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数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及教育思考
- 格式:docx
- 大小:35.93 KB
- 文档页数:7
数学中的历史和文化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门追求真理和探索世界本质的学科,它的发展离不开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1. 古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数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到古希腊、印度、中国等地,各个文明都对数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例如,埃及人在建筑和土地测量中使用了简单的几何概念,而美索不达米亚人则在商业交易中运用了复杂的数学运算。
古希腊人则以欧几里得几何为代表,建立了严谨的公理体系,对后世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数学与古代文化的关系在古代,数学与文化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例如,古埃及人认为几何是其建筑和艺术的基础,因此他们对几何学的研究极为重视。
古希腊人将数学视为哲学的一部分,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智慧。
3. 数学在不同文化中的发展轨迹数学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在中国,古代数学主要以算术和几何为主,而在印度,古代数学发展了代数和无穷级数的概念。
古代中东地区的数学家则在几何和代数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这些不同的发展轨迹反映了不同文化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的特点。
4. 数学与艺术的相互渗透数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数学的美学价值和几何的对称性在艺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例如,黄金分割比例在建筑和绘画中被广泛采用,调和比例则在音乐中产生了美妙的和谐。
数学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创作的灵感。
5. 当代数学的发展与文化因素的影响在当代,数学的发展与全球化、跨学科融合的潮流密切相关。
数学家们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将数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如数学在物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同时,数学教育也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关注焦点,不同文化对数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学方法也影响着数学在不同地区的发展。
综上所述,数学的发展与历史和文化的联系密不可分。
古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数学的基础,而不同文化中数学的发展轨迹则反映了各个文明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的特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毕达哥拉斯美学是什么
导语:毕达哥拉斯美学是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核心思想:万物的本原是“数”延伸出来的。
它的总体要义表现在:数的和谐。
所以,追求和谐成为了毕达哥
毕达哥拉斯美学是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核心思想:万物的本原是“数”延伸出来的。
它的总体要义表现在:数的和谐。
所以,追求和谐成为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最高美学思想,这也是影响了西方和谐思想数百年的精神源泉。
毕达哥拉斯像
由于其源于数的美学思想,所以毕达哥拉斯美学有一种理性的思想在里面。
它将世间万物用一种数学的方式来表达,用数学之间的数字关系,比例关系。
来创造或者说是规定一种美的现象。
就如毕达哥拉斯美学里的音乐,也是用一种数学的关系来表现音乐的和谐和优美。
毕达哥拉斯用一种数学的关系来规定音乐的长短、粗细和音高的关系。
并创造了一种音乐方面的学问——音程学。
在音乐的这门学问中,毕达哥拉斯美学发现了弦长和音乐的数字关系,并因此得到了一种准确的音乐的协调搭配的功能和关系。
对于之后的音乐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同时,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体现也应用在了建筑、天体上。
毕达哥拉斯的黄金比例分割理论、勾股定理等理论对于在建筑、天文学等领域都有很好的指导,而其美学的和谐思想更加体现在人与自然和共融和谐上。
因为毕达哥拉斯认为,人只有和自然、和艺术和谐了,人们才会懂得自然之美,懂得艺术之美。
而自然和艺术的美丽也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和熏陶了人们,达到了一种和谐的促进作用。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主义。
数学文化知识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一直以来都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和无尽的思考乐趣。
在数学的世界里,有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既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因此,了解和传承数学文化知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数学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一、数学符号的文化内涵在数学中,符号是表达数学思想的重要工具。
符号的选择和设计既受到数学规律的约束,又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
比如,加号“+”的形状就像两根交叉的木棍,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用两根木棍叠加的方法。
而乘号“×”则来源于希腊语中表示乘法的字母“Chi”,它的形状像一个带有交叉线的球。
这些数学符号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记号,更是数学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符号,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和智慧。
二、数学定理的文化价值数学定理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了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数学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
例如,勾股定理是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它不仅指导了古代建筑和航海等实际问题的解决,还为几何学奠定了基础。
另一个例子是费马大定理,它是17世纪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的,经过几百年的努力,直到1994年才被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证明。
这些定理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不仅仅在于它们的应用,更在于它们所体现出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价值。
三、数学游戏的文化意义数学游戏是将数学知识与娱乐相结合的一种形式。
通过数学游戏,人们可以在娱乐中学习,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数独游戏是一种通过填充数字来解谜的游戏,它既考验了数学逻辑思维,又培养了耐心和坚持的品质。
而拼图游戏则需要根据几何形状进行拼图,锻炼了人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数学游戏的文化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人们在快乐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数学艺术的美学价值数学与艺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数学艺术的美学价值在于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形式美和视觉美表达出来,使人们对于数学的感知更加直观和深入。
数学艺术中班幼儿通过艺术创作了解数学美学数学是一门严谨而抽象的学科,而艺术则是一门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现形式。
在数学与艺术的交叉领域,数学美学凸显了数学中的美感和艺术中的逻辑思维。
在数学艺术中班,幼儿通过艺术创作的过程,不仅培养了艺术审美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对数学美学的认识。
一、数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幼儿通过参与数学艺术创作活动,通过色彩、形状、线条等艺术元素的应用,展示了数学中的美感。
在创作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探索和表达数学概念。
1. 艺术元素的选择与运用幼儿可以选择不同的色彩来表达数学概念,比如使用黄色代表太阳、蓝色代表天空等。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形状和线条来表现几何形体,增添作品的层次和立体感。
2. 探索数学概念与艺术表现形式的关系在创作过程中,幼儿会对数学概念产生更深入的认识。
比如,他们可以通过绘制圆来认识到关于圆的数学概念,同时运用不同的色彩和线条,展现出圆的美感。
二、数学美学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数学美学强调对数学的研究和探索中所蕴含的美感。
通过艺术创作,幼儿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还能够增加对数学美学的体验和认知。
1. 培养审美能力通过观察、比较和创作艺术作品,幼儿可以培养对颜色、形状、线条等艺术元素的感知和理解,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与他人分享和讨论作品,也能够拓展自己的审美视野。
2. 发展创造力在艺术创作中,幼儿需要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选择和组合艺术元素,构建自己的艺术作品。
这种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幼儿在数学艺术中的表现,还能够在其他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展示数学艺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通过展示数学艺术作品,幼儿可以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向他人传递数学美学的魅力。
展示的过程既能够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也能够激发其他幼儿对数学艺术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1. 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幼儿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会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同时,通过向他人讲解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表达意义,幼儿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数学文化参考文献引言:数学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它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培养。
通过学习数学文化,可以开阔人们的思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数学文化的参考文献,以便读者深入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1. 《数学的发现》《数学的发现》是美国数学家乔治·波利亚所著的一本畅销书籍,该书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数学的美妙和魅力。
书中介绍了许多数学问题和定理的发现过程,以及背后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数学的本质,感受数学的智慧和创造力。
2. 《数学之美》《数学之美》是中国科学家吴军所著的一本科普读物,该书介绍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书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数学在互联网、搜索引擎、推荐系统等领域的应用,并探讨了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数学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3. 《数学之路》《数学之路》是法国数学家雅克·阿达莱所著的一本传记类图书,该书以生动的笔触,讲述了数学家们在追逐数学真理的道路上的故事和经历。
书中介绍了许多著名数学家的生平和贡献,如欧几里得、费马、牛顿等。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数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数学家们为了追求真理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4. 《数学与想象》《数学与想象》是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所著的一本科普读物,该书介绍了数学与想象力之间的关系。
书中通过讲解几何学、拓扑学等数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定理,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展示了数学思维在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数学与想象力之间的奇妙关系,以及数学思维对于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5. 《数学与艺术》《数学与艺术》是美国数学家克里斯托弗·李所著的一本科普读物,该书介绍了数学与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在中西方古典教育中,都有一套经典的课程体系,被称为“六艺”和“七艺”。
这些课程既包括了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类科目,也包括了数学、逻辑等自然科学类科目。
本文将从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出发,探讨两者的异同,并思考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我们来看看“六艺”和“七艺”的具体内容。
中国古代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而西方古典的“七艺”包括文法、修辞学、逻辑学、天文学、几何学、音乐和算术。
从内容上看,“六艺”更加注重人文艺术,侧重在礼仪、音乐和书法等方面培养人的情操和审美情趣;而“七艺”则更加注重自然科学,侧重在数学、几何学和天文学等方面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素养。
在培养方面,“六艺”和“七艺”也有共通之处。
无论是中西方的古典课程,都以全面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为目标。
在“六艺”中,通过礼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在“七艺”中,通过数学和逻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素养。
“六艺”和“七艺”都注重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健康和品德的培养。
“六艺”和“七艺”都是中西方古典教育的瑰宝,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魅力。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教育的发展,中西方的古典课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改变。
那么,我们可以从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中,获得哪些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呢?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
无论是“六艺”还是“七艺”,都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既注重人文艺术,又注重自然科学。
这就要求当代教育,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术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不能只重视理性思维,更要重视情感和文化修养。
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而不是机械的。
中国古代的“六艺”和西方古典的“七艺”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对于个体差异也十分尊重。
在传统教育中,师生之间是有着紧密的关系,老师会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数学与人文知识点总结数学和人文两大领域看似截然不同,但实际上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人文是一门社会科学,二者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人类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数学与人文两大领域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共通之处。
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 数学的起源和发展数学起源于古代埃及、希腊、印度和中国,最早的数学问题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人类社会,例如古埃及人使用几何学来测量土地边界,古印度人研究了一些现代代数和几何的问题。
而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则建立了三角函数和数论的基础。
此后,数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涉及到代数、几何、分析和概率等多个领域。
2. 数学的基本概念数学的基础包括了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等一系列基本概念。
整数是最基本的数学概念,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有理数是整数的扩充,包括整数和分数构成的有理数。
实数是有理数的扩充,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构成的实数。
这些基本概念构成了数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数学概念的基础。
3. 数学的基本原理数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了公理、定理和推论三个部分。
公理是数学的基础,是不需要证明的基本原理。
定理是建立在公理之上的推论,是需要证明的结论。
推论是由已知的定理所推导出的结论,是数学推理的基本单位。
这些基本原理构成了数学的逻辑基础,是进行数学研究和证明的基本手段。
4. 数学的应用领域数学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方面。
在自然科学领域,数学常常被用来描述物理现象、推导自然规律和进行科学实验。
在社会科学领域,数学被用来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经济模型和研究社会结构。
在工程技术领域,数学被用来进行工程设计、优化算法和计算机编程。
这些应用领域使得数学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 数学的未解问题数学的未解问题包括了一些数学领域中尚未解决的难题,例如费马大定理、黎曼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等。
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数学研究者们的重点关注对象,而它们的解决将对数学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论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说起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总会让人想起《蒙娜丽莎》那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令人感到神秘的微笑。
这其中蕴含着达芬奇一生的密码,一个集音乐家、工程家、建筑家、植物学家、数学家、科学家等无数荣誉称号的伟大画家,那位微笑中面部肌肉的张驰、圆润纤手的肌肉条纹,绝不是一个不会解刨学的人所能画出来的。
一、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从总体上讲,艺术与科学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
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
并且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
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期间,自然科学有极大的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打击了几千年来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传说,哥伦布和麦哲伦等人在地理方面的发现,以及伽利略的数学物理学方面的创造发明,使人们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艺术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一些大艺术家,本身就是大科学家,他们把许多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理运用到艺术创造中,促进了艺术的完善和发展。
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家文化心理结构的改变,从而推动艺术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的革新,推动艺术形态的发展。
当今社会中,科学技术正以从未有过的速度突飞猛进地发展,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更是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但为艺术提供了从未有过的大众传播媒介,而且创造出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如电影艺术、电视艺术和计算机多媒体艺术等。
在许多领域和许多方面,科学技术与艺术已经是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至很难将二者区分开来。
艺术与科学之间确实又有很大的不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立的现象。
科学注重的是逻辑和实验,也就是注重理性,具有抽象性。
数学文化论文摘要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
本文将探讨数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数学的历史、数学的应用以及数学的教育等方面,分析数学如何影响和塑造人类的文化。
1. 数学的历史与文化传承数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
早期的数学发展与农业、经济、建筑等方面的发展息息相关,然而,随着数学的不断发展,它逐渐超越了实用的范畴,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学科。
在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等文化中,数学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艺术形式,成为了文化的一部分。
例如,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学是宇宙的基本原理,而《周易》中的六十四卦的排列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数学家对数的崇拜和探索。
这些数学思想和理论的传承,影响了不同文化中人们对于数学的认识和应用。
2. 数学的应用与文化创新数学的应用在现代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建筑设计到艺术创作,数学都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基础。
在建筑设计中,数学的几何学和结构力学等知识被广泛应用,为建筑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
而在艺术领域,数学的对称性和黄金分割等数学原理被艺术家们运用于艺术作品的创作中。
这些数学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文化的内涵,也为创造出更为精美和复杂的艺术品提供了基础。
3. 数学的教育与文化传播数学教育对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数学教育,人们不仅可以学习到数学知识和技巧,更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育的普及不仅有助于数学的传播,也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例如,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在世界范围内举办,不仅激发了青少年的数学兴趣,也扩大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数学教育与文化多样性尽管数学是一门普遍存在于全球各个文化中的学科,但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数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存在着差异。
例如,在中国数学教育中,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和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在西方国家,数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对于数学教育在不同文化中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数学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传递的媒介。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数学的发展形式各异,但其与文化的关系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本文将从历史、语言、艺术等多个角度探讨数学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一、历史的传承数学的发展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
历史上的各个文明古国都有其独特的数学体系和应用,这些体系往往反映出古代社会的文化特点。
例如,古埃及人通过数学来解决土地测量和建筑等实际问题,他们的数学体系在结构上更加注重实用性。
而古希腊人则在数学中注重逻辑与证明,推动了几何学的发展。
这些古代数学成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科学观点,成为后世数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学的传承也在不断演变。
在中国,古代的《九章算术》和《孙子算经》等经典数学著作代表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发展与传承。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是数学知识的积累,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如今,这些数学经典仍然被广大学生学习,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与数学传承的重要纽带。
二、语言的沟通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而数学也可以借助语言来传递文化的内涵。
数学的符号体系与数学语言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和规范性,通过数学符号的运用,可以传递出某种文化观念、思维方式和抽象表达。
例如,罗马数字系统中的符号Ⅳ、Ⅴ和Ⅹ代表着罗马文化中的不同观念和价值,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数学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以希腊文明为例,希腊人倾向于用几何图形来表示数学概念,把数学与美学相融合。
通过几何图形的形式,他们表达了对于完美和对称的追求。
而在古代中国,数学经典著作中经常使用的诸如“天干”、“地支”、“八卦”等概念,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天文观念、哲学思想以及民间信仰。
三、艺术的表达数学与艺术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交融、相辅相成。
在许多艺术形式中,数学的概念和原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黄金分割比例在建筑和绘画中经常被使用,给作品带来了和谐美感。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科学与艺术,这是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领域,一个注重理性和逻辑,一个讲求感性和创意。
但实际上,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影响。
今天我想谈一下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首先,科学和艺术都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产物。
从历史上看,自然科学从古代开始,经过一步步的发展,创造出了现代科学,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与此同时,人类也一直在追求艺术之美。
艺术始于人类的文化。
从古代的壁画、陶器、金银器,到如今的音乐、绘画、雕塑、表演等领域,艺术一直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其次,科学和艺术在实践中相互渗透、相互依存。
例如,科学与艺术在视觉方面的应用不断地交融,比如说摄影,攝影可以用来记录科學实验、地质学调查、社会研究等领域中的情况,同时在风景和人像类别中也存在许多艺术性的要素。
到自然界中,艺术中的形式、比例、节奏等元素,在科学探索中也有了应用。
比如说,在建筑、雕塑、工业设计中,数学、物理等科学知识都有着重要的运用。
此外,科学与艺术都有着一定的共性。
科学是寻求真理的过程,而艺术则是寻求和表现美的过程。
然而,二者在这个过程中均需要用到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科学家和艺术家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以不断地推动自己领域的发展。
最后,科学与艺术互相促进,使得人类文明获得了不断的进步。
科学的发展驱动着艺术的进步,而艺术则不断地创造空间和体验,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科学的发展。
正如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创造着世界的一切。
”总之,科学和艺术都是对人类智慧和文明的贡献,二者在实践中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像词与曲、天与地、阳与阴一样,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多彩图谱。
探索32针法和丝线配色是刺绣的基本艺术语言。
苏绣在其发展过程中,集天下针法之大成,且与文人书画相融合,在艺术表达上高度精细复杂。
近代以来,又受西洋绘画的影响,形成融通中西的绣画风格。
人们欣赏绣画,首先看到的是题材和形象。
活灵活现地摹仿书画效果的确是苏绣的一大能事,但若仅仅停留于此,苏绣自身的艺术特色则难以凸显,进而使其艺术地位也将始终低于书画。
对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苏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启了传承的新篇章。
经过15年的探索与实践,以苏绣为代表的中国刺绣类传统工艺,在传承创新与明确自我定位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大进步。
尤其是在传统技艺的影像化、数字化与产品创新等层面上,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作品。
然而,目前苏绣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个核心问题——对苏绣本体性的认识与创新深入程度较低。
在面临针法传承断层,行业内卷以及发展方向模糊等诸多问题时,将数学语言与思维引入苏绣之中,利用拓扑学思维将具体的针线轨迹抽象成为函数模型,进而将针法转化为可交流的“语言”,既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方法,也为苏绣针法的创新提供了可能性。
一、项目缘起——针法作为苏绣的艺术本体Combine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ith Math非遗与数学的结合——以拓扑学对苏绣的创新为例刘贝托 陈凤仪 陈岸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刘贝托项目苏绣传承人、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姚惠芬有较为自觉的意识,她与当代艺术家邬建安合作,以密集展现苏绣针法的创新作品参加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凸显了绣画不同于绘画的艺术本体。
从沈寿到李娥英,前辈大师们总结苏绣针法、著书立说。
至姚惠芬这一代,则与当代艺术相结合,揭示针法特有的艺术价值,寻觅苏绣(绣画)自我突破的契机[1]。
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本体语言得到了高度重视,其中一部分艺术家还将艺术形式与数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姚惠芬在研究新针法后设计并刺绣的“蒲公英”作品。
数学与艺术的结合研究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数学与艺术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相互独立的领域。
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学科,强调逻辑推理与精确计算;而艺术则注重表现与情感的传递。
然而,在一些特定领域中,数学与艺术的结合却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探讨这一领域,并分析数学与艺术结合的历史背景、现有研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历史背景数学与艺术的结合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埃及、希腊、中国等地,人们使用几何图形来装饰建筑物或者绘画作品。
这些图形以其对称美和准确的比例而闻名。
例如,埃及金字塔内的几何图案以及古希腊柱子上的浮雕都展示了数学与艺术结合的初步尝试。
在文艺复兴时期,数学与艺术的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
数学家和艺术家之间的合作变得日益紧密。
伟大的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通过准确的透视法和黄金分割等数学原理,在绘画中表现出更加逼真的透视和完美的比例。
这些数学原理的运用使得艺术作品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力,并激发了后世无数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二、现有研究数学与艺术的结合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被称为"数学艺术学"或"美学数学"。
研究者们通过应用数学原理和算法来探索艺术中的审美规律。
数学艺术学横跨了多个领域,包括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
在绘画领域,研究者们发现了许多数学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例如,点、线、面等几何元素的运用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而弧线、曲线等数学曲线被广泛应用于绘画中的线条处理和构图设计。
此外,颜色的运用也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调配,以达到更加和谐的视觉效果。
在音乐中,数学原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旋律的和声、节奏的规律以及不同音调间的数值关系等都可以通过数学的模型进行研究和分析。
许多著名的作曲家如巴赫、莫扎特以及贝多芬都利用了数学原理来组织和创作音乐作品。
而在建筑领域,数学和几何学一直是建筑师们的得力助手。
比例、对称、透视等数学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设计和构造中。
古代西方教育的概念古代西方教育是指欧洲古代社会中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
古代西方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时期三个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中,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影响。
在古希腊时期,教育被认为是个人生活的重要部分,属于公共事务的范畴。
古希腊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人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能够在政治、军事、文化和艺术上做出贡献。
在这个时期,古希腊人开创了一种全面的教育体系,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并采用了一种统一的课程设计和教育方法。
在古希腊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学科是语文、数学和体育,而文学、哲学和艺术则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
罗马时期的教育继承了古希腊时期的教育思想和传统,但加入了罗马人自己的特色。
在罗马时期,教育也被认为是公共事务的一部分,但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忠诚于罗马共和国的公民。
罗马式教育注重实用性,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军事、法律、语言学和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罗马教育体系的教育方法也有所改进,采用了更多的演讲和讨论课的形式。
中世纪时期的教育发展可谓是举世瞩目的。
在这个时期,基督教教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基督教教育被认为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
在中世纪时期,教育分为两种类型,即世俗教育和宗教教育。
世俗教育包括了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数学、天文学等学科,而宗教教育则是教导基督教教义及灵性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在这个时期,大学所代表的高等教育开始逐渐发展起来,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古代西方教育的概念不仅涉及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更包括了教育与文化、哲学和政治等领域之间的关系。
在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时期,教育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不断发展和变革,这些变革和进展塑造了西方教育的不同方面,成为众多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探索和研究的对象。
虽然历史的转变使得不同阶段的西方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在其基本的宗旨和理念上,古代西方教育与现代教育有着很多相通之处。
历史上数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及教育思考历史上数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及教育思考抽象的逻辑演绎、简练的形式表达、对称的结构分布以及永恒的生命力,使得数学对人类文化艺术生活的影响遍及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和文学等诸多方面。
与此同时,在对艺术创作的启迪思想和构造方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也催1对于数学概念形象生动的艺术表达方式,如解析几何学。
纵览数学和艺术之间的历史关系,恰如19世纪法国文学家福楼拜说的那样,“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在山顶重逢”[1].一、历史上数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1.古希腊时期的数学和艺术---相伴相生西方文明发源于爱琴海西侧的古希腊。
古希腊文明的开山鼻祖,数学家、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美在和谐”的观点,他认为只要恰到好处地调整数量比例关系,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就能产生最美妙的艺术效果。
古希腊的艺术发展由此带有深刻的数学烙印,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都表现出一种形态匀称、和谐安详的特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古希腊艺术家在设计作品时特别钟情于遵循“黄金分割”来划分整个画面和安排视觉中心点。
1820年在爱琴海的米洛斯岛上出土了着名的古希腊大理石雕像“断臂的维纳斯”,这位爱神的身体各个部分都符合“黄金分割”这一特定的审美标准,成为女性人体艺术的巅峰之作。
透视学的第三个分支---空气透视;同时他还创作了许多精美绝伦的透视学作品,其中最优秀的当属《最后的晚餐》。
透视几何学的诞生和应用,使得数学和艺术的融合达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高度。
波兰数学家、天文学家、法学家、医生、牧师哥白尼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在1543年发表的《天体运行论》中提出了“日心说”,沉重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
近100年后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以《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等着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
哥白尼和伽利略两人的研究成果逐渐瓦解了传统上神学、科学、哲学之间的统一关系,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数学文化与历史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
数学文化的概念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
数学文化不仅包括了数学的历史,还包括了数学的思想、方法、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
数学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
在历史上,数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阶段。
在古代,数学是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起来的,人们通过计算和测量来探索世界。
在中世纪,数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数学家和数学思想,如阿拉伯的数学家花剌子米和印度的数学家婆罗摩笈多等。
在现代,数学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科,被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经济等领域。
数学的历史中蕴含着许多文化元素。
例如,数学语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语言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经济等领域。
数学方法已经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数学的思想也已经渗透到了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哲学、艺术、文学等领域。
数学文化与历史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了解数学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应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了解数学文化,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
数学,这个看似枯燥的学科,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科学的基础,也是艺术的核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我们将探讨数学文化与数学本身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互相影响。
我们要理解数学文化的含义。
数学文化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它不仅包括数学公式的推导和定理的证明,更包括数学思想、数学精神和数学方法的传承与发展。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数学家们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艺术哲学艺术数学艺术哲学与艺术数学是两个颇具深度的学科,它们分别从哲学和数学的角度探讨艺术的本质和规律。
艺术哲学关注的是艺术的内在意义和价值,而艺术数学则探讨艺术中的数学规律和几何形态。
艺术哲学强调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和个体性,认为艺术是一种独立于日常生活的存在形式,具有自身的真理和美感。
艺术哲学家们试图通过思考和分析来揭示艺术作品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例如,美学家康德认为,艺术作品的美感是一种纯粹的感性体验,它不依赖于任何实用性或道德性的目的,而是通过直观的感受和审美的思考来产生。
艺术数学则将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艺术的创作和研究中。
数学在艺术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例如埃及和古希腊的建筑和雕塑中都融入了黄金分割和对称性等数学概念。
现代艺术中,数学成为了一种创作工具和表现手段。
例如,荷兰艺术家埃舍尔以其著名的平面图案和立体透视作品而闻名,这些作品展现了数学中复杂的几何形态和空间关系。
在艺术哲学和艺术数学的交叉领域,我们可以探讨艺术作品的数学结构和美学规律。
数学提供了一种客观的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艺术作品中的对称性、比例、透视和色彩等元素。
通过数学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艺术作品背后隐藏的规律和结构,进一步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作品所传达的信息。
艺术哲学和艺术数学的研究对于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不仅帮助我们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还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学习艺术哲学和艺术数学,我们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
艺术哲学和艺术数学的研究也对于推动艺术和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艺术和科学本质上都是探索真理和表达人类情感的方式,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借鉴和启发的关系。
艺术数学的应用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而艺术哲学的思考则为科学的创造和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意义。
艺术哲学和艺术数学作为两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学科,为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历史上数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及教育思考:数学和艺术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两种产物,都以其特有的形式表现我们在理性与感性等方面的观念与追求,以下是一篇关于数学和艺术关系探究的论文范文,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抽象的逻辑演绎、简练的形式表达、对称的结构分布以及永恒的生命力,使得数学对人类文化艺术生活的影响遍及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和文学等诸多方面。
与此同时,在对艺术创作的启迪思想和构造方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也催1对于数学概念形象生动的艺术表达方式,如解析几何学。
纵览数学和艺术之间的历史关系,恰如19世纪法国文学家福楼拜说的那样,“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在山顶重逢”[1].一、历史上数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1.古希腊时期的数学和艺术---相伴相生西方文明发源于爱琴海西侧的古希腊。
古希腊文明的开山鼻祖,数学家、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美在和谐”的观点,他认为只要恰到好处地调整数量比例关系,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就能产生最美妙的艺术效果。
古希腊的艺术发展由此带有深刻的数学烙印,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都表现出一种形态匀称、和谐安详的特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古希腊艺术家在设计作品时特别钟情于遵循“黄金分割”来划分整个画面和安排视觉中心点。
1820年在爱琴海的米洛斯岛上出土了着名的古希腊大理石雕像“断臂的维纳斯”,这位爱神的身体各个部分都符合“黄金分割”这一特定的审美标准,成为女性人体艺术的巅峰之作。
在400多年的古希腊文明时期,数学与艺术基本上处于浑然一体的状态。
人们甚至没有严格区分科学与艺术的概念,认为两者理所当然地是自然哲学的两个组成部分。
这个时期的一些杰出人物,从早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后期的欧几里德,都是精通科学与艺术的跨界大师。
古希腊文明的最后一位大师,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阿基米德在《论球和圆柱》等经典着作中,把欧几里德严格的数学推理与柏拉图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用“穷竭法”导出了许多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立体图形的体积,成为1800年后“微积分学”的思想源头。
2.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与艺术---合作巅峰经过了漫长的中世纪,欧洲于13世纪末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在人文主义和科学思想的双重影响下蓬勃发展。
为达到真实反映现实的目的,画家们面临着一个急待解决的数学问题---如何把三维的现实世界描绘在二维画布上?1435年,意大利画家、建筑学家、数学家、文学家阿尔伯蒂出版了《绘画论》一书,对基于透视几何学的焦点透视画法进行了科学的系统化。
他认为大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数学是认识自然的钥匙,艺术的美就是和自然相符合。
意大利画家、科学家达·芬奇用艺术家的眼光去观察自然,用科学家的精神去探索自然,深邃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使他在艺术和科学上都达到了顶峰。
达·芬奇在线透视与色透视的基础上,创立了透视学的第三个分支---空气透视;同时他还创作了许多精美绝伦的透视学作品,其中最优秀的当属《最后的晚餐》。
透视几何学的诞生和应用,使得数学和艺术的融合达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高度。
波兰数学家、天文学家、法学家、医生、牧师哥白尼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在1543年发表的《天体运行论》中提出了“日心说”,沉重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
近100年后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以《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等着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
哥白尼和伽利略两人的研究成果逐渐瓦解了传统上神学、科学、哲学之间的统一关系,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3.近代思想启蒙运动中的数学和艺术---渐行渐远发端于17世纪中叶的思想启蒙运动揭开了欧洲近代史的序幕,启蒙思想家们力求探索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永恒法则。
1665年,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牛顿,德国数学家、历史学家、法学家、哲学家莱布尼兹各自独立地创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微积分学”,彻底改变了数学概念绝大多数来源于直观的经验模型的面貌,开始更多地依赖于思维的构造。
微积分学随即成为现代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等众多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方法,而且还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语言、政治、艺术设计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在微积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点集拓扑学与泛函分析等各个现代数学分支日趋逻辑化和抽象化,也远远走在了所有现代数学应用领域的前列。
1750年德国美学家、哲学家鲍姆嘉通出版了一本学术专着《美学》,宣告了美学已确立为一门独立学科。
他将美学定义为“感性认识的科学”,认为“科学研究的初衷是追求真,而艺术研究的目的是创造美”.与之同时代的德国哲学家、思想家黑格尔在其1817年出版的《哲学全书》中宣称,“艺术的内容就是人们内心的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至此,人们对于数学和艺术更多的是强调它们之间的差异: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主要遵循逻辑思维的原则,达到了理性认识的巅峰;而艺术作为人文精神的代表,主要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达到了感性体验的极致。
在鲍姆嘉通和黑格尔的指引下,艺术与现代数学都孤单地迈上了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4.近现代社会中数学与艺术的重新融合之路==进入20世纪,人类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1945年美籍奥地利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发表了《关于一般系统论》的论文,从此人们开始以整体性的观点来分析系统、要素和环境三者之间的互动联系和变化规律,科学与艺术的基本原理、工作对象、研究方法等各个方面都重新开始互相渗透和融合。
就像英国学者马丁·约翰逊在《艺术与科学思维》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科学家与艺术家,他们虽然岗位不同,但在各自工作中所追求的目标是相通的,他们实际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比他们实际所承认的有着更多的相同之处”.根据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的不同,20世纪以来西方现代艺术史上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艺术流派。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剧作家、诗人毕加索的名作《亚威农少女》,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兴起。
立体派比较关注如何运用几何原理和数学概念来革新传统的艺术形式,表现生活在迅猛变化的工业社会里的人们内心的期待、躁动、彷徨与失落。
而抽象派则尝试打破绘画必须模仿自然的艺术观念,主张以抽象的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来构造普遍的现象秩序与均衡美感。
抽象派的先驱、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代表作品《灰色的树》,通过直线与直角的“纯粹造型”达到了人神统一的“绝对境界”.说到20世纪的艺术界,必须提及荷兰的埃舍尔,他是如此的特立独行,甚至至今都无法将他归属任何一个流派。
埃舍尔一生钟情于镶嵌艺术的研究与创作,他从圆、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出发,连续多次地利用欧氏几何里的反射、平移、伸缩、旋转这四种基本变换,使得基本几何图形扭曲变形为虫、鱼、鸟、兽、人物、花朵、魔鬼与天使等镶嵌图案。
后来,埃舍尔从读到的非欧几何、拓扑、分形几何等数学思想中再次获得了巨大灵感,使镶嵌艺术达到了鼎盛状态。
在埃舍尔创作的那些充满现代数学气息的镶嵌艺术作品中,例如《红蚁》《瀑布》《鱼和鳞》《观景楼》,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神秘莫测的神话世界。
如果说,非欧几何直接造就了埃舍尔辉煌的镶嵌艺术,那么分形艺术则充分展示了后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
为了表现变幻的云朵、蜿蜒的河流、神秘的星系和粗糙的断面等自然形态,1975年数学家、计算机专家芒德勃罗出版的《分形:形状、机遇和维数》一书,宣告了分形几何的诞生。
在审美情趣与科学内涵完美融合的分形图形中,厚重的思想随着时间消逝,流动的秩序在平面上涌动,主体裂成碎片丧失了中心地位,艺术通过计算机复制走向大众化。
虽然分形图形具有复杂的结构,但总是可以利用简单函数无限迭代而成。
这个特征使得分形广泛应用于各个艺术领域,尤其是装饰设计方面,如早期的贺卡、壁画、明信片、书籍封面,以及现在的电信卡、购物卡、文化衫、广告画面等。
北京服装学院高绪珊教授率领的团队将分形理论应用于纤维制造流程,创造了多维高仿真长丝SFY,使人造纤维呈现出“龙缠柱”般的天然纤维风格。
二、教育工作者的深度反思---和谐发展我们已经截取了西方艺术发展史上四个重要的阶段作为载体,简要地阐述了数学和艺术之间关系的来龙去脉。
了解这一点,对于教育工作者有什么实际意义?美籍华裔核物理学家吴健雄曾经指出:“为了避免出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危机,当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是消除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隔阂,而为加强这两方面的交流和联系,没有比大学更合适的场所了[4].”近20年来,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反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工厂”拥有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可是为什么国内大多数行业仍旧处于世界产业链的底端?答案是明显的,我国目前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大师级别的科学家和艺术家,既不能开发尖端的突破性的核心技术,也不能设计前卫的独创性的艺术模式。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呢?现行教育体制或许应当担负起一定的责任。
我国的教育注重知识灌输、忽视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姑且不论,还在高中阶段就过早地文理分科,大学阶段专业划分过细,理工科学生不用学习如何欣赏艺术,而艺术类学生也不会主动关注数学。
久而久之,在知识结构、认知行为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产生明显的断裂是必然的。
值得欣慰的是,2014年教育部已经宣布了高中不分文理班的政策,这是朝着“理性回归”迈出的第一步。
可以期待,未来大学的一二年级将不再划专业,而进行“通识教育”.如此一来,方有可能造就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和谐发展的人才。
数学和艺术的融合,从哲学上讲,源于它们共同的追求---普遍性和永恒性,以及在数学研究和艺术创作过程中共同的付出---智慧和情感。
“数学求真,艺术求美”,因为只有真和美才是普遍的和永恒的。
古希腊人认为“美是真理的光辉”,美和真实际上是统一的。
数学和艺术的融合其实就是“艺术的数学化”和“数学的艺术化”.对于艺术的数学化,大家其实并不陌生。
且不说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分形艺术”,美国商业电影《阿凡达》开启了一个广泛意义上的“计算机艺术”的新时代。
从键盘输入设计巧妙的数学算法,线条、色彩、形态、结构等艺术元素连续地变换与组合,具有梦幻效果的艺术作品就神奇地显示在屏幕上了。
相信这会对现代艺术的创作风格、传播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于数学的艺术化,可以像北京科教频道的纪录片《宇宙大探索》那样,用艺术化的浪漫方式来阐述深奥的宇宙演化理论。
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尽量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深刻的数学思想进行艺术化的处理,让课堂始终充满着幽默风趣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共鸣感。
一方面拿一些经典艺术素材来表述,发挥艺术作品形象直观的优势,加强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比如在讲授极限理论时,不妨利用俄罗斯套娃来演示无穷数列的变化趋势,然后借用宋代叶绍翁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来解释无穷与无界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