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山阳县色河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3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林则徐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认识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以及林则徐坚定的爱国立场和民族精神。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读、写、理解信件的基本格式,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尊严的道德情操。
第二章:信件梗概2.1 信件作者及背景林则徐,清朝道光年间官员,主张严禁鸦片,被誉为“禁烟大臣”。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奉命与英法联军进行交涉。
这封信是他在与巴特勒上尉交涉过程中所写。
2.2 信件内容梗概林则徐在信中痛斥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指出他们的行为是违背国际法和中国法律的。
他坚决反对割地赔款,表示清政府不会屈服于侵略者的压力。
他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坚定信念。
第三章:信件精讲3.1 信件格式讲解讲解信件的基本格式,包括称呼、、结尾等。
3.2 信件重点词句解析分析信件中的关键词句,如“侵略”、“割地赔款”、“民族尊严”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信件内容。
第四章: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原因4.1 鸦片战争的背景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如英国对中国输入鸦片、清朝禁烟运动等。
4.2 英法联军的侵略目的分析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真实目的,如打开中国市场、掠夺资源等。
第五章:林则徐的民族精神5.1 林则徐的爱国立场通过信件内容,展示林则徐坚定的爱国立场,如反对割地赔款、捍卫国家主权等。
5.2 林则徐的民族精神分析林则徐在信中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如坚定信念、临危不惧等。
教学评价: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理解信件的基本格式,掌握鸦片战争的背景,了解英法联军的侵略目的,以及认识到林则徐坚定的爱国立场和民族精神。
第六章:对比分析6.1 中西方观念的差异通过分析信件中林则徐与巴特勒上尉的观念差异,引导学生思考中西方在鸦片战争时期的不同立场和观念。
教案解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案解读:一、背景介绍1856年,中国清朝皇帝咸丰给英法小和约签订后,中国拒绝向外国推销鸦片,引起了英法国家和商业利益受损。
英法两国联合起来,派遣远征军前往中国。
在这场战争中,英军上尉巴特勒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得英军赢得了胜利。
在胜利后的庆祝活动中,英法联军向巴特勒上尉颁发了荣誉十字勋章。
巴特勒上尉成为了当时英国最著名的将军。
二、文本内容分析信函主要内容是英法联军颁发的荣誉勋章事宜以及对巴特勒上尉的感谢和赞扬。
1、勋章颁发事宜信函的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英法联军颁授的荣誉勋章形式和具体事宜,这里使用了非常正式、庄重的语言,如:We, the General Officers commanding Her Majesty's and His Majesty's allied forces in China, resolve to confer on you the decoration ofthe Cross of the Legion of Honor, etc.可以看出,这是一份非常权威、正式的文件。
2、对巴特勒上尉的赞扬信函的第二部分主要是表达英法联军对巴特勒上尉的感谢和赞扬,这里使用了充满诚意和感情的语言,如:We are proud to say that you have contributed in no small measure to this result, etc.可以看出,英法联军非常看重巴特勒上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斗表现。
这份信函既是对巴特勒上尉的荣誉证书,又是对他军事才能和贡献的正式认可和赞扬。
三、教学启示《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份信函从表达方法到内容都极为特殊,是帮助学生学习历史和英语的非常好的资料。
通过对这份信函的较为深入的解析和分析,可以获得以下教学启示:1、历史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非常生动、有趣和有文化内涵的文本,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2、通过分析这份信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19世纪西方国家的外交和军事背景,并对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产生兴趣和认识;3、这份信函的英文表达方法和语言习惯是非常典型和权威的,可以作为英语语法和语言表达教学的范本。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文中反语的运用。
2.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掌握文中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
4.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l.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2.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l.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分析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
3.引领学生回顾文中的那段历史,了解文中相关知识,丰富知识面。
◆难点1.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
◆疑点作者谴责英法联军的行径用了不少反语,这些反语有何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几幅圆明园的图片。
◆学生准备1.查资料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那段历史。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的生难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看着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
二、介绍作家及背景资料1、雨果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3、圆明园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理清第三段的思路。
2)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教案尊敬的巴特勒上尉:您好!我是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总指挥,特此致信向您介绍我们此次远征的计划和行动。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行动,稳定中国,并确保我们的利益。
在前进之前,我想向您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军队和装备情况。
我们的军队由英国和法国的士兵组成,共拥有两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我们的装备先进,并在各方面具备优势。
我们深信,我们的军队可以在这次远征中取得胜利。
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战略计划:一、占领中国沿海城市首先,我们计划占领中国沿海城市,包括天津和上海等重要港口。
通过控制这些城市,我们可以有效地封锁中国的贸易,并削弱中国政府的经济实力。
二、消除中国军队抵抗我们将积极采取措施,削弱中国军队的抵抗力。
我们有信心通过我们的火力优势和士兵的战斗力,迅速击败并消灭中国军队,确保战局的快速决定。
三、稳定中国政治局势在占领中国的过程中,我们将采取措施稳定中国的政治局势。
我们将与中国政府官员进行交涉,争取达成有利于我们的协议。
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我们的利益并引导中国政府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尊敬的巴特勒上尉,在这次远征中,作为一名优秀的军官,您将承担重要的职责。
您将指挥一支精锐部队,参与我们的行动。
我希望您能够充分发挥您的能力,达成我们的战略目标。
此外,我还要强调的是,我们应该在行动中遵守国际法和道义准则。
尽量避免对平民造成伤害,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的完整性。
我们不仅要展示我们的军事实力,更要展示我们的文明和人道。
最后,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成功地完成这次远征任务。
我期待着与您并肩作战,共同创造辉煌的战绩。
敬祝好运!英法联军总指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说课稿《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说课稿《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说课稿1【说教材】《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组元,所选的五篇文章包括了新闻、小说、战地通讯、散文、书信等多种体裁。
通过学习这一系列作品,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使学生认识战争中所体现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体现,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教材对本单元阅读提出以下要求: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语言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写给法军上尉巴特勒的一封信,作者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对圆明园给予高度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中国的极大尊重和同情。
【说学情】文章整体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是明确的,这虽是本文的重点,但却是学生自己能够读懂的,如果在课堂上讲授这些内容,无疑是一种浪费。
对于学生来说,真正的难点是一些重点词语、语句的深刻理解;对于执教者来说,通过关键词语、语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体会作者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样才能使本文的教学发挥最大的价值。
【说教学目标】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2、品味生动深刻的语言,理解反语修辞的作用。
3、体味作者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确定为:品味生动深刻的语言。
【说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生动睿智的语言。
点拨法——教师适时点拨学生不理解的语句。
训练法——通过口头表达,写颁奖词,来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说教学流程】主要教学环节包括:情境创设,激趣导入→解题释题,信息交流→初读课文,感知文意→问题引领,合作探究→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一、情境创设,激趣导入上课伊始,如何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是执教者应该耗费头脑的。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10篇)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一一、积累与运用1.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字。
珐琅()朱lù()晨xī()瞥()见箱箧()惊hài()2.写出反义词。
文明()干净()朴素()赞誉()3.解释下列词语。
①独一无二:②眼花缭乱:③不可名状:④荡然无存:⑤富丽堂皇:⑥丰功伟绩: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行径是什么态度?表达他怎样的感情?二、阅读比较比较阅读(甲)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乙)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
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
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
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
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
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
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让学生了解英法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林则徐的英勇抵抗。
1.2 教学目标1. 了解英法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
2. 掌握信件的基本格式。
3. 理解作者林则徐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简介2.1 作者简介林则徐(1785-1859),字元抚,福建侯官人,清朝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曾任广东巡抚,力主禁烟,抵抗英法联军入侵。
2.2 作品简介《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林则徐在1841年英法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写给英国侵略军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
信中林则徐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英法联军的谴责,以及自己坚守民族气节的决心。
第三章:信件内容解析3.1 信件格式讲解介绍信件的基本格式,包括称呼、、结尾、落款等。
3.2 信件内容分析分析信件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第四章:英法联军侵华战争及相关历史事件4.1 战争背景介绍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与中国之间的矛盾,以及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4.2 战争过程讲述英法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战役,如广州之战、厦门之战等。
4.3 战争影响分析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如领土割让、赔款、通商口岸开放等。
第五章:林则徐的爱国情怀5.1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介绍林则徐力主禁烟的背景,以及他在禁烟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5.2 林则徐的抗英斗争讲述林则徐在英法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的抵抗行动,如封锁珠江口、筹集军费等。
5.3 林则徐的外交策略分析林则徐在战争期间的外交努力,如与俄国使者谈判、争取国际支持等。
六章:信件中的文化内涵6.1 信件中的传统文化分析信件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元素,如礼仪、道德、忠诚等。
6.2 信件中的价值观念解读信件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如尊重、正义、爱国等。
七章:对比分析7.1 英法联军的视角介绍英法联军对侵华战争的看法,以及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态度。
2024年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了解《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篇文章的背景知识,包括历史背景、作者雨果的身份及其立场。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如讽刺、对比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文明多样性、反对侵略战争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和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理解和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形成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有关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图片或短视频,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
提问学生:“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国人,你会对侵略行为有何感受?”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教师解释生词和疑难句子,确保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深入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如讽刺、对比等。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探讨文章中的观点和对历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拓展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当时中国人民和法国人民的心态和对话。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深层含义,强调历史事件的启示意义。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运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和短视频,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利用网络平台,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课文精彩的语言;2、体味雨果的人道精神和人文情怀;3、了解反语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1、体味雨果广阔的胸怀和崇高的品格。
2、学习文章讽刺的语言风格(反语),体会其作用。
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结合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
1、导入。
2、检查预习。
3、整体感知。
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5、感受雨果精神。
6、小结。
7、布置作业。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2分钟)大家都知道,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顶峰之作,是万园之园。
但是却在1860年毁在了英法联军的手上。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就是一个悲剧。
而在这个时候,英法联军的指挥官法国的巴特勒上校还希望通过远在巴黎的法国大文豪雨果的笔吹捧自己的战绩,便给雨果写了一封信,咱们今天一起拜读的便是雨果给他的回信。
2、检查预习。
(5分钟)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拼音表示的字:(珐)琅晨曦(xi) 箱(箧) 缀(zhui)满(瞥)见给(ji)予恍(huang)若朱鹭(lu)3、整体感知。
(10分钟)在预习的基础上,老师范读课文,同学在课本上划出雨果赞美圆明园的语句以及批判英法联军无耻行径的语句。
体会雨果的态度及思想。
[提问]雨果对巴特勒的要求是肯定还是否定?(否定)[提问]文中什么地方说明是否定的?(指称其为强盗等)[提问]雨果对圆明园又是怎么认识的?(幻想的规模巨大的典范等)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20分钟)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一代文豪,文章中许多语句体现了他对语言运用的深厚底蕴。
1、“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圆明园。
”(比喻)2、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饰以脂粉”(排比)3、“人们常说希腊有……而东方有圆明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雨果的伟大情怀和高尚人格,培养学生尊重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语言凝重、含蓄,富有讽刺、诙谐、机智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以及他正直、公正的态度和光明磊落的胸怀。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雨果反侵略战争、反掠夺的文化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入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
2.检查预习:掌握新字生词,熟悉写作背景。
3.阅读文本:让学生阅读全文,并提出不懂的地方,特别是对于含义深刻的语言的含义和情感的处理需要认真揣摩。
4.讨论探究: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探究:(1)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是什么?(2)雨果给巴特勒上尉写信的原因是什么?(3)这封信体现了雨果什么样的态度和情感?5.交流展示:小组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分享每个小组的探究成果。
6.教师点拨:针对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进行点拨,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7.总结反思:总结本文所学的内容,以及在语文知识和素养方面的收获,写出自己的反思报告。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导入法:通过图片等多媒体手段,营造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小组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探究,促进相互交流和学习。
3.诵读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和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方式。
4.点拨法:针对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上的困难,进行针对性的点拨和指导。
5.多媒体辅助手段: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题目进行当堂练习,如选择题、填空题等,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并写一篇反思报告,总结自己在语文知识和素养方面的收获。
3.评价方式: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
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5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课主要是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为您带来了5篇《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字义。
⑴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⑴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能力目标:⑴整体把握文意,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⑴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
3、德育目标:作为一个法国作家,雨果公开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表现了一个作家的正义、良知;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展现了一个作家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学习本文,应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生。
【教学重点】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精彩,充溢着浓浓的情感,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借声音传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深切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襟。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揣摩语言,教师须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法、替换法、设问法深入理解句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助读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懂文意,读出情感;把握文章大意,体味作家的思想感情;揣摩语句,理解文章丰富的意蕴。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2、教材分析:本课是该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以战争为主题,学习这一单元,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
本课则是愤怒谴责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学习这篇课文就要抓住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进而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
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中招考点:历年积累与运用部分相对稳定地对常见、常用,易错读、易写错的汉字的字音字形的考查;文学常识考查范围以传统经典、古今中外名家等为主;现代文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意主题的理解,概括能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赏析,赏析语言是必考题。
4、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在语文知识的积淀、字词的感受力、阅读理解能力,整体感知力等方面依然需继续加强。
二、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并识记重点字词;2.通过读文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3.通过揣摩赞美与反讽的语言,能说出雨果的胸怀及品格。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能根据提示说出作者的重要信息,读写出字音及词语。
2、针对目标二,通过快速读文,能概括出书信的主要内容。
3、针对目标三,设计三个问题进行比较阅读,说出作者是怎样赞美圆明园、怎谴责侵略者的,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五、当堂训练一.填空作者________, (1802—1885),_______国作家。
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案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案1 知识目标: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能力目标:辨别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的语言特色。
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一、导入。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
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
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
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
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
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
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
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
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
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
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麽?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麽?二、整体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很简单的问题当然有很多人回答。
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那可恶的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2、有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的情况呀?有许多学生因为在历史课上讲过,所以这是一方他们自主发挥的空间。
许多学生讲得比我知道的都多都精彩。
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案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案1教学目标1、情感诵读:体味雨果胸怀的博大和品格的高尚。
2、语言品读:体会这封信精彩的反语特色。
教学重难点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反思今天我们应如何对待圆明园。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资料,查阅有关雨果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感导入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相关圆明园图片)看着这些图片,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法国作家雨果得知圆明园被毁,不无悲痛的说:“老天哪!整个中国在地上跌得粉碎!”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伟大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二、诵读感知学生快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诵读中体味雨果胸怀的博大和品格的高尚。
(展示:在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雨果一方面表达了对圆明园的____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____之情。
)(赞叹、谴责)三、合作探究,诵读体悟1、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
(“世界奇迹”)⑴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⑵具体讲园中之物;⑶耗费了巨大劳动;⑷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圆明园介绍: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又称“圆明三园”,共占地350公顷,周长10公里多。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历经6代皇帝的扩充修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宏大富丽、幽静奇美的离宫御苑,被誉为“万园之园”。
园内有楼殿亭阁、桥榭轩馆140多座,藏有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和极其珍贵的文献典籍、书法绘画精品不计其数。
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
的信》教案三篇
篇一
【教学目的】
篇二
一、教学目的
篇三
教学目的:
⑴有感情地朗诵渴望,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⑵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⑶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作者的思想过去,精彩的语言。
教学内容:
法国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场坚决,态度鲜明地谴责英法联军的匪徒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状,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
教学教案
一、导入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我们今天学习他一篇文章,同学们会对他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整体心得
⑴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
立场坚决,态度鲜明地谴责英法联军的匪徒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状,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⑵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匪徒、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襟怀和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清楚,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襟怀博大。
三、合作探究
投影圆明园的图片
⑴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语言有什么特点?
⑵雨果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匪徒行为?语言有什么特点?
1/ 1。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之阿布丰王创作雨果【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他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立场非常明确,态度非常鲜明.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不用深敲细推,逐句讲解.宜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控作者的观点及感情.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语言来泛论自己的感受,并注意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知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感受雨果的广博胸怀和伟年夜的人格魅力,接受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熏陶.2、通过学习感受“只有祖国的强年夜,我们的民族才华真正解脱被欺凌的命运”,激发我们对伟年夜祖国的爱.能力目标分辨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分歧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年夜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学重点】感受雨果的广博胸怀和伟年夜的人格魅力,接受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熏陶.【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琢磨文章的语言.【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热身游戏摸鼻子游戏.(先用右手中指指着自己的鼻尖,当老师发出“头发”、“眉毛”或另外面部的器官时,学生要能迅速指到老师发出指令的器官部位,1分钟内老师快速发出15个指令让学生迅速做出反应,以此来安慰学生的注意力,以便在以下的幻灯展示中能认真观察图片.)二、看一组3D复原的圆明园被毁前的辉煌图片.1、导入语:师:“想一想:这些画面我们有印象吗?还记得小学时我们曾学过的一篇什么文章中就有过类似的图像?”(《圆明园的毁灭》)师:“看到图上的这些图像,你脑海中会闪现什么样的词语呢?”请2-3位学生说说.师:“那年夜家想知道原来如梦似幻的圆明园是什么模样吗”出示有原来美景与现今落魄相比的对比较.2、看视频《火烧圆明园》,让学生再次感受这段屈辱的历史.3、看完视频,引导学生想:“看完视频,我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气愤、羞耻、不胜回首、痛恨...师:“那时,也有一个人跟我们一样虽不是中国人,却不畏强权、不惧恐吓,年夜义凌然的站出来为我们讲话,这个人是谁呢?他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替我们出头的呢?”板书: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三、检查预习1、学生阅读收集到的雨果先生的名言警句.(3-4名学生回答)2、作者简介.(幻灯演示)3、幻灯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4、字词梳理.(学生自主完成)5、字词解释.(学生自主完成)四、文本探究1、根据预习给课文分段.第一部份(1):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看法.第二部份(2-4):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位置.第三部份(5-9):英法联军掠夺圆明园中的奇珍文物,并纵火焚毁.第四部份(10):照应开头,极富尖锐的嘲讽意味2、小组合作.合作找出:(10)请用海浪线把信中雨果赞美圆明园的语句画出来,看看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2、找出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小组交流总结,最后在教师的录音指引下画出正确句子.3、探究:雨果先生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首先作总评,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位置.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力,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绩:(1)圆明园是西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绩;(2)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发生的一切成绩;(3)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年夜的典型.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由概括到具体到再概括,讲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依次说了建筑资料、建筑、摆设、装饰、园林景观.然后讲耗费劳动之巨.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4、说说本文最突出的语言特点是什么?(反语的运用)明确反语的概念(坏话正着说).找出文中的反语,说一说每句反语的真实意思,揭示反语的作用.(说反话,用反语,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5、学了这篇文章,你想对雨果先生说什么?(2-3名学生回答)6、讨论:在你眼中雨果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正直的,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的,跨越了国界,跨越了民族的,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伟年夜作家.)五、拓展延伸想一想:1、英法联军敢来中国犯这样的罪行,其根源是什么?2、雨果希望有朝一日法国政府将赃物归还中国,这个夙愿怎样才华实现?3、中国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让我们明白了什么事理?六、小结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除要敬佩雨果先生在强权面前依然能坚持正直,敢于为弱者仗义执言的高尚人格外,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更应时刻牢记:“落后就要被挨打”的教训!永不让历史有再次重演的机会!(播放歌曲《红旗飘飘》)【习题设计】小作文:以给雨果写一封信的形式,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很多于300字)【板书设计】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反语)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课文划分:第一部份(1):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看法.第二部份(2-4):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位置.第三部份(5-9):英法联军掠夺圆明园中的奇珍文物,并纵火焚毁.第四部份(10):照应开头,极富尖锐的嘲讽意味。
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字义。
⑵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⑶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能力目标:⑴整体把握文意,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⑵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3、德育目标:作为一个法国作家,雨果公开*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表现了一个作家的正义、良知;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展现了一个作家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学习本文,应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生。
【教学重点】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精彩,充溢着浓浓的情感,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借声音传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深切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襟。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揣摩语言,教师须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法、替换法、设问法深入理解句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助读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懂文意,读出情感;把握文章大意,体味作家的思想感情;揣摩语句,理解文章丰富的意蕴。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请同学翻到课本前面的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