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林园林史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58 MB
- 文档页数:38
第一章园林史绪论1.1园林的概念与范畴1.1园林的概念与范畴1.2 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二阶段——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而臻于旺盛的过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背景⏹经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政治:产生了国家组织和阶级分化,出现了大小城市和镇集⏹人对自然界已经有了了解,能够自觉地加以开发⏹人对自然处于理性适应状态,仍保持着亲和的关系⏹园林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这一阶段园林具有四个共同特点⏹大多数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其所私有⏹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地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中国古典园林指的是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文化培育成长⏹比起同一阶段上的其他园林体系,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第三阶段——工业革命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业社会)⏹背景⏹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和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人们从大自然获得更丰富的物质资源⏹无计划、掠夺性的开发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早先的亲和关系转变为对立、敌斥的关系⏹改良学说(自然保护的对策和城市园林方面的探索)⏹F·L·奥姆斯特德(城市园林化思想)⏹E·霍华德(“田园城市”设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兴起⏹这一阶段园林的发展⏹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地——社会效益⏹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第四阶段——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人们追求休闲旅游活动,开始意识到对自然掠夺所导致的恶果⏹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回归到亲和的关系⏹生态学建立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理论,并逐步向社会科学延伸⏹这一阶段园林的发展⏹私人所有的园林已不暂主导地位,城市生态系统概念确立,大量园林城市出现⏹园林绿化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园林审美的构思⏹建筑、城市规划、园林三者关系更为密切,园林学成为一门涉及面极广的学科1.3 世界园林体系1.3.1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3.2 西方园林发展脉络⏹2、文艺复兴后⏹(1)意大利台地园⏹(2)法国古典园林⏹(3)英国风景式园林3、近代欧洲园林体系⏹(1)欧洲新型园林⏹(2)近代美国园林1.4 学习方法⏹1、“古为今用,洋为中用”⏹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提高艺术观、审美观,做到“举一反三”⏹4、动手、动脑、多看、多问二、中国古典园林⏹1、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1、生成期:殷、周、秦、汉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全盛期:隋、唐4、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5、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蕴涵三、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一、园林的源头(物质因素)n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台⏹是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台可以登高远眺,观赏风景⏹统治阶级就近修筑高台,模拟圣山进行祭祀之礼,因此台成了山的象征⏹台上建置的房屋称“榭”,往往“台”、“榭”并称⏹周代,台的游观功能上升,成为一种主要的宫苑建筑物,并结合于绿化种植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环境,又逐渐向着园林雏形的方向上发展了⏹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游观尚在其次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源头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天人感应⏹天人谐和⏹君子比德思想⏹将大自然的外在形态、属性与人的内在品德相联系⏹神仙思想⏹两大神话系统:东海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与昆仑山⏹在园林中摹拟神仙仙境殷周时期⏹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统称为“贵族园林”,尚未具备皇家园林的性质,却是皇家园林的前身⏹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贵族园林:⏹章华台⏹台的体量庞大,榭亦美轮美奂,是当时“高台榭”的典型⏹台的三面为人工水池环抱,临水成景⏹山环水抱的做法也是在园林里面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之首例⏹姑苏台建在山上,因山成台,联台为宫;居高临下,观赏太湖之景⏹规模宏大,建筑华丽秦朝时期⏹秦始皇时期⏹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逐步实现其“大咸阳规划”,以及近畿、关中地区的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宫苑—皇家园林建设,参照天空星象组成以咸阳宫为中心、具有南北中轴线的庞大宫苑集群⏹秦始皇晚年,经营了阿房宫,代替信宫作为上林苑中心,作为“大咸阳规划”的一部分西汉的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西汉造园活动的主流,它继承秦代皇家园林的传统,保持其基本特点而又有所发展、充实,皇家园林活动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宫、苑代表两种不同的类别⏹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宫”与“苑”浑然一体;也有呈“宫”中有“苑”格局⏹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有呈“苑”中有“宫”格局⏹西汉宫廷造园的审美核心——皇家气派(雍容华贵之美)⏹规模宏大⏹建筑美轮美奂⏹西汉的离宫别苑与皇室的生产、经济联系密切⏹园林理水与城市供水东汉的皇家园林汉代的私家园林小结四、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AD220——AD589)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与生成期相比,这时期的园林规模从大到小,园林造景从过多的神秘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历史背景皇家园林⏹三国、两晋、南北朝相继建立的大小政权都在各自的首都进行宫苑建置⏹典型实例⏹北方——邺城、洛阳⏹南方——建康⏹邺城⏹华林园⏹仙都苑(在皇家园林历史上具有一定开创性意义)⏹规模宏大,总体布局象征五岳、四海、四渎,是继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的象征手法的发展⏹苑内建筑物的名称包含形象丰富⏹此时期的皇家园林与上代不同的特点⏹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但规划设计趋于精致⏹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一定水准⏹植物配置多为珍贵的品种,动物的放逐和圈养仍占有一定的比重⏹建筑形象丰富,内容多样;宗教建筑偶有建置⏹亭开始引进宫苑,性质由驿站建筑物改变为园林建筑⏹由四个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园林造景的主流仍然是皇家气派,但也流露出天然清纯之美⏹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经营;一些民间游憩活动也被引进宫廷(如“曲水流觞”)⏹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园”的比较多了⏹“宫”已具备“大内御苑”格局,此后大内御苑的发展进入更为规范化的轨道,成为城市中轴线的空间序列的结束(北魏洛阳、南朝建康就是这种规范化皇都模式的代表)私家园林⏹东汉末,民间造园活动比较频繁⏹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营园林成了社会上的时髦活动,出现民间造园成风,名士爱园成癖情况(南朝尤为突出)⏹南朝的文人士大夫善于鉴赏园林,逐渐培养了一种园林审美心态⏹此时期的私家园林,有建在城市里面或近郊的城市型私园—宅园、游憩园,也有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城市私园⏹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以北魏首都洛阳为代表)⏹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玄圃”(南方著名私家园林)⏹湘东苑(建筑形象多样,有一定主题性;园林景观总体规划经过精心构思)⏹庄园、别墅⏹金谷园⏹谢氏庄园公共园林转折期园林总体特征概述⏹与生成期相比,园林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由再现自然进而发展为表现自然,由单纯的摹仿进而发展为适当地概括、提炼⏹建筑与其他三个造园要素关系较为密切;园林规划设计由以前的粗放转为较细致的、更自觉的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类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园林”一词已出现于当时诗文中⏹皇家园林⏹游赏功能成为绝对主导功能⏹两个类别之一的“宫”具有大内御苑的性质⏹大内御苑居于都城中轴线的结束部位,这个中轴线的空间序列构成了都城中心区的基本模式⏹私家园林⏹异军突起,集中反映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城市私园多为官僚、贵族所经营,代表一种华靡风格和争奇斗富的倾向⏹庄园、别墅⏹随庄园经济的成熟得到很大发展,既是生产组织、经济实体,又是文人名流和隐士们“归园田居”的精神庇托⏹作为后世别墅园的先型,代表天然清纯的风格⏹所蕴含的隐逸情调、表现的山居和田园风光,深刻影响着后世的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寺院园林⏹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方向发展⏹郊野寺观尤其注重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对于各地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五、园林的全盛期长安与洛阳皇家园林⏹总说⏹隋唐时期的皇家园林集中建置在两京(长安、洛阳),两京以外的地方也有建置⏹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远远超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的皇室园居生活多样化,相应地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这三种类别的区分就比较明显,它们各自的规划布局特点也比较突出⏹皇家造园活动以隋代、初唐、盛唐最为频繁⏹天宝以后,皇家园林的全盛局面消失,终于一蹶不振⏹大内御苑⏹特征⏹紧邻宫廷区的后面或一侧,呈宫、苑分置的格局⏹宫与苑彼此穿插、延伸(宫廷区中有园林成分,苑林区内有宫殿的建置)⏹宫城和皇城内广种松、柏、桃、柳、梧桐等树木⏹宫廷区的绿化种植很受重视,树种也是有选择的⏹西苑⏹历史变化⏹隋朝的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唐代改名为东都苑,武则天时叫神都苑,面积已收缩大半⏹重要意义⏹是一座人工山水园,园内的理水、筑山、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的工程都极为浩大⏹西苑不仅是复杂的艺术创作,也是庞大的土木工程和绿化工程⏹设计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具体细节⏹大体上仍沿袭秦汉以来“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总体布局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海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山上有道观建筑,但仅具有求仙的象征意义,实为游赏景点⏹海北有十六组建筑群和数十处供游赏的景点,海南有五个小湖⏹苑内不少景点均以建筑为中心,用十六组建筑群结合水道的穿插而构成园中有园的小园林集群,是一种创新的规划方式⏹苑内植物配置范围广泛,移栽品种极多⏹在长安的远郊以及关中、河南一带,行宫、离宫星罗棋布唐代别墅园,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李泌的衡山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白居易著有《草堂记》)依附于庄园而建置园林寺观园林全盛期园林总体特征概述⏹皇家园林⏹皇家气派完全形成,这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宏大,而且反映在园林总体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皇家园林在隋唐三大园林类型中的地位比魏晋南北朝时期更为重要,出现了像西苑、华清宫、九成宫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就园林性质来看,已形成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及其类别特征⏹私家园林⏹艺术性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和局部的细致处理⏹园林山水景物赋予诗画的情趣⏹通过山水景物诱发联想活动、意境的塑造初见端倪⏹“中隐”思想与士流园林的发展⏹文人参与造园活动,把士流园林推向文人化境地,促进文人园林兴起,形成文人的园林观⏹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深化⏹寺观园林⏹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城市寺观园林:发挥城市公共园林职能⏹郊野寺观园林:寺观成为点缀风景的手段,促进原始旅游发展,保护了郊野生态环境⏹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山岳风景名胜区的普遍开发)⏹公共园林与城市绿化⏹公共园林更多的见于文献记载⏹长安、洛阳尤其重视城市绿化⏹风景式园林的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跨入新境界⏹置石:肯定石的美学价值,置石比较普遍⏹筑山:“假山”开始作为筑山称谓,既有土山又有石山(土石山),以土山居多;但都能表现“有若自然”的气氛⏹理水:皇家园林水体广大,并与城市供水结合⏹植物:题材更为丰富⏹建筑:种类繁多(大到华丽的殿堂楼阁,小到朴素的茅舍草堂);个体形象和群体布局丰富多样⏹隋唐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园林体系已经成型⏹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互相渗透,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意境的涵蕴尚处在朦胧状态⏹影响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地域六、园林的成熟期(一)东京与临安宋代的皇家园林⏹特征⏹规模远不如唐代之大,也没有远离都城的离宫御苑⏹规划设计上更精密细致,历史上最少皇家气派,更多地接近私家园林⏹皇家和私家园林具有较多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