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1):图像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34
Photoshop 图像处理教学大纲第一讲:软件简介及图层概念一、 功能简介: 1、图像处理(本节重点学习)选择 ● 对象:位图 2、绘图 效果处理二、 界面介绍 1、菜单栏:窗口图像 图层 选择 滤镜 2、工具箱:(分为五部分)● 工具● 前景色/背景色—— ● 编辑模式 ● 图片预览模式 ● Image 插件 3、命令面板:三、基本概念(图层)●图层的概念新建、删除、复制●自由变换命令:“编辑”菜单——自由变换四、工具1、移动工具2、选区工具五、描边六、图像大小设置“图像”菜单——图像大小实例:1、倒影2、制作多图组合描边图第二讲:设置图片的文字描述及效果制作一、 画布设置:“图像”菜单——画布大小。
二、画笔工具:三、文字工具:四、效果制作1、图层蒙板————2、图层混合模式实例:1、用图层蒙板合成一张图2、用画布设置来制作一张带有文字描述的照片。
作用:合成图像实质:图层的某些区域透明 用法:结合画笔应用前景色决定画笔的颜色属性栏中设置笔尖大小,硬度等。
有新的文本图层生成可以通过属性栏改字体、字号、颜色等 可以编辑单个文字 栅格化后转为普通图层。
第三讲:调色及照片制作一、 “图像”调色:“图像”菜单——调整二、调整图层调色:三、寸照的制作1、 固定选区的绘制2、 “贴入”命令3、“图层复制”和“同层复制”实例:1、制作寸照2、自选一张照片来调色。
色彩平衡色阶曲线色相/饱和度去色变化作用:调整前面的所有图层有自带的图层蒙板,处理方法和图层蒙板一样。
贴入先要选择及复制贴入是指粘贴到选区里面,(就是说必须要有选区)。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单元小结[核心速填]1.空间向量的有关定理和推论(1)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得a =λb .(2)共线向量定理的推论:若OA →,OB →不共线,则P ,A ,B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OP →=λOA →+μOB →,且λ+μ=1.(3)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那么向量p 与向量a ,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惟一的有序实数对(x ,y ),使得p =x a +y b .(4)共面向量定理的推论:已知空间任意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则P ,A ,B ,C 四点共面的充要条件是OP →=xOA →+yOB →+zOC →(其中x +y +z =1).(5)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p =x a +y b +z c ,其中{a ,b ,c }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2.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设a =(a 1,a 2,a 3),b =(b 1,b 2,b 3). (1)a +b =(a 1+b 1,a 2+b 2,a 3+b 3),a -b =(a 1-b 1,a 2-b 2,a 3-b 3),λa =(λa 1,λa 2,λa 3),a ·b =a 1b 1+a 2b 2+a 3b 3.(2)重要结论:a ∥b ⇔a =λb ⇔a 1=λb 1,a 2=λb 2,a 3=λb 3(λ∈R ); a ⊥b ⇔a ·b =0⇔a 1b 1+a 2b 2+a 3b 3=0.3.模、夹角和距离公式(1)设a =(a 1,a 2,a 3),b =(b 1,b 2,b 3),则①|a |=a ·a②cos 〈a ,b 〉=a ·b |a ||b |=(2)设A (a 1,b 1,c 1),B (a 2,b 2,c 2),则d AB =|AB →|4.空间向量的结论与线面位置关系的对应关系(1)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u =(a 1,b 1,c 1),平面α的法向量v =(a 2,b 2,c 2), 则l ∥α⇔u ⊥v ⇔u ·v =0⇔a 1a 2+b 1b 2+c 1c 2=0,l ⊥α⇔u ∥v ⇔u =k v ⇔(a 1,b 1,c 1)=k (a 2,b 2,c 2)⇔a 1=ka 2,b 1=kb 2,c 1=kc 2(k ∈R ).(2)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b ,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v ,则l ∥m ⇔a ∥b ⇔a =k b ,k ∈R ; l ⊥m ⇔a ⊥b ⇔a ·b =0; l ∥α⇔a ⊥u ⇔a ·u =0; l ⊥α⇔a ∥u ⇔a =k u ,k ∈R ;α∥β⇔u ∥v ⇔u =k v ,k ∈R ; α⊥β⇔u ⊥v ⇔u ·v =0. 5.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的关系(1)设异面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m 1,m 2,则l 1与l 2的夹角θ满足cos θ=|cos 〈m 1,m 2〉|.(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和平面α的法向量分别为m ,n ,则直线l 与平面α的夹角θ满足sin θ=|cos 〈m ,n 〉|.(3)求二面角的大小:(ⅰ)如图31①,AB ,CD 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内与棱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AB →,CD →〉.图31(ⅱ)如图31②③,n 1,n 2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cos θ=cos 〈n 1,n 2〉或-cos 〈n 1,n 2〉.[体系构建][题型探究]类型一、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及运算例1、如图32,在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S 到A 、B 、C 、D 的距离都等于2.给出以下结论:图32①SA →+SB →+SC →+SD →=0; ②SA →+SB →-SC →-SD →=0; ③SA →-SB →+SC →-SD →=0; ④SA →·SB →=SC →·SD →; ⑤SA →·SC →=0.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 ③④【解析】容易推出SA →-SB →+SC →-SD →=BA →+DC →=0,所以③正确;又因为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SA =SB =SC =SD =2,所以SA →·SB →=2·2·cos∠ASB ,SC →·SD →=2·2·cos ∠CSD ,而∠ASB =∠CSD ,于是SA →·SB →=SC →·SD →,因此④正确,其余三个都不正确,故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③④.[规律方法] 1.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包括加、减及数乘运算,选定空间不共面的三个向量作为基向量,并用它们表示出目标向量,这是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要求,解题时可结合已知和所求,根据图形,利用向量运算法则表示所需向量.2.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表达式a ·b =|a |·|b |·cos 〈a ,b 〉及其变式cos 〈a ,b 〉=a ·b|a | ·|b |是两个重要公式. (2)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其他变式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公式,如a 2=|a |2,a 在b 上的投影a ·b|b |=|a |·cos θ等.[跟踪训练]1.如图33,已知ABCD A ′B ′C ′D ′是平行六面体.设M 是底面ABCD 的中心,N 是侧面BCC ′B ′对角线BC ′上的34分点,设MN →=αAB →+βAD→+γAA ′→,则α+β+γ=________.图33【答案】32[连接BD ,则M 为BD 的中点,MN →=MB →+BN →=12DB →+34BC ′→=12(DA →+AB →)+34(BC →+CC ′→)=12(-AD →+AB →)+34(AD →+AA ′→)=12AB →+14AD →+34AA ′→.∴α=12,β=14,γ=34.∴α+β+γ=32.]类型二、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例2、(1)已知a =(2,3,-4),b =(-4,-3,-2),b =12x -2a ,则x =( )A .(0,3,-6)B .(0,6,-20)C .(0,6,-6)D .(6,6,-6)(2)已知向量a =(x,1,2),b =(1,y ,-2),c =(3,1,z ),a ∥b ,b ⊥C . ①求向量a ,b ,c ;②求a +c 与b +c 所成角的余弦值.【答案】(1)B [由b =12x -2a 得x =4a +2b ,又4a +2b =4(2,3,-4)+2(-4,-3,-2)=(0,6,-20), 所以x =(0,6,-20).](2)①∵向量a =(x,1,2),b =(1,y ,-2),c =(3,1,z ),且a ∥b ,b ⊥c ,∴⎩⎪⎨⎪⎧x 1=1y =2-23+y -2z =0,解得⎩⎪⎨⎪⎧x =-1,y =-1,z =1,∴向量a =(-1,1,2),b =(1,-1,-2),c =(3,1,1). ②∵a +c =(2,2,3),b +c =(4,0,-1), ∴(a +c )·(b +c )=2×4+2×0+3×(-1)=5,|a +c |=22+22+32=17,|b +c |=42+02+(-1)2=17, ∴a +c 与b +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c )·(b +c )|a +c ||b +c |=517.[规律方法] 熟记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公式 设a =(x 1,y 1,z 1),b =(x 2,y 2,z 2), (1)加减运算:a ±b =(x 1±x 2,y 1±y 2,z 1±z 2). (2)数量积运算:a ·b =x 1x 2+y 1y 2+z 1z 2. (3)向量夹角:cos 〈a ,b 〉=x 1x 2+y 1y 2+z 1z 2x 21+y 21+z 21x 22+y 22+z 22. (4)向量长度:设M 1(x 1,y 1,z 1),M 2(x 2,y 2,z 2),则|M 1M 2→|=(x 1-x 2)2+(y 1-y 2)2+(z 1-z 2)2. 提醒:在利用坐标运算公式时注意先对向量式子进行化简再运算. [跟踪训练]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1,-2,11),B (4,2,3),C (6,-1,4),则△ABC 一定是( )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C [∵AB →=(3,4,-8),AC →=(5,1,-7),BC →=(2,-3,1),∴|AB →|=32+42+(-8)2=89,|AC →|=52+12+(-7)2=75,|BC →|=22+(-3)2+1=14,∴|AC →|2+|BC →|2=|AB →|2,∴△ABC 一定为直角三角形.]类型三、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问题例3、 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AD ,CD ⊥AD ,PA ⊥底面ABCD ,PA =AD =CD =2AB =2,M 为PC 的中点.(1)求证:BM ∥平面PAD ;(2)平面PAD 内是否存在一点N ,使MN ⊥平面PBD ?若存在,确定N 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思路探究] (1)证明向量BM →垂直于平面PAD 的一个法向量即可;(2)假设存在点N ,设出其坐标,利用MN →⊥BD →,MN →⊥PB →,列方程求其坐标即可. 【答案】以A 为原点,以AB ,AD ,AP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B (1,0,0),D (0,2,0),P (0,0,2),C (2,2,0),M (1,1,1),(1)证明:∵BM →=(0,1,1),平面PA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0), ∴BM →·n =0,即BM →⊥n ,又BM ⊄平面PAD ,∴BM ∥平面PAD . (2)BD →=(-1,2,0),PB →=(1,0,-2), 假设平面PAD 内存在一点N ,使MN ⊥平面PBD . 设N (0,y ,z ),则MN →=(-1,y -1,z -1), 从而MN ⊥BD ,MN ⊥PB , ∴⎩⎪⎨⎪⎧MN →·BD →=0,MN →·PB →=0,即⎩⎪⎨⎪⎧1+2(y -1)=0,-1-2(z -1)=0,∴⎩⎪⎨⎪⎧y =12,z =12,∴N ⎝ ⎛⎭⎪⎫0,12,12,∴在平面PAD 内存在一点N ⎝ ⎛⎭⎪⎫0,12,12,使MN ⊥平面PBD .[规律方法]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空间中的位置关系(1)线线平行: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只需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 (2)线线垂直:证明两条直线垂直,只需证明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 (3)线面平行:①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②证明可在平面内找到一个向量与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③利用共面向量定理,即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可用平面内两不共线向量线性表示.(4)线面垂直:①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②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线线垂直问题.(5)面面平行:①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即是共线向量);②转化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问题.(6)面面垂直:①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互相垂直;②转化为线面垂直、线线垂直问题.[跟踪训练]3.如图34,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N分别在BB1,DD1上,且AM⊥A1B,AN⊥A1D.图34(1)求证:A1C⊥平面AMN.(2)当AB=2,AD=2,A1A=3时,问在线段AA1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C1P∥平面AMN,若存在,试确定P的位置.【答案】(1)证明:因为CB⊥平面AA1B1B,AM⊂平面AA1B1B,所以CB⊥AM,又因为AM⊥A1B,A1B∩CB=B,所以AM⊥平面A1BC,所以A1C⊥AM,同理可证A1C⊥AN,又AM∩AN=A,所以A1C⊥平面AMN.(2)以C 为原点,CD 所在直线为x 轴,CB 所在直线为y 轴,CC 1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AB =2,AD =2,A 1A =3,所以C (0,0,0),A 1(2,2,3),C 1(0,0,3),CA 1→=(2,2,3), 由(1)知CA 1⊥平面AMN ,故平面AMN 的一个法向量为CA 1→=(2,2,3).设线段AA 1上存在一点P (2,2,t ),使得C 1P ∥平面AMN ,则C 1P →=(2,2,t -3), 因为C 1P ∥平面AMN ,所以C 1P →·CA 1→=4+4+3t -9=0, 解得t =13.所以P ⎝⎛⎭⎪⎫2,2,13, 所以线段AA 1上存在一点P ⎝ ⎛⎭⎪⎫2,2,13,使得C 1P ∥平面AMN .类型四、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例4、如图35,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 =90°,BC =6,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CD =BE =2,O 为BC 的中点.将△ADE 沿DE 折起,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棱锥A ′BCDE ,其中A ′O = 3.(1) (2)图35(1)证明:A ′O ⊥平面BCDE ;(2)求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思路探究] (1)利用勾股定理可证A ′O ⊥OD ,A ′O ⊥OE ,从而证得A ′O ⊥平面BCDE ;(2)用“三垂线”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后求解或用向量法求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答案】(1)证明:由题意,得OC =3,AC =32,AD =2 2. 如图,连接OD ,OE ,在△OCD 中,由余弦定理,得OD =OC 2+CD 2-2OC ·CD cos 45°= 5.由翻折不变性,知A ′D =22,所以A ′O 2+OD 2=A ′D 2,所以A ′O ⊥OD . 同理可证A ′O ⊥OE .又因为OD ∩OE =O ,所以A ′O ⊥平面BCDE .(2)如图,过点O 作OH ⊥CD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H ,连接A ′H .因为A ′O ⊥平面BCDE ,OH ⊥CD , 所以A ′H ⊥CD .所以∠A ′HO 为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 结合图(1)可知,H 为AC 的中点,故OH =322,从而A ′H =OH 2+A ′O 2=302. 所以cos ∠A ′HO =OH A ′H =155. 所以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155. [规律方法] 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注意点(1)异面直线所成角: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为0°<θ≤90°,需找到两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借助方向向量所成角求解.(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要求直线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先求这个平面α的法向量n 与直线a 的方向向量a 夹角的余弦cos 〈n ,a 〉,易知θ=〈n ,a 〉-π2或者π2-〈n ,a 〉.(3)二面角:如图36,有两个平面α与β,分别作这两个平面的法向量n 1与n 2,则平面α与β所成的角跟法向量n 1与n 2所成的角相等或互补,所以首先应判断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图36[跟踪训练]4.在如图37所示的圆台中,AC 是下底面圆O 的直径,EF 是上底面圆O ′的直径,FB是圆台的一条母线.图37(1)已知G ,H 分别为EC ,FB 的中点,求证:GH ∥平面ABC . (2)已知EF =FB =12AC =23,AB =BC ,求二面角F BC A 的余弦值.【答案】 (1)证明:设CF 的中点为I ,连接GI ,HI .在△CEF 中,因为点G ,I 分别是CE ,CF 的中点, 所以GI ∥EF .又EF ∥OB ,所以GI ∥OB .在△CFB 中,因为H ,I 分别是FB ,CF 的中点, 所以HI ∥BC .又HI ∩GI =I ,BC ∩OB =B , 所以平面GHI ∥平面ABC . 因为GH ⊂平面GHI , 所以GH ∥平面ABC .(2)连接OO ′,则OO ′⊥平面ABC .又AB =BC ,且AC 是圆O 的直径, 所以BO ⊥AC .以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得B (0,23,0),C (-23,0,0). 过点F 作FM ⊥OB 于点M , 所以FM =FB 2-BM 2=3, 可得F (0,3,3).11 故BC →=(-23,-23,0),BF →=(0,-3,3). 设m =(x ,y ,z )是平面BCF 的法向量.由⎩⎪⎨⎪⎧m ·BC →=0,m ·BF →=0可得⎩⎨⎧ -23x -23y =0,-3y +3z =0.可得平面BCF 的一个法向量m =⎝ ⎛⎭⎪⎫-1,1,33.因为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n =(0,0,1), 所以cos 〈m ,n 〉=m ·n|m |·|n |=77,所以二面角F BC A 的余弦值为77.。
第一章园林制图的基础知识园林制图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语言,是每个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不仅应掌握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还必须遵照有关的制图规范进行制图。
主要内容:绘图工具的使用基本的制图规范和画法第一节绘图工具及使用教学目的:使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和仪器,掌握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保证绘图质量、加快绘图速度、提高绘图效率。
教学重点:丁字尺、三角板、图板结合应用。
难点:丁字尺、曲线板的应用。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现场演示。
常用的绘图工具及仪器有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分规、曲线板、铅笔等。
下面分别介绍各种工具及仪器的使用方法。
一、图板、丁字尺和三角板1、图板图板是用来固定图纸的,由木料制成,是最基本的工具。
图板的规格有零号(1200mm*900mm)、一号(900mm*600mm)和二号(600mm*450mm)三种规格,制图时应根据图纸大小选择相应的图板。
普通的图板由框架和画板组成,其短边称为工作边,面板称为工作面,板面要光滑平整,不影响画图的质量。
画板应避免乱刻乱划、加压重物或置于阳光下暴晒。
2、丁字尺丁字尺又称T形尺,由互相垂直的尺头和尺身组成。
尺身上有刻度的一侧称为丁字尺的工作边。
丁字尺分1200mm,900mm和600mm等几种规格。
丁字尺主要用来画水平线或配合三角板做图。
使用方法如下:(1)应将丁字尺尺头放在图板左侧,并与边缘紧贴,可上下滑动使用(如图一)。
(2)只能在丁字尺尺身上侧画线,画水平线必须自左至右。
(3)画同一张图纸时,丁字尺尺头不得在画板的其他各边滑动,也不能用来画直线(如图二)。
(图一)(图二)(4)过长的斜线也可用丁字尺来画。
(5)较长直线的平行斜线,如果用可调节尺头的丁字尺做图更为方便。
(6)丁字尺尺身要求平展、工作边平直、刻度清晰准确,尺头不得松动,因此丁字尺的放置应挂放或平放,不能斜倚放置或压重物,也不能用工作边来裁图纸。
提问:丁字尺尾部的小圆孔有什么作用?目的是使学生更加明确丁字尺的正确放置方法。
案例(二)——精析精练课堂合作研究重点难点突破知识点一 共线向量定理(1)定理内容:对空间两个向量,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0,≠b b a b a //x 使。
此定理可以分解为以下两个命题;①若,则存在唯一实数,使xb a =()0//≠b b a x 。
②存在实数,使,则。
xb a =x ()0≠=b xb a b a // (2)在定理中为什么要规定呢?当时,若,则,也存在实数0≠b 0=b 0=a b a //使;但若,我们知道零向量和任一非零向量共线,但不存在实数,使x xb a =0≠a x ,因此在定理中规定了。
若将定理写成,则应规定。
xb a =0≠b xa b b a =⇔//0≠a 说明:①在功中,对于确定的和,功表示空间与平行或共线且长xb a =x b xb a =b度为的所有向量;②利用共线向量定理可以证明两线平行,xb 或三点共线。
知识点二 共面向量定理(1)共面向量已知向量,作,如果的基线平行于平面,记作a a OA =OA a (右图),通常我们把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α//a 说明:①是指的基线在平面内或平行平面。
②共面向量是指这些向量的α//a a αα基线平行或在同一平面内,共面向量的基线可能相交、平行或异面。
我们已知,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它们总是共面的,但空间任意三个向量就不一定共面了。
例如,在下图中的长方体,向量、、,无论怎样平移都不能使它们在AB AC AD 同一平面内。
(2)共面向量定理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不共线,则向量与向量a b c、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一对实数,使。
a b y x ,yb xa c +=说明:①在证明充要条件问题时,要证明两个方面即充分性和必要性。
②共面向量的充要条件给出了平面的向量表示,说明任意一个平面可以由两个不共线的平面向量表示出来,它既是判断三个向量是否共面的依据,又是已知共面条件的另一种形式,可以借此已知共面条件化为向量式,以便我们的向量运算。
《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摄影摄像英文名称:photography video课程类型:必修课总学时:54讲课学时:28实验学时:26学分:3适用对象:09级动漫设计与制作、多媒体制作专业先修课程: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摄影摄像》是高职高专学校图形图像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摄影摄像是一种工具,可以忠实地记载我们的经历,它是一种技术,熟练掌握它,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很多遗憾;它又是一门艺术,可以通过光和影的形式使我们产生一种心灵的触动,将我们引向一个新的世界。
二、课程基本理念1.基于课堂教授法的课程教学,突出学生的认识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用启发式课堂教授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互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基于实验操作法的课程教学,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验操作法的教学模式,强调学、做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诚信等良好品质。
3. 自学能力,本课程在学校过程中涉及大量工具软件,需要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和资料线索,利用课余时间查找,学习,操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在授课过程中多媒体和实践操作交互使用,传授知识点的同时,强调本课程的实践性,为学生创造实战机会,同时运用案例法教学,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因材施教与个别辅导,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及设计风格。
每周进行全班作业讲评,及时发现问题,注意横向、纵向比较,并根据学生在创作中遇到共性问题进行统一答疑。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摄影摄像》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能运用运用摄影摄像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上加强锻炼,提高学生的摄影摄像技术能力及思考创作能力,让学生理解真正的摄影摄像,提高审美,开拓了视野。
二、分类目标在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系统的专业历史、发展和现状的详细讲述,使学生理解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结构及未来发展方向。
第3部分 三角函数重要知识点【考题分析】1、考试题型:选择填空1-2个,解答题:17(与数列二选一必考)2、考题分值:17-22分;3、解答题考点:①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诱导公式、恒等变换的综合; ②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的应用)4、难度系数:0.7-0.8左右,(120分必须全对,100以上者全对)【主要内容】1、弧度制与角度制的互换公式:180n πα= 2、扇形的弧长公式:180n l R R πα==,面积公式:221122360n S R lR R πα=== 3、三角函数的定义:①正弦函数:sin y r α=;②余弦函数:cos xr α=③正切函数:tan yxα=;其中:r =4、诱导公式:π倍加减名不变,符号只需看象限; 半π加减名要变,符号还是看象限。
5、三角函数基本关系:①平方关系:22sin cos 1αα+=; ②商数关系:sin tan cos ααα=; 6、和差公式:①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伞科科伞,符号不反) ②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科科伞伞,符号相反) ③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上同下相反)7、二倍角公式:①sin 22sin cos ααα=② 2222cos 2cos sin 12sin 2cos 1ααααα=-=-=- ③22tan tan 21tan ααα=- 8、降幂公式:①.sin 2sin cos 2ααα=②.21cos 2sin 2αα-=③.21cos 2cos 2αα+=9、辅助角公式:sin cos )(tan )ba b aαααϕϕ+=+=10、平移变换:sin()y wx ϕ=+ sin y wx =11、伸缩变换:sin()y wx ϕ=+ sin()y x ϕ=+12、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1)边变角:①2sin a R A =;②2sin b R B =;③2sin c R C =;(2)角变边:①sin 2a A R =;②sin 2b B R =;③sin 2c C R=; (3)边角互换,尽量正弦; 13、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4、余弦定理:①222cos 2cos 2b c a A a b c bc A bc +-=⇔=+- ②222222cos 2cos 2a c b B b a c ac B ac+-=⇔=+- ③222222cos 2cos 2a b c C c a b ab C ab+-=⇔=+- 15、三角形面积:①111222a b c S ah bh ch ===; ②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ac B bc A ===;16、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1).角多用正弦,变多用余弦:(2).①SSS →余弦定理;②SAS →余弦定理;③ASA →正弦定理;④AAS →正弦定理 ; ⑤SSA →正、余弦定理均可;注意有两组解; ⑥AAA →无穷多解;(3).在∆ABC 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A B a b >⇔>;sin sin A B A B >⇔>【重要题型】 题型1:基本关系应用 例1、若3sin cos 0,αα+=求21cos 2sin cos ααα+的值。
三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一、试卷分析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课标》所提出的这个要求来看,试卷基本符合命题原则,既重视了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意考查了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分数安排上看,基础部分占42分;阅读占23分;写话占30分。
二、考试情况及分析参考人数136人,总分分,平均分分,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98分,最低分6分。
根据具体考试情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基础知识基础知识部分共有六大题,第1-2大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3-6大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存在主要问题及分析如下:1、基础知识仍需进一步夯实。
基础知识考察部分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粗心,没有认真读题目,就开始答卷,犯不该犯的错误。
2、对要求背诵的内容要给予足够重视。
课堂40分钟一定要扎实有效,要让学生牢固掌握。
另外对于课后明确有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人人过关,不仅会背还要会写。
3、在连词成句和把句子补充完整的题失分多,主要原因是训练的少了,再加上学生把句子写完之后学生就没有再读一遍的习惯。
(二)阅读短文比较难懂,不过多数学生在完成其它各题时都能在短文中找到准确的答案,失分的就是选择题,学生没有完全理解短文的意思,所以出错的多。
(三)写话本次写话得分不太理想,较少部分学生都能按要求写作,绝大部分的学生仍存在写话不通顺或搭配不当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落实教材中写话或写作的要求和内容,平时加强训练和指导。
三、今后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把握好教学重难。
三年级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时期。
在教学中应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减少机械、重复性的抄写和背默,提高课堂效率。
而这些的前提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和对教参上重点的学习、体会。
一年级下册图像知识点总结一、认识图像1. 什么是图像图像是由光线反射或发射出来的事物本身或事物的投射到白色物质上的影子。
图像包括静物图像和动态图像。
静物图像是一个静态的物体从事物原来所在的位置,而动态图像是一个物体或物体的形状相对一定的改变。
2. 图像的种类图像分为写实图像和抽象图像。
写实图像是符合实际物体形状颜色的图像,抽象图像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需求,故意对实在事物进行再组合,再加工后所制成的图像。
3. 图像的来源图像的来源有很多,包括自然界的物体、建筑、人物、动物等,也可以是人们创造或想象的形象。
4. 图像的特点图像有形象性、美感性、艺术性、再现性、虚实性等特点。
二、认识图像的意义1. 图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图像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平面广告、书籍装帧、家庭装饰等方面。
人们可以通过图像了解到不同的事物,增加了生活的兴趣和情趣。
2. 色彩对图像的作用色彩是图像中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可以增加图像的美感,也可以让人们方便快捷地了解一些信息。
三、学习图像的基本技能1. 制作图像通过绘画、拼贴、雕刻等方式,学生可以制作自己的图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
2. 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名家名作,展示经典图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对图像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3. 图像表现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理解和表达的方式,将自己对物体的认识、理解和感受,通过绘画、摄影、雕塑等方式表现出来。
四、图像的表现形式1. 平面图像平面图像是二维的图像,具有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
2. 立体图像立体图像是三维的图像,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三个方向,可以以多种角度、多个面展现事物的全貌。
3. 影像影像是通过物体向一个方向发射出的光线,然后在另一面被接收的过程,形成了物体的投射,也就是影像。
五、图像的表现手法1. 素描素描是描述物体或景物的轮廓、形状的画法。
学生可以通过提高笔触的变化、线条的粗细、重叠和交错来描绘出物体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