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专题训练_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格式:doc
- 大小:562.50 KB
- 文档页数:14
专题15 生态平安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单选题(2024·浙江·高考真题)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
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
完成下面1-2题。
1.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B.削减土地占用面积C.不受季节改变影响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2.在湿地爱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D.河道整治清游,清除全部河滩【答案】1.A 2.B【解析】1.据材料可知,该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和处理,相对污水处理厂,不须要建设厂房设施和运用药物,污水处理成本较低,A正确;图中人工湿地系统须要大量的土地,并没有削减土地占用面积,B错误;湿地系统的微生物、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其污水处理实力也有季节差异,C错误;据材料可知,人工湿地系统靠微生物、植物自然净化,速度较慢,D错误。
故选A。
2.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常因缺少自然天敌而快速繁殖,抢夺其他生物生长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或其他物种灭亡,A错误;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可提高湿地涵养水源实力和自净实力,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生态环境爱护,B正确;扩大养殖规模,可能导致水污染加剧,C错误;清除全部河滩,河床袒露,侵蚀加剧,进而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
故选B。
(2024·山东·高考真题)尼日利亚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是非洲仅存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
1991年,尼日利亚政府在热带雨林存量较大的地区建立了克罗斯河国家公园。
某机构利用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对1986年和2010年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景观进行了对比探讨(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3-4题。
3.与1986年相比,2010年克罗斯河国家公园范围内()A.分散林地和农场的面积缩小B.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C.热带雨林景观的完整性提高D.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4.图中国家公园内退化斑块的景观类型可能是()①灌丛草地②草甸沼泽③落叶阔叶林④常绿硬叶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3.B 4.A【解析】3.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分散林地和农场面积增大,A错误;雨林景观变得破裂,导致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B错误,C错误;雨林遭遇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D 错误。
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认识荒漠化[易错提醒] 荒漠化不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在一些半湿润地区甚至湿润地区也有发生,如我国华北地区的盐碱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
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易错提醒] 西北地区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这一过程。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2018·山西太原期末)我国荒漠化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四种。
以下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四类荒漠化比重表,读表完成1~2题。
1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下列措施对该省级行政区荒漠化防治最有效的是( )A.禁止采矿B.建设防护林C.实施封沙禁牧D.实施生态移民答案1.D 2.B(2019·四川绵阳一诊)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危险性,是客观评价由降雨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
重庆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西北部和中部丘陵、低山为主,东部靠大巴山、武陵山山脉,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
专题强化训练(十)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2021 •江苏徐州市高三三模)吐者番麻扎村位于夭山山脉东部的山间盆地,周边地区多为沙漠。
麻扎村依托山谷地形而 建,形成房屋紧靠,高低起伏的“爬山式聚落图1为“爬山式聚落”剖面示意图,图2为麻扎村平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1〜 3题。
图1图21. 麻扎村采用“旌山式聚落”建设的主要原因是()①便于取水②用地紧张③抵御风蚀④节省建材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吐鲁番麻扎村位于天山山脉东部的山间盆地,周边地区多为沙漠。
麻扎村依托山谷地形而建, 形成房屋'紧靠,高低起伏的’爬山式聚落'",说明该地区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聚落一般建在靠近有 水源的河谷地区,而当地河谷地区小,可用于建设住房的土地面积较少,所以形成房屋紫靠的氏居特色,②正确;该地区气 候干早,植被少,缺乏建筑材料,房屋紧靠的特色可以减少it 材的使用,④正确;“爬山式聚落”高低起伏,因而该种聚落形 式不利于取水,①错误;该聚落位于河谷之中,风蚀作用较小,③错误。
所以选C 。
[答案]c2. 麻扎村初有聚落公共中心区、住宅区、农田耕作区、景观防护区等与外部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空间结构模式,其中农田 耕作区是()A. ①B.②C.③D.④[解析]①②③④分别代表聚落公共中心区、住宅区、景观防护区、农田耕作区。
根据图示位直关系可知,①位于聚落 最中心,应为聚落公共中心区:村落耕地近水分布,氏居与耕地相依,临水而居,②集中分布,应为住宅区,④靠近水源, 应为农田耕作区:③呈条带状分布于耕地外围,应为景现防护区。
所以选D 。
[答案]D3. 该村落景观防护区主要应设进() A.草本植被B,阻沙建筑C.高大乔木D,常绿灌木〔解析]根据第1题分析可如,该地区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气候,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所以防护区的主要作用是 防风,固沙,应该种植沙生的草本植物,A 正确:本区域建材较少,不适宜建设阻沙建筑,B 错误;本区域气候干燥,不适宜种 植高大乔木、常绿澄木,C 、D 错误。
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湖南长沙长郡中学二测]乌鲁米耶湖(下图)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春季湖水相对较深。
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
据此完成1—2题。
1.该湖面积迅速缩小的自然原因是()A。
全球变暖,降水变率增大B。
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C。
植被破坏,坡面径流增加 D.引水灌溉,水位迅速下降2.伊朗政府计划拯救乌鲁米耶湖,可行的措施有()①湖区发展渔业生产②湖区实施人工降雨③增加高山冰雪融水④发展节水农业⑤跨流域调水A。
①③④ B。
①②⑤C.②④⑤D.②③④[2019四川遂宁诊断]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1982年至2016年,全球的林木树冠覆盖增加了224万平方千米(相对于1982年,森林覆盖率上升了约7%),裸地覆盖减少了116万平方千米,这些变化集中在山区、温带以及亚热带地区.其中60%的土地变化与人类直接活动有关,40%是由气候变化等间接驱动因素造成的。
不少专家坦言,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未必是好事,因为这表明受农业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会在热带地区越来越突出。
据此完成3—5题。
3.导致森林覆盖率上升的农业活动不包括()A.退耕还林B。
围栏放牧C。
弃耕D。
发展立体农业4。
下列地区中,森林覆盖率上升受气候变化因素影响最小的是()A。
半干旱气候区 B。
高纬地区C.高山地区D。
亚热带季风区5。
对“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未必是好事,因为这表明受农业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会在热带地区越来越突出"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远优于其他森林B。
被砍伐的热带森林面积将大于其他新增林地面积C。
热带地区毁林开荒的经济效益低下D。
其他地区森林的经济价值不及热带雨林(新情境)苏达尔沟是毛布拉孔兑(黄河的支流)一条十分典型的季节性沙漠沟谷,风沙活动强烈。
根据地貌、地表沉积物、植被以及景观特征,将苏达尔沟分为上游砒砂岩沟壑区和下游沙地沙丘区。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
如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
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1)推测该圩田区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
(2)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
(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
(4)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
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
方面①改善巢湖水质方面②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2.(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
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
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
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1)分析M地区排水后能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2)分析罗马时代和17世纪对M地区湿地开垦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3)推测M地区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3.(2021·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荷兰北部的马肯湖是围海造陆工程的遗留物,由人工堤坝与相邻水域隔开,水深仅2~4m,风浪较小(下图左)。
长期以来,马肯湖淤积严重,水体浑浊,生态系统受到损害。
2015年,荷兰政府决定采用人工群岛方案对湖泊进行治理。
该方案提出利用疏浚淤泥、人工抛沙等技术,构建由沙坝、沼泽、浅滩、沟渠和植物等组成的人工岛(下图右)。
其中,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沼泽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
在风、波浪、地势高差和水流等自然力量驱动下,人工岛内外形成了弱环流。
(1)从右图中找出人工岛周边建造沙坝的合理位置,并在相应虚线框内填涂阴影。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生态环境问题一、选择题边坡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达到近似于自然景观的一种绿化方法。
下图为进行了绿化的边坡。
据此回答1-3题。
1. 与传统混凝土工程护坡法相比较,边坡绿化客土法最显著的优势是A. 防治滑坡B. 恢复植被C. 美化环境D. 成本低廉2. 适合边坡绿化客土法的植物特征有①植株高大②根系发达③性喜温凉④生长迅速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3. 南方地区边坡喷播草种后,需在上方覆盖无纺布,主要目的是A. 加大昼夜温差B. 减少土壤板结C. 防止雨水冲刷D. 增加水分下渗【答案】1. B 2. D 3. C【解析】1.与传统混凝土工程护坡法相比较,边坡绿化客土法最显著的优势是恢复植被。
防治滑坡的功能都有,不是优势。
美化环境不是主要目的。
2.适合边坡绿化客土法的植物目的是保持水土主,特征有根系发达,②对。
混合的是草种,植株小,①错。
可能在阳坡,没有喜温凉特点,③错。
生长迅速,利于护坡,④对。
3.南方地区降水量大,边坡喷播草种后,需在上方覆盖无纺布,主要目的是防止雨水冲刷。
无纺布不能加大昼夜温差、减少土壤板结。
具有防潮、透气特点,不能增加加水分下渗。
策勒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河上的恰哈桥是315 国道上的重要交通设施,该路段存在持续的过境风沙流。
2011 年,历时三年工期的恰哈新桥建成,自新桥投入使用以来,受路基和护栏形态等因素的影响,桥面风沙堆积成为困扰交通的一大问题。
为减轻沙害,交通管理部门在桥面道路北侧设置高立式芦苇沙障,结果路面积沙日趋严重,随后沙障被拆除。
据此完成4-6题。
4. 恰哈新桥修建的主要目的是A. 规避风沙危害B. 降低道路坡度C. 增加通行能力D. 促进矿产开发5. 导致新旧桥路面积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透风护栏增加了进入桥面沙量B. 不透风护栏阻滞沙流C. 平面路基减弱风速D. 阶梯状路基增强风速6. 拆除芦苇沙障的主要目的是A. 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B. 扩大路面驾驶视野C. 降低桥面道路的维护成本D. 增加光照,减轻冻土厚度【答案】4. C 5. B 6. A【解析】4.读图可知,恰恰桥是315国道上的重要交通设施,桥梁的建设主要为了跨越策勒河,随着经济发展及运输需求增强,老桥的通行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所以修建新桥。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练习题含答案1.[2023·全国乙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摘自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18日)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地理知识,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合理化建议。
(要求:结合黄河上中下游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提出建议;建言有理有据,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2.[2022·全国甲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多氯联苯曾被广泛使用,进入环境后难以降解,被公认为环境污染的元凶之一。
美国于1929年最先使用,1978年禁用。
时至今日,美国某湖虽然鱼类丰富,但由于存在多氯联苯污染,湖边仍立着“不建议食用鱼类”的警示牌。
为分析该湖鱼类体内多氯联苯的来源,列出应采集的样品种类及采样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3.[2022·全国乙卷][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呼伦贝尔草原牧草以禾本科牧草为主,伴生优质豆科牧草,两类牧草对生长空间的竞争激烈。
这里土壤氮素含量低,限制了禾本科牧草的生长,但对豆科牧草的生长影响较弱。
21世纪初,在草原公路两侧几千米甚至十几千米的范围内,汽车尾气导致的氮化物沉降,增加了土壤氮素含量,影响牧草生长。
说明汽车尾气导致的氮沉降对呼伦贝尔草原公路两侧牧草的影响。
参考答案:1.答案: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上中下游地区相互联系,山水林田湖草不同要素相互影响,黄河流域应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专练89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阶段练专练45~专练46)一、选择题[2023·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二]植物类型及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等因素随植物群落演替而发生规律性变化,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对植物地上生物量影响显著,并相应地影响植物根系发育程度,营养元素丰富处其植物根系较发达且密集,其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亦相对较大,对于有效防治区域草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现象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
下图为某区域地表及地下30 cm植物群落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黏聚力c值)与剖面海拔变化关系。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该区域地表植物群落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多寡 B.降水多少C.土壤肥力 D.气温高低2.推测需要重点防范水土流失的区域是( )A.三级阶地及斜坡 B.二级阶地C.一级阶地 D.河漫滩沙漠蝗是一种植食性昆虫,主要分布在非洲及西亚、南亚热带荒漠地区的河谷和绿洲。
它们喜高温、耐干旱、常群居,迁飞时每天可以随风飞行150千米。
2018年6月起沙漠蝗在图示区域相继暴发,给所到的国家造成重大影响。
下图示意2018~2020年沙漠蝗主要迁飞路径。
据此完成3~4题。
3.据科学家观测,2018~2020年沙漠蝗最早暴发于阿拉伯半岛,导致此次暴发的主要气候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C.光照 D.风力4.沙漠蝗大量集中于东非地区给当地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A.缓解食物短缺B.有效清除农田杂草C.农产品价格上涨D.引发全球性粮食危机[2023·重庆六校联考]下图示意某国家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该国西部及西南部为温带荒漠。
据此完成5~6题。
5.该国西部及西南部土地沙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距海洋较远,受海洋影响小B.地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C.常年受副高控制,蒸发旺盛D.太阳辐射强,地表土质疏松6.近年来,该国甲地区草地退化、土地沙化日趋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①建设人工草场②实施退耕还林③控制载畜量④发展草原旅游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2023·张家口月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黄河北岸,有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后来却轰动世界的地方,这就是沙坡头。
地理2014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十六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命题趋向】本专题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第二部分是了解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第三部分了解是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及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第四部分了解是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1)通过图文资料分析说明造成某区域环境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及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某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并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治理措施。
(3)掌握一般河流流域开发整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4)会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高考重点:(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于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地区、森林、湿地等生态效应,以及对某一地区资源、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江南丘陵的综合整治,河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能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
(2)从考核形式上看,主要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并配以丰富多样的图表和文字叙述。
(3)从能力考核上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某一区域的环境问题,区域发展及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综合分析及实际应用,考查考生读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命题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题中不难看出,为了配合我国的国土整治这一热点,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整治,江河、湿地的治理与保护,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集中分布在以下地区: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大江大河、青藏地区等。
因此,学生在复习时,要重点把以上地区的自然、人文的优劣势条件,整体的地理环境,各地形要素的因果关系、原因分析及整治方向等方面的知识进行重点复习。
【回归教材】测试要点一: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说明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森林的开发和保护1.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近些年却遭到严重破坏。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降水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2)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3)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D.加强雨林的管理和保护2.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 )A.aB.bC.cD.d(2)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A.a-枯枝落叶B.b-土壤C.c-生物D.d-供给养分(3)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3.根据2015年国际专业期刊发表的报告披露,印度尼西亚首度超越巴西,成为热带雨林消失最多的国家。
2000年至2012年,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面积高达6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爱尔兰的国土面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①林区农民烧荒种植②气候恶化,频繁发生洪灾,大量原始森林被淹没③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④沿海城市人口激增,大量居民迁居雨林深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①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②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④引发世界性的人口流动,该地人口急剧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
题组层级快练(三十二)一、选择题(2018·某某三模)下图为我国寒温带针叶林的主要分布区,图中阴影部分为某某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寒温带明亮针叶林生态系统国家保护样本和物种基因库,主要保护对象为寒温带针叶林及珍稀动植物。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1~3题。
1.导致图示地区森林生产力水平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条件B.海拔高低C.纬度因素 D.距海远近2.林下可燃物的多少是预报森林特大火灾的重要依据,下列原因可能导致林下可燃物减少的是( )A.低温冻害 B.潮湿多雨C.冰雪灾害 D.持续强风3.森林火灾对图示地区环境的有益影响最可能是( )A.提高土壤肥力 B.增加生物种类C.减轻病虫害发生 D.提高土地生产力答案 1.A 2.B 3.C解析第1题,影响森林生长的因素主要是气温、降水等,所以导致图示地区森林生产力水平较低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A项正确。
海拔高低、纬度因素、距海远近不是直接原因,不是影响森林生产力的主要因素,B、C、D三项错误。
第2题,潮湿多雨的环境使可燃物易腐烂,且林下枯枝落叶的湿度大,不易燃烧,所以可能导致林下可燃物减少的是潮湿多雨。
第3题,森林火灾对图示地区环境的有益影响最可能是害虫卵被烧死,减轻病虫害发生,C项正确。
大火会破坏土壤结构,可能减少土壤肥力,降低土地生产力,可能导致一些生物灭绝,减少生物种类。
红树林为自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潮间带(能够受到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的木本植物群落,通常生长在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
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图示海岸的叙述,合理的是(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稀少B.热带地区,砂质海岸C.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D.温带海滩,降水丰沛5.图示植被的主要功能是( )A.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答案 4.C 5.A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红树林通常生长在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因此图示海岸为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
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答案】B【解析】依据图列和自然带分布知识,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热带草原带,因此B项正确。
【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A【解析】通过读图分析:荒漠化面积和人口密度呈正相关;大约6000万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从图中可以看出过渡放牧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它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综上所述,A项正确。
【考点】读图分析推断荒漠化严重区出现的自然带;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2.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降雪等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B.P地等温线向北弯曲主要是河流因素C.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主要是地形因素D.图示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答案】C【解析】图中降雪等日数数值东南和西北部较大,中部较小;P地等温线向北弯曲表明气温较高,是因西部山地对寒冷气流的阻挡;图示地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所以不合理的灌溉易导致土地盐碱化;而Q处年降雪日数大,是因处在山地的迎风坡,所以降雪日数多。
故选C。
【2】关于图示地区环境问题描述错误的是A.图示地区西北部土地荒漠化严重B.图示地区西南部面临河源湿地萎缩威胁C.图示地区东南部水土流失严重D.图中河流易出现的水文灾害是凌汛【答案】B【解析】图示西北部地区气候干燥,多大风,土地荒漠化严重;图示东南部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图中河流是黄河,冬季结冰,因该河段是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所以有凌汛;而图示西南部的河源,已得到有效的保护,没有萎缩现象。
常考点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措施(2018·泰安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风沙流,对防治流沙扩张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某地区沙漠化严重,某科考队研究该地区的风沙流时发现:随着粒径的增大,沙粒运动方式依次为悬移、跃移和蠕移(图甲);沙粒绝大部分集中在距沙床面10厘米的高度内,沙粒粒径及移动高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输沙量与风速、下垫面密切相关(图乙)。
该地区在机械固沙(用麦草扎设草方格沙障)的基础上配合生物固沙(在草方格中种草),防治流沙扩张效果显著,距沙床面10厘米的高度内输沙量趋近于0。
(1)简述风速从16米/秒增至20米/秒时,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
(2)判断风速在16~20米/秒时,该地区戈壁0~10厘米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并说明理由。
(3)分析防治流沙扩张时种草比种树效果好的原因。
(4)该地区采用机械与生物固沙后输沙量锐减,简析其原因。
[答案](1)输沙量总量增加;沙粒粒径变大;0~2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减小,2~10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增加;最大输沙量出现的高度上移。
(2)跃移。
原因:弋壁以风力侵蚀和搬运为主,多为粒径较大的沙粒,不易悬移;0~2厘米高度内输沙量较小,蠕移比重较低。
2~7厘米高度内输沙量最大,以跃移为主。
(3)风沙集中在距沙床面0~10厘米高度内,草的高度足以防风阻沙;草的生长耗水量较小,成活率较高,维护成本低;种草不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问题。
(4)沙障和植被覆盖地表,增大地表粗糙度,近地面风力锐减;根系固沙,机械阻沙,土壤湿度增加,紧实度增加,起沙阻力增大。
关键原理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1)自然原因①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②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③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④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试题年级:姓名: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好题·对照检测[2021广东七校第一次联考]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其中游一带,绿洲发育情况好。
但随着早期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广,该地区荒漠化加剧。
下表为黑河中游临泽县不同时段土地荒漠化动态度(单位:%)统计表。
荒漠化土地动态度是用来定量描述土地荒漠化面积变化程度的,也可定量表征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变化速率。
据此完成1—2题。
时段(年)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极重度荒漠化1977—1986-1.2722.41 4.51-1.26 1986—1993-9.86-5.25 5.180.31 1993—20020.45 1.03-4.43-0.46 2002—2012-0.50-0.70-2.93-1.78 1977—2012-2.27 2.54-0.62-0.871.1977—1986年临泽县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不合理的灌溉B.过度放牧C.过度樵采D.过度开垦2.关于表格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荒漠化以中度荒漠化为主B.该地荒漠化以土地沙漠化为主C.该地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相对较稳定D.该地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2020湖南长沙一中一测]暗管排碱技术的基本原理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它的应用实现了“旱可灌、涝能排、土壤盐分可调、地下水位可控”的目标。
暗管排碱工程的实施首先要对盐碱地进行土壤钻孔调查,以掌握土层构造、渗透性、地下水位等,其次设计暗管埋设的方向、间距、选择管径和埋深。
暗管埋藏于1.5—2 m深的位置,寿命可达50年甚至更久。
表土下渗减弱会影响排碱。
下图为暗管排碱原理示意图。
读图完成3—5题。
3.暗管排碱的主要缺点是( )A.阻碍农业机械化B.表层土壤损失大C.管理维护费用高D.暗管设计要求高4.大规模铺设暗管的地区( )A.地下水位抬升明显B.暗管排列整齐划一C.深耕提升排碱效果D.表土变干,蒸发减少5.最适宜开展暗管排碱的地区及土壤是( )A.南方地区水稻土B.华北平原沙质土C.高原山区沼泽土D.东北平原黑土6.[2020安徽名校联考,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生用书专题强化练(十一)P133](时间4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陕西西安期中)玉门隶属酒泉市,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玉门风能资源丰富,有“陆上三峡”之称,1997年玉门建成了甘肃省首个示范型风电场,经过20年不懈努力,现已建成投产风电场20个。
据此并结合图完成1~3题。
1.2003年4月始,玉门市实施了政府驻地迁址工程。
玉门市驻地搬迁的最主要原因是()A.石油资源面临枯竭B.新城区风能资源丰富C.新城区靠近铁路干线D.新城区位于绿洲边缘2.风电产业成为玉门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希望,然而已建成的风电机组运行率不足70%。
玉门风电场“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A.风速变化大,风力发电不稳定B.技术水平低,设备维修率高C.本地电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D.风力发电成本高,经济效益低3.近年来,玉门市尝试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其作用是()①可实现“风”“光”互补②可增强风电储能③可集约利用土地,降低成本④可解决“弃风”现象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解析:1.A 2.C 3.B[第1题,从材料看玉门石油资源枯竭,原有的资源优势降低,玉门市实施了政府驻地迁址工程,A对;风能资源丰富不是建设城市的条件,B错;靠近铁路干线和位于绿洲边缘不是主要原因,C、D错。
故选A。
第2题,风速变化大,风力发电不稳定,可以利用其他形式发电进行调节,不是“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A错;本地经济落后,人烟稀少,电力需求少,外送能力弱,电力市场小,是“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C对;技术水平低,设备维修率高,风力发电成本高,经济效益低,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B、D 错。
故选C。
第3题,近年来,玉门市尝试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风力小,光照好,可实现“风”“光”互补,①对;光伏发电不能增强风电储能,②错;同时建设两种发电,可集约利用土地,降低成本,③对;“弃风”现象主要是市场问题,建设光伏发电不能解决“弃风”现象,④错,故选B。
(1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时间:25分钟黄河中游和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降水高度集中,生态环境脆弱,2/3乡村人口外出打工。
近年来,该地加强治沟造地工程建设,即通过工程机械措施,人工削斩山脚边坡,取土填沟、沟口筑坝,辅以排洪渠和边坡护理,将沟谷低产分散的耕地扩增为面积较大的良田。
治沟造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大治沟造地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地表径流,提高地下水位B.完善基础设施,减少人口外流C.改造水热条件,实行高产稳产D.解决耕地不足,增加农民收入2.治沟造地后为防止新造耕地大面积丧失,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是()A.合理设计排洪渠道,应对洪涝灾害B.加固边坡护理工程,防范地质灾害C.沟口筑坝坝上造林,减少风力侵蚀D.取土填沟修筑道路,改善生产条件3.制约当前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承载力有限B.乡村空心化严重C.植被覆盖率较低D.灾害性天气多发额尔齐斯河流域畜牧业发达。
下图示意额尔齐斯河流域牧场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额尔齐斯河流域草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势B.水分C.热量D.土壤5.图示区域荒漠化严重,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为()A.风蚀B.水蚀C.冻融D.溶蚀6.下列有利于缓解乙牧场荒漠化的合理举措是()A.种植乔木,改善生态B.打机井,引水灌溉草场C.设置围栏,禁止放牧D.夏季向甲牧场转场放牧读巴西热带雨林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热带雨林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雨林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B.乙地雨林面积的变化不会影响全球气候C.乙地雨林的形成与暖流、盛行西风有关D.甲地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全球变暖8.关于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深刻地影响着地球大气的碳氧平衡B.茂密的雨林植被能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C.雨林能起到类似海绵的作用,促进水循环、调节水平衡D.雨林是世界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9.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②雨林与沙漠都有脆弱的生态环境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该地区沼泽面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湿地的开发与保护1.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其下游的扎龙湿地,是丹顶鹤等鸟类繁殖和栖息地。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扎龙湿地形成的最直接原因是( )A.纬度较高,蒸发较弱B.植被覆盖率高,利于涵养水源C.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D.下游河道消失,河水漫溢而成(2)近年来,图中湿地水域盐度增加的原因是( )①地表水渗漏,水域缩小,盐度增加②太阳高度角增大,蒸发增强,水体盐度增加③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④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近年来扎龙湿地萎缩,将会导致( )A.生物多样性减少B.地下水位上升C.乌裕尔河水位上升D.当地温差变小2.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洲境内,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主要保护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若尔盖高寒沼泽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泥炭主要是由湖泊沼泽化形成的。
湖泊退化后,湖中大量的沼生植物在湖底大量积累。
近代,部分沼泽已趋于疏干,其原因有( )①构造运动②气候变化③人为改造④黄河凌汛⑤融雪减少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②④(2)若尔盖湿地位于若尔盖沼泽的腹心地带,其形成并不是( )A.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B.海拔较高,蒸发量小C.植被缺乏,涵养水源能力低D.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3)若尔盖湿地河流蜿蜒曲折,河曲发育,牛轭湖星罗棋。
下列关于牛轭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牛轭湖是河流自然截弯取直而形成的B.牛轭湖一般形成在平原或高平原地区C.牛轭湖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不大D.牛轭湖多分布在河流的凹岸边3.我国境内没有小天鹅的繁殖地。
每到秋冬季,小天鹅会集中出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湖泊湿地。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秋冬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湖泊湿地利于小天鹅栖息的主要原因( )A.湖边浅滩湿地面积明显增大B.晴天多,光照时间长C.冬季湖区鱼虾较夏季丰富D.冬季渔业活动少,对小天鹅的侵扰少(2)小天鹅的繁殖地可能是( )A.澳大利亚北部草原B.东南亚的沼泽湿地C.加拿大北部湖泊D.俄罗斯北部的低地平原(3)小天鹅飞离我国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读吉林省湿地面积变化图,完成下题。
单元检测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暗管排碱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
实现“旱可灌、涝能排、土壤盐分可调、地下水位可控”的目标。
暗管排碱工程的实施首先要对盐碱地进行土壤钻孔调查和地表勘察,以掌握土层构造、渗透性、地下水位等,然后设计暗管埋设的方向、间距、管径选择和埋深。
暗管埋藏于1.5~2 m的位置,寿命可达50年之久。
表土下渗减弱会影响排碱。
下图为“暗管排碱原理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采用暗管排碱的主要缺点是()A.阻碍农业机械化B.表层土壤损失大C.管理维护费用高D.暗管设计要求高2.大规模铺设暗管的地区()A.地下水位抬升明显B.暗管排列很有规律C.深耕提升排碱效果D.表土变干蒸发减少3.最适宜开展暗管排碱的地区及土壤是()A.南方地区水稻土B.华北平原沙质土C.高原山区沼泽土D.东北平原黑土答案 1.D 2.C 3.B解析第1题,据材料描述,暗管铺设前需要进行大量调研再设计,为达到排碱效果,对暗管设计要求高;暗管深埋地下1.5 m以下,机械化不会影响到此深度;并不会造成表土水土流失等;寿命长达50年,说明其管理维护难度不大,维护成本不会很高。
故选D。
第2题,表土下渗减弱会影响排碱,深耕有利于增加表层土壤渗透性,提升排碱效果;暗管排碱导致水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暗管铺设需要根据土层构造、渗透性、地下水位设计,并非很有规律;暗管排碱技术改良土壤盐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良灌溉条件,节约水资源,并不会导致表土变干,蒸发减少。
故选C。
第3题,华北地区盐碱化严重,沙质土空隙大,易下渗,最适宜开展灌溉排碱。
故选B。
(2019·天津市河北区高三模拟)下图示意“非洲大陆荒漠化分布及面积与人口的关系”。
据此完成4~5题。
4.非洲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主要发生在()A.热带荒漠区B.热带雨林区C.热带草原区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区5.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②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4.C 5.B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热带荒漠边缘的热带草原带,故答案选C。
【二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荒漠化的防治2.水土流失3.森林的开发和保护(1)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①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①雨林生态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②脆弱性的表现:A有机质分解、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土壤一般很贫瘠;B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3)保护措施①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②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④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⑤森林选择性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⑥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4.湿地的开发和保护【二十九、区域资源开发】1.资源开发一般思路2.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3.鲁尔区的发展与经验借鉴4.田纳西河的综合开发(1)流域开发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2)分析某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向、河网密度、流量、结冰期、含沙量、水能蕴藏量:(3)进一步分析该河流对流域的开发:供水、航运、发电、水产养殖、旅游(4)对某河流治理则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修建水利工程、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流域内污染治理工作5.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1)三峡工程①环境效益:A 防洪;B有利于中下游,减轻洞庭湖淤积;C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D调节局部气候②生态问题:A淹没土地、耕地;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B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C对库区不利;加重泥沙淤积;D影响物种生存;增加蚊虫孳生③三峡工程对长江三角洲影响:不利影响:A长江三角洲长速减慢;B长江口海岸侵蚀,海水倒灌;C长江河口生态环境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D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
有利影响:A河口淤泥减少,提高了河口的通航能力;B有利于改善长江水质(泥沙减少,枯水期))【三十、区域经济发展】1.区域农业发展(1)我国不同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3)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思路①自然条件(找出发展某种农业生产所需的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例〗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条件:优势条件表现在:(1)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2)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3)热量、水分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的需求。
高三地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高原湿地)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若尔盖湿地(102°29’E-102°59’E,33°25’N-34°00’N),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黄河上游。
该湿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首。
下图为若尔盖湿地位置示意图。
(1)列举若尔盖湿地的主要补给水源。
(2)试分析若尔盖湿地形成的自然原因。
(3)说明若尔盖湿地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江源区位于省南部,河流密布、湖泊众多,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湿地。
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材料二省及周边地区略图(1)分析三江源湿地形成的原因。
(2)简述三江源湿地的重要生态价值。
(3)为遏制三江源地区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高纬湿地)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熊森林地处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自西海岸的一系列海岛到海岸山脉西侧,是世界上现存面积最大的温带雨林。
雨林中乔木高大茂密,林间生长了大量湿生苔藓。
但由于近代人类的开发,大熊森林面积已大大缩小,2006年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这片温带雨林及各种珍稀野生动物。
下图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地形图。
(1)分析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的原因。
(2)分析大熊森林林间湿生苔藓广布的原因。
(3)从植被类型及地理分布角度说明温带雨林和热带雨林的差异。
(4)推测当地政府保护大熊森林可能采取的措施。
4.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泥炭是由很多年前沼泽地中的各种植物(其多数是蕨类植物)死亡后,堆积变化而成的,多分布于冷湿地区的低洼地。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极为丰富,泥炭资源的开发有近百种产品,但主要应用于制作各种泥炭肥料,应用于园艺、饲料、土壤改良剂等方面。
(1)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丰富的原因。
(2)泥炭是一种天然的有机肥料,但当地市场需求量小,试分析其原因。
(3)简述泥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可能给当地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平原盆地湿地)5.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塔纳尔湿地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湿地,位于巴拉圭盆地(见下图),围涉及巴西、玻利维亚及巴拉圭等多个国家,总面积达242 000 km2,是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区。
材料二咖啡种植需均匀的降雨和排水通畅的土地,理想的气温是15~25 ℃,全年降水量为1 500~2 000 mm,同时降雨时间要能配合咖啡树的开花周期,理想的海拔为500~2 000 m。
巴西以咖啡质优、味浓而驰名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咖啡王国”之称。
(1)分析塔纳尔湿地面积的季节变化规律,并解释其原因。
(2)分析塔纳尔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的原因。
(3)分析“咖啡王国”巴西咖啡生产的优势自然区位条件。
6.下图为长江中游湿地50年变迁图。
简要说明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干旱地区湿地)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伊犁河谷拥有大片的湿地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称为干早大澳中的“湿岛”,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位于伊犁河上游的天鹅泉湿地公因,有众多温泉分布,每年都有大批的疣鼻天鹅等候鸟在寒冷的冬季来临时,不再飞往南方过冬,而长住在伊犁河畔。
材料二伊犁河谷位置及地形图(1)描述伊犁河谷的地形特征。
(2)简述伊犁谷地形成干旱大漠中“湿岛”的条件。
(3)分析疣鼻天鹅长住伊犁河畔的原因。
(沿海湿地)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芦苇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常形成苇塘。
芦苇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工业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
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
经过加工的芦茎还可以做成工艺品。
芦苇茎秆直立,植株高大,迎风摇曳,野趣横生。
材料二辽河河口三角洲孕育有世界面积最大的滨海芦苇荡。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这里养殖业发达,辽河口海域滩涂上,鱼、虾等海产品的围海养殖面积达83456亩。
(1)简述辽河三角洲地区芦苇分布面积广的自然原因。
(2)试分析该区域芦苇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3)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当地工业去库存、去产能,造纸业有所萎缩,芦苇的价格走低,辽河三角洲出现了开垦湿地的现象。
简析开垦湿地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4)请为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芦苇资源,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河流入,有“海底森林”“海岸卫士”的美誉,生态价值巨大。
淤泥沉积的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
红树林植物往往从枝干上长出众多树根,盘根错节,扎入泥滩里。
左图所示区域沿海有大面积的红树林分布,近年来破坏严重。
右图为红树林根系图片。
(1)分析该地沿海适宜红树林生长的自然条件。
(2)分析红树林根系形态形成的原因。
(3)简述红树林巨大的生态价值。
(4)简述当地为保护红树林可以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1.(1)河水、冰雪融水等。
(2)水源充足,河网密布;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有冻土分布,不利于下渗。
)(3)涵养水源,储存水分;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为鸟类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1)若尔盖湿地海拔高,主要为冰雪融水补给,从图中看河流较多,河水也是重要的补给形式。
(2)湿地产生主要是有充足水源,河网密布;再加上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从材料看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有冻土分布,不利于下渗。
(3)湿地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储存水分;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为鸟类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2.(1)海拔比较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容易下渗;冰雪融水量充足,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地表水不容易排泄出去,土壤中水分饱和,形成大面积湿地(任答3点即可)(2)涵养水源;补给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水源;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存空间(任答2点即可)(3)建设好自然保护区,退耕还草(林);休耕轮牧,恢复草原植被;禁采砂金;生态移民(脆弱区);实施天然林(草)保护工程(任答3点即可)【解析】(1)图示三江源湿地位于青藏高原区,由于海拔比较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容易下渗;冰雪融水量充足,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地表水不容易排泄出去,土壤中水分饱和,形成大面积湿地。
(2)三江源湿地的重要生态价值主要表现为:涵养水源;补给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水源;其生态环境利于野生动物的生存。
(3)联系该区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一方面加强管理,如禁采砂金;生态移民(脆弱区)等;另一方面要实施保护工程,如建设好自然保护区,退耕还草(林);休耕轮牧,恢复草原植被等。
【点睛】湿地的形成一般具备如下条件:由于地势高或纬度高导致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或汇入水量;地表水下渗条件差;地表低洼,排水不畅,等等。
(1)变化规律:湿地面积季节变化大;雨季面积扩大,干季面积缩小。
原因:塔纳尔湿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雨季降水量大,湿地面积扩大;干季降水量小,湿地面积缩小。
(2)巴拉圭盆地围大,汇水面积大;地势低洼,容易积水;降雨量大,河网密集;植物丰富,涵养水源。
(3)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气温适宜,降水充沛,水热组合好;高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排水条件好。
【解析】(1) 塔纳尔湿地面积的季节变化规律主要与当地的气候有关。
塔纳尔湿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雨季降水量大,湿地面积扩大;干季降水量小,湿地面积缩小。
(2)主要从地形和气候方面进行分析。
巴拉圭盆地围大,汇水面积大,而且地势低洼,容易积水;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降雨量大,河网密集,水量大;再加上植物丰富,涵养水源,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湿地。
(3)主要从植物特性和巴理条件进行分析。
从气温、降水、土壤、地形排水条件方面说明巴西咖啡生产的优势自然区位条件。
3.【答案】)成因:地处40°N~60°N北美洲大陆西海岸,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暖湿的)西风受海岸山脉的阻挡,多地形雨,降水丰沛;开发历史相对较短、地广人稀,(早期)森林几乎没有遭受人为干扰破坏(2)降水多,空气湿润(湿度大);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且阴雨天多,蒸发较弱;树木高大茂密,林间光照弱(3)植被类型差异:热带雨林植被以热带常绿树种为主;温带雨林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及针叶林为主;地理分布差异: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以、且沿海与陆均有分布;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至60°之间、主要分布于大陆西岸(4)建立自然保护区(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立法禁止商业性伐木(控制商业性伐木规模);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业【解析】(1) 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的原因要从自然环境和人类影响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要从气候角度进行分析;该地地处40°N~60°N北美洲大陆西海岸,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暖湿的)西风受海岸山脉的阻挡,多地形雨,降水丰沛,是温带雨林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开发历史相对较短、地广人稀,(早期)森林几乎没有遭受人为干扰破坏,原生态森林保护的好。
(2)林间湿生苔藓是阴湿环境下的生物;当地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空气湿润(湿度大);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且阴雨天多,蒸发较弱;树木高大茂密,林间光照弱。
(3)植被类型与当地的气候有关及地理分布,植被类型差异:热带雨林植被以热带常绿树种为主,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温带雨林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及针叶林为主,主要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地理分布差异: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南北纬10°以、且沿海与陆均有分布;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至60°之间、主要分布于大陆西岸。
(4)大熊森林目前主要是商业性砍伐而破坏严重,森林的保护措施可从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进行;建立自然保护区(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以减少商业性的开发;立法禁止商业性伐木(控制商业性伐木规模);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业,带动森林区经济发展。
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的原因要从自然环境和人类影响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要从气候角度进行分析;纬度上与西风带、地形雨有关;开发历史晚,人类影响小。
林间湿生苔藓是阴湿环境下的生物;与当地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林间光照弱有关。
植被类型与当地的气候有关及地理分布,植被类型差异:热带雨林植被以热带常绿树种为主,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
大熊森林目前主要是商业性砍伐而破坏严重,森林的保护措施可从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