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与实践
- 格式:docx
- 大小:24.92 KB
- 文档页数:10
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你开展小课题研究要探讨哪些具体问题?反思过去,课题研究往往存在着“假、大、空”等不良现象,实效欠佳。
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必须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和实际,突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
让教师的研究更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自我发展,倡导在中小学教师中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
教师可以没有大课题,但应该有自己的小课题;可以没有系统的研究方案,但应该有自己结合实践工作的反思和记录,这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需。
所谓小课题,指的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
小课题的特点是切口小、范围广、方向明、周期短、投资少、收益高。
开展小课题研究要探讨哪些具体问题呢?(一)小课题研究选题的原则要选好课题,首先要明白为什么研究,也就是选题有没有价值.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
即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或为教育教学中的某个现象寻找答案。
这种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
往往随问题而来,问题解决了,课题也就结束了。
要使选题有价值可以用几个字来检查核准。
即“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育,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少好高骛远,类似于“期末语文字词复习方法”的研究,就符合三个贴近的原则。
“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学习研究。
类似于“英语口语测试与学生英语成绩提升研究”,就符合“小”的原则。
“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少一点大而空的全局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如“毕业班后进生转化研究”、“加强学生课堂自主管理的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口语表达兴趣之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解题技巧指导的研究”等等。
(二)小课题研究的流程选好课题以后,就要着手研究。
小课题研究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包括材料,方法选择,方案制定等。
(2)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采访,获得直接研究材料,或者通过体验,模拟等取得相关材料。
小学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小学课题研究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小学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1. 选择课题。
在选择课题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
比如,可以选择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作为课题研究的内容。
2. 制定研究计划。
制定研究计划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确定课题研究的时间、地点、对象、方法等具体内容,明确研究的步骤和目标,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题研究。
3. 收集资料。
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教师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成绩、学习反馈等信息,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方式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4. 实施研究。
在实施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课堂教学实验、小组讨论、个别辅导等形式,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相关数据。
5. 分析总结。
在研究结束后,教师需要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所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经验和借鉴。
6. 完善成果。
教师可以将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整理和完善,形成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形式,分享给其他教师,也可以将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注意事项。
1. 确定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明确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2. 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合理安排研究时间和任务。
3. 收集全面的研究资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实施研究时,注意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方法。
5. 对研究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展示“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通过对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实践研究,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报告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五个部分。
研究背景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然而,目前我国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然后,设计并实施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实证研究,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分析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情况。
最后,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经验和教训。
研究结果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 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活动设计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和合作交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教师在活动中应扮演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同时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
4. 科学探索活动的评价应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结合,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结论本课题通过实践研究,验证了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的报告应根据实际研究成果和数据进行撰写。
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策略与实践“小课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的实践与策略研究,是立足学生的已有经验并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展开的研究,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发现、自主探究与科学研究等认识活动,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开展及开展的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等问题。
我们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课题研究需要与学生个人兴趣相结合、开发与利用并举的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平台,开展多方面的研究。
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策略1.发挥地域优势,洋溢乡土情。
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学习空间大,校内外的自然环境都包含着可以探讨研究的问题资源。
小课题选题应当充分挖掘这部分资源,体现学校及地方特色,发挥地域优势,让学生觉得学校可爱,家乡可亲。
2.立足生活世界,充满生活味。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没有现成的资源库,所以我们要善于立足生活、社会去发现问题、确立研究主题。
3.凸现学生主体,体现趣味性。
学生有了学习知识的自主选择权,才会有“自己发现的东西”。
小课题越贴近学生的经验、越关注学生的兴趣,学生越愿意研究,研究效果也越好。
4.小中见大,激荡成就感。
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专业性较强的课题,课题要小,浅显易懂,选题应具有可操作性。
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进一步激励学生深入研究。
二、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教师指导策略1.选题。
研究问题主要来自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形成小课题研究《问题库》,教师从问题库中选取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
2.制定计划。
教师要指导学生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和途径。
根据研究实际形成小课题研究《思维导图》。
学生的方案主要应包括三部分内容:(1)要研究什么? (2)怎样研究?(3)预计最后的研究成果是什么?3.行动研究。
在一阶段是学生分个体或小组的形式按制订好的研究计划探索的过程。
小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总结小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工作,涵盖课题研究的背景、目标、方法、实施过程、研究成果及反思。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期望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化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一、课题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园文化建设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如内涵不足、形式单一等,亟待研究和解决。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小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小学生文化素养,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查法、实证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综合研究方法。
四、研究实施过程1. 文献研究收集并分析国内外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提炼小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关键要素。
2. 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小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进行深入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文化建设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启示。
4. 实证研究在实际校园环境中,开展小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观察和评估实践效果。
5. 行动研究针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持续性的行动研究,优化实践方案。
五、研究成果1. 理论成果系统梳理了小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 实践成果成功实践了一系列小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有效提升了校园文化品质。
3. 研究反思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了全面反思,总结了研究成果的局限性和启示。
六、结语小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化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小学生科学特色作业小课题的研究实践引言在当今教育环境中,科学教育被视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科学特色作业小课题的研究实践旨在探索和实施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兴趣。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该研究实践的过程、方法和成果。
研究目的1. 探索小学生科学特色作业的设计方法和实践策略。
2. 分析小学生科学特色作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的影响。
3. 总结经验,为其他学校和小学生科学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小学生科学特色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校或班级,分析其科学特色作业的设计和实践经验。
3.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小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科学特色作业的看法和期望。
4. 实证研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小学生科学特色作业的实施效果。
5.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科学特色作业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的影响。
研究实践过程1. 设计与开发:根据研究目的,设计小学生科学特色作业的内容和形式。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开发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实践性的作业。
2. 实施与推广:在选定的学校或班级中实施科学特色作业,观察和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和完善作业设计,以确保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3. 评估与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教学观察等方式,收集学生、家长和教师对科学特色作业的反馈。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科学特色作业的实施效果。
4. 总结与推广:根据研究结果,总结科学特色作业的设计和实践经验。
将研究成果与其他学校和小学生科学教育工作者分享,以促进科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小学生科学特色作业的设计方法和实践策略。
2. 提供实证研究数据,证明科学特色作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的积极影响。
3. 发表相关论文,推广研究成果,为我国小学生科学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教师课题研究与教育实践方案一、问题的提出在教育领域,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专业能力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由于教育环境和学生特点的多样性,每位教师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
因此,教师课题研究和教育实践方案的制定变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的设定教师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深入调研和研究,找到针对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加以实践。
教育实践方案的目标是系统地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三、课题的选择选择适合的课题是教师课题研究和教育实践方案成功的关键。
根据学校、教师团队的需求和特点,可以选择与课程改革、学生学习困难、教师教育培训等相关的课题。
四、调研与分析在选择课题之后,进行调研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校的教育环境,从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五、问题的深化在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化。
通过查阅相关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将问题与理论联系起来,找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可能途径。
六、解决方案的制定在深化问题之后,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应该包括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评估方式。
通过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七、实施与调整实施教育实践方案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关键一步。
教师需要根据制定的方案具体实施,并不断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观察和反思。
根据实际效果,教师可以对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的效果。
八、实践的验证实践验证是教师课题研究和教育实践方案的重要环节。
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教师可以对方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得出结论。
九、经验的总结与分享在实践验证之后,教师应该对整个教育实践方案进行经验总结。
教师可以思考方案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根据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经验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以促进教育实践的共同提高。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导致阅读效率低下,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索一种有效的初中英语阅读策略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课题研究目的1. 了解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探索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阅读策略教学方法。
3.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4. 为英语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课题研究内容1. 现状调查与分析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学生阅读策略掌握情况、教师教学策略运用情况以及阅读教学效果。
2. 项目式学习理论探讨研究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包括其特点、实施步骤和评价方法等。
3.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阅读策略教学设计结合项目式学习理论,设计一套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阅读策略教学方案。
4. 教学实践与效果评价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该教学方案,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进行效果评价。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英语阅读策略教学和项目式学习的研究成果。
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和教师对英语阅读策略教学的看法和需求。
3. 行动研究法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阅读策略教学方案。
4. 案例分析法对教学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项目式学习和英语阅读策略教学的相关理论。
2. 设计阶段设计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阅读策略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3. 实施阶段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该教学方案,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进行反馈和调整。
课题研究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导言:在教育领域,课题研究和实践教学都是重要的教育手段。
课题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践教学则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结合课题研究和实践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题研究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需要选择一个方向或主题,这就需要他们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课题研究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形式。
学生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往往需要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
这种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三、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实际操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实践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互补充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课题研究的不足。
课题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研究和探索,而实践教学强调实践经验的积累。
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相互补充,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五、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并积累实践经验。
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六、课题研究与实践教学的互动课题研究和实践教学之间可以进行互动。
学生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可以借鉴实践教学的经验和成果。
而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也可以成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通过这种互动,课题研究和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相互促进。
七、课题研究与实践教学的实现方式要有效结合课题研究和实践教学,有几种实现方式可以尝试。
一种方式是将课题研究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解决问题,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
另一种方式是将实践教学作为课题研究的一种资源和支撑,通过实践操作发现问题并展开研究。
小课题研修总结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当前教育实践中,课堂教学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教学效果,本次小课题研究应运而生。
本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和验证新型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研究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调研、教案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效果评估等。
通过对这些环节的深入研究,力求找到适合学生的最佳教学模式。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采用了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多种方式。
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前沿动态;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实验教学对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实际操作和效果检验。
四、研究成果与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教学设计方面,形成了一套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方案;在教学方法上,创新了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在教学效果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升。
在研究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如部分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不强,个别教学策略的普适性有限等,这些都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五、后续工作展望基于本次研究的成果和经验,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内容,扩大研究范围,尝试将研究成果推广到更多的班级和学科中去。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与更多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六、结语小课题研究作为一种灵活、实用的教研形式,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研修总结,我们不仅总结了研究的成果和经验,也为未来的教研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够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幼儿篮球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研究小课题申报书一、课题名称:幼儿篮球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研究二、课题申报人:(申报人姓名)三、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体育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篮球作为一项普及度较高的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到幼儿园和家长的关注。
然而,传统的篮球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因此,如何将篮球活动游戏化,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成为了当前幼儿篮球教学的重要课题。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幼儿篮球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研究,探索一种更加符合幼儿特点的篮球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篮球技能水平,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运动兴趣。
四、课题研究目标:1. 分析幼儿篮球活动游戏化的理论依据,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2. 设计一套适合幼儿特点的篮球活动游戏化教学方案。
3. 通过实践验证篮球活动游戏化教学方案的有效性。
4. 总结幼儿篮球活动游戏化教学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五、课题研究内容:1. 文献综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幼儿篮球活动游戏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理论分析:分析幼儿篮球活动游戏化的理论依据,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3. 教学方案设计:根据幼儿特点和篮球运动规律,设计一套适合幼儿的篮球活动游戏化教学方案。
4. 实践操作:在幼儿园开展篮球活动游戏化教学实践,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
5. 效果评价:通过对比实验、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价篮球活动游戏化教学方案的有效性。
6. 经验总结:总结幼儿篮球活动游戏化教学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六、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幼儿篮球活动游戏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实验法:在幼儿园开展篮球活动游戏化教学实践,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
3. 对比实验法:通过对比实验,评价篮球活动游戏化教学方案的有效性。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本课题的初衷是为了探究小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并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在我们学校,很多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惯,导致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欠缺。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的阅读更加有效。
在课题实施之前,我们进行了全校三至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发现学生存在许多弊端,如缺少良好的阅读氛围、阅读涉及的范围窄、拥有的课外书太少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让学生热爱读书。
同时,要给学生阅读的自由,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
其次,要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但要注意阅读方法的正确性,避免出现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失去阅读兴趣的情况。
通过以上建议,我们可以为小学生的有效课外阅读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我们学校每天都有30分钟的阅读时间,这保证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由阅读、写采蜜集、写读后感或交换读物。
每周五是教师课外阅读指导时间,教师可以推荐好的读物给学生,领着孩子一起阅读,或者进行阅读交流。
此外,学生还要求在家每天阅读15~30分钟,并记录每天读书的内容和时间,以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
为了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我们建立了四级联系的图书网:家庭书铺——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室——社会图书馆。
这样,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新鲜的课外阅读书籍资料,使学生真正徜徉在书的海洋中,知识的XXX。
在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方面,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好书。
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
但是,我们应该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研究的读物。
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其次,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例如,研究了《少年闰土》后,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XXX的《故乡》;学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故事。
开学第一课中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开学第一课是学生迎接新学期的开端,也是教师们介绍新的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的关键时刻。
在这一课中,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的格式来展开这个主题。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在开展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课题研究的重要性。
课题研究是一种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学生能够深入学习某个主题,并从中获得全面的知识和经验。
第二部分:选择合适的课题选择合适的课题是开展课题研究的第一步。
一个好的课题应该符合学生的兴趣和专长,同时也要与学校的课程目标相符。
学生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
通过选择合适的课题,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投入到研究中,并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第三部分:制定研究计划在开始课题研究之前,学生需要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应该包括研究的目标、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以及预期的研究成果。
通过制定研究计划,学生能够更好地组织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提高效率并增加研究的深度。
第四部分:开展实践探索在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学生还应该开展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过程。
通过实践探索,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来进行实践探索,从中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
第五部分:总结与展示在完成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后,学生需要进行总结和展示。
总结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回顾和思考,展示是将研究成果向他人展示的机会。
通过总结和展示,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报告、展板、演讲等形式进行总结和展示。
结论:开学第一课中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适的课题选择、研究计划制定、实践探索和总结展示等步骤,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题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引言课题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有直接影响。
本文将探讨课题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课题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哲学科学哲学是研究科学性质和科学方法的哲学学科。
它研究科学的逻辑结构、内容和方法,并试图揭示科学发展的规律。
科学哲学对于课题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它强调科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范式范式是指某一学科领域内具有广泛共识和认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在课题研究中,范式起到指导和规范研究的作用。
例如,在社会科学领域,使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是一种常见的范式。
方法论方法论是研究方法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研究方法的本质、特征和意义。
研究方法论可以帮助科研工作者理解不同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选择适合自己课题的研究方法,并正确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的实践应用课题研究方法的实践应用是将研究方法应用于具体课题的过程,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课题研究的第一步,它涉及到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问题、假设、变量定义和操作化等内容。
一个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是确保研究结果可靠性的关键。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课题研究的核心步骤,它包括采集和整理研究所需的数据。
数据收集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科研工作者需要注意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它是从收集到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数据分析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内容分析、质性研究方法等。
科研工作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数据分析方法,并正确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呈现结果呈现是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它需要将研究结果以清晰、准确和可读性强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结果呈现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科研论文、报告、演示等。
课题研究方法探索与实践引言课题研究是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到问题定义、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等方面。
采取合理的研究方法能够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进而为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探讨课题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实践,帮助研究者在课题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在课题研究之初,首先需要确定适合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选择应考虑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和研究的可行性等因素。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基于实际观测和经验数据的研究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客观性和可观测性。
对于需要验证研究假设或推断的课题研究,实证研究方法是常用的选择。
常见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案例研究等。
实验研究通过对自变量进行严格控制,来研究因果关系;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来探寻相关性;案例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少数案例,来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
理论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是基于理论构建和逻辑推演的研究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强调逻辑性和理论性。
对于需要构建理论模型、梳理学术观点或探索新理论的课题研究,理论研究方法是常用的选择。
常见的理论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逻辑分析和数学建模等。
文献综述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来总结和评价已有研究成果;逻辑分析通过逻辑推理和理论分析,来解释和探索研究问题;数学建模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和求解,来揭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实践与应用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只是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将方法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实际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来验证研究假设或推断。
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是课题研究的基础工作,对数据的采集质量和可靠性要求较高。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设计合理的数据采集方案、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并进行有效的数据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是在数据采集之后的重要环节,包括数据清洗、变量处理和缺失数据处理等。
研究者需要运用统计软件或编程工具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生成可靠的结果。
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数据分析是课题研究的核心环节,研究者可以采用统计分析、图表展示和模型建立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课题研究方法实践法一、引言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课题研究已成为各领域专业人士必备的技能。
实践法作为一种注重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方法,其在课题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探讨实践法在课题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及其优势,以期为广大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1.课题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企业管理等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注重实践性。
实践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强调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提高研究的现实意义。
2.实践法的重要性实践法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实际问题,为解决现实难题提供有力支持。
实践法在课题研究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研究真实性、增强研究可操作性、提升研究价值。
二、实践法概述1.实践法的定义实践法是指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研究,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2.实践法的分类实践法可分为实证性实践、创新型实践和改造型实践等。
实证性实践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理论;创新型实践着重于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改造型实践关注现有理论和方法的改进。
三、实践法在课题研究中的应用1.研究设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实践法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设计研究方案。
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实践对象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为研究设计提供有力依据。
2.数据收集实践法在数据收集方面具有优势。
研究者可以运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收集实践中的真实数据。
3.数据分析实践法有助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实践中的观察和调查,研究者可以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研究结论提供支持。
4.结果验证实践法在结果验证方面具有较高可信度。
研究者可以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检验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四、实践法的好处1.提高研究真实性实践法注重实际操作,可以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提高研究真实性。
2.增强研究可操作性实践法将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助于研究者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增强研究可操作性。
3.提升研究价值实践法有助于研究成果的应用,可以提升研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小课题研究与实践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1.定义是指研究者在已有的成功经验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中,选择研究范围比较微观、研究内容比较具体、研究切口比较细小,研究周期比较短暂、容易操作且有兴趣、有能力完成研究任务的问题进行研究。
2.区别大课题:教育行政部门拟定,学校申报、立项,教育部门是课题的拟定者、审核者、管理者和成果鉴定者。
小课题:从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科组共同确定、研究,并且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属于校本研究,有一定的规范性。
教学反思活动:教师个体围绕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论述、分析,如写教学日志、传记、构想,课后小结等也属于校本研究的形式,但缺乏规范性。
所以,小课题研究是介于大课题研究与教师反思活动之间的教科研活动,是学校教科研的第三条道路。
3.小课题的特征:(1)研究的是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
(2)有明确的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范畴、主题。
(3)有完整的研究过程,包括选题——资料搜集——制定方案——开展研究——进行总结。
4.特点:(1)应用性(从实用性看)小课题研究属应用性的课题研究,皆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或者针对中小学教育的具体实践,为的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是一个教中研、研中用的过程,教、研、用三者是一体化的,因而相对大课题而言更具有针对性与紧迫性。
(2)双重性(从研究的目的看)小课题研究不以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和向外展示成果为目的,也不仅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而是以提高教师研究能力、专业性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
学者型、专家型、学术型教师的成型、发迹都是从小课题研究开始的。
(3)群众性(从主体看)大课题:一部分教师、少数几个人小课题:人人都是研究者,个个都是主持人二、如何确定小课题1.要先有通盘考虑:题目的确定要基于对小课题研究的整体规划,要针对从自己实践中挖掘出的真实问题。
尤其要琢磨好:(1)目的;(2)方向;(3)内容;(4)重点;(5)方法。
2.要确定(界定)好关键词(要素)(1)五个关键因素:研究方向、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重点、研究方式或者方法(2)四个基本要求:明确;完整;准确;简洁。
例:低年级/语文/集中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学段、年级、学科内容/重点明确准确完整、简洁3.要采用表达肯定意见的陈述句(句式)不采用口号式的题目,例“走近文本”,“我能行”不采用祈使句式,例“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标准案例:(1)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2)三年级语文易错生字归因及对策的研究三、小课题研究应注意的问题(一)小课题研究贵在“小”:(1)选择切口小:一个要素、一个环节、一个章节、一个案例、一个方面、一种现象。
(2)研究范围小:从小处着眼,研究的内容一般只针对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展开,如:教师怎样倾听学生的发言。
(3)解决问题小:主要解决教师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因此应当贴近实践、扎根班级、扎根课堂、扎根学生。
例1:新课题背景下作业改革研究(研究过大)例2:指导小学生背课文的研究(研究很小)(二)小课题研究贵在“细”:(1)发现问题须细心:有深入研究问题的慧眼、细致分析疑难问题。
(2)问题转化为课题须细心:问题不是课题,却是课题的基础。
有意义的问题才能成为课题,因此教师悉心对问题进行梳理,将问题上升为课题。
例: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普遍有较大困难,记得慢,忘得快,然而,记忆单词是有一定的方法技巧的。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好单词,教师确定了“怎样让学生巧记单词”的课题。
3.研究方案的设计须细心:教师要对研究方案的各个细节进行具体设想,确定研究步骤,预见可能存在的障碍及解决的办法。
例:有一个数学教研组确定的课题是“研究学生讲题的可行性”,教师首先明确研究,梳理出“什么样的题让学生讲”“如何讲”“会有什么样的效果”等问题;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讲题习惯;再者,教师及时作好讲前安排,讲时点评,讲后小结。
课题研究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4.研究过程的实践须细心:资料的搜集保存,小问题要细心来“大做”。
5.研究成果的形成须细心:论文、调查文集、调查报告、活动资料集粹、教师成长案例。
6.研究成果反思须细心:细心分析利弊得失,细心分析实际解决问题的效果。
四、小课题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
是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和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观察。
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让调查对象作答,以搜集调查对象对教育问题或现象的态度和看法的调查。
个案研究法:是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
五、小课题的研究方法设计1.课题的来源(问题提出):说明课题的起因2.研究内容: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3.研究目标:做到什么程度4.研究方法:用什么方法研究5.研究过程:分阶段、分步骤怎么做6.研究结果:分析、总结经验六、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第一,发现问题。
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是进行研究的前提。
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题目的讲解,差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
在教育教学中出现失败的时候,一定要多想想是什么问题造成的。
要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现问题之后,就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在于你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法是靠拍脑袋想出来的,还是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进行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让教师在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这是小课题研究最关键的一步。
借鉴别人经验的方法很多,读相关专业书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向老教师学习,然后通过分析综合,确定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用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
这是把理论运用到实践。
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因此,你寻找到的方法可能效果并不好,需要再返回到第二步。
一定要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既不要幻想马到成功,也不要因为再一次失败而沮丧万分。
第四,要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
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教育叙事,写自己这一过程的心路历程,谈谈体会,还可以写成教育案例,形成典型经验。
这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
第五,把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
这是第二次从理论到实践。
在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改进。
七、小课题研究成果表达比较正规的表达方式:报告式或叙事式。
1.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
包括:题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的分析应用。
2.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
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包括题目:引言:说明研究的起因;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
八、小课题研究的条件:1.教师的研究意识要强这里所谓的研究意识是指教师建立在充分认识教育科研意义基础上的问题意识、探究意愿。
由于小课题研究是一个由上而下而非自上而下的过程,即小课题研究更多的是无外在因素督促下的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研究,所以教师是否进行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能否持续一贯地进行,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较为强烈的研究意识。
教师的研究意识越为强烈,越有可能积极投入小课题的研究。
如果教师缺乏一定的研究意识,就会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熟视无睹而不可能进行小课题研究。
如果教师具有较为强烈的研究意识,甚至将教育科研看作一种生活方式。
2.教师应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确立和更新教育观念,而教育观念的核心和关键之处是教育价值观、教育目的观。
教师对教育价值论、目的论(如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越为充分,其教育价值、目的主张之间发现两者的落差,从而在这种落差间发现有待研究和解决的、真正的教育教学问题。
这样,教育理论的学习就为教师从各种问题中甄选和厘定值得研究的小课题提供了前提。
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的储备,教师就难以从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
3.学校应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对于小课题研究,运用一定的行政手段如学校最高管理层或学校教科室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进行动员,布置等是必要的。
但如果学校只是依靠行政指令的方式来推动小课题研究,那么,其成效将大打折扣。
因为单纯用行政手段去推动小课题研究,易于使教师感到开展小课题研究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而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而教师的被动应付行为,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化将大大地贬损研究的效果,这正是任何课题研究,包括小课题研究之大忌。
学校应尽可能少用行政性指令去推动小课题研究,而应更多地从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入手去推动小课题研究。
对教师开展的小课题研究,不作统一时间、统一步调的规定,以及教师研究什么课题、用什么方法研究、以什么形式结题,让教师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是为教师营造小课题研究的良好环境的最基本的要求。
为教师营造小课题研究的良好环境,学校应从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出发积极引导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对自觉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卓有成效者进行表彰,以调动其他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4.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一般而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越是围绕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则越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因为越是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活动,对教师素质要求的越高,同时也对教师的挑战越大,而当教师对这种挑战和对挑战的反应进行反思时,越可能产生认知冲突,所以越有可能发现需研究的小课题。
但时下在学校较为普遍存在的以提高学生考试分数、追求升学率为唯一目标的应试教育,不仅使学生片面发展,而且阻抑了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等教育科研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阻碍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由于倾心于提高考试分数,追求升学率,已严重弱化了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意识,已使教师无心,无力于开展教科研活动。
可以说,目前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考分、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已成为抑制教师教育科研的自觉性、积极性的最大障碍。
很难想象,一所一心一意、目不旁观、心无旁骛、全力应试的学校,教师会开展怎样的教科研活动?学校背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企望提高教师教育科研,包括小课题研究的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真可谓是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