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2
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目的是通过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而传统人事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前身,起初侧重于对员工的招聘、录用、薪酬等方面的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逐渐从简单的人事管理转变为更加综合的经营战略和组织发展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一、理论基础的变化传统人事管理主要基于行为科学,即通过研究员工的动机、行为和个人特征,来指导管理行为。
这种管理理论更注重员工的个体差异和动机因素。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主要基于系统科学和社会科学,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的人力资源问题。
它强调组织的整体利益和员工的全面发展,通过各种管理手段来维持组织和员工之间的良好关系。
二、管理范畴的拓宽传统人事管理主要关注员工的招聘、录用、培训、薪酬等方面的管理,主要目的是确保员工能够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不仅包括传统人事管理的范畴,还涉及到员工绩效管理、福利保障、员工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它致力于发展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满意度。
三、角色定位的变化传统人事管理主要将人力资源管理者视为组织权力和控制的代表,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维护组织的利益。
这种管理模式下,员工的利益往往被忽略,很容易导致员工的流失和工作不稳定。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将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为组织的合作伙伴。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员工发展潜能,提高工作绩效,同时也要关注员工的福利和生活质量。
四、工作方式的变化传统人事管理主要采用命令式管理的方式,组织权威对员工进行命令和控制,员工的行为和动机主要由外部因素决定。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更注重员工的参与和共享,在管理过程中推崇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它重视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作,鼓励员工提出意见和建议,提倡员工参与决策。
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理论基础、管理范畴、角色定位和工作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简单的讲就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其具体涵义包括:根据人的心理及行为规律,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确的研究、引导、激励,并对人员进行合理适当的安排、使用和管理,从而达到对人的积极因素的充分开发和调动,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以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为基础,并与其密切相联系的一门科学。
相对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概念而言可以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需要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深入探讨的。
1、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必然性1、所谓传统的人事管理是运用科学的原理、原则、制度和方法,对人事工作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主要包括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进出、工资、晋升、职务升降、岗位变动以及奖惩等工作。
它强调对人事制度的贯彻与实施,是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行政职能的角度上看,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多属于战术性和行政性的工作,例如组织招聘员工、新员工培训、基本技能的培训、工资的计算与发放、考勤管理、组织文体活动、人事档案管理等等。
这些大量的日常工作通常被称之为“人事工作”。
由于这部分工作全部是一些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不能从本质上对企业的核心价值产生影响,人事部门基本上没有对制度的制定调整权,难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政策和制度进行及时调整。
人事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不突出,趋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部门,更多地关注于事务性的管理,其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并不关注个人的绩效,人在企业不被看作可待开发的资源。
另外,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与经济基础由基本适应变成了基本不适应。
尤其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历史前进到今天,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传统模式所展现出来的弊端日益严重地阻碍了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浅析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摘要】:21世纪的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成为经济发展、社会前进的关键的资源,如何尽快发挥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是我国面临的最严峻、最重大的课题。
本文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内涵出发,对异同之处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做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见。
【关键词】:传统人事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本一、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内涵传统人事管理是指对人事关系的管理,一般是指人事部门作为组织内的职能部门所从事的日常事务性工作。
它是在一定管理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以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和相关的事为对象,运用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形成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相互关系的某种状态,以实现一定目标的一系列管理行为的总和。
广义的人事管理是指包括图书馆在内的一切组织机构(即单位、部门、团体等)对组织内人群的管理。
人事管理过程包括“进、管、出”三个环节。
人的调进调出被认为是传统人事管理的中心内容。
二、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一)、管理观念的区别书中提出,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人视为“工具”,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视作“资源”,注重产生和开发。
注意这里,资源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产生,这应该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所包含的重要内容,而另一种开发,则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所没有或者不具备的职能。
而这才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我们说什么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
只有人才才具有无可替代的、不能复制的优势。
可是,人才不能用拿来主义,虽然我们也可以空投,不可那只是对极个别的高管或者尖端技术人才而言,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企业人才都空投吧,我们也不可能只靠个别尖端人才或者高管来创造我们的企业价值,所以,我们说企业人才必须靠自身培养和发现,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开发。
这在许多的外资企业中,我们可以发现,外企的人力资源管理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他们对于职工的培养、职业前景的规划可谓用心,正是如此,才有众多的人才汇聚到外企中去,我们想,外企吸引人的绝不仅仅是依靠高薪,事实上,我们个别私企,甚至国企的薪金水平也不会与有些外企差。
浅论事业单位从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一)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把“人”作为一种使组织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加以发掘和科学管理的主张,已成为当代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事业单位作为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经费由国库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是我国各类人才的主要集中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领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重要部门。
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沿用机关人事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
虽然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我国工商企业管理中广为借鉴和应用,但在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和事业单位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造成了资源配置的非社会化,导致某些事业单位发生了人力资源流失的现象。
随着我国加入WTO,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具有实质意义的改革,以“脱钩、放权、分类、搞活”为原则的事业单位改革,主要目的是盘活事业单位现有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实现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新型事业单位组织制度。
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转变,并不是简单的名词置换,它意味着从思想、理论到方法运用的根本改变。
要实现这种转变,首先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温家宝总理反复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这一论断科学阐明了人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
因此,在事业单位的人才管理工作中,应重视员工,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思想观念。
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才会达到和谐状态,才会促进企业的有序发展。
在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中,要树立“一个观点”,“二个工作重点”和突出“三高”的思想观念。
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3篇标题一:从“传授知识”到“引导思考”——导师角色转变探究导师作为一个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人,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极大影响的。
然而,传统的教育方法强调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这样的方式过于单一,缺乏更多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
因此,导师角色应该从“传授知识”向“引导思考”转变。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分析,分别是导师角色的转变、转变的原因以及如何实现角色转变。
导师角色的转变:导师作为一个教育者,首先需要发挥的是师生关系中的导师责任,但不同于传统的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导师应该更多地扮演起引导者的角色,即应该更多地关注引导性问题。
比如,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自我评价等问题的关注。
转变的原因:导师角色的转变是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忽视个体自身能力的培养。
此外,传统教育模式也只强调简单的记忆性,对于启发性和交互性的培养忽视不够。
这些问题都需要靠导师的转变来解决。
如何实现角色转变:传授知识会让学生匆匆忙忙作答,因为他们既没有机会练习思考技巧,又得不到展示少见才的平台。
导师需要让学生有一个互动的平台,提高学生的交互度,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和思想碰撞。
当学生面临思考和实践的机会时,他们会更多地关注学习目标和自我能力的提高。
同时,还需要注意启发式教育,建立有创造性的课堂氛围,在学生发挥自己能力方面做到多元方法。
毕业总结:通过本论文的探究,我们明确了导师角色应该从“传授知识”向“引导思考”转变。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早已呼唤导师角色的改变。
我们需要注意传递正确认知,深入关注学生的核心问题,增强他们的交互性,启发学生思考,建立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个体能力在全面素质拓展中的提升。
标题二:知识管理以及知识管理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在当今社会中,知识越来越成为公司决策和管理的核心。
但是,这些知识手动集中在一些关键角色中。
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传统人事管理注重规章制度、事务处理和员工纪律等方面的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更加注重人才的开发、员工的发展和组织的战略对齐。
传统人事管理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强调雇佣员工、安排工作、支付薪水和维护纪律等方面的工作。
这种管理模式注重的是员工的遵守规章制度和执行管理者的指示,希望通过严格的制度来确保员工的工作纪律和生产效率。
但传统人事管理往往过分强调纪律和指令性,忽视了员工的需求和发展,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员工的重要性和价值,将员工视为组织的重要资源,注重员工的发展和激励。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关注员工的需求和要求,通过提供培训、晋升机会和福利等方面的支持,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还强调员工的灵活性和可塑性,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问题解决,创造积极的工作氛围和合作文化。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战略导向。
现代企业追求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将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相结合,确保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开发能够支持组织的业务目标和发展战略。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和人才储备,注重发现和培养潜在的领导者和高潜力员工,为组织的未来发展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源支持。
在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转型。
首先,企业需要从过去的流程和规章制度导向转变为注重员工发展和激励的导向。
这就要求企业从传统的职务管理模式转变为基于能力和绩效的管理模式,建立激励和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企业还需要将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相结合,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和愿景,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和措施。
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与业务部门密切合作,了解业务的需求和挑战,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支持和解决方案,为组织的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传统的人事管理与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何异同传统的人事管理与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何异同异同之处1. 角色定位: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侧重于员工的招聘、培训和福利等方面,注重对员工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注重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和组织发展,强调员工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和员工的综合发展。
2. 功能范围: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关注员工的劳动合同、薪酬福利、绩效评估等方面,并且决策权通常集中在管理层手中;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全面,除了传统的人事管理职能,还涉及培训发展、员工关系、员工健康与安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多个层面。
3. 管理思维:传统的人事管理趋向于以行政规章制度为核心,强调对员工行为的约束和规范;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更注重员工的参与和激励,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员工的价值和创造力。
4. 战略定位:传统的人事管理往往被视为一项辅助性工作,只是为了满足组织的基本运作需求;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被视为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与组织战略目标紧密结合。
异同的原因1. 环境变化:传统的人事管理出现在工业革命之后,当时人们更强调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出现,要求更加灵活、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
2. 管理观念变化:随着人们对工作和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员工开始追求工作的满意度和发展空间,组织更注重员工的参与、激励和发展,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需求。
3. 组织结构变化:传统的组织结构以层级为核心,权力主要集中在管理层手中;而现代的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注重团队合作和知识共享,需要更灵活、协调的人力资源管理。
以上是传统的人事管理与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角色定位、功能范围、管理思维和战略定位等方面的主要异同之处。
这些差异主要源于环境变化、管理观念变化和组织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谈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转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正健康有序地进行,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
人事管理部门的职能由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职能逐步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转变。
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是现代组织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高组织生存和发展能力、影响组织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人力资源是医院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进行医院人力资源开发应是人事部门的重要职能,人力资源增值应成为人事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的工作目标。
所以,医院人事管理应尽快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转变。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其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根据人力资源理论,人力资源指能推动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具体而言,是指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投入建设和尚未投入建设的人口的能力。
人力资源不同于物力资源,总体来说,它有以下几大特点:1.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是一种活的资源。
它存于人体之中,与人的自然生理特征相联系。
2.人力资源具主观能动性。
人在实践中可以积极地有目的地改造外世界,人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因素使人力资源在经济活动居于主导地位。
3.人力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人力资源是可生资源,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可以得到不断升值,其效益远远高于其它物力资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科技的发展,人力资源的社会价值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医院人力资源除具备以上特征外,还另有其特殊性:一是医务人员是医院人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医务人员素质高、有很强的独立性,是典型的复杂劳动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医院未来的发展状况,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尽最大可能地挖掘医务人员的潜在能力。
二是医院人力资源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由于人才市场中的经济利益、社会地位和生存环境等利益机制影响,人才流动已经成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达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趋势。
医务人员由于有着丰厚的自身人力资本储备,在医疗市场不断开放的前提下,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力,因此,医院的人才争夺就更显白热化。
中国卫生产业HEALTH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卫生经营管理[作者简介]郝晓晋(1985-),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经济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由于传统的计划管理体制和独特的国情,我国大部分医院沿用的是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涉及内容仅限于工资核算、人员进出办理、职称评定、社保缴纳等一般性、“静态性”工作,该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尚且能够支撑医院的正常运行,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民营医院的出现,以及患者和社会对高端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强,医院之间对人才的争夺加剧,人才流动性加快,因此吸引、留住和应用好人才资源成为人事管理最突出的课题,无疑也对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1]。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工业化的产物,是“以人为中心”,根据组织战略目标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和战略的一种模式。
1医院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1.1辐射边界医院传统人事管理局限于一般行政事务性工作,如前文提到的工资核算、人员进出办理、职称评定、社保缴纳,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伴生物”,辐射范围极为有限,且停留于人与医院是“静止”的状态;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是将传统的人事管理边界横纵向延展。
核心是视“人”为一种动态的、战略性的资源,以人力资源的规划及配套的开发、管理机制搭建为手段,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活力,提升组织竞争力[2]。
对于医院内外部管理的意义来说,就内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以市场化的方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内部人才合理成长,实现管理的动态平衡;就外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家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越好,意味着医院吸引力、知名度和竞争力越强。
1.2管理内涵基于计划经济体制及医院“国营化”的属性,传统的人事管理内涵简单,几乎固化为人员进出手续办理、内部职称评定、基本社保缴纳等。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则极为丰富,特别是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引入,以及医疗市场改革的深入,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逐渐向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靠拢,涵盖了人力资源规划、开发培养、培训考核、劳动关系等[3]。
1.3角色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视员工为“单位人”、人事关系为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人事管理的角色是行政指令,是被动的关系。
人只是单位这一组织运行的“螺丝钉”。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人作为组织发展的主体,视作一种可开发的资源,通过开发其知识和技能,能够激发其能动性,主动为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
从外部竞争来说,人的流动性决定着医院之间围绕“人”展开竞争,促进医院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提升医院的吸引力,进而改善医院竞争力,促进良性发展。
1.4人事管理部门权重由于对于“人”的定位过于单一和静态化,传统人事管理部门在医院组织架构中多属于附属部门,仅完成事务性工作,权重不高,重要性不够突出。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的开发和使用上升到组织发展的战略高度,参与企业管理、决策和重大事项的角色越来越关键,毕竟“人才”已成为组织的一种战略资源[4]。
相应的,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部门权重越来越大,参与医院内部重大决策性会议的机会越来越多。
2当前医院人事管理面临的问题该医院虽然历经多次改革,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特别是公立医院的改制和民营医院的大量涌现,医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定程度上加快推动了医院人事管理DOI:10.16659/ki.1672-5654.2019.24.044医院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探究郝晓晋河南省人民医院人力资源部,河南郑州450000[摘要]医院传统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其相通之处,均服务于人事相关工作,是组织管理的基础部分。
然而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社会医疗机构的增多导致竞争加剧,以及患者、社会对医疗机构服务要求的日益提高,医院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医院发展的现实要求,迫切需要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
该研究从比较医院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剖析传统人事管理的问题,总结指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于医院管理的优势及必要性,并提出医院推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医院;人事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图分类号]R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9)08(c)-0044-0244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模式、体制的转变,然而在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变过程中,出现了转轨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5]。
2.1人事管理制度未能与时俱进,表现为较为突出的僵化、落后现象我国医院按照计划经济体制进行管理,带有浓厚的行政指令色彩,由上级主管部门(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进行集中配置,医院甚至无权自主进行人事编制规划和实施,本质上说医院并不具备独立的人事权,人才流动必须征得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同意,因此在这一管理体制下建立的制度、流程势必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不相匹配,这一现象在许多传统的企业办医院(如厂矿医院、部队医院)表现得十分突出。
近十年来,医院改革加快推进,很多公立医院在加快推进改制,转市场化运作,但是医院的特殊性使得转轨过程中的思维理念、体制、机制没有一时能够扭转,必须存在转轨过程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2.2绩效管理低效,未能充分发挥市场化配置的效果现行的许多公立医院,特别是二级、一级医院的绩效管理机制套用的是原先行政事业单位的一套机制,考核标准单一、考核内容宽泛、考核形式单向,并不能充分反映岗位属性、人才属性对应的待遇与贡献价值,有“一刀切”、形式化的现象。
绩效管理的低效或无效,无疑会严重抑制人才积极性。
薪资和成绩认同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动力来源,物质和精神奖励若得不到保障,会严重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而绩效管理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核心课题。
2.3重专业轻管理,欠缺对管理人才的重视和开发技术人才优先是许多医院惯性思维,这在传统人事管理认识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开发和成长对于医院而言固然有其道理,也具有必然性,然而医院是一个庞大组织,随着市场化转轨和外部竞争加剧,管理水平和能力越来越重要[6]。
许多医院的管理岗位多是从临床或其他岗位转岗,并非管理岗位出身,存在专业性不强、兼职化、老年化现象,建立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专业化、职业化管理队伍,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调整方向。
3医院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路径前面已提到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转变本质上是由“管事为主”向“以人为核心”的转变,运用市场化的思维和方式最大限度开发“人”这一资源,将资源运用到组织运行中去,为组织创造最大的价值。
3.1强化市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组织庞大的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
政府卫生部门、医院领导层要加快转变思维理念,将医院按照企业管理的思路,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并深入贯彻到医院人力资源改革中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念,在内部营造尊重人才的工作氛围,要主动找人,想办法留住人才,还要积极开发存量人才,充分挖掘人才这一资源,并应用好体制机制使人才在其岗位发挥才干。
总之,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支撑、文化引导乃至领导示范等,促进医院内部形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文化。
3.2抓好现代人力资源的统筹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纲领,具有方向性意义。
通过对医院现有人员的数量、质量、结构、层次等状况进行摸排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医院和各学科的建设发展目标,建立医院人力资源整体规划,细化学科人才建设方案,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未来的高端人才引进奠定基础,尤其是高端人才团队的引进,能够带动医院学科的整体快速提升,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3.3改进绩效管理模式,强化激励导向要在医院中健全并严格落实绩效考评制度,将医院中的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后勤岗位等各个环节进行绩效考评梳理,以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和职业获得感。
还要加强对岗位的分析,根据医院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明确岗位职责和对应风险,更加保证公平性。
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根据岗位、人员实际建立合理的激励方式。
要在动态工作中进行人员分析,合理应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除重视实际工作对应的物质利益匹配度,还要重视精神激励的应用,如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职称荣誉、先进工作者等。
此外,激励措施还要随着医院整体的发展与变化进行适应性调整,以促进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发展。
4总结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医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医院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重视提升医院的绩效管理水平,还要完善医院的激励机制,从而在各个方面实现医院与全体员工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1]蒋建云,高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潜在风险及规避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9(3):125-126.[2]方洁,何绍斌.医院行政管理岗位人力资源配置模型设计[J].医院管理论坛,2018,35(11):15,64-66.[3]贾鑫.新形势下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J].投资与创业,2018(12):168-169.[4]高娜.试论新时期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J].科学与财富,2019(1):77.[5]徐芳.三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路径[J].人才资源开发,2018(24):21-22.[6]武亚琴,闫华,兰丰铃,等.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与实践[J].医院管理论坛,2018,35(12):5-8.(收稿日期:2019-05-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