ST 段抬高。
Van Gelder等〔7〕报道146位房颤或房扑的患者经胸腔直流电复律后有23位出现ST段抬高大于等于5mm,平均1.5民之后恢复正常(10秒到3分钟),在这些患者中没有发现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或心肌酶谱增高,出现ST段抬高的患者转复率低于无ST段抬高的患者(分别为48%和76%),转复后能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也较低(分别为35%和59%)。
Kok等〔8〕观察直流电复律治疗电生理检查中诱导的室性心动过
速,130人中有20人出现ST段抬高(15.4%)。
这些患者都没有急性心梗的临床表现,出现这种ST段抬高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6、变异性心绞痛
因冠状动脉痉挛而完全闭塞时出现相应区域的ST段抬高,反应透壁性心肌缺血,称为变异性心绞痛。
这种痉挛时间通常不长,血管再通后ST段可转为正常,心肌不会坏死.变异性心绞痛引起的ST段抬高与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无法鉴别,因为它们的病理生理过程完全相同。
变异性心绞痛血管痉挛时间过长可以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7、左束支阻滞
指南要求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等同于ST段抬高,但通常很难确定是否为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因为大多数情况没有以前的心电图作为对比。
因此研究单纯左束支传导阻滞与左束支传导阻滞并发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的鉴别方法优为重要。
左束支滞阻时出现继发性ST段抬高或压低,使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变得困难,但左束支阻滞ST段改变一般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即主波向下的导联出现ST段上抬,而主波向上的导联出现ST段压低。
Sgarbossa分析131例早期(入院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束支阻滞及131例对照的心电图特点,发现仅有以下几个指标有鉴别意义,其敏感性及特异性见表1。
最近Smith SW等分析33例心肌梗死伴左束支传导阻滞及129例对照组心电图,对Sgarbossa方法的第三条提出新的方案,用ST段抬高的振幅与S波的振幅比置大于0.25提示心肌梗死,其敏感性明显提高,特异性稍高。
肺栓塞的心电图改变有窦性心动过速,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典型
S1Q3T3,T波倒置,多位于胸前导联,可出现深倒对称,类似冠状T波。
少数患者可出现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壁ST段抬高,可伴有下壁ST段抬高,随着病情好转,ST-T改变可恢复正常。
其原因可能与右室负荷重,扩大或缺血有关。
8、左室心尖球囊综合症
左室心尖球囊综合征(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ABS)或Takotsubo心肌病是由精神刺激或躯体应激所诱发的一过性改变,多发于绝经期妇女,表现与心肌梗死类似,表现为胸痛或呼吸困难,少数可表现为腹部不适,肌痛,心慌,心律失常,黑矇、晕厥,极少数表现为心脏骤停9。
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典型患者胸前导联ST段抬高,部分病例下壁或侧壁也可出现ST段抬高,可有T波异常,多为T波倒置,还可出现病理性Q波。
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可轻度升高,影像学检查显示左室心尖部运动减低或消失,伴基底部运动增强,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持续数天至数周后恢复正常。
尚无心电图鉴别方法。
部分患者球囊样扩张部分位于左室中部或心室底部。
9 、结束语
很多情况都可以引起ST段抬高,除了上诉原因外,还有室壁瘤、预激综合症、左室肥大及低温等多种情况,这些情况大多数可能通过ST段抬高的形状,相关的导联以及心电图QRS 波群的特点鉴别,掌握这些常见的引起ST抬高的情况及其心电图特点有利于及时准确地诊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尽早进行再灌注治疗的同时也尽量避免误诊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更多文章急诊医学论文 /jizhen/
搜集因急性腹痛收治入院的3 268例患者,对其入院情况、
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约占急诊就诊总人数的29.76%。
共有1 747例非创伤性腹痛患者,诊断不明确者214例,1 533例诊断明确的腹痛住院患者纳入研究。
其中男780例,女753例,年龄14~93岁,平均38.7岁。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观察2010-10-2013-10收治于我院住院的患者。
检索词:根据主诉中“腹痛”的关键词,或入院诊断为“腹痛待查”的患者。
腹痛患者分为初诊即确诊的腹痛和初诊未被确诊的腹痛。
初诊即确诊的腹痛定义为:患者以腹痛待查就诊,初次就诊时(包括在我院和在外院就诊)即明确诊断腹痛原因;初诊未被确诊的腹痛定义为:在初次就诊被误诊和(或)未被明确诊断,因治疗效果差而住院诊治的患者。
根据既往研究,把腹痛病因分为腹腔脏器病变、腹腔外脏器病变和全身性疾病三种。
记录各组病例的诱发因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发病及诊疗经过和最终的诊断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搜集因急性腹痛收治入院的3 268例患者,对其入院情况、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约占急诊就诊总人数的29.76%。
共有1 747例非创伤性腹痛患者,诊断不明确者214例,1 533例诊断明确的腹痛住院患者纳入研究。
其中男780例,女753例,年龄14~93岁,平均38.7岁。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观察2010-10-2013-10收治于我院住院的患者。
检索词:根据主诉中“腹痛”的关键词,或入院诊断为“腹痛待查”的患者。
腹痛患者分为初诊即确诊的腹痛和初
诊未被确诊的腹痛。
初诊即确诊的腹痛定义为:患者以腹痛待查就诊,初次就诊时(包括在我院和在外院就诊)即明确诊断腹痛原因;初诊未被确诊的腹痛定义为:在初次就诊被误诊和(或)未被明确诊断,因治疗效果差而住院诊治的患者。
根据既往研究,把腹痛病因分为腹腔脏器病变、腹腔外脏器病变和全身性疾病三种。
记录各组病例的诱发因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发病及诊疗经过和最终的诊断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珚x±s表达,行方差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发现患者发病时间15min~15d,平均20h。
引起腹痛的疾病原因有50种。
初诊即确诊的腹痛共1 122例(占总例数73.19%),为:急性胰腺炎385例,急性肠梗阻200例,急性胆道病变137例,急性阑尾炎130例,急性胃肠炎11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95例,均为腹腔脏器病变。
初诊未被确诊的腹痛共411例(占总例数26.81%)。
其中腹腔脏器病变引起的腹痛共359例(占总例数23.42%),分别为急性胰腺炎143例,先天性结肠冗长症36例,肠易激综合征36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引发的十二指肠瘀滞21例,溃疡性结肠炎17例,肠系膜栓塞15例,肠结核13例,克隆病12例,脂肪肝肝病11例,泌尿系结石10例,急性阑尾炎10例,胃癌8例,妇科疾病肿瘤9例,泌尿系感染7例,食管裂孔疝3例,卵巢蒂扭转3例,急性胆道疾病2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2例,间位结肠1例(见表1)。
这些初诊未确诊的腹痛患者中急性胰腺炎最多,表现存在一定的不典型性。
肠梗阻为表现70例,高血压24例,ARDS 20例,
妊娠15例,MODS10例,抑郁症2例,胃癌1例,过敏性紫癜1例(见表2)。
腹外脏器病变引起的腹痛共50例(占总例数4.24%)。
分别为:急性心梗19例,主动脉夹层18例,胸腔积液6例,(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5例,炎症性胸腔积液1例),急性心衰2例,肺部感染3例,肺栓塞1例,胸膜炎1例(见表3)。
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腹痛共67例(占总例数4.37%)。
分别为:过敏性紫癜(腹型)17例,神经官能症17例,重金属中毒23例(急性铊中毒8例,急性汞中毒8例,铅中毒7例),腹型癫痫6例,糖尿病引发的酮症酸中毒3例,尿毒症1例(见表4)。
本研究中2例死于主动脉夹层,1例死于铊中毒,1例死于胆道疾病,1例死于胃癌合并胰腺炎、肠梗阻,2例死于胰腺炎合并MODS,3例死于胃癌晚期,均发生在初诊未被确诊的腹痛患者。
初诊即确诊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初诊未确诊的患者,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3、讨论
急性腹痛是急诊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之一,引起腹痛的原因复杂。
如何对急性腹痛进行全面准确的诊断,是急诊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
统计我院2010-10-2013-10急诊门诊患者的相关资料显示,本研究中全部腹痛患者占就诊人数的29.76%,非创伤性腹痛患者约占就诊腹痛患者的1/2,与国外报道一致。
本研究显示急性非创伤性腹痛的患者中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急性肠梗阻,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略有不同。
国内外文献报道非创伤性急性腹痛的疾病多以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道疾病、泌尿系结石、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溃疡病穿孔等最为常见。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一可能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急诊内科病房住院患者,而文献中的研究对象则包括所有急诊就诊的患者,包括急诊门诊就诊的和住院的患者;造成这种
差别的原因之二是本研究中急性胃肠炎大多在急诊留观得以诊治而无需住院治疗,急性阑尾炎、急性胆道疾病、泌尿系结石则大多于外科急诊就诊,并行手术治疗,也未在本研究的范围之内,这也是本研究腹痛患者以急性胰腺炎比例最高的原因;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三考虑是我院作为三级甲等医院,一般多接诊下级医院因诊疗效果不佳转往上级医院的患者。
急性胰腺炎引起腹痛患者误诊分析。
初诊未被确诊的腹痛也以急性胰腺炎比例最高,可见急诊医生应把急性胰腺炎作为急诊腹痛的常见病加以掌握。
本研究发现符合中国胰腺炎诊治指南推荐诊断标准的胰腺炎初诊较易确诊,有385例。
未被确诊的有143例,来诊时这些患者不符合上述标准。
这些患者因持续性腹痛、腹胀、呕吐就诊,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早期无异常,CT等影像学发现肠梗阻及双肺底炎症等;入院后动态观察才发现血清淀粉酶、脂肪酶逐渐升高至正常参考值的3倍以上而得以确诊。
其中以肠梗阻为表现的胰腺炎80例,占未被确诊胰腺炎患者的48.95%,因此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要注意鉴别急性胰腺炎。
其它因AP腹痛而误诊的患者分别以高血压、ARDS或并发MODS,合并妊娠来诊,提示这些病症可以掩盖AP,临床上应深究其原因,考虑到胰腺炎的诊断,以防误诊。
死亡原因分析。
本研究中共有10例患者死亡。
3例胃癌晚期死亡。
死亡率最高的是初诊未确诊组的腹痛患者,以腹腔外器官占比例最大。
本研究中有2例死于主动脉夹层,其中1例26岁男性因腹痛伴腹泻就诊,就诊时测血压正常,入院后按胃肠炎治疗过程中突然死亡,死后尸检发现为主动脉夹层。
全身性疾病致腹痛的前三位疾病:重金属中毒,腹型过敏性紫癜和神经官能症。
本研究建议急诊医师在急性腹痛的诊疗中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要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把握其主要的矛盾;对于危重的患
者,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除外致命疾病所致的腹痛病因,如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塞等,然后再进行下一步明确诊断的治疗。
本研究中初诊即确诊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初诊未确诊的患者,P<0.01,有统计学差异,说明首诊若能及时确诊,及时找到病因,避免了延误病情,说明提高首诊准确性、降低死亡率和误诊率的重要性。
腹腔脏器的病变,腹腔外脏器与全身性疾病这三大类疾病均可引起起腹痛,初诊被误诊的腹痛因临床少见常被误诊,要求急诊医师多总结经验教训,结合辅助检查又不能完全依赖辅助检查,既依据常规又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诊断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免误诊、漏诊延误病情;本研究中确诊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初诊未确诊的患者,说明提高首诊准确性对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搜集因急性腹痛收治入院的3 268例患者,对其入院情况、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约占急诊就诊总人数的29.76%。
共有1 747例非创伤性腹痛患者,诊断不明确者214例,1 533例诊断明确的腹痛住院患者纳入研究。
其中男780例,女753例,年龄14~93岁,平均38.7岁。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观察2010-10-2013-10收治于我院住院的患者。
检索词:根据主诉中“腹痛”的关键词,或入院诊断为“腹痛待查”的患者。
腹痛患者分为初诊即确诊的腹痛和初诊未被确诊的腹痛。
初诊即确诊的腹痛定义为:患者以腹痛待查就诊,初次就诊时(包括在我院和在外院就诊)即明确诊断腹痛原
因;初诊未被确诊的腹痛定义为:在初次就诊被误诊和(或)未被明确诊断,因治疗效果差而住院诊治的患者。
根据既往研究,把腹痛病因分为腹腔脏器病变、腹腔外脏器病变和全身性疾病三种。
记录各组病例的诱发因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发病及诊疗经过和最终的诊断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珚x±s表达,行方差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发现患者发病时间15min~15d,平均20h。
引起腹痛的疾病原因有50种。
初诊即确诊的腹痛共1 122例(占总例数73.19%),为:急性胰腺炎385例,急性肠梗阻200例,急性胆道病变137例,急性阑尾炎130例,急性胃肠炎11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95例,均为腹腔脏器病变。
初诊未被确诊的腹痛共411例(占总例数26.81%)。
其中腹腔脏器病变引起的腹痛共359例(占总例数23.42%),分别为急性胰腺炎143例,先天性结肠冗长症36例,肠易激综合征36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引发的十二指肠瘀滞21例,溃疡性结肠炎17例,肠系膜栓塞15例,肠结核13例,克隆病12例,脂肪肝肝病11例,泌尿系结石10例,急性阑尾炎10例,胃癌8例,妇科疾病肿瘤9例,泌尿系感染7例,食管裂孔疝3例,卵巢蒂扭转3例,急性胆道疾病2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2例,间位结肠1例(见表1)。
这些初诊未确诊的腹痛患者中急性胰腺炎最多,表现存在一定的不典型性。
肠梗阻为表现70例,高血压24例,ARDS 20例,妊娠15例,MODS10例,抑郁症2例,胃癌1例,过敏性紫癜1例(见表2)。
腹外脏器病变引起的腹痛共50例(占总例数4.24%)。
分
别为:急性心梗19例,主动脉夹层18例,胸腔积液6例,(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5例,炎症性胸腔积液1例),急性心衰2例,肺部感染3例,肺栓塞1例,胸膜炎1例(见表3)。
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腹痛共67例(占总例数4.37%)。
分别为:过敏性紫癜(腹型)17例,神经官能症17例,重金属中毒23例(急性铊中毒8例,急性汞中毒8例,铅中毒7例),腹型癫痫6例,糖尿病引发的酮症酸中毒3例,尿毒症1例(见表4)。
本研究中2例死于主动脉夹层,1例死于铊中毒,1例死于胆道疾病,1例死于胃癌合并胰腺炎、肠梗阻,2例死于胰腺炎合并MODS,3例死于胃癌晚期,均发生在初诊未被确诊的腹痛患者。
初诊即确诊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初诊未确诊的患者,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3、讨论
急性腹痛是急诊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之一,引起腹痛的原因复杂。
如何对急性腹痛进行全面准确的诊断,是急诊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
统计我院2010-10-2013-10急诊门诊患者的相关资料显示,本研究中全部腹痛患者占就诊人数的29.76%,非创伤性腹痛患者约占就诊腹痛患者的1/2,与国外报道一致。
本研究显示急性非创伤性腹痛的患者中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急性肠梗阻,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略有不同。
国内外文献报道非创伤性急性腹痛的疾病多以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道疾病、泌尿系结石、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溃疡病穿孔等最为常见。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一可能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急诊内科病房住院患者,而文献中的研究对象则包括所有急诊就诊的患者,包括急诊门诊就诊的和住院的患者;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二是本研究中急性胃肠炎大多在急诊留观得以诊治而无需住院治疗,急性阑尾炎、急性胆道疾病、泌尿系结石则
大多于外科急诊就诊,并行手术治疗,也未在本研究的范围之内,这也是本研究腹痛患者以急性胰腺炎比例最高的原因;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三考虑是我院作为三级甲等医院,一般多接诊下级医院因诊疗效果不佳转往上级医院的患者。
急性胰腺炎引起腹痛患者误诊分析。
初诊未被确诊的腹痛也以急性胰腺炎比例最高,可见急诊医生应把急性胰腺炎作为急诊腹痛的常见病加以掌握。
本研究发现符合中国胰腺炎诊治指南推荐诊断标准的胰腺炎初诊较易确诊,有385例。
未被确诊的有143例,来诊时这些患者不符合上述标准。
这些患者因持续性腹痛、腹胀、呕吐就诊,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早期无异常,CT等影像学发现肠梗阻及双肺底炎症等;入院后动态观察才发现血清淀粉酶、脂肪酶逐渐升高至正常参考值的3倍以上而得以确诊。
其中以肠梗阻为表现的胰腺炎80例,占未被确诊胰腺炎患者的48.95%,因此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要注意鉴别急性胰腺炎。
其它因AP腹痛而误诊的患者分别以高血压、ARDS或并发MODS,合并妊娠来诊,提示这些病症可以掩盖AP,临床上应深究其原因,考虑到胰腺炎的诊断,以防误诊。
死亡原因分析。
本研究中共有10例患者死亡。
3例胃癌晚期死亡。
死亡率最高的是初诊未确诊组的腹痛患者,以腹腔外器官占比例最大。
本研究中有2例死于主动脉夹层,其中1例26岁男性因腹痛伴腹泻就诊,就诊时测血压正常,入院后按胃肠炎治疗过程中突然死亡,死后尸检发现为主动脉夹层。
全身性疾病致腹痛的前三位疾病:重金属中毒,腹型过敏性紫癜和神经官能症。
本研究建议急诊医师在急性腹痛的诊疗中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要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把握其主要的矛盾;对于危重的患者,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除外致命疾病所致的腹痛病因,如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塞等,然后再进行下一步明确诊断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