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8课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2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厦门五中 2014~2015 学年放学期语文学科教教案课题: 29 满井游记21世纪教育网【教课目的与重难点】1.认识相关袁宏道的文学知识;联合作者平生与写作背景,掌握本文对大自然的客观描绘及作者的愉悦心情。
(要点)2.领会比喻句的表达成效,赏识本文写景抒怀的文采。
(难点)3.感觉北方初春宜人的春光,培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时安排】2 课时【预习导学】1.知识贮备●作者简介:袁宏道 (1568 —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此刻湖北公安)人。
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首创者。
其作品率直自然,清爽开朗,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应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评。
他写过一些优异的游记,代表作有《满井游记》《虎丘》。
有《袁中郎全集》。
●写作背景:明万历二十七年,袁宏道再次当官,任顺天府教授,整天又得和拜见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感愁闷,更使他感觉愁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述。
《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文中波折地表现出厌烦都市政界生活和寄情于山石草木的情怀。
●文体知识:游记,散文的一种。
以轻盈的笔调解生动的描绘,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应某地的山川光景、名胜遗迹、民俗习惯和社会情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属山川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川小品”。
2.初读课文,打扫文字阻碍(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燕地 ( yān)花朝节(zhāo )廿( niàn)鹄(hú )鲜妍( yán).....髻鬟 ( j ìhuán)浅鬣( liè)罍( léi)红装而蹇( jiǎn)汗出浃背( ji ......堕事 ( huī ).倩女 (.ā)qi àn)曝沙 ( pù).靧面 ( huì ).呷浪( xi ā).( 2)解说以下词语的意思时作(刮起)局促(拘束)土膏(肥饶)鹄(天鹅)冰皮(薄冰)始解(消融)乍明(初,.........始)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新开(新翻开)乍出(射出)娟然(美好的样子)如拭(擦)........鲜妍(漂亮)倩(漂亮)靧(洗脸)掠(梳掠)将舒未舒(伸展)披风(开、分别)泉.......(名作动,汲泉水)而茗(名作动,煮茶)者罍(名作动,端着酒杯)而歌者红装(名作动,....衣着浓妆)而蹇(名作动,骑驴)者凡(全部)曝(晒)沙之鸟呷(吸)浪之鳞(指代.....鱼)始知(才)未始(尝,曾)以(由于)游堕(坏、耽搁)事潇然(自由潇洒)......适(正好)恶能(怎能)...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用原文填空本文描绘的是“花朝节”(时间),作者“ 出东直,至满井”(地址)游乐,看到水“”(比喻句),山“”(比喻句),感觉到初春的气味。
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不悲戚嗟叹,而是为百姓办事。
他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并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野芳发而幽香阅读全文,请你说说“禽鸟之乐、百姓之乐、太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乐,你在平时的生活中下。
昨天我所在学校期中考试成绩,有个别同学考的不太理想,跟我发微信,自己在期中考试前已经非常努力的做题了,但最后的成绩却很差。
部分家长也反映孩子很努力,却始终考不出成绩,问到底如何才能学好物理?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讨论以下,努力和好成绩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好成绩?答案是否定地!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有学生24小时不断地学习就得保送清华北大;中国足球只要训练的足够刻苦,就一定能踢赢巴西;我作为老师只要足够的努力就能当上教育局局长?很显然,努力和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必然的关系,在努力和结果之间,还有存在一桥梁,那就是方法。
高中生普遍认为物理难。
一遇到多过程的物理问题头就疼,其实是因为他不会学物理。
高中所有课程,每一门都有自己的特点,都需要大家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法。
那学物理有什么方法呢?方法是根据特点制定出来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物理这门课的特点。
物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多数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都是形象的,是可以在我们脑海呈现出来并且通过图像画出来。
不管是学习新的物理概念还是平时做题,只要你试着把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在脑海中显现出来并能够通过图像把物理过程描绘出来,那么你的物理不可能差。
以上这些是学好物理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抛开这个方法去谈物理学习都是扯淡!有了上面的那个前提,才是考虑高中物理的具体内容。
高中物理体系其实特别清楚,80%的高中物理内容就是研究运动,小到微观,大到宏观,并且所有运动都可以用下面三个观点解决:1.牛顿定律的观点2.功和能的观点3.冲量和动量的观点。
掌握这三个工具,你就可以用这些观点去分析高中物理的典型模型了。
高中物理学习的几个典型的模型有匀加速直线运动、抛体、圆周(天体和原子)、机械振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第一部分:教学计划一、教材简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
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组元,且都出自大家、名家之手。
《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我的母亲》是胡适自传的一个章节,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我的第一本书》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的不懈追求的人生的一小部分。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围绕着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为主题设计。
第二单元主要由散文诗构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
所选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之声,而且语言优美,含有哲理,内涵丰富,很适合诵读。
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也是一个非常诗化,具有抒情性的活动。
第三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编写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的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这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
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编写。
五篇课文中,《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端午的鸭蛋》写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吆喝》写的是趣味良多的“生活交响曲”;《春酒》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俗世奇人》写的是两位民间高人。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2.短文两篇所说明的研究成果。
3.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3.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难点: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满足他们的表达欲,活跃学习气氛。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借阅科普读物,从中找出与本文内容相关的科学知识,大家共同学习研讨。
学生对一些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依据。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大陆漂移图示的同时,介绍“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故事:1912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因病躺在床上。
当他把目光移到墙上那张已看过千百遍的世界地图上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为什么地图上南美洲巴西亚马孙河口突出的一块大陆,同非洲喀麦隆海岸凹陷进去的部分,形状竟会如此相似?为什么沿北美洲的东海岸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凹形地带,与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形大陆,竟会如此吻合呢?难道这几块大陆原来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离开来的吗?魏格纳被这个奇妙的想法激动得几天没有睡好觉。
他把地图上所有的陆块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它们的海岸线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后来,他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求证,大胆地提出了轰动世界科学的著名学说——大陆漂移假说。
那么“恐龙无处不有”与大陆漂移假说有什么关系呢?(一)明确目标1.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科学观点。
2.把握“恐龙无处不在”印证大陆漂移假说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道客巴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⑵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⑶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2、能力目标:⑴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⑵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⑶体会本文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3、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的丰富意蕴。
【教学方法】1、讨论点拨法。
2、诵读感悟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经历了漫长的严冬之后,我们终于盼来了温暖的春天。
昨日的一场小雨,让我们想起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的诗句。
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你眼中或心中的春之美景吗?(生答略)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脚步到北京郊外满井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那时那地的春之美景吧!(课件出示幻灯片1──课题)二、正课1、让我们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课件出示幻灯片2──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
)(生按小组每人一词轮答,出错者由生自由纠正。
)燕地(yān)廿(niàn)二月花朝节(zhāo)鲜妍(yán)明媚堕事(huī)飞沙走砾(lì)恶能无纪(wū)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浅鬣寸许(liè)髻鬟(jì huán)脱笼之鹄(hú)靧面(huì)汗出浃(jiā)背罍而歌者(léi)红装而蹇(jiǎn)者2、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大声地自读课文,边读边疏通文意,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读完之后互相交流一下,仍不能理解的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然后我们再来领略作者笔下的满井春色吧!(课件出示幻灯片3──积累下列文言词语。
新版⼈教版⼋年级下册语⽂全册教案(2019最新版)1.社戏第⼀课时【学习⽬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理解⽂章叙事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理解课⽂景物描写的⽅法及作⽤。
【相关链接】1、了解作者鲁迅:原名,字,浙江绍兴⼈,从发表第⼀篇⽩话⼩说《》时,开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说、杂⽂为主,代表作有:⼩说集《》、《》《故事新编》等,散⽂集《》(原名《旧事重提》),散⽂诗集《野草》,杂⽂集《坟》、《热风》、《华盖集》、《⼆⼼集》、《⽽已集》、《且介亭杂⽂》等。
2、写作背景短篇⼩说《社戏》写于1922年10⽉,当时社会⿊暗,农民痛苦,使他⾃然回忆起⼼中保留的⼀块净⼟—平桥村。
那⾥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的⼩伙伴们的友爱,那⾥还有⼀⽚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由天地。
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民,热爱农村孩⼦,向往美好⾃由的⽣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之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
《社戏》取材于⾃⼰的童年⽣活,采⽤回忆的形式,⽤第⼀⼈称写就。
但已不是作者的⾃传,⽽是在⽣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3、关于社戏社,原指⼟地神及祭祀⼟地神的活动。
社戏,指在社中进⾏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春秋两季迎神赛会时所演的戏,⽤以酬神祈福,⼀般在庙台或野外设台演出。
【⾃主学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勾画并疏通字词,理清⽂章的思路,初步感知课⽂内容。
2、(1)给下列加点字注⾳。
归省.()惮.()絮叨..()凫.()..()怠.()慢撺掇⽔潺潺..()蕴藻.()家眷.( )皎.()洁漂渺.()纠葛.()(2)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1)怠慢:(2)朦胧:(3)屹⽴:(4)纠葛:3、请⽤⼀句简洁的话来概括全⽂内容。
4、本⽂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理清⽂章思路。
(1)课⽂的主要情节如下所⽰,请按叙述的先后,重新编排它们的顺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19新教材全册)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 社戏【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
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理解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
3.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领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3.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4.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
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
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同学们,你们看过社戏吗?好看吗?你们喜欢吗?如果你看过,那就请你把最有趣的情形展示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假如你没看过,那我们今天就和鲁迅先生一起去看看他笔下的社戏是什么样的,是否也能引起你们对看社戏的向往。
(分别请学生谈谈有关社戏的课外体验,自然导入介绍作家作品及对“社戏”的补充介绍。
)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课文录音或学生分读课文,提出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2)圈出读音有困难的字、词;(3)初步理出文章的大致结构。
2.为生疏字注音(根据“词语手册”等实际情况作增删),扫清文字障碍。
宕dàng 沁qìn 头昏脑眩.xuàn 惮dàn踱duó棹zhào归省.xǐng行.háng辈撺掇..cuān duō凫.fú水撮cuō桕jiù楫jí旺相.xiàng 3.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先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三、研讨结构,把握情节:1.学生讨论课文的段落结构并复述各部分的大意。
《喂——出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简要了解微型小说和科幻小说的有关文学常识以及本文作者的基本情况。
2.结合人们处理垃圾的现实情况,理解文章的主题,探讨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相统一的方法。
3.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4.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常识,树立环保意识,做环保小卫士。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以哈里·波特引出有关体裁和作者的文学常识介绍)说起哈里·波特,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吧?这是一部深受人们欢迎的科幻小说。
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说说,什么是科幻小说?(学生介绍,略)老师也对科幻小说作了一些了解,同学们可以和前面同学的介绍比较一下,并把其中你认为重要的信息记下来。
教师的介绍:科幻小说,是随着现代科技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
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人们通常把科学、幻想、小说作为它的三要素。
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的是法国作家凡尔纳,其代表作是《海底两万里》。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喂――出来》也是一篇科幻小说。
这篇小说不到1500字,因此从另一个标准分,则属于微型小说。
除了篇幅短小以外,微型小说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学生介绍)教师的介绍:构思新颖奇特;情节相对完整;结尾出乎意料。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既是科幻小说,又是微型小说故称微型科幻小说。
作者星新一,日本著名现代小说家。
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
著作有《星新一作品全集》。
二、阅读全文:布置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准备复述故事情节,并展示自拟的小标题。
教师则一边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
三、复述故事:学生按学习小组,分别复述故事情节:附:参考小标题:1.开端:风吹庙倒,深洞出现(洞现)2.发展:各路人马,各显神通(探洞)3.高潮:新奇公司,尽收垃圾(填洞)4.结局:石头飞出,危机初现(洞满)第二课时一、研讨课文:分学习小组研读全文,共同解决问题:(一)教师的问题:1.这个故事真实吗?这样的洞真的存在吗?明确:是虚构、幻想。
《藤野先生》教案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教学要求: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当堂练习作文片段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
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个明白。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
二、简介作者留学目的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
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
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三、理清全文结构层次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相识前相识相处时相别后东京(离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见闻感受??相识肖像声调??相处四件事例??相别神情话语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四、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投影显示如下)(1)外貌描写的句子(2)动作(3)说话声调(4)介绍解剖学历史(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
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课堂探究】1.文章首段中,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写出海潮的壮丽雄奇。
靖在书上分别标记出与四个方面相应的语句。
2.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挤彩之处表现在哪里?试根据提示填写原文。
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腺照数百),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水兵作战技艺娴熟(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表震, 声如用山),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倏尔烟消波静,姻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3.题■日为《观潮》•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校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第4段写观潮人涌如潮hi上文与海潮景象、水军演习场面及弄潮健儿英姿有何联系?作者描写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后,又写了“校阅水军”和“健儿弄潮”的精湛技巧,人借水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使K景、民俗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课文前三段描写了海潮的雄伟壮观、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及弄潮健儿的英姿,是正面描写。
第四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多,则塘江潮气势越壮观、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越高强,人人都想-•睹为快。
这样,侧而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衬托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表现力。
【随堂检测】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槌平地“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2)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筷,声如崩山,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
【拓展延伸】请运用描写方法,以生动的沿言对文中的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描写进行改写。
【布置作业】1.完成第28课校本作业.2.预习第29课.。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 社戏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理解传统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欣赏“社戏”视频。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国粹。
它就是——戏曲。
从戏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装的造型美。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回忆,看看鲁迅笔下的“社戏”。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2.《呐喊》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3.背景简介。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作者唤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
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小伙伴的友爱。
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
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他把这种思想感触完全融于作品之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
《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
海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苍茫、胆怯、翡翠、精灵、蜿蜒”等词语。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
3.体会课文的深刻含意,把握“海燕”形象深广的政治意义和象征内涵。
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领会文章激情洋溢、音韵铿锵的特点。
2.体会象征、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德育目标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英勇无畏的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深刻领会作品的诗情、画意和理趣。
2.品析含意丰富的语句,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分析“海燕”形象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海燕》是一首充满战斗激情的散文诗。
作品表现出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文笔粗犷、气势磅礴、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教读本文,通过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诵,使学生进入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研讨点拨法。
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在于对海燕的艺术形象的把握。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背景材料,从作品整体上领会文中各种象征体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理解作品深刻含意的关键。
研讨作品内容与朗读结合进行,读读议议,使阅读向纵深发展。
3.对比阅读。
与X振铎的散文《海燕》进行对比。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背景知识,为理解课文含意铺垫。
充分诵读,创设情境,初步理解海燕形象。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勇猛搏击于惊涛骇浪中的海燕形象)同学们,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自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成为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明珠。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前奏曲,去感受凝结着高尔基敏锐艺术感悟力的“海燕”形象。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投影)玛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醉翁亭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刻画,体会融情入景、情景融合的写法。
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明白得“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时安排:(1)《醉翁亭记》的第二课时。
(2)课型:赏析课。
教学步骤:一.问题的提出同窗们,今天咱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叹万千,沉醉于其中。
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咱们一路来欣赏这篇美文吧板书课题、作者。
(醉翁亭记,欧阳修)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明确: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
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
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出示两个问题:1.太守什么缘故而醉?2.咱们什么缘故而醉?二.引导学生探讨问题一:太守什么缘故而醉?领会其思想内容。
(一)依据自己预习时念书的感受,大伙儿谈谈太守什么缘故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归纳: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板书:(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刻画了醉翁亭周围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1)指名朗诵刻画的句子,想象画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刻画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如何?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咱们刻画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围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历时刻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刻画了对照鲜明的晦明转变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肃然。
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此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意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4)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酷爱之情。
2.领略文中的人欢。
好山好水好地址,自然要有人来欣赏。
全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1藤野先生教学目的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教学设想一本文所写的是作者早年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断年代较为久远今天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教师应把有关本文的一些资料和情况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例如1鲁迅留学日本的目的和有关情况2鲁迅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和有关情况3藤野先生的生平简历和有关情况二本文组织材料的方法学生理解有困难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理清以鲁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组织材料的线索再分析理解洋溢全篇的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是本文内在的线索三课文中有一些难点需要讲清楚让学生理解1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2匿名信事件3课上看时事片和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4结尾段的良心发现增强勇气和正人君子5文中的有些词语例如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似乎等副词在句子中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也是难点需要讲清楚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语段压缩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句式仿用四本文和《回忆我的母亲》都是回忆录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但在写法上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可要求学生进行对照比较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五教学中应注意读与写结合的训练可指导要求学生学习《加忆我的母亲》《藤野先生》之后学写一篇以父母师长好友为题的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六本课可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藤野先生和作品的写作背景1鲁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鲁迅 18811936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写作了许多小说杂文散文诗歌日记书信论著还翻译了不少作品这些都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宝贵财富课文《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写作的十篇回忆散文最初在《莽原》半月刊上陆续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印成书时改题为《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回忆青少年时代生活经历的一组文章《藤野先生》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作者正在厦门大学任教鲁迅是应厦门大学聘请于1926年8月26日离开北京南下到上海同年9月4日到达厦门的1926年3月18日北洋段祺瑞执政府的卫队血腥屠杀爱国请愿学生死47人伤300多人女师大学生刘和珍杨德群就是其中的两个殉难者鲁迅说三月十八日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北洋政府血腥镇压爱国者的当天下午就下了通缉令抨击过北洋政府及其首领的鲁迅自然是被列入这个通缉名单的后冯玉祥的国民军把段祺瑞赶下台而奉军又攻进北京赶走国民军奉军进北京骚扰百姓奸淫掳掠大肆逮捕和杀害进步人士北京成了一个充满恐怖和令人窒息的地方鲁迅遭到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这年的七月鲁迅接到厦门大学的任教聘请8月离开北京去厦门本文是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后写的2鲁迅留学日本的目的和有关情况《藤野先生》一文回忆的是作者鲁迅于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生活经历和往事1902年春鲁迅在南京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毕业后在学堂总办俞明震的带领下和几位同学一道去日本留学1902年到日本后先在东京弘文学院学日文1904年4月毕业后他按原定志愿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这是鲁迅经过郑重考虑后作出的选择1906年春鲁迅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道路弃医从文于是离开仙台到东京1906年6月难违母命他回国结婚几天后复回东京1909年回国鲁迅出国前后中国正迅速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祖国面临日甚一日的危亡形势作者东渡日本前1894年爆发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我国这两次战争最后都是以中国割地赔款而告终鲁迅到日本后1904年至1905年爆发日俄战争这是日本和俄国两个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中国的东北而发生的战争鲁迅出国留学和后来弃医从文都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鲁迅早在故乡绍兴的青年时代就在探索人生的道路立志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南京求学时期的他和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一样在思考探索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他们的结论是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鲁迅东渡日本不久便立下了宏大志向我以我血荐轩辕他要把满腔的热血奉献给祖国他是一位深沉的爱国者又是一个科学救国论者他先选择了医学他说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后来便到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学习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鲁迅《呐喊自序》1906年一个偶然的事件成了他思想发展和改变志向的契机鲁迅有一回我意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呐喊自序》鲁迅的这一段经历和他弃医从文的原因他在《鲁迅自传》这篇自传是作者在1925年所作《自叙传略》的基础上于1930年增补修订而成的里是这样写的我在矿路学堂毕业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日俄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3简介藤野先生与鲁迅藤野先生即藤野严九郎 18741945 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日本福井县人出生于一医生家庭1896年毕业于名古屋爱知县医学专门学校后留校任教1901年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任讲师1904年7月鲁迅从仙台医专前几个月升为教授曾担任解剖学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等课程他为人正直生活朴素工作认真负责对弱国学生无民族偏见对鲁迅很关怀受到鲁迅的尊敬1911年东北帝国大学成立1921年仙台医专并入成为东北帝国大学医学部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退职后到东京一慈善医院就业1919年回故乡自立诊所热心为乡民服务1945年8月11日病逝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中要出《鲁迅选集》的时候曾经来问鲁迅先生自己选些什么文章好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目的是在借此探听到藤野先生的一点消息当这选集出版的第二年译者增田涉到上海来访问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向他打听藤野先生的情况增田涉说没有下落时鲁迅先生慨叹地说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其实藤野先生活到七十二岁直到1945年8月11日才因脑溢血逝世《鲁迅全集》在日本出版后三年藤野先生的长子入第四高等学校读书教师发现他是藤野先生的儿子把《鲁迅选集》给他藤野先生戴上眼镜匆忙地翻开这选集当他看到扉页上鲁迅先生的照片时惊喜地高声叫道啊这是周君他已经了不起啦他知道鲁迅先生还健在非常高兴许钦文《语文课中鲁迅作品的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出版1937年3月日本《文学案内》上发表了以《谨忆周树人君》为题的藤野先生的谈话录二请同学提出课文里的生字词要求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给黑体的字注音宛如好像正像教诲教训诲huì译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译yì瞥见一眼看见瞥piē畸形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畸jī不逊没有礼貌骄傲蛮横逊xùn诘责质问并责备诘jié匿名有具名或隐藏真名匿nì杳无消息杳yǎo远得不见踪影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恶wù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鉴jiàn三教师范读或让学生朗读课文四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线索把握本文的层次结构本文从不满于某些清国留学生的寻欢作乐庸俗无聊的生活起笔自然地过渡去仙台学医记叙受到藤野先生教诲的情况最后写到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这是本文的叙事线索文章依据时间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段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和转地求学的原因文章一开头就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露了对东京的失望和不满在东京的那些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除下帽来油光可鉴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到傍晚他们就在中国留学生会馆的房里学跳舞地板常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这些出国留学生不学无术寻欢作乐思想腐朽生活庸俗无聊丑态百出因而用副词无非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标致在这里是反语在标致前加副词实在的确的意思更增强了反语的讽刺力量为了寻求救国救民之道而来日本留学的鲁迅对那些清国留学生的思想行为十分厌恶不愿与他们为伍这样就自然引出要离开东京到别处去看看这部分作者用讽刺的笔墨描写某些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含蓄地点出了自己离开东京去仙台求学的原因这也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表现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思考归纳课文第二三部分的大意2抄写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3把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按练习一的要求试列表填写第二课时教学重点理解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本文记叙写人和语言等方面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1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2检查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3检查掌握字词的情况二引导学生继续分析课文上一节课分析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今天接着往下分析第二部分第三至三十五段写到仙台学医的一段生活重点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受到藤野先生的关怀和教益以及弃医学文的原因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又可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第四至五段写去仙台时沿途所见和初到仙台时所受到的优待作者从东京到仙台有六七百里路途所见甚多但文章里只提到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可见这两处均留给他深刻的印象对日暮里文中未作说明这站名很可能触发了作者思念故国深感忧愤之情所以二十年后还记得至于水户这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朱舜水 16001682 客死的地方因他忠于明朝反抗清朝至死不渝作者对这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此对水户这地方铭记不忘这些细节都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思想感情因仙台还没有中国的学生鲁迅到后受到优待他认为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的缘故仙台的天气寒冷生活条件很艰苦这大概同当时的日俄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也有很大关系鲁迅到仙台医专求学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鲁迅用大概表示似有此事又不敢完全肯定的语气猜测他在仙台所以受到优待的原因含蓄的表现了中日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这些记叙是在藤野先生出场之前下文转入写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爱护第二层第六至十段写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第一层从写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和听许多新鲜的讲义引出担任解剖学的一位老师藤野先生先写他的音容笑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到讲台上用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作自我介绍接着根据耳闻和目睹来写藤野先生即通过上学年留级生给新生讲述藤野先生和作者自己对他的印象突出藤野先生的衣着有时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这既说明藤野先生的生活清苦和俭朴也反映了他工作认真严于治学第三层第十一至二十三段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几件有意义的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对鲁迅的关怀作者具体写这四个典型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与作者交往中所表现的高尚品质每一件写藤野先生检查并订正我所抄的讲义他把我的讲义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这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和对作者的关心帮助第二件写藤野先生一次指出我画的解剖图中一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的错误并给我改正了这表现了藤野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对教学认真负责的精神第三件写藤野先生怕我不肯解剖尸体后来放心了表现了他的热情诚恳和关心第四件写藤野先生问我中国女人裹脚怎么裹法他想知道中国女人裹脚使足骨变成畸形的详细情形这表现了藤野先生注重调查搞清问题的严谨的科学态度第四层第二十四至三十一段写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这一层主要写了匿名信事件和时事影片事件先写一天日本学生干事借我的讲义看而引出匿名信事件由匿名信又使作者回想起前几天干事在黑板上写广告的事事情的结局是遭到我和几个主持公道的日本学生的诘责之后终于这流言消灭了他们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这件事讽刺了日本的所谓爱国青年表现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事情的解决也说明藤野先生和有些日本学生是主持公道的弱国的子民在军国主义势力强大的日本学习也备受污蔑欺凌作者一次在课上看日俄战争的时事片所放映的是一群中国人围着看被日本军枪毙的中国人这是宣扬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污蔑中国人民的影片作者看后受到强烈的刺激和极大的震动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次看影片以后他学医的想法改变了决定弃医从文他深深感到要救国首先要救治人们的精神唤醒沉睡麻木的人们许多耳闻目睹的现象一系列残酷的现实使他认识到医学救国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于是决定弃医从文这是鲁迅思想上的一次巨大飞跃也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第五层第三十二至三十五段写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作者去找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藤野先生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表情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弃医离去感到悲哀和痛苦师生之间有很深的感情鲁迅看见藤野先生因自己离去而引起藤野先生的悲伤难过而深感不安于是便用谎话来安慰藤野先生体现了对藤野先生的尊敬和感激临别前几天藤野先生叫鲁迅去他家交给鲁迅一张背后写着惜别两个字的相片赠相片题词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表现了藤野先生对他与鲁迅的友谊的珍视这种友谊也是鲁迅终生难忘的第三部分第三十六至三十八段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以及从藤野先生的精神品格中受到的激励和鼓舞作者离开仙台之后虽未给藤野先生寄过照片和写过信但我总还时时记起他作者深情地怀念和称颂藤野先生在我所认为我的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作者有时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作者把对老师的怀念变为行动化为力量把经藤野先生改正过的讲义装订成三厚本收藏着将作为永久的纪念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居室里书桌对面的东墙上以激励鞭策自己增加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文章最后一段里的良心发现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立志使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决心和勇气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军阀政客张目效劳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文章的结尾把藤野先生的深厚情谊与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统一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结合在一起起到了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和加强文章战斗力的作用《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断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分析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1结构严谨脉络分明记叙井然有序这篇回忆散文即写人又记事写人涉及到我藤野先生及其他许多人记述往事时间上前后跨越二十年地点从东京写到仙台又从仙台写到东京和北京但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泳络分明记叙井然有序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组织材料的线索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本文的主要事件也是本文的叙事线索开头写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流露出作者失望不满情绪然后用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一设问句承上启下自然的过渡到下一段转换了地点和所写的内容引出藤野先生在第二部分记叙了作者在仙台的主要生活经历和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之后以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引出与藤野先生的话别和离开仙台弃医从文的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把怀念化为实际行动文章回忆藤野先生这条主线明线十分清楚叙事连贯文中还贯串着一条内在的线索那就是作者崇高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作者先前不满东京和那些清国留学生而决定去仙台学医后来告别藤野先生和弃医从文最后把怀念藤野先生化为实际行动拿笔继续去战斗这一切思想行为的基础都是作者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的感激怀念之情是同他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紧密相连的正如文中所写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2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作者写人注意抓住特征选取典型的细节和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如写藤野先生抓住他的外貌特征衣着穿戴入手去写他的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衣着模糊冬天穿一件旧外套有时忘记带领结再写他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很有顿挫在声调向学生作自我介绍这形象地描绘出一位生活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再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表现他的精神品质检查订正我所抄的讲义纠正我所绘解剖图中的错误对我肯解剖尸体的高兴和放心及问我中国女人裹脚的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热情关心耐心帮助和教学工作上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读起来特别亲切感人写清国留学生抓住辫子这个细节写有的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耸起像一座富士山有的解散辫子除下帽来油光可鉴作者通过对辫子的描写把这些留洋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对腐败的清王朝表示忠心的心态活画了出来这些人还要将脖子扭几扭真是令人作呕他们学跳舞使房里地板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这大概也是他们留洋学时髦的收获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进行似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的思想本质和在东京的表现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反感与厌恶3语言的感情色彩本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这不仅从选材和描写上可以看出来而且从语言运用上也显示出它的文学性本文语言精练准确耐人寻味常常在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中有力地表现了丰富深刻的含义和复杂深沉的心境如开头写清国留学生和中国留学生会馆的文字又如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再如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文中多处运用巧妙的说法进行讽刺如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精通时事的人日本的爱国青年等而标致正人君子则是用反语进行讽刺了教学目标com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com①学会通过分析具体事件来揣摩人物性格com②学会品味作品平淡朴实的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