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1
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
-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 化学式和化合价的确定
- 原子、离子和分子的区别
- 元素的同位素和同质异构体
- 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性质
第三章: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
- 反应的放热和吸热特征
- 常见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
第四章:氧气与氧化还原反应- 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 非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实例
第五章:电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历史上有关电的发现
-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和关系
-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
- 电灯、电热器和电风扇的原理和应用
第六章:常见金属和非金属
- 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 常见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 金属和非金属的特点对比
- 金属的提纯和新金属的开发
以上提纲适用于九年级上册化学的复习内容。
每个章节中应注重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并加强与实际生活和应用领域的联系。
祝您复习顺利!。
一、物质的分类和性质1.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2.纯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3.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二、元素和化合物1.元素的概念和特征: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无法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2.化合物的概念和特征: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比例组成,可通过化学反应分解。
3.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原子种类和结构不同,化学性质明显不同。
三、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1.金属元素:常见金属元素的名称、符号和性质。
2.非金属元素:常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符号和性质。
3.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差异:导电性、延展性、外观等。
四、离子和离子键1.离子的概念: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电的粒子。
2.离子的命名和公式: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命名及组成。
3.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正、负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力相互吸引而形成稳定的化学键。
五、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物质。
2.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3.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算: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
4.化学方程式的应用:计算反应物的量、产物的量,判断反应类型。
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浓度、温度、物质状态和催化剂。
2.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达到动态平衡。
3.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力和浓度的变化对平衡的影响。
4.平衡常数和平衡定律的表示:平衡常数和平衡定律的计算。
七、酸、碱和盐1.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酸味、腐蚀性,碱味、碱性等。
2.酸、碱的离子理论:酸离子和碱离子的理论。
3.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酸碱中和的化学方程式。
4.酸、碱和盐的应用:酸碱指示剂、肥料、制药等。
八、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电子的转移和氧化数的变化。
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平衡:氧化数的变化和电子的转移。
3.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和特点。
九、常见化学实验1.实验室常见器材:量筒、玻璃管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提纲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提纲一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物理变化是没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气味、干冰升华、氧气液化3、化学变化是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如木炭还原氧化铜、石墨转化为金刚石4、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气味、状态、水溶性、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金刚石的坚硬、石墨的质软、石墨的带电性等。
5、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氧气的氧化性、碳的还原性和可燃性、一氧化碳的毒性、二氧化锰的催化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能与石灰水反应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提纲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 o2 n2 稀有气体 co2 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 21% 78% 0.94% 0.03% 0.03%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物质现象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磷产生大量白烟(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还加上:水倒流入集气瓶并占1/5体积)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3、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二不变)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4、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
5、氧气的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满。
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提纲三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分子和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1. 精细结构和材料的特性•原子与分子的组成–原子的结构:质子、中子和电子–分子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则–周期表的特点和应用•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密度、熔点和沸点–溶解性和导电性•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平衡与化学能3. 酸、碱和盐•酸的性质和常见酸的溶液的特点•碱的性质和常见碱的溶液的特点•酸碱反应–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应用–盐的性质和晶体结构4.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的性质和常见金属的特点•非金属的性质和常见非金属的特点•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的氧化和还原–金属的腐蚀和保护5. 燃烧和能量转化•燃烧的过程和燃烧产物的特点•燃烧反应的类型–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燃料的选择和利用•能量转化–燃烧产生的热能–化学能的转化和利用6. 空气与氧气•空气的组成和性质•鹏飞性质和制备方法•氧气的制备和性质•氧气的应用7. 水和溶液•水的特性和性质•溶液的组成和性质•溶液的浓度和溶度•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8. 酸碱中和反应和气体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气体的性质–气体的容量和压强–状态方程和气体的分子速率–气体的扩散和溶解度9. 酸碱溶液的浓度和氧化还原反应•酸碱溶液的浓度–酸碱溶液的稀释和制备–酸度和pH值•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电子的转移–起电子体和受电子体–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10. 原子和元素周期表•原子的核外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值和原子的价层电子数–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周期性–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趋势–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以上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的复习提纲,通过复习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这个提纲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复习化学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提纲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A.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分类a.纯物质和混合物的区别b.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2.物质的性质与性质说明a.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b.物质的颜色、气味、味道等性质的观察与描述B.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2.化学反应的条件和标志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A.金属与非金属1.金属性质及常见金属的性质a.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韧性2.非金属性质及常见非金属的性质a.不导电、脆性和不延展B.酸、碱和盐1.酸的性质和常见酸a.酸的腐蚀性和酸性溶液的观察2.碱的性质和常见碱a.碱的腐蚀性和碱性溶液的观察3.盐的性质和常见盐a.盐的溶解性和盐的化学反应C.常见气体的性质和检验1.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2.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三、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A.化合价和化合式1.元素化合价的确定2.化合式的书写和解读B.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1.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例2.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四、溶液的制备和常见性质A.溶液的制备方法1.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关系2.溶液的稀释和浓缩方法B.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的形成条件1.溶质溶解过程的动力学和平衡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规律C.溶液的常见性质1.溶液的颜色、透明度和电导性2.气体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五、离子反应与沉淀反应A.离子反应的认识1.离子的概念及离子符号的表示2.酸、碱和盐的离子反应B.沉淀反应及其原理1.沉淀反应实验的步骤2.沉淀物的形成原理六、电解和电化学A.电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2.电解过程中的离子移动和电极反应B.电化学原理与应用1.电流和电压的关系2.电解池和电池的结构与原理3.化学电池的种类及其应用七、酸碱中和与盐的制备A.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2.酸碱中和反应的计量关系B.盐的制备和性质1.盐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步骤2.常见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八、物质的氧化还原A.氧化和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判断方法B.常见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1.金属和非金属氧化反应2.金属和非金属还原反应九、有机化学初步A.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点1.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B.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1.烃类的性质及分类2.醇和醛的性质及应用这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的提纲,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三上学期化学复习提纲【三篇】【导语:】本文是为您整理的初三上学期化学复习提纲【三篇】,欢迎大家查阅。
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B=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A+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C=AC+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CD=AD+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2H2O+O2↑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提纲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1物质的分类1.1.1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1.1.2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1.2物质的性质1.2.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1.2.2物质的观察与判断1.2.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关系第二章:常见物质及其变化2.1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2.1.1常见金属元素及其特点2.1.2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2.2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2.2.1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特点2.2.2非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2.3酸和碱的性质和应用2.3.1酸和碱的定义及常见性质2.3.2酸碱反应和其中的离子方程式2.4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应用2.4.1常见气体的特点和制取方法2.4.2气体的扩散和溶解性质第三章:化学方程式3.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3.1.1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定义3.1.2方程式中的符号和说明3.2化学方程式的平衡3.2.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量之间的关系3.2.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2.3能量变化与反应速率的关系第四章:水和溶液4.1水的性质4.1.1水的结构和特点4.1.2水的溶解性和晶体水合物4.2溶液的概念和性质4.2.1溶液的定义和组成4.2.2溶解度和饱和度的关系4.3pH和pOH的概念4.3.1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应用4.3.2pH和pOH的计算和物质酸碱性判断第五章:化学实验5.1常见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5.1.1常规实验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5.1.2化学方程式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5.2酸碱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5.2.1酸碱中和和酸的强弱测定实验5.2.2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及其应用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6.1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影响6.1.1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概念6.2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6.2.1大气污染和水处理的方法6.2.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这是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的初步提纲,涵盖了基础的物质性质、常见物质及其变化、化学方程式、水和溶液、化学实验,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九年级上化学提纲一、学科概念及基础。
(一)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科学。
(二)化学以实验为基础。
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关键词:“变成”、“生成”、“冷凝”、“沸腾”等)(一)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分子种类不变。
(二)化学变化。
1. 基本特征:生成其他物质,并伴随发光、发热、吸热、颜色改变等。
2. 实质: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其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原子种类不发生任何改变。
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关键词:“能”、“可以”等)(一)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即化学性质。
(二)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性质即物理性质。
四、药品的取用和加热。
A。
药品的取用。
(一)固体。
1. 大块固体,“一横而放三慢竖”(防止试管底部被打破)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药品,放在试管口,缓慢竖起试管。
2. 颗粒粉末,“一横二送三竖”(防止药品粘在试管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送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
3. 不定量的,取药品体积盖住试管底部。
(二)液体。
1. 不定量液体,“一倒二向三紧挨”。
(1)塞子倒放桌面(防止药品污染);(2)标签向手心(防止药品腐蚀标签);(3)倒完后,立刻塞紧瓶盖(防止药品污染);(4)倒时,药瓶口紧挨试管口。
2. 定量液体,“一选,二倒,三平,四读”。
(1)选择合适的量筒;(2)根据具体的量,适当导入液体;(3)根据差距,用胶头滴管配合增减。
(4)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最低(或最高处)保持平行。
B。
药品的加热。
(一)固体。
(防止冷凝水流下使试管炸裂)1.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2. 铁夹夹持在离试管口1/3处。
3. 先用酒精灯预热,后放在试管下加热。
(二)液体。
1. 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2. 用酒精灯先预热后加热。
五、系统知识体系。
(一)物质的化学变化及性质认识。
硫酸铜溶液(左)(CuSO 4)与氢氧化钠溶液(右)(NaOH )反应实验。
目的:探究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步骤:(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CuSO 4和NaOH 。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提纲一、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 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 物质与性质的关系3.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4. 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5. 化学式的表示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平衡二、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 反应类型及特征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应用4. 反应热与化学热力学三、常见元素与化合物1. 金属与非金属的特征与性质2. 金属元素与金属间化合物3. 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间化合物4. 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四、酸碱与盐1. 酸碱的定义及性质2. 酸碱反应及其应用3. 盐的性质与种类4. 酸碱盐的常见应用五、氧气及氧化还原反应1. 氧气的制备与性质2.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与特征3.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六、常见化学实验操作与仪器1. 常见实验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2. 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与维护七、化学与生活1. 化学与食品安全2. 化学与环境保护3. 化学与能源利用4.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意义八、化学与科学探究1. 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与方法2. 化学实验中的观察、记录与分析3. 科学伦理与安全意识九、化学实践与创新1. 化学实践的基本方法与步骤2. 创新思维与化学创新以上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知识点提纲,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你将能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原理,认识常见元素与化合物的特性,了解酸碱与盐的性质及应用,熟悉氧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化学实验操作与仪器的使用方法,认识化学与生活、科学探究以及化学实践与创新的关系。
通过化学的学习,你将发展科学思维、实践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为将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3年人教部编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复习
提纲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
- 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 物质与能量的基本关系
- 化学实验与化学方程式
二、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
-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 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三、常见元素和化合物
- 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 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
- 酸、碱和盐的性质和应用
四、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
-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 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
五、物质的变化
- 物质的燃烧与氧化
- 金属的腐蚀和防腐措施
- 相变与溶液的制备和分离
六、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热力学
-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酸碱中和反应的热计算
七、常见化学实验与应用
- 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化学实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 化学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以上为《2023年人教部编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记得多做练习题,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祝你学习进步!。
一、化学的基础知识1.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a.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b.化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与其他科学的关系2.物质的组成与性质a.物质的分类b.原子与分子c.元素与化合物d.物质的性质3.化学反应a.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b.化学方程式与它们的表示方法c.合成反应与分解反应d.酸碱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4.化学式及化学量a.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及其意义b.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c.摩尔质量及其计算5.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a.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b.元素周期表的组成与排列c.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规律二、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1.摩尔质量与化学计量a.摩尔质量与摩尔的概念b.摩尔与质量之间的转化及计算方法c.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关系2.反应的质量变化与计算a.反应组成与反应物的质量关系b.反应物的限量与过量c.反应的纯度及其计算3.反应的体积变化与计算a.气体反应的体积关系b.摩尔体积定律c.液体和固体反应的体积变化4.反应的能量变化与计算a.反应热、反应焓b.燃烧反应和其他常见反应的能量变化三、物质的热学性质1.比热容与焓变a.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b.焓的概念及其计算2.燃烧热与化学反应焓变a.燃烧热的定义及其测定方法b.化学反应焓变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c.异常溶解反应的焓变3.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速率a.化学能量与热力学的关系b.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四、溶液和酸碱理论1.溶液的组成及其性质a.溶液的基本概念及分类b.溶液的浓度计算c.溶解度与饱和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2.酸碱溶液及其性质a.酸碱的定义与酸碱指示剂的选择b.酸碱溶液的浓度计算c.酸碱的强弱与酸碱反应的特点3.酸碱中和反应a.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b.酸碱中和反应的计量关系c.酸碱滴定与指示剂的选择五、化学实验基础1.化学实验的基本概念a.化学实验的目的与意义b.化学实验的要素与安全注意事项c.常见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2.分离技术a.过滤、蒸发和结晶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b.浓缩、蒸馏和萃取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3.常见实验操作与技术a.溶液的配制与测定b.气体的收集与测定c.双远点反应和酸碱滴定的操作过程以上是九年级上化学的提纲,内容涵盖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物质的热学性质、溶液和酸碱理论以及化学实验基础等方面,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提纲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
复习可采⽤做好复习提纲的⽅法,下⾯⼩编给⼤家分享⼀些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提纲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成,微观上没有新分⼦⽣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冰的升华、⽊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成,微观上有新分⼦⽣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体、改变颜⾊、⽣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状态、⽓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属性、⾮⾦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团:在许多化学反应⾥,作为⼀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个原⼦⼀样的原⼦集团。
离⼦:带电荷的原⼦或原⼦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数)的⼀类原⼦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海⽔、⾃来⽔、⼟壤、煤、⽯油、天然⽓、爆鸣⽓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种分⼦;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化学式表⽰;③纯净物可以是⼀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提纲
第一章:物质组成与结构
- 1.1 物质的三态与物质的组成
- 1.2 元素与化合物
- 1.3 原子的组成与结构
- 1.4 分子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章:化学变化与能量
- 2.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2.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2.3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量关系
- 2.4 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
第三章:金属元素与金属
- 3.1 金属元素的性质
- 3.2 钠和钾的性质与应用
- 3.3 铝与铜的性质与应用
第四章: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化合物
- 4.1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 4.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应用- 4.3 硫和氯的性质与应用
第五章:溶液与离子反应
- 5.1 溶液的组成与性质
- 5.2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 5.3 离子的组成与离子化方程式
- 5.4 氧化与还原反应
第六章:酸、碱与盐
- 6.1 酸与碱的基本性质
- 6.2 中和反应的原理
- 6.3 盐的生成与应用
第七章: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7.1 化合价的确定与应用
- 7.2 化学式的书写与计算
- 7.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反应类型
第八章:常见气体的制取与性质- 8.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 8.2 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 8.3 气体的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
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 9.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9.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 9.3 一些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第十章:化学实验操作与技能- 10.1 常用仪器设备与实验操作
- 10.2 常见化学实验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10.3 实验结果的记录与数据分析。
初三化学上册复习提纲3篇初三化学上册复习提纲3篇中文化学一词,若单是从字面解释就是变化的科学。
化学如同物理一样,皆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
本篇文章是为您整理的《初三上册化学复习提纲》,供大家借鉴。
【篇一】初三上册化学期中复习提纲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六、化合反应氧化物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八、分解反应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初三化学复习提纲上册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和性质1.1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元素和化合物1.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 物质的性质与结构有关第二章化学式及摩尔质量2.1 化学式的表示方法•离子式和分子式的表示方法•化合价法和电子结构法计算化合物化学式2.2 摩尔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及应用第三章化学量的计算3.1 化学计量单位•物质的量(摩尔)、物质的质量(克)和分子数的概念•相关计算公式及应用3.2 化学反应的计算•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含量计算•限量、化学计量比和剩余量的概念及应用第四章气体的基本性质和气体定律4.1 气体的基本性质•压强、温度和体积的概念及关系•绝对零度和标准状态的概念4.2 气体定律•博伊尔-马利亚定律、查理定律、盖伊-吕萨克定律的公式及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公式及应用第五章原子结构5.1 原子结构的实验基础•光谱实验的原理及应用•汤姆逊和卢瑟福实验的原理和结果5.2 原子结构的组成•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发现及性质•原子结构的本质及相关模型第六章元素周期律6.1 元素周期律的实验基础•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的联系•田纳西州实验的原理及结果6.2 元素周期律的组织与特征•周期表各行和各列元素的特点及规律•周期律和族律的关系第七章离子反应和化合价7.1 离子反应的概念•阳、阴离子的概念及性质•离子反应的类型及适用范围7.2 化合价的计算•化合价的概念和相关规则•应用化合价计算化学式和离子式第八章共价键和分子结构8.1 共价键的概念•共价键的性质及成因•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区别8.2 分子结构的形成和性质•共价分子物种类和性质•分子结构的构成方式及相关模型第九章离子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9.1 离子化合物的性质•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测定•离子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应用9.2 水溶液中的电离类型和电离平衡•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的概念及区别•溶液中离子活度的概念及相关计算第十章一元几价酸是及其盐类10.1 一元几价酸及其盐类•酸碱理论的发展及基本概念•一元几价酸和其盐类的性质及应用10.2 酸碱滴定分析•酸、碱的体积比和计算方法•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滴定方法及应用结束语初三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复习提纲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12、三大化学肥料:N、P、K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全为混合物)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九年级化学(上)复习提纲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两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18、⑴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⑵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19、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MnO2= 2H2O + O2↑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0、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初三上册化学复习提纲【三篇】【导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稳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xx为您整理的初三上册化学复习提纲【三篇】,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初三上册化学复习提纲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提纲一、根本概念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复原性、稳定性〕。
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洁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如N2O2CO2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如N2O2S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如CO2KClO3SO2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
如CO2SO2等。
10、化合反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响。
A+B==AB11、分解反响:由一中反响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响。
AB===A+B12、氧化反响:物质与氧的反响。
〔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响〕13、催化剂:在化学反响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响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响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响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初三化学上册复习提纲_文档下载 :// wendangxiazai /b-a54d06b319e8b8f67d1cb921-2.html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响的催化剂]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响中所起的作用。
初三化学上册复习提纲初三化学上册复习提纲化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二、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
不能用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三、酒精灯的使用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活动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六、绿色化学的特点:P6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基本概念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如N2 2 2 P2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的性质)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N2 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如2 l3 S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
如2 S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 ==AB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AB ===A +B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
(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2、空气的成分:N2 :78% 2:21% 稀有气体:094% 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4、氮气的用途:P24、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1)污染: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
如:S2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
在一定的条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参加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的条与氧气反应的现象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硫S + 2 ==S2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铝箔4Al + 32 ==2Al23碳+2==2铁3Fe + 22 == Fe3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磷4P + 2 == 2P2 (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实验装置P34、P3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如P37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
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条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
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实验现象表达式电解水验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
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氧气+氢气(分解反应)2H2 通电2H2↑+ 2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
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
(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
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
(热胀冷缩)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四、原子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