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专题训练_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格式:doc
- 大小:562.50 KB
- 文档页数:14
高考地理真题(2022)及模拟题专题汇编解析—生态安全与区域生态
环境建设
(2022年新高考广东卷)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农业区位因素】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
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
12.【生态安全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A.进水区B.出水区C.水稻区D.螺沟区【答案】11.D 12.C
【解析】11.该地位于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使沟与沟相连,达到田螺夏季能避热、冬季能躲冷,改善了田螺的生长环境,D正确;稻田中开挖螺沟不能增加稻田光照强度,也不能减少天敌威胁,A、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进水口、
出水口”可知,螺沟里有水,不利于稻田通风透气,B错误。故选D。
12.水稻生态系统包括与水稻生长发育相关联的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周围其它各系统的关系,是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C正确;进水区的主要作用是进水,出水区的主要作用是出水,螺沟区是相互连通的沟水,借助水体的调节作用,使田螺夏季能避热、冬季能躲冷,三个地区生态循环过程较简单,不复杂,A、B、D错误。故选C。【点睛】田螺多栖息在水源的边缘或者依附在水生植物上或者栖息在泥土表面,喜阴怕阳光直射,螺在水温达到28℃以上时活动频繁,当水温超过45℃时,将造成螺的死亡,水温在28℃-32℃是螺的最佳生活环境,当水温低于10℃时螺进入休眠期,当水温达到30℃时,螺将躲在水草等植物下进行避暑。
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20湖南长沙长郡中学二测]乌鲁米耶湖(下图)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春季湖水相对较深。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据此完成1—2题。
1.该湖面积迅速缩小的自然原因是()
A。全球变暖,降水变率增大B。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C。植被破坏,坡面径流增加 D.引水灌溉,水位迅速下降
2.伊朗政府计划拯救乌鲁米耶湖,可行的措施有()
①湖区发展渔业生产②湖区实施人工降雨③增加高山冰雪融水④发展节水农业⑤跨流域调水
A。①③④ B。①②⑤C.②④⑤D.②③④
[2019四川遂宁诊断]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1982年至2016年,全球的林木树冠覆盖增加了224万平方千米(相对于1982年,森林覆盖率上升了约7%),裸地覆盖减少了116万平方千米,这些变化集中在山区、温带以及亚热带地区.其中60%的土地变化与人类直接活动有关,40%是由气候变化等间接驱动因素造成的。不少专家坦言,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未必是好事,因为这表明受农业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会在热带地区越来
越突出。据此完成3—5题。
3.导致森林覆盖率上升的农业活动不包括()
A.退耕还林B。围栏放牧
C。弃耕D。发展立体农业
4。下列地区中,森林覆盖率上升受气候变化因素影响最小的是()
A。半干旱气候区 B。高纬地区
C.高山地区D。亚热带季风区
5。对“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未必是好事,因为这表明受农业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会在热带地区越来越突出"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远优于其他森林
专题强化训练(十)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选择题
(2021 •江苏徐州市高三三模)吐者番麻扎村位于夭山山脉东部的山间盆地,周边地区多为沙漠。麻扎村依托山谷地形而 建,形成
房屋紧靠,高低起伏的“爬山式聚落图1为“爬山式聚落”剖面示意图,图2为麻扎村平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 3题。 图1
图2
1. 麻扎村采用“旌山式聚落”建设的主要原因是()
①便于取水②用地紧张③抵御风蚀④节省建材
A.
①②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吐鲁番麻扎村位于天山山脉东部的山间盆地,周边地区多为沙漠。麻扎村依托山谷地形而建, 形成房屋'紧靠,高低起伏的’爬山式聚落'",说明该地区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聚落一般建在靠近有 水源的河谷地区,而当地河谷地区小,可用于建设住房的土地面积较少,所以形成房屋紫靠的氏居特色,②正确;该地区气 候干早,植被少,缺乏建筑材料,房屋紧靠的特色可以减少it 材的使用,④正确;“爬山式聚落”高低起伏,因而该种聚落形 式不利于取水,①错误;该聚落位于河谷之中,风蚀作用较小,③错误。所以选C 。
[答案]c
2. 麻扎村初有聚落公共中心区、住宅区、农田耕作区、景观防护区等与外部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空间结构模式,其中农田 耕作区是
()
A. 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①②③④分别代表聚落公共中心区、住宅区、景观防护区、农田耕作区。根据图示位直关系可知,①位于聚落 最中心,应为聚落公共中心区:村落耕地近水分布,氏居与耕地相依,临水而居,②集中分布,应为住宅区,④靠近水源, 应为农田耕作区:③呈条带状分布于耕地外围,应为景现防护区。所以选D 。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1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如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1)推测该圩田区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
(2)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
(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
(4)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
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
2.(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1)分析M地区排水后能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2)分析罗马时代和17世纪对M地区湿地开垦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3)推测M地区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3.(2021·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荷兰北部的马肯湖是围海造陆工程的遗留物,由人工堤坝与相邻水域隔开,水深仅2~4m,风浪较小(下图左)。长期以来,马肯湖淤积严重,水体浑浊,生态系统受到损害。2015年,荷兰政府决定采用人工群岛方案对湖泊进行治理。该方案提出利用疏浚淤泥、人工抛沙等技术,构建由沙坝、沼泽、浅滩、沟渠和植物等组成的人工岛(下图右)。其中,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沼泽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在风、波浪、地势高差和水流等自然力量驱动下,人工岛内外形成了弱环流。
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B
【解析】依据图列和自然带分布知识,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热带草原带,因此B项正确。【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A
【解析】通过读图分析:荒漠化面积和人口密度呈正相关;大约6000万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过渡放牧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它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综上所述,A项正确。
【考点】读图分析推断荒漠化严重区出现的自然带;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2.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降雪等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B.P地等温线向北弯曲主要是河流因素
C.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主要是地形因素
D.图示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答案】C
【解析】图中降雪等日数数值东南和西北部较大,中部较小;P地等温线向北弯曲表明气温较高,是因西部山地对寒冷气流的阻挡;图示地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所以不合理的灌溉易导致土地
盐碱化;而Q处年降雪日数大,是因处在山地的迎风坡,所以降雪日数多。故选C。
【2】关于图示地区环境问题描述错误的是
A.图示地区西北部土地荒漠化严重B.图示地区西南部面临河源湿地萎缩威胁
难点12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难点解读〗
本专题内容,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都已经有所了解,因此本专题的学习应把难点放在对生态环境相关概念的正确理解与生态环境问题知识的梳理、归纳上。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社会的难点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生态环境问题无处不在,但学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往往熟视无睹。因此,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存在的环生态境问题并对其进行归类,应注意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特别注意人类对环境系统影响的“度”的把握,可通过具体事例加以说明。对于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需要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来说明人类在人地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和自然环境的反作用。对于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材料,使其对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直观印象;通过完成具体问题的探讨,理解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性。本专题内容在浙江高考地理中出现的频率最高,是浙江高考地理考查的难点内容,难点主要集中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上,主要考点有农业污染、土地盐碱化、河流断流、赤潮、咸潮、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知识点。试题涉及选择题、综合题等多种考查形式,要求较高,综合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等。
〖典例探究〗
(2019·浙江高考真题)2019年5月31日中俄黑龙江公路大桥顺利合龙,该大桥的开通结束了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之间年内某时段不能运送货物的历史。读我国东北局部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沼泽的重要生态价值有
①调节气候②提供航运水道③提供水源④净化水体污染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选择题
位于东南亚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分布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形成厚厚的泥炭层。近年来,当地居民抽干泥炭沼泽,焚烧林地,以便扩大油棕的种植面积。但在增加棕榈油(用于食品、饲料加工)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下图分别为泥炭沼泽森林和油棕林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1.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泥炭沼泽森林被开发成油棕林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气候温和湿润B.地形平坦开阔
C.土壤水分充足D.泥炭土层深厚
2.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当地的( )
A.年均降水量B.太阳辐射量
C.地表下渗量D.气温日较差
3.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蒸腾耗水量显著增加
B.棕榈油大量转化为温室气体
C.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
D.林场需要大量使用化石能源
解析:1.B 2.D 3.C 第1题,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降低改造成本,故B正确。苏门答腊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故A 错误。资料显示泥炭沼泽森林改造成油棕林需要排干水分,因此,土壤水分充足不属于有利自然条件,故C错误。泥炭易于燃烧,焚烧林地时泥炭层会随之一起燃烧,因此泥炭土层深厚不属于改造成油棕林的有利条件,故D错误。第2题,图片显示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当地植被覆盖率降低,泥沼等湿地减少,因此气温日较差增大,故D正确。植被覆盖率降低,大气湿度减小,年均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速度加快,下渗量减少;地表植被覆盖情况的变化对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答案 B
解析据材料可知,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但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并没有减小降水变率,故A项错误;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轻,有利于减少河水含沙量,故B项正确;降水量一般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不会
增加,故C项错误;植被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有利于减少河流径流量,故D项错误。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B
解析读表可知,前4次降水均没有产生洪峰。受前4次降水的影响,雨水下渗量大,地下水水位升高,第5次降水下渗量少;根据表格数据推测,第5次降水强度大,因而汇流速度快,形成洪峰。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河床B.沟谷
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 D
解析河流含沙量大,说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来源于流域内的汇水区,河床和沟谷不是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排除A、B两项;该地植被覆盖率上升,裸露坡面少,排除C项;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在前5次降水时,坡面径流携带的泥沙并没有大量进入河流,而是被植被束缚在坡面,植被覆盖的坡面泥沙越来越多,泥沙集聚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其保持水土的能力,大量泥沙进入河流,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故D项正确。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试题
年级:
姓名:
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练好题·对照检测
[2021广东七校第一次联考]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其中游一带,绿洲发育情况好。但随着早期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广,该地区荒漠化加剧。
下表为黑河中游临泽县不同时段土地荒漠化动态度(单位:%)统计表。荒漠化土地动态度是用来定量描述土地荒漠化面积变化程度的,也可定量表征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变化速率。据此完成1—2题。
时段(年)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极重度荒漠化1977—1986-1.2722.41 4.51-1.26 1986—1993-9.86-5.25 5.180.31 1993—20020.45 1.03-4.43-0.46 2002—2012-0.50-0.70-2.93-1.78 1977—2012-2.27 2.54-0.62-0.87
1.1977—1986年临泽县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不合理的灌溉
B.过度放牧
C.过度樵采
D.过度开垦
2.关于表格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荒漠化以中度荒漠化为主
B.该地荒漠化以土地沙漠化为主
C.该地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相对较稳定
D.该地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2020湖南长沙一中一测]暗管排碱技术的基本原理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它的应用实现了“旱可灌、涝能排、土壤盐分可调、地下水位可控”的目标。暗管排碱工程的实施首先要对盐碱地进行土壤钻孔调查,以掌握土层构造、渗透性、地下水位等,其次设计暗管埋设的方向、间距、选择管径和埋深。暗管埋藏于
2020高考地理重难点专练十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重难点解读〗
本专题常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结合区域地理背景进行考查。考查内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皆有呈现,但以综合题为主;调用知识、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要求高,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指向明显。
〖典例探究〗
(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11题。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
【答案】11.C
【解析】11.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沙在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地区土地更容易沙化,C对;河流断流,地面径流短缺,水流难以搬运泥沙,即水土流失问题少,A 错;河流断流,水资源短缺,形成沼泽需有稳定、丰富的水源条件,B错;周边地区泥沙不断沉积,使其地势抬高,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地下水水位下降,不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D错。
(2019·天津卷)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2.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图2),其目的主要是
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
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
【答案】2.A
【解析】2.从材料中得知,人工礁石和盐生植物位置位于防潮堤前的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人工礁石的放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检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选择题
坡面侵蚀是指在坡面上发生的一切侵蚀现象。读下图,完成1~3题。
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2.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3.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上右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 B.②
C.③D.④
解析:1.C 2.D 3.B 第1题,直接读图即可获知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C正确,A错误。图中曲线斜率大表示地面侵蚀强度变化快。图中坡度在20°~40°曲线变平缓,B错误。图中显示坡度超过4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D错误。第2题,坡度大,受雨面积小,坡面流量变小,因此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D正确。植被破坏的程度与坡度关系不大;材料未显示降水量及降水强度与坡度的关系;坡度大,坡面径流流速大。故A、B、C错误。第3题,因为鱼鳞坑能够拦截地面径流,所以其前方水分条件好,植树更容易成活。根据径流流向,②位于鱼鳞坑
前,故B正确。
河西走廊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如图为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4~6题。
(1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
时练
时间:25分钟黄河中游和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降水高度集中,生态环境脆弱,2/3乡村人口外出打工。近年来,该地加强治沟造地工程建设,即通过工程机械措施,人工削斩山脚边坡,取土填沟、沟口筑坝,辅以排洪渠和边坡护理,将沟谷低产分散的耕地扩增为面积较大的良田。治沟造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大治沟造地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地表径流,提高地下水位
B.完善基础设施,减少人口外流
C.改造水热条件,实行高产稳产
D.解决耕地不足,增加农民收入
2.治沟造地后为防止新造耕地大面积丧失,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是()
A.合理设计排洪渠道,应对洪涝灾害
B.加固边坡护理工程,防范地质灾害
C.沟口筑坝坝上造林,减少风力侵蚀
D.取土填沟修筑道路,改善生产条件
3.制约当前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承载力有限
B.乡村空心化严重
C.植被覆盖率较低
D.灾害性天气多发
额尔齐斯河流域畜牧业发达。下图示意额尔齐斯河流域牧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额尔齐斯河流域草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势
B.水分
C.热量
D.土壤
5.图示区域荒漠化严重,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为()
A.风蚀
B.水蚀
C.冻融
D.溶蚀
6.下列有利于缓解乙牧场荒漠化的合理举措是()
A.种植乔木,改善生态
B.打机井,引水灌溉草场
C.设置围栏,禁止放牧
D.夏季向甲牧场转场放牧
读巴西热带雨林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 1 页
单元训练卷·高三·地理卷(A )
第十三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 )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较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 .植树 B .种草
C .栽灌木
D .自然演化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总体而言,该地5—9月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大而增高,①正确、②错误;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5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较高,③正确、④错误。第2题,毛乌素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地区,6—8月(北半球夏季)气温较高,蒸腾量较大,造成土壤含水量较低;冬半年的风速较大,降水较少。综上可知,选项B 正确。第3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也就是说基本不存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毛乌素沙漠南缘适合自然演化。 【答案】1.C 2.B 3.D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一、单选题
1.“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
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图1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图2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
读图回答15~16题。作为
“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
A. 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B. 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
C. 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
D. 加速地坑
院的推广建造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其下游的扎龙湿地,是丹顸鹤等鸟类繁殖和栖息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扎龙湿地形成的最直接原因是()
A. 全年降水多,河流水量大
B. 下游河道消失,河水漫溢而成
C. 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
D. 植被
覆盖率高,利于涵养水源
3.近年来,图中湿地水域盐度增加的原因是()
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
②太阳高度角增大,蒸发增强,水体盐度增加
③地表水渗漏,水域缩小,盐度增加
④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4.近年来扎龙湿地萎缩,将会导致()
A. 乌裕尔河水位上升
B. 地下水位上升
C. 生物多样性减少
D. 当地温差变小
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的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
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下图示意海滩上红树林与高、低潮水位位置
关系。据此完成问题。
5.关于红树林生长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多分布在欧洲②多为高大挺拔乔木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滩涂上④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
近几年春季,受北方高压影响,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其中,河北怀来县的“天漠沙丘”向东南方向移了大约1000米。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漠就会逼近北京,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内容,完成1-3题。
1. 荒漠化的实质是
A.耕地退化 B.草地退化 C.土地退化 D.林地退化
2. 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
3.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有
①干旱②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③过度放牧④气候异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近年来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引起了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调查。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专家对水土流失进行调查首先要借助各种地图,其中必须具备的是( )
A.气温和土壤类型分布图 B.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
C.工业和交通分布图 D.农作物和植被类型分布图
5.专家经过实地调查,确定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 )
A.城市化进程快,占用大量土地 B.为扩大耕地面积而大规模修筑梯田
C.生态环境改善,降水增加且多暴雨 D.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
6.下图与水土流失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据此回答7~8题
7.从自然条件看.两三角洲的差异是()
A.甲比乙土壤肥沃 B.甲矿产比乙丰富
C.甲海洋比乙广阔
D.甲比乙的热量条件差
8.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都发展了()
【二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荒漠化的防治
2.水土流失
3.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1)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
①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
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①雨林生态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②脆弱性的表现:A有机质分解、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土壤一般很贫瘠;
B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3)保护措施
①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②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④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⑤森林选择性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⑥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4.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二十九、区域资源开发】
1.资源开发一般思路
2.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
3.鲁尔区的发展与经验借鉴
4.田纳西河的综合开发
(1)流域开发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
(2)分析某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向、河网密度、流量、结冰期、含沙量、水能蕴藏量:
(3)进一步分析该河流对流域的开发:供水、航运、发电、水产养殖、旅游
(4)对某河流治理则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修建水利工程、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流域内污染治理工作
5.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1)三峡工程
①环境效益:A 防洪;
B有利于中下游,减轻洞庭湖淤积;
C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
D调节局部气候
②生态问题:A淹没土地、耕地;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B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
C对库区不利;加重泥沙淤积;
D影响物种生存;增加蚊虫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