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14.50 KB
- 文档页数:7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汇总一、易读错的字。
挑衅.(xìn√pàn)狂妄.(wàng√wǎng)歼.灭(jiān√qiān)诺.言(nuò√ruò)楼梯.(tī√dì)拉萨.(sà√cà)二、辨字组词。
三、词语积累。
1.近义词侵占——侵吞妄图——企图驻守——驻扎拒绝——回绝慰劳——慰问显眼——醒目破坏——毁坏从容——沉着微弱——衰弱照料——照顾拘束——拘谨猛烈——激烈万籁俱寂——鸦雀无声猝不及防——措手不及2.反义词进攻——防守镇定——慌张显眼——隐蔽厉声——柔声和蔼——粗暴拘束——自然万籁俱寂——人声鼎沸同仇敌忾——自相残杀恼羞成怒——喜气洋洋猝不及防——防患未然3.词语搭配(震耳欲聋)的炮声(疯狂)地扑来(明晃晃)的大刀(微弱)的光(惊恐)的神色(和蔼)地说4.词语归类形容团结一心的成语:同仇敌忾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精诚团结含有两对反义词的成语:生死存亡是非曲直轻重缓急大同小异含有事物名及动词的成语:人仰马翻鬼哭狼嚎水滴石穿风吹雨打ABAC式成语:有始有终独来独往碍手碍脚有头有尾四、读读背背。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五、佳句欣赏。
1.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从此,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在神州大地上奏响了一曲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
《卢沟桥烽火》2.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半截蜡烛》3.这个女孩叫美穗子,她不会说中国话,只是不停地说:“妈妈死了,妈妈死了……”聂将军见这孩子两眼里流露出惊恐的神色,就拿过一个洗干净的梨子,和蔼地说:“这梨洗干净了,吃吧!”美穗子见聂将军和善可亲,便接过梨慢慢地吃起来。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六、课文主题。
1.《卢沟桥烽火》通过记叙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课文知识整理第一单元:壮丽山川1、《长江之歌》1、《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的大河。
2、“我们赞美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这句话在诗中多次出现,这样的写作手法叫反复,这样写的好处是强化语言的节奏感,增强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的情感。
3、《长江之歌》文中的"你"指长江,文章采用第二人称来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是:让人读起来更亲切,更直接地抒发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面对这样的长江,我们可以用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古老悠久、气势磅礴等成语来形容。
4《长江之歌》从长江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多姿多彩、贡献巨大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5、长江与黄河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请写出有关古诗句:6、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的情怀”的。
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长江资源丰富,好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的,是无穷的;有母亲的情怀是因为长江把这些能源都留给了我们,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2、三亚落日1、《三亚落日》中作者把落日分别比作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
2从“感染”一词可以体会到落日色彩之绚烂夺目以及海天一色的壮观奇景。
同时这奇异景象也感染了作者,使其浑身充满了力量3、“担心”既写出了作者对白鸥的喜爱,也表达出了海水之蓝,蓝得纯粹。
“生怕”写出了作者对落日的喜爱、欣赏和惊叹4、写出与“赤朱丹彤”结构相同的词语琴棋书画笔墨纸砚鸟兽鱼虫江河湖海东西南北喜怒哀乐5、课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与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这就是三亚的落日”6、《三亚落日》本文通过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声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美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风光的赞美。
3、烟台的海1、《烟台的海》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既写景,又写人,景人交融。
六(下)语文课文内容复习重点培育优异的学习习惯( 12)1、本册课文中要求我们养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的学习习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诉我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单能够从讲堂中获取, 从课本中获取 , 还可在社会上获取,在大自然中获取。
2、“读万卷书行万卷路”的过程,也是宽阔眼界,增加知识,磨炼意志,陶冶情操的过程。
3、与“读万卷书行万卷路”意思同样的名人名言:①、一定和社会现实接触,使多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②、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人间这部书。
——鲁迅与“读万卷书行万卷路”意思相当古诗句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念书示子聿》4、“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你们曾参加过哪些实践活动?读报剪报、制作《我的成长册》、写对联、参加演讲竞赛,制作手抄报、出黑板报、部署中队角等5.联合生活实质谈谈你是怎么做的?如在春游中,我能感觉到春季的漂亮 ,,6、看到故宫,你想到的成语有:富丽堂皇气概恢宏第一单元:壮丽河山1、《长江之歌》作者以雄浑的气概,颂扬了长江的雄伟、壮观,以真切的感情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赞叹、迷恋,全诗用第二人称,利处是全诗的中心句是我们赞叹长江,你是无量的源泉;我们迷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第一小节,写了长江的积厚流光、雄伟广博、多姿多彩,第二小节写了长江的古老悠长,气概磅礴,力量无量。
A、课后题三:说长江是无量的源泉,是因为长江积厚流光,资源丰富,奔跑不息,滋润着、养育着两岸的动植物,推进时代的发展。
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是因为长江无私奉献,培育着各族子女,胸怀宽广,像母亲般贞洁、神圣。
B、长江起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 11 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 6300 公里,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与黄河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C、描绘长江的诗句: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滔滔来;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描绘黄河的诗句: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②白天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③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第二单元5、卢沟桥烽火一、基础知识烽火:战火烽火连天、狼烟四起天籁之音夹(jiā)夹击夹(jiá)袄 (ɡā)夹肢窝要(yāo)要求(yào)要道畜(xù)畜牧(chù)牲畜(yâ)呜咽咽(yān)咽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亡:死(亡故)灭亡(亡国之恨)逃跑(逃亡)丢失(亡羊补牢)同仇敌忾:痛恨、愤恨众寡悬殊:(众)多;(寡)少;双方的人力相差很大。
震耳欲聋:(欲)快要猝不及防:(猝)突然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蚕食:像蚕吃桑叶那样,一步一步地侵占。
(xù)蓄谋记叙序幕旭日二、课文分析1本篇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偷偷”看出日本军队险恶用心,行为卑鄙。
2战斗场面是刀光剑影,惊心动魄。
狭路相逢勇者胜。
看出中国守军势不可挡的气势,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精神。
“悄悄”表现我军足智多谋、英勇善战。
3这篇课文再现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挑起事端,侵占我国领土的罪行,歌颂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4宣传语: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三、课外延伸1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
“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
2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正式开始,1945年8月15日结束。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3同仇敌忾,英勇善战的中国军民。
惊心动魄的卢沟桥烽火。
4著名战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5人:王二小、赵一曼、杨靖宇6国内革命战争(红军)——抗日战争(八路军、新四军)——解放战争(解放军)7赞扬我国守军的成语:同仇敌忾、足智多谋、大义凛烯、坚贞不屈、冲锋陷阵、视死如归8描写日本侵略者的成语:气势汹汹、狼子野心、抱头鼠窜、鬼哭狼嚎、狼狈不堪9描写战争场面的成语: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惊心动魄、血雨腥风10头尾相反:夜以继日、入不敷出、忙里偷闲、无中生有、生老病死11一、二相反,三、四相反成语:生死存亡、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是非曲折、轻重缓急12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摘要:一、单元主题概述二、知识点详解1.生字词2.语法修辞3.文学常识4.作品鉴赏三、练习与拓展正文:一、单元主题概述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主题为“成长”,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和散文,展现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困惑以及他们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本单元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旨在引导学生们体会成长的喜悦与艰辛,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境,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二、知识点详解1.生字词本单元的生字词主要包括:喜悦、艰辛、困境、珍惜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组词、造句的方式加强记忆,并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这些词汇。
2.语法修辞本单元的语法修辞知识主要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通过学习,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这些修辞手法能够使文章表达更生动、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文学常识本单元的文学常识主要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作者的生活年代、创作风格,以及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作品鉴赏本单元的作品主题鲜明,情节丰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作品鉴赏:(1)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2)情节安排:梳理故事情节,体会情节的起伏变化,分析作者是如何抓住读者兴趣的。
(3)主题思想: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题,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4)写作技巧:学习作品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练习与拓展为了巩固本单元的知识点,学生们可以进行以下练习和拓展活动:1.根据作品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开展课堂讨论,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趣事和感悟。
3.仿写一篇以“成长”为主题的作文,运用本单元所学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4.开展课外阅读,挑选一些有关成长主题的书籍进行阅读,拓宽自己的视野。
第2单元知识梳理一、生字挑衅.(xìn)烽.(fēng) 火灯芯.(xīn)聂.荣臻(niè)二、多音字三、近义词侵占侵吞逐步逐渐妄图妄想拒绝回绝慰劳慰问驻守驻扎万籁俱寂鸦雀无声暂时临时疯狂猖狂猝不及防措手不及暴露显露镇定从容(沉着)显眼醒目绝妙巧妙秘密机密从容沉着破坏毁坏顺手随手摇曳摇摆残忍残暴慈爱慈祥和蔼亲切拘束拘谨抚养抚育照料照顾(照看)四、反义词英勇懦弱拒绝接受密集稀疏暂时长久进攻防守持续中断万籁俱寂人声鼎沸抱头鼠窜勇往直前秘密公开显眼隐蔽暴露隐藏结束开始微弱强烈镇定慌乱熄灭燃烧轻松紧张战争和平亲切冷淡慈爱凶狠和蔼严厉感谢埋怨拘束自然有始有终半途而废五、词语积累【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的词语】抱头鼠窜狼狈而逃抛戈弃甲落荒而逃【有关战争的词语】硝烟弥漫血流成河用兵如神出奇制胜身先士卒一鼓作气【形容人聪明的词语】聪明机智机智过人聪明绝顶冰雪聪明聪明伶俐七窍玲珑【ABAC 式的词语】自由自在后知后觉活灵活现全心全意作威作福不偏不倚【表示非常坚强、执著的词语】不屈不挠百折不挠坚定不移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六、词语搭配(侵略的)魔爪(密集的)子弹(生死存亡的)关头(气势汹汹地)说(疯狂地)扑来(如火如荼地)展开(侵占)国土(蚕食)华北(发现)敌情(修筑)工事(拉开)序幕(发起)攻击(传递)情报(点燃)蜡烛(暴露)秘密(赶走)强盗(冒)青烟(夺)烛台(绝妙的)主意(轻松的)心情(脸色苍白的)孩子(微弱的)光(厉声)喝道(从容地)搬柴(镇定地)端起(包扎)伤口(拽着)衣服(流露)神色(结束)战事(保证)安全(惊恐的)神色(激烈的)战事(残忍地)杀害(好好地)照料(亲切地)问七、积累句型第5课卢沟桥烽火1. 比喻句:(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
(2)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2. 含有关联词的句子:(1)(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一、复习课文:1、《卢沟桥烽火》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2、《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和她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精神。
本文的线索:半截蜡烛3、《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将军无微不至关心照料在战场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把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反映了聂将军宽仁大义和中日人民浓厚的友谊。
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因为聂将军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日本孤女。
称他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是因为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大襟怀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由美穗子的感恩想到的俗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二、近义词侵占(侵略)逐步(逐渐)妄图(企图)驻守(驻扎)如火如荼(热火朝天)疯狂(猖狂)呐喊(呼喊)慰劳(慰问)声援(支援)万籁俱寂(鸦雀无声)拒绝(回绝)震耳欲聋(响彻云霄)猝不及防(措手不及)抱头鼠窜(落荒而逃)绝妙(绝佳)显眼(醒目)微弱(细微)顺手(随手)至仁至义(仁至义尽)残忍(残暴)拘束(拘谨)抚养(抚育)照料(照顾)有始有终(善始善终)三、反义词密集(稀疏)退守(进攻)万籁俱寂(人声鼎沸)同仇敌忾(自相残杀)持续(间断)显眼(隐蔽)成群结队(形单影只)如火如荼(风平浪静)厉声(柔声)厄运(鸿运)微弱(强烈)惊恐(沉着)有始有终(半途而废)亲切(严厉)慈爱(凶狠)战争(和平)拘束(自在)亲热(疏远)四、解释词语万籁俱寂:籁:从空穴里发出的声音。
俱:全、都。
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单元整体概述本单元主题是“战争故事,正义必胜”,共安排了《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三篇课文。
三篇课文分别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抓住战争中不同的故事情节,刻画了不同的人物特点。
在表达特色上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通过典型事件对比描写反映人物特点;二是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细节描写,文章对于材料的取舍,详略的处理十分到位,多处设悬,给人想象。
为了扩大阅读量,充分落实单元主题目标,我们又增选了两个战争故事《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电影《血战台儿庄》;《经典诵读》诗文《满江红》《卢沟桥歌》《卢沟桥怀古》等。
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识本单元20个生字、6个二类字;能规范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特别是“烽、喉、截、辜、菩、萨”等难写的生字;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同仇敌忾、如火如荼、至仁至义”等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表演《半截蜡烛》这个故事。
3.掌握推想词句表达作用的阅读方法,学会写批注。
感受“正义必胜”。
4.拓展阅读《经典诵读》上的文章,能学会用“行动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5.选择生活中的典型事件,从不同视角抓住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细节描写,刻画出人物特点。
三、学情分析经过五年多的阅读训练,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绝大多数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读懂篇幅较长和内涵较深的文章,只要掌握了阅读方法,相信孩子们能做出自己地分析和判断,能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能抓住重点叙述课文梗概,并能做到条理清楚,通过语言文字学习与理解,学生还能用自己的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不过,相对于有些文章的表达特色,把握得还不够准确,实践运用起来更是有一定的难度,而恰恰这又是重点。
鉴于此,在教学这几篇课文时,我们想到,虽然六年级学生的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对于只是凭借课文的语言直接描述文章特色和自我创作是很困难的,为了更好的体现一个单元的整体教学,我们可以多角度确立了“选择典型事件,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特色为主线,强化多次学习与训练,以“目标导向教学”为设计理念,以开展“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体现“学——练——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树5、卢沟桥烽火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2.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2、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的险恶用心,激发学生对侵略行径的痛恨,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珍爱和平。
6、半截蜡烛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绝密”“绝妙”“厄运”等词。
3.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4.教学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使命,并理解伯诺德夫人藏绝密情报的绝妙。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基本脉络;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人物的精神,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内的1个只识不写。
读好多音字“扎”。
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重难点:1、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步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六年级下册u2知识点本篇文章将介绍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课文内容第二单元的主要课文为《朱自清与他的《背影》》和《银杏树的儿子》。
1. 《朱自清与他的《背影》》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回忆儿时经历的散文,通过讲述父子之间的深情和不舍,展现了作者对父爱的无尽怀念与感激之情。
2. 《银杏树的儿子》这篇文章是郁达夫通过记叙自己与银杏树之间的亲密关系,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父爱的无私和朋友的珍贵。
二、重点词汇1. 《背影》中的重点词汇:1) 背影:指一个人背对着自己的形象。
2) 遥远:距离较远,远离自己的地方。
3) 依依不舍:形容不舍得离开。
4) 哀怨:悲伤愧疚的情绪。
5) 磨砺:锻炼、磨练。
6) 嘶哑:声音沙哑而低沉。
2. 《银杏树的儿子》中的重点词汇:1) 童年:指儿童时期。
2) 息息相关:关系密切,息息相通。
3) 闲适:安闲,宽松。
4) 娇纵:纵容,放任。
5) 亦然:也是如此。
三、重要句子1. 《背影》中的重要句子:1) “我怕他坐着,怕他走动,怕他爱动。
”2) “只要不离开他身旁,跟在父亲后头,无论到什么地方,都是乐事。
”3) “看到这一副情景,我便感到一阵哀怨。
”2. 《银杏树的儿子》中的重要句子:1) “那是我和银杏树最亲密无间的日子。
”2) “都是我娇纵了这些年的泪。
”3) “儿子哭得太迟,他的父亲没有等到他哭。
”四、课堂要点1. 《背影》课堂要点:1) 主旨:以朱自清自述儿时离别父亲的故事,表达对父爱的尊重和怀念之情。
2) 内容:描写父亲为了儿子的前途,放弃自己的事业,义无反顾地送儿子赴京求学的感人故事。
3) 表达方式:纪实性记叙,注重细节描写,以抒发内心的感动。
2. 《银杏树的儿子》课堂要点:1) 主旨:以记叙自己与银杏树之间的深情,表达对大自然、父爱和友情的热爱和珍惜。
2) 内容:通过描写自己与银杏树的亲密互动,展示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以及父爱的无私和朋友的奉献。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文知识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文知识点5、卢沟桥烽火1、在《卢沟桥烽火》和《半截蜡烛》中分别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西方人民反抗侵略,热爱祖国的感情。
2009年是纪念抗日战争63周年。
2、“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又称“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搞抗战的序幕。
从此,一场伟大的战争便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这句话揭露了“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3、卢沟桥位于北平西南郊,是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向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
中国官兵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打败了有着险恶用心、卑鄙行径的日本军队。
4、《卢沟桥烽火》本文通过叙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略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5、课文6-8小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和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6、同仇敌忾:全体一一致痛恨敌人。
忾,愤恨。
6.第一句“似乎”准确地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不能去掉。
第二句“似乎”逼真地反映了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不能去掉。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1、至仁至义的聂将军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日本孤女,被称为“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2、《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故事,记叙了聂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他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反映了聂将军宽广的胸怀和中日人民的深厚友谊。
聂将军名_聂荣臻。
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因为聂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具有慈善心肠和宽大的胸怀。
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是因为他为缔结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课文是按发展顺序依次写了救出孤女、关心照料孤女、送归孤女、孤女谢恩这些内容。
第二单元5 卢沟桥烽火基础内容:(复习力度:????)1、“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名族危急!”写出了中国当时处在十分危急的关头。
成语:十万火急,燃眉之急,迫在眉睫。
2、第九自然段写出了卢沟桥战斗的重大意义。
重点内容:(复习力度:?????)1、课后第二题:(1)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有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垂弃的感情色彩。
(2)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
扩展内容:(复习力度:???)1、描写战斗场面的成语:枪林弹雨、丢盔弃甲、破获连天、千军万马2、爱国名言:(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6 半截蜡烛基础内容:(复习力度:????)1、“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这里的破折号的用处是:解释说明。
2、半截蜡烛的特殊之处: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内,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3、伯诺德夫人一家三次与德国军官周旋:1、伯诺德夫人以把蜡烛换成油灯的借口把蜡烛熄灭,最终重新点燃。
2、大儿子杰克以端烛台去柴房搬柴为由将蜡烛端走,最终被德军夺回。
3、杰奎琳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为由将烛台拿上楼,终于成功。
重点内容:(复习力度:?????)1、课后第二题:(1)准确地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
(2)逼真地反映了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
2、课后第三题:第三自然段(3)(4)(5)句,第五自然段(2)(5)(7)句。
第六自然段(1)和最后一句。
扩展内容:(复习力度:???)1、描写人物遇事不紧张的成语:从容不迫、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处之泰然。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基础内容:(复习力度:????)1、聂将军之所以被称为“中日友谊的使者”,“活菩萨”因为他认为日本人民和日本侵略者是不同的,他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日本孤女,体现了他的宽广胸怀,也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重点内容:(复习力度:?????)1、课后第二题:杀害:杀死,害死。
苏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词语盘点读读写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预备彩排鞭炮寺院彩绘逛庙会麦芽糖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压抑敦厚夸张描述演绎布局和睦酷热激昂抽象韵味哄堂大笑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日积月累元日[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 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二单元课文内容6北京的春节1.课文简说。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文章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可分5个时间段来把握:①1—6自然段(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②7自然段(除夕);③8—10自然段(正月初一);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结束)。
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
年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点
————————————————————————————————作者:————————————————————————————————日期:
5、卢沟桥烽火
一、同音字
Ling (凌)晨(伶)俐年(龄)飘(零)(聆)听(菱)角Jiān (歼)灭(兼)职信(笺)(艰)苦(煎)熬(缄)默二、重要字音
号召(zhāo zhào)魔爪(zhǎo zhuǎ)挑衅(xìn xìng)歼灭(q īan jīan)
三、重要字形
烽火妄图伪装喉咙凌晨震耳欲聋哭爹喊娘呐喊歼灭
四、重要词义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
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猝不及防:猝,突然,出乎意料。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众寡悬殊:众,多。
寡,少。
悬殊,相差很远。
双方人力多少相差很大。
出乎意料,来不及防备。
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
蓄谋:早就有这种计谋(指坏的)
恼羞成怒:由于羞愧怨恨出发怒。
震耳欲聋:欲,快要。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
原来比喻军容之盛,现在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同仇敌忾:忾,愤恨。
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夜以继日:日夜不停。
多用以形容人勤奋。
五、课文内容
1、《卢沟桥烽火》本文按时间顺序,通过叙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略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
...向卢
沟桥摸来
..。
含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揭示了日军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
②、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
..。
...向卢沟桥进发
含褒扬、赞许之感情色彩,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
六、拓展
1、描写战争场面的成语:枪林弹雨、硝烟弥漫、丢盔弃甲、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冲锋陷阵
2、跟战争有关的诗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半截蜡烛
一、同音字
Jié(杰)出(截)取(劫)难敏(捷)枯(竭)
xī(熄)灭晨(曦)(嬉)笑(熙)(熙)攘攘(溪)流分(析)
珍(惜)白(皙)(犀)利(淅)沥(蟋)蟀熟(悉)二、重要字音
诺言(nuó luó)暴露(lù lóu)摇曳(yì yè)
三、重要字形
截取承诺熄灭厨房烛芯楼梯厄运
四、课文内容
1、《半截蜡烛》一文通过记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入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从容镇定、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厄运”在文中指德军将要发现藏在蜡烛里的秘密情报。
“最可怕的东西”
指藏有情报的半截蜡烛。
为什么是最可怕的?因为当蜡烛碰到金属管时就会熄灭,这时秘密就会泄露,不仅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会结束生命,更重要的是情报站会遭到破坏。
3、描写情况危急的成语:千钧一发火烧眉毛燃眉之急迫在眉睫命悬一线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心花怒放忐忑不安心如刀绞
4、学习本课,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去了解人物。
5、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一场危机
..似乎过去了。
“似乎”一词准确地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不能去掉。
(2)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
..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似乎”一词逼真地反映了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其实德军的眼睛并非一定盯着蜡烛,所以也不能去掉。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一、重点字词
聂荣臻无辜菩萨
gū无辜姑父蘑菇孤身一人估计
pú菩萨奴仆葡萄蒲扇
二、课文内容
1、至仁至义的聂将军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日本孤女,被称为“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2、人物的形象,可以从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上去体会,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能从下面的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人民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聂将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
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而并非日本士兵和日本人民,所以我们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同时表明了我八路军的态度,要为民族的生存与人类和平抗战到底。
体现的是聂将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
3、《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故事,记叙了聂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他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反映了聂将军宽广的胸怀和中日人民的深厚友谊。
聂将军名_聂荣臻。
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因为聂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具有慈善心肠和宽大的胸怀。
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是因为他为缔结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课文是按发展顺序依次写了救出孤女、关心照料孤女、送归孤女、孤女谢恩这些内容。
三、拓展
1、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2、写出与“救命之恩”结构相同的成语
安身之地、不败之地、八拜之交、不白之冤、不惑之年
3、中国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
练习2
1、《夏日绝句》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所写“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现了作者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活着应当做杰出的人物,死了要做鬼中的豪杰。
诗中李清照怀念古人项羽,目的是借项羽宁死不退回江东来讽刺南宋君臣不退而退、苟且偷安的行径
2、与儿童有关的田园诗: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