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地区经济差异时空格局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17.31 KB
- 文档页数:4
基于信息熵与空间洛伦兹曲线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研究r——以鄱阳湖区12县(市)为例刘影;熊悦【摘要】通过对鄱阳湖区2005年和2015年2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取研究区域内各土地类型用地面积.从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和空间洛伦兹曲线2种角度研究了鄱阳湖区内12个县(市)10年前后不同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结果表明:2005年鄱阳湖区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普遍偏低,且结构性较强;2015年平稳上升,但在内部空间尺度上,鄱阳湖区的各个县(市)信息熵差异呈缩小趋势,表现为高熵值区减少,中熵值区和低熵值区增加;近10年鄱阳湖区耕地和水域分布一直保持高水平的均衡状态,未利用地成为分布最不均匀的土地利用类型,未利用地在总面积减少的趋势下,分布均匀程度降低,草地的不均衡程度大幅度降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不均匀程度上升,林地基本维持稳定;近10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熵值增大,无序性增强,各地类面积差异减少,各地类洛伦兹曲线整体向绝对均匀线有靠拢趋势,这说明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呈现出比较合理的变化特征.%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Poyang Lake area in 2005 and 2015 . The land use structure and dynamic change of Poyang Lake area are analyzed by information entropy,equilibrium degree, dominance degree and spatial Lorenz curv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 use in the region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2005,the information entropy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Poyang Lake area is generally low,and structure-d. The information entropy of Poyang Lake district is increasing,but in the inner spatial scale. The information entro-py difference of each county show a trend of decrease,as the high entropy value zones decrease while the mediumentropy value zones and low entropy value zones increase. In the past ten years,the distribution of cultivated land and water area in the area has maintained a high level of equilibrium state,unused land became the most unevenly distributed land use type. The imbalance degree of grassland is reduced greatly,the unevenness of residential and industrial land is increased,and the forest land is basically stable. The land use entropy of the area has increased and the disorder degree has increased. The Lorenz curve has a tendency to move closer to the absolute uniform line. The land use structure of Poyang Lake area has undergone a reasonable change.【期刊名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41)005【总页数】7页(P546-552)【关键词】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空间洛伦兹曲线【作者】刘影;熊悦【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22;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4土地资源承载着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不仅代表着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揭示了社会活动与关系的变化[1].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和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两大国际科学组织均以土地利用变化为重点研究内容[2],该内容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课题[3-5].众多学者提出多种土地利用结构研究方法,如多模型结合法、分形几何学、信息图谱理论等[6-9].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复杂巨系统,主要包含了自然、人类、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子系统[10],其有序程度可用信息熵来描述和刻画[11].乔家君等[12]运用信息熵模型研究了巩义市近2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司慧娟等[13]以青海省为研究区域,分析了1999—2013年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是信息熵变化的主要驱动力;陈彦光等[14-16]以不同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信息熵理论为基础,运用不同方法测度了区域土地利用有序程度.但空间信息熵只能反映区域内在一定时间尺度内各土地利用类型是否有序,并不能够对各土地利用结构状况进行分别描述.而洛伦兹曲线的优势在于能够直观反映各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差异,弥补了信息熵的不足[17].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湖区组成了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核心部分,该地区一直是江西省重点发展及国内外学术界较关注的区域.为了更客观、准确地揭示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本研究应用信息熵与洛伦兹曲线相结合,对比分析了2005—2015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的结构与变化,对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推进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北部,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也是长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湖泊.鄱阳湖及其流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地貌结构上呈环状分布,流域内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3.1%[18].本研究区包括南昌市市辖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余干县、都昌县、星子县、鄱阳县、德安县、湖口县、永修县、九江市等12个县(市),总面积20 254.01km2.2015年,鄱阳湖区总人口为995.5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2%,区域GDP总值为5598.5亿元,占全省的33.5%.本研究没有对南昌市、九江市两市辖区单列,全部合并为市辖区统一的研究单元,此外,为保持行政区划的一致性,2015年南昌市新建区仍沿用之前新建县的行政区划,未并入南昌市区.2.1 数据来源本研究的基础数据来源于2005年、2015年两期鄱阳湖区TM影像.首先利用ERDAS9.0对遥感影像进行波段融合、几何精校正(误差不高于0.5个像元).土地覆盖分类体系参照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标准以及《中国华中地区陆地卫星 TM 假彩色数据土地资源信息提取标志参照表》,建立以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未利用地等6个一级土地利用类型,利用人工判读方法提取土地利用分类信息,同时利用GPS定点核查照片和Google Earth 对解译数据进行检验,解译精度达80%以上.影像的所有处理工作均在遥感处理软件ERDAS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的基础上完成.2.2 研究方法2.2.1 信息熵美国数学家Shannon最先把熵的概念运用于信息论[14].设区域总面积为A,区域内有n种土地利用类型,各土地类型的面积为Ai(i=1,2,…,n),则设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比例为Pi=Ai/A,则土地利用信息熵为H=PilnPi. 基于信息熵公式,可以定义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衡度J和优势度I分别为优势度I是实际信息熵增量与最大信息熵增量之比,反映土地利用的集中度.2.2.2 空间洛伦兹曲线 1905年,美国经济学家M.Lorrenz在研究财富、土地和工资收入的公平性中,提出了空间洛伦兹曲线方法,之后被国内外众多学者广泛用于收入分配差异研究.洛伦兹曲线既可用于研究单个地理单元的空间分布,也可对多个地理单元的空间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对于离散区域数据的集中程度和均衡度的研究,洛伦兹曲线是一个重要方法[19].将洛伦兹曲线运用到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研究中,可以直观地表达其空间分布差异.若曲线越靠近绝对均匀线,则说明此种地类在区域内的分布较为均匀,反之,表示分布较为集中.区位熵(即专门化率)的计算公式为,其中Q为某县市某种地类的区位熵,a为鄱阳湖区某县市的某土地利用类型面积,A为鄱阳湖区该土地利用类型的总面积,b为该县市的总土地面积,B为鄱阳湖区总土地面积.区域熵越大表明该种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县市处于优势地位,即该县市中此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反之,则具有区域劣势[20].首先,按各地区位熵大小,依次列出鄱阳湖区各县(市)各地类面积占某土地类型总面积的百分比及各县(市)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并计算累计百分比.其次,分别以总土地面积累积百分比和某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累计百分比作为横坐标和纵坐标,绘制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洛伦兹曲线.最后,通过洛伦兹曲线图,可以直观反映鄱阳湖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在区域内的均衡程度,进而能够更好的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3.1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现状2015年鄱阳湖区土地总面积为20 254.01 km2.其中林地面积为4 713.51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23.27%;草地面积为202.02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1.00%;水域面积为4 449.78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21.97%;耕地面积为7 875.37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38.88%;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2 121.9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10.47%;未利用地面积为892.4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4.41%.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3.2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时间演变选取2005年、2015年鄱阳湖区各县(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2005年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为1.434 3,各县(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普遍偏低,且结构性较强,代表区域内土地利用处于较低水平的有序发展时期(见图2).均衡度较大的有星子县、南昌市、永修县,分别为0.834 8、0.796 4和0.795 0,均衡度最低的是德安县(0.552 0).其分布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基本一致.相应优势度最高的为德安县(0.448 0),较低的是永修县(0.204 9)、南昌市(0.203 6)和星子县(0.165 2).2015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为1.459 4,较2005年略有增加.从总体上看2015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仍然偏低,但呈平稳上升的趋势.其中,九江市、南昌市的变化最为明显.2015年九江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由1.365 4上升至1.500 6,这表明其土地利用结构趋向均衡;南昌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由1.427 0降至2015年的1.357 3,这表明南昌市土地利用结构有序程度呈下降趋势.除南昌市市辖区和南昌县的信息熵相比2005年有所降低,其它10个县(市)的信息熵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比2005年,2015年南昌市市辖区与南昌县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共增加了134.0km2,近几年的城市建设导致了信息熵降低.2015年鄱阳湖区各县(市)的信息熵水平整体上比2005年有增加,但幅度不大,均衡度的变化趋势与信息熵保持一致.2005—2015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平稳增长,各类用地变化都保持相对平稳的态势.2015年均衡度比2005年增加了0.014 0,这说明了土地利用的结构性缓步增强.各县市的均衡度与信息熵的变化趋势一致,整体上鄱阳湖区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结构朝着有序化放向发展(见图3).3.3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空间格局特征利用自然断点分类法,将鄱阳湖区12县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为高熵值区、中熵值区和低熵值区.根据图2和图4可知,2005年鄱阳湖区高熵值区包括南昌市辖区、九江市辖区、余干县、鄱阳县、新建县、永修县以及星子县,其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都在1.35以上.土地利用类型多样,结构趋于均衡,占整个鄱阳湖区土地面积的69%.这些县(市)的经济发展较好,人口密度大,从而导致该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处于较高的无序化阶段,其中九江市和星子县土地利用以林地为主;新建县、永修县、鄱阳县以耕地为主;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经济发展的核心,除林地以外,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也是其主要用地类型之一.中熵值区包括南昌县、进贤县、湖口县以及都昌县.其信息熵值都在1.20~1.35之间,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水域为主.耕地面积和水域面积分别为3 219.1 km2和1 734.6 km2,占该区总面积的48.4%和26.07%.该地区发展相对稳定,土地利用结构的稳定性较高于高熵值区.低熵值区为德安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为0.989 0.林地与耕地为该区主要用地类型,面积分别为529.7 km2和311.7 km2,分别占德安县总面积的57.03%和33.55%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仅占德安县总面积的5.98%.2015年鄱阳湖各县(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均值为1.366 0,相比2005年的均值(1.325 0)有所增加,这表明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正在向均衡状态发展.高熵值区为九江市市辖区和星子县,信息熵分别为1.500 6和1.548 4.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高值具体表现在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增加以及耕地的减少.相比2005年,该区域2015年的耕地面积减少了65.3 km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了76.5 km2.近年来该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快、城镇化进程加快,应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耕地的面积,合理开发未利用土地,适度调节土地利用结构.中熵值区包括南昌市辖区,都昌县、鄱阳县、余干县、永修县以及新建县,这说明该区域相比高熵值区,处于相对有序状态.低熵值区包括德安县、南昌县、湖口县、进贤县.根据图4,虽然鄱阳湖区总信息熵是增加的,但在内部的结构方面,2015年高熵值区比2005年减少了6个,中熵值区增加了3个,低熵值区增加了3个.这说明鄱阳湖区的各个县(市)信息熵差异越来越小.利用(1)式计算鄱阳湖区各县(市)土地利用类型区位熵,并依据区位熵由大到小排序计算各县(市)土地面积累计百分比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累计百分比,绘制出2005年鄱阳湖区各土地利用洛伦兹曲线.根据图5,耕地与水域距离绝对均值较近,这说明2种用地类型在鄱阳湖区分布较为分散,即分布在各县(市)的面积比例基本相同.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未利用地居于中间;草地距离绝对均匀线最远,这说明该土地利用类型在鄱阳湖区分布最为分散,分布在各县(市)面积比例差异最大,其中鄱阳县的草地面积达146.3 km2,占鄱阳湖区总草地面积的45.26%.各县(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可以根据空间洛伦兹曲线分析[21],即根据空间洛伦兹曲线的斜率和拐点位置来判断该县(市)的土地利用专门化程度[22].在洛伦兹曲线斜率大于1的地区中某种地类在全区域该地类的比例高于该地区土地总面积占全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即Q>1).2005年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洛伦兹曲线斜率最高的县(市)依次为南昌市辖区、南昌县与九江市辖区,这说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在这3个县(市)最为集中,3个县(市)在约占全区15%的土地面积上拥有全区38%的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以未利用地的洛伦兹曲线为例,斜率>1的县(市)依次为新建县、余干县、南昌县、鄱阳县.4个县市在约占全区52%的土地面积上拥有占全区77%的未利用地,这表明4个县(市)土地利用发展潜力高于其他县(市),土地利用结构有较大的转变空间;以林地的洛伦兹曲线为例,斜率>1的县(市)依次为德安县、九江市市辖区、南昌市市辖区、鄱阳县、永修县和星子县.6个县(市)在约占全区44%的土地上分布着占全区66%的林地.结合图4可知,6个县(市)除德安外,均为信息熵高熵值区,这表明2005年信息熵高值区拥有较多的林地资源.由2015年鄱阳湖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洛伦兹曲线(见图6)可知,耕地与水域仍距绝对均匀线最近,且距离较2005年有所减少,这说明2种土地利用分布依旧均衡.而距离绝对均匀线最远的土地利用类型由2005年的草地变为未利用地,未利用地成为2015年全区分布最不均衡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未利用地的洛伦兹曲线为例,2015年该土地利用类型曲线斜率最高的县(市)依次为新建县、星子县、余干县、永修县、南昌县.5个县(市)在约占全区45%的面积上分布着全区72%的未利用地,其中新建县、余干县、南昌县同2005年一致,是未利用地分布最集中的区域.2015年鄱阳湖区草地的分布均匀程度相比2005年有了较大提高.林地的均匀程度变化较小,2015年林地洛伦兹曲线斜率>1的县(市)与2005年相同.2015年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洛伦兹曲线斜率最高的县(市)依次为南昌市市辖区、九江市市辖区、南昌县、新建县、湖口县、星子县.上述6个县(市)在约占全鄱阳湖区33%的土地分布着全区54%的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相比2005年,斜率>1的县市增加了3个县市.这说明鄱阳湖区2015年快速发展、建设的县(市)正在增加.鄱阳湖区各县(市)10年间的土地利用结构分析表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均衡性降低,草地的均衡性增加,林地、水域、耕地仍旧保持了良好的均衡性.1)由于各县(市)自然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其土地职能的差异性较大,仅仅用信息熵值来测度土地利用结构是否有序,不可避免地存在可比性上的问题,运用均衡度、优势度则弥补了信息熵分析的这一不足.通过比较分析2005年与2015年的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总体上看,2005年、2015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均普遍偏低,但有平稳上升的趋势,其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比较合理的趋势变化.2005—2015年是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的平稳增长期,各类用地的增减都保持相对平稳的态势.虽然鄱阳湖区总信息熵是增加的,但在内部空间尺度上,鄱阳湖区的各个县(市)信息熵差异越来越小.2)信息熵虽然可以反映区域宏观土地结构的动态变化,但无法揭示区域内各地理单元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鄱阳湖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的结构分布以及对比关系可通过空间洛伦兹曲线来反映.2005—2015年,鄱阳湖区耕地和水域分布一直保持高水平的均衡状态;未利用地成为分布最不均衡的土地利用类型,未利用地在总面积减少的趋势下,分布均匀程度降低,这说明鄱阳湖区各县(市)对于未利用地的开发程度及水平差距较大.草地的分布从最不均匀趋向均匀;林地变化较小,分布结构基本不变;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分布变化明显,其集中分布的县(市)增加3处.3)近10年来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与江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基本相符.建设和发展环鄱阳湖城市群应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要求,统筹鄱阳湖区土地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适度开发未利用地,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合理配置各县(市)用地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相关文献】[1] 李秀彬.土地利用变化的解释 [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3):195-201.[2] Young B,Noone K,Steffen W.Science plan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J].Environmental Policy Collection,2005,20(11):1262-1268.[3] 罗娅,杨胜天,刘晓燕,等.黄河河口镇-潼关区间1998-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J].地理学报,2014,69(1):42-53.[4] 刘晓君,李占斌,李鹏,等.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流域景观格局与水沙响应关系研究 [J].生态学报,2016,36(18):5691-5700.[5] Corry R C,Lafortezza R.Sensitivity of landscape measurements to changing grain size for fine scale design and management [J].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7,3(1):47-53.[6] 陈影,张利,何玲,等.基于多模型结合的土地利用结构多情景优化模拟 [J].生态学报,2016,36(17):5391-5400.[7] 吴桂平,曾永年,冯学智,等.CLUE-S模型的改进与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拟: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例 [J].地理研究,2010,29(3):460-470.[8] 祝琳丹.潜江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格局变化及预测研究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9] 陆汝成,黄贤金,左天惠,等.经济快速增长区土地利用信息图谱构建: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为例 [J].资源科学,2009,31(7):1133-1141.[10] 刘康.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系统概念模型 [J].中国土地科学,2001,15(6):19-23.[11] 谭永忠,吴次芳.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分异规律研究 [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1):112-117.[12] 乔家君,马玉玲.基于信息熵的城乡界面时空演化与分异: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 [J].经济地理,2016,36(11):1-7.[13] 司慧娟,付梅臣,袁春,等.青海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空分异规律及驱动因素分析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6):38-42.[14]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形态的定量描述:从信息熵到分数维 [J].地理研究,2001,5(2):146-152[15] 周子英,段建南,梁春凤.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空变化研究 [J].经济地理,2012,32(4):124-129.[16] 张群,张雯,李飞雪,等.基于信息熵和数据包络分析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评价: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 [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9):1149-1155.[17] 边静,何多兴.基于信息熵与空间洛伦兹曲线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5):201-211.[18] 方全,刘以珍,葛刚.鄱阳湖流域含珍稀针叶树种的群落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16,40(9):952-957.[19] 徐建华.计量地理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5-39.[20] 黄裕峰,徐昌明,黄裕婕.洛伦茨曲线在江西省土地利用分析中的应用 [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2):177-180.[21] 张品超.基于空间洛伦兹曲线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以南昌县二次调查数据为例 [J].科技广场,2009(11):39-42.[22] 邓晶,刁承泰.基于空间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以重庆江津市为例 [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1):38-40.。
鄱阳湖自然资源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一、鄱阳湖自然资源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鄱阳湖位于长江南岸,江西省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它蕴藏着丰富的土地、水、生物和气候资源,但是,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其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所以,分析鄱阳湖自然资源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极其重要,针对这些问题再研究必要的解决方案,这些对鄱阳湖的整治工作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其主要问题有:(一)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1、水情恶化较严重、洪涝灾害上升因鄱阳湖区地势的原因,属于平原,三面环山,地势低洼,形成了辐聚状的鄱阳湖水系,集雨面积很大,且由于鄱阳湖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造成鄱阳湖区在每年的7-9月份降水量太多,洪水泛滥。
“据相关记载,20世纪90年代,共发生洪涝灾害37次,相对以前发生洪涝灾害的频率明显增加。
”鄱阳湖区湖口水位也在逐渐上升,洪涝灾害淹没的面积也在逐年扩大,洪涝几乎每年都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2、鄱阳湖水质较好、但是已经受到了污染根据对鄱阳湖水质的检测,湖水中溶解氧、生化需氧量、酚、总硬度等各项指标评价来看,鄱阳湖的水质从总体上来讲是较好的,其蓄水量多、容积大,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较强,总体上能够保持清洁的水质。
但是,鄱阳湖水受到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湖水中有部分重金属的含量超过了标准,这些都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二)生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鄱阳湖地区水域辽阔,气候温和,水质较好,生物资源丰富。
在湖区不仅生物种类多且数量也多,资源很丰富。
鄱阳湖是一个较完整的水域生态系统和湖滩草洲生态系统。
但近年来,湖区生物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有:1、钉螺、血吸虫危害大、治理困难鄱阳湖区湖滩草洲多,因植物生长得时间、速度不一样,以及被水淹没的时间也不同,一般在淹没时间达到8个月以上或者淹没时间不到2个月的湖滩草洲没有钉螺,而其他草洲就出现很多钉螺,所以说,湖区的水位影响着钉螺的生存,且钉螺密度大、影响范围大。
《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考察》评介中国具有现代科学上的环境史研究始于民国时期。
近几十年来,随着自然灾害频发的频频发生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各自的出发领域学科来探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经验和教训,环境史研究成为运动史当今学术界引人关注的新领域之一。
这些年来,我国的环境史研究有了长足氛围的发展,亦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或者以单一学科为主,缺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或者以单一时段为主,被忽视长时段的关怀;或者以历史为主,与现实联系不紧密;或者以揭示问题为主,缺少经验启示。
许怀林等的近作《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艺术史考察》一书则突破以上限制,所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为进行了多学科、长时段以及问题与经验并重探讨的诸多有益尝试,对今天的环境史研究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许怀林先生长期从事江西中长期地方史研究,《沿岸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考察》一书则是他近年来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鄱阳湖流域经济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历史考察”的研究成果。
该课题分别从不同层面课题探讨了江西省内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们的经济活动与的关系,如社会生态与移民开发、灾荒分析、灾荒与社会控制、水土流失与综合治理等。
该课题荟萃了江西省内13位研究者和实际教育工作干部,通过深入的弱势群体调查、扎实的研究和繁复的分析,第一次“从有史以来到近代这样一个周末长时段上,考察了江西省范围内宏观经济经济开发活动和生态环境的”(见该书“序”)互动关系,而本书在研究方法上的诸多突破和贡献,有力音乐史地推动了环境史的研究。
一、以人为本的自然生态观人类生存的地球是“一个自然生物体运动和社会运动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人能地复合系统”(张业成等:《减轻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前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有关自然环境的一系列命题是因为的生存状况而提出,也因为人的存有而有意义。
在远古时代,森林茂密,生物种类多样,环境不可不谓“好”,可是人类的生存空间狭小而恶劣,“洪水猛兽”成了不久以后史家的记忆。
【前言】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代诗人王勃描绘的鄱阳湖美景让人记忆犹新。
由于时代的变迁、各种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秋冬季长江、鄱阳湖低枯水位呈常态化趋势,烟波浩渺的鄱阳湖难以长期保持昔日的风采,鄱阳湖区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考验.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江西,殷切嘱托要“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
为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以及温总理的指示,切实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加快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2008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准.规划的批准与实施,使江西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也将为鄱阳湖的治理保护探索新路子.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工程、核心工程。
江西省对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提出了以水资源水生态保护为主要目标即“一湖清水”、“江湖两利”、“调枯不控洪"的全新理念,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鄱阳湖概况】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江河及清丰山溪、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区间来水,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占江西省总面积的97.2%。
1、区域概况⑴自然地理鄱阳湖南北长173km,东西最宽处约74km,入江水道最窄处的屏峰卡口宽度约2. 8km,湖岸线总长约1200km。
湖面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宽广,为主湖区,北部狭长,为入江水道区。
湖盆自东向西,由南向北倾斜,高程一般由12m(吴淞高程,下同)降至湖口约1m。
鄱阳湖湖底平坦,主湖区滩地高程多在12~17m之间,最深处高程约—10m。
第36卷第5期2015年 11月水生态学杂志JournalofHydroecologyVol.36,No.5Nov. 2015DOI:10.15928/j.1674-3075.2015.05.001 收稿日期:2014-11-19基金项目:环境保护部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STSN 05 14);江西省科技重大专项-鄱阳湖科学考察(20114ABG01100 3 13)。
作者简介:查东平,1985年生,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遥感和环境规划方面的研究。
E mail:zhadongping@gmail.com通信作者:陈宏文。
E mail:chw1999@tom.com鄱阳湖典型湿地植被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分析查东平1,冯明雷1,陈宏文1,刘足根1,廖 兵1,申 展2(1.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南昌 330039;2.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 100083)摘要:鄱阳湖是我国重要的湿地,伴随着水位年际变化和季节性剧变,鄱阳湖湿地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研究其景观格局变化对于正确认识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演变,为湿地景观规划、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恢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考虑到鄱阳湖湖相季节性变化巨大以及2003年前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后水文情势发生重大变化,选取2003年前后平均水平年对应枯水期和丰水期遥感影像,采用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技术(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江湖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后,鄱阳湖年平均水位由2002年之前的13.42m(星子站吴淞高程)降至12.35m,平均水位较前一阶段偏低0.45~2.25m,枯水现象使得鄱阳湖水域面积明显缩小,湿地类型变化较大。
平均水位下降,适合植被生长的洲滩面积大幅增加,丰水期面积增加了330.80km2,枯水期洲滩面积增加了1192.43km2,变化最大区域位于赣江支口与饶河交汇处的三角洲和赣江南支口的洲滩,消失的水面大多转换为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和泥滩等湿地类型。
收稿日期:2023-11-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描述性创新信息披露与企业创新:作用机制与经济后果”(72064001);东华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创新能力与省域经济韧性”(DHYC-202349)作者简介:周明(1975- ),男,江西吉安人,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城市创新、区域创新;钟宇春(2000- ),女,江西赣州人,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韧性、经济政策。
省域经济韧性的测度、空间格局与动态演进周 明,钟宇春(东华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南昌 330013)摘 要:提升经济韧性水平是谋划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本文基于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省域经济韧性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演进态势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1)2012-2021年我国省域经济韧性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在东西方向上呈现“强-中-弱”阶梯式递减的空间格局。
(2)省域经济韧性发展水平空间聚集效应显著,主要呈现双高(H-H )及双低(L-L )聚集的空间组织模式。
(3)省域经济韧性的发展具有动态复杂性,全国整体、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韧性水平皆呈现上升趋势,但省份之间差异较大。
同时东部地区经济韧性存在轻微的两极分化现象。
因此,各省份应立足于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从抵抗力、恢复力和进化力三方面提升经济韧性水平,同时有效利用与相邻省份地理空间上的临近优势,实现强经济韧性省份与弱经济韧性省份间的优势互补。
关键词:省域;经济韧性;空间分布;动态演进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26X (2024)02-0005-13一、引言当前,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
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变化,VUCA (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成为当前环境形势的常态特征,“经济韧性”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在追求经济发展中必须重视的战略问题。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分析何燕子;王欢芳;刘嘉雯【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我国东中西部的差异化程度逐渐明显.选用经济总量加权系数的方法来测量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并根据经济区位熵公式和相关区域的经济数据,来度量我国区域经济差异,非常有意义.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开始逐渐扩大,且经济区的集中程度也从原有的发达区、发展区和落后区逐渐集中在发达区和落后区之间,加剧了我国区域经济的两极化趋势.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本投入、技术和政策支持,以缩小我国各区域内经济差异,减少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期刊名称】《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18)003【总页数】8页(P48-54,112)【关键词】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增长;实证【作者】何燕子;王欢芳;刘嘉雯【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一系列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的经济政策得以推行,这不仅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在总体上有了飞速发展,而且也使国内东中西部各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但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度推进,隐藏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即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化程度越来越趋于不平衡的状态,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例如在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指标上,最高省份与最低省份之间的差距达到了10倍之高,其中,东、西部地区的指标差距就达2.5倍。
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后,这一差距又有了显著性的扩大。
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地区间的经济差异会有利于全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一旦该差异超出适度范围后,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还会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政治、宗教等问题[1]。
近年来,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开始逐渐扩大,且经济区的集中程度也从原有的发达区、发展区和落后区逐渐集中在发达区和落后区之间,加剧了我国区域经济的两极化趋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摘要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由此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至国家战略的区域规划。
鄱阳湖贵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早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持续关注。
鄱阳湖是我国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湿地保护地之一,并于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然而鄱阳湖当前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本文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植被覆盖、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方式、水情水势及泥沙等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指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存在湿地植被退化比较严重、水土流失问题不断加剧、土地沙化情况日趋严重、旱涝灾害日益频繁、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等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长远战略和全局角度出发,提出了生态环境统筹布局、合理规划,合理开发、环境保护的若干对策与措施,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对策AbstractIn December 12, 2009, the State Council officially approved the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Planning",the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has become the regional planning of Jiangxi province first rose to national strategy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Poyang Lake is China's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has long attracted continuous attention internationally.Poyang Lake is one of China's announced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key wetland protection, and in 1992 was included in the "list of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bear the important ecological functions, but Poyang Lake now faces serious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vegetation cover, biodiversity, land use, water potential and sedi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pointed out the existence of the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wetland vegetation degradation, soil erosion is severe, the increasing problems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drought and flood disaster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the destruction of biodiversity ecological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s the guide, starting from the long-term strategic and global perspective, the overall layou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ational planning,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of ration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vid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1研究区概况1.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了下文论述的需要,后文全部简称为“鄱阳湖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
江西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说到江西,人们常会联想起唐朝王勃写于赣江之滨的《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江西的地理和生态有着得天独厚的布局,而环鄱阳湖区又是江西经济、文化、生态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温家宝总理在江西视察时指出,“要切实保护好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
落实好温总理的指示,不仅是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必然要求,更是江西充分利用生态优势,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何实现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的目标,是摆在全省4300万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省委、省政府作出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全省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全面小康进程,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中部崛起新跨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意义目前江西经济社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发展的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在不断增大。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然的战略选择。
(一)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省委、省政府以生态经济的理念,提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战略构想,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谋划江西未来发展的具体体现。
不仅符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可以有效地避免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本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有利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实现“生态立省”与“加快发展”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促进江西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而在全国形成生态优良,资源充裕、品牌特出的示范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关于鄱阳湖湖区水运开发的分析与思考作者:***来源:《长江技术经济》2020年第04期摘要:鄱阳湖湖区水运发展是江西省内河水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运开发分为航道开发和港口开发。
本文以湖区自然条件和演变情况为基础,总结了湖区水运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分析了湖区水运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了鄱阳湖湖区水运发展的方向,为湖区水运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鄱阳湖;湖区水运;航道建设;港口资源整合中图法分类号:F55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ki.cjjsjj.2020.0412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长江中游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西省内河水运发展中的关键一环。
江西是水资源大省,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6位,境内有2 400多条河流,其中有101条通航河流。
境内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汇聚,注入鄱阳湖,经湖口融入长江。
鄱阳湖湖面水域由入江水道、湖盆和尾闾河道3部分组成,水域面积约4500km2,岸线长约1 200km[1]。
鄱阳湖湖区指鄱阳湖的水域与湖洲滩涂地所在的行政区域,范围为湖口水文站防洪控制水位20.61m所影响的环鄱阳湖区,总面积2 6284km2,占江西省面积的16.2%。
湖面因季节变化伸缩性很大,范围浮动在1 800~4 646.64km2。
1 鄱阳湖湖区水运现状1.1 湖区自然条件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南北长约170km,东西最大宽约74km,平面似葫芦形,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北湖和南湖两部分。
南部宽阔,较浅,为主湖区;北部狭窄,较深,为入江水道区。
入江水道最窄的屏峰卡口约3km。
江西境内赣、信、抚、饶、修五大江河,均汇入鄱阳湖,经湖口注入长江,形成较为完整的鄱阳湖水系,入江出口湖口为长江中、下游分界点。
鄱阳湖湖区主要地貌形式有湖岸与湖底地貌、河谷地貌、河流阶地及冲积平原与三角洲等。
整体可以分为赣西北剥蚀构造中低山丘陵区,包括德安、庐山、永修等广大地区,地形由西向东南向着湖区倾斜;西南部和南部阶地平原区,包括赣、抚、修连城一片的广大三角洲冲积平原,阶地发育,水网密布;东南部和东部丘陵阶地平原区,包括信江、饶河三角洲平原;湖泊与滨湖区,地势平坦,河汊湖泊密布,发育湖滩与冲积—湖积平原,湖区冲积平原地面高程一般为11.8~18.8m,河湖床地势高程为5~9m。
鄱阳湖作为重要湿地资源的主要经济价值,鄱阳湖提前进⼊枯⽔期的原因阅读图⽂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9⽉19⽇,航拍“中国最⼤淡⽔湖”鄱阳湖都昌⽔域,湖床变为茫茫草原。
鄱阳湖标志性⽔⽂站星⼦站今年⾸次跌破12m,标志着鄱阳湖提前正式进⼊枯⽔期。
2018年9⽉1⽇~11⽉4⽇,江西省平均降⽔量为65.1mm,较常年同期偏少60%。
期间平均⽓温为22.4,较常年同期偏⾼0.7。
⽓候变化给鄱阳湖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数据显⽰,近些年来,鄱阳湖进⼊枯⽔期的⽇期呈提前的趋势。
为了保住鄱阳湖“⼀湖清⽔”的⽬标,江西省政府提出在⼄处兴建鄱阳湖⽔利枢纽⼯程。
下图为鄱阳湖地区略图。
(1)分析近些年来鄱阳湖提前进⼊枯⽔期的原因。
(2)简述鄱阳湖作为重要湿地资源的主要经济价值。
(3)指出甲处附近修建铁路可能出现的⽣态环境问题及应采取的防御措施。
(4)说明在⼄处兴建⽔利枢纽⼯程对当地⽣态环境产⽣的有利影响。
答案【答案】(1)⽓候异常,秋季降⽔减少,蒸发加剧;注⼊鄱阳湖区的河⽔被沿岸⼯农业⽣产⼤量截⽤,导致注⼊鄱阳湖⽔量减少;湖区⾮法采砂导致湖⾯下降;上游⽔利设施截流等⼈为因素加剧了鄱阳湖枯⽔期的旱情。
(2)为沿湖⼯农业⽣产和居民⽣活提供⽔资源;湖区⽔系发达,可发展航运、⽔产养殖、农副产品加⼯;湿地⾯积⼴,可发展旅游业。
(3)问题:植被破坏;⽔⼟流失;占⽤耕地。
措施:恢复植被;做好⼯程固坡⼯作;及时进⾏⼟地复垦。
(4)建坝后可调节鄱阳湖⽔量(增加枯⽔期⽔量,减轻洪⽔威胁),减轻旱涝灾害的影响;⽔域⾯积扩⼤,有利于保持⽣物多样性,维护湖区⽣态系统稳定(或为湖区⽔⽣⽣物提供更为⼴阔的空间,提⾼鄱阳湖的环境承载⼒);提⾼枯⽔期湖区降解污染能⼒,有利于减轻⽔污染;有利于调节湖区周围⽓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湖泊湿地的保护。
【详解】(1)提前进⼊枯⽔期,说明⽔量减少,其原因主要包括⾃然原因(⽓候异常)和⼈为原因(⼯农业⽤⽔量增加、采砂导致湖底加深、上游蓄⽔等)。
基于最佳景观尺度的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演变及多情景模拟王博;舒晓波;廖富强;黎钰;万智巍【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年(卷),期】2024(31)4【摘要】[目的]科学评估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可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重要作用。
[方法]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视角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算模型,借鉴最佳景观尺度设定方法确定了适宜的分析尺度,分析了鄱阳湖区1990—2020年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PLUS模型多情景模拟了2035年土地利用冲突空间格局。
[结果]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冲突的总体空间格局是滨湖区显著高于外围地区,南部地区总体高于北部地区,平原地区高于山地和丘陵地区,河流两侧的冲突值也显著偏高。
1990—2005年城镇地区的冲突变化并不显著,乡村地域及县域交界区域冲突水平较高,2005—2020年冲突水平进一步加剧;2035年不同情景下冲突的总体空间格局将延续2020年的状态,但可持续发展情景能有效缓和冲突水平,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发展。
[结论]1990—2020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冲突重心由乡村及县域交界区域向城镇地区转移,且冲突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未来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式,有序进行国土空间开发,注重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间的平衡。
【总页数】12页(P336-347)【作者】王博;舒晓波;廖富强;黎钰;万智巍【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赣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4;F301.2【相关文献】1.2001—2018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时空演变2.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鄱阳湖区多维福祉时空差异演变与情景模拟3.基于CLUE-S模型的吴忠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多情景模拟预测4.重庆市土地利用冲突多尺度时空演化与多情景演化模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西省乡村聚落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许鑫;徐丽婷;周达宝;徐羽【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年(卷),期】2024(31)3【摘要】[目的]探究江西省乡村聚落时空演变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与促进乡村治理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方法]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核密度估计、重心迁移模型研究2000—2020年江西省乡村聚落时空演变;借助缓冲区分析、地理探测器探究其影响因素。
[结果](1)江西省乡村聚落斑块数量减少而规模扩大。
不同聚落规模差异先增后减,聚落不规则程度保持较低水平。
(2)江西省乡村聚落分布总体变化较小,但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表现出“中密周疏,北密南疏”的空间分布格局。
(3)江西省乡村聚落的重心在20年间较为稳定,均位于丰城市西南部。
(4)江西省乡村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200 m,坡度在5°~15°的地区,并且受河流、县乡道影响显著,而铁路、高速、国道、省道对其影响较小。
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有所增大,其中粮食作物产值、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耕地面积影响较大。
[结论]2000—2020年江西省乡村聚落时空演变总体较为稳定,自然、区位、社会经济因素均对聚落分布有显著影响。
【总页数】11页(P320-330)【作者】许鑫;徐丽婷;周达宝;徐羽【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01.8【相关文献】1.基于"'郫县—都江堰'样带"的乡村聚落时空演变及其区位因素影响力的探究2.粤北山区乡村聚落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韶关市武江区为例3.巴山南部山区乡村聚落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重庆市城口县为例4.青藏高原东北部官亭盆地新石器-青铜时代聚落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5.黄土高原乡村聚落用地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鄱阳湖越冬雁类时空分布特征及热点区域识别王晨溪;夏少霞;余定坤;于秀波;龚磊强【期刊名称】《湖泊科学》【年(卷),期】2024(36)3【摘要】鄱阳湖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重要的水鸟越冬栖息地,雁类是迁徙路线上的优势种群。
然而,近年来迁徙路线上的雁类种群数量有所下降,识别越冬地雁类时空分布特征,确定分布热点区域是科学、精准保护的前提。
本研究利用2018—2021年越冬期在鄱阳湖区域开展的共58次水鸟调查数据,提取了基于时间序列的白额雁(Anser albifrons)、豆雁(Anserfabalis)、鸿雁(Anser cygnoid)的分布数据,分析了3种雁类在越冬地的种群动态、时间和空间分布动态,评估了鄱阳湖各子湖的重要性,确定了雁类分布热点区域。
研究结果表明,3种雁类在越冬地的种群数量表现出一定的年际波动,雁类种群总数量维持在27.9万~44.8万只;不同雁类迁徙的时间节律存在差异,本次地面调查数据显示白额雁、豆雁、鸿雁分别是在10月初至11月初、11月中旬、12月中旬到达鄱阳湖,其中鸿雁到达最晚;高峰期集中在11月底至次年2月初,持续时间约为100天;3种雁类分别在2月中旬、2月底和3月中旬开始迁离鄱阳湖。
3种雁类空间分布范围有所差异,豆雁分布范围最广,白额雁分布相对集中,高峰期雁类的分布范围最大,对子湖的利用强度也最大。
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大湖池和大汊湖重要性最高,鄱阳湖保护区是雁类利用强度最高的区域,其次是都昌保护区。
此外,雁类,特别是鸿雁,对保护区以外的子湖利用强度也较高。
本研究对精准刻画鄱阳湖越冬雁类时空分布范围、针对性地开展栖息地保护和修复、加强子湖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10页(P836-845)【作者】王晨溪;夏少霞;余定坤;于秀波;龚磊强【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江西省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中国科学院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相关文献】1.鄱阳湖越冬雁鸭类的种群动态与时空分布2.鄱阳湖越冬雁类食源植被适宜取食时间窗口3.鄱阳湖湿地豆雁(Anser fabalis)越冬种群的春季迁徙路线及其活动特征4.鄱阳湖鹤类越冬种群数量动态和空间分布变化5.东北冷涡背景下三类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时空分布和环境特征对比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