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第二批)获选人员
- 格式:pdf
- 大小:73.42 KB
- 文档页数:1
中德(CSC,DAAD)博士后奖学金项目申请指南
作为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德国在基础与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位居于世界前列,德国也一直是中国留学生学习和科研的重要目的国。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德两国在科研领域的合作、完善对中国青年科研人才的资助,CSC(国家留学基金委)和DAAD(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在2013年共同设立并启动了中德(CSC-DAAD)博士后奖学金项目。
该奖学金为来自国内普通高校,特别是来自“985”、“211”高校或中国科学院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优秀博士毕业生提供在德国高校或科研机构进行为期7至18个月的博士后研究资助。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首次对提交申请时还未(但即将)毕业的博士在读申请者开放,使得2015年7月之前毕业的博士生有机会在毕业之后直接赴德进行博士后研究。
本项目申请者可来自任何专业领域。
2015年CSC和DAAD 计划共同资助25人赴德国深造。
资助对象:来自国内高校,特别是来自“985”、“211”高校或中国科学院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优秀博士毕业生。
申请条件:申请时距取得博士学位的时间不超过2年,或将于2015年7月31日之前获得博士学位的博士在读生。
语言成绩:外语水平合格标准为以下条件之一:1.英语(雅思6.0/托福80及以上);2.德语(DSH2/德福14及以上);3.若不能提交以上语言成绩的,须提供由德方教授出具的语言证明,证明该学生的语言水平已达到相应要求,能够胜任在德期间的日常工作。
资助时间: 7-18个月(不可延长)。
资助一年之后,CSC和DAAD 将进行联合评审,以决定奖学金生是否可以继续获得资助。
资助金额:。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国家留学基金委博士/博士后项目项目概况为进一步促进中德两国在教育、科研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Helmholtz Associatio of German Research Centres)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CSC)于2006年9月签署合作协议,设立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国家留学基金委博士/博士后奖学金项目。
双边将每年联合选拔50名优秀学生及学者,并以中方国家公派的形式,赴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所属的研究机构攻读博士学位或进修深造。
首期协议三年,第一批学员将于2007年9月正式派出。
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即将毕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读的博士研究生以及近六年内新毕业的博士均有资格申请。
本实验室或单位与德方已经有合作基础的人员,将获得加分。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共拥有15个国家级的研究中心,是欧洲最大的科研机构之一,共拥有员工25000人,年经费22亿欧元。
亥姆霍兹联合会致力于解决社会、科学和工业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主要在能源、地球与环境、医疗卫生、关键技术、物质结构以及航空航天与交通等六大领域利用大型设备开展跨学科的前瞻性研究。
青年学者类型A类,博士预备生资助对象:即将或已硕士毕业,欲以三年时间在德完成博士学位的青年科研人员资助期限:不超过36个月申请人年龄:不超过30周岁(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资助金额:第一年1000欧元每月,经德方评审能完成学业者,第二年和第三年获得德方资助1200欧元每月B类,交换博士生资助对象:来自中方伙伴单位的在读博士生,未来在国内答辩获中方学位资助期限:6-24个月申请人年龄:不超过30周岁(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资助金额:第一年1000欧元每月,第二年1200欧元每月C类,博士后资助对象:即将获得博士学位或毕业尚不超过六年的博士资助期限:6-24个月资助金额:第一年1100欧元每月,第二年1800欧元每月申请程序:因是联合奖学金项目,申请程序分为两步,分别是国外部分与国内部分。
中德(CSC-DAAD)博士后奖学金项目介绍根据2013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达成的协议,中德双方将共同资助中国优秀青年学者和科研人员赴德国大学和公立科研院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一、协议内容1.协议名额博士后:35人/年2.选派类别及留学期限博士后:留学期限为7-18个月3.重点资助学科、专业领域《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点领域、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基础研究;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
4.资助内容留学人员在外留学期间奖学金生活费由中德双方共同负担:我方资助为1300欧元/月,德方资助700欧元/月,总计共2000欧元/月。
此外,国家留学基金提供留学人员一次往返国际旅费,一次赴德签证护照费;德方提供留学人员在德期间每月综合保险费及3个月在华德语培训费用,以及向接收中方留学人员的德国单位提供科研补助200欧元/月。
首次批复的奖学金资助期限不超过12个月,中德双方将在一年后适时共同组织评估。
留学期限超过12个月的申请人,首次获得批复的资助期限为12个月,通过评估后方可按其录取留学期限继续获得相应奖学金资助。
二、申请条件1.申请人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75年11月20日以后出生),应具有博士学位,且获得博士学位时间距申请时间不超过2年(2014年10月20日以后获得博士学位);应届博士毕业生申请人应在2017年7月31日之前获得博士学位。
其他条件应符合《2016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拔简章》及《2016年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选派办法》相关要求。
2.申请人在向中德双方申请时,应已获得德国大学或公立科研机构正式签发的邀请信,邀请信应包含为申请人提供工作场地,及已同意负担申请人课题研究产生的科研费用等内容。
关于国家留学基金委中德DAAD博士生项目的遴选通知校内各有关人员:接国家留学基金委通知,根据中国与德国政府签定的文化交流计划,中德双方每年互换奖学金留学人员。
我校可以选派合格人员参加该项目的遴选。
现将该项目的有关情况和申请办法通知如下。
一、项目简介根据中国与德国政府签定的文化交流计划,中德双方每年互换奖学金留学人员。
受教育部委托,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赴德留学人员的选派工作。
本项目分年度奖学金和三明治奖学金项目两种,每年选派不超过 40人。
年度奖学金获得者(即博士研究生)将赴德攻读博士学位,留学时间暂定24个月。
若在24个月内获得攻读博士学位资格及德方继续资助,经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并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续签协议后,可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文凭由德方颁发,总留学期限最长不超过48个月。
凡未能获得攻读博士学位资格及德方继续资助者,应按期回国服务。
三明治奖学金获得者(即联合培养博士生)赴德进行博士阶段的学习,留学时间为7-24个月,在国内进行博士论文答辩,博士文凭由国内就读院校颁发。
二、选派计划(一)选派专业从事理论研究的所有专业,艺术表演等非理论研究专业除外。
(二)选派类别及留学期限博士研究生:留学期限为24-48个月联合培养博士生:留学期限为7-24个月(三)选派规模:每年不超过40人三、资助内容留学人员的往返国际旅费及国内德语培训费由国家留学基金负担,在德留学期间的奖学金由DAAD提供。
四、申请条件1.申请年度奖学金项目者年龄应在31岁以下(1976年1月1日以后出生),已获得硕士学位的我校正式教职工或我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不接受在读博士生的申请。
2.申请三明治奖学金项目者年龄应在35岁以下(1972年1月1日以后出生),应为我校在读一年级或二年级博士研究生。
3.非德语专业或非德语作为面试语言的申请人应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雅思成绩需达到5.5以上(含5.5)。
面试用英语或德语进行,通过面试后需参加在上海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为期半年(理工专业)或一年(社科专业)的脱产德语培训。
转发中大人力资源管理处关于2019年中德(CSC-DAAD)
博士后奖学金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
各处、科室、东院:
根据中大人力资源管理处《关于2019年中德(CSC-DAAD)博士后奖学金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请各科室及时通知科室人员了解相关信息并积极申报。
个人联系国外邀请函、准备外语水平证明等材料,填写《中山大学教职工公派出国(境)项目推荐意见表》(附件1)(本表内容至“单位党委意见”(含)由申请人和所在科室先行起草,其中“单位对推荐人选的评分”、“单位综合推荐意见”由申请人所在科室负责人起草并签名,“单位党委意见”由申请人所在支部的支部书记填写并签名)(.doc格式的电子版+纸质版一式一份),并提交相关申报材料电子版(见附件2,中大人力资源处通知),包含:身份证、正式邀请信、外语水平证明、职称学历学位、获奖证书、外方合作者简历等。
请申报人于2018年11月16日前将上述材料交至9号楼3楼人才办公室,电子版现场拷贝至人才办公室。
本通知及附件可在医院官网-“信息公告”及OA中下载,谢谢!
联系人:王老师、谢老师,联系电话:8034、87332678
人力资源处人才办公室
2018年11月13日
附件:
1.中山大学教职工公派出国(境)项目推荐意见表
2.人力资源管理处关于2019年中德(CSC-DAAD)博士后奖学金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
3.中德(CSC-DAAD)博士后奖学金项目简章。
附件2019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选人员名单序号姓名单位名称一级学科资助编号1崔岁寒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001 2张隆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002 3刘磊北京大学大气科学BX20190003 4田子由北京大学化学BX20190004 5吴珂北京大学化学BX20190005 6严新稳北京大学化学BX20190006 7张宏北京大学化学BX20190007 8曹佳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BX20190008 9于欣欣北京大学基础医学BX20190009 10李欢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X20190010 11吴润龙北京大学生物学BX20190011 12张泉峰北京大学生物学BX20190012 13苏帅北京大学数学BX20190013 14张科伟北京大学数学BX20190014 15陈锐北京大学物理学BX20190015 16刘灿北京大学物理学BX20190016 17王旭杰北京大学物理学BX20190017 18吴疆北京大学物理学BX20190018 19汪锴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BX20190019 20柯振刚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BX20190020 21于刚强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BX20190021 22李同飞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BX20190022 23蔡芸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023 24杨先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BX20190024 25王琦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BX20190025 26欧阳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BX20190026 27刘敬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BX20190027 28肖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BX20190028 29周敏北京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BX20190029 30段豪剑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030 31李强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031 32曾新喜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BX2019003233徐诚北京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BX20190033 34郭涛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BX20190034 35刘晓明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BX20190035 36付时尧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BX20190036 37左佩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BX20190037 38倪俊北京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BX20190038 39黄橙北京理工大学力学BX20190039 40王潘丁北京理工大学力学BX20190040 41班云云北京林业大学林学BX20190041 42闫利平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BX20190042 43沈初泽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BX20190043 44刘良端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BX20190044 45常梦琪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BX20190045 46余思奕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BX20190046 47丁魏重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BX20190047 48渠达重庆大学机械工程BX20190048 49赵强重庆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BX20190049 50赵磊大连海事大学生物学BX20190050 51王庆凯大连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BX20190051 52郭宇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BX20190052 53解怀君大连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BX20190053 54牛金波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BX20190054 55王立君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X20190055 56陈楷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BX20190056 57庞锐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BX20190057 58李鹏发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BX20190058 59魏杰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BX20190059 60蒙鹏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BX20190060 61张艳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X20190061 62程子扬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BX20190062 63许将明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BX20190063 64郭晋芝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BX20190064 65谢坤东北石油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BX20190065 66黄宇峰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066 67朱重阳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BX20190067 68孙先宝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BX20190068 69徐睿复旦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069 70吴征远复旦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BX20190070 71陈亮复旦大学化学BX20190071 72王学军复旦大学化学BX20190072 73史逸冰复旦大学基础医学BX2019007374武蓉复旦大学基础医学BX20190074 75高郑润复旦大学临床医学BX20190075 76刘晶复旦大学临床医学BX20190076 77赵薇复旦大学生态学BX20190077 78李琳复旦大学生物学BX20190078 79彭克松复旦大学生物学BX20190079 80王聪复旦大学生物学BX20190080 81张玉涵复旦大学生物学BX20190081 82韦韡复旦大学数学BX20190082 83邱型泽复旦大学物理学BX20190083 84岳迪复旦大学物理学BX20190084 85张恩泽复旦大学物理学BX20190085 86官娟复旦大学药学BX20190086 87陈静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BX20190087 88李富兵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BX20190088 89杨雪洁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BX20190089 90连大卫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BX20190090 91蔡尊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X20190091 92刘康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X20190092 93晋晓曦国防科技大学光学工程BX20190093 94邓开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科学BX20190094 95李达鑫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095 96赵楠楠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BX20190096 97周德开哈尔滨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BX20190097 98白舜文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BX20190098 99杨雪飞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BX20190099 100文杰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X20190100 101吴倩倩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BX20190101 102徐阳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BX20190102 103刘迎春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BX20190103 104白珂珂河北师范大学物理学BX20190104 105童林龙河海大学海洋科学BX20190105 106尤国祥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BX20190106 107戴雪河海大学水利工程BX20190107 108杨启亮河南师范大学化学BX20190108 109伍文华湖南大学电气工程BX20190109 110任天兵湖南大学化学BX20190110 111彭瑞资湖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BX20190111 112陈晓红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BX20190112 113袁海洋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113 114张平华东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BX20190114115豆伟涛华东理工大学化学BX20190115 116陈文尧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BX20190116 117刘臣胜华东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BX20190117 118王俊刚华东师范大学化学BX20190118 119陈高锋华南理工大学化学BX20190119 120孔维庆华南理工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BX20190120 121李旺辉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BX20190121 122严谋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学BX20190122 123牛康康华南师范大学生态学BX20190123 124沈王强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124 125黄志梅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BX20190125 126杨晓东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BX20190126 127陈超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BX20190127 128张猛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BX20190128 129秦承志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BX20190129 130范兴纲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BX20190130 131李东宇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BX20190131 132朱春梅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BX20190132 133胡军华中农业大学兽医学BX20190133 134王霞华中农业大学作物学BX20190134 135刘春雨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135 136袁益龙吉林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BX20190136 137高万夫吉林大学化学BX20190137 138王晓晗吉林大学化学BX20190138 139穆正知吉林大学机械工程BX20190139 140徐原博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X20190140 141张文龙吉林大学兽医学BX20190141 142王瑞姝吉林大学数学BX20190142 143贺欣吉林大学物理学BX20190143 144李明阳吉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BX20190144 145陈楠楠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BX20190145 146孟超然江南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BX20190146 147张琦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BX20190147 148袁娟娟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BX20190148 149战捷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BX20190149 150陆遥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BX20190150 151周金虹南京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BX20190151 152黄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BX20190152 153李昱辰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学BX20190153 154张文敏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BX20190154 155李晶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工程BX20190155156张颖南京邮电大学光学工程BX20190156 157孔令俊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157 158岑侦勇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158 159邹明初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159 160陈毅豪清华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BX20190160 161曹天宇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BX20190161 162侯俊先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BX20190162 163李家州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BX20190163 164徐圣知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BX20190164 165韩冰清华大学光学工程BX20190165 166王伟清华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BX20190166 167张剑清华大学化学BX20190167 168卢洋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BX20190168 169韩德明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BX20190169 170彭猛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BX20190170 171李逢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BX20190171 172李崇轩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X20190172 173乔晖清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BX20190173 174李海波清华大学力学BX20190174 175刘媛清华大学生物学BX20190175 176王天民清华大学生物学BX20190176 177覃超清华大学水利工程BX20190177 178朱超逸清华大学土木工程BX20190178 179黄馨瑶清华大学物理学BX20190179 180王梓岳清华大学物理学BX20190180 181肖理业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BX20190181 182张衎厦门大学海洋科学BX20190182 183白杰厦门大学化学BX20190183 184董金超厦门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BX20190184 185肖武鹏厦门大学生态学BX20190185 186梁青厦门大学生物学BX20190186 187李晓丽厦门大学数学BX20190187 188凌伟淞厦门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BX20190188 189杨一莹山东大学化学BX20190189 190卓丽山东大学生态学BX20190190 191张慧山东大学数学BX20190191 192赵华俊山东大学药学BX20190192 193田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BX20190193 194张昭寰上海海洋大学水产BX20190194 195韩星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195 196赵蕾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196197赵兴岩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BX20190197 198朱炫灿上海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BX20190198 199马超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BX20190199 200牛博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BX20190200 201李汶柏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BX20190201 202屈毓锛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X20190202 203王劭阳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BX20190203 204余甜甜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BX20190204 205崔胜胜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BX20190205 206余海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BX20190206 207张其安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BX20190207 208高忠派上海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BX20190208 209高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BX20190209 210姬素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BX20190210 211靖薪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BX20190211 212刘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BX20190212 213薛文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BX20190213 214周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BX20190214 215王仡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BX20190215 216赵怡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BX20190216 217包维佳深圳大学光学工程BX20190217 218王晨梦深圳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BX20190218 219孙丙军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BX20190219 220衡正光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220 221周琛四川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BX20190221 222徐嘉麒四川大学化学BX20190222 223王宁四川大学基础医学BX20190223 224徐若诗四川大学口腔医学BX20190224 225李姣四川大学临床医学BX20190225 226王德年四川大学临床医学BX20190226 227何晓光四川大学数学BX20190227 228卓明鹏苏州大学化学BX20190228 229冀浩然天津大学电气工程BX20190229 230李泽骁天津大学光学工程BX20190230 231张欣天津大学化学BX20190231 232王澳轩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BX20190232 233陈发泽天津大学机械工程BX20190233 234苏洁天津大学力学BX20190234 235李博川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BX20190235 236钱文静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236 237丁凡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学BX20190237238程仲景同济大学海洋科学BX20190238 239许颖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BX20190239 240吕泉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BX20190240 241汪磊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BX20190241 242杨濛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BX20190242 243朱忠攀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BX20190243 244员婉莹同济大学力学BX20190244 245张举善同济大学临床医学BX20190245 246啜国晖同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BX20190246 247孙昊宇同济大学土木工程BX20190247 248陈志炜同济大学物理学BX20190248 249王心宇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BX20190249 250王增茂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BX20190250 251许刚武汉大学地理学BX20190251 252曹兴武汉大学地球物理学BX20190252 253沈冲武汉大学化学BX20190253 254刘辉东武汉大学机械工程BX20190254 255林恒武汉大学基础医学BX20190255 256张红霞武汉大学基础医学BX20190256 257孙振尧武汉大学数学BX20190257 258刘振辉武汉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BX20190258 259徐飞燕武汉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BX20190259 260吴昊西安测绘研究所信息与通信工程BX20190260 261朱卫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BX20190261 262王前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X20190262 263任泽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BX20190263 264吕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BX20190264 265马建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BX20190265 266王亚强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266 267熊庆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BX20190267 268徐然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BX20190268 269梁志远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BX20190269 270宋昱龙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BX20190270 271童自翔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BX20190271 272牛东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BX20190272 273赵国帅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X20190273 274邓杨阳西安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BX20190274 275刘晓明西安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BX20190275 276杜昆西安交通大学力学BX20190276 277王大权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BX20190277 278闫瑾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BX20190278279刘乃豪西安交通大学数学BX20190279 280周文武西安科技大学矿业工程BX20190280 281杜乘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281 282王士刚西北工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BX20190282 283罗小光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BX20190283 284任兆欣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BX20190284 285杨未柱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BX20190285 286邓超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BX20190286 287唐晓西北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BX20190287 288汪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BX20190288 289赵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学BX20190289 290戚钰若西南大学化学BX20190290 291杨龙西南林业大学林业工程BX20190291 292唐洋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BX20190292 293蔡通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BX20190293 294郑宁浙江大学化学BX20190294 295韩海军浙江大学生物学BX20190295 296徐阳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BX20190296 297肖冰浙江大学药学BX20190297 298芦海平浙江大学植物保护BX20190298 299申秋硕郑州大学临床医学BX20190299 300孙晨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X20190300 301刘剑宇中国地质大学地理学BX20190301 302张道涵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BX20190302 303张鲁川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BX20190303 304薛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304 305李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学BX20190305 306刘霞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BX20190306 307彭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307 308吴佳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308 309夏鹏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309 310刘倪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学BX20190310 311石凌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BX20190311 312曹丽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与技术BX20190312 313李小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BX20190313 314马玉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BX20190314 315王昌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BX20190315 316邱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矿业工程BX20190316 317丛靖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学BX20190317 318杨月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学BX20190318 319雷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BX20190319320黄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BX20190320 321高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BX20190321 322肖娟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BX20190322 323万方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X20190323 324骆健俊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学BX20190324 325伏正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学BX20190325 326薛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学BX20190326 327李兴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学BX20190327 328邹屹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学BX20190328 329李瑛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质学BX20190329 330朱雁平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质学BX20190330 331赵亚松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化学工程与技术BX20190331 332惠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化学BX20190332 333吴奥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化学BX20190333 334叶德楷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化学BX20190334 335田国敬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X20190335 336程钊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336 337李储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化学BX20190337 338蒋凯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338 339徐雯雯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339 340杨其浩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化学BX20190340 341李潇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学BX20190341 342刘楚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学BX20190342 343蒲文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学BX20190343 344田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学BX20190344 345王诗慧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学BX20190345 346翟科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学BX20190346 347张凤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学BX20190347 348张晓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学BX20190348 349张亚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学BX20190349 350张忠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学BX20190350 351朱亚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化学BX20190351 352宋国芬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352 353郭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生物工程BX20190353 354周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BX20190354 355郭玉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学BX20190355 356骆青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学BX20190356 357孙文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BX20190357 358张言军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BX20190358 359沈应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生物学BX20190359 360李明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360361高恒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物理学BX20190361 362拱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物理学BX20190362 363张东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生态学BX20190363 364卞尊健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地理学BX20190364 365宗媛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生物学BX20190365 366牛小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学BX20190366 367张飞飞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X20190367 368周琬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控制科学与工程BX20190368 369刘厅中国矿业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BX20190369 370李春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环境科学与工程BX20190370 371陈虹中国农业大学草学BX20190371 372何雪琴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BX20190372 373张成龙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BX20190373 374柴岭岭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BX20190374 375朱丽叶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学BX20190375 376杨志佳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BX20190376 377王惠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学BX20190377 378魏小龙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BX20190378 379张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BX20190379 380隋秉东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BX20190380 381陈聪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生物学BX20190381 382陈小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医学BX20190382 383王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医学BX20190383 384肖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技术BX20190384 385常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BX20190385 386袁新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安全科学与工程BX20190386 387陈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学BX20190387 388刘浩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工程BX20190388 389袁振伟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BX20190389 390陈国胜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BX20190390 391惠格格中山大学地质学BX20190391 392陈诗璐中山大学基础医学BX20190392 393焦娜中山大学基础医学BX20190393 394刘熠中山大学基础医学BX20190394 395彭丽中山大学基础医学BX20190395 396杨林槟中山大学临床医学BX20190396 397赵坤中山大学临床医学BX20190397 398马显才中山大学生物学BX20190398 399鲍明中山大学药学BX20190399 400曹凯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第五十五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X20190400。
“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项目简介及申请流程本项目是为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国际交流,提升博士后培养质量,自2014年起,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与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下属的研究所合作开展的“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每年选派国内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年轻科研人员赴德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获选人员须在获得资助资格之日起6个月内赴德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否则视为放弃;应届博士毕业生须在赴德前取得博士学位。
一、申报项目(一)赴DESY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该项目资助中国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科研人员赴DESY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后工作。
每年资助10人以内,交流期限为2年,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提供每人30万元人民币经费资助,DESY提供每人每月1000欧元生活补助和保险。
(二)赴于利希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资助中国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科研人员赴于利希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后工作。
每年资助10人以内,交流期限为2年,人社部提供每人30万元人民币经费资助,于利希提供每人每月1500欧元的奖学金,可用于生活津贴、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和研究、差旅费用。
二、申请条件申请人为当年博士毕业,准备进入我校博士后流动站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我校在站博士后、我校教学科研人员,并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博士毕业时间原则上不超过5年且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获得博士学位(应届博士应通过校级博士学位答辩),身体健康。
3.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
4.符合德方提供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岗位需求和申报要求。
5.我校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须经设站单位和合作导师同意;我校教学科研人员须经学院党政领导和学校同意。
三、遴选原则和程序(一)岗位需求德方提供的博士后岗位需求和申报要求见当年申报通知。
每人限报一个项目。
(二)提交申报材料申请人按照“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申报信息选择申报的岗位,按以下要求提交申报材料。
1.申报人准备和提交材料(1)申报材料提交日期见当年申报通知,申报人下载并填写《The Application Form of “China and Germany Postdoctoral Exchange Program”》(附件3,简称《申报表》)。
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材强省战略,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材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博士后事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合用于全省各级博士后工作管理部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以下简称流动站、工作站、基地),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人员)。
第三条博士后工作以解决制约博士后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以提升博士后人员培养质量为核心,改革设站和招收方式,创新管理制度,加强培养考核,促进国际交流,使博士后制度成为我省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材的一项重要制度。
第四条 XX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是 XX 省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
XX 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博管委) ,由省直有关部门组成,负责研究和协调全省博士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XX 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博管办)设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全省博士后工作的日常管理及具体业务。
第五条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全省博士后工作宏观管理,明确全省各级博士后工作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和职责 ,形成职责清晰、运转协调、管理规范、服务周到的分级管理运行机制。
省财政厅负责合理安排博士后专项资金预算,指导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总体工作,审核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报送的事前绩效评估报告、绩效监控报告、绩效自评报告,适时开展财政重点项目绩效评价。
省博管办负责制定全省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开展进出站管理、经费资助、评估考核、中原青年博士后创新人材(以下简称“博新人才”)选拔、博士后学术交流、科技服务基层等工作。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博士后工作管理部门负责检查指导本辖区博士后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协调有关方面开展多方投入,促进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
流动站、工作站、基地单位(以下统称设站单位)负责本单位博士后人员的招收、培养、管理、考核、服务等具体工作。
“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项目简介及申请流程本项目是为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国际交流,提升博士后培养质量,自2014年起,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与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下属的研究所合作开展的“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每年选派国内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年轻科研人员赴德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获选人员须在获得资助资格之日起6个月内赴德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否则视为放弃;应届博士毕业生须在赴德前取得博士学位。
一、申报项目(一)赴DESY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该项目资助中国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科研人员赴DESY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后工作。
每年资助10人以内,交流期限为2年,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提供每人30万元人民币经费资助,DESY提供每人每月1000欧元生活补助和保险。
(二)赴于利希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资助中国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科研人员赴于利希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后工作。
每年资助10人以内,交流期限为2年,人社部提供每人30万元人民币经费资助,于利希提供每人每月1500欧元的奖学金,可用于生活津贴、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和研究、差旅费用。
二、申请条件申请人为当年博士毕业,准备进入我校博士后流动站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我校在站博士后、我校教学科研人员,并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博士毕业时间原则上不超过5年且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获得博士学位(应届博士应通过校级博士学位答辩),身体健康。
3.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
4.符合德方提供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岗位需求和申报要求。
5.我校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须经设站单位和合作导师同意;我校教学科研人员须经学院党政领导和学校同意。
三、遴选原则和程序(一)岗位需求德方提供的博士后岗位需求和申报要求见当年申报通知。
每人限报一个项目。
(二)提交申报材料申请人按照“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申报信息选择申报的岗位,按以下要求提交申报材料。
1.申报人准备和提交材料(1)申报材料提交日期见当年申报通知,申报人下载并填写《The Application Form of “China and Germany Postdoctoral Exchange Program”》(附件3,简称《申报表》)。
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全市博士后研究人员职称申报评定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2.22•【字号】渝职改办〔2024〕156号•【施行日期】2024.0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全市博士后研究人员职称申报评定工作的通知渝职改办〔2024〕156号各区县(自治县)职改办,市级各部门人事(干部)处,大型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关于印发重庆市博士后研究人员职称评定办法的通知》(渝人社发〔2023〕63号)、《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博士后事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渝人社发〔2020〕70号)和《关于印发〈重庆市职称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渝人社发〔2021〕25号)有关规定,现就我市开展2024年博士后研究人员职称申报评定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范围和对象按照中国博士后制度管理的在站或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含在内地就业的港澳台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各地颁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渝申报评定职称。
国家实行“以考代评”或“考评结合”,重庆市无评审权限以及实行指标总量控制的相应系列(专业)对应层级职称不纳入申报评审范围。
正高级经济师、正高级审计师、档案研究馆员、司法鉴定、船舶等近5年我市新增开展评审的职称暂不纳入申报评审范围。
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离退休人员,以及处于职称申报评审影响期内的人员,不得申报参加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
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权限已下放至所有高校,教育系统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专业职称评审权限已下放至双一流学科建设B+及以上高校,各高校应按规定制定本校博士后研究人员职称申报评审办法和条件,博士后研究人员申报相应的职称,按规定报所在学校自主评审。
二、申报条件(一)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潜心科学研究、勇于创新创造,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科研、学术等方面无不良诚信问题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身体健康,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符合国家对职业资格的准入要求;有基本工作量或基层工作经历要求的(如教师课时量、医生临床工作量或支教、支医工作经历等)须符合相应要求。
【政策解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常见问题解答【政策解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常见问题解答一基本情况1.从哪里可以了解博士后基金的有关要求?答: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每年年底编印下一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并在中国博士后网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公布。
2.博士后基金有哪些资助项目?资助标准是多少?答:目前,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主要有:面上资助(含“西部地区博士后人才资助计划”)、特别资助(站前)、特别资助(站中)、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和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面上资助的资助标准分为一等、二等,其中,自然科学资助标准为一等 12 万元、二等 8 万元;社会科学资助标准一般为一等 8 万元、二等 5 万元。
特别资助(站前)资助标准为 18 万元;特别资助(站中)资助标准为自然科学18 万元,社会科学 15 万元。
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6万元/部。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60万/人(其中博士后科学基金20万元)。
3.2019年资助多少人?答:面上资助拟资助人数为当年进站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特别资助约1400人(其中站前约400人,站中约1000人),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400人,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30部专著。
4.博士后基金每年开展几批次?答:面上资助每年开展两批次,其他资助每年开展一批次。
二资助时间5.每年什么时候可以申报?答:一般情况每年1月1日开始申报。
2019年度特别资助(站前)于3月20日开始申报。
6.2019年资助工作有时间表吗?三申报条件7.什么人可以申报面上资助?答: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起至进站一年半内均可申请。
8.什么人可以申报特别资助(站前)?答:年龄不超过35周岁,近三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博士、2019年度应届博士毕业生和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可申报。
9.什么人可以申报特别资助(站中)?答: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满4个月可申请。
10.什么人可以申报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答:在站两年以上或已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可申报。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2023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资助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日期】2023.07.28•【字号】•【施行日期】2023.07.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2023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资助申报工作的通知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进一步加大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培养力度,助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博士后工作,根据《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实施办法》(沪人社专〔2020〕223号),开展2023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以下简称:“超博”计划)资助申报工作。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请条件申请人须为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期间进入本市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全职从事研究工作的在站博士后人员(不包括定向委培、现役军人、在站研发型、规培类等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的人员),并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基本条件1.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学术道德和综合能力;2.人事关系在本市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3.申报当年不满36周岁(1987年9月1日及以后出生),工作站博士后可放宽至不满40周岁(1983年9月1日及以后出生),每生育1胎的女性博士后可放宽1周岁,最多放宽3周岁;4.须依托所在博士后设站单位及创新实践基地进行申请,资助期内不得变更合作导师,不得变更身份。
(二)优先推荐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设站单位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推荐:1.在国家实验室,国家及本市重点实验室、重大科学设施、重点研究中心、重大专项任务等重大平台、前沿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中从事研究工作;2.在本市认定的高峰人才团队、院士、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和东方英才领军项目(原上海领军人才)获得人团队中从事研究工作;3.在本市重点支持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领域从事研究工作;4.在国(境)外高水平大学或国内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列入教育部“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名单的设站单位或设站学科,或在列入上海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设站单位中从事研究工作;5.研究能力突出,取得重大自主创新研究成果,申报年度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进站后,获得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或面上一等资助)一项及以上,或在相关领域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期刊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6.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须为一级学科)研究;7. 入围第三届上海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复赛(未获奖),或已入选当年度本市博士后科技服务团。
2023年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申报工作一、前言近年来,中德之间的科技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为了促进中德两国学术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应运而生。
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学术合作项目,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为中德两国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评台,旨在加强中德两国博士后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德两国在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本文将就2023年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申报工作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该项目的申报要求、流程及申报所需材料等内容,旨在为广大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申报指导和建议。
二、申报要求1. 申报资格:申请者须为我国或德国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学位,并在博士后研究期间展现出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
2. 申报专业领域: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欢迎不同学科背景的申请者。
3. 申报流程:由中德双方设立的评审委员会进行统一评审,申请者需按照规定流程进行申报和提交相关材料。
三、申报流程1. 项目申报:申请者需提前下载并填写《2023年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申请表,并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渠道提交。
2. 材料准备:申请者需准备详细的个人简历、研究计划、合作导师推荐信等材料,并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 申报审核:经过初审合格者将进行专家评审,评审结果将由中德双方进行最终确认。
四、申报所需材料1. 个人简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教育、工作经历、论文发表情况、科研项目经历等内容。
2. 研究计划:详细阐述申请者在德国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目标、国际合作与影响等。
3. 合作导师推荐信:应由申请者求学或从事科研工作的导师或相关专家出具。
五、总结回顾2023年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是一个难得的学术交流评台,有利于申请者拓宽学术视野,增进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学术水平。
申请者应充分认识到该项目的重要性,严格按照申报要求和流程进行准备和申报。
六、个人观点与理解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不仅是一个学术交流评台,更是促进中德两国学术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
第二届中德博士生人才培养圆桌会议在京召开
佚名
【期刊名称】《世界教育信息》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2011年11月24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德博士生人才培养圆桌会议”在京开幕。
【总页数】1页(P79-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3
【相关文献】
1.突出可持续农业主题中德加速青年农业人才培养——"2019年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交流培训"开班仪式在京举办
2.突出可持续农业主题中德加速青年农业人才培养--"2019年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交流培训"开班仪式在京举办
3.第二届中国经济与品牌创新峰会暨中国质量与品牌提升创新圆桌会议在京召开
4.新格局下中德农业合作再启程--第六届中德农业合作交流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
5.中德计量友谊长青中德计量合作25周年纪念会在京召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申报指南哎呀,我一个小学生(初中生),哪懂什么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申报指南呀!这对我来说简直就像天上的星星,看得见却够不着。
不过,我倒是可以试着想象一下。
这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申报,是不是就像搭一座跨越两国的知识大桥?让优秀的学者们能在桥上自由穿梭,把知识和经验来回传递。
你想想看,这是不是就跟我们在学校里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的报名差不多?只不过这个更高级,更复杂。
在学校,我们可能就是填个表,写上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那这个申报是不是也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专业能力啥的展现出来?
比如说,就像我们参加运动会报名,得告诉老师自己跑得快、跳得高。
那申报这个项目,是不是得跟人家说清楚自己在学术上有啥厉害的地方,能给这个交流带来啥好处?
还有啊,这中德之间的交流,语言是不是得过关?就像我们跟外地的朋友交流,得说人家能听懂的话,那去德国交流,德语是不是得呱呱叫?英语是不是也得杠杠的?
再想想,这项目申报成功了,到了德国,是不是得适应那边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就好像我们刚转到一个新学校,得重新认识新朋友,熟悉新规则。
我觉得吧,这个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申报,肯定是个特别难得又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能参加的人那得是超级厉害的学霸,得有勇气、有本事,还得能吃苦。
反正对我来说,现在只能是远远地看着,羡慕羡慕啦!。
2019年“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第二批)获选人员
序号岗位编号姓名推荐单位进站编号1DESY05许文瀚吉林大学ZD2019033 2DESY12陈彩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ZD2019034 3DESY14赵永胜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ZD2019035 4DESY20张喆林上海交通大学ZD2019036 5FZJ007徐剑复旦大学ZD2019037 6FZJ010蔡忠银云南大学ZD2019038 7FZJ011徐晶晶山东大学ZD2019039 8FZJ019谢海深圳大学ZD2019040 9FZJ020李崇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ZD2019041 10GFZ01栗帅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ZD2019042 11GSI05赵建伟北京大学ZD2019043 12GSI12喻晓北京大学ZD2019044 13KIT02张锦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ZD2019045 14KIT03王 琦上海交通大学ZD2019046 15KIT09杨传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ZD2019047 16KIT11郭冰峰复旦大学ZD2019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