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均匀试验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508.50 KB
- 文档页数:34
7.均匀试验设计本章要点:均匀试验设计的概念,特点;均匀试验均匀性准则,均匀试验基本方法和应用。
重点:因素、水平数确定,均匀试验设计表选择和使用;含有定性因素的均匀设计。
难点:如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求得最佳试验结果,难点就在如何进行数据分析,目前可以通过数据处理软件SAS 、Minitab 、Mathematics 、MATLAB 、SPSS 等进行,因此必须掌握其中一种,使得均匀试验设计发挥出真正作用。
7.1均匀试验设计的概念与特点均匀试验设计就是只考虑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均匀分布的一种试验设计方法,是部分因子设计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适用于多因素、多水平的试验设计场合。
试验次数等于因素的水平数, 是大幅度减少试验次数的一种优良的试验设计方法。
和正交试验设计相比,均匀设计给试验者更多的选择,从而有可能用较少的试验次数获得期望的结果。
均匀设计也是电脑仿真试验设计(computer experiments)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一种稳健试验设计(robust experimental design)。
70 年代以来,我国推广“正交设计”方法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然而当试验需考察的因素较多,且每个因素有较多的水平时,运用“正交设计”方法所需做的试验次数仍会较多,以至难于安排试验。
设一个试验中有m 个因素,它们各自取了n 个水平.若用正交试验法来安排这一试验,欲估计某一因素的主效应,在方差分析模型中占n -1个自由度,m 个因素共有m(n -1)个自由度.如果进一步考虑任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共有m C 2个这样的交互作用,每个占(n —1)2个自由度.上述两项自由度之和为m(n-1)+1/2 m(m-1)(n-1)2,若高阶交互作用可以忽略,其试验数必须大于m(n-1)+1/2 m(m-1)(n-1)2。
例如,在一个5因素三水平的试验中,试验数必须大于5×2+1/2·5·4·22=50。
文章编号:1002—1566(2004)03—0069—12均匀试验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历史回顾方开泰(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摘要:本文回顾计算机仿真试验设计的主要两种方法:拉丁超立体抽样和均匀设计,在过去二十五年的发展,特别是均匀设计的发展,包括均匀设计的优良性研究、新的均匀性测度、均匀设计表的构造,以及均匀性在因子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均匀设计;拉丁超立体抽样;因子设计;正交性;均匀性中图分类号:O212文献标识码:A一、历史回顾廿世纪七十年代,在系统工程、高科技发展的推动下,计算机仿真(仿真)试验(computer experi-ments)的需求十分强烈,迫切要求高质量的试验设计。
于是计算机仿真试验设计(Design of comput-er experimtnts)在那时成为一个最有挑战的课题。
在北美洲,三位学者(McKay,M.D.,Beckman,R. J.and Conover,W.J.(1979))在“Technometrics”提出了“拉丁超立方体抽样”(Latin Hypercube Sam-pling)(简称LHS)的方法,并立即得到广泛的应用,一批学者对其理论和方法作了系统地研究和发展,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分枝。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在中国,方开泰和王元院士提出了“均匀设计”(Unifor m Design)(简称UD)。
文章最初在1978年发表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内部通讯,后来中、英文稿分别发表在《应用数学学报》和《科学通报》。
那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刚结束,百废待兴的时代,学术上与世界几乎隔绝。
有趣的是,LHS和UD有异曲同工之处。
表现于:(A)两种方法均将试验点均匀地散布于输入参数空间,故在文献中广泛使用术语“充满空间的设计”(space filling design)LHS给出的试验点带有随机性,故称为抽样;而UD是通过均匀设计表来安排试验,不带有随机性。
为什么做实验
实验设计类型
(一)单一因素实验设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均值检验、方差检验等都属于单一因素的实验设计
多样本的方差检验也是基本的实验设计
(二)多因素实验设计
全因子实验
部分因子实验
田口方法(正交试验设计)
问题1:
F分布
正交表的性质
A B D
C
7
表头设计结果
L
(215)正交表16
图6-1 全面试验试验点分布
正交试验设计。
本例可选用正交表L9(34),只需要作9次试验,如果将A,B,C三个因素分别安排在正交表的1,2,3列,则试验方案为A1B1C1,,A1B3C3,A2B1C2,C3,A2B3C1,A3B1C3,,A3B3C2(这些试验方案2
的确定方法将在后面介绍),试验点的分布如图6-3所示。
三、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60
1
1
1
1
1
2
2
215
2
84
例2:多指标的分析方法----综合平衡法
分析:
粒度B对抗压强度和落下强度来讲,极差都是最大的,说明它是影
响最大的因素,而且以取8为最好;对裂纹度来讲,粒度的极差
不是最大,不是影响最大的因素,而且也以取8为最好;
碱度C对三个指标的极差都不是最大的,是次要的因素。
对抗压
强度和裂纹度来讲,碱度取1.1最好;对落下强度,取1.3最好,
总分= 4x纯度+ 1 x 回收率
分析结果见下表。
作业要求作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