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环境问题及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09.42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国有林场现状及对策建议中国的国有林场发展历史悠久,是森林资源重要的代表。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国有林场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也越来越多。
本文从国有林场的现状出发,探讨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对之策。
一、国有林场现状国有林场是一类由国家所有并经营的森林资源,其本身应该是有着重要生态、环保及经济价值的。
然而,国有林场目前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效益下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国有林场逐渐被开发和利用。
这导致森林资源的损失,经济效益也随之下降,这对国有林场的资金和收支状况产生了很大影响。
2. 生态环境恶化不合理的盗伐现象一直存在,导致了许多森林资源的浪费和枯竭,甚至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
同时,因为国有林场的保护和经营管理不到位,也让生态环境面临一些威胁。
3. 员工素质下降国有林场的员工一直是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主力军,但是,由于许多员工的素质下降,管理和运营效率也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也导致了国有林场的经营状况趋于不佳。
二、对策建议面对以上情况,有必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以保护和提升国有林场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1. 完善法律和管理制度首先,应该加强对国有林场的法律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一系列权责明确、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保护机制。
比如,加强对盗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限制国有林场的利用方式和用途。
其次,应该注重国有林场员工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同时,应该完善现有员工的激励机制,涉及岗位晋升、工资待遇、人员优惠等方面。
3. 加强合作共建第三,需要加强合作共建与科技创新。
政府应该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研究机构的合作和协调,共同承担生态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以提升国有林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推广度。
同时应促进现代科技应用的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多角度的建设方向,提高国有林场的现代化程度。
4. 落实责任制最后,应该落实责任制和考核制度。
浅谈中国周边环境近况及如何面对摘要:近年来中国迅速崛起,周边战略环境的能力增强,与此同时,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向好的因素在增长,但是,也要清醒看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总体稳定的局面,目前正在经受强烈冲击,同时也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针对未来周边安全环境的新特点,我们无疑应当改变“最好时期”的固有观念,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既不盲目乐观,也不夸大困难,实事求是地从容应对,采取有力的对策。
关键字:中国迅速崛起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情况认识和处理对策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rapid ris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the ability enhancement, meanwhile, Chinese peripheral security environment factors in the growth to good, but also to awake, China's overall stability of peripheral security environment, currently has strong impact, also faces increasingly severe challenges. Forewarned is forearmed unprepared ness spells failure. According to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peripheral security environment, we should change the "best" intrinsic idea, set up the strong sense of anxiety, neither optimistic blindly, also do not magnify difficulties, realistically, adopt powerful calmly.Keywords: China's rapid rise China peripheral security environment conditions Understanding and processing countermeasures一、中国迅速崛起,周边战略环境的能力增强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15亿元人民币,合约1.65万亿美元。
学期作业学科名称:学年论文指导老师:问延安姓名:郑成班级:行政管理111班学号:119124214浅谈我国城乡结合部的环境治理问题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乡结合部迅速崛起,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新亮点。
城乡结合部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它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而且对于优化城市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与此同时,在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镇化的双重影响下,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步对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强烈地制约作用。
城乡结合部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安全、城市的整体形象,更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因此,重视与解决好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城乡结合部和整个城乡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纽带;城市郊区化;乡村城镇化;生态环境;治理一、城乡结合部目前的环境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随着城市用地的扩展,原属郊区的村庄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城区范围,形成了一片片大小不一的居住小区。
城乡结合部的“都市村庄”正是在从乡村向城市化转变的过程中形成的。
城乡结合部的小区大至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城中村”;二是一个或若干个居委组合成的住宅小区;三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生活区;四是房地产公司新开发的居民生活小区。
其中,后三者由居委会或物业管理公司实行较规范的管理,问题都不大,城乡结合部管理上的重点和难点是“城中村”。
这些被城市用地所包围的村庄随着城市的扩展,从80年代到90年代,在经济上由以农业为主转变到以非农业为主,经济收入以第三产业与土地收益为主;在空间上由城乡边界分明向城村用地互相交错、边界模糊转变。
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位置特殊,加上村镇干部和村民规划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认为土地是自己的,不按规定划,摆脱规划,突破规划搞建设的现象非常普遍,到处是“一线天”,“握手楼”工程,盲目发展“马路经济”和“围墙经济”。
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调查报告——浅谈国内旅游服务业乱象小组成员:钟慧君、凌晓宇、陈佳娜、徐锐冰、杨翔好、李刚、赖安、廖伟健、潘启浩、黎梓轩、严子麒(环境工程专业)一、活动目的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
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进一步改善民生,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我们就国内旅游服务业乱象对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二、关于旅游服务业当今世界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不断衍生出了全新的发展方式,使之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发展旅游服务业已成为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成为区域和城市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旅游服务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旅游服务业包括传统服务业的升级和新型的服务业;狭义的旅游服务业主要是指依托信息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技能发展起来的,信息、知识和技能相对密集的服务业。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旅游服务业更突出了高科技含量与技术密集型的特点。
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发展起来,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
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而中国的现代旅游产业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以接待入境外国人的国际旅游为先导发展起来的。
20余年来,中国旅游业完成了从“事业接待型”到“企业经营型”的转变,国际国内旅游收入合计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多,在国民经济中确立了一个规模巨大、产出水平较高,引人注目的新兴产业。
30余年来,中国新兴的旅游业相继经历了三个发展高峰:一是80年代以星级饭店大量兴建为代表的入境旅游接待高峰,二是90年代以大量旅行社的设立为代表的国内旅游服务高峰,三是2000年之后以中国游客出境游消费为高潮的发展高峰。
它们从不同阶段彰显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路径特点,并形成了以旅行社业为龙头,旅游住宿业、交通业、旅游景区、旅游管理组织共同发展的旅游业的五大基础部门。
浅谈中国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及前景展望论文摘要在引领中国改革方向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赫然在列,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对中国的社会转型及经济腾飞意义非凡。
本文从政府治理的现实困境入手,分析政府、市场、社会的盘根错节的关系,为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鑒。
论文关键词治理理论治理能力治理体系一、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政府与市场相互博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当市场失灵出现时,需要政府充当消防员的角色,对市场不能起作用的领域进行补位。
但政府干预并不能代替市场,政府也会出现效率低下、决策失误甚至寻租行为。
所以,只有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像齿轮一样紧紧咬合,并相互配合补位,社会的大机器才能正常运转。
而当今中国的实际是,政府职能边界不清,对经济生活干预过多,严重干预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另一个方面,市场机制发育不成熟、不完善,缺少法制的规整。
特别是在地方层面,政府与市场相互博弈,导致在各自领域都有错位、缺位。
社会分化不足,公民社会尚待发育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社会阶层出现了新鲜的血液,民营企业家作为一个独立的力量开始崛起;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中产阶级不足,民众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关注尚未觉醒,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有待进一步分化。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些年,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迁,民间组织由此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其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功能初步显现。
但这些民间组织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甚至日常经费都是由政府拨付,其部门负责人也是政府任命,发挥作用的空间缺乏独立性。
权威体制与多元治理在当代中国,中央政府通过掌握行政管辖权,特别是人事安排和资源分配的权力,建立起了一套自上而下的权威体制,这种权威体制的运行主要通过科层制和一统的观念来进行维系。
权威体制的治理方式也颇具特点,中央政策的一统性与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灵活性相结合,通过政治动员的运动性治理方式,在当今社会某些复杂问题的解决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浅谈我国城市环境保护的措施与对策摘要: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强大的发展动力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落户就业岗位也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所承受的环境负担也越来越大,而环境问题的长期存在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当前城市发展中已知的问题都需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合理、客观地进行科学的部署不断完善和推进各种环保对策实施环保工程的保护。
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渴望都市生活。
由于重工业、噪音等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并且对人们的身体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环保找到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制定相应的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城市化进程也随之加快,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一系列的环保问题也随之产生,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和环保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引言企业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人们纷纷选择都市以求更高的工资,而人口和公司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在持续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城市的环境建设带来了难题加速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在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标准化进程中探讨城市未来的发展、城市布局的合理性、统筹安排等问题都有着更为严格的规定。
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虽然逐步朝着城市化方向发展但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发展始终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要提高对环境的认识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要真正把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融入到人们的心里才能科学、合理地改造城市环境。
城市发展的快慢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由于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城市的建筑规模和建筑的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人口的激增也会对城市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国的城市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然而我们在致力于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的同时也发现了很多的环境问题。
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不断出现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环保问题。
浅谈绿色壁垒及中国的对策(一)论文关键词:绿色壁垒国际贸易对策论文摘要:绿色壁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对外贸易。
从短期看,绿色贸易壁垒提高出口产品的成本,将会削弱产品的竞争力,影响企业出口经营效益。
从长期看,则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生产国和消费国的环境保护。
我国要尽快建立外贸环境技术标准信息系统,加快制定和完善中国各类商品生产和销售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
增加对绿色产业投入,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环保教育,坚决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建立自身绿色壁垒,促使对外贸易的环境管理和国际环保法规的惯例接轨。
一、绿色壁垒的由来和发展绿色壁垒。
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订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起因于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灾难。
在初期,绿色壁垒的形成主要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安全的要求;同时,消费者环境意识提高和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也促进了绿色壁垒的发展。
绿色壁垒产生和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以后作为主要贸易壁垒形式的关税逐步降低,同时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也逐步拆除。
因而,用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的余地已经很小。
于是,贸易与环境这两个原本在世界贸易史上不相干的问题被一条绿色的纽带捆绑在了一起,绿色壁垒就出现了。
上世纪的最后5年,以1995年世贸组织专门成立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为标志,着绿色外衣的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舞台上不再扮演年轻的配角,而是跻身重要角色行列。
到了1999年11月30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贸组织第3届部长级会议上,各成员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这时环保这道绿色的贸易壁垒已是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
由于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既不合理又不合法,西方国家采用一些新的合理合法的贸易保护措施来保护本国利益。
其中环保措施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容易受到公众和世界各国的认同,成为贸易保护最有影响力的措施。
一、 规划背景1.城市需要高质量发展的原因分析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
从表格(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经济高速增长会带来许多问题,例如: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城乡差距扩大;破坏环境,不利于持续发展等。
[1]所以要想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我国的城市发展就需要遵循经济规律。
中共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
城市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表1 1950-2015年我国GDP增长率(数据源自网络)2.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内涵解读十九大指出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内涵包括: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
高质量发展不是指发展不追求速度,只注重质量。
提高发展质量,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发展的速度也会提升。
所以说高质量发展的“质与“量”是辩证统一的。
高质量发展六大内涵的解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公民、生态、国家。
从公民层面来说,高质量发展就是改善城乡差距,让区域发展均衡,能够让经济的发展更加公平地惠及公民。
高质量要以人为本,提高社会公平性,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民的努力,发展的成果应该人民共享。
要始终明确发展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2]。
从生态层面来说,发展要顺应经济规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维持生态平衡。
坚持绿色发展原则,为未来更加长远的发展做打算。
[3]再者,高质量发展也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要保护好生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从国家层面来讲,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组织结构日益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合理,并且不断深化融合发展。
高质量发展强调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产业实力的综合反映,是竞争能力的核心要素,是我国产业转型的发展支柱。
浅谈中国当代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作者:熊章正刘凯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20年第11期如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遍及经济、社会等各方面。
各个国家的政府和学术团体以及个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推广与实践方面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人居环境是可持续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人类居住环境是人类生存以及进化的基础,也是社会稳步向前发展的前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生态环境意识不断觉醒,公众对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大,人类的居住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速度也在逐步加快,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斷发展,人们享受充裕物质、便捷生活设施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人居环境问题。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城市规划、建设之类的各种复杂问题,人居环境的体系并不完善。
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不断增加,人居环境受到威胁,限制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所以,对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具有现实及深远的意义。
本文从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根据中国人居环境目前的状况,探索如何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人居环境概述(一)人居环境的概念本质上,人居环境就是人们密集居住的地方,是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总称。
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表面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利用和改变自然的主要场所。
(二)人居环境研究的发展及现状虽然人居环境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但缺乏系统的研究。
在过去的30年中,世界人口、住房需求量猛增,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多。
这些问题引发人们的担忧。
联合国在1972年举行的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环境发展会议,都引发了对人居环境研究和实践的激增。
1990年以来,中国人居环境的研究表现出了全面、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特点。
目前,中国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个是以大学和国家科学研究所的学术领导者为中心;第二个是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大项目,由多个大学或其他科研单位组成的联合部门;第三个是不同层次的研究团队。
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调查报告——浅谈国内旅游服务业乱象小组成员:钟慧君、凌晓宇、陈佳娜、徐锐冰、杨翔好、李刚、赖安、廖伟健、潘启浩、黎梓轩、严子麒(环境工程专业)一、活动目的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
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进一步改善民生,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我们就国内旅游服务业乱象对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二、关于旅游服务业当今世界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不断衍生出了全新的发展方式,使之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发展旅游服务业已成为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成为区域和城市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旅游服务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旅游服务业包括传统服务业的升级和新型的服务业;狭义的旅游服务业主要是指依托信息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技能发展起来的,信息、知识和技能相对密集的服务业。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旅游服务业更突出了高科技含量与技术密集型的特点。
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发展起来,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
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而中国的现代旅游产业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以接待入境外国人的国际旅游为先导发展起来的。
20余年来,中国旅游业完成了从“事业接待型”到“企业经营型”的转变,国际国内旅游收入合计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多,在国民经济中确立了一个规模巨大、产出水平较高,引人注目的新兴产业。
30余年来,中国新兴的旅游业相继经历了三个发展高峰:一是80年代以星级饭店大量兴建为代表的入境旅游接待高峰,二是90年代以大量旅行社的设立为代表的国内旅游服务高峰,三是2000年之后以中国游客出境游消费为高潮的发展高峰。
它们从不同阶段彰显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路径特点,并形成了以旅行社业为龙头,旅游住宿业、交通业、旅游景区、旅游管理组织共同发展的旅游业的五大基础部门。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年第3期浅论我国污染减排的现状及对策钟少芬(漳州市长泰环境监测站福建漳州363900)摘要:人"的生%随着经济时+的来临变得更1多3多彩,但是随之而来便是环境问题,这一问题给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给人"的生%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文章中便具体探究了当前我BY染减排的现状,再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改善Y染减排的具体措施,进而为提高Y染减排工作提供些许意见"关键词:污染减排;现状;经济发展;具体措施引言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腾飞阶段,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做好污染减排工作,如对城市周边的废水的全收集全处理;优化产业结构、加强重点领域的监督监测做到达标排放并实现逐年减排;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污染物的处理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国民环保意识等,才可以早日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1当下我国污染减排的现状1.1排污税征收覆盖面不足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在我国正式实施,环境保护实现了费改税,根据税法的规定,纳税主体变成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它的经营者,应税污染物为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但事实上并不止这4类。
一是污染环境的种类,类似农村生活污水#土壤污染、光污染等并未纳入其中,覆盖面不足;二是应税污染物种类较少,对大气污染物征收范围,按每一排放口的污染物种类数以污染当量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最多不超过3项(重金属污染物为5项),大气污染物的应税污染物主要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随着全球变暖,碳排放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但备受关的二氧化碳并未纳入其中,个别行业其他未进的污染物排放量也相当高,却不在征税范围内,给减排加重了负担;三是目前的税率设置远远低于污染物的处理成本,缺乏激励性或重惩性条款,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中所规定的罚款金额或奖励金额也没有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产生一定的威慑力,部分企业会认为排污成本低,进而不顾忌生态环境肆意排放污染物,给排污区域的周边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卩]叫1.2污染减排技术政策未及时更新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逐渐深入,我国部分城市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目前我国政府所实施的污染减排措施仍然是采用排污许可证和排放税相结合的方法,但是这一政策却无法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使得部分企业由于环境治理金额过高或减排技术研发过难而放弃研制%因此我国政府需要在排污减排的研发补助和发明专利上给予相关企业一定的补偿或赞助,并提高对排污减排技术专利的保护力度,通过政策大力鼓励排污减排技术的创新'1.3工业废水对环境污染严重工业废水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工业废水主要是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在我国部分地区工业生产中,施工方主要采用井工的生产模式,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工业废水主要是以矿井下方的涌水为主,这种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工业废水中所含有的悬浮颗粒物较多,通常在每升废水中都含有近500毫克的硫物质甚至更高,并且这些硫混合物中还具有较多的重金属'此外在部分城市周边区域的地质储存中还有较多的铁元素和猛元素,使得工业废水表面呈现发黑或发黄的特征,并且废水如果长期处于密封环境下,还会出现恶臭的气味,影响周边生态环境;第二,在工业生产中所生产出的废水,如果在地表区进行渗透,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和重金属物质,这样便会对区域性土壤造成污染铁因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若没有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工业周边区域土壤就很可能被严重污染,甚至周边土质无法生长植被;第三,在工业生产中所生产出的废水,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还会对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这样不仅会对周边居民的用水健康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对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威胁'1.4环境监测中污染物排放量不断上升随着我国的工业产值数额不断增加,继而产生的一些工业废物排放问题不容小觑'基于工业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在某些地区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这主要来源于工业废弃物的排放°由于大量工业废弃物的产生,它对于当地的水体环境、土地环境、空气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需要相应的环境监管部门围绕工业产业发展内容作出严格检查'并根据有毒废物的排放标准,对其制定合理的策略,使得工业排放废物能够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还必须根据工业产业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科研发展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为重金属的防治工作提供有效保障,这也成为后续进行生态环境结构改善、做好污染减排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生态环境系统中,工业产业所制造的一些重金属是主要的污染源,这导致环境监测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不断上升'同时,人们在城市生活中所产生的一些废物也是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其总污染物含量不断上升°2完善我国污染减排的具体措施2.1完善征收种类与标准环保税的初衷为多排多缴,少排少缴,旨在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因此需要加强对土壤污染、光4《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年第3期污染、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的监管,增加应税污染物种类;设定征收环保税的最低排放量,按照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罗列的污染物种类进行征收,同时配合年度减排考核目标,督促排污单位逐步实现减排;目前我国各地污染与发展的情况各不相同,可要求地方政府围绕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与环境污染状况,在给定范畴之内进行征收标准确定$虽然征收标准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制定激励性或惩罚性政策,给相关排污企业一定的威慑力,使企业经营者不敢轻易冒险向外排污$同时方政府与相保可同环保环境保护责任险,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地方环境造成的风险转移至保险公司,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排污过程中带来的经济风险,也可以进一步地促进企业合理排污制度的落实"$#$2.2及时更新污染减排技术政策企业在生产中所制定的排污减排技术政策,与企业的排污减排$方政府应当合相构,大力开展排污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创新,通过成立专项资金对排污减排技术开展深入研究$通过事实证明,排污减排技术研发投入越多,所带来的研发回报率越高$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当完善排污减排专利技术的保护制度,进而对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提高企业研发排污减排技术和排污减排产品的经济性,这样便可以降低企业排污减排成本、减少社会中能源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而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2.3优化创新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优化创新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政府对环境整治的力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通过化学法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所采用的化学法主要是在工业污水中投入化学药剂,进而对工业污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或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和中和,进而转化工业污水中的一些有害成分,提高工业污水的净化程度,将要实现在工业生产中对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例如,在工业污水处理中通过使用氧化亚硫酸盐还原菌法处理废水,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通过硫酸根离子来还原污水中的硫化氢,并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硫化氢转化为单质硫,该技术在酸性的工业污水处理中,对污水中的硫元素去除率达到了96%;通过物理法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叫物理法主要是在污水处理中通过过滤或沉淀等方式,将污水中一些大颗粒物质进行筛选或截流&目前在工业污水处理中,主要采用重力分离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可以将工业污水中的一些大颗粒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减小工业污水的浑浊度&通过物理处理技术与化学处理技术结合使用,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业污水处理质量;通过活性炭吸附法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在工业污水处理中通过该技术主要通过活性炭对工业污水中的酚类高毒物质进行吸附和净化,活性炭吸附法是当前处理煤炭污水中有毒物质的最佳手段之一&但利用该技术吸附煤炭污水中有毒物质时,需要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对工业污水进行过滤,并且需要将过滤速度控制在每小时40〜50米,这样便可以将工业污水中的大量有毒物质进行吸附;通过超滤技术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应用超滤技术对废水进行处理主要是通过一种特殊的双分子过滤膜,将工业污水中的漂浮物、煤粉、矿粉等物质进行过滤,此外该过滤膜不仅可以过滤工业污水中的漂浮物,同时还可以降低工业污水中所含有的细菌量&由于该技术在操作过程中运行成本较低、操作步骤简单,成为当前我国工业污水处理中的主要技术之一&2.4完善当前环境监测中的管理制度基于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也必须围绕全面化管理制度建设去对环境污染做出控制,这需要监测机构对于局部环境污染状况进行分析&找出针对性污染调整策略,提高工作人员对于污染工处理的重视程度&此外在开展环境监测制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要保障污染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对污染样本进行采集的过程中,监测机构需要针对采集、储存、处理等流程制定出将配套的处理方案,避免在监测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造成环境监测保护工作滞后&环境监测机构须对于环境保护制度作出预先调整,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针对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给出明确条令&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端正自身的态度,将工作表现与个人绩效进行直接挂钩&围绕员工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的表现状况,随后对其后续的成绩做出评定&这可以提高环境保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提升环境监测有效性,真正对于环境监测内容做出保障&结语减排工作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程,在短时间内并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需要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从当地排污减排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相适宜的排污减排政策和模式,不断更新相关企业排污减排技术,并在社会中给全体公民营造出良好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所拥有的生态环境,引导企业经营者严格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在生产中实施国家所倡导的污染减排措施,为保护区域性生态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参考文献[1]周志勇,陈佳玲,李贝艳,林淑青,江宝彬•我国环境保护税法解读:不足与改进建议卩]録色财会,2018,06,(003):8-14.[2]刘羽珊.浅析我国环境保护税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J].西部皮革,2020,42(23):46-47+56.[3]刘娜.浅析我国在役锅炉能耗,污染物排放现状及节能减排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7):1-2.[4]薛媛.浅谈中国环境污染的差异与减排路径[J].市场周刊*理论版,2017(37):0196-0196.[5]安彤.浅论大气环境管理重心由总量控制向质量改善转型[J].环境与可发展,2013,38(1):40-43.⑹周一枝.浅谈煤炭企业污染减排对标方法与实践[J].能源环境保,2011,025(002):62-64.[7]曹纪运.浅谈新型泵在节能减排及降低污染方面的重要作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3(27):176-176.作者简介钟少芬(1987.8-),女,畲族,漳州龙海,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质量管理&5。
浅谈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浅谈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水污染现状、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以及治理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我国水污染现状分析我国水污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质恶化:城市水源饮用水不符合标准,农村饮用水、农田灌溉用水和河流水体遭受严重污染,致使水质大幅下降。
2.水体富营养化:农业化肥、畜禽养殖废水和工业废水中的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失衡,蓝藻水华和水中富营养化现象频发。
3.重金属污染: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如汞、铅、镉等超标排放,直接或间接进入水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
4.水体生态系统破坏:水污染导致水中生物死亡,破坏湿地、河流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到珍稀物种的生存。
三、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人类活动过程中的无序排放和管理不善,具体包括:1.工业排放:许多企业的废水处理设施落后,对工业废水排放管控不严,导致大量有害物质直接污染水体。
2.农业排放: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农田灌溉和养殖废水排放不合理,使农业活动成为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3.生活污水排放: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足,给城市河流和湖泊带来严重的细菌和有机物污染。
4.土壤流失:大规模的土地开发、乱砍滥伐和不合理的农地整理等行为,导致水土流失,进而加剧水体污染。
四、水污染治理对策1.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水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监测检测体系,加强对违法企业的查处和处罚力度,提高污染物排放的可追溯性。
2.改进废水处理技术:推动企业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引导企业选择高效、环保的废水处理技术,提高工业废水处理的效果。
3.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业生产规范化管理,鼓励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推广农田灌溉、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
浅谈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不仅仅关系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影响着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海洋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分析和介绍,对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提供理论经验。
关键词:海洋环境监测问题对策1 引言我国作为海洋大国,拥有18000km的陆地海岸线和超过1.4万km 的岛屿海岸线。
如此辽阔的海域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的海洋资源。
我国海域条件优越,为沿海城市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使沿海地区成长为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热点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认识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以海洋强国为目标。
综合利用开发海洋资源,以海洋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但前提是了解海洋环境的特点与规律。
海洋环境监测就是一种有效研究海洋环境的重要方法,在改善海洋环境和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广泛的运用。
换句话说,海洋环境监测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海洋资源利用的能力和海洋环境保护水平。
2 我国海洋监测工作面对的严峻环境形势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近海环境质量却严重下降。
2.1 污染源增加海洋环境污染主要是通过入海口污染、海上开采建设、海水养殖污染等等。
污染源控制工作对海洋环境的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了难以挽回的灾难性后果。
长期的监测、评估和研究调查显示我国的海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前景不容乐观。
2.2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国家海洋局早在21世纪初,着手进行了全面的海洋生态系统勘测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海洋生物产卵育幼海域破坏严重。
被大量的养殖、旅游、排污区域占有,此外湿地资源也破坏严重。
海洋生态体系失衡,生物栖息地面积大幅萎缩,传统海洋经济资源匮乏,海水养殖品质下降。
调查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沿海地区围海造地总面积接近70万hm2,湿地面积萎缩近50%,红树林面积下降近73%,此外海洋开采导致我国沿海恢复能力逐渐降低,水体质量急剧下降,传统海洋生物栖息地不复存在,海洋生态环境遭到显著破坏。
浅谈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及未来走向摘要: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现实挑战和潜在危机。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当前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中国与邻国关系中连续发生了一些摩擦和纠纷,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印度数次向有争议的边界地区增兵,加速向该地区移民;在南中国海,越南、菲律宾等国不断试图采取各种措施宣示其对所占领岛礁的“主权”,并在岛礁上兴建设施,强化占领;日本强占钓鱼岛;朝鲜半岛核危机等等。
那么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如何?为什么存在着争议和摩擦?中国周边环境面临着哪些有利因素和哪些不利因素?我们将采取哪些应对策略?一、摩擦和纠纷的原因1、中国周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
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等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它们是中国的海上邻国。
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
中国不仅邻国的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整个世界上较为少见。
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的性质,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2、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
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东海大陆架,还有南中国海问题。
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
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3、由于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
中国崛起,首先意味着东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浅谈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但在日常环境行政执法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困难和问题。
针对环境执法中所面临的困境及其深层原因,我们应在法制、体制、机制、能力等方面加强环境执法的对策,以解决环境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环境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环境行政执法;问题;对策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自从《环保法》颁布实施以来,环境保护的各项制度不断的建立和完善,环境行政执法工作也不断地向规范化、法制化迈进。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环境污染从整体上开始得到控制。
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影响环境保护的因素也日益增多,局部地区甚至出现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
加强环保执法,依法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国民经济高效、持续、健康发展,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道路,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执法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执法工作实施的情况直接影响到环境监督职能是否真正实现其作用,关系到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然而当前环境保护不断深入,环境执法工作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存在导致了环境执法难上难,再加上现行环境行政执法力量薄弱,执法配套设施不足,执法手段落后以及现有的环境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不到位等一些原因,给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制约, 不仅削弱了环境法律的威严性和环境部门的执法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违法行为提供了便利,因此加强和完善环境行政执法,提高环境执法效能就变得极为迫切。
一、我国目前环境行政执法所存在的问题(一)现有的环境法律体系不完善虽然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但在某些领域仍为空白,而且现有的一些环保法律法规还存在着缺陷,严重滞后于现实的需要,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行机制不相适应。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第一篇: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一民工荒的原因:1.长期的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普遍作用,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开始迅速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吸纳殆尽,不足以补偿城市用工量。
2.劳动力工资粘性、工资增长慢。
近几年来,工人的名义工资只有小幅增长,这就导致了实际工资的负增长状态。
并且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与工资上涨不挂钩。
所以当前的民工荒是总需求迅速上升而工资调整呈现粘性的宏观经济波动。
3.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技工荒。
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成熟,新型产业需要具有相对技术含量的产业工人,而农民工技术水平落后和职业教育的高收费阻碍了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形成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4.国家的惠农政策效益、“三农”扶持力度加强、鼓励农民创业。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陆续出台的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稳定粮食价格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经济收入。
5.农民工工资和福利水平过低、劳动保障制度缺失。
6.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
如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受人歧视、随意加班等现象。
7.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
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的增长迅速,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的实际成本。
除此以外,一些政策性因素也是提高他们城市生活成本的重要因素。
8.工业扩张,对农民工需求扩大。
经济的超速发展和工业的规模扩张,再加上09年来经济回暖使制造业企业形势大好导致用工量急剧增加,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加速扩大了本土劳动力需求对农民工需求的扩大,在与民工供给增长出现相对差距的情况下,民工荒的爆发是势在必然。
9.民工流向成多元化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中部崛起等,农民工流向出现新变化,不少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转向全国其他地区,农民工的流向的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集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区在未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前遭遇一定程度的民工荒。
浅谈中国人口的现状及解决办法记得我上小学时,学校开了一门课《社会》,就是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的人口,民族,语言,省份等常识。
当初对数字还没什么印象,当老师提及中国有数十亿人口时,我们在老师的惊呼中在脑海中留下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的浅浅的印象。
至于这个“大”所折射的含义,当初根本没有概念,随着中国人口的发展,现在也只能对这个“大”做浅浅的分析和理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毋庸赘言,既然如此我们必须理性的认清中国到底存在哪些人口问题,也即中国人口的现状是怎样的。
现就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来一窥中国人口的现状。
一、人口数量。
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我国热口基数大和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净增数仍很大。
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
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
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
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
二、人口素质。
中国政府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
平均预期寿命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明显下降。
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减少。
中国环境问题辩论辩题正方观点:中国环境问题严重,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解决。
首先,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剧了环境污染,大量的工厂排放和汽车尾气直接导致了空气质量下降。
据统计,中国的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最严重的之一。
其次,水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农药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质恶化,影响人民的健康。
再者,土壤污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长期的化肥农药使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们的健康。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推行新能源政策,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资,提高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等。
而且,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表明了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决心。
反方观点:中国环境问题的确存在,但并不是如此严重。
首先,中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PM2.5浓度在大部分城市都有所下降。
其次,中国政府已经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使得企业和个人更加重视环境保护。
再者,中国政府也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等,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独有,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环境问题,而中国政府已经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正如毛泽东曾说过,“我们要把中国建设得更好,也要把世界建设得更好”,这表明了中国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环境问题的确存在,但并不是无法解决的。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环境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好的环境。
我国的生态安全问题及解决思路(5篇范文)第一篇:我国的生态安全问题及解决思路我国的生态安全问题及解决思路第1题、从十八大至今,中央一直强调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整合对内对外事务。
(判断题)A:正确第2题、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判断题)A:正确第3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有度有序利用自然,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
(判断题)(分值:2)A:正确第4题、“生态安全”一词是20世纪后半期西方国家首先提出的概念,是指生物的形态。
(判断题)A:正确第5题、生态安全指的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
(判断题)A:正确第6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并未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五位一体”总体战略中。
(判断题)B:错误第7题、地域不同、对象不同,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也会不同。
(判断题)A:正确第8题、生态安全会随着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而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状态。
(判断题)A:正确第9题、生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判断题)A:正确第10题、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
(判断题)(分值:2)A:正确第11题、总体而言,我国资源环境与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逆转,生态问题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判断题)(分值:2)A:正确第12题、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体现了党中央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促进资源与能源的高效利用。
(判断题)A:正确第13题、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的各种极端事件表明,生态灾难足以影响民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判断题)A:正确第14题、目前,我国生态方面的立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
(判断题)A:正确第15题、我国政府采取按生态和资源要素分工的部门管理模式,生态安全管理职能分散在各个部门,有利于国家对生态安全的宏观调控。
2010年12月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D ec.2010第24卷第6期J our nal of H u bei U ni vers i t y o f E conom i cs(Phi l os ophy&.Soci al Sc ie nc es)V o l,24N o.6浅谈中国环境问题及对策曹颖,任祥源(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近年来.中国环境问题不断恶化。
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由此引发的环境灾难越来越受到中国各级政府和民众的关注。
本文从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方面来阐述了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并从人t:/膨胀、环境构成物产权及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对中国环境问题的成困进行了解析,提出了一些应对中国环境问题的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环境问题;中国环境;可持续发展;环境成本;环境保护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人们欢庆的同时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现代的中国正在面I临着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那就是自然环境和资源不堪重负.环境问题El益严重。
2l世纪是全球新的大发展时期.发展中国家需要发展.发达国家需要的是新发展.后发展不一定是坏事情.发达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验和教训正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参考实例。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和中国环境现状(一)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自古有之,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环境问题也不相同,依据历史时期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环境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的环境问题.这主要是指在工业革命以前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即由于过分开垦荒地,滥伐林木、过度放牧.掠夺捕捞等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水生生物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等等;另~种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环境问题.它是指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农业变速发展和城市化.除了上述自然资源的破坏加剧外。
正引起了“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农药污染等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中国环境现状“九五”期间.国家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等文件.环境资金投入逐年增长.大规模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环境恶化仍相当严重.主要表现:(1)水资源。
2000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煎为415T.七大重点流域地表水有机污染普遍.干流分别有57.9%、21.6%、6.9%、13.8%的断面属于I I l、Ⅳ、V、劣V类水质。
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黄淮海地区近年来形成超过4万krn2的地下水漏斗区。
(2)空气。
2000年全国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为1995、1I65和i092万t。
据调查确认.城市中大气环境指数达到国家标准的只有40%左右.S()2的排放量占世界第二.整个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另外.还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骤增(占世界14o/o)。
(3)固体废物。
1997年中国产生的垃圾1.3亿t.占全球的26.5%;城市人均产垃圾0.44t.且以每年8%一l o%的增长率上升;200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量8.2亿t.危险物830万t。
(4)农业资源。
全国耕地约50%以上的微量元素缺乏.70%一80%的耕地养分不足;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化、盐渍耕地面积分别达3.67、2.62、2.56、800万hm z;90%的草地有不同程度的退化;森林覆盖率为16.5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5)海洋资源。
2000年全国二、三、四、劣四类水质区域分别为10.2、5.4、2.1和2.9万km2。
(6)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生物多样性问题。
据估计.物种自然灭绝的速度大约为每100年仅有90个物种灭绝;然而,现在的灭绝速度超过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
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i00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绝灭.而且这种速度仍然有增无减。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沿海地区大量捕杀动物作为食用.直接威胁我国生物资源的多样性。
一。
(7)人居环境.包括城市和农村。
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各项政策措施力度的加强.我国城市环境的一些污染指标上升幅度变小.一些指标(尤其是大城市的~些指标)已开始下降;农村环境问题失控.呈日益蔓延和加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发展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乡镇企业发展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城市污染向农村扩散、转移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二、中国环境恶化的成因(1)人口。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国的人口数达到12.6亿.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人口数可能将达到近十三亿。
我国人均土地、人均耕地和人均草地面积分别仅为0.777、0.10l、0.33hm2.分别相当于世界水平的1/3、1/2和1/2。
收入和生活水平。
中国的居民收入总体水平不高.而且贫富差距较大,存在6000多万贫困人口。
缺乏发展资本的人们维持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向环境索取更多.以至于环境问题与贫困问题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3。
(2)技术水平与生产方式。
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8亿多人口的农村.基本上还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闭性强.粗放式经营方式占主体地位.给环境造成_『较大的压力。
(3)制度与组织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39作者简介:曹颍(1988一),女.汉族.河南沈丘县人.人文地理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向:城市区域综合发展;任祥源(1986一),女,汉族.河南震阳人.在读土地资源理硕士.主要研究向:城市景观规划。
的一大创举.提高了农民投资以及保护耕地的动力,但个人分散拥有的小块土地。
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中国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落后。
(4)环境构成物的产权不明晰。
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水面资源等自然资源是构成环境的主要方面.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在我国这些财产所有权都属于国家或者集体的也就是共有制度.这种所有制在一定时期内使用权是所有权是相分离的,尽管法律明确规定使用人“有管理.保护.合理利用的义务”.但使用人往往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而逃避这种义务.由此造成环境污染的加剧。
(5)经济政策。
对种子、化肥等生产要素进行补贴。
导致大型人工灌溉设施以及无偿用水.会造成土地侵蚀、涝灾和盐碱化。
工农业剪刀差的长期存在.使农产品价格过低.农民收入减少。
对银行来说.这些人属于风险人群。
同时小额信贷的管理成本也太高。
则会依靠更多的要素投入.包括多生孩子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6)中国的城乡二元化结构。
中国的农民占中国人口的七成.但无论从经济收人还是从政策保障上都处于弱势地位,他们收入微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环保意识相对较差.所以在城市居民环保意识日渐提高的今天.农村环境问题仍然面临失控的境况【4]。
三、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对策方略(一)通过科学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必须采用科学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例如大气环境污染.可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的直接消费.提高燃气、电力等清洁能源消费的比例;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淘汰效率低下的设备.采用环保的清洁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劫口强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的推广.开发推广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配套设备过关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监管机制首先是需要加强对环境资源整体性综合法律调整这方面的立法;其次针对资源环境法律存在规定“软”、权力“小”、手段“弱”等问题.要及时修订相关资源环境法律.明确落实地方政府在地方环境保护工作中应负的责任。
同时政府应让非政府组织和媒体获得更大的言论自由.检举那些违反环境法律的企业和机构.从而给公民保护清洁环境的权利以更多的支持。
(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现状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无疑是解决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最佳出路。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要求遵循自然生态规律.运用工业生态学理论建立生态工业运作模式.促进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和大量废弃的传统工业经济体系转轨到物质的合理使用和不断循环利用的生态经济体系.为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40新的理论模式和操作路径。
2.积极发展环保产业环保产业呈现以下特点:在经济总体构成上.高科技下的服务业增长高于制造业;在制造业中.以高科技和环境安全技术为背景的朝阳产业受到鼓励;在市场上.具有绿色产品特征的商品日益成为消费主流。
积极发展环保产业.才能促进经济系统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转型。
3.优化产业和贸易结构.提高贸易发展的环境素质以绿色产品和环境标志为引导.大力提升我国产品的质量。
随着产品环境成本的内在化.出口产业和产品的比较成本优势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些污染严重、污染处理技术相对落后.从而环境成本较高的产业其优势将逐渐弱化乃至消失;而一些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的成本优势将得到强化。
我们应按照这种比较成本优势的变化来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出口产业的产品结构。
4.将环境成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和完善绿色核算体系我国必须要建立适合自己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绿色会计体系.把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可更新再生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与修复改善、污染的治理作为社会成本列入核算体系。
使资源与环境商品化、价格量化.逐步实现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有偿化.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节约利用。
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就需要搭建统一的工作平台.选择合适的目标模式。
确定研究的重点与范围.构建科学完整的环境资源统计指标体系。
5.增强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当前企业和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在涉及到经济利益时.往往出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状况。
因此.必须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普及生态知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环保知识.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现代生态价值观.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理念。
(四)明晰产权,完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市场交易法则明确产权.是建立通过市场机制来约束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机制的基础。
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我们引入市场定价和其他机制.充分的将生态与环境的经济价值融入到我们的成本利润核算中。
通过绿色G D P等相关统计和核算机制.真正的将资源和环境的影子价格体现出来.使市场自发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1]黄敬宝,莫小红.中国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r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1).[2]陈郁等.浅谈巾国环境问题及对策万略r J].内江科技.2007(1).[31邹逸麟.对21世纪中国环境理性的思考[J].地理学与阔土研究.1998(11).[4]周晶.当代中国环境问题根源初探r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