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建筑设计功能流线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58 MB
- 文档页数:31
公共建筑-博物馆设计
指导书
一、概述
博物馆属于博览建筑类型,除博物馆外,还包括各类、各式展览馆以及其他规模大小不等的陈列馆展览中心等,其设计方法大同小异。博物馆是“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物质见证进行搜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的机构,因此它具有采集保管、调查研究、普及教育三大基本职能。以下将着重阐述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中可能会遇到的有关设计问题。
博物馆建筑按规模可分:大型馆 (面积大于10000m2)、中型馆 (面积4000—10000 m2)、小型馆 (面积小于4000 m2)。
二、博物馆的功能组成及功能分析
1、博物馆功能组成
博物馆建筑最基本的组成有展览陈列区、观众服务区、藏品保管区、文保技术区、行政管理区、学术研究区、设备后勤区七大部分 (图2)。这七部分功能区又各自包含着相应的房间组成 (图1),根据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博物馆,其功能组成还会有增减-如特大型博物馆,还有图书资料区、安全保卫区、对外服务区等。而小的博物馆功能组成可能只有二、三个区。
图1博物馆的功能组成
2、博物馆的功能分析
在上述博物馆七个功能区中,展览陈列是核心部分,并与观众服务设施部分构成对外开放部分;而藏品陈列区、技术用房、学术研究用房、行政设备辅助用房构成了内部作业部分并服务于对外开放部分。在图2中,图形大小示意各用房面积的差别,线条的粗细表示它们相互间关系密切的程度。根据这七个功能分区,我们应注意到在方案构思过程中,应尽量使粗线连接的功能区相对要靠近些,以避免流线过长。
做到对上述博物馆大的功能分析的理解不是太困难,问题是把博物馆所有房间的功能关系搞清楚并不是太容易。为此,需要特别对博物馆的出入口布置及其相互关系做出分析,从图3博物馆的出入口关系中可以看出下列几个问题:
前言
首先,衷心感谢蒋晓风老师一学年的悉心指导!
经过一个学期的《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的学习,我运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所学习到的知识,对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进行了分析。本文将从建筑总体环境布局、功能与流线、造型艺术和空间特点四个角度,全方面地分析了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本文尝试通过理性的分析方法来分析这个非理性造型建筑,并在分析过程中思考与感悟,最终取得了收获。
目录
前言
一.建筑概况 (2)
二.总体环境布局 (4)
三.功能与流线 (6)
(一)功能分区
(二)交通流线
(三)功能分区与交通流线分析图
四.造型艺术 (9)
(一)非线性外形
(二)雕塑式建筑
(三)钛金属装饰外表面
五.空间特点 (13)
(一)入口序列
(二)中央大厅
(三)空间组合方式分析
(四)展厅空间分析
(五)采光分析
(六)广场与高塔——空间序列的终止
六.感悟与收获 (19)
一.建筑概况
名称: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Bilbao,Spain)
建筑类型:博览建筑
设计师:弗兰克•盖里Frank O.Gehry
地点:西班牙毕尔巴鄂
建成时间:1997
建筑规模:建筑占地面积24000m2展览空间面积11000m2
建筑简介:
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古根海基金会旗下所有博物馆的总称,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私人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为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一落成就以独特的造型、特异的结构和崭新的材料立刻博得举世瞩目,它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作。古根海姆博物馆分成十九个展示厅,其中一间是全世界最大的展厅之一。博物馆在建材方面使用玻璃、钢和石灰岩,
博物馆内部空间设计
1.空间序列
将平面分割成大小不一的方格形, 运用这种网格轴向的导向作用, 依次将空间划分为展厅、公共活动场所、庭院等等各个功能空间。网格的骨架作为连接通道或者是休息、庭院的灰空间。
为了增加空间的艺术性, 在网格式布局的同时, 考虑虚、实空间的间隔处理。展厅、公共活动空间可以看作“实”空间, 庭院可以看成是“虚”空间。这种布局手法不仅仅满足形式美法则, 又可以从形式上清晰地表现出城市的地域性。
2.空间连通
博物馆自身功能的特殊要求, 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解决流线问题, 以及各空间的转换衔接方法。为参观者提供可以选择的参观方式, 自下而上参观, 或者是自上而下的参观路线, 这两种路线成环形不会造成流线交叉。采用不同的楼梯形式, 既有导向性强的直梯, 也有楼梯与展览空间相结合的形式, 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 空间也更为丰富。
内外空间交叉设置, 使得主要展厅空间与商业、服务类空间明确分割开来, 同时也有利于室内外空间的起、承、转、合。第四, 展厅之间空间的衔接通过休息空间、驻足浏览空间等方式进行连接, 驻足浏览空间等方式进行连接, 同时注重这类空间的明暗对比, 有利于空间层次的丰富。
3.核心空间
核心空间是博物馆空间序列的高潮和开端, 应该布置在博物馆参观流线的前部, 常常与门厅直接联系, 称其为“序厅”。作为整座建筑的核心空间, 起到了总领全局的作用, 为各展厅之间提供了联系和集散空间。整个空间沿中轴线对称布局, 整个空间可以分为三部分, 中间部分和两侧部分。
庭院空间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空间形式, 在文化的传承和改善空间环境时有着重要的作用。该建筑的院落空间较小, 类似院落中景观的一隅, 并且成自由式布局。博物馆环境较暗, 而通过院落的设置使得局部光线变亮, 达到了空间明暗的对比, 有利于人们从一个场馆出来进行心情的调节, 也有利于对于空间明暗、虚实的塑造。
成都博物馆设计理念
成都博物馆设计理念
成都博物馆是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座重要博物馆,其设计理念旨在展示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设计师们通过精心策划和创造性的设计,将成都的丰富文化遗产与现代建筑融合在一起,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充满艺术和文化体验的场所。
首先,成都博物馆的设计理念是以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为核心。建筑师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成都地区的自然环境,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的自然景观和绿化。同时,建筑外观的设计也采用了自然元素,如流线型的外形和绿色屋顶等,使博物馆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完美融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其次,成都博物馆的设计理念是以展示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为目标。博物馆内展示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如古代书法、绘画、陶瓷等,展示了成都丰富的历史文化。建筑师们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巧妙的展示手法,使游客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增强了博物馆的教育性和观赏性。
此外,成都博物馆的设计理念还注重与当地社区和文化机构的合作。博物馆与周围的社区和文化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如讲座、音乐会、艺术展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内涵,也为游客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交流和互动的机会,使博物馆成为一个具有社区特色和活力的文化中心。
最后,成都博物馆的设计理念还注重提供便利的游览体验。为了让游客们更好地参观博物馆,建筑师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游客的需求,设置了各种便利设施,如指示标志、导览服务、无障碍通道等。同时,建筑内部的布局也经过精心设计,使游客能够流畅地参观各个展览区域,提升了游客的观览体验。
博物馆建筑设计标准
博物馆建筑设计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建筑结构、功能布局、环境设施等。首先,建筑结构方面,博物馆的设计应考虑到展示空
间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展品和展览安排。建筑材
料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到其保护展品、耐久性和环保性。其次,功能
布局方面,博物馆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观众流线、展品陈列、教育活
动等多种功能的合理布局,以便观众能够便利地浏览和参与各种活动。此外,博物馆的环境设施也需要符合相关标准,包括照明、通风、空调、安全设施等,以保障观众和展品的安全和舒适度。另外,博物馆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无障碍设施的设置,以便不同年龄和
身体状况的人群都能够方便地参观和使用。此外,博物馆建筑设计
还应充分考虑到当地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使建筑融入周围环境,与周围建筑和景观和谐统一。最后,博物馆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到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以减少
对环境的影响。总之,博物馆建筑设计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
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具有教育和文化意
义的空间。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流线设计概述
摘要:建筑流线是建筑中人员交通路线及物品运输路游,是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文物运输流线是博物馆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联系博物馆建筑的各个主要功能区域,对博物馆建筑内部的空间划分,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等多方面设计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家博物馆文物流线设计中纵深架构和横向联系深入剖析,探讨文物流线整体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及总结文物流线设计的方法及经验。
关键词:文物流线功能节点流线要素形式功能统一
1. 文物流线简介
建筑流线是建筑中人员交通路线及物品运输路游,是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通过建筑流线合理的构建,形成建筑物的脉络,将各个功能空间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划分、连接不同功能区域的目的。
文物运输流线是博物馆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的保存、研究、展出等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都依赖于文物。因此在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中需要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畅通的文物运输流线,提供通向各相关空间的完善的链接,使各功能区之间相互联系方便、简捷。同时避免文物流线与其他流线互相交叉干扰。
国家博物馆文物运输流线分为两支,一支是文物入库流线,文物入库包括文物接受、鉴选、登记、编目、入库前的摄影、消毒、入库等各项文物管理流程。文物入库流线是完成上述程序所经历的路游。在这条流线上,要求路线便捷,简短,平直,安全,同时有效地链接各个功能空间。另一类是文物出库流线,文物出库方向主要包括出展、研究鉴赏。文物流线在水平线路上不能设有台阶,坡道的坡度不大于1/12,同时与观众流线不交叉或者隔离,确保文物运输的安全。
博物类建筑方案设计解析
一、前言
博物馆是一种专门收藏、研究和展示文物、艺术品等的建筑,是人们认识历史、了解文化、感受艺术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博物馆的需求也越来
越大,因此博物馆的设计也变得愈发重要。本文将针对博物类建筑的设计方案进行深入解析,并探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及解决方案。
二、建筑环境分析
1.选址和周边环境分析
博物类建筑的选址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需要考虑到交通便利性,观众的流动性和博物馆的
元素分布,同时考虑周边环境的气候、地形和风貌等因素。在选址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
博物馆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2.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博物类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气候因素对建筑
的影响,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合理设计建筑的采光、通风系统和保温隔热等设施,
以确保建筑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3.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博物类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地形地貌
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景观设计,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同时塑造出独特的空间
氛围。
4.交通便利性
交通便利性是博物类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建筑应当考虑到周边道路、公共交
通等交通设施的情况,以确保观众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博物馆,并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
影响力。
三、建筑功能分析
1.展览功能
展览功能是博物类建筑设计中的核心功能之一。建筑应当合理规划展厅、展示区域和展品
陈列等空间,以展示文物、艺术品等展品,同时考虑到观众的观赏体验和交通流线,使展
览空间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观赏体验。
博物馆建筑室内环境的无障碍流线研
究共3篇
博物馆建筑室内环境的无障碍流线研究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改变,无障碍环境逐渐受到重视,而博物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机构,室内环境的无障碍流线更是凸显其责任和使命。博物馆建筑室内环境的无障碍流线的研究,不仅关乎残疾人群体的权益,更关乎文化遗产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博物馆建筑室内环境的无障碍流线,是指为了便于身体功能障碍者进出博物馆使用各种设施和参观展品而设计的流线、服务设施和空间,满足残疾人群体对博物馆服务和馆藏文物资讯的需求和期望。通常,无障碍流线包含了建筑入口、平台升降、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厕所、轮椅通道、展陈区域等多个环节。
博物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重要场所。在博物馆的展览中,无论是文字说明还是展示形式,都需要考虑到残疾人群体的需求,保证其能够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此外,博物馆也需要为残疾人群体打造一个便利的环境,以保证其能够自由地参观和使用各种服务和设施。
首先,博物馆建筑室内环境的无障碍流线需要从建筑设计入手。例如,建筑入口应该设置扶手和斜坡,使得行动不便的人们能够顺利进入博物馆。同时,电梯和台阶的高度也需要考虑到行动不便的人们。此外,博物馆内的无障碍厕所和换季室也需要
规划。为了帮助残疾人群体尽可能无缝地享受博物馆文化,博物馆也需要规划无障碍的展陈区域,例如为轮椅提供足够的通道和转弯半径,避免在观展时出现人员拥堵和过于狭窄的情况。
其次,博物馆内的服务和设施也需要根据残疾人群体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为视障群体提供语音导览,以便他们能够了解展览内容;为听障群体提供字幕信息,方便他们观看相关视频资料。此外,博物馆还要在服务员的培训过程中讲述关于残疾人的知识教育,使得前台人员能够更好地与残疾人士沟通交流,理解他们的需求和苦痛。
·60·
博物馆建筑的流线设计与空间组织探讨
王方潘
(身份证号码:362531************)
摘 要:博物馆建筑一直都是建筑师发挥设计理念的绝佳题材,本文谨就博物馆建筑的流线设计与空间组织设计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博物馆建筑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关键词:博物馆建筑;流线设计;空间组织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2890(2019)05-0060-02
Discussion on Streamline Design and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Museum Architecture
Wang Fangpan
(ID Number:362531************)
Abstract:Museum architecture has always been an excellent theme for architects to bring their design ideas into pla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streamline design and space organization design of museum architecture. Hope to be able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museum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