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课标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3课时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重点突破课)
- 格式:ppt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24
第3课时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重点突破课)[考点一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单独考查时相关考题难度不大,但当和其他知识点综合考查时,或者从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截取一段进行考查时学生容易丢分,所以复习时应足够重视。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特点:v 0=0,a =g 。
(1)速度公式:v =gt 。
(2)位移公式:h =12gt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4)平均速度公式:v =v t 2=v 2。
(5)位移差公式:Δh =gT 2。
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结论。
(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是逻辑推理→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合理外推,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
[典例] (2019·湖北省重点中学联考)如图所示木杆长5 m ,上端固定在某一点,由静止放开后让它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木杆通过悬点正下方20 m处圆筒AB ,圆筒AB 长为5 m ,取g =10 m/s 2,求:(1)木杆通过圆筒的上端A 所用的时间t 1;(2)木杆通过圆筒所用的时间t 2。
[解析] (1)木杆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A 用时t 下A = 2h 下A g = 2×1510s = 3 s 木杆的上端到达圆筒上端A 用时t 上A = 2h 上A g = 2×2010s =2 s 则木杆通过圆筒上端A 所用的时间t 1=t 上A -t 下A =()2-3s 。
(2)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A 用时t 下A = 3 s木杆的上端离开圆筒下端B 用时t 上B = 2h 上Bg = 2×2510s = 5 s则木杆通过圆筒所用的时间t 2=t 上B -t 下A =()5-3s 。
[答案] (1)()2-3s (2)()5-3s[规律方法]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题时的注意点(1)可充分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的特点、比例关系及推论等规律解题,如从最高点开始连续相等时间内物体的下落高度之比为1∶3∶5∶7∶…。
-t图象.已知在第3 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B.出发时B在A前3 m处C.3 s末两个物体相遇后,两物体不可能再次相遇D.运动过程中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解析已知在第3 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由题图可求得3 s内的位移,x A=6 m,x B=3 m,因此A错误,B正确;3 s后物体A的速度永远大于物体B的速度,故二者不会再次相遇,C正确;由题图象的斜率可以比较得出物体B的加速度小于物体A的加速度,D错误。
答案BC5.(2015·驻马店高中高三第一次月考)2012年10月4日,云南省彝良县发生特大泥石流。
如图2所示,一汽车停在小山坡底,突然司机发现在距坡底240 m的山坡处泥石流以8 m/s 的初速度、0。
4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倾泄而下,假设泥石流到达坡底后速率不变,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 s,汽车启动后以0。
5 m/s2的加速度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试分析汽车能否安全脱离?图2解析设泥石流到达坡底的时间为t1,速率为v1,则x1=v0t1+错误!a1t错误!,v1=v0+a1t1代入数据得t1=20 s,v1=16 m/s而汽车在t2=19 s的时间内发生位移为x2=错误!a2t错误!=90。
25 m,速度为v2=a2t2=9.5 m/s令再经时间t3,泥石流追上汽车,则有v1t3=x2+v2t3+错误!a2t错误!代入数据并化简得t错误!-26t3+361=0,因Δ<0,方程无解。
所以泥石流无法追上汽车,汽车能安全脱离.答案 见解析考点一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竖直上抛运动的处理方法(1)分段法:把竖直上抛运动分为匀减速上升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两个过程来研究. (2)整体法:从整个过程看,利用匀减速直线运动来处理. (3)巧用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①速度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等大反向.②时间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段高度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