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332.53 KB
- 文档页数:14
第一章第一节人体的稳态1、什么是细胞内液?什么是细胞外液?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包括哪些部分?2、写出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
3、内环境怎样维持稳态实现的?4、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向各有哪些途径?5、人体内Na的来源和去向有哪些?排出有哪些特点?6、人体内K的来源和去向有哪些?排出有哪些特点?7、血糖的来源和去向分别有哪些途径?8、当血糖升高时,怎样调节实现稳态?9、当血糖降低时,怎样调节实现稳态?10、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哪些?分别有哪些部位产生?功能各是什么?相互具有什么关系?11、正常的血糖浓度在什么范围?糖尿病的血糖浓度在什么范围?12、糖尿病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13、参与体温调节的中枢结构是什么?温度感受器分布在哪里?感受器包括哪两种?14、人处于寒冷环境下如何调节体温的?它的调节方式是什么?参与的激素有哪些?15、人处于炎热环境下如何调节体温的?第二节免疫16、免疫包括哪两种?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哪些结构?17、特异性免疫包括哪些结构?18、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怎么形成的?19、抗原有哪些性质?20、抗体有什么细胞产生?成分是什么?分布在哪些部位?21、体液免疫的包括哪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变化?22、细胞免疫的包括哪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变化?23、淋巴因子的功能有哪些?24、什么是过敏反应?有什么特点?25、过敏反应的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在分布有什么区别?原因是什么?26、什么是自身免疫病?27、什么是免疫缺陷病?28、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哪些?第二章第一节光合作用29、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分为哪三步?30、第一步发生了哪些物质变化?31、叶绿素a的功能是什么?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具有什么作用?32、由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中发生了哪些物质变化?33、NADPH叫什么?具有什么作用?34、由活跃的化学能转换出稳定的化学能中发生了哪些物质变化?35、哪些植物是C4植物?C4植物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哪些植物是C3植物?C3植物的结构有什么特点?36 、有机物在C4植物的那种细胞中产生?C3植物呢?37、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有哪些?第二节生物固氮37、固氮微生物分为哪两类?38、根瘤菌的代谢类型是什么?与豆科植物是什么关系?具体解释相互关系?39、圆褐固氮菌的代谢类型是什么?具有什么功能?40、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第一节细胞质遗传41、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呢?第二节基因的结构42、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具有哪两部分?非编码区的功能是什么?43、RNA聚合酶的位置,功能、成分。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的生存环境: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 +、Cl - 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7.35-7.45与HCO 3-、HPO 42- 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①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细胞体的膜树突的膜②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所以是单向传递。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1. 细胞生物学: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等,以及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过程。
2. 遗传学:研究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
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如DNA、RNA,以及基因的遗传方式和基因突变等。
3.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了解生物的适应性和生态位,如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以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维持。
4. 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种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了解进化的基本原理和机制,如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以及人类的进化和人类行为的演化等。
5. 植物生物学:研究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植物的组织和器官,如根、茎、叶和花等,以及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6. 动物生物学:研究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动物的组织和器官,如皮肤、骨骼、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等,以及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7.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如发酵过程、免疫反应和微生物的致病机制等。
8. 生物技术:应用生物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开展研究和应用。
了解基因工程、生物制药、农业生物技术和环境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和发展。
9. 生物伦理学:研究生物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和道德问题。
了解生物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生物科技的伦理问题,如基因编辑、克隆技术和生殖技术的伦理考量等。
10.健康与疾病:研究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形成和治疗。
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如免疫系统、传染病和慢性病等,以及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措施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概览第一章细胞与生命1.1 细胞学说- 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罗伯特·虎克-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施莱登、施旺-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1.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细胞的边界,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细胞内液体,含有多种细胞器- 细胞核: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代谢与遗传- 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1.3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化学起源说: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生物进化理论:自然选择、遗传与变异、适者生存第二章生物分子2.1 蛋白质-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代谢2.2 核酸- DNA与RNA的结构与功能-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2.3 碳水化合物与脂质-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功能- 脂质的分类与功能第三章生态系统3.1 生态学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态位与生物群落3.2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的特点- 物质循环的途径3.3 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平衡的维持-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措施第四章人类生理与健康4.1 人体器官系统-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4.2 健康与疾病- 健康的定义与标准- 疾病的成因与分类4.3 药物与治疗- 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治疗原则与方法第五章生物技术5.1 基因工程- 基因重组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5.2 细胞工程- 细胞培养、细胞融合、核移植等技术5.3 酶工程与蛋白质工程- 酶的特性与应用- 蛋白质工程的方法与实例第六章生物伦理与环境科学6.1 生物伦理- 人类伦理与动物实验- 基因伦理与基因治疗6.2 环境科学-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 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措施本概览旨在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高中生物必修三的核心知识点,为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总结关于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总结(通用5篇)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中的必修三的知识并不深奥,只要大家认真学,做好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就能取得理想成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汇总,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总结篇1一、落的结构1、生物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群落是由本区域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课本P713、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4、种间关系: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结果对一方有利一方有害。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或空间等。
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提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5、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植物分层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食物和微环境不同。
(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影响因素: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影响等。
4、意义: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二、群落的演替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初生演替:(1)定义: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过程: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次生演替(1)定义: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外界环境淋巴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胆固醇3.内环境中可以代谢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存在的物质气体:O2 CO2等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维生素组织胺神经递质4.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消化酶,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
5.消化道,呼吸道及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它们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6.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蛋白质。
7.血液 = 血浆 +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8.组织水肿的原因:营养不良性组织水肿: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质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慢。
过敏性组织水肿:过敏反应出现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增多。
淋巴管阻塞性组织水肿:淋巴管阻塞导致淋巴向血浆的回流受阻,同时淋巴管从组织液吸收的液体也减少,导致组织液增多。
代谢性组织水肿: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向组织液释放的物质增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量增加。
肾小球炎:使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下降,吸水能力弱。
9.细胞生活的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10.外界的O2进入红细胞至少穿过5层生物膜:肺泡壁的一层细胞(2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血浆至少穿过5层生物膜:线粒体(2层),肝细胞的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
红细胞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需要穿过6层生物膜:红细胞(1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组织细胞(1层),线粒体(2层)。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6.(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6.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7.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三是高中生物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涵盖了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
本文将就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遗传与进化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演化。
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质器等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膜,起到保护和选择性通透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细胞核是细胞的中心,包含着遗传物质DNA;细胞质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它们在细胞内有着不同的功能。
2. 细胞的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具有呼吸、营养、运动、排泄等生命活动。
在细胞内,进行着不同的代谢过程,包括蛋白质合成、脂肪酸合成和分解、碳水化合物分解等,并通过细胞器的协同作用完成这些过程。
3. 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增殖是细胞的一个重要功能,它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是细胞的有丝期、分裂期和质体期连续发生的过程,最终形成两个相同的细胞;而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发生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最终形成四个半数体细胞。
4. 细胞的生物膜生物膜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构成的一种薄膜结构。
生物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调节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和细胞内的环境。
二、生物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是DNA,它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可以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
DNA的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通过遗传密码来编码形成蛋白质。
2.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是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单因遗传和二因遗传。
单因遗传是指一个性状受一个基因控制,遵循隔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而二因遗传是指一个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 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生命的发展史,它包括了原始地球的生命起源、生物的演化和物种的起源。
达尔文进化论和孟德尔遗传学的结合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基因遗传的分子基础,阐明了生物演化的机理。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二、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动物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高兴,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髓鞘=神经纤维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6、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 1)体液:人体内的总称,分为(约占)和(约占)。
(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含、、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3、用图示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4、血浆的主要成分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邻近,但又不完整相同,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许多的,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浸透压:①定义:是指溶液中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③血浆浸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浸透压90%以上来自于;细胞外液的浸透压约为KPA,相当于的浸透压。
(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与缓冲溶液中、有关。
若食品呈酸性,与发生中和反响;若食品呈碱性,与发生中和反响。
( 3)温度:正常的温度保持在度左右。
6、列举惹起组织水肿的要素:。
7、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8、9、内环境的稳态:( 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经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固状态;( 2)调理体制:当前以为是机保持稳态的主要体制,此中在此中饰演了主要角色。
但保持内环境稳态的调理能力是的。
(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 4)参加内环境稳态的系统直接参加物质互换的系统:、、和。
起调理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理)、内分泌系统(体液调理)、免疫系统(免疫调理)第二章第一节经过神经系统的调理1.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构造基础:;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此中效应器是指。
2.反射发生的条件:。
3.喜悦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觉外界刺激后由相对变成明显的的过程。
4.喜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形式: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类电信号也叫;( 2)过程:①未受刺激时: 神经纤维处的电位为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②受刺激时 : 产生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约占细胞体积的2/3,细胞外液约占1/3,主要由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需要注意的是,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因此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也不属于体液或细胞外液。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其中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血浆蛋白)、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包括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包括O2、CO2等。
调节方面则包括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血红蛋白和消化酶不属于细胞外液成分。
蛋白质的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相关,溶质微粒越多,渗透压越高。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酸碱度方面,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值在7.35-7.45之间。
缓冲对包括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
温度方面,人的正常体温维持在37℃左右,温度主要影响酶的活性。
四、稳态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
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相对稳定,而非静态不变。
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稳态调节机制包括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
然而,人体稳态调节能力存在一定的限度。
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激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会遭到破坏。
内环境稳态的破坏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正常生命活动必要的条件。
组织水肿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和渗透问题。
代谢废物运输困难主要是由于淋巴管堵塞,而渗透问题则与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有关。
高中生物必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是中学生物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进化与适应以及大自然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多个知识点。
下面将按照相应的格式,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 遗传物质DNA与基因
1.1 DNA的结构和特点
1.2 基因的概念与特征
2. 遗传的分子基础
2.1 DNA的复制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2.2 RNA与蛋白质的合成
3. 遗传的分子机制
3.1 基因突变与遗传变异
3.2 突变的类型与影响
二、进化与适应
1. 进化的基本概念
1.1 进化的含义和重要性
1.2 进化的证据与支持
2. 物种起源与发展
2.1 生物进化的过程与机制
2.2 物种形成与分化
3. 进化的因素与作用
3.1 自然选择的原理与应用
3.2 适应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三、大自然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1. 物质的循环
1.1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
1.2 水的循环与水系的重要性
2. 能量的流动
2.1 光合作用与光能转化
2.2 生物能量的转化与代谢
3.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调控
3.1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平衡与调节 3.2 生物能量的流动与食物链的构建
以上是对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的简要总结,主要包括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进化与适应以及大自然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内容。
希望这份总结能够对您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生物必修3知识点归纳一、遗传与进化1.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性状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自由分配定律。
2.基因与染色体:基因是指控制遗传特征的DNA分子,位于染色体上。
3.突变:指基因或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异。
4.DNA与RNA:DNA是遗传物质,存储了生物体遗传信息;RNA在蛋白质合成中起到传递基因信息的作用。
5.DNA复制:指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为细胞分裂和生殖提供了遗传物质。
二、细胞分裂与生长1.细胞周期: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个阶段。
2.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是多细胞生物体细胞的主要分裂方式。
3.无丝分裂:是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主要分裂方式,包括发芽、分裂、成熟和死亡四个阶段。
4.生长与发育:生长是指生物体体积和质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生物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过程。
5.组织与器官: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单位,不同的细胞组合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三、基因工程1.DNA技术:通过基因重组、DNA复制与突变等技术手段对基因进行操作和改造。
2.基因克隆:将特定基因从一个生物体中分离并导入另一个生物体中,使其表达目标蛋白质。
3.转基因生物: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生物体中,使其具备新的性状或功能。
4.DNA测序:指确定DN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基因研究和基因工程的关键技术。
此外,生物必修3还包括了基因和性别、人类遗传病、进化论与发展生物学等内容。
学习生物必修3的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遗传和进化规律,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内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静息时内负外正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2、兴奋的传递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1.2g/L低于 g/L:低血糖症高于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等①体液:人和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②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全数体液的2/3。
③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全数体液的1/3。
④血浆: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⑤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为组织细胞通过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⑥淋巴:小部份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
淋巴内悬浮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能够协助机体抵御疾病。
注意:血液并非满是体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三者关系:血浆营养物质组织液↑淋巴循环淋巴循环: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聚集到淋巴管中,通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血液循环。
二、细胞外液的成份1、血浆:水(90%),蛋白质(7%-9%),无机盐(1%),剩余部份为血液运输的物质,如各类营养物质(葡萄糖)、各类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成份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总结: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
(必然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大小要紧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要紧为Na+、Cl-。
37℃时,人血浆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注意:渗透压即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量: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大。
二、酸碱度:正常人血浆接近中性,PH为。
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样维持在37℃左右。
4、总结: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
(二)内环境的稳态1、转变规律: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份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稳中。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生命的特征:生命的复杂度、活动、生命的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继承与变异等。
2.生物的组织结构:细胞是生物组成和活动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
3.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等。
4.生物的物质组成: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差异,生物的主要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核酸等。
第二单元:植物的结构和功能1.植物的组织结构:表皮组织、维管束组织、根、茎、叶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的途径、光合产物的利用等。
3.植物的物质的运输和代谢:植物的物质的运输方式、根的吸水与运输、叶片的气孔和气体交换、植物的代谢过程等。
4.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殖:植物对光、温度、水分和土壤等环境因素的适应,植物的生殖方式。
第三单元:动物的结构和功能1.動物基本身體结构:雙體構造、器官系統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适应生境的特征: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行为特征等适应不同生境的特点。
3.动物的运动与调节:动物的运动方式、各种感觉器官和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等内容。
4.动物的营养和消化:动物的营养方式和途径、消化吸收的过程、呼吸和排泄等内容。
5.动物的繁殖和发育:动物的繁殖方式、发育的过程、内节肢动物的变态等内容。
第四单元:生物的遗传变异1.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的概念、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结构、基因的表现形式、基因的多态性等内容。
2.遗传的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正交配和连锁互换等遗传规律。
3.DNA与遗传信息传递:DNA的结构和复制、RNA的合成与功能、蛋白质合成过程等。
4.进化与自然选择:物种的起源和发展、自然选择的概念和作用等。
5.动物和植物的生物技术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培养、农业和医学的应用等。
第五单元:生命系统的稳态平衡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生态系统的层次、物种组成和种群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等。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体液:人体内的总称,分为 (约占 )和 (约占 )。
(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3、用图示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4、血浆的主要成分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①定义:是指溶液中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约为 KPA,相当于的渗透压。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与缓冲溶液中、有关。
若食物呈酸性,与发生中和反应;若食物呈碱性,与发生中和反应。
(3)温度:正常的温度维持在度左右。
6、列举引起组织水肿的因素:。
7、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8、9、内环境的稳态:(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调节机制:目前认为是机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其中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但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的。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4)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系统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和。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内分泌系统(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免疫调节)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其中效应器是指。
2. 反射发生的条件:。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变为显著的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形式: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2)过程:①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的电位为电位,表现为,形成原因:;②受刺激时:产生电位,表现为,形成原因:。
③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内,膜外。
④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3)传导特点:离体神经纤维上为传导,在生物体内或反射弧中为传导。
(4)K+外流、Na+内流属于(运输方式),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小体: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段膨大成杯状或球状。
(2)突触:由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共同形成,包括、、三部分。
在特定情况下,突触后膜还可以是的膜,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
(3)突触小泡:其形成与(细胞器)有关,内含。
(4)神经递质:①种类:可分为递质(如:乙酰胆碱)、抑制性递质(如:甘氨酸)②释放的方式:,是否需要消耗能量,跨过层生物膜,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③特点:a、属于信号分子 b、与受体特异性结合 c、一经作用后就被水解或灭活(若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作用后不能被灭活,引起的即时效应是使突触后膜持续或使肌肉持续。
)(5)兴奋传递的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内的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经(方式)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
(6)传递的特点:。
原因:(7)传递过程中突触处信号变化:信号→信号→信号6.指针偏转问题①刺激a点:电表①会发生次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次偏转②刺激b点:电表①会发生次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次偏转③刺激c点:电表①会发生次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次偏转7.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中枢的调控(2)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分布有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下丘脑分布有中枢、的调节中枢,还与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有,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的中枢;脊髓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也有排尿、排便中枢(低级中枢)。
8.人脑的高级功能(1)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和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2)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区,损伤后不能书写;区,损伤后,不能讲话,可看懂听懂;区,损伤后不能阅读;区,损伤后不能听懂别人的讲话。
9.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和积累的过程;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和;短期记忆主要与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有关。
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1.促胰液素: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分泌,作用是。
2.激素调节:由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3.常见激素激素缺乏症:生长激素幼年缺乏:幼年过量:成年过量:甲状腺激素幼年不足:饮食缺碘:过多:4.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正常范围来源:①;②;③去向:①;②(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③(2)血糖平衡调节:①过程:②调节中枢:调节方式:③作用:如:和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和对生长发育的作用。
作用:如、和之间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3)血糖失衡的典例——糖尿病①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分泌不足。
②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食,体重下降,身体。
5.激素的分级调节(1)过程: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的释放激素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肾上腺素、性激素)(2)内分泌调节的枢纽:。
(3)当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量的时,又反过来抑制和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属于。
(胰岛素作用的结果反过来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是否)属于反馈调节)(4)能调节垂体功能的激素是 .6.激素调节的特点:(1)(2)通过运输(3)作用于。
原因:靶器官(细胞)上有激素作用的(结构名称),成分是。
(4)体内需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的原因是。
(5)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又不提供,也不起,只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是一种分子。
第三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 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 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例如: )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1)特点比较:(2)联系:二者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①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调节可以看作 调节的一个环节;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例如 激素幼年时期分泌少患3.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过程水平衡调节体温调节感受器 调节中枢感觉中枢渴觉中枢:冷觉、热觉中枢:4.抗利尿激素由 合成和分泌,由 释放,促进 对水的 ,(减少/增加)尿量。
5.下丘脑功能:第四节 免疫调节1. 免疫系统的组成: 、 、(1)免疫器官是 场所,包括 、 、 、 、 (2)免疫细胞包括 和 ,其中后者根据成熟的场所不同,分为 、 。
免疫细胞是由骨髓中 分化而来,直接在骨髓中成熟的是 ,迁移到胸腺中成熟的是 (3)免疫活性物质是由 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有 、 、 等。
2.免疫系统的功能: 、 。
3.人体的三道防线:(1)①第一道防线由 、 、胃液、唾液组成; ②第二道防线由 组成;③第一道防线由 和 借助 和 组成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2)前两道防线的特点: ,称为 免疫。
第三道防线称为 免疫。
4.体液免疫、细胞免疫(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 反应的物质 抗体: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 。
(2)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抗原 细胞 细胞 细胞(3)细胞免疫过程:(抗原进入细胞)抗原 吞噬细胞 细胞(5)能增殖分化的细胞 ;能产生抗体的细胞 ;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是 。
无识别抗原作用的是 。
5.二次免疫的特点:作用更 ,速度更 ,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 6.免疫系统疾病:(1)免疫过强 自身免疫病:实例: 、 、风湿性心脏病、重症肌无力 过敏反应: 的机体在 接受 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明显的 和 。
(2)免疫过弱:如艾滋病(AIDS )①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的,遗传物质是 ;②主要是破坏人体的 细胞,使人体丧失大部分的 免疫及全部的 免疫,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 ③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7.免疫学的应用:(1)疫苗的发明和应用: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 和 (主要是得到 ); (2)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利用 的特性,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 、自身 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 免疫起主要作用。
一、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T 细胞→与靶细胞结合,激活靶细胞内的 ,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记忆T 细胞b、联系:二者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调节可以看作调节的一个环节;(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例如激素幼年时期分泌少患。
2.水盐平衡调节、体温调节3、下丘脑功能:第三章植物激素二、基础知识自主疏理1.植物激素:由内产生,能从运送到,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
2.生长素(1)生长素发现过程①19世纪末,达尔文提出向光性的原因是;②1910年,詹森证明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传递给下部;③1914年,拜尔证明胚芽鞘弯曲的原因是;④1928年,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化学物质是。
(2)化学本质:。
三、生长素的合成、分布与运输1.合成部位:幼嫩的、和发育中的。
2.分布:(1)产生部位<积累部位,如顶芽<侧芽,分生区<伸长区。
(2)生长旺盛的部位>衰老组织,如幼根>老根。
3.运输(1)极性(轴向)运输:①特点:只能从形态学的向形态学运输,是一种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浓度运输。
②实验:(2)横向运输①在或作用下还可以引起生长素在茎、根等处的横向运输。
这种运输往往与刺激有关;②下图:A、B为运输,C、D为作用下的运输;a为下的运输。
(3)非极性运输:通过韧皮部的筛管的运输。
归纳: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只有这个部位才能感受这一外界刺激,而其他部位对单侧光的刺激没有任何反应。
②生长和弯曲的部位在,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部位就是指这一段。
③单侧光引起茎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暗示了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有运输的能力,即在单侧光的影响下,生长素从的一侧移向的一侧。
发生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面,表明生长素有运输的能力,能自形态学向运输。
四、生理作用1、作用特点:(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既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
)2、敏感程度:不同细胞:;不同器官:不同植物:;顶芽侧芽3.生长素类似物(1)概念:合成的,具有与相似的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2)应用①②;③;④五、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分析两重性:即在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则抑制植物器官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