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流放地:房县
- 格式:pdf
- 大小:174.71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古代六大流放地中帝王皇亲房陵特放文化(上) 流放自远古时期产生,到清末被废除,历经了几千年,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流放这种形式对流人的管理相对宽松,且流人的品级较高、流放规模较大以及上层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等,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流放文化。
鄂西北的房陵,曾是王公贵族特放之地,流放文化底蕴深厚—— 流放,从远古时期作为一种少量慎用的“放”、“逐”、“迁”、“谪”惩戒手段,一直到作为刑罚的 “迁徙”、“徒放”、“流刑”、“发配”、“三流”、“发遣”等,因朝代不同而有不同名称。
我国古代有六大流放地,即鄂西北的房陵(含上庸、郧乡、均县)、西北边疆地区的河西走廊及河套地区、岭南地区、海南岛三亚、西南黔州及蜀地巴州、东北黑龙江漠河及海林县宁古塔。
在这六大流放地中,房陵是我国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历史最长、人数最多、品级最高的宫廷帝王皇亲特放地。
鄂西北房县,古为房子国、彭部落方国、防渚、古麇庸二国、房陵、房陵郡、新城郡、光迁国、房州等。
从尧子丹朱避舜特放房陵,遂封于房为虞宾,是为房子国;秦始皇九年,长信侯嫪毐作乱被处死,株连四千余家人被夺爵徙房陵;秦始皇十二年,文信侯吕不韦被赐死,株连万余家人被夺爵徙房陵;秦始皇十九年,秦灭赵国,赵王迁献地图投降,被迀徙房陵;汉代有汉高祖刘邦长女鲁元公主的驸马赵王张傲、济川王刘明等位6位贵族流放房陵;唐代有唐高宗太子燕王李忠、唐中宗皇帝李显、唐太宗女高阳公主及驸马、宰相房玄龄之子房遗爱等12位王公贵族流放房州,其中唐中宗李显流放房州十四年半后被接回京城复当皇帝;五代十国时期,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流放房州,后汉高祖弟慕容彦超流放房州,后梁太祖侄儿惠王朱友能降封房陵侯;后周恭帝柴宗训被贬居房州,宋太祖弟秦王赵廷美流放房陵;赵匡胤心腹大将田钦祚被贬房州;北宋开国功臣王彦升被贬房州;后周恭帝柴宗训被贬居房州;明代有大臣母德纯落职戍房县。
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共有40余位帝王皇亲将相被流放房陵(房州),其中有16位帝王、16名皇亲、13名将相及刺史流放房陵(房州),总体概括就是:丹朱特放房陵开先河,秦代大规模,汉代帝王多,唐代集中地,五代两宋人物多,大明收尾清代移北方,历代流放特殊地。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者:王永重李炳江来源:《长江蔬菜·学术版》2016年第04期2008年,房县黑木耳通过国家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2009年,房县黑木耳又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保护,这标志着“房县黑木耳”不再仅仅只是一个名称,而是一种“身份”、一个品牌,更是做优产品、做强产业、富裕百姓的动力,对促进十堰市房县耳菇的生产经营,保护保存农业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维护和提高房县耳菇在国内外市场中的信誉与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房县黑木耳是传统名菜,也是特色产品,因其“形似燕,状如飞”,又被称为“燕耳”,又因其品种独特,营养丰富,可食可药可补,素有“山珍之王”美称,还被称为“中餐中的黑色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栽植工艺方法堪称世界园艺史的传奇。
千里房陵耳飘香房县古为房陵,因其“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室”而名(《史记》、清朝同治版《房县志》);“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不克。
朱遂封于房,为虞宾”(《竹书纪年》),“战国为房陵,属楚。
秦置房陵县,属汉中郡。
东汉末为房陵郡治。
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合房陵、上庸两郡为新城郡,房陵为新城郡治……”(《郧阳府志》、《房县志》、《中国历史地名大词典》等)。
称其千里房陵,既有历史的记忆,又有区域的界定。
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地处秦岭以南,秦巴山脉腹地,北部属于武当山脉,西南为秦岭地槽,南部属大巴山脉,南北高中部低,四周群山环绕,具有良好的森林植被和空气水源,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0~15℃,昼夜温差明显,年降雨量750~1160 mm,空气相对湿度75%,年日照时数1700~2 000 h,无霜期223天,位于食用菌生产的“黄金线”上。
房县生产黑木耳历史悠久,早在2000年前的《周礼》一书中就有记载。
黑木耳人工栽培起源于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的第一个食用菌品种,唐朝苏恭著《唐本草注》中就提到了房县黑木耳的人工栽培方法:“桑、槐、槠、榆、柳此为五木耳……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复之,即生尔”。
房县县城全景图絲 :帝王曾沐浴饮酒吟诗的地方策划/段爽文/曹巍图/房县旅游局提供丨人文底蕴旅游兵富房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先后有 尧帝之子丹朱、赵国国王迀、秦国丞相吕不韦、唐中宗李显等 14位帝王将相流放此地;房县有博大精深的“诗经文化”, 它是中华诗祖、《诗经》采录人尹吉甫的故乡。
不仅如此,房 县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独具特色的黄酒文化、光彩夺目的革 命文化、神秘莫测的野人文化,使房县成为鄂西文化旅游圏中 的瑰宝。
房县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
全县森林覆盖率 77.5%,堪称“天然氧吧”。
世界著名的青峰大断裂带以及由 此而造就的溶洞、峡谷、古树、名木等自然景观异彩纷呈:有 以天悦温泉为主的五处温泉常流不断;有挂榜岩、望佛山等奇 峰异石;有野人谷、野人洞、岩屋沟等峡谷溶洞;有观音洞、 显圣殿、宝堂寺(尹吉甫祠堂)等文物古迹。
房县物产丰饶,特产众多。
有黄酒、黑木耳、香菇、娃娃 鱼、胭脂米、山野菜、绞股兰、虎杖、奇石等。
房县木耳、香 菇驰名中外;房县黄酒历史悠久、品质卓越;房县娃娃鱼“源 生态,类野生”,食用价值极高;房县胭脂米品质优良、营养 丰富。
房县旅游环境舒适优雅,正在创建“湖北省全域旅游示范 区”。
全县现有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5家,社会旅馆110家,“农家乐” 300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97家,曰住宿接待能力 可达1万人。
房县区位交通优势独特。
是湖北省“两山一江”黄金旅游 线上的神秘驿站,也是游客来往于神农架、武当山两大名山之 间的必经之地,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房县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生态文化旅游健康 城”建设目标,深入实施“旅游活县”战略,以“一城两带三88HUBEI PICTORIAL房县,古称“房陵”,因山林四塞,素有“蜀西孔道,楚北边 疆,秦陕咽喉,荆襄屏障”之称,巩固有如房室而得名。
该县居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和中西部接合部,东扼荆襄,西通川陕,南依神农架,北抵武当山,是“一江两山”(长江三峡一神农架一武当山)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连节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在古代被判流放一般会被流放到哪里?
导语:在我国古代有一种特有的流放之刑,是将罪犯发送到物质、文化多相对落后而又极为偏远的地区。
由于古人都有乡土情结,远离故土和家族,无论是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特有的流放之刑,是将罪犯发送到物质、文化多相对落后而又极为偏远的地区。
由于古人都有乡土情结,远离故土和家族,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对罪犯来说都是一种折磨,所以流放又被称为惩罚力度仅次于死刑的刑罚。
那么在古代,被判了流放之刑后一般都会被流放到哪里呢?
《尚书》曾记载:“流共工于幽州”。
而《史记》中也记载尧舜时期流放地点为幽陵、崇山等四个地方,这些地方大概是今天的北京、甘肃一带。
现在看来这些流放地仍在国家的中心区域,但在当时已经算作是最远的四极了。
秦汉时期的流放地是房陵,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房县,后来又进一步扩大到今天的酒泉、敦煌一带。
宋朝时,曾将西北地区设置为流放地,但却给罪犯逃亡塞外提供了便利,所以后来改成流放到今天的烟台沙门岛以及两广地区。
元明时期,流放的基本原则就是“南人发北,北人发南”,即如果是北方人,就将你流放到湖广,如果是南方人,就将你流放到东北地区。
总而言之就是不能让犯人太舒坦。
秦朝之前,流放的期限是12年到无期;南北朝时期改成了最长6年;唐朝以后又缩短为3年。
由于流放已经成为介于死刑和徒刑之间的一种惩罚方式,为了更好的惩罚罪犯,唐朝规定,判处流放的人到了流放地还要服劳役。
宋朝为了“防伪”,还要在流放的犯人脸上刺字。
生活常识分享。
发布时间:11-04-25 来源:秦楚网流放自远古时期产生,到清末被废除,历经了几千年,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流放这种形式对流人的管理相对宽松,且流人的品级较高、流放规模较大以及上层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等,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流放文化。
鄂西北的房陵,曾是王公贵族特放之地,流放文化底蕴深厚——流放,从远古时期作为一种少量慎用的“放”、“逐”、“迁”、“谪”惩戒手段,一直到作为刑罚的“迁徙”、“徒放”、“流刑”、“发配”、“三流”、“发遣”等,因朝代不同而有不同名称。
我国古代有六大流放地,即鄂西北的房陵(含上庸、郧乡、均县)、西北边疆地区的河西走廊及河套地区、岭南地区、海南岛三亚、西南黔州及蜀地巴州、东北黑龙江漠河及海林县宁古塔。
在这六大流放地中,房陵是我国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历史最长、人数最多、品级最高的宫廷帝王皇亲特放地。
鄂西北房县,古为房子国、彭部落方国、防渚、古麇庸二国、房陵、房陵郡、新城郡、光迁国、房州等。
从尧子丹朱避舜特放房陵,遂封于房为虞宾,是为房子国;秦始皇九年,长信侯嫪毐作乱被处死,株连四千余家人被夺爵徙房陵;秦始皇十二年,文信侯吕不韦被赐死,株连万余家人被夺爵徙房陵;秦始皇十九年,秦灭赵国,赵王迁献地图投降,被迀徙房陵;汉代有汉高祖刘邦长女鲁元公主的驸马赵王张傲、济川王刘明等位6位贵族流放房陵;唐代有唐高宗太子燕王李忠、唐中宗皇帝李显、唐太宗女高阳公主及驸马、宰相房玄龄之子房遗爱等12位王公贵族流放房州,其中唐中宗李显流放房州十四年半后被接回京城复当皇帝;五代十国时期,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流放房州,后汉高祖弟慕容彦超流放房州,后梁太祖侄儿惠王朱友能降封房陵侯;后周恭帝柴宗训被贬居房州,宋太祖弟秦王赵廷美流放房陵;赵匡胤心腹大将田钦祚被贬房州;北宋开国功臣王彦升被贬房州;后周恭帝柴宗训被贬居房州;明代有大臣母德纯落职戍房县。
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共有40余位帝王皇亲将相被流放房陵(房州),其中有16位帝王、16名皇亲、13名将相及刺史流放房陵(房州),总体概括就是:丹朱特放房陵开先河,秦代大规模,汉代帝王多,唐代集中地,五代两宋人物多,大明收尾清代移北方,历代流放特殊地。
房县:鲜为人知的“房陵文化圈”房县古称房陵,介于大巴山与秦岭之间,素称“千里房县”,为湖北省第一大县。
房县民间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房陵文化圈。
其中心地域在房县,整个地域范围大致可以概括为“东西两康,南北两江”。
即东起湖北保康,西至陕西安康;南起长江,北至汉江。
房陵文化圈有如下四个特点:1.神农文化是房陵文化的根基。
历史上神农架系房县辖地(1970年5月国务院批准神农架从房县划出设立县级神农架林区),炎帝在这里“斫木以耜,揉木为耒“,采集草药,医治病患,开创了农耕文明和医药文明,体现在民歌里有采药歌、农耕歌。
被称为汉民族文化创世史诗《黑暗传》在此发现,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最原始信息。
此外尧子丹朱被封为房邑候,他为儿子取名为房陵,因此,房陵的来历与其历史文化的传承有直接关系,应在神农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2.诗经文化渊源流长。
房陵人有好歌传统,其地又紧傍西周五畿之地,周王室定期派“行人”(行人是西周王室定期派出的到民间采风搜集民间歌谣的人)到这里采风,使诗经文化承载着民间诗歌和宫廷诗风互动与整合的轨迹,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的作者和编撰者是西周周宣王时期的大臣尹吉甫。
他是房县青峰镇人,有“宝堂寺”、“天官坟”和有关墓碑佐证。
至今这里还有诗经有关民歌的传唱。
3.流放文化是房陵文化最具特色的文化。
房陵是我国年代最早,规模最大、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流放地。
从秦朝到明朝的1400年里,史书记载有14位帝王被流放到这里,此外还有几千户的亲戚、誊属的整体流放也有多起。
被流放的帝王把宫廷文化带到了这里,使这块并不是陪都的地域成为当朝的“文化陪都”。
尽管历史上全国有不少的流放地,但像房陵这样的几乎是专供王室成员和高品级人等流放的地域,全国是唯一的。
4.秦巴文化颇具特色。
它不等同于大巴山山脉地域的文化,它蕴涵着楚文化,秦文化,巴文化及汉水文化。
房陵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属陕西汉中郡管辖,尤其是地处秦巴交界,朝秦暮楚,其民俗文化具有“楚调、巴音、秦韵”等。
中国古代四大流放地到底是怎么挑出来的?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
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以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
作为一种刑罚,流放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流放刑罚在我国起源很早,并且沿用历史悠久,从远古流放之刑出现,到清末被废除,历经了几千年。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说“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
”流放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沉淀中处于最深层最不愿意被人提起的中华另类文化,是中国传统政治中的一个独特的政治现象。
李德裕在《贬崖州司户道中》:“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
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
”--可见中华璀璨文化中流放文化是最凄苦的。
中国古代四大流放地房县(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南临神农架林区)海南岛(主要是崖州。
现为中国一个省,海南岛简称琼,位于中国最南端)丰州(丰州镇现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南安市位东部,与泉州市区接壤)伊犁(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成立于1954年,是全国唯一的既辖地区、又辖县市的自治州)岭南流放的是姬妾、潇湘,曾是朝庭流放文人的地方古代对犯人流放地的选择中国传统社会中,流放是十分独特的政治现象,被统治者自诩为一种仁慈的刑罚。
所谓“不忍刑杀,流之远方”(《大清律例“名例律上》),从而体现了儒家所提倡的仁政和慎刑。
但为了使流放刑起到降死一等重刑的作用,历代统治者煞费苦心的变换流放的方式,创造了花样翻新的流放形式。
与此同时,历代统治者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对于流放地点的选择也费尽心机,西北绝域、西南烟瘴和东北苦寒之地以及一些海岛都先后成为过流放地,形成了历代不同的流放标准,造就了诸多着名的流人聚居处。
这些地方也因为有了流人的开发,呈现了生机和活力。
溯房陵风俗之源享独特文明之旅我们生在房陵,长在房陵。
从小到大,房陵文化时刻在我们周围演绎着。
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沉淀,房陵文化渗透在一代又一代的心中,影响着一家又一家的生活习惯。
作为房陵人,传承和发扬是我们的责任,热爱与拥抱是我们的义务。
那么房陵文化风俗到底有哪些呢?忠孝之邦房县素有“忠孝之邦”之称,由来已久。
忠是指的辅佐周宣王,卓著勋绩的周太师尹吉甫;孝是指的是扇枕温席,带亲至孝的汉太守黄香。
尹吉甫,是房县名人,妇孺皆知,<<诗经.六月篇>>”二伐猃狁,至于太原”就是歌颂他们业绩的.后于房州当时的收入作为禄俸.死后葬于房州青峰镇北面的尹家山.就不必再述.黄香是汉朝的一位孝子.他在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母,夏扇枕,冬温席,善待父母,从不间断.他的孝名远扬,举国交誉,京师号日:江夏黄童,天下无双.可见时人推崇之深.(这也算是当时政府抓的精神文明工作吧)后置身仕途,官至江夏郡太守,宵衣旰食,勤政为民,兴利除弊,颇著政声.以故江夏之民,咸敬爱之,后坐水潦事免.据说他罢官后,作客房州,死葬于此.过去在房县中西关大梁道子对面,有一个”黄孝子祠”.前面有一道朱红大门,门额上书”黄孝子祠”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显出名人手笔.内有三间大厅,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大厅中央的神龛上供有一个木牌位,上书”汉孝子黄香之灵位”.四周墙壁上塑有鸟兽花木,清雅优美.后有一小院,三面都有围墙,中间有一座大坟,坟前竖一块石碑,上书”汉太守黄孝子香之墓”.院内翠柏数株,掩映低垂,四季常青.从江夏迁来的居民,咸奉孝子为宗祀之祖,每年春秋两季,祭祀不绝,相沿成习,历有年所.文革期间,祠宇坟墓,遭到毁坏,今已荡然无存.过去房县东门城墙上镌着”忠孝名邦”四个醒目大字,它集中地赞颂了这两位历史人物的光辉一生,同时也表明了房县有着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房陵忠孝文化启示着我们,并激励着我们。
延续着这种风俗,我们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的时代。
探究唐中宗李显房县是我国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历史最长久的帝王流放地之一。
因流放而带来的宫廷文化,改变了当地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
宫廷文化与民间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房陵具有独特价值的地方文化。
研究房陵流放文化,有一个人无论如何是绕不过去的,他就是唐中宗李显,房县人皆知的庐陵王。
他被母后武则天废黜皇位,流放至房陵长达十四年,后又复位重新当皇帝。
但不到五年,他就不明不白地死去。
李显作为房陵流放文化的一个标志性人物,值得人们去探究。
一、两度称帝几经沉浮李显(公元656年—710年),又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的第七个儿子、武则天所生的第三个儿子。
武则天生李显之前,害怕难产,召唐玄奘进宫诵经、祈祷,请求佛祖保佑,后顺利生下李显。
及至李显满月时,高宗赐名“佛光王”,敕玄奘进宫为师,并为之剃度。
李显两岁时封周王,授洛州牧;11岁时徙封英王,改名哲,授雍州牧;24岁时,因太子李贤以“忤逆”罪被废为庶人,李显遂而被立为太子。
公元683年12月,唐高宗李治驾崩,遗诏太子李显柩前即位,但“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武则天)处分”时年27岁的李显继位,是为中宗。
李显即帝位后,改年号为嗣圣,尊其母武则天为皇太后,立妃韦氏为皇后。
欲以岳父韦立贞为侍中(宰相),并授乳母之子五品官。
此任命受到中书令裴炎的当场抵制。
新为皇帝的李显感此蒙羞,怒曰:“我以天下与韦立贞何不可!而惜侍中耶!”裴炎将此事告知武则天。
李显的“冒失”给武则天一重要口实。
公元684年2月,武则天召集百官于乾元殿,裴炎与中书侍郎刘炜之、羽林将军程务挺等率禁军入宫,宣太后令,废李显为庐陵王,流放均州。
李显不服,申辩说:“我有何罪?”武则天斥责道:“汝欲以天下与韦立贞,何得无罪!”就这样,仅仅当了56天皇帝的李显被幽禁于别所,5月迁于均州郧乡(今郧县)。
不久,武则天下谕旨,命李显一行速赴房陵。
无奈的李显只好带领身怀六甲的韦氏和子女以及近臣、侍从数百人向房陵行进。
途中,韦后生一女儿。
房县实用1篇房县 1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东连保康、谷城县,东北交丹江口市,南临神农架林区,西与竹山县毗邻。
房县古称“房陵”,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
有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是全国著名的“木耳之乡”、“黄酒之乡”。
截至2012年,房县下辖12个镇、7个乡、1个国营林场、国土总面积5110平方公里,人口48.8万人,国家级贫困县。
西周以前,房县为彭部落方国。
《房县志》卷六载“.(尧)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
舜让弗克,遂封于房,是为房子国。
”(房国是有记录历史以来最早的部落方国)房县古为梁州城,西周以前为彭、房等部落方国。
春秋为防渚,属麇(jūn),春秋时国名,为楚所灭,在今湖北省郧县西)、庸(古国名,都上庸,今湖北竹山县东南,春秋时为楚国所灭)二国之地。
战国为房陵,属楚。
秦置房陵县,属汉中郡,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
(房县之名由此而来)东汉末为房陵郡治,改属荆州。
三国魏黄初__(公元220年)合房陵、上庸两郡为新城郡,房陵为新城郡治台。
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改属梁州。
南北朝时迭有变更。
北周改房陵县为光迁县,为光迁郡治。
隋大业二年(606年)为房陵郡。
唐贞观十年(636年)改光迁县为房陵县,为房州治,隶山南东道。
宋雍熙三年(986年)升房州为保康军,隶京西南路。
元为房州治,隶湖广中书省襄阳路。
至正二年(1342年)省房陵县入房州。
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始称房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襄阳府。
成化十二年(1476年),郧阳抚治,房县改属郧阳府辖。
__初年属襄阳道;__二十年(1931年)隶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__(1936年)改隶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房县是革命老苏区。
1931年夏,__,邓中夏、柳直旬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主力转战房县,开辟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苏区,成立了房县苏维埃政府。
1946年7月,王树声、罗厚福率中原新四军五突围部队转战房县,在房县中坝成立了鄂西北__,鄂西北行政公署和房县人民政府,开创了以房县武当山地区为中心的鄂西北根据地。
古代犯人流放的四大地方:
第一个最熟悉的地方就是宁古塔。
在与清朝有关的影视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皇帝将某些人流放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在刚看到宁古塔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误以为这是一座塔,其实这是一个地名,位于如今的黑龙江。
在古代的时候,这里非常的荒凉,据那些被流放此地的人记载宁古塔常年积雪,并且路途遥远,一路之上充满艰险,所以很多人一听到要被流放宁古塔,都是被吓得两腿发抖。
第二个地方是蜀地,也就是如今的云贵川一带。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发达,而这些地方又多大山,山路崎岖。
李白曾写过一首《蜀道难》,并在其中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不过这也是受当时交通的限制,如今交通发达,这些名山大川也都是成为了人们旅游的绝佳去处,很多人都想去游玩。
第三个地方是房陵,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房县。
房陵虽说是流放之地,但也不是谁想去就可以去的,房陵被称作是帝王流放之地,是等级最高的流放之地,是皇帝、皇亲国戚、王侯将相的流放之地。
秦始皇灭赵国后不杀赵王,就是把赵王流放到了房陵,吕不韦和嫪毐的家族也是被流放至此。
隋文帝的太子杨勇当时也被流放此处,先后共有二十多位帝王流放此处。
至今房县也是成为了旅游胜地,有诸多景点。
第四个地方就是海南岛。
海南岛也是古代的四大流放之地中的一个,海南岛在当时被称作是天涯海角的地方,因为路途太过遥远,还要经过很长一段艰险的水路,在当时又是荒无人烟,自然也是没人愿意去的流放之地。
如今的海南岛风景优美,很多人都想去那里度假,尤其是在寒冷的冬日,更是受人欢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古代流放犯人,主要流放到哪些地方?
导语:在现代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犯人被流放充军的桥段,基本上都是老少边穷的地方,尤其是水浒传中,很多梁山好汉就因为犯罪而被流放到当时的蛮...
在现代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犯人被流放充军的桥段,基本上都是老少边穷的地方,尤其是水浒传中,很多梁山好汉就因为犯罪而被流放到当时的蛮荒之地,因此这才不愿意去。
那么古代的流放地点一般都是哪里?现在很多地方那都是富得流油了。
首先要说明的是古代的封建王朝为何要设置流放?犯人为何不直接关起来或者直接杀掉呢?主要是因为,古代人力有限,而国家面积有这么大,周边很多地区那都是有待开发的处女地,而且如果将犯人关起来,还要管吃管住,很是不划算。
因此流放就有三大好处:一是,充实了老少边穷地方的人口;二是,有助于这些地方的开发,因为即使是犯人到了此,也是要吃饭的,要吃饭必然就要开垦荒地种粮食;三是,体现了皇帝的仁慈,不杀生。
所以从我国远古时期开始就产生了流放。
那么流放的地点在哪呢?
先来看看先秦时期,尧舜时代,流放地点主要是幽州、崇山等四个地方,这在当时那可是最穷,最远的地方了,《尚书》曾记载:“流共工于幽州”。
也就是共工被流放到了幽州。
那幽州是哪里啊?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我们伟大的首都,那可是富得流油的。
而当时其他的地区那就主要集中在甘肃,在现在看来,甘肃也还不是那么发达。
而到了秦汉时期,国土面积进一步扩大,但是当时最发达的地区是关中,河南一带,而广大的南方都是荒蛮地区,还有新开拓的靠近西域的酒泉、敦煌等郡,那更是荒无人烟。
因此,秦汉时代流放犯人最常去的地点就是房陵、酒泉、敦煌等地。
房陵就是现在的湖北房县,
生活常识分享。
这里是古代有名的流放地之一,但却有着天然的美,风景如画,与世隔绝在历史上,先后有20多位帝王被流放到湖北十堰的房县,也曾有王侯、皇后、公主被流放到此。
房县古称“房陵”,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
山高水长,纵横大地的青山,形成了天然的屏障,一旦进来,就很难出去了。
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东连保康、谷城县,东北交丹江口市,南临神农架林区,西与竹山县毗邻。
有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秦始皇灭赵国后不杀赵王,将赵王迁流放于房陵。
秦始皇仲父、相国吕不韦家族一万户、秦始皇太后幸郎嫪毐家族四千户被流放于房陵。
汉武帝时的济川王刘明、清河王刘年、汉景帝孙刘勃、隋文帝太子杨勇等都被贬房陵。
唐中宗李显流放房县十四年半后又回京城当了皇帝。
房县是中国中心地带,流放到这里来的,都是等级最高的人,从皇帝、皇亲国戚、王侯将相等。
虽然房县是古代有名的流放地之一,但却有着天然的美,风景如画,与世隔绝,是许多人不远千里,去到房县的理由。
房县的知名度不高的,也正是因为这个,隐藏在房县的一些的秘境,才更值得去探寻。
观音洞观音洞位于房县城南3公里处。
观音洞始建于唐朝,经过历代维修、扩建形成规模,如今已是湖北省的重点保护单位。
前揖凤岭,后枕龙岗,群山起伏,雄风壮观,鸟语花香。
野人谷与野人洞提及起野人,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神农架。
然而,在房县境内,有野人谷、野人洞,据说是因为以前常有野人出没,因而得名。
野人洞是一个多径洞口,洞内藏山,山中有洞,变化多端的巨大溶洞洞外百怪,似飞鸟、走兽或单独成景,或组合成趣,天工巧作,惟妙惟肖,形成数百处钟乳奇观。
野人谷与野人洞毗邻,十里长峡、山雄水美、潭绿石奇、曲径通幽,有“人间仙境、世外桃园、野人故乡、植物王国”之称。
有一条公路因“荡气回肠”而著称,它就是“十回首”,从空中俯瞰,真的是九曲十弯,“荡气回肠”啊!南潭南潭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县城南10公里,武神路旅游路旁2公里处,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自然风光独特,民俗文化淳朴。
中国古代四大流放地在哪里?流放地怎么挑出来的湖北(房县)房陵流放文化房陵,是中国四大流放地之一。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流放到这里的都是帝王将相、达官贵族,从先秦到宋朝,就先后有两位皇帝十王一驸马一丞相共14人流放房陵。
在任皇帝流放,后来又回去当皇帝的,历史上只有唐中宗李显一人,其余将相王候不是老死山林,便是被杀死在房县。
这些帝王将相举家迁徙最多时达一万四千余人。
(一)、吕不韦、嫪毐4000余家流放房陵。
嫪毐,是战国末年秦国宦官,因太后宠幸,权势很大,门下有食客千余人,家僮数千人,秦王政8年(公元前239年)封长信候,以山阳和河西、太原两郡为封地。
嫪毐与太后私混,生二子,为让儿子篡位,嫪毐、吕不韦与太后密谋发动政变。
公元前238年4月,秦王政21 岁,按秦国制度需举行加冕典礼,这时,吕不韦、嫪毐以太后之印,召各郡兵卒进宫谋反。
秦王政对吕不韦和嫪毐的举动早有察觉,并先下手,派兵捉拿叛军,嫪毐见事已败露,不甘坐毙,退守咸阳。
秦王政杀死嫪毐的两个私生子后,将皇太后打入冷宫,罢免了吕不韦的官职,重用李斯等文武良才,命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攻打咸阳,斩首数百,嫪毐败逃,秦王下令全国范围内悬赏捉拿嫪毐,不久嫪毐被捕,受车裂极刑,与吕不韦、嫪毐有关的亲属、家门、亲戚、朋友千余家一万四千余人全部流放房陵。
终身不能做官。
古时候一次流放一万四千余人,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二)、赵王迁赵幽嫪王迁,是悼襄王最宠爱的儿子。
公元前235年,悼蘘王死后,迁继位。
赵国地处河北,兵多将广,地阔粮丰,秦国几次攻赵,均被赵国大将李牧击败。
秦王政18年(公元前229年)秦王派著名大将王翦率兵攻打赵国首都邯郸,强攻一年无效。
王翦分析,自从老将廉颇离开赵国后,支撑赵国军事门面的只有李牧一人了,要灭赵国必先除李牧。
五翦深知赵王迁是头脑简单爱听谗言的人,便用重金收买了赵王宠臣郭开,通过郭开离间赵王和李牧的关系,赵王听信谗言杀掉李牧,秦军乘乱而入占领邯郸,活捉赵王将其流放房陵。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美丽的十堰来观光旅游。
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十堰光大旅行社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道一声大家一路辛苦了。
我是大家这次十堰之旅的导游,我姓何,大家叫我小何就好了,在我身边的是司机严师傅,严格的严,严师傅有多年的驾驶经验,所以大家在行车的过程中可以完全放心。
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将由我和严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
我们衷心的希望成为大家的好朋友,如果在本次旅行当中大家有什么问题或要求,可以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全力为大家去解决。
俗话说,相逢就是缘分,希望大家可以珍惜这点缘分,互相照顾,并请大家配合我的工作。
希望大家能够玩的开心,玩得尽兴!同时我也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首先,我们的车已经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了,朋友们在座位上坐好就不要来回走动了,以免车速过快啊发生危险。
其次呢,大家都起来得很早,还没有来得及吃早餐,那么希望大家把吃剩下的瓜果梨皮装进一个方便袋子里,下车的时候师傅会为大家清扫,这部车将陪伴我们一整天的时间,希望大家为自己的健康着想保持一个好的环境。
我先在这里谢谢大家的配合啦!最后一点就是坐在窗边的朋友千万不要把手或头伸出窗外,以免被其它车辆刮伤哦。
朋友们注意下我们的车是蓝白相间的金龙车,车牌号是1234,希望大家上下车时注意识别。
有一首歌叫做《常回家看看》,有一种渴望叫做常出来转转,说的就是旅游。
我们今天的第一站就是房县天悦温泉。
我简单地说一下,咱们的行程,咱们从7点钟出发的,估计俩个半小时后呢,我们就能到达房县县城了,接下来是逛逛县城等到十一点天悦温泉开门之后呢,咱吃过午饭就去泡温泉,估计下午五点左右呢,大家就可以回到你们温暖的家了。
让大家跟随小何去倾听历史回音畅享文化盛宴吧!在路上啊,我呢先给大家讲解一下房县温泉: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人们发现,流淌于山间石穴之中,其热如汤,四时常温。
古人便凿泉建池,以其洗浴灌溉。
它,于公元684年迎来尊贵的主人-唐中宗李显与他的嫔妃们。
诗经溯源(三)房县是古老《诗经》的采风地《诗经》是我国“四书·五经”之首,堪称中华文化的元典.十堰专家学者考证认为,《诗经》的采风者、编撰者-—2800多年前辅佐周宣王,被赞颂为“文武吉甫、万邦为宪”的西周太师尹吉甫是房县人。
那么,房县和《诗经》民歌有着什么关系呢?编撰《诗经》堪称国家级文化工程尹吉甫比老子早281年,比孔子早301年,比屈原早512年,比李白早1553年,比杜甫早1563年,比白居易早1654年。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编写中华诗史,恐怕要将他排在首位,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尹吉甫可以当之无愧地堪称“中华诗祖”.经过学者们多年的考证,2800多年前的一位古人——尹吉甫的面貌变得逐渐清晰。
他是西周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南征北伐维护周朝统治,深受宣王器重,被封为西周太师。
太师,是周天子下面最重要的辅弼之官,和太保、太傅,并称为“三公”,三公之中,太师的地位最为尊贵.《诗经·小雅·节南山》说“尹氏太师,维周之氐,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毗”,意思是像尹家这样的太师,把握国家权力,维系四方诸侯,天子赖以辅助,由此可见,太师的职责是多么重要。
周宣王时期,史称“宣王中兴”,政治比较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这是因为任用了像仲山甫、尹吉甫这样一批有能力的重臣。
周朝重视建立礼乐制度,推行教化来巩固统治,《诗经》便主要产生于这一时期。
古人说:“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
”《诗经》仿佛一幅周朝的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画卷,既有全国各地,山野乡村的民间歌谣,也有天子诸侯的宫廷雅乐,为规范社会伦理,建立礼乐文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周朝是如何推行《诗经》编撰这一堪称国家级的文化工程的呢?据史料记载,周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普遍的采诗和献诗制度。
《汉书·食货志》记载:“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