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为民司法的温度与品质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感受为民司法的温度与品质
作者:寿东来
来源:《上海人大》2013年第10期
常听在市人大挂职的干部感叹,人大是所政治文明的“大学校”。这次,根据市人大机关安排,自己到虹口法院锻炼,觉得这儿也是个感受司法为民的大课堂。9月2日至6日,我親历了区第二届法院文化周,走社区、观庭审、听讲座、读好书。尽管只有短短五天,但其散发出的司法温度和品质,却余韵悠长……
“同学叫我绰号,这算侵犯我名誉权吗?”
文化周首日恰逢开学第一天。在“七彩虹牵手行动”暨区青少年系列法宣活动中,学生们踊跃提问“同学给我起绰号,算不算侵犯我名誉权?”等,法官们一一作答。课后150多名师生表示“增强了法制意识,希望以后经常来!”发出同样感叹的,还有到“青年法官进社区”现场的市民。和平公园门口,胸佩象征公平正义徽章的青年法官在法官导师的带领下,哪怕一开始人不多,仍一丝不苟、解答有据。没多久,路人纷纷驻足。拆迁矛盾、财产继承、相邻关系等,都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时间到了,奶奶大伯们拉着法官的手“捺啥辰光再来啊?”法官们自豪地答,虹口法院已建立司法服务进社区制度,每个街道都有一名社区法官,定期免费为百姓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我不禁感叹,司法的面孔,不应只有直线型的法律条文,还应有令人如沐春风的温度,而这温度源于一次次的诚恳倾听、及时回应,用群众语言释法、用百姓心态析理,将法治精神在潜移默化间融入群众心田。
“司法要有自信、有他信,才有公信”
9月4日下午,近200位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旁听了一例职务侵占案的审理,这已是院第21次“公众开放日”。随后,张斌院长向代表们报告工作,“人民法院工作受人大监督、对人民负责,欢迎代表们监督!2012年我院审理案件18558件,今年上半年已受理9千多件,新案难案多,但全院干警迎难而上,努力为虹口旧区改造、金融和航运建设等提供司法保障。”据了解,全国首例集体企业破产案、洗钱犯罪案等,都在虹口法院审理,得到各方积极反响。我想,院长这份自信的背后,不正是司法自信和他信的力量吗?正如在“基层法院司法公信力建设”研讨会上市高院副院长盛勇强所说的,公信力建设需要社会共同参与构建,以增进司法的自信、他信和公信。
“法官要守住内心的底线”
刚到法院,就听说有位被当事人奉为亲人的办案能手——郭杰,院文化品牌“撷英汇”为他制作了一期专辑。“上山下乡时的酱油泡饭,磨炼了我的意志。”这是他对艰难生活的感恩;“名利想法多了会出问题,要守住底线。”这是他对青年法官的告诫。当他妻子通过视频心疼地说“老郭,你明年退休后,别再那么拼命”时,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我既要向“郭法官们”致
敬,更要为文化周喝彩,正是这种耳濡目染的教化,才能成为旷日持久的信念和力量。另一位“重量级”人物——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主持人曹可凡出现在院图书馆开馆式上,与张院长共同为“书香天地”揭牌并和干警交流,将文化升华为服务于审判的源动力。“虹法讲堂”、廉政书画笔会、健步行等,都令我感受到“功夫在诗外”的意韵。
我想,虹口法院的探索是个缩影,折射出本市基层法院在以法治文化建设促审判工作方面的努力。这种持续的努力,将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使群众在每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并终将为建设法治上海、法治中国发挥出实实在在的作用。随着挂职的深入,我将继续感悟虹法的温度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