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教学目的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6和7的加减法教课目的 :1.指引同学经历依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究过程,感觉调动两个相加的数的地点得数同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 6 和 7 的加法和 6 减几、 7 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育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课要点:掌握得数是 6 和 7 的加法及 6 减几、 7 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课难点: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育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第 45 页情境图的课件。
2.同学准备 7 根小棒、 6 个小圆片、 6 朵花(模型)、 6 个三角形等学具。
教课过程:一、复习准备1.做“找好朋友的游戏”2+1=3+1=4-1=2+3=3-2=教师给学生算式及得数卡片 ,先请拿算式的同学上来排成一排 ,下边手拿相应答案的同学 ,在其余同学的《找朋友》的歌声中 ,组合完好的算式。
指定一至二题让同学说一说是如何算的。
二、新课引入1.教师讲话。
同学们都会计算 5 之内数的加减法了,大家会算得数是 6 和 7 的加法、 6 和7减几的减法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2.板书课题: 6、7 的加减法。
三、学习新知识1.学习依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 1)同学摆小棒(两人一组当面地坐)。
教师提示同学一边摆 5 根、一边摆 1 根,而后要求两个同学都依据从左到右的次序进行察看,并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2)同学报告、沟通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同学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 5+1=1+5=教师:写出的两个算式同样吗?同学:不同样。
教师:大家都是依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何两个算式不同样?同学 1:因为都是依据从左到右的次序察看的,我先看到的是左侧的 5 根小棒,后看到的是右侧的 1 根小棒,因此我写出来的算式是“5+1。
”同学 2:我先看到的是左侧的 1 根小棒,后看到的是右侧的 5 根小棒,因此写出来的算式是“1+5。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博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烂熟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烂熟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7.体会学习数学的欢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齐的优良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数学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
二、课标解读(一)经历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揭示分数意义的本质在分数概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各种直观因素,让学生借助充分的感性材料,发现和归结一类事物的一般和本质特征,从而辅助其建构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首先,可以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表示,去除图形的形状、大小等因素,提炼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用表示”;接着应用范围从一个图形拓展到把若干个物体看成的一个整体,去除整体的个数、部分的个数等因素,提炼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最后,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通过整体(单位“1”)与部分(取得份数)不变,而等分的份数不同,分数大小相应在发生变化;或者通过整体不变,等分的份数以及取得份数不同,得到不同的分数等练习,以进一步揭示概括分数的意义。
《神奇的珠子》陈娟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5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用珠子摆数,使学生体会位值原理和十进制原理。
2.在摆数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猜测、验证等数学发现的过程。
4.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欲望,体会数学的内在美。
三、【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活动所蕴含的数学原理;在实践活动中体会位值原理及十进制原理。
三、【学习准备】电脑课件;数位表(1张/人);珠子(5颗/桌)。
四、【教学过程】一、魔术激趣,温故导新师:上课前先听一首美妙的歌曲,猜猜这是哪个动画片的主题曲;生自答;师:在这部动画片中,有一位美丽而善良的小魔仙是谁?生自答;师:小蓝姐姐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她给老师一只神奇的魔法笔,老师要变魔法了,在这座神奇的魔法堡里有什么?变变变,你看到了什么?生:个位、十位、百位;师:小蓝姐姐呀看见了,把她又变成了什么?生:数位顺序表;师:老师想接着变魔法,变变变,小珠子现在在哪里,表示什么?变变变,小珠子现在又在哪里,表示什么?师:小珠子很贪玩,还想跑,变变变,小珠子现在又在哪里,又表示什么?师:看来呀, 同一个数住在不同的数位屋里,代表的大小就不同。
2.揭题。
师: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这神奇的珠子摆一摆。
【意图:温习一个数在不同数位上代表不同的大小,体会位值的原理。
用“魔法屋”作“调味”,为低段学生课堂提趣。
】二、实践操作,探究规律 1.操作评价,探索方法。
师:刚才我们用1颗珠子在数位魔法屋中一共可以摆出多少个数?分别是哪两个数?(板书:1颗:1 10)师:那用2颗珠子、3颗珠子又分别能摆出几个数?是哪些数?请你选择一组,在你的魔法屋里摆一摆,注意,每次摆的时候,珠子要全部用完。
(学生独立操作。
)师:谁愿意上来摆一摆?先请选3颗珠子的。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1.认识图形(二)《七巧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七巧板的制作和拼、摆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及其图形之间相互变换的内在联系;2、在自主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数学意识。
3、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组内的数学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的人文、历史和艺术欣赏能力。
2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图形的概念认识不够深入3重点难点对于拼成的图形,不仅能说明含义,而且能找出图案中的角及线段间的位置关系。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七巧板(一)课前预习活动1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查询有关七巧板的材料,并在组内交流。
学生查询的资料有:七巧板的起源、发展、制作方法、认识外国的七巧板,七巧板拼图欣赏、七巧板的作用、对七巧板的改进、再创造等等。
(此活动的目的充分利用网络,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丰富学习内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同时将一部分知识放给学生自学,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活动2组内成员合作完成一份PowerPoint演示文稿,准备全班交流。
(此活动的目的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组织、表达的机会,并锻炼学生把查询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课堂教学1.创设情境活动1 请小组代表将完成的作品进行现场演示,并简要说明。
(此活动的目的结合课前预习,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并在此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感受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回顾知识活动2 引导学生观察以方格纸为背景的七巧板,寻找七巧板中所蕴藏的数学知识。
(1)图中有几组相等的线段?你是怎样得到的?(2)图中有几个锐角?钝角?直角?(3)图中有几组互相平行的线段?有几组互相垂直的线段?(4)一个正方形被线段分割成几块?它们是什么图形?(此活动的目的让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加深对所学过的线段、平行线、垂线、锐角、直角、钝角等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丰富他们的数学意识,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1、请小朋友们听一听,老师拍了几下?小朋友学老师的样子,拍6下。
根据刚才拍的,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我们比老师多拍了几下?)你知道吗?(我们比老师多拍了2下,因为6比4多2,列式:6-4=2 老师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几下?(6+4=10)小朋友提的问题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一和第二种情况。
2、摆一摆:请小朋友第一行摆5个圆,第二行摆5个三角形。
摆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圆和三角形同样多。
)3、请小朋友继续摆,第一行5个圆,第二行摆7个三角形,看着你摆的图,谁能提出问题?4、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这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学生齐读。
)二、探究新知例3、小华比小雪多得几个?(1)学生动手操作(2)讨论思考三个问题谁和谁比谁得多谁得少多的分成几部分,是哪几部分。
(3)学生回答(4)根据我们推理过程,思考怎样列式。
12-7=5(个)例4、小雪比小华少几个?(1)学生动手操作(2)讨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多的怎么分,反馈结果(3)用数学方法列式解答 12-7=4(个)(4)比较例3、例4都是相差多少?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就是用大数减小数求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少几也就是用较大数减去小数,求两数差。
三、课堂作业设计1、2、3、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研究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来看一首儿歌,两数比大小先把大数找,大数分成两部分,去换同样多,多几就知道。
同理少几也是一样。
板书设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小华12个小雪7个小华比小雪多几个?12-7=5(个)答:小华比小雪多5个小雪 7个小华12个小雪比小华少几个?12-7=5(个)答:小雪比小华少4个。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
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
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
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
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认识正方形。
①谈话启发方法。
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影仪上
展示。
提问: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作什么呢?
概括: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④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
(3)放手认识圆。
①引导回顾方法。
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底面)。
想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圆柱底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集体交流。
交流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
交流图形: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揭示概念: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作什么呢?(圆)
④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看。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P3做一做)
(1)在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
其实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
瞧,这是小红家的客厅(出示小红家客厅图).里面就有许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长方形的。
谁也来这样找一找、说一说?
(2)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谁发现了?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3)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四、操作中体验深化
(1)提问: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五、总结延伸: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数学活动.你学得开心吗?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