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均匀试验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508.50 KB
- 文档页数:34
7.均匀试验设计本章要点:均匀试验设计的概念,特点;均匀试验均匀性准则,均匀试验基本方法和应用。
重点:因素、水平数确定,均匀试验设计表选择和使用;含有定性因素的均匀设计。
难点:如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求得最佳试验结果,难点就在如何进行数据分析,目前可以通过数据处理软件SAS 、Minitab 、Mathematics 、MATLAB 、SPSS 等进行,因此必须掌握其中一种,使得均匀试验设计发挥出真正作用。
7.1均匀试验设计的概念与特点均匀试验设计就是只考虑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均匀分布的一种试验设计方法,是部分因子设计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适用于多因素、多水平的试验设计场合。
试验次数等于因素的水平数, 是大幅度减少试验次数的一种优良的试验设计方法。
和正交试验设计相比,均匀设计给试验者更多的选择,从而有可能用较少的试验次数获得期望的结果。
均匀设计也是电脑仿真试验设计(computer experiments)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一种稳健试验设计(robust experimental design)。
70 年代以来,我国推广“正交设计”方法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然而当试验需考察的因素较多,且每个因素有较多的水平时,运用“正交设计”方法所需做的试验次数仍会较多,以至难于安排试验。
设一个试验中有m 个因素,它们各自取了n 个水平.若用正交试验法来安排这一试验,欲估计某一因素的主效应,在方差分析模型中占n -1个自由度,m 个因素共有m(n -1)个自由度.如果进一步考虑任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共有m C 2个这样的交互作用,每个占(n —1)2个自由度.上述两项自由度之和为m(n-1)+1/2 m(m-1)(n-1)2,若高阶交互作用可以忽略,其试验数必须大于m(n-1)+1/2 m(m-1)(n-1)2。
例如,在一个5因素三水平的试验中,试验数必须大于5×2+1/2·5·4·22=50。
文章编号:1002—1566(2004)03—0069—12均匀试验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历史回顾方开泰(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摘要:本文回顾计算机仿真试验设计的主要两种方法:拉丁超立体抽样和均匀设计,在过去二十五年的发展,特别是均匀设计的发展,包括均匀设计的优良性研究、新的均匀性测度、均匀设计表的构造,以及均匀性在因子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均匀设计;拉丁超立体抽样;因子设计;正交性;均匀性中图分类号:O212文献标识码:A一、历史回顾廿世纪七十年代,在系统工程、高科技发展的推动下,计算机仿真(仿真)试验(computer experi-ments)的需求十分强烈,迫切要求高质量的试验设计。
于是计算机仿真试验设计(Design of comput-er experimtnts)在那时成为一个最有挑战的课题。
在北美洲,三位学者(McKay,M.D.,Beckman,R. J.and Conover,W.J.(1979))在“Technometrics”提出了“拉丁超立方体抽样”(Latin Hypercube Sam-pling)(简称LHS)的方法,并立即得到广泛的应用,一批学者对其理论和方法作了系统地研究和发展,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分枝。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在中国,方开泰和王元院士提出了“均匀设计”(Unifor m Design)(简称UD)。
文章最初在1978年发表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内部通讯,后来中、英文稿分别发表在《应用数学学报》和《科学通报》。
那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刚结束,百废待兴的时代,学术上与世界几乎隔绝。
有趣的是,LHS和UD有异曲同工之处。
表现于:(A)两种方法均将试验点均匀地散布于输入参数空间,故在文献中广泛使用术语“充满空间的设计”(space filling design)LHS给出的试验点带有随机性,故称为抽样;而UD是通过均匀设计表来安排试验,不带有随机性。
为什么做实验
实验设计类型
(一)单一因素实验设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均值检验、方差检验等都属于单一因素的实验设计
多样本的方差检验也是基本的实验设计
(二)多因素实验设计
全因子实验
部分因子实验
田口方法(正交试验设计)
问题1:
F分布
正交表的性质
A B D
C
7
表头设计结果
L
(215)正交表16
图6-1 全面试验试验点分布
正交试验设计。
本例可选用正交表L9(34),只需要作9次试验,如果将A,B,C三个因素分别安排在正交表的1,2,3列,则试验方案为A1B1C1,,A1B3C3,A2B1C2,C3,A2B3C1,A3B1C3,,A3B3C2(这些试验方案2
的确定方法将在后面介绍),试验点的分布如图6-3所示。
三、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60
1
1
1
1
1
2
2
215
2
84
例2:多指标的分析方法----综合平衡法
分析:
粒度B对抗压强度和落下强度来讲,极差都是最大的,说明它是影
响最大的因素,而且以取8为最好;对裂纹度来讲,粒度的极差
不是最大,不是影响最大的因素,而且也以取8为最好;
碱度C对三个指标的极差都不是最大的,是次要的因素。
对抗压
强度和裂纹度来讲,碱度取1.1最好;对落下强度,取1.3最好,
总分= 4x纯度+ 1 x 回收率
分析结果见下表。
作业要求作业要求。
第九章 均匀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是我国数学工作者、教授对试验设计技术的发的一大贡献。
它是根据数论在多维数值积分中的应用原理,构造一套均匀设计表,用来进行均匀试验设计。
均匀试验设计最初见文献[29],以后陆续在文献资料[30][31][32]等都对这和中方法进行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探讨。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4][15][29][31]。
§9.1 概述9.1.1、.均匀性均匀性原则是试验设计优化重要原则之一。
在试验设计的方案设计中,使试验点按一定规律充分均匀地分布在试验区域内,每个试验点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则称该方案具有均匀性。
如前所述,正交表是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的基本工具。
它是利用正交表来安排试验的。
正交表具有“均衡分散,综合可比”的两大特点。
均衡分散性即均匀性,可使试验点均匀地分布在试验范围内,每个试点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样,即使正交表各列均排满,也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综合可比性即整齐可比性,由于正交表具有正交性,任一列各水平出现的次数都相当,任两列间所有可能的组合出现的次数都相等,这样,使行每一因素所有水平的试验条件相同,可以综合比较各因素不同水平均数对试验指标的影响,从而可以分析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指标的影响大小及变化规律。
在正交试验设计中,对任意两个因素来说,为保证综合可比性,必须是全面试验,而每个因素的水一产必须有重复,这样以来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就不可能充分地均匀分散,试验点的数目就不能过少。
显然,用正交表安排试验,均匀性受到一定限制,因而试验点的代表性不够强。
若在试验设计中,不考虑综合可比性的要求,完全满足均匀性的要求,让试验点在这种完全从均匀性出发的试验设计方法,称为均匀试验设计。
具有均匀性特点的均匀试验的试验点的代表性很强,例如,对于45试验,即4因素5水平的试验来说,在正交试验设计中可选择()6255L 正交表安排试验,试验次数最少做25次,其水平重复数()次5/==j m n r 。
6.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用于水泥混凝土中外加剂的匀质性和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缓凝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引气剂、泵送剂、防水剂、防冻剂、膨胀剂和速凝剂共十四种混凝土外加剂。
6.2 一般规定1)每项试验次数规定为两次.用两次试验平均值表示测定结果.2)本标准所列允许差为绝对偏差6.3 固体含量测定主要用于测定混凝土外加剂的固体物质的百分含量。
6.3.1 仪器设备1)分析天平——称量200g,感量0.1mg;2)恒温干燥箱——能控温在0~200℃范围内;3)带盖称量瓶——容积25mm×65mm;4)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等干燥剂。
6.3.2试验步骤1)将洁净的带塞称量瓶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其质量,(m);2)称量固体试样1~2g或液体试样3~5g,装入已经恒重的称量瓶内,盖好盖子称出试样及称量瓶的总质量,(m1);3)将盛有试样的称量瓶打开盖子,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其质量。
(m2)。
6.3.3结果计算固体物含量按1-1式计算。
m 2-mX固= ×100% …………………………………1-1 m1-m式中 X固——固体物含量,%;m——称量瓶的重量,g;m1——称量瓶和试样的质量,g;m2——称量瓶和试样烘干至恒重后的质量,g。
固体含量试验结果取两个试样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值,结果精确至0.01%。
6.3.4 允许差室内允许差为0.30%.室间允许差为0.50%.6.4 pH值测定6.4.1 pH值测定原理pH值根据奈斯特(Nernst)方程E=E0+0.05915×log[H+],E=E-0.05915pH,利用一对电极在不同pH值溶液中能产生不同的电位差,这一对电极由测试电极(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组成。
第6章正交试验设计主要内容:一、概述二、正交试验设计结果的直观分析法三、正交试验设计结果的方差分析法正交试验法:在优选区内利用正交表科学地安排试验点,通过试验结果的数据分析,缩小优选范围,或者得到较优点的多因素试验方法。
6.1 概述引例—多因素的试验设计问题•指标—收率•因素—(1)原料A的用量 (2)原料B的用量(3)液固比C (4)反应温度D(5)反应压力E (6)催化剂的用量F(7)反应时间G (8)搅拌强度H•水平—8个因素各取3个水平•进行全面搭配的试验次数为: 38=6561 次•科学问题:能否只做其中一小部分试验,通过数据分析来达到全面试验的效果呢?6.1.1 正交表(一)正交表的代号及含义常用正交表的形式为:L(r m)n式中,L ──正交表的符号;n ──要做的试验次数;r ──因素的水平数;m ── 最多允许安排的因素个数。
(27)完全试验次数:128如:L8L(313)完全试验次数:1594323(二)正交表的形式(1)等水平正交表:指各个因素的水平数都相等的正交表。
如L8(27),L27(313)(2)混合水平正交表:指试验中各因素的水平数不相等的正交表如L8(41×24),L24(3×4×24)(三)正交表的特点(1)每一列中,不同的数字出现的次数相等,即对任何一个因素,不同水平的试验次数是一样的。
(2)任意两列中,同一横行的两个数字构成有序数对,每种数对出现的次数是相同,即任何两个因素之间都是交叉分组的全面试验。
(三)正交试验设计的分类6.1.2 正交试验设计的优点①能在所有试验方案中均匀地挑选出代表性强的少数试验方案。
②通过对这些少数试验方案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推出较优的方案,而且所得到的较优方案往往不包含在这些少数试验方案中。
③对试验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得到试验结果之外的更多信息。
例如,各试验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重要程度、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