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行动计划为适应创新型
- 格式:pdf
- 大小:183.06 KB
- 文档页数:7
华南师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保研率一、概述华南师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是学校为培养优秀学生而设立的一项重要计划。
本文将重点介绍该计划对学生保研率的影响。
二、华南师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概述华南师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是学校为培养和选拔优秀学生而设立的一项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提供更多的学术机会和资源,培养和选拔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华南师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对学生保研率的影响1. 提高学术水平华南师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术机会和资源,使得学生在学术方面有了更大的提高。
这些优秀的学生因此更容易在保研过程中脱颖而出。
2. 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该计划,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学术资源和机会,也能够更好地进行科研实践,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些都为他们将来在保研过程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培养综合素质除了学术水平的提高外,华南师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还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等。
这些综合素质在保研过程中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师资力量和科研环境学校通过该计划吸引了更多的优秀教师,也改善了科研环境。
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前沿科研信息,培养了更好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四、总结华南师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对学生保研率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
通过提供更多的学术机会和资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综合素质以及改善师资力量和科研环境等措施,学校为学生的保研奠定了良好基础,提高了保研率,也有效提高了学校的学术声誉。
希望未来华南师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更多优秀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华南师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对学生保研率的影响五、案例分析为了更加具体地说明华南师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对学生保研率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来加以论证。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国际商学院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一条学校以学院为单位在高水平大学经费中支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经费。
各学院对项目经费进行具体管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检查监督。
第二条项目经费在项目立项通知下达后由学院参照立项金额确定资助经费额度并学术通知到各项目负责人及指导老师。
第三条项目经费落实到指导老师,并用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由于此前学校对指导教师的补贴发放方式和方法多次变更,不便于项目管理及指导教师的节点管理。
经学院领导班子、学术委员会研究决定,国际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经费的70%为项目团队的研究经费,30%为指导教师的指导经费。
第四条若个别项目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上述比例的,需书面申请报学院学术委员会批准方可调整。
第五条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及报账流程必须遵守学校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第六条项目立项及经费到位后,学院会通知各项目负责人及指导老师,各项目组报销的总金额不得超过资助经费总额。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由学院领导班子、学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国际商学院 2016年11月7日。
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1.03.21•【字号】粤教工委[2011]5号•【施行日期】2011.03.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粤教工委〔2011〕5号)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教育局,各县(市、区)教育局,各高等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为深化我省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打造我国南方教育高地,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去年8月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的《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有关精神,决定在我省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经论证、评审,从各地区、各学校申报的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中甄选出125个改革目标明确、政策措施具体、支持力度大、示范性强的项目,同意其列入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此外,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15个项目也自动列入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这140个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涵盖了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教育改革发展重点领域;涉及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学校治理模式、教育交流合作、教育信息化等教育改革发展关键环节。
现将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下达给你们,并就改革试点的组织实施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切实加强对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开展教育综合改革,是促进我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键途径,事关教育事业发展全局,事关经济社会一系列重大战略目标实现,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各试点地区、试点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切实做好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组织领导工作。
华师〔2012〕26号关于印发《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辅修、 双专业、双学位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院系、各部处、各单位:现将《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华 南 师 范 大 学二○一二年四月五日—1—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鼓励本科生在修读主修专业课程,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发展的需要,我校实行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制度。
为保障该制度有效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是指在校本科学生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按照另一专业相关培养方案,参加相关教学活动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通过学习、考核,达到相关培养要求,可获得相应证书。
第二章 培养方案及修读要求第三条 主办院(系)应根据专业特点和要求,按照该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及学生主修专业毕业前获得辅修、双专业、双学位证书的要求,制定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为学生选课和修读提供依据。
第四条 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2—(一)能够系统地反映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包括专业主干课程。
双学位应在完成双专业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再完成相关课程、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二)理论课、实验(实践)课的安排及比例由主办院(系)根据专业特点自行制定,并报教务处审核。
第五条 学生完成辅修、双专业、双学位课程学习,取得学业(位)证书的最低学分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一)跨院(系)修读的,依照辅修培养方案修满30学分,取得辅修证书;依照双专业培养方案修满50学分,取得双专业证书;依照双学位培养方案修满60学分取得双学位证书。
(二)在院(系)内部修的,除了与主修专业重复的课程学分外,还需按照辅修培养方案修满20学分不同课程才能取得辅修证书,按照双专业培养方案修满40学分不同课程才能取得双专业证书;主、辅修专业属于不同学科门类(学科门类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印发文件《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划分)的,需按照双学位培养方案修满50学分不同课程才能取得双学位证书;主、辅修专业属于相同学科门类的,需按照双学位培养方案修满45学分不同课程才能取得双学位证书。
新商科视角下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机遇作者:赵玉明谭目兰王发有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4年第02期一、引言在全球经济的快速演变中,传统商科教育面临挑战,迫切需要创新和升级。
新商科,作为这一变革的产物,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商业管理,而是将技术、数据、跨文化交流、创新思维及社会责任等多领域知识融为一体,旨在培养能适应数字化、全球化时代的复合型人才(见表1)。
[1]表1新商科人才要求人才要求具体要求适应数字化时代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商业模式和经营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新商科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先进技术,并学会如何在实际商业环境中应用它们掌握跨学科知识新商科不仅仅是传统的商业管理,它还包括了跨学科的知识,这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学会管理,还要学会技术、艺术、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从而成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熟悉跨文化交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新商科强调的是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承担社会责任新商科还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伦理,在商业决策中,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拥有创新思维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新商科鼓励学生跳出传统框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找到新的解决方案商贸,作为经济的核心,其重要性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双重推动下日益凸显,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攀升,这突显了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激烈的国际商贸竞争中,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是提升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细化,现代商贸的复杂性也随之上升,它涵盖技术交流、品牌策略、市场布局等多个维度,这都需要商贸人才具备广阔的视野和创新思维。
在这样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能力尤为关键,它确保商贸人才能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沟通和合作。
此外,社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伦理标准的期待也在增长。
因此,现代商贸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商业和技术能力,还要强调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培育出既有能力又有道德的新一代商贸人才。
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方案(本科)导言:国际商务作为一个多元复杂的领域,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适应国际商务需求的专业人才,本文将介绍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方案。
通过该方案,学生将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在国际商务领域取得成功。
一、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商务人才,他们能熟练运用英语,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习俗。
2. 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国际商务人才,他们能够应对全球商业环境中的挑战和变化。
3. 培养具备国际市场研究和营销策略制定能力的国际商务人才,他们能够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金融与支付- 国际经济法律- 国际商务沟通与谈判2. 专业课程- 国际市场营销- 国际商务战略- 跨文化管理- 国际供应链管理- 国际投资与合作3. 实践课程- 实习- 实地考察- 案例分析- 学术论文三、培养模式1. 学分制本专业采用学分制培养模式,学生需完成一定的学分方可毕业。
学分要求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
2. 教学模式本专业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包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研究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实践机会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实习和实地考察活动,以增加实践经验。
同时,学生还将进行案例分析和学术论文写作,提升研究和创新能力。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1. 学术交流本专业与国外知名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学生可参加海外课程并获得双学位或学分认证。
2. 企业合作本专业与国际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3. 学生交流学生可通过参加国际研讨会、访问学者讲座等活动,扩展国际交流平台。
五、就业方向1. 外贸企业培养具备国际贸易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生,为他们在外贸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提供基础。
2. 跨国公司提供适应不同文化环境和商务活动的培养,使学生能胜任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开拓与管理。
2024级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案2024级国际商务专业是一个涵盖商务、经济、外语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国际商务领域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适应当前全球化经济背景下的需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培养方案:一、专业课程设置1.国际商务导论:介绍国际商务概念、发展历程、相关理论、国际商务实践等内容,让学生对国际商务形成基本认识。
2.国际贸易实务:包括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手续等内容,培养学生熟悉和掌握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技能。
3.国际市场营销:教授国际市场分析、国际市场策略、国际市场营销技巧等知识,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能力。
4.国际商法:讲授国际商法、国际商事合同、国际商事仲裁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5.外贸英语:强化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在国际商务领域的语言交流能力。
6.国际商务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国际商务项目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践教学环节1.实习实训:开设外贸实习实训课程,安排学生到企业从事相关工作,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2.国际商务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际商务竞赛,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3.国际商务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国际企业、博览会等,了解国际商务发展趋势,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跨学科综合素养培养1.外语能力:加强英语、日语、法语等外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2.经济学基础:学习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基础课程,透视国际商务运作中的经济规律。
3.管理学知识:学习管理学基础理论和管理实践技巧,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4.法律素养:学习商法、国际商事法律等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四、创新创业培养1.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创新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创业实践:开设创业管理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创业流程、创业技巧,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二)(供院系用)一、制定本方案的依据本评估方案是依据教育部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编写而成的。
在编写中突出了“主要观测点”;删节了指标体系中全校层面上的内容、保留了与院系有关的指标;为便于操作,特增加了“提供材料及要求”一栏。
本方案供我校有本科教学任务的院系(包括:图书馆、网络中心和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试用。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每项指标有A、B、C、D四个评价等级。
一级、二级指标的具体内容及各项目的等级标准如附表所示。
表中只给出了A级标准和C级的具体标准,介于A级、C级之间为B级,达不到C级标准的即为D级。
二、院系评估的重要性1. 院系自评是学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础。
只有各院系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达到优秀水平,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才有可能达到优秀。
2. 院系自评是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关键环节。
因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根本目的在于“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和以评促管”的基础在于各院系。
各院系根据“指标体系”的各项要求和本方案进行自查、自评,发现各院系和学校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务必收到整改成效。
没有经过整改和建设环节,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不可能达到优秀的。
3. 院系自评是逐步形成学校自评材料的基础。
通过评估,不仅可以盘清学校与各院系的“家底”,而且学校自评材料中的许多观点(如:学校办学思路、教育观念更新和学校办学特色等)及其支撑材料都来自各院系的评估。
已经接受教育部评估学校的经验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三、院系评估的目的通过本评估达到:⑴进一步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⑵切实了解目前本院系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⑶形成各院系的自评报告;⑷制定各院系的整改和建设方案。
四、本方案的实施方法与步骤1. 深刻理解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目的意义,领会本方案的内容及实质,掌握各指标的主要观测点及其内涵。
2021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推动国内外合作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加大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持,设立并实施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以下简称创新项目)。
第二条国家留学基金委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负责本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三条本项目采取项目实施院校向国家留学基金委申报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专家评审,确定资助项目及各项目选派类别与规模;各单位按照获批项目及人选条件选拔推荐人选,经国家留学基金委审核录取后派出。
第二章选派计划及资助内容第四条创新项目主要选派类别为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项目实施单位可结合各自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选派少量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和访问学者。
2021年新增本科插班生选派类别,面向教育部“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名单)开放,每校每年申报规模不得超过5人。
第五条访问学者的留学期限为3-12个月;博士后的留学期限为6-24个月;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留学期限一般为36–48个月,具体以留学目的国及院校学制或外方出具的录取通知书或邀请信为准;联合培养博士生(在国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赴国外从事研究)的留学期限为6–24个月;赴国外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留学期限一般为12–24个月,具体以留学目的国及院校学制或外方出具的录取通知书或邀请信为准;联合培养硕士生(在国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赴国外学习)的留学期限为3–12个月;本科插班生(在国内攻读学士学位期间赴国外学习)的留学期限为3–12个月。
第六条资助内容一般为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和资助期限内的奖学金。
奖学金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注册费、板凳费(bench fee)、交通费、电话费、书籍资料费、医疗保险费、交际费、一次性安置费、签证延长费、零用费、手续费和学术活动补助费等,资助标准及方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对部分人员可提供学费资助,学费资助额度以各项目立项通知为准。
收稿日期:2010-05-12基金项目:湖南省2009教学教改项目“通识教育平台下法学专业创新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湘教通(2009)321-42]作者简介:屈茂辉(1962-),男,湖南新宁人,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11月Vol.9No.6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和主体。
法学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法学本科教育的方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而大学法学院系网站中关于人才培养板块是学校对法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最好的阐释。
本文基于对部分学校法学院系网站人才培养板块抽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我国法学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样本的选取和样本学校的构成状况1.样本的选取本次抽样分为5个层次,即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非985工程)、一般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和民办本科院校。
第一层:选取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21所985工程院校。
第二层:选取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大学、苏州大学、郑州大学、暨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贵州大学、南昌大学等14所211工程(非985工程)院校。
第三层:选取湘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温州大学、黑龙江大学、烟台大学等5所非211本科院校。
第四层:选取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河北大学工商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安徽大学江淮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等5所独立学院。
第五层:选取西京学院、三江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广东培正学院等5所民办本科院校。
2.样本学校的构成状况第一,办学层次较高,学校综合实力较强。
本次抽样高校数量总计50所,其中属于985工程大学的院校21所,占42%;属于211工程大学(非985工程)的院校14所,占28%;非211工程院校5所,占10%;独立学院5所,占10%;民办本科院校5所,约占10%。
经济与管理学院培养方案II、工商管理学科类一、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科基础知识宽厚,专业适应能力强,实施“宽口径、厚基础、大平台”的专业教育,我院实行分大类培养,设有经济学类与管理学类。
工商管理学科类包括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五个本科专业。
(一)电子商务本专业培养具备必要的经济学、管理学、网络技术等基础知识,能针对企业、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具有网站开发、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技术,并能提出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和组织实施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人力资源管理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相应的政策研究部门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三)物流管理本专业培养培养具有较强物流规划和分析解决物流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从事物流企业技术管理、经营管理、国际物流以及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和物流机构从事现代物流管理工作的开放型、创新型和复合型的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四)会计学本专业培养具备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职业化人才和后备高级专门人才。
(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专业培养能在国家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等企事业单位和信息产业、信息服务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信息资源开发、组织、利用,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的复合性、应用性信息与系统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学制、最低毕业学分、授予学位学生入学后,前4学期按照经济学类学习,修读学校平台课程和经济学类基础课程,第5学期按规定的专业分流原则和流程,在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五个专业中选择一个专业进行专业学习。
达到毕业与学位要求者,按所选专业授予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行动计划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国际商学院根据《华南师范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总体精神,按照学校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实施方案和“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的具体要求,针对国际商学院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为基本定位,结合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制订国际商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行动计划。
一、专业的建设情况、特色和定位国际商学院现有本科专业三个:财务管理专业、法语专业和金融学(中外合作)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开办于2007年,注重培养掌握先进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熟悉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业务、具备较高外语水平的高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已经建设有相对成熟的双语特色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与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中国)共建了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法语专业自2007年开办以来,本专业通过引进法国和加拿大合作高校的语言教学法和教学资源,采用中外方联合培养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具有扎实的法语基本技能和丰富的法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法语应用能力、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能在翻译、外事、外贸、教育、研究和管理等各个涉外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金融学(中英合作)专业是由教育部于2014年9月正式批准的本科教育项目,华南师范大学与英国阿伯丁大学商学院合作举办,本专业整合了中英双方的课程资源,全英或双语教学,其中引进外方专业核心课程占全部核心课程的比例、外方教师承担课程门数占全部核心课程的比例均在三分之一以上,旨在培养精通英语,具备跨文化背景和全球视野,具备经济、金融、管理和法律基础知识以及金融学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改革的总体目标:国际商学院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以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为总体目标,从人才培养方案修改与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几个方面来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对国际化课程及科研的本土化支持力度,继续创新国际化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立足珠三角的地缘优势,在拓展国际化合作教学平台和本土化科研互动平台的基础上,构建教学、科研、学生专业实践相结合而又良性互动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的专业教育教学体系。
三、人才培养改革的具体目标、改革措施与工作计划(2015-2017)(一)人才培养方案修改与完善1、具体目标(1)在国内外有经验的技术专家和学科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2)与国外大学合作建设中外合作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专业;(3)进一步突出国际化和应用型的办学特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2、改革措施与工作计划(2015-2017):(1)借专业评估之机,各专业聘请国内外专家指导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点与阿伯丁大学合作大学共同搞好金融学专业才培养的规划与实施;(2)结合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聘请国内外专家教授进一步指导修订并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3)结合教学科研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一步指导修订并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教学和科研的良性互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升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二)创新国际化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1、具体目标:(1)根据已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特别是国际课程体系;(2)与国外合作大学教师共同建设专业全英课程,促进课程国际化;(3)通过课程国际化、师资国际化和教学模式国际化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2、改革措施与工作计划(2015-2017):(1)深化国际化联合培养,进一步完善已有国际课程体系,解决现存的课堂教学国际化不足的问题等。
(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依托国际合作办学平台,与国外合作大学教师共同建设30门左右的全英课程,其中一半课程能进入到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和精品课程建设的项目;拓展其他至少10门双语课程建设,确保线上课程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扩大与国外大学课程建设的范围与效果,实现学分互认。
(3)与国外高校合作,依托国外优质师资、教学资源和国际化的教学理念,通过国际化在线课程建设、MOOC课程、协同学习网络、移动平台微课程等方式来逐步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增强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提升教学效果;(4)与国外大学一起合作共同合作开发和建设各专业课程,促进课程国际化。
采用原版教材,借助MOOC课程,引进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实现课程国际化;建设通识课程,利用国际商学院外语教师多的优势,开设中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际等全外语通识课程,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5)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课程体系特别是国际课程体系建设。
以精品课程和在线课程建设为目标,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中英合作)专业结合自身专业内容和特点与相关课程模块,针对性地建设课程体系特别是国际课程体系建设;法语专业将完善以语言课程模块、法语国家文化课程模块、商务法语模块三大模块结合的课程体系。
每个模块建设1-2门精品课程。
(6)构建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平台,制定特色专业标准。
如财务管理专业和金融学(中英合作)专业通过建立国际化、本土化、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法语专业通过卓越教师协同平台,培养ANL师资;制定法语特色专业标准;(三)教学方式和模式的改革与落实1、具体目标:(1)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通过国际交流与联合培养、数字化资源建设促进教学方式和模式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
(2)各专业教学改革将进一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国际交流、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落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改革措施与工作计划(2015-2017):(1)学院支持和激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互联网+”为抓手,推进实现教育学方式变革。
以专业全英课程为依托,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MOOC资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课程教学改革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把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为在线课程,从而推动教学改革。
财务管理专业力争实现25%以上课程建设成为在线课程或精品课程;金融学(中英合作)专业力争实现40%以上课程建设成为在线课程或精品课程;法语专业力争实现全面实现商务课程、文化课程全法语化,并将30%以上课程建设成为在线课程或精品课程;(3)各专业组建中外籍教师、语言教师和专业经济背景的教师共同参与的课程小组,申报校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
(四)教学科研资源建设1、基本目标:(1)加强教学科研资源建设,充实和完善教学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硬软件设备配备,为各专业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扎实的基础设施保障;(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计划、分年度、分类别订购外文报纸、电子或纸质期刊,为各专业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充足的资料资源保障。
2、改革措施与工作计划(2015-2017):(1)每学年投入30万元以上,用于实验室实验教学硬件设备和研究中心基础设施的采购、更新和维护,购置和配备各专业实验教学需要的教学软件。
(2)每学年投入10万元以上用于订购各专业和研究中心需要的外文书籍、报纸、电子或纸质期刊,具体语言类、商务类、文化类、教材类、专著类等每类不少于30册左右,3年累计不少于150册。
(五)师资队伍建设1、基本目标:(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增加国际化高层次人才比重,力争建设成一支国际化专业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2)提升学院师资的国际化教学科研水平;(3)提升全英课程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全面促进全英课程的建设与实施;2、改革措施与工作计划(2015-2017):(1)根据学校的政策,积极采取措施,引进学科带头人,提升专业发展水平;(2)与国外合作大学共同组成课程开发与建设小组,同时聘请国内外课程专家和教育技术专家,为全英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提供支持和指导,从而提升全英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促进师资队伍的全面发展;(3)通过学院与国外大学合作的平台,聘请国外专家来学院专门培训教师,同时选派教师到国外合作大学进修,学院给予资助;(4)组建由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等几个国家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通过共同申报项目等协同教学科研合作,吸纳和培养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5)以联合办学为纽带,积极拓展与国外大学的合作,聘请国外大学知名教授或国内知名退休教授担任财务管理与金融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并藉此与对方高校进行学科共建方案的探讨,优化本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6)在充分开展与阿伯丁大学联合建设金融学专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与国外其他高校的合作,聘请国外大学的教师定期到学院来授课或讲学,保证每年聘请客座教授讲学不少于8人次;(7)与国外知名大学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关系,增加国际化高层次人才比重,实现教师队伍中有20%以上的外教或国内知名客座教授;(8)建立有国内外教师组成的教学科研团队,长期合作交流和学习。
(六)实习实践基地建设1、基本目标:在巩固现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开拓专业实习实践基地,把毕马威建设成为省级校外实践基地;积极与广东金融高新区和贵阳大数据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力争在这些地方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2、改革措施与工作计划(2015-2017):(1)2015年-2016年在巩固既有实习实践基地(毕马威)的基础上,至少再签署实习基地2个(如中企绿色总部),输送至少50%本专业学生前往实习;(2)2016年-2017年在巩固既有实习实践基地(毕马威和中企绿色总部)的基础上,至少再签署实习基地1个(广东金融高新区),输送90%以上本专业学生前往实习,实现所有专业实习实践基地的全覆盖;(3)联合阿伯丁大学商学院,共同加强与毕马威的合作,根据省级实践基地的要求,力争在2017年把基地建设成为省级实践教学基地和研究基地。
(七)国际合作与交流1、基本目标:继续加强与国外大学的高层次科研教学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流与互派互换合作(金融学专业比例达到1/2,法语专业比例达到1/3),支持促进学院的专业国际化、教学国际化、师资国际化和科研国际化。
2、改革措施与工作计划(2015-2017):(1)成立由国际商学院、英国阿伯丁大学语言教育中心、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商学院、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语言教育中心等联合设立的国际化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2)基于已有国内外合作基础,引进高水平专家学者,聘请其为学院兼职教授;(3)举办和参与高质量国际学术会议;(4)与阿伯丁大学合作重点加强金融学专业建设,共同开发和实施全英专业课程,提升教学质量;(5)继续优化和配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招生和管理;(6)基于已有合作高校,开发美国圣何塞大学、华盛顿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以及英国阿伯丁大学的游学或社会实践项目合作;(7)继续推进与阿伯丁大学、法国图尔大学等的高端合作办学、本硕士学生联合培养;(8)继续推进与海外高校的教师互访学习项目;(9)拓展学生海外实习基地的的合作院校,尤其是利用已有合作院校所处美国合作硅谷等的地域优势,开发商务类及科技类学生海外实习项目;总之,国际商学院将以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契机,以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托国际合作办学的平台资源等优势,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力争经过3-5年的建设,探索形成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显著提高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