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小学科学探究的无效性
- 格式:pdf
- 大小:56.91 KB
- 文档页数:1
浅析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1. 引言1.1 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的背景意义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的背景意义在于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转型,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小学阶段是学生科学素养基础阶段,探究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习惯,为将来更深入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的背景意义在于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1.2 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的定义与特点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实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主体性: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思考、实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实践性: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积累知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知识的乐趣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合作性: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 综合性: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科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综合发展,使学生在探究中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的定义与特点体现了教育教学的理念转变和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
2. 正文2.1 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理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理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然而,要想使实验教学具有有效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材科学合理
对于小学生来说,实验的内容必须是正确、简单明了而且容易让他们理解的。
同时,可以选择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实验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
二、预装备和规范实验
在实验前,老师必须让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预装备,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准备。
同时,规范实验也十分重要,老师要讲解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保证每个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三、灵活运用不同的实验方式
实验教学并不只是简单地进行演示和操作,还可以进行分组、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究科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团队合作和竞争的乐趣。
同时,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研究实验结论等,这些交互式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四、注重实验的启发性和综合效果
实验教学最好能够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产生长期的影响。
因此,老师应该在实验结束后,及时总结归纳实验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思考,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此外,实验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实验教学的综合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与实验内容选材科学合理、预装备和规范实验、灵活运用不同的实验方式以及注重实验的启发性和综合效果等方面密切相关。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应用。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内容摘要:以探究学习为核心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本文将就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现状、问题,撷取一些典型片段案例,与同行们探讨、交流,并提出肤浅对策,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科学探究自主合作讨论交流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探究学习是小学科学课的主要学习方式。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手段。
这种全新的、科学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了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需要,是人的终身发展的基础。
在科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以“动手、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既是当前课程改革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狭义地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含义,过分追求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对探究性学习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颇,教学实践走入了单纯追求形式的歧途,存在许多误区,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笔者试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科学课探究性学习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误区一:忽视“探究计划”的重要性(一)存在问题1、计划针对性不强制定计划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计划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探究学习的成败。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知道计划制定的重要性,花了很多时间帮助学生制定周密的探究计划,但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感觉他们无视计划的存在,想到哪里做到哪里,根本就没有照着计划去操作。
剖析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指导学生制定计划时缺少针对性。
只求单一的形式,过分考虑周密性,而无视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的不同。
这样的计划根本起不到对学生探究过程的指导作用,只是居于一种形式罢了!计划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它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推理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实验目的设计、实验过程安排、实验方法选择、实验结果评价等方面,简要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实验目的设计是小学科学实验的核心。
合理的实验目的设计能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实验目的时,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满足学生实践探究的兴趣和需求。
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植物生长对光照的影响”的实验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理解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实验过程安排要合理。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合理安排实验的步骤和操作要求。
对于小学生来说,实验过程应简单明了,操作方法应简单易懂,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并观察到实验现象。
实验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等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十分重要。
实验方法要具有操作简单、材料易得和安全可靠的特点,以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方法要与学科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内容相匹配,能够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现象,理解科学原理。
在学习“燃烧与空气”的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点燃纸片,观察纸片燃烧后的变化,理解燃烧与空气中氧气的关系。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
通过科学实验,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科学原理,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合理设计实验目的,安排实验过程,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要注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实验教学的定义、实验教学的特点、实验教学的优势以及实验
教学的有效性四个方面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实验教学是指通过科学实验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强调“探究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实验教学能够提供具体的实物
和实验现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第二,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
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第四,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
生的创造力和发现精神。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有效性,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
在实践中,教
师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开展丰富多样的实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
果和科学素养。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红星中心小学李静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学生是探究的主题,已成为小学科学教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在科学教学改革中,教师们尽可能的体现出这一理念,但在实践中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总是在不经意中,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并已形成了一些僵化的模式,影响并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表现为:一、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每一次探究活动之前,总是习惯于将自己引导的方法、思路、过程等作细致周密的部署安排,每步教师该干什么学生会出现什么情况,产生什么问题,都要进行预设,很少给自己的教学留下空白为生成留下广阔的空间。
二、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过分强调让学生动手,而忽视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引导学生动脑思维、感悟。
让学生实验,总是把试验步骤讲得详细清楚让学生汇报,总是尽揽对结论有效地信息,而回避一些对结论虽然无效,但能体现学生探究意义的信息。
三、教师的课堂评价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实践性作业的评价,评价语言滞后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产生误导。
这些问题严重的限制了学生主题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科学探1 / 6究能力的培养。
那末如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科学课堂充满生命力,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变预设的课堂教学为动态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的全部细节。
因此真正的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真正高效率的教学活动结果也一定是预设的目标加上生成的目标。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每一次探究活动之前,教师总是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料中的问题,回答自己想要的或是与课本上相同的答案,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中来,不允许学生出格。
浅析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往往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学习,容易产生学习疲劳和抵触情绪。
而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验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学生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
探究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思考和实践操作,学生需要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实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学生需要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运用方法,并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和逻辑,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探究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学生需要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沟通、相互支持,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学生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不仅可以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具有很高的有效性。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探究式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更加重视探究式教学的应用。
教学创新 Teachinginnovation262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性分析文/张慧娟摘要:科学教学带领学生从事物本质的层面认识周围的世界,学生往往好奇心旺盛,对陌生事物充满探究欲与求知欲。
教师应因势利导,抓住学生探究心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计划地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将科学探究性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能够在增加学生科学常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性习惯的逐渐养成。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性分析科学探究性是指学生在钻研与解决某类难题时所实施的一系列步骤及措施,包括提出问题、寻找切入点、假设与猜测、实验验证、反思与总结。
科学探究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在进行探究时往往找不到重点及有效方法。
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时应关注如何在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的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的硬件设施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浙江省这样的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基本上的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室。
科学教学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外部条件就是实验室。
现在,一般的中小学也都已经配备了实验室,这为我们科学课提供了很好的硬件保障。
而在这里也就出现了实验课和科学探究性两种不同的课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无法真正地实现科学探究性。
1 情境教学法引入探究性课堂科学课程在小学开展符合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多领域学习启蒙的教学特点,学生往往观察到一种有趣的现象却不知其背后蕴含的原理为何,科学学习则带领学生走进科学的殿堂、探究自然的奥秘。
探究性是一项主观性较强的活动,要求学生善于发现、积极行动,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感受探究的乐趣,从平凡事物的表面探究其内在含义。
情境教学法是当今教学活动中经常被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融入一些能够引发学生自主性与情感感受的教学环节,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获得情感体验,在教师的激励下进行相关学习。
浅析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低效原因及其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推进,探究活动已成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实验技能、提升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然而,目前在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中,存在一些低效的现象。
本文将从探究活动存在的低效原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探究活动低效原因1. 老师教学方法不当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用过多的时间讲解仪器名称、实验步骤等内容,忽略了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仅仅是简单地指挥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这样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也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探究活动的魅力。
同时,一些老师在探究活动中过度引导,规定学生必须完成指定的实验结果,不能让学生自由探究,这同样影响了探究活动的效果。
2. 学生缺乏基础知识科学课程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前置知识,如果学生基础的知识不扎实,就会影响他们的实验操作,进而导致探究活动效果不佳。
此外,一些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原理的了解不深入,缺乏思考,使得实验结果难以归纳总结,难以形成有效的探究收获。
3. 实验器材和环境不足实验器材和环境是实验的核心要素,然而在一些学校中,实验器材供应不足,甚至没有可以使用的实验室或场地,这样学生就难以进行有效的实验探究,探究效果也自然不佳。
4. 课程内容不适宜探究探究活动需要学生充分参与,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实用的知识。
但是,有些课程内容并不适合用探究活动方式来实现,例如一些概念性比较强的知识点,或者是实践经验不足、操作程序较为繁琐的实验内容。
这些内容应该采用其他的教学方法来实现。
二、探究活动低效对策1. 老师引导方式转变教师应该将探究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头戏,采取让学生自由探究,可以积极引导,却不过度干预的引导方式。
同时在探究活动前,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的讲解和讨论,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2. 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以自由探究,有很大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但是缺乏基础知识,很容易在实践中遇到问题。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究有效性不足的思考和提高效率的方法策略[摘要]科学课程不同于其它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探究,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探究的核心理念已深深地植入广大科学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之中,使我们的科学课堂真正落实了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既学会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又培养了科学的能力,以及科学情感与价值观,较好得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这也是科学学习与传统自然常识课学习一个显著的差别。
然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特别是科学探究的低效运作,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因此科学探究活动低效性问题,也成了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问题,探究式学习也变成了伪探究。
[关键词]有效性探究科学素养一、传统课堂科学探究存在的一些不足1、自主探究的无序性。
让学生围绕某一课题进行自主探究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理解,培养独立、能动地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自主探究活动的组织却存在较多误区。
教师不知该如何发挥自己在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把握不好活动的节奏和时间。
2、合作探究的低效性。
合作学习是指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几个人在一起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学习,他们有着明确分工。
合作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因此科学教师很注意学生的合作学习。
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师只是关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而没有真正发挥好群体的智慧,没有起到合作学习的效果,表面看起来很热闹,却没有深度。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我们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一种形式。
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汇报无序性表现严重,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常规。
最后,许多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最终演变成了个人的表现或是竞争的课堂。
3、探究活动的浅表性。
科学探究不仅包括学生的动手活动过程,还包括学生的动脑思维过程,探究的本质是思维,目前大部分教师都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活动过程,一节课一半以上的时间给予学生操作、活动,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尽管学生比较喜欢参加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但离开了思维的动手活动,或是不知从何入手或是成为无意义的“体力劳动”,效果不会见得有多么的好。
从实验小组看小学科学探究的有效性科学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小学生们需要在科学方面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理解身边的世界和发掘潜在的知识。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然而,很多小学教室的学习活动只限于理论知识点的灌输,缺乏实际应用和体验式学习。
本文将从实验小组探究的角度,浅谈小学科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1. 实验小组探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常常需要引导和激发。
探究性学习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而实验小组探究则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实际应用,它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下,动手实践,体验和探究科学知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科学的概念和原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小组探究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参与到实践操作中,还可以体验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实验小组探究活动的群体性质,能够强化同学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并增强了小学班级的凝聚力。
2. 实验小组探究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实验小组探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打破传统课程缺乏实际操作的瓶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
实验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进行有效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实践操作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和原理。
通过实验小组探究,学生们能够获得一定的实验技能和能力,增加对科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认知,提高学习成绩。
这种实践操作对于学生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3. 实验小组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实验小组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们需要探索和发现未知的科学知识,体验实际操作所带来的结果,使用他们的智力去理解实验结果。
由于实验小组探究的任务和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们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去探索、发现和创新,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浅析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作者:刘茜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04期摘要小学时期是教师培养学生形成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创新教授科学知识的方式,充实科学知识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在学习科学知识时敢于发问,乐于探索,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观念。
本文分析了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指出了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实际价值,旨在指导教师如何在实际教课过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0引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小学课本中的科学知识愈加多元化,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科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科学教育方面的需要,只有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活跃的科学思维,教师才算是培养出了真正具备科学素养的学生。
1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的含义美国著名教育学教授兰本达提出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为国际教育界科学学科教学方式的革新开拓了新道路,国内一批优秀的教育学家结合本国科学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应着新课改行动的要求,研究推行了一种叫做探究式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即在小学科学学科课堂上,教师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带领学生对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科学的魅力,形成对科学的兴趣,建立完善的科学思维,为将来成为国家所需的科学人才打下牢固的基础。
2小学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2.1探究式教学促使教师身份发生转变在实际的科学学科教学课堂上,教师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发展和创新,改变了以往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灌输式教育方法,从单方面的讲解书本知识,转变为“抛出问题-提出假设-探究真相-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立体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科学现象,自行动手实践,进行全面思考,最后得出结论。
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问题及思考嵊泗县菜园二小王海杰摘要:在现今的小学科学课堂上,学生亲身经历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看似热闹,实则忽视了科学探究最宝贵的东西——“有效”。
本文就现今小学科学探究中存在的低效或无效现象引发思考,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科学探究有效性的起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支点——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科学探究有效性的重点——必要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科学探究有效性的燃点——探究时间的充足保障。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科学探究有效性小学科学课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活动过程为主渠道,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探究性学科。
现行的小学科学课堂上,我们摆脱了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学生动手机会明显增多了。
但不难发现当在那些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科学探究低效性和无效性,其主要表现在:1.探究活动的形式化。
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老师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进行施教,不管此课是不是适合探究的方式进行。
还有时,由于探究的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不符,致使探究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走过场,毫无意义。
2.探究活动的无序性。
科学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过程,老师片面地理解了这一新课程的理念,而小学生的制约能力差,自由探究活动时会陷入混乱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浮燥的状态,材料任意摆弄,对科学现象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夸大其辞。
3.探究活动的浅表性。
科学探究最重要的任务是科学概念的建构,而学生的科学探究还只是停留在儿童嬉戏活动的层次,对后续的科学学习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课堂上,问题刚提出,学生就摩拳擦掌,准备操作,缺乏有根据的猜想,缺乏对研究方案的思考与制定,更缺乏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
这样虽然能保证较长的探究时间,然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只是动了手,到底在探究什么,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的现象又说明了什么,学生说不上来。
浅析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低效原因及其对策引言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当前一些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存在低效的问题。
本文将浅析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低效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活动效果。
低效原因分析1. 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导向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在设计时,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导向。
教师没有清晰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进而影响到课堂效果。
2. 学生惰性较大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相对较低。
加之一些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设计过于简单和乏味,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学习惰性,对科学课的探究活动不够积极主动。
3. 教师指导不当一些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不当是影响探究活动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教师可能缺乏对科学知识的深入了解,导致无法给予学生准确的引导和答疑。
另一方面,教师的指导方式可能过于传统和束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意发展。
4. 时间和资源短缺小学科学课往往受制于课程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导致探究活动的时间和资源较为有限。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下,无法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对策提出1.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导向在设计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时,教师应该明确目标和导向。
明确的目标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2. 提供有趣和引人入胜的活动设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应该设计有趣和引人入胜的活动。
可以采用故事情境、游戏化、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组织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并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充分利用时间和资源虽然小学科学课的时间和资源受限,但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利用,充分发挥时间和资源的作用。
小学探究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分析1. 引言本文旨在对小学探究学习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
小学时期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探究学习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近年来备受关注。
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其是否具有实际可行性和教育价值。
2. 探究学习方法的概述在本节中,我们将简要介绍探究学习方法。
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考、积极合作,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探究学习方法对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探究学习方法是否对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本节将通过研究和案例分析提供相关证据,并讨论其可能带来的好处和挑战。
4. 探究学习方法在小学课程中的应用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深入研究探究学习方法在小学各门课程中的应用。
具体来说,我们将以数学、科学和语言艺术为例,分析探究学习方法如何促进小学生在这些学科上的学习成果。
5. 探究学习方法与传统教育方法的对比本节将对探究学习方法与传统教育方法进行对比,比较它们在教育效果、兴趣激发和知识保留方面的差异。
我们将权衡两者的优缺点,以便更好地了解探究学习方法是否适合小学生教育。
6. 控制变量和实验设计为了评估探究学习方法的有效性,本节将阐述一种可行的实验设计,并讨论需要注意的参数。
我们将提供一些关键指标和评估工具,以确保结果可靠和准确。
7. 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之前设计的实验,本节将呈现结果分析,并讨论实验所得到的数据。
我们将解释结果并探讨其中可能存在的限制或偏差。
8. 结论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总结整篇文档,并回答主题问题:小学探究学习方法是否有效?同时也会提供一些对未来研究的思考和建议。
9. 参考文献我们将列出参考文献,提供了本文涉及的相关研究和学术资料。
通过以上这些内容,我们将全面评估小学探究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并为读者提供有关该主题的深入了解。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里科学探究的真伪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科学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所推崇的主要学习方式。
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潮流”,一种“时尚”,为很多老师采用。
而在科学课堂中科学探究真的发生了吗?探究的实效又有多少呢?所谓科学探究,在科学教学中主要是指学生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为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学习和掌握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判断的基准至少应有两条:一是探究问题是适合学生认知结构的科学问题,二是探究过程应弥散着学生的科学思维。
[1]科学探究应走出流于形式的“指令性”的探究教学。
【关键词】科学探究;指令性教学;科学学习;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4-142-02小学科学课堂里面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设计一些基本的小实验,去体会科学的本质。
科学探究作为当前小学课堂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引起了很多教师的关注,几乎每位科学教师都会在自己的课堂上设计科学探究。
那么,科学探究是否是万能的,是否每堂课都需要有完整的科学探究,还有就是我们的探究真的实现了一个“真探究”了吗?实际上在很多时候,课堂里的科学探究往往只是抓住了一个探究的基本要素而忽略了对科学探究本质的把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的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的硬件设施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浙江省这样的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基本上的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室。
科学教学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外部条件就是实验室。
现在,一般的中小学也都已经配备了实验室,这为我们科学课提供了很好的硬件保障。
而在这里也就出现了实验课和科学探究两种不同的课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无法真正地实现科学探究。
【实验课与科学探究】实验课是一种常见的理科教学方法。
主要是通过现场的实验进行教学,根据实验操作者的不同可分为: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师生协作三类。
中国校外教育 杂志教学方法
08/2008透视小学科学探究的无效性
◆
张小勤
我国的学校,多数仍是大班教学。
由于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学生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探究性学习的实际教学中,探究的过程往往出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时效性不高,学生无效参与及探究性学习的形式化倾向等现象。
小学科学探究无效性
一、概念界定与解读
1.探究
它是一种学习方式,它涉及探索自然或物质世界的过程,在寻求新的
理解的过程中,它促使人们提出问题、获得发现并对这些发现进行严格的
检验。
科学教育中的探究应该尽可能地接近反映从事真正的科学研究工
作的真实。
2.科学探究
一方面,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
出解释的各种方式;另一方面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
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它应当是一个有丰富内涵、形式多样、充满问
题漩涡的科学信息获取、整理、解读和应用的综合过程,它需要学生肢体的
参与,更需要脑的全面介入。
3.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无效性
小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
法的各种活动中没有实效或结果。
二、现状扫描与剖析
1.放眼国际
历史地看,探究性学习至少被大规模倡导过三次。
最近一次发生在20
世纪50~70年代的欧美等国,主要代表是布鲁纳、施瓦布等人。
布鲁纳提
出“发现学习”的理论,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提出的“探究学习”则认为,
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像
“小科学家”一样,以小主人公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
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创造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
他们从理论上论证了“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合理性。
2.审视国内
探究性学习是我国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的基本
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我国
上海等地一些中小学也进行了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其方案与教育部《“研究
性学习”实施指南》提出的方法基本类似,提出研究性学习一般可分为三个
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表达和交流阶段。
3.具体剖析
以上研究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践基础,我们可以以他们
的理论为指导,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吸取他们实践中的经验及教训,更好
地开展我们的研究工作。
国外开展的探究性学习开展得比我们早,我们可
以借鉴他们先进的理念,但由于文化背景、班额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很大,国
外的关于探究性学习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在我国的实际教学
中不太适用。
我国也有一些课题也对探究性学习进行了研究,但侧重于教
师的观念层面以及探究活动的内容、评价等方面,少数涉及研究其过程的
组织与管理,也是比较笼统,缺少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
众所周知,科学课
是由一个个活动组成的,有序的活动是有效探究的前提,可以说,调控是科
学教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一种手段。
因此,小学生的科学探究只有在教
师的精心引领下才能获得最大效益。
调控科学探究活动、驾驭科学课堂是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效度的必经之路,这也是科学课堂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症下药增实效
一切思维活动都始于观察,观察贯穿于科学探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在科学课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提高观察教学的有效性,对培养
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结合内容择取方法
教师是观察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依据不同的观察内容选择不
同的观察方法,只有运用各种不同的观察方法,才能有的放矢的针对不同
年龄特征的学生,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对象。
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观察
方法,去取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率。
让学生观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
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实物观察、现象观察、行为观察和实验观察等方法来
引导学生观察。
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对学生探究方法上的
指导。
在让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去“调查”、“收集资料”、
“访谈”、“上网”,注意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着重让学生围绕如何发现问
题和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收集和处理资料,如何撰写活动总
结,怎样进行调查,怎样进行访谈,怎样进行实验,怎样进行设计与制作,怎
样利用网络活动进行指导。
在方法指导上不作单纯的知识讲授,做到理论
联系实际,与学生研究的小课题和实践结合起来。
2.明确目的材料适时
教师让学生观察每一项观察活动时,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不仅要指
导“看什么”,还要引导“怎样看”。
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观察中
思考问题,在观察中探究问题。
让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不是简单的告
诉答案,而是让学生在亲历中发现。
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的
过程,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
趣。
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时,教师要根据探究的问题,有目的、按步骤
适时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观察材料。
在实验中我们是适时提供给学生观察
材料,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是科学探究的
需要,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式探索。
让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
源来支持“学”,对于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
加以利用等问题,是学生主动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内容。
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和探索的空间,满足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让学生
去探究,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3.小组合作促升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定和确定有意义的研究专题,
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通过亲身经历进行解决问题的学习,
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科学课上的合作探究
过程往往不是一个学生能自己独立完成的,它需要依托小组的合作来开
展,需要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协商和对话来完成。
我们采用让学生小组合作
学习的探究方式,在教师组织引导下一起讨论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
并成为其中的一员。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群体中,共同考察各种科学理论、
观点,进行讨论和辩论,先内部协商,再相互协商,思维与智慧被整个群体
所共享。
比如在各自提出的问题中确定一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形成意见
比较统一的假设,接着共同制定实验计划,在动手实验过程中的分工,最后
从收集到的数据中找出规律,得到结论。
需要大家的共同协商和分工合
作,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使小组
内每个学生都得以均衡地发展。
学生探究过程中的辅导十分重要,教师要
对学生研究的过程进行全程关注。
在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时,为学生创设
情景,带领学生去观察,激发学生的灵感,引导学生选择有助于自己发展的
健康探究课题。
学生确定探究课题后,协助学生制订研究方案,教师把关,
看其计划是否合理、可行。
在研究过程中,及时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研究
的进展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拓宽研究思路深入研究,充分挖掘探
究的意义,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采用师生讨论或成果展示,如
让学生写反思日记,科学小论文、手工小报、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师专二附小) 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