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 格式:doc
- 大小:361.00 KB
- 文档页数:4
教学反思牛顿第二定律---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教学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本文将以牛顿第二定律为例,探讨教学反思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1.1 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牛顿第二定律是指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表示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1.2 牛顿第二定律的推导过程牛顿第二定律可以通过对物体的运动进行观察和实验得出。
通过观察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变化,可以得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的结论。
进一步通过实验可以确定比例系数,即质量。
1.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领域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
在物理学中,它是解决物体运动和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可以用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作用。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方法2.1 概念讲解与示例演示在教学中,首先应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定义和推导过程。
同时,通过具体的示例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合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2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实验,如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和作用力的大小来观察其加速度的变化。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2.3 计算练习与问题解答为了巩固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设计一些计算题和问题解答题。
通过进行计算练习,学生可以熟练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问题解答则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的重要性3.1 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误解。
牛顿第二定律一、牛顿第二定律1. 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 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2. 公式:F 合=ma3.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3.1 因果性: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是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一种效果;3.2 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在每个瞬时都有大小、方向上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现为:合外力恒定不变时,加速度也保持不变。
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也随之变化。
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3.3 矢量性: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是矢量式。
公式mF a 只表示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大小关系.矢量式的含义在于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3.4 同一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及质量的关系,是对同一个物体(或物体系)而言。
即 F与a 均是对同一个研究对象而言;3.5 相对性: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照系(匀速或静止的参考系);3.6 独立性,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物体在一个平面内运动的问题时,可将物体所受各力正交分解,在正交的方向上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形式:F x =ma x ,F y =ma y 列方程;3.7 局限性: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4. 牛顿第二定律确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例1】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 =ma 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由F =ma 可知,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B .由m =F/a 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C .由a =F/m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D .由m =F/a 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出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的合外力而求得.【例2】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当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同时获得速度和加速度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C.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D.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仍为零【例3】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无论多么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但用较小的力去推地面上很重的物体时,物体仍静止,这是因为:A 推力小于摩擦力B 物体有加速度,但太小,不易被察觉C 推力小于物体的重力D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2【例4】已知甲物体受到2N 的力作用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m/s 2,乙物体受到3N 的力作用时,产生的加速度为6m/s 2,则甲、乙物体的质量之比m 甲 ,m 乙等于A .1:3B .2:3C .1:1D .3:2二、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 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2. 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3. 在这两类问题中,加速度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受力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5】一物体初速度 v 0=5 m/s ,沿着倾角 37°的斜面匀加速向下运动,若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5,求 3 秒末的速度(斜面足够长)( )A .12 m/sB .15 m/sC .17 m/sD .20 m/s【例6】用一水平恒力将质量为 250 kg 的木箱由静止开始沿水平地面推行 50 m ,历时 10s ,若物体受到阻力是物重的 0.1 倍,则外加的推力多大?(g 取 10 m/s2)【例7】水平桌面上质量为1kg 的物体受到2N 的水平拉力,产生1.5m/s 2的加速度。
牛顿第一定律1.历史上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过程:①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②伽利略的想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他指出:如果没有摩擦,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③笛卡儿的结论:如果没有加速或减速的原因,运动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④牛顿的总结:牛顿第一定律2.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程序内容:①(事实) 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②(推论)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的高度。
③(推论)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④(推论) 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⑤(推断) 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时并不需要外力来维持。
此实验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同时说出了一切物体都有一种属性(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属性)只有受力时运动状态才改变。
这种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属性就称作惯性。
即:一切物体具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3.对惯性的理解要点: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不能克服,只能利用。
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任何物体,无论处于什么状态,不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②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一属性(即保持原来运动不变的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和“惯性作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绝然不同的概念。
③物体的运动状态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因此惯性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力.④惯性的大小:体现在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即是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体领强弱),,其大小由质量来决定。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质量大,运动状态较难改变,即惯性大。
⑤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即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的运动规律....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称为牛顿三大定律)奠定了力学基础4.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3.2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目标: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力学问题2.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会进行相关的判断3.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教学难点: 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过程:[知识要点]一、牛 顿 第 二 定 律1.定律的表述:点评:若F 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 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 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 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2.对定律的理解:(1)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在每个瞬时都有大小、方向上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现为:合外力恒定不变时,加速度也保持不变。
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也随之变化。
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2)矢量性: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是矢量式。
公式mF a =只表示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大小关系.矢量式的含义在于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3)同一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及质量的关系,是对同一个物体(或物体系)而言,即 F 与a 均是对同一个研究对象而言.3.牛顿第二定律确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明确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的定量关系。
联系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或纽带就是加速度。
[例题精选]【例1】质量为M 的木块位于粗糙水平桌面上,若用大小为F 的水平恒力拉木块,其加速度为a 。
当拉力方向不变,大小变为2F 时,木块的加速度为a `,则( )A .a `=aB .a `<2aC .a `>2aD .a `=2a【例2】如图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 点并系住物体m .现将弹簧压缩到A 点,然后释放,物体一直可以运动到B 点.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则( )A .物体从A 到O 先加速后减速B .物体从A 到O 加速运动,从O 到B 减速运动C .物体运动到O 点时所受合力为零D .物体从A 到O 的过程加速度逐渐减小【例3】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车厢中,悬挂小球的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7°角,球和车厢相对静止,球的质量为1kg .(g =10m/s 2,sin37°=0.6,cos37°=0.8)(1)求车厢运动的加速度并说明车厢的运动情况.(2)求悬线对球的拉力.【例4】质量为12kg 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子和地面的滑动摩擦因数为0.3,现用倾角为37 的60N 力拉箱子,如图所示,3s 末撤去拉力,则撤去拉力时箱子的速度为多少?箱子继续运动多少时间而静止?【例5】一个质量为0.2 kg 的小球用细线吊在倾角θ=53°的斜面顶端,如图,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摩擦,当斜面以10 m/s 2的加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求绳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针对训练]1、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B .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其速度不可能为零C .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不为零D .合外力变小的,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 2、物体在受到与其初速度方向一致的合外力F 的作用下作直线运动,合外力F 的大小随时间t 的改变情况如图所示,则物体的速度:( )A .先变小后变大B .先变大后变小C .一直变小D .一直变大 3、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最后又落回原处,若考虑空气阻力,且阻力在整个过程中大小不变,则物体A .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一定大于下降过程的加速度的大小B .上升过程最后1s 内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下降过程中最初1s 内位移的大小C .上升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一定小于下降过程所需要的时间D .上升过程的平均速度一定大于下降过程的过程的平均速度t4、如图所示,m =4kg的小球挂在小车后壁上,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
物理教研活动牛顿定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引言:物理教研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物理教研活动的意义和牛顿定律在教研活动中的应用。
教研活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研究和探索教育问题,分享经验和方法,并进行教学改进的一种形式。
通过参与教研活动,教师们可以互相启发,交流教学理念和实施方式,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牛顿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它由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提出并总结,描述了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
应用牛顿定律可以解释和推导出许多力学问题,对于物理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以牛顿定律为核心,探讨物理教研活动的意义和启示。
首先,将对牛顿定律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然后,将详细阐述物理教研活动的意义,包括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育改革等方面。
最后,将总结物理教研活动对教师的启示,以及如何将牛顿定律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增加人们对物理教研活动的认识和重视,并进一步推动优质物理教学的发展。
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牛顿定律在教研活动中的应用,为其他学科的教研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含以下信息: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组织方式,合理的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文章的内容。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本篇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明确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概述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讨论的主题,即物理教研活动中的牛顿定律。
可以提到牛顿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对于理解力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则是对本文的组织方式进行说明。
本文按照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组织。
牛顿第二定律的深度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但实际上,它就像你我生活中的“行动指南”。
说白了,就是“力量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简化点说就是:你推得越大,动得越快!别担心,这不是物理课,只是我们来聊聊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简单却有趣的原理。
1. 什么是牛顿第二定律?1.1 力、质量与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最关键的就是这几个词:力、质量和加速度。
想象一下,你在操场上推着一个小滑板车。
车子轻轻一推,它就飞快地往前冲,对吧?这是因为滑板车的质量不大,你给它的力量就直接转化为加速度。
可是如果你尝试推一辆汽车,那就另当别论了。
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可能连车都动不了!这就是质量的魔力——重得像块石头的东西,不管你多么使劲,还是难以推动。
1.2 牛顿的智慧牛顿在17世纪的伟大发现,简直就是给我们揭开了自然法则的面纱。
他的第二定律告诉我们,想要让一个物体运动起来,得施加一个“合适”的力量。
这里的“合适”可不是随便的,它和物体的质量、想要实现的加速度密切相关。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场力量的游戏,你得根据对手的体重来选择你的招式,才有可能赢得这场比赛。
2. 生活中的例子2.1 推车与拿包在日常生活中,牛顿第二定律无处不在。
你在超市推购物车的时候,别忘了你在施加力量哦!当购物车里装满了食材时,你会发现推起来特别吃力,这就是质量在作祟。
每次推着车子走到收银台时,我总是会感叹:这车真是越装越重,像是个小巨人一样。
不过一旦把东西卸下来,轻轻松松就能推动,感觉简直像在飞。
2.2 跑步与运动再说说跑步。
当你在公园里悠闲地慢跑,想必你也感受到了加速度的变化。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觉得轻松得很,慢慢的,你的腿开始发力,心跳也开始加速,整个身体就像是被点燃了一样。
而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在你身体里的运作:当你施加的力量足够大,身体的加速度自然就来了。
不过一旦累了,想要停下,那可是个大工程,感觉腿都不听使唤了,真是又爱又恨。
3. 牛顿第二定律的趣味3.1 力量的较量牛顿第二定律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趣味实验:力量的较量。
3.2牛二应用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一、学习目标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两类基本问题:已知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已知运动情况求解受力情况。
二、知识梳理1.已知力求运动:知道物体受到的作用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如果再知道物体的初始运动状态,应用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以及运动轨迹。
2.已知运动求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推断或者求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3.两类基本问题的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物理过程;(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必要时画好受力图和运动过程示意图;(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合力的求解常用合成法或正交分解法;要特别注意公式中各矢量的方向及正负号的选择,最好在受力图上标出研究对象的加速度的方向;(4)求解、检验,必要时需要讨论。
三、典型例题1.有三个光滑斜轨道1、2、3,它们的倾角依次是60°,45°,30°,这些轨道交于O点.现有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三个小物体甲、乙、丙分别沿这三个轨道同时从静止自由下滑,如图所示,物体滑到O点的先后顺序是()A.甲最先,乙稍后,丙最后B.乙最先,然后甲和丙同时到达C.甲、乙、丙同时到达D.乙最先,甲稍后,丙最后2.如图甲所示,为测定物体冲上粗糙斜面能达到的最大位移x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将某一物体每次以不变的初速率v0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推出,调节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实验测得x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根据图象可求出()A.物体的初速率v0=3 m/sB.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5C.取不同的倾角θ,物体在斜面上能达到的位移x的最小值x min=1.44 mD.当θ=45°时,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将停在斜面上3.我国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在“辽宁舰”上成功降落,有关资料表明,该战斗机的质量m=2.0v=80 m/s减小到零所用时间t=2.5 ×104 kg,降落时在水平甲板上受阻拦索的拦阻,速度从s.若将上述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求:该战斗机在此过程中(1)加速度的大小a;(2)滑行的距离x;(3)所受合力的大小F.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2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对物体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 =12N ,取g =10m/s 2。
牛顿第二定律初中定义
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描述了物体的运动与施加在其上的力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阶段,我们通常以简化的方式来理解和表述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F=ma
其中,F代表作用力(单位是牛顿,N),m代表物体的质量(单位是千克,kg),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m/s²)。
牛顿第二定律的初中定义可以简单地表述为:
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也会增大。
当物体的质量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会减小;当物体的质量减小时,物体的加速度会增大。
同时,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还受到作用力的大小影响,作用力增大时,加速度也会增大。
此外,牛顿第二定律还指出,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应将这些力的合力(即叠加在一起的总力)代入公式中计算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的初中定义帮助我们理解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它是建立在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基础上的,为
我们解释了为什么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加速度变化。
它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我们理解和应用力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牛顿第二定律一、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F=ma.理解要点:(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Fx =max,Fy=may, 若F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4)牛顿第二定律F=ma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顿(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1N,即1N=1kg.m/s2.(5)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二、经典问题问题1: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牛顿第二定律是表示力的瞬时作用规律,描述的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产生加速度。
物体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由该物体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决定的。
当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它的加速度随即也要发生变化,F=ma 对运动过程的每一瞬间成立,加速度与力是同一时刻的对应量,即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例1、如图2(a )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 1、L 2的两根细线上,L 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 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现将L 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
问题2: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性。
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各力将独立地产生与其对应的加速度(力的独立作用原理),而物体表现出来的实际加速度是物体所受各力产生加速度叠加的结果。
2012年物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2节 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考纲知识梳理】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牛顿通过大量定量实验研究总结出: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2、其数学表达式为:m Fa =ma F =牛顿第二定律分量式:⎩⎨⎧==yy x x ma F ma F用动量表述:t PF ∆=合3、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研究惯性系中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用于非惯性系;(2)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微观粒子高速运动问题; 二、两类动力学问题1.由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2.由运动情况判断的受力情况 三、单位制1、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1)基本单位:所选定的基本物理量的(所有)单位都叫做基本单位,如在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这三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 长度一cm 、m 、km 等; 质量一g 、kg 等; 时间—s 、min 、h 等。
(2)导出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推导出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导出单位。
2、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选定基本物理量的不同单位作为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单位制,如历史上力学中出现了厘米·克·秒制和米·千克·秒制两种不同的单位制,工程技术领域还有英尺·秒·磅制等。
【要点名师精解】一、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二定律的“四性”(1)瞬时性:对于一个质量一定的物体来说,它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只由它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决定.当它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它的加速度随即也要发生变化,这便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的含义.例如,物体在力F1和力F2的共同作用下保持静止,这说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若突然撤去力F2,而力F1保持不变,则物体将沿力F1的方向加速运动.这说明,在撤去力F2后的瞬时,物体获得了沿力F1方向的加速度a1.撤去力F2的作用是使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由零变为F1,而同时发生的是物体的加速度由零变为a1.所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合外力是瞬时对应的.(2)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合外力F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反之,a是F产生的结果,故物体加速度方向总是与其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一致,反之亦然。
§3.2 牛顿第二定律要点一、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明确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的定量关系.联系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或纽带就是加速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例1】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2线剪断,求剪断瞬间物体的加速度.(1)下面是某同学对该题的某种解法:解:设L1线上拉力为T1,L2线上拉力为T2,重力为mg,物体在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T1cos θ=mg,T1sin θ=T2,解得T2=mgtan θ,剪断L2线的瞬间,T2突然消失,物体在T2反方向上获得加速度,因此mgtan θ=ma,加速度a=gtan θ,方向与T2方向相反.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说明理由.(2)若将图(1)中的细线L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2)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求解的步骤和结果与(1)完全相同,即a=gtan θ,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说明理由.【针对训练11】(2011年甘肃省武威六中月考)如图所示,A、B两物块质量均为m,用一轻弹簧相连,将A用长度适当的轻绳悬挂于天花板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B物块恰好与水平桌面接触,此时轻弹簧的伸长量为x,现将悬绳剪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悬绳剪断瞬间A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0B.悬绳剪断瞬间A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gC.悬绳剪断后A物块向下运动距离x时速度最大D.悬绳剪断后A物块向下运动距离2x时速度最大要点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的常用方法1.合成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物体的加速度由物体所受合外力决定,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可直接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外力,合外力的方向即为加速度的方向.2.正交分解法:即把一个矢量分解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的方法.(1)正交分解法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物体在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作用时,一般都采用正交分解法.(2)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式:F合x=ma x,F合y=ma y;(3)为了减少矢量的分解,建立坐标系时,确定x轴正方向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①分解力而不分解加速度,此种方法一般规定加速度a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②分解加速度而不分解力,把加速度分解在x轴和y轴上.在建立坐标系时,不管选取哪个方向为x轴正方向,所得的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为了方便解题,我们应考虑尽量减少矢量的分解,即要尽量使较多的矢量在坐标轴上.【例2】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的夹角θ=37°,从A到B长度为16 m,传送带以10 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m=0.5 kg的小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物体从A运动到B所需时间是多少?(sin 37°=0.6,cos 37°=0.8,g 取10 m/s2)【针对训练21】(2010年福建省师大附中模拟)在一粗糙斜面上,斜面的倾斜角为θ,如图(甲)所示.现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拉弹簧的另一端,通过传感器得到物体A运动的加速度a与F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当拉力为3F1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1.假设物体A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1)物体A的质量;(2)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针对训练22】(能力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人站在自动扶梯上,扶梯正以加速度a 向上减速运动,a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求人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高考鉴赏】(2010年全国卷Ⅰ,15)如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 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 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有( C )A .a 1=g ,a 2=gB .a 1=0,a 2=gC .a 1=0,a 2=m +M M gD .a 1=g ,a 2=m +M Mg 【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A 、B 质量均为m ,中间有一轻质弹簧相连,A 用绳悬于O 点,当突然剪断OA 绳时,关于A 物体的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0B .gC .2gD .无法确定2.搬运工人沿粗糙斜面把一个物体拉上卡车,当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F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 1;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大小变为2F 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 2,则( D )A .a 1=a 2B .a 1<a 2<2a 1C .a 2=2a 1D .a 2>2a 13.(2010年厦门质检)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 D )①向右做加速运动 ②向右做减速运动 ③向左做加速运动 ④向左做减速运动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①④4.(拓展探究题)如图所示是一种汽车安全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汽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摆锤竖直悬挂,锁棒水平,棘轮可以自由转动,安全带能被拉动.当汽车突然刹车时,摆锤由于惯性绕轴摆动,使得锁棒锁定棘轮的转动,安全带不能被拉动.若摆锤从图中实线位置摆到虚线位置,汽车的可能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是( B )A .向左行驶、突然刹车B .向右行驶、突然刹车C .向左行驶、匀速直线运动D .向右行驶、匀速直线运动5.如图所示,斜劈形物体A 的质量为M ,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粗糙物块B 以某一初速度沿斜劈的斜面向上运动,至速度为零后又加速返回,而斜劈始终保持静止,则物块B 上、下滑动的整个过程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地面对斜劈A 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左后向右B .地面对斜劈A 的摩擦力方向没有改变C .地面对斜劈A 的支持力总小于(M +m)gD .物块B 上、下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不同,方向相同6.(2009年全国卷Ⅱ)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 s 时间内的vt 图象如图所示.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 1分别为( B )A.13和0.30 s B .3和0.30 s C.13和0.28 s D .3和0.28 s 7.(原创题)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何雯娜在蹦床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现将弹簧床对运动员的弹力F 的大小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通过传感器用计算机绘制出来,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试结合图象求: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8.(2011年济南模拟)如图所示,火车厢中有一个倾角为30°的斜面,当火车以10 m/s 2的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时,斜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还是保持与车厢相对静止,求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取g =10 m/s 2)。
第2节 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考纲知识梳理】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牛顿通过大量定量实验研究总结出: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2、其数学表达式为:m Fa =ma F =牛顿第二定律分量式:⎩⎨⎧==yy x x ma F ma F用动量表述:t PF ∆=合3、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研究惯性系中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用于非惯性系;(2)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微观粒子高速运动问题; 二、两类动力学问题1.由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2.由运动情况判断的受力情况 三、单位制1、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1)基本单位:所选定的基本物理量的(所有)单位都叫做基本单位,如在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这三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 长度一cm 、m 、km 等; 质量一g 、kg 等; 时间—s 、min 、h 等。
(2)导出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推导出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导出单位。
2、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选定基本物理量的不同单位作为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单位制,如历史上力学中出现了厘米·克·秒制和米·千克·秒制两种不同的单位制,工程技术领域还有英尺·秒·磅制等。
【要点名师透析】一、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五个”性质F=ma2.瞬时加速度的问题分析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明确该时刻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种模型:【例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球之间系着一根不计质量的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球紧靠竖直墙壁.今用水平力F将B球向左推压弹簧,平衡后,突然将F撤去,在这一瞬间①B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②B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③在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之后,A才离开墙壁④在A离开墙壁后,A、B两球均向右做匀速运动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①B.②③C.①④D.②③④【答案】选B.【详解】撤去F前,B球受四个力作用,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推力F和弹簧的弹力平衡,即弹簧的弹力大小为F,撤去F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仍为F,故B球所受合外力为F,则B球加速度为a=,而此时B球的速度为零,②正确①错误;在弹簧恢复原长前,弹簧对A球有水平向左的弹力使A球压紧墙壁,直到弹簧恢复原长时A球才离开墙壁,A球离开墙壁后,由于弹簧的作用,使A、B两球均做变速运动,③对④错,B选项正确.二、解决动力学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1.由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求出几个力的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求出加速度,再由运动学的有关公式求出速度或位移.2.由运动情况判断受力情况,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已知加速度或根据运动规律求出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从而确定未知力,至于牛顿第二定律中合力的求法可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3.解题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根据问题的需要和解题的方便,选出被研究的物体.(2)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画好受力分析图,明确物体的运动性质和运动过程.(3)选取正方向或建立坐标系.通常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或以加速度方向为某一坐标轴的正方向.(4)求合外力F合.(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列方程求解,必要时还要对结果进行讨论.(6)分析流程图【例2】(2011·东城区模拟)杂技中的“顶竿”由两个演员共同表演,站在地面上的演员肩部顶住一根长竹竿,另一演员爬至竹竿顶端完成各种动作后下滑.若竹竿上演员自竿顶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竹竿底部时速度正好为零.已知竹竿底部与下面顶竿人肩部之间有一传感器,传感器显示竿上演员自竿顶滑下过程中顶竿人肩部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竹竿上演员质量为m1=40 kg,竹竿质量m2=10 kg,取g=10 m/s2.(1)求竹竿上的人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1;(2)请估测竹竿的长度h.【答案】(1)4 m/s (2)12 m【详解】 (1)由题图可知,0~4 s,肩部对竹竿的支持力F 1=460 N<(G 1+G 2),人加速下滑,设加速度为a 1,0~4 s 竹竿受力平衡,受力分析如图由F 1=G 2+F f ,得F f =F 1-G 2=360 N对人受力分析如图F ′f =F f =360 N,又由牛顿第二定律得:G 1-F ′f =m 1a 1,得a 1=1 m/s 2t 1=4 s 时达到最大速度,设为v 1,则v 1=a 1t 1=4 m/s(2)由题图可知,4 s ~6 s 肩部对竹竿的支持力F 2=580 N>(G 1+G 2) 人减速下滑,设加速度为a 2,同理0~4 s ,下滑距离为h 1,4 s ~6 s ,下滑距离为h 2,竹竿的长度h=h 1+h 2=12 m【感悟高考真题】1.(2011·福建理综·T18)如图,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1m 和2m 的物体A 和B 。
牛顿第二定律解析及应用探讨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牛顿第一定律明确了的力的概念与惯性,并且表明力能够让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变化,也就是加速度产生的原因。
而牛顿第二定律对力、惯性以及加速度的定量关系进一步明确,这是一个从定性的认识朝着定量化表述的转变。
本文在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特性和适用范围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应用,阐述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牛顿第二定律;特性;应用在经典力学中,牛顿第二定律是基础核心所在,也是动力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
那么,在物理学习中,如何去解析牛顿第二定律,做好定律的应用,就成为当前每一位学习物理的学生都需要掌握的,也是帮助学生走进物理世界,奠定物理知识学习基础的根本所在。
1 基本特性第一,瞬时性。
我们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可以了解到在感受到力F 的作用下,会瞬间产生加速度a ,力产生的时间与加速度产生的时间相同,两者是同时变化,也是同时消失的。
第二,矢量性。
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表示为F=ma ,力与加速度都是矢量,而力的方向与加速度保持相互的一致。
第三,独立性。
物体上不同作用力,会有不同的加速度存在,但是不同的力之间互不干扰,物体所受到的外力的合加速度刚好是各个外力加速度的和。
第四,因果性。
当物体受到力的时候,会导致物体加速度的产生,这样也可以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进行侧面的解释。
第五,同一性。
牛顿第二定律是对同一个质点进行研究,不能分开讨论[1]。
2 适用范围第一,牛顿第二定律只能够用作单个物体的分析,如果存在多个质点,需要选择整体法或者是隔离法。
第二,牛顿第二定律只能够在惯性参考系中使用。
也就是牛顿定律成立的参考系。
第三,牛顿第二定律主要运用在宏观的低速问题解决中。
微观问题解决需要运用量子力学,而高速问题则要考虑到相对论[2]。
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3.1推动向心力公式牛顿第二定律除开在相关定理与定律推导中发挥作用之外,在曲线运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空间,如推导向心力公式[3]。
人与人相依的牛顿第二定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是一种普遍存在且不可忽视的现象。
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在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实质性的阐述和研究。
本文将围绕着人与人相依的牛顿第二定律展开讨论,探究力学规律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和意义。
牛顿第二定律,也被称为力的基本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然而,这个定律在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中同样适用。
我们可以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作是相互作用的力,而牛顿第二定律提供了研究这种力的变化和影响的基础。
人与人相依的关系是一种复杂而多样化的现象。
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价值观、利益等因素构成了相互依赖的力,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会随着时间、空间和情景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正是基于这种人与人相依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原理来解读和分析人际关系中的种种现象。
例如,当我们考虑一个家庭的相互作用时,我们可以将每个成员看作是受力物体,并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
同样地,当我们研究一个团队或组织的运作时,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也能帮助我们分析成员之间的力度和方向,促进合作与发展。
通过对人与人相依的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的本质和规律,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牛顿第二定律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并思考这一定律的意义和影响。
最后,我们将展望未来,相信人与人相依的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将会为我们构建更和谐、稳定的社会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在引言部分,首先对牛顿第二定律进行了简要概述,并介绍了文章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首先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进行了解释和阐述,接着探讨了人与人相依的关系,进而引出了人与人相依的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所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a= F 合 /m
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矢量性: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是矢量式,任一瞬间,a 的方向均与F 合的方向相同。
当F 合方向变化时,a 的方向同时发生变化,且始终保持相同。
F 合与a 的同向性是我们根据受力判断运动和根据运动判断受力的重要依据。
(2)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表明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
a 为某一瞬时的加速度,F 即为该时刻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对同一物体a 与F 的关系为瞬时对应。
物体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由该物体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决定的。
当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也保持不变,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包括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时,它的加速度随即也要发生变化,物体做非匀变速运动.此时F=ma 对运动过程的每一瞬间成立,且瞬时力决定瞬时加速度,可见,确定瞬时加速度的关键是正确确定瞬时作用力。
(3)独立性:(1)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的加速度都遵从牛顿第二定律(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2)而物体表现出来的实际加速度是物体所受各力产生加速度叠加的结果。
(3)哪个方向的力就产生哪个方向的加速度。
⎩⎨⎧=∑=∑y
y x x ma F ma F (4)同体性 :F =ma 中的F 、m 和a 对应同一物体或同一系统,不能张冠李戴。
3、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
牛顿第二定律适用于惯性系(一般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宏观低速(远小于光速)运动的物体,对微观、高速运动的粒子不适用
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常用的几种方法
1、合成法:若物体受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作用产生加速度,用合成法。
可直接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受力图,然后应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或勾股定理)等数学知识求合力。
2、正交分解法:若物体受多个力的作用,通常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
为了减少矢量的分解,在建立直角坐标系时,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分解力不分解加速度。
此时一般选取加速度方向为x 轴,因为加速度沿x 轴方向,故合力方向就沿x 轴,y 方向合力为零。
方法二:分解加速度不分解力。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物体受到的几个力互相垂直的情况。
一、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问题1: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
例1.竖直向上飞行的子弹,达到最高点后又返回原处,假设整个运动过程中,子弹受到的阻力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则整个过程中,加速度的变化是( )
A.始终变小
B.始终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例2.物体在与其初速度始终共线的合外力F的作用下运动,取v0方向为正时,
合外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3-2-1所示,则在0~t1这段时间内( )
A.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
B.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速度也是先增大后减小
C.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一直在增大
D.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一直在减小
例3.如图,动力小车上有一竖杆,杆端用细绳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小车沿倾角为30°的斜面匀加速向上运动时,绳与杆的夹角为60°,求小车的加速度和绳中拉力大小.
问题2: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例4. 小球A、B的质量分别为m和2m,用轻弹簧相连,然后用细线悬挂而静止,
如图所示,在烧断细线的瞬间,A、B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例 5.匀速上升的升降机顶部有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挂有一小球.若升降机突然停止,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来,小球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
A.速度逐渐减小
B.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加速度逐渐增大
D.加速度逐渐减小
问题3: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性。
例 6.竖直光滑杆上套有一个小球和两根弹簧,两弹簧的一端各与小球相连,另
一端分别用销钉M N固定于杆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若拔去销钉M的瞬间,小球的加速
度大小为12m/s2,若不拔去销钉M而拔去销钉N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可能为(取g=10m/s2)
()
A. 22m/s2,方向竖直向上
B. 22m/s2,方向竖直向下
C. 2m/s2,方向竖直向上
D. 2m/s2,方向竖直向下
问题4: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同体性。
例7、一人在井下站在吊台上,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拉绳把吊台和自己提升上
来。
图中跨过滑轮的两段绳都认为是竖直的且不计摩擦。
吊台的质量m=15kg,人的质
量为M=55kg,起动时吊台向上的加速度是a=0.2m/s2,求这时人对吊台的压力。
(g=9.8m/s2)
例8.用质量为m、长度为L的绳沿着光滑水平面拉动质量为M的物体,在绳的一端所施加的水平拉力为F, 求:(1)物体与绳的加速度;(2)绳中各处张力的大小(假定绳的质量分布均匀,下垂度可忽略不计。
)
问题5: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
牛顿第二定律适用于惯性系(一般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宏观低速(远小于光速)运动的物体,对微观、高速运动的粒子不适用
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常用的几种方法(1)合成法(2)正交分解法
例9. 如图,电梯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0,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梯面
的压力是重力的6/5,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例10、如图示,倾斜索道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已知tanθ=3/4,当载
人车厢匀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厢底的压力为体重的1.25倍,这时人与
车厢相对静止,则车厢对人的摩擦力是体重的()
A. 1/3倍
B.4/3倍
C. 5/4倍
D.1/4倍
3.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参考答案
一、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例1.A 例2.C 例3. a=g T=mg 3 例4. g a A 3= 0=B a 例5. AC
例6. BC 解:拔去M 的瞬间,小球受到重力和下边弹簧的弹力,重力产生的加速度是10m/s 2
,方向
竖直向下.此时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2m/s 2.⑴若竖直向上,则下边弹簧的弹力产生的加速度为
22m/s 2 ,方向竖直向上;说明上边弹簧的弹力产生的加速度为12m/s 2 ,方向竖直向下.因此在拔去销
钉N 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12m/s 2+10m/s 2=22m/s 2,方向竖直向下.⑵若竖直向下,则下边弹簧的弹
力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 ,方向竖直向下.说明上边弹簧的弹力产生的加速度为12m/s 2,方向竖
直向上.因此在拔去销钉N 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12m/s 2-10m/s 2=2m/s 2,方向竖直向上.
例7、200N
例8.解:(1)以物体和绳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M+m )a 解得 a=F/(M+m)
(2)以物体和靠近物体x 长的绳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 M F x L m M a m M F x X ++=+=)()( 二、熟练、灵活地求合外力
例9.
53=mg f 例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