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侦查权的优化配置
- 格式:doc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14
对检察权配置内在要求的初步理解科学总结和正确阐述检察权配置的内在要求,是研究和解决检察权优化配置问题的理论基础。
符合法律监督性质是检察权配置的根本要求,有效履行职责使命是检察权配置的直接目的,保证接受监督制约是检察权配置必须考虑的控制措施。
检察权的配置是国家立法的结果,也受到检察工作发展的影响。
在我国,配置检察权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专属权力,是全国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也受到国家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影响。
检察权配置的内在要求,就是在探索我国检察权演变的历史进程,总结检察权配置经验的基础上,从检察权运行的角度反映检察权优化配置的基本规律。
理解检察权配置的内在要求,才能把握检察权演变的方向,自觉地推动检察权的优化配置。
(一)符合法律监督性质检察权是一种国家职能,是检察机关在国家机构中的角色和分工的体现。
检察权的配置首先必须反映和符合检察机关的性质和定位。
我国《宪法》第129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所谓法律监督,是指为了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检察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通过侦查、公诉、诉讼监督等方式和手段,对法律实施活动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
我国检察权的配置必须符合法律监督性质:首先,各项检察权都具有法律监督性质。
检察权是法律监督的实现方式和途径,从属于法律监督。
因为检察权渊源于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权,是由人大监督权派生的一项专门性的法律监督权,这是由检察机关在国家机构中的定位所决定的。
检察权和检察机关都以法律监督为本质属性和基本定位。
其次,只有具有法律监督性质的权力才适合纳入检察权。
对于检察机关来说,并不是拥有的权力越多越大就越好,不具有法律监督性质的权力原则上不应当配置给检察机关。
将不具有法律监督性质的权力纳入检察权,至少有两个消极后果:一是导致权力冲突,影响各项权力的正确行使;二是导致权力滥用和误用,影响检察机关的公信力。
最后,具有法律监督性质的权力并不都归属于检察权。
关于侦查一体化机制的几点建议(全文)摘要:侦查一体化使侦查资源配置得到切实优化,整体效能明显提高,在职务犯罪案件查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较好成效。
但也应该看到,作为检察机关的一项内部创新,这一机制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使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职能仍然受到制约。
关键词:侦查一体化;优势;制约一、侦查一体化机制的优势分析侦查一体化,是根据办案的特殊需要,在更广的层面上更灵活地适用了《刑事诉讼法》关于指定管辖的规定,是检察机关在现行的检察体制模式下和现行的法律规定框架内,建立以优化反贪污贿赂部门的侦查资源配置、提高整体效能为目标,以上级院为“龙头”,以基层院为支点,以侦查指挥中心为组织形式,以“四办”即提办、交办、督办、联合办等为主要办案方式,实行侦查活动统一组织指挥,案件线索统一管理和经营,侦查人才和技术装备统一调配使用,执法环境统一营造的查办贪污贿赂犯罪的侦查机制。
侦查一体化使侦查资源配置得到切实优化,整体效能明显提高,在职务犯罪案件查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较好成效。
但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作为检察机关的一项内部创新,这一机制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使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职能仍然受到制约。
二、侦查一体化机制的制约因素1.地方财政及人事牵制我国检察机关在设置上属于双重领导,既受地方党委的领导,也受上级检察院领导,但检察机关在财政及人事上受地方政府的制约,使得一府两院的平行关系在事实上形成了一府制约两院的现实状况。
这种状况,既不符合司法机关在机构设置上的独立性,也与公正公平司法相悖。
尽管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对加强检察院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但人员及经费保障仍未摆脱地方政府的种种牵制。
在此情况下,检察机关开展工作,就不得不顾虑来自于地方政府的妨碍和干扰。
同时,也为合理的经费支出得不到有效保障而陷入难境。
优化职权配置: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任作者:李正新《光明日报》(2016年05月29日06版)司法体制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根据社会治理的需要,为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而形成的有机统一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是国家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司法体制的形成离不开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信仰、政治诉求等,它是一个动态的平衡体,好的司法体制总是在不断改革中发展完善的。
司法体制改革是国家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对现有司法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的社会实践活动。
即国家从社会对司法的现实需求出发,以实现司法公正、高效为目标,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根本,以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司法体制、机制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加快权威、公正、高效司法制度的建构。
当前,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深刻变革和巨大转型,司法体制也将面临一系列的改革。
从外部看,长期以来形成的依附于地方的司法人事管理与财物保障体制尚未完全破除,新的体制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从内部看,公检法的司法职权配置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叠,多头司法等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不同层级的司法机关行政隶属色彩深厚,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显然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就是要直面和破解这些难题。
到目前为止,我国先后进行了三轮司法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成效显著,充分体现了“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司法体制改革目标要求。
但司法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所有的司法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
现阶段,我国仍存在司法机关职权不明确、办案互相推诿、司法不公平、执法效率低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没有解决好司法职权配置的问题。
强调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一直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也一直为我们党高度重视。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论侦查权的合理配置刘为军【摘要】合理配置侦查权是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需要.我国侦查权配置采用了多重标准,各侦查系统自成体系,互相平等又同时兼具侦查之外的其他职责,这种模式总体上是合理的,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合理配置侦查权需要考虑各种因素,最重要的是侦查效率和侦查公正两大标准,既要符合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又要有利于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以这些标准检视我国侦查权的配置,可以对侦查权进行适度调整,例如可以考虑将涉税案件侦查权自公安机关移转至税务机关,以提高侦查效率、减轻公安机关压力并加强对税务机关的检察监督.【期刊名称】《犯罪研究》【年(卷),期】2010(000)005【总页数】8页(P2-9)【关键词】侦查权;合理配置;涉税案件【作者】刘为军【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侦查权是侦查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权能。
从实际存在的侦查权现象出发,完全可以在多种角度上对侦查权进行界定。
① 张步文:《刑事侦查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第27-35页。
但不管如何概括,对侦查权的完整理解,总是和侦查行为相联系,且至少应当能够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哪些主体可以实施侦查行为,即侦查主体的外延;二是侦查主体可以实施哪些侦查行为,即侦查权的内容;三是侦查主体可以在何种条件下实施限定的侦查行为,即侦查权运行的条件。
以上问题,都关系着侦查权的配置,并且包含着配置的两大最核心问题:谁是最合适的侦查权主体以及应赋予侦查权主体的权力限度。
为了论述的方便,本文所指的侦查权配置,是侦查权在不同机关之间以及同一机关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划分,前者如检察机关侦查权与公安机关侦查权之区分,后者如公安机关内部毒品犯罪侦查机构与经济犯罪侦查机构之间的职权划分。
我国侦查权配置的授权法是刑事诉讼法,根据该法,侦查权主体包括公安机关、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监狱、军队保卫部门和海关缉私(分)局② 海关缉私(分)局隶属海关,受海关和公安双重领导,但海关总署广东分署、部分直属海关走私犯罪侦查分局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序列。
以司法规律为视角对职务犯罪侦查权配置的思考[摘要]优化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的配置是提高反腐败斗争成效的基本路径之一。
职务犯罪侦查权的配置必须受司法规律的制约,针对目前办案机制缺乏机动性、侦查手段和情报信息工作落后、立法方面滞后等缺陷,按照司法规律的内在要求,着重从司法效率、正当程序、权力制约等要素探究职务犯罪侦查权配置的最优路径选择。
[关键词]职务犯罪侦查权;司法规律;优化配置一、司法规律视角下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定位职务犯罪侦查权,既是侦查权的下位概念,又是检察权的派生概念。
它的运行既具有侦查权的一般特点,又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质。
职务犯罪侦查权的依据就在于其权力指向的对象。
而关于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法律定位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和关注的焦点之一。
不少学者认为,职务犯罪侦查权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属性不相契合,认为职务犯罪侦查权表现出明显的上级领导下级、行政命令制、侦查步骤审批制等行政性特点,应属于行政公权力的一种。
这种观点一直是要求剥离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的重要理论依据。
侦查权与检察权的关系主要取决于对检察机关的法律定位,而不同的法律定位又与各国的法律传统、诉讼理念、文化背景、诉讼价值、司法理论与实践息息相关。
从司法规律的视角来看,笔者认为,其实侦查权在属性上仅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它既可以为行政权服务,可以为审判权服务,也可以为立法权服务,更可以为军事权服务,当然还可以为监督权服务。
侦查自身并不是目的,它所查明的事实,都是为一定的目的权力服务的。
由于侦查权(调查权)的工具性,在我国赋予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与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法律监督机关并不冲突,职务犯罪侦查权交由检察机关行使并无不妥。
当前职务犯罪侦查权的问题主要不在于如有些学者所担忧的缺少监督制约、权力过大,相反地,在于受制于地方、缺少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要加大反腐力度,建立廉洁的国家,不是想方设法去将检察机关的手脚捆上,或是标新立异脱离我国国情地把职务犯罪侦查权从检察机关中分离出去,而是应赋予检察机关更独立的地位、更强有力的侦查手段。
42 中舄禮备甞| ™E( '.HINESE PROCURATORS检察机关行使自侦权的现实难题及纾解$*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与上海大学法学院联合课题组,文摘要:监察体制改革后,检察机关保留部分职务犯罪侦查权.如何行使好法律保留的自侦权,是检察机关必 须面对的问题。
目前,检察机关面临自侦案件办案人才缺失与断层、外部配合机制中断等现实困境,并存在办 理自侦案件线索来源匮乏以及与监察机关管辖交叉重叠等问题。
要破解自侦权运行难题,就要优化自侦部门配 置,重构侦查一体化机制,完善线索收集与管理体系,加强与监察机关的沟通与协调。
关键词:职务犯罪自侦权监察侦查2018年修改刑事诉讼法对检察机关侦查权作出调 整,删去了检察机关对贪污贿赂等案件行使侦查权的 规定,保留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司法T.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 犯罪案件的侦查权。
保留的侦查权“覆盖了司法过程 中司法权力运用的主要领域和司法腐败的多发环节,同时所管辖的罪名和监委管辖的范围相互联系、形成 呼应,成为对监察机关职务犯罪全覆盖的积极配合和 必要补充”。
m因此,检察机关自侦权的行使应更具备 目的性、针对性和专业性。
但囿于改革后人、财、物 等方面衔接的问题,现阶段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 的行使尚存诸多困境。
一、改革后检察机关自侦部门的现状和困境侦查实务工作对实操性要求较高,具有侦查经验 的干部对于主持侦查T.作尤为重要。
而在监察体制改 革后,大批长期扎根侦查T作一线、富有侦查经验的 干部随之转隶监察机关,大幅削弱了检察机关的侦查 力量。
*(一)内部人才的缺失与断层并存与普通刑事案件相比,自侦案件的办理更具有案 情复杂、证据特殊、程序繁复、办理周期长等特点。
缺少自侦经验丰富的干部,侦查工作便如堕云雾,效 率低下,且没有方向。
同时,职务犯罪案件一般没有 明确的被害人,也缺少普通刑事案件的犯罪地点,证 据隐秘性强,且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能力较强,其不 仅有着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大多数也具有较高的文 化水平。
论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下检察机关侦查权的优化设臵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期。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一项的重大政治任务。
党中央高度重视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具有对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侦查权。
检察机关通过行使侦查权,可以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予以查办,保障检察权能够得到体现,是国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研究检察机关侦查权的设臵与运行,使其在惩防体系中更好的发挥作用,非常具有探讨的必要。
一、检察机关侦查权与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的含义及其关系(一)检察机关侦查权的定义1、检察机关侦查权的定义侦查权的定义是研究检察机关侦查权的逻辑起点,也是探讨检察机关侦查权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下优化的前提。
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各自的表述。
如“侦查权是指国家侦查机关和侦查人员,为实现侦查目的,依法定的侦查程序,运用特定的侦查手段开展侦查活动的权力。
1”“侦查权归根到底是国家法律赋予侦查主体单方面强制调查犯罪事实的权力。
2”“侦查权是指依法收集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查缉犯罪人,以及实施必要的强制措施的权力。
3”“侦查权属于检察官、司法警官及司法警察,乃实施侦查之上一切处分权也,亦系公1郭晓杉主编:《刑事侦查学》,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
第42页2张步文:《侦查权论》,西南政法大学博士论文,第8页3杨殿升、张若羽、张玉镶:《刑事侦查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4页诉权作用之一种,受处分者应有服从之义务,故侦查机关行使侦查权有绝对性......4”这些不同表述,从各自角度对侦查权下了定义,反映了学者们对于侦查权主体、内容、性质、功能等存在的不同认识。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2013年第2期(总第101期)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 nal of H e i l ongj i ang A dm i ni st r at i ve C adr e C ol l e ge of Pol i t i cs A nd L awN o.22013(Sum N o.101)关于反贪侦查权的优化配置研究①——以与刑事侦查权的优化配置比较研究为视角李冬梅1,张云霄2,张丽祥3(1。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100005;2.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北京100026;3.苏州市公安局,江苏苏州215400)摘要:作为侦查权一种的反贪侦查权,既与刑事侦查权有着共同之处,也与刑事侦查权存在着不同特点,即两者行使的主体、客体和目的均有所差别。
但是,无论是反贪侦查权还是刑事侦查权都可以细分为侦查启动权、侦查指挥权、侦查执行权和侦查监督权等四个方面微观权限,通过这四个微观权限将反贪侦查权和刑事侦查权分别作以比较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在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优化配置反贪侦查权,提高反贪侦查权效益。
关键词:反贪侦查权;刑事侦查权;优化配置中图分类号:D F2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966(2013)02—0114—05在新形势下,职务犯罪呈现出隐蔽化、智能化、集团化等新的趋势和特点。
笔者以与刑事侦查权的优化配置比较研究为视角,从侦查启动权、侦查指挥权、侦查执行权和侦查监督权四个主要层面对反贪侦查权的优化配置作以专门的研究,以冀有助于检察机关反贪侦查部门进一步整合侦查资源、拓展侦查途径、理顺侦查机制、增强侦查能力、提高侦查效益。
一、关于两者基本概念的比较研究依据新《刑事诉讼法》第106条第一款的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从这个意义上讲,侦查权最基本的概念就是指侦查机关依法享有的进行专门调查工作和采取有关强制措施的权力㈤。
公安机关刑侦工作模式改革方案研究改革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各行各业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的核心。
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的重要力量,公安机关在刑侦工作方面也积极开展改革,加强科技应用,提高破案效率和侦破质量,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针对公安机关刑侦工作模式的改革提出相关方案及建议。
一、优化调查流程和配备先进设备为提高刑侦工作效率,公安机关应优化调查流程,并配备先进设备。
首先,建立高效的案件指挥中心,整合资源,快速响应各类刑事案件。
其次,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加强犯罪信息的搜集和分析,提高刑警的侦查效能。
同时,配备最新的侦查设备和技术,如无人机、人脸识别系统等,提升侦查力量和能力。
二、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刑侦工作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和信息共享,因此,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至关重要。
公安机关应加强与法院、检察院、银行、交通管理等部门的合作,建立跨部门协作平台,共享犯罪线索和情报信息,形成一体化的犯罪打击系统。
此外,还应加强与国际刑警组织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境犯罪活动。
三、推进警务大数据建设和智能化应用警务大数据是刑侦工作改革的重要基础,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够提高警务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公安机关应加快建设警务大数据平台,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提高数据共享和利用效率。
同时,推进智能化应用,如人脸识别、视频监控等技术的应用,以提升犯罪预防和侦查效果。
四、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队伍建设刑侦工作对警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公安机关应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队伍建设。
首先,定期组织培训,提升警员的侦查水平和能力,加强科技应用和取证技术的培训。
其次,加强对刑侦人员的选拔和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刑警人才。
此外,加强警务人员的心理辅导和疏导,保障警员的身心健康。
五、加强社会宣传和舆论引导公安机关刑侦工作的改革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和理解,因此,加强社会宣传和舆论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公安机关应加强与媒体的合作,积极宣传打击犯罪的成果和举措,增强社会的安全感。
论经济犯罪侦查权的配置摘要:经济犯罪侦查权的配置问题,是近年来侦查学学科内的一个热点问题。
其突出表现为,一方面要整合资源,从而保证侦查权最大限度发挥效能;另一方面要求侦查权能够独立行使,从而保证司法公正。
笔者试图通过探索,将经济犯罪侦查权进行优化配置,使得上述两方面能够兼得。
关键词:经济犯罪;经济犯罪侦查权;配置;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近些年,关于侦查权配置的话题总在学界引起不小的争论,特别是经济犯罪侦查权的归属问题,更是学术界热议的司法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
现阶段,经济犯罪侦查权归属于不同的机关,因而在司法实践中,不同机关的侦查手段和侦查权限就存在较大差异,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司法公正,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浪费,这也被不少专家学者所诟病。
本文,笔者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试图找到经济犯罪侦查权合理配置的新构架。
一、经济犯罪与经济犯罪侦查的概念弄清经济犯罪侦查权的配置问题,首先要搞清经济犯罪的概念,依据学术界的看法,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观点:1.宏观概念,即经济犯罪是侵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犯罪,包括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所有犯罪;第八章“贪污贿赂罪”中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实施的相关职务犯罪,及散见于分则中其他章节的涉及经济利益、财产利益的相关犯罪。
2.中观概念,即经济犯罪是侵害一定经济关系的犯罪。
其范围限定于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所有犯罪和第八章有关经济管理的职务犯罪,而不包括侵犯财产犯罪。
3.微观概念,即经济犯罪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
这种观点把经济犯罪的范围限制在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范围内。
该观点把侵犯财产罪和贪污贿赂罪等与经济有关的犯罪均排除在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董邦俊教授认为,经济犯罪侦查是指有侦查权的国家机关,对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所实施的经济活动,按照法定程序,为收集证据、揭露证实犯罪、查缉犯罪人、以追究其刑事责任而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强制措施。
侦察配系方案1. 引言侦察是一项重要的军事任务,它可以提供关键情报和战场态势,为指挥决策提供支持。
为了有效地执行侦察任务,需要对侦察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系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侦察配系方案,旨在提高侦察效率和作战能力。
2. 配系方案概述侦察配系方案是指侦察人员的组织结构、装备配置和作战流程等方面的安排。
一个合理的配系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侦察人员的能力,提供准确的情报和数据分析。
下面将对配系方案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3. 人员配备侦察人员的配备是配系方案的基础。
合适的人员配备可以确保侦察任务的顺利执行。
侦察人员主要包括侦查员、观察员和通信员等。
侦查员负责实地侦察和情报收集,观察员负责观察和报告目标情况,通信员负责与指挥部保持联系和传递情报。
4. 装备配置侦察人员的装备配置直接影响其作战能力。
合理选配的装备可以提高侦察人员的侦察效率和生存能力。
侦察人员的装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4.1 武器装备侦察人员通常需要携带个人武器,以应对可能的敌对情况。
常见的个人武器包括步枪、手枪和冷兵器等。
4.2 侦察工具侦察工具是侦察人员的基本装备之一,它们可以帮助侦察人员获取情报和收集数据。
常见的侦察工具包括望远镜、测距仪、夜视仪和无线电通信设备等。
4.3 防护装备侦察人员常常需要进入敌占区域进行侦察,因此防护装备是必不可少的。
防护装备可以帮助侦察人员降低被发现和伤害的风险。
常见的防护装备包括防弹衣、头盔和防毒面具等。
5. 作战流程侦察的作战流程是配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合理的作战流程可以确保侦察任务的高效执行。
一般来说,侦察作战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5.1 侦察准备在侦察任务执行前,需要进行充分的侦察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任务区域的熟悉、情报收集和侦察目标的确定等。
5.2 侦察执行侦察执行是指侦察人员进入任务区域进行实地侦察和情报收集的过程。
这一阶段需要严格遵守侦察流程和保密规定,确保侦察人员的安全和任务的顺利执行。
5.3 侦察报告侦察报告是侦察任务的重要成果,它提供了关键的情报和战场态势,为指挥决策提供支持。
侦查学导论心得三千字通过两个多月的学习,我对侦查学导论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侦查学导论的概念、侦查学导论的理论体系、侦查程序、侦查措施、具体的个案侦查等等。
但是学习一个知识并不只是这个知识的本身,不仅要清楚这个名词的概念,还要区分相关名词之间的差别。
在第一个专题关于侦查学导论基本理论的学习中,要学习好侦查学导论的基本理论,首先就要了解侦查学导论的历史发展,侦查学导论的概念,侦查学导论这个名词的由来,侦查与侦查学导论,侦查学导论的性质是什么等。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侦查学导论的鼻祖是XXX的犯罪学教授XXXX,他在18ZZ年出版了《司法检验手册》,标志着侦查学导论的诞生。
而“侦查学导论”学科名称也是经历了长期的一个变化:犯罪调查学-搜查学-对策学-侦查学导论-侦查学导论与刑事侦查学导论:关于侦查学导论的学科性质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周应德教授认为侦查学导论刑事法律科学中的一个专门的学科,是我国法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主编的教材《犯罪侦查学导论》在当时还属于保密教材,禁止外传,在今天看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和可笑,但是它却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国家的政治决策对文化教育和思想传播的影响,反映了当时侦查学导论的发展水平:XX教授认为侦查学导论是刑事司法工作中一个独立的、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和多工序的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任慧华教授认为侦查学导论属于法学的分支学科…综合起来关于侦查学导论学科性质之争主要学说有侦查学导论属于法学、侦查学导论是边缘法学、侦查学导论是公安学、侦查学导论是行为科学。
通过课下查阅资料、上课听同学的见解和老师的讲授,我对侦查学导论这门学科的认识从大学那种一提起侦查就想到“侦查措施”这种肤浅的认识当中走了出来,侦查学导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学科体系,侦查学导论的发展对繁荣法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第一个专题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还让我们学习基础理论、基本理论与理论基础的不同,刚开始看到这几个名词,真是一头雾水;感觉真是没有什么差别,但是经过学习和老师那个生动形象的例子证对这几个名词有了清晰的认识:一门学科就是一棵大树,基础理论就是贯穿于一门学科的始终,他就是树干:基本理论就是这个大树的树枝和树叶:而理论基础就是支持这课大树的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等,如与侦查学导论相关的,支持侦查学导论这门学科的其他学科,心理学、逻辑学。
论侦查权的优化配置闵祥峰【摘要】现代刑事诉讼法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对侦查权的制约,在侦查阶段,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发生直接冲突,如何对侦查权进行配置,直接体现了一国刑事诉讼法的价值取向,对刑事诉讼程序有决定性的影响。
我国侦查权的配置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较鲜明的特点,也存在着特有的问题。
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侦查权的优化配置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总体认为对侦查权进行司法控制、实行检警一体化改革是优化侦查权配置的两个主要方向,不过,在我国现行司法结构和宪政体制下,这种改革动议也面临着现实障碍,如警察权力过大,司法不独立,检察官、法官素质有待提高等。
【关键词】侦查权;司法控制;检警一体化英文题目【Abstract】Modern criminal law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without the investigative powers to restrict, in the investigation stage, civil rights and state power in direct conflict, how the investigation power configuration, directly reflects a country's criminal procedure law value orientation of criminal procedure, have conclusive effect.Our investigation of the right configuration compared with other countries, has a distinctive features, there are also specific issues. In recent years, the theory circle and practice circle of investigative power optimize configuration problem to spread out discuss, the overall thought on judicial control investigation right,implement the integration of police and procurator reform is to optimize the disposition of investigation authority to the two principal directions,however, in our current judicial system structure andthe constitution, this kind of reform initiative is facing obstacles, such as the police power is too large, the lack of an independent judiciary,prosecutors, judges quality improvement【Keyword】Investigation of the right;judicial control; integration of police and procurator一、我国侦查权配置的主要特点从规范层面及现实层面分析,我国侦查权的配置具有鲜明特点,主要表现为:侦查权主要由公安机关行使;侦查权独立于公诉权和审判权;侦查机关的权力高度集中,集决定权与执行权于一身;对侦查权的监督主要以内部制约和法律监督等行政方式为主,等等。
(一)侦查权主要由公安机关行使除公安机关外,侦查主体还包括检察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监狱、走私犯罪侦查机关等,其中检察院承担着一部分自侦案件的侦查任务,其他侦查机关也在各自领域内对数量有限的特定案件进行侦查,但公安机关行使对绝大多数刑事案件的侦查权,是行使侦查权最主要的主体。
(二)侦查权独立于公诉权和审判权关于这种制度设计,我们可以从宪法中找到渊源:“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对此,我国刑事诉讼法也做了相同规定。
这表明,审判权、公诉权与侦查权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在一般情况下,侦查机关与公诉机关、审判机关之间各自为政、平起子坐,公安机关可以在侦查阶段独立地立案、独立地撤销案件、独立地侦查,检察机关对其直接受理的案件也可以独立地审查起诉。
因此,侦查权与公诉权和审判权之间是独立、平等、互不隶属的关系。
侦查权、公诉权、审判权三者之间并没有一个相对权威的权力能够对其他权力产生实质性领导或控制。
(三)侦查机关的侦查权十分广泛且高度集中侦查机关集各种任意侦查手段及强制侦查措施于一身,除逮捕程序需经检察院或法院批准外,其他侦查行为均由侦查机关自行决定、自行执行,并且享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
在立法层面上,侦查机关的侦查权具体表现为:传唤权,讯问犯罪嫌疑人权,询问证人、被害人权,勘验权,检查权,搜查权,扣押物证、书证权,鉴定权,通缉权,技术侦查权等。
此外,侦查机关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强制性措施,以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
这种制度安排在我国刑事诉讼的历史上最初是出于维护社会治安和打击犯罪的需要,要求侦查权的配置要满足及时高效的特点,以有效遏制犯罪。
据此,我国侦查机关行使侦查权具有高度自主性,侦查机关既是侦查行为的决定机关,又是执行机关,同时具有准司法职能和行政职能。
至于对哪种案件何时采取何种侦查措施,以及实施多长时间,刑事诉讼法上并未做出详细的规定,完全由侦查机关自由裁量。
(四)对侦查权的监督主要以内部制约和法律监督等行政方式为主我国的刑事侦查程序不具备控、辩、审三方构造,对侦查权的制约以行政手段为主,不同于英美法国家通过中立的裁判者进行严格的司法审查,也不同于大陆法国家让检察官对侦查进行全面指挥和控制,我国是以行政化的运作方式代替司法控制,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侦查机关的内部控制,在实施有关侦查措施时,需要由公安人员或负责案件侦查的检察官取得其单位负责人的授权或批准,并签发相关的许可令,公安机关内部的法制办、法制处等部门也具有对侦查进行监督的职能;二是由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侦查行为行使监督权。
当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律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制约侦查机关的权力,但时至今日,这种制约在现实中仍极其微弱,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以上行政手段大都不带有强制性,侦查权如若遭致滥用,无论从行政、民事、刑事方面都难以寻求切实有效的救济。
二、我国侦查权配置的主要问题侦查权的配置类型是刑事诉讼价值的直接体现,一个国家是倾向于惩罚犯罪还是保护人权,可以从其对侦查权的限制及对公民权利的保护程度上得出答案。
英美法国家在其侦查程序中为犯罪嫌疑人及其律师有效对抗侦查权和行使辩护权设置了一套高度发达而详尽的制度,建立了严格的司法审查机制,体现了英美法国家高度重视人权保护的刑事诉讼价值观。
大陆法国家虽具有浓厚的国家主义传统和悠久的职权主义历史,公共权力较为强大,但是,一个明显的趋势是,随着国际人权保障运动的发展,这些国家已在诸如律师介入刑事侦查等问题上,日益向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的方向倾斜,其中,法国、德国近年来开始向参与式侦查模式方向进行改革,开展允许辩护律师参与侦查机关进行的重大侦查活动的程序设计,以有利于实现人权保障功能,同时,由于其检察官指挥侦查的制度设计比较完善,检察权对侦查权能够进行有效的制约。
尽管我国对侦查权的监督与制约因素可以来源于许多方面,包括人民检察院依法检察监督、侦查机关内部制约监督,执政党纪律监察部门的监督、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的监督以及人民群众与社会舆论的监督,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名目繁多的监督之中,除检察院的批捕权以外,其他监督方式都不带有强制性,也没有程序保障。
同时,基于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宪政结构,公安机关行使侦查权与检察机关行使公诉权成为独立操作、前后相继的两个诉讼程序,侦查程序与起诉程序的割裂造成侦查机关与公诉机关缺少沟通配合,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甚至经常互相推诿、互相掣肘。
侦查程序严重失控,对审前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司法效率低下,且正义性不足。
以下,笔者将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我国侦查权配置的主要问题:(一)追诉色彩浓厚,功利倾向严重,难以保障人侦查机关权力很大,侦查程序封闭独立,究其根源是由我国建国初期阶级斗争的政治需要决定的。
打击阶级敌人、惩罚犯罪、稳定社会治安是国家当时的第一要务,刑事诉讼法成为国家进行追诉的工具,侦查程序自然具有浓厚的追诉主义倾向,为了配合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在立法上强化侦查权的行使,弱化对侦查权的制约。
主要表现为:(1)侦查机关的权利广泛而强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相应的对抗权,缺少调查取证权、律师在场权、沉默权等,沦为侦查权的客体;(2)除逮捕外,侦查机关可以不经司法机关的同意而剥夺公民自由权利;(3)一旦公民权利遭受侦查权的侵害,无法诉诸司法救济;(4)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的监督限于提出纠正意见、建议等,没有强制性。
时至今日,我国的政治、法制环境已今非昔比,国际刑事司法潮流对我国司法改革产生着深刻影响,我们逐渐意识到保护人权与打击犯罪应该是刑事诉讼中两个并行不悖的价值追求,那种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视为国家敌人予以专政的情绪应该摒弃,然而,由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之间的司法结构和政治格局已经相对稳定,导致这种局面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警察内部的升迁机制更犹如一剂催化剂,将这种追诉情结演化为现实的功利追求。
警察手中的案件尤其是大案要案能否及时侦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警察的职业前途,面对侦破任务和手头有限的案件和犯罪嫌疑人,警察很容易为急功近利的心理所驱使,这时,侦查已不是发现案件真相的过程,而是得出被讯问人有罪结论的过程,加之警察通常认为惩罚犯罪是自身职责所在,采取刑讯逼供等侵犯公民权利的违法侦查行为也就不足为怪,从中国司法实践来看,绝大多数冤狱都发生在这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中国刑事司法不公正的主要源泉。
(二)检察监督不力,内部制约虚无前文提到的对侦查权的各种监督方式中,最主要的当属检察机关的监督,然而,实践证明,检察机关的监督权威与手段较弱,基本处于消极的、软性的监督状态。
检察院的监督主要体现为立案监督、审查批捕监督、审查起诉等,监督方式基本依赖卷宗,脱离实际侦查活动,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非法侦查行为不得而知,是不可能起到实质监督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