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史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4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
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C.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2.(2011年山西太原高三调研2题)有位史学家这样评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
”下列各项中,“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的是()A.道家B.墨家C.法家D.儒家3.(2012年1月临沂市期末24题)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4.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5.(2012年10月江西省南昌市高三)韩非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正确的评价是()A.都是片面的B.都是进步的C.其局限性决定他们的思想都未对历史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D.由于他们都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其主张的实质都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6.(2012年1月宝鸡市一模24题)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思想主张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B.荀子C.韩非子D.老子7.(2012年11月山东潍坊市四县)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一、名词解释题
1、周公制礼作乐
2、《白虎通义》
3、横渠四句
4、“经学即理学”
5、东方文化派
6、孔子
7、《五经正义》
8、谶纬
9、“工商皆本”
10、天演论
11、孟子
12、五德终始
13、新学
14、知行合一
15、三民主义
二、简答题
1、简析战国“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期间康、梁、谭、严维新变法思想表现的异同?
3、简述西周末年思想革新的表现。
4、简述洋务思潮基本内容。
5、汉初儒学主要特征。
6、乾嘉学风形成的主要因素。
三、论述题
1、对先秦儒、道、墨、法诸流派思想评析。
2、清末反清思想的形成。
3、汉初黄老思想流行的社会背景。
4、如何理解王阳明心学思想解放的性质。
5、西周“帝”的思想较前代有哪些新因素。
6、鸦片战争后“变局”意识的产生。
一、名词解释题
1、中庸
2、黄老之学
3、“性气相资”
4、以夏变夷思想
5、君主专制主义
6、玄学
7、三品论
8、鹅湖之会
9、北宋五子
10、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二、简答题
1、刘安在《淮南鸿烈》中的主要主张。
2、隋唐道教的主要派别。
3、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思想主要范式的重要内容。
4、王安石及其新学。
三、论述题
1、隋唐时期佛教主要宗派及其主要思想。
2、民国期间有哪些重要思想论争,其思想内容有何关联。
3、宋初理学思想主要派别。
4、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想主要内容。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项: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项练习【一】选择题1、确切地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首次()A.文化革命运动B.社会变革运动C.思想解放运动D.学术交流运动2、〔2018年11月同安一中高二期中2题〕《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3、《商君书》中记载,商鞅在某国辩论说:“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
黄帝、尧、舜,诛而不怒。
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礼、法以时而定。
制令各顺其宜。
兵甲器备,各便其用。
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
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然那么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君无疑矣。
”这个国家当在〔〕A.魏国B.秦国C.齐国D.燕国4、〔2018年3月山东省枣庄市一模9题〕辟雍(右图)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
史学家钱穆说“西周镐京,辟雍所以行礼乐,宣教化,此乃政治上之莫大任务。
”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①其教育与政事密切相关②表达了思想自由、学术争鸣的文化特点③这有利于维护宗法分封制④这表达了当时学在官府的教育形制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5、〔2018年3月深圳市南山区高三调研23题〕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
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
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
”这本书是A、《日知录》B、《明夷待访录》C、《变法通议》D、《天下郡国利病书》6、〔2018年5月厦门外国语学校高考模拟15题〕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7、〔2018年4月北京市崇文区高三模拟〕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
2019年高三新资料历史二轮练习: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项练习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8年1月宁波市高三调研1题〕有学者在评价中国某位先哲的思想时说“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
”这一先哲思想当为〔〕A、老子的“无为”思想B、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C、庄子的“齐物”思想D、墨子的“尚同”思想2、〔2018年2月广东韶关市高三一模〕“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此言论说明荀子A、重视礼义教化B、强调严刑峻法C、主张王霸并用D、提倡上善假设水3、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
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4、〔2017年4月怀化市二模25题〕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5、〔2018年11月山西大学附中高三期中考9题〕《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
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
”上述记载〔〕①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②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③表达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④记载荒诞不经,缺乏科学精神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6、〔2018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11题〕在山东曲阜的游玩中,导游在一处名为“杏亭”的景点旁讲解道:“春秋年间,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
中国古代思想史练习题中国古代思想史练习题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2、如何评价孔子、孟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圣人。
他提出“仁”,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
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孟子,亚圣,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3、阅读教材,结合下面出示的《老子》摘录,归纳老子的基本思想。
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4、你认为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理由是什么?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3、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4、归纳儒家学派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的发展变化。
《中国思想史》作者:张岂之教学资料、考试复习资料先秦篇夏商周(宗教)春秋战国(先秦子学)先秦子学: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1、商周宗教思想①、夏商周的异同共同点:上帝是元神异:夏:忠义商:遵命遵神周:道德②、夏商周宗教思想的发展原始宗教(原始社会)→上帝一元神(夏商西周)→宗教思想的动摇(西周末年)祖先一元神祖先即上帝(夏商)A、祖先与上帝分离B、天命可以转移C、敬天保民以配天命→春秋时期重人、重民思想—人文理性(西周)A、早期五行说与阴阳说B、民众的呼声,对上帝与祖先神的责问③、早期五行说与阴阳说早期五行说:A《尚书·洪范》五行说B、史伯和同说论“五行”与百物的关系五行说考源:1、源于生产实践。
生产工艺五材属性2、占星术五大行星之号3、甲骨卜辞卜辞中的五方说东西南北中为五行之滥觞④、西周史伯“和同说”论五行与百物的关系史伯最早提出“和同说”,将五行视为产生百物的物质元素“和实生物”,突出了“和”在万物产生中的作用,认为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第一个完整、简略、朴素的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和”《说文解字》本意相应也。
从口,禾声,即对一句话、一声歌响应的回应。
五行既是物象,又是意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符号,非自然界纯粹的物象,相反,作为古代思想家认识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所使用的一些隐喻,是通过类比,比喻等直觉思维得到的哲学概念。
和而不同①君子之修养境界,为人准则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②“和而不同”的文化启发多元互补早期阴阳说:A、《易经》的阴阳八卦说B、伯阳父以阴阳论地震提出“气”及“阴阳”观念《易经》阴阳爻,阴阳卦是阴阳思想的符号化,阴阳鱼太极图对待统一,消长流行、互根互动理念。
2、春秋时代的思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士子救国儒——文士墨——武士道——隐士法——谋士先秦诸子思想兴起的条件内因:思想家个人因素外因: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生产力发展、领主经济大崩溃、动荡的诸侯政治、士阶层的形成、学术发展的逻辑必然。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专题训练1.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海南卷)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3(海南卷)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4(海南卷)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
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
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A.理学思想的影响B.专制制度的松弛C.市民阶层的兴起D.社会风尚的变化5(大纲卷).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6(浙江卷)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
这些举动表明康熙①崇尚儒家文化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③延揽汉族文士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7(海南卷)8.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
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
这一事件表明,康熙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8(福建卷).《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
六联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0题60分)1.孔子的学说主要讨论了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 D.华夷关系2.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他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的观点中,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的是A.“奖励耕战” B.“崇尚自然”C.“民贵君轻” D.“无为而治”3.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下列①以德治国②依法治国③轻徭薄赋④“仁”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5.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
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6.秦统一六国后,儒家学派遭受沉重打击的主要原因是()A. 此时没有什么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来领导儒家学派B.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C. 在战国后期的“百家争鸣”中儒家学派处于劣势D. 儒家学派的主张在当时已经过时7. 儒家思想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A.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B. 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 儒家思想被广泛传播D. 儒学成为士人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8.董仲舒是通过汉朝哪种选官途径进入官员行列的( )A. 凭太学资格B.“举贤良对策”C. 依家族势力和声望而选评D. 科举考试9.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10. 董仲舒提出的下列哪些主张或者思想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①君为臣纲②父为子纲③孝为“天经”、“地义”④仁、义、礼、智、信⑤夫为妻纲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11.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为了加强皇权而取消宰相C.皇帝要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12、北宋时期的儒学代表是A、程颢、朱熹B、朱熹、王阳明C、程颐、程颢D、王阳明1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14.宋代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B、“仁”的学说C、心即理性D、“心性论”15.王阳明创立心学的主要目的是A.对抗程朱理学B.加强内心修养C.维护封建统治D.上升为统治思想16.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
中国思想史章节题库第二章题库一、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所选项的字母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具有简单类比和混沌性思维特征的原始宗教信仰形式是()A、自然崇拜B、祖先崇拜C、图腾崇拜D、生殖崇拜2、“我生不有命在天”(《尚书•西伯戡黎》),与“天惟时求民主”(《尚书•多方》)的对立反映了()A、天命观的动摇B、对天命意志的绝对崇拜C、天命转移论D、人文意识的觉醒3、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周初时期提出的天命观内容的是()A、天命靡常B、以德配天C、绝地天通D、敬德保民4、下列命题中未能反映西周末年宗教思想动摇的是()A、“浩浩昊天,不骏其德。
”B、“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C、“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D、“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5、“天道远,人道迩”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所主要反映出来的观点是()A、天人合一B、天人相分C、天人相胜D、天人相制6、作为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诞生标志的是()A、早期的天命观B、早期阴阳说C、早期五行说D、元气说7、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周初时期提出的天命观内容的是()A、天命靡常B、以德配天C、绝地天通D、敬德保民8、五行思想首次明确提出是在()A、《诗经•大雅》B、《尚书•洪范》C、《易传•系辞》D、《礼记•礼运》9、依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我国最早的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种以“帝”为最高主宰的宗教产生于()A、炎黄时代B、夏朝C、商朝D、西周10、最早明确区分天道与人道,认为人只应索求人道,提出“天道远、人道迩”的思想家是西周末春秋初的()A、史伯B、伯阳父C、子产D、叔兴11、伯阳父的“阴阳之序”说认为()。
A.阴阳二气就是物质性的天地之气,是万物的本原B.由阴阳二气的对立斗争产生出八卦,由八卦演生出天地万物C.阴阳二气的斗争和对立要遵循一定的秩序即规律D.阴阳二气分别体现了天的刑罚和恩德12以下属于中国古代宇宙论的理论有:()A、太极阴阳论B、原子论C、佛教缘起论D、五行论二、名词解释题1、阴阳三、简答题1、简述周公“制礼”的哲学意义。
专题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专题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2016新课标Ⅰ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2015·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3、(2015·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
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
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
(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思想史1、(2010北京文综)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2、北京文综今年在汉堡发现一本196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
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文译本。
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3、(2008宁夏文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作“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指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4、(2008上海春季)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和平相处,互利互惠。
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察也”。
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5、(2007广东单科)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7、(2007海南单科)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家思想融入儒学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8、(2010上海单科)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9、(2010课标全国)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10、(2010西城二模)下列美学观点,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B、“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苦”C、“礼之用,和为贵”D、“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11、(2010昌平)历史学家郭沫若指出“社会的转变”促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题(一)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A.君主意志B.“爱人”之心C.内心自省D.礼乐规范2.自汉朝“独尊儒术”后,孟子本应在孔子之后,享尽尊崇。
但是孟子却一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
汉武帝、唐太宗等几代盛世王朝的帝王都曾祭拜圣人孔子,孟子则如空气般被忽略掉了。
这主要是因为孟子的思想( )A.代表人民的利益和立场 B.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C.批判和否定君主专制 D.提出了“仁政”学说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这体现了( )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 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4.《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左传》中记载:“夫氏,神之主也。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对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神学 D.说明了中国古代统治者开始关注民生5.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6.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
王不待大。
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这反映出孟子的治国主张是( )A.实行霸道B.以霸道为主,王道为辅C.实行王道D.以王道为主,霸道为辅7.“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中国文化史概要(中国思想史)考试试题中国文化史概要(中国思想史)考试试题一、填空题(22分)1(三垣是的合称。
2(古代把周天分成十二次,用以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十二次是列。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掌管佛教的专门机构是设立的。
4(古代乐律中的五音是指。
5(明、清的学校有两种: 。
6,宋代的科举,大体上分为。
7(基督教开始传人中国的时间约在,当时称作。
8(佛教起源于,佛教传人中国以后,其影响主要表现在。
9(历来的目录书大致可分为类别。
10(我国目录工作和目录学的奠基之作是。
二、解释名词(20分)1. 五星连珠2. 律吕3. 六艺4. 九品官人法5. 冠礼三、解释下列加“—”的词在句中的意义(30分)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2(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3(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4(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5(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6(男子二十,冠而字。
7(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8(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9(令月吉日始加元服。
10(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8分)1(“律回岁晚冰霜少”指的是一年中的第几个月?依据是什么? 2(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中国地域范围是怎样的,确定的依据是什么3(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还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4(在接触历史地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中国文化史概要(中国思想史)考试试题答案一、填空题(22分)1(每项1分,共3分。
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2(1分。
由西向东 3(每项1分,共2分。
北魏、北齐、昭玄寺4(5分。
宫、商、角、征、羽 5(1分。
国学和府、州、县学 6(1分。
常科与制科7(2分。
唐朝初年景教 8(每项1分,共2分。
印度次大陆思想和艺术 9(每项1分,共3分。
史志目录官修目录私家目录10(每项1分,共2分。
《别录》《七略》二、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20分)1(五星连珠:五星连珠就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同时出现在一方。
中国思想史试题
一、填空
1.国语楚语中记载的绝世天通事件,斩断“民”与神任意沟通的混乱,把宗教变成了限于少说人的事业。
2.殷商时代的人把四方之神叫做析、因、彝、伏,据说是根据四季的物候,据说是更具四季的物候,暗含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意思。
3.宇宙、社会与人类的一体意识,与阴阳五行的思想使人们有了这样一种普遍的认识,即天、地、人之间,凡相对称的部分都有一种神秘的联系。
4.从《尧典》的记载看,古人对天象与物宜的观察已经秩序化为一种理性认识的结构,比如,一年分四级,四级四方,同样地分五服,即甸、候、要、宾、荒。
5.据说,田骈曾经对齐王宜讲他的道术,而他的道术就是:因性任物而莫不当。
6.杨朱提出“为我,贵己”的口号
7.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三等:圣人之性、斗筲之性、中民之性。
二、选择
1.弗雷泽巫术的首要原则是心灵感应
2.“帝”的语源学意义:至上神
3.不属于太牢的是:鱼
4.三大玄学经典:周易、老子、庄子
三、名词解释
玉琮正始之音册命仪式谶纬之学
2.补考试卷
士的类型、一般知识水准、白心、董仲舒、
四、其他重点
1.五行相生相克内容
2.黄老之学包含的内容及思想
3.六家七宗
4.墨子思想
5.玄学思想的产生
6.道家思想和道术的来源
五、大题
1.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2.惠施:历物十事的主要哲学思想
二、补考试卷
1.
公孙龙指物论
2.
清考:2.谈谈你的中国思想史的认识
----兰州城市学院历史系。
中国古代思想史练习题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 )A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 .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 .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2、如何评价孔子、孟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圣人。
他提出“仁”, 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
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孟子,亚圣,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3、阅读教材,结合下面出示的《老子》摘录,归纳老子的基本思想。
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4、你认为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理由是什么?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3、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4、归纳儒家学派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思想试题1.服饰作为一种社会符号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
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唐朝的“丰满华丽”,宋朝的“理性美”,元朝的“粗壮豪放”等。
这里的周的“秩序井然”,唐朝的“丰满华丽”,宋朝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分封制、文化繁荣、商业兴盛 B.郡县制、文化繁荣、国家富强C.皇帝制、罢黜百家、商业兴盛 D.宗法制、国家富强、理学盛行【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宋明理学【解析】商业兴盛往往会冲击传统的社会生活观念,无法反映宋朝社会的“理性美”,故A 项错误;周的“秩序井然”从制度上来说,是其实施宗法分封制的结果,与郡县制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皇帝制度形成于秦朝,罢黜百家是汉武帝时期,商业兴盛无法反映宋朝社会的“理性美”,故C项错误;周实施宗法分封制,形成等级系列,规范了社会行为,其服饰“秩序井然”,唐代国家富强,经济发展,其服饰“华丽丰满”,宋代理学盛行,行为内敛、不尚奢华,其服饰也出现一种“理性美”,故D项正确。
【答案】D2.下表是不同时期浙江地方志及部分目录,下列选项与该地方志所列史实处于同一时期的是()①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②“东方的莎士比亚”关汉卿撰写《窦娥冤》③张謇提倡实业立宪、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④黄宗羲倡用“天下之法”取代“一人之法”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新文化运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解析】从《临安志》“坊市”信息可以判断是宋代,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朱熹、陆九渊是宋明时期力学代表,故①正确;从《四明志》“学校考(本路蒙古学)”可以判断是元代,关汉卿《窦娥冤》是元曲代表,故②正确;从《山阴志》“选举、学堂、新军、警察”反映的是近代时期,张謇、孙中山是近代人物,故③正确;《绍兴志》名人篇所列是近代人物,而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2019年高三历史二轮练习: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项练习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2、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认为:“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推测以下人物的观点与王阳明相近的是A、陆九渊B、李贽C、朱熹D、程颢3、〔2017年12月长春市调研1题〕《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那么学,学而优那么仕。
'”,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
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人本主义B、积极入世C、重道轻器D、经世致用4、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对历史和现实的看法大多持一种“今不如昔”的史观,惟一例外的是〔〕。
A、老子B、孔子C、庄子D、韩非子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6、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①主张理在气先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③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④心外无理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7、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说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汉武帝召集群臣讨论,群臣强烈要求处死董仲舒,但汉武帝不接受.这说明〔〕.A.董仲舒借题发挥,汉武帝宽宏大量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意行事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灾异天意说8、有这样一种思想,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强调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将个人、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它是A、早期儒学B、黄老学说C、董仲舒的新儒学D、宋明理学9、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A.儒家“民重君轻”思想的影响B.抗清斗争的高涨C.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D.商品经济的发展10、〔2018年3月济宁模拟〕现代史学家陈寅恪认为:韩愈不仅“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而且“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是“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
柴沟堡一中高二年级历史小练(5月30日用)组题人:杨恩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答案] A[解析] 孔子、墨子、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是这一时期共同的社会背景。
B项,百家争鸣趋于合流发生在秦朝;C项,奴隶制度全面崩溃发生于春秋时期;D项,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发生在战国时期。
2.“中新网”2010年7月22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这一指示精神与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相一致()A.“礼之用,和为贵”B.“仁人无敌于天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养心莫善于寡欲”[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理解,解题的关键在“民生”一词,可知这一指示精神是把民生放在首位,体现了民本思想,与孟子的思想一致。
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3.学完“百家争鸣”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各科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A.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B.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C.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D.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答案] B[解析] 儒家强调“仁”,要求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融洽相处,A项正确。
老子强调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项正确。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以权术、权威来维系统治,D项正确。
墨子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所以B项不正确。
4.《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人本主义B.积极入世C.重道轻器D.经世致用[答案] B[解析] 从题干可分析出儒家思想中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选B项。
5.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当时()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答案] B[解析] 材料体现了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所以B项符合题意。
A项“开创”、C项“治国思想”、D项“结成同盟”都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A、C、D三项选B项。
6.2011年6月16日凌晨,我国大部分天空逐渐出现一轮红月亮,成为11年来月全食持续时间最长和食分最大的月全食。
如果这一现象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最有可能的感慨是() A.“皇天见异,天灾将至,各级官吏谨防以待。
”B.“皇天见异,非祥瑞之兆,必有反民”。
C.“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D.“此乃天理循环,日月运动所致,不足为虑。
”[答案] C[解析] 注意题干的限定条件是汉武帝时期,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考查“天人感应”。
天子代表天管理民众,但是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
只有C项符合题意。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思想的专制原则D.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答案] C [解析]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奉为官方教义,形成了思想专制局面,这与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如出一辙。
8.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
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答案] D [解析] 材料“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调均之”体现了减少贫富差距的思想,A项“平均分配”、B项“消除等级制度”、C项“强化礼乐”都未在材料中体现,所以选D项。
9.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
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赞同周桂钿的观点。
在经过长期动乱后建立起来的汉武帝政权是社会秩序的代表,是社会安定的保障。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为汉武帝政权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有利于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
10.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
”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C.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D.汉武帝是教育的开创者[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汉武帝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而儒家学说倡导道德教化,主张通过教育来提升人格素养和道德自律意识,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主旋律,A项说法过于绝对,C、D两项不符合史实。
11.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这体现了()A.三纲五常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答案] C [解析] 本题实则考查了朱熹的思想主张。
A项三纲五常是西汉董仲舒的主张;B项是心学开创者陆九渊的思想;D项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等人的思想。
本题选C项,“格物致知”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
12.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答案] C [解析]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反映的是天地万物皆在心中,心即是理、是本源、是宇宙万物之本,A、D两项强调的是外在客观的自然景色,B项强调的是市井繁华,唯有C 项突出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内在感受,所以选C项。
3.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这一言论()①受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影响②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③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④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B[解析] 材料“求之于心而非也”体现的是心即是理的观点,这与陆九渊观点一致;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体现了独立思考的思想,所以①②④符合材料,但陆王心学没有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所以选B项。
4.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共同之处是()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答案] B[解析] A项和C项是心学的观点,D项是理学的观点,都不是两者的共同点。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极力维护封建伦理道德,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两者的区别在于探究“理”的方法。
5.“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③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④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背景的理解掌握,解题的关键是对“新”的分析,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工商阶层兴起,占据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压抑摧残人性,于是引发了思想批判,而此时的西学东渐刚开始,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接受了科学技术上的知识,但是在思想上的影响甚微。
排除带③的选项。
6.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由此可判断,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实质上是主张() A.人文主义B.仁爱精神C.尊重人性D.个人主义[答案] C[解析] 材料说明了李贽承认人的吃穿等自然正当需求和人自私的天性,反对理学的泯灭人性的虚假说教,体现了尊重人性的本质特征。
B、D两项明显错误;人文主义在尊重人性的同时,更加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
7.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A.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答案] C[解析] 题中提到的西周时期的“封建”——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西汉的郡国并行制等措施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是为“一家”服务,并非为天下苍生考虑,故主张“为天下之心……谓之法”,选C项。
8.“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A.孟子的“仁政”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答案] D[解析] “以救世也”也就是君子之为学在于明道救世,解决现实问题,而非研究诗文,钻研文字。
9.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C.建立法治社会D.实行君主立宪制[答案] B[解析] 分析材料大意是说,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百姓认为“之所是”君主和大臣都不能“矫之以为非”,百姓认为“之所非”君主和大臣都不能“矫之以为是”。
10.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