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14
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一、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忌吸烟、饮酒。
3、遵医嘱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与休息。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评估血压、脉搏、心率和心律、尿量的变化和特点,评估胸痛累及的部位、呼吸困难的程度、皮肤有无水肿或发绀。
5、准确执行医嘱,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使用洋地黄类及降压药物时,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头昏等不良反应。
6、及时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或治疗、护理,做好患者健康指导。
7、协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保持大便通畅。
8、注意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消除不良情绪。
9、保证抢救器械、药品及用物处于完好状态。
二、心脏瓣膜病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的变化,观察有无脑、肾、肺、脾栓塞等并发症。
2、评估有无风湿活动的征象,如发热、关节疼痛。
3、评估有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
如出现呼吸困难、乏力、尿少、水肿及肺部湿啰音等,提示心力衰竭发生。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根据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合理休息和活动,减轻心脏负荷。
无症状患者均应避免剧烈活动;有风湿活动时应卧床休息;发生心力衰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在心功能代偿期应给予标准体重为标准的适宜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少食多餐。
心力衰竭者,应限制钠盐摄入。
3、注意观察和评估病情变化,以尽早发现并发症。
高热、心力衰竭等患者按相应的护理常规护理。
4、对于长期卧床者,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进行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预防栓塞。
5、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抚,消除紧张和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循环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要点
1、生命体征、意识精神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营养状态。
2、皮肤黏膜色泽、温度,有无紫绀、有无身体低垂部位水肿。
3、肺部有无干、湿啰音。
4、心脏血管检查:有无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有无震颤和心包摩擦感、心率、心律、心音;有无奔马律及心包摩擦音、瓣膜有无病理性杂音;有无颈静脉充盈及怒张。
5、有无腹水征及肝颈静脉反流征。
6、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常规 X 线检查、CT、MRI 及心导管术和血管造影等情况。
7、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血脂、BNP、心肌坏死标志物、肝肾功能、血培养等。
【常见护理问题】
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肌缺血、心肌收缩力减弱有关。
2、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3、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致肺淤血有关。
4、体液过多与右心衰竭致体静脉淤血、水钠潴留、低蛋白血症有关。
5、舒适度的改变心悸。
6、活动无耐力与心排血量下降有关。
7、焦虑与疼痛、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8、睡眠型态紊乱与疼痛、周围环境改变有关。
9、知识缺乏:缺乏卫生保健知识。
循环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第—节循环系统疾病一样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2、观察脉率、心率、心律、尿量、体重。
3、痛痛的评估:痛痛的部位、性质、有无向其他部位放射、有无其他伴随病症如大汗、恶心、乏力、头晕等,痛痛连续时间、缓解方法,有无诱因存在。
二、护理措施1、测脉搏应数30秒,当脉搏不规章时连续测1分钟,同时注意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等改变。
2、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3、如显现呼吸困难加重、发绀、脉搏骤变、剧烈胸痛、腹痛、晕厥或意识障碍等马上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4、皮肤护理全身水肿或长期卧床者,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
5、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准时询问病人需要,适时进行心理护理,缓解病人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
6、药物护理应用洋地黄类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按时按量给予,静脉注射时间不应小于10分钟,每次给药前及给药后30分钟肯定监测心率,并注意观察有无耳鸣、恶心、呕吐、头晕、眼花、黄视等,脉搏小于60次/分或节律发生改变,应准时告知医生做相应处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1、因病情不能平卧者给予半卧位,幸免用力和不良刺激,以免发生心力衰竭或猝死。
2、如发生心搏骤停,应马上进行复苏抢救。
3、进吃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喝吃、禁烟酒。
4、有心力衰竭者限制钠盐及入水量。
5、多吃新奇水果及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四、本卷须知1、不宜干重体力活动。
2、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形下洗澡。
3、注意劳逸结合,幸免受凉,情绪冲动等。
4、坚持服药,保持大便通畅。
第二节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一、心绞痛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吸烟史、心绞痛发作史、用药医治情形、过敏史及家庭史。
2、评估患者发病前有无体力劳动、情绪冲动、饱餐、严寒、心动过速等。
3、评估患者心绞痛发作连续时间,以及发作时患者是否面色惨白、出冷汗、心律增快、血压升高。
4、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响。
二、护理措施1、休息和活动发作时应卧床休息,一样患者停止活动后病症可排解。
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的变化,观察有无脑、肾、肺、脾栓塞等并发症。
2、评估有无风湿活动的征象,如发热、关节疼痛。
3、评估有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
如出现呼吸困难、乏力、尿少、水肿及肺部湿啰音等,提示心力衰竭发生。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根据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合理休息和活动,减轻心脏负荷。
无症状患者均应避免剧烈活动;有风湿活动时应卧床休息;发生心力衰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在心功能代偿期应给予标准体重为标准的适宜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少食多餐。
心力衰竭者,应限制钠盐摄入。
3、注意观察和评估病情变化,以尽早发现并发症。
高热、心力衰竭等患者按相应的护理常规护理。
4、对于长期卧床者,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进行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预防栓塞。
5、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抚,消除紧张和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对于特殊治疗患者,做好相应的护理。
7、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疗效及副作用。
【健康指导】1、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以防诱发风湿热反复发作。
2、嘱咐患者坚持遵医嘱服药,积极控制并发症。
3、避免加重心脏负荷的因素。
避免剧烈活动和劳累;指导育龄妇女妊娠,心功能Ⅲ级以上不宜妊娠,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造成生命危险。
一、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护理常规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发热、呼吸困难等,警惕心衰并发症发生。
2、评估患者的皮肤粘膜,有无瘀点、出血斑等。
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呈苍白、贫血貌。
3、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患者宜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不疲劳为限,减轻心脏负荷。
有并发症者,需卧床休息。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3、注意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尽早发现和处理心力衰竭、动脉栓塞等并发症。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汇报人:2023-11-28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循环系统的组成回收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维持液体平衡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心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硬化、静脉曲张、血管炎等。
血管疾病淋巴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等循环系统疾病家族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胸痛、心悸、气促等症状,以及症状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频率和诱因等。
询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和生活习惯等基本信息。
病史采集0102体格检查相关指标检查,以评估心脏病变情况。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症状,表现为心跳加速、心悸不安,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
详细描述心悸可能是由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原因引起的。
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以减轻症状。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
同时,注意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脏问题。
总结词心悸VS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或频率异常,可能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
总结词心律失常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心肌缺血、心肌炎、心力衰竭等。
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以减轻症状。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
同时,注意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脏问题。
对于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治疗或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治疗措施。
详细描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总结词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身体各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引起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
详细描述心力衰竭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心肌炎、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
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以减轻症状。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限制盐分摄入,避免过多的水分潴留,同时注意控制饮食总热量。
对于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治疗或进行心脏移植等治疗措施。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休息与体位(1)因病情不能平卧者给于半卧位,避免用力和不良刺激,以免发生心力衰竭或猝死。
(2)如发生心搏骤停,应立即进行复苏抢救。
2、饮食护理(1)低脂清淡饮食、禁烟酒。
(2)有心力衰竭者限制钠盐及入水量。
(3)多食新鲜水果及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3、病情观察(1)测脉搏应数30秒,当脉搏不规则时连续测1分钟,同时注意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等变化。
(2)呼吸困难者给予氧吸入。
如有肺水肿则按急性心力衰竭护理。
(3)如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发绀、脉搏骤变、剧烈胸痛、腹痛、晕厥或意识障碍等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4、药物治疗护理应用洋地黄类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按时按量给予,静脉注射时间不应小于10分钟,每次给药前及给药后30分钟必须监测心率,并注意观察有无耳鸣、恶心、呕吐、头晕、眼花、黄视等,脉搏小于60次/分或节律发生改变,应及时告知医生做相应处理。
5、皮肤护理全身水肿或长期卧床者,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6、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及时询问病人需要,适时进行心理护理,缓解病人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
二、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指由各种心脏疾病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心功能分级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日常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
II 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的活动可出现上述症状,休息后很快缓解。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即可出现上述症状,休息较长时间后症状方可缓解。
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时亦有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1、休息与体位根据心功能分级合理安排休息及活动,尽量减少活动中的疲劳,根据心功能不全程度,协助病人采取半卧位或端坐卧位,使病人舒适。
1慢性支气管炎护理常规1、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急性发作期有发热,喘息时应卧床休息,老年、幼儿、体弱的病员应延长休息时间。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预防并发症。
3、饮食护理:对心肝肾功能正常的病人,应给予充足的水分和热量。
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ML 以上。
适当增加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入。
4、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5、咳嗽、咳痰的护理:(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鼓励和指导病人每2—4小时定时进行有效咳嗽。
(2)胸部叩击:叩击同时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和咳嗽、咳痰。
叩击时间15—20min为宜,每日2—3次,餐前进行。
叩击时应询问病人的感受,观察面色、呼吸、咳嗽、排痰情况,检查肺部呼吸音及啰音变化。
(3)体位引流:按病灶部位,取适当体位,使病变部位支气管开口向下,利用重力,以有效咳嗽或胸部叩击将分泌物排出体外。
引流多在早餐前1h、晚餐前及睡前进行,每次10—15min,引流期间防止头晕或意外危险,观察咳嗽和痰液引流情况,注意神志、呼吸及有无紫绀。
(4)吸入疗法:包括湿化疗法和雾化吸入疗法。
在湿化疗法时,应密切观察病情,经常协助病人翻身、排背、必要时吸痰,以防止呼吸道急性阻塞。
6、根据医嘱正确收集痰标本。
7、药物治疗护理:观察抗生素和止咳、祛痰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8、心理护理:急性发作期,应关心体贴病人,了解情绪变化原因,给予耐心疏导,讲解有关防治知识,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9、健康指导:指导病人正确咳嗽及有效排痰,劝其戒烟,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机体耐寒力,根据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冬季晨起外出注意保暖或使用口罩,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员接触。
2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护理常规1、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卧床休息,呼吸困难时抬高床头,取半卧位或坐位。
3、病室每日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
4、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避免产气食物,少量多餐,多饮水。
内科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1、按入院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
2、室内应保持清洁、安静、舒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温在18°C-20°C为宜,相对湿度50%--60%,每日用消毒液经常空气消毒2次。
3、危重病人和特殊检查或治疗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卧位。
4、按医嘱给予饮食,并向病人宣传饮食在治疗中的。
给危重病人喂饭或鼻饲。
5、做好心理护理,对急性期危重病人,应以熟练的护理技术解除病人痛苦。
对慢性病人,予精神鼓励,增强其对康复的信心。
对康复期病人,予卫生宣教,使其对疾病有所认识。
老年人应注意维护其自尊。
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同时注意分泌物、排泄物的性质、气味、颜色及量。
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7、备齐抢救药品、器材。
8、严格交接班制度。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常规1、按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病人入住监护室(CCU),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谢绝探视,防止不良刺激。
3、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电图、血压、呼吸和尿量的变化。
急诊介入手术后,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常规。
4、及早解除疼痛,给予吗啡或杜冷丁应用,遵医嘱应用镇痛、抗凝、扩冠药物。
5、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滴速控制在15-30d/min。
6、间歇或持续吸氧3-7天,氧流量3-4L/min。
7、给予低盐低脂、低热量、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8、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9、做好心理护理。
10、做好并发症的相关护理:心律失常,心理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11、做好出院指导。
高血压护理常规1、按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做好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情绪激动3、早中期高血压病人可适当休息,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保证充足睡眠。
晚期高血压病人伴有心肾脑损害时应卧床休息,禁烟酒。
4、密切观察利尿、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以防止低钾和体位性低血压。
5、注意观察病情,定时测血压、心率。
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的变化,观察有无并发症,如脑梗死、肺栓塞等。
2、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了解其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治疗方案的理解情况。
3、注意观察并评估病情变化,如心脏杂音、脾肿大、肺部湿啰音等。
4、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口腔卫生情况,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措施】1、严格执行医嘱,按时给予抗生素治疗,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2、给予适宜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高蛋白,少食多餐,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3、保持患者的休息和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
4、注意口腔和皮肤卫生,定时更换床单、衣物等,预防感染和压疮的发生。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肺栓塞等。
6、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慰,消除紧张和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协助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如心脏超声、血培养等。
8、遵医嘱用药,注意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健康指导】1、嘱咐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2、指导患者坚持按时服药,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和疗程。
3、告知患者定期复查和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4、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过多的油脂。
5、提醒患者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悦,积极配合治疗。
6、为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可以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
7、在进行溶栓治疗时,需要监测凝血时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8、对于行心血管介入治疗者,需要按照介入治疗术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9、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调整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避免便秘,控制情绪过度激动和精神高度紧张,戒烟酒,不饮浓茶和咖啡,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长时间洗澡或淋浴等。
2、坚持服药,并定期进行复查。
3、指导患者自我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作频繁或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就医。
脑出血护理常规1、执行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昏迷者执行昏迷护理常规。
2、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入院宣教。
3、病房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侧卧位,头部垫高15-30度,放置冰袋以免再出血。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并注意呕吐物及大小便颜色及量的多少,另外还要注意观察瘫痪肢体的变化情况,有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5、对颅内高压,使用脱水剂病人,应注意观察水、电解质平衡情况,遵医嘱随时抽血检查,为治疗提供依据。
6、对烦躁不安,血压持续过高者,应适当降压,中枢性高热,每四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
7、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拍背吸痰,有义齿时取出,呼吸困难时吸氧。
8、维持营养,有喝水或吞咽困难者,应该给鼻饲流质,昏迷病人前三日每日输液量为1500毫升,三天后可给鼻饲饮食,每日口腔护理三次,准确记录出入量。
9、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每1-2小时翻身一次,防止压疮发生。
10、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3次,每次0.5—1小时,防止发生呼吸系统感染。
11、肢体护理,保持肢体功能位,急性期后每日2—3次肢体及语言的功能锻炼,防止肌萎缩或肌强直。
12、针对病情进行心理护理及有关疾病方面健康宣教。
13、做好出院宣教,定期门诊随访。
脑梗塞护理常规1、执行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入院宣教。
3、急性期卧床休息,取头低侧卧位。
4、严密观察神经系统的症状及体怔,注意有无新的梗塞发生,如突然失语,意识逐渐不清,瘫痪肢体加重等。
5、呼吸困难给低流量吸氧,定时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6、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应用抗凝药时,注意观察皮肤、黏膜、大小便、呕吐物有无出血现象。
7、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
8、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每日对瘫痪肢体进行功能锻炼,失语者进行语言功能锻炼。
9、针对病情进行心理护理及有关疾病方面健康宣教。
10、做好出院宣教,尤其嘱病人出院后坚持语言和肢体功能锻炼冠心病护理常规1、执行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1.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忌吸烟、饮酒。
2.遵医嘱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患者在活动与休息。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评估血压、脉搏、心率和心律、尿量的变化和特点,评估胸痛累及的部位、呼吸困难程度、皮肤有无水肿或发绀。
5.准确执行医嘱,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6.及时做好专科各种检查或治疗、护理、做好患者健康指导。
7.协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保持大便通畅。
8.注意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消除不良情绪。
9.保证抢救器械、药品及用物处于完好状态。
二、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心衰的病因和诱因:有无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劳累过度、妊娠或分娩等诱因因素,了解基础疾病。
2.评估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及脉压的变化。
3.评估患者有无周围血管灌注不良的症状,如出汗、脉细速、皮肤发凉、失眠、头晕、毛细血管充盈度差等。
4.评估患者有无体静脉淤血的表现,如恶心、呕吐、腹胀、颈静脉怒张、水肿、肝等。
5.评估患者有无肾灌注不足的变现,如尿少,体重增加、水肿等。
6.评估患者有无电解质紊乱症状,如头晕、乏力、口渴、心电图改变。
7.观察应用洋地黄后有无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绿视及心律失常等。
8.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心理状态,有无紧张、恐惧、害怕等情绪。
【护理措施】
1.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休息,限制活动。
心功能四级者绝对卧床休息。
2.给予低盐、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易消化的饮食。
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
3.给予氧气吸入,根据缺氧的程度调节流量。
4.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其他病情变化,发现任何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及处理。
5.遵医嘱给予药物,注意观察药物得疗效和不良反应。
使用血管扩张剂,静脉使用时应控制滴速,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使用利尿剂时,给药以清晨或上午为宜,防止夜尿过多影响睡眠,并应注意监测电解质,严防低钾、低钠灯发生;使用洋地黄时,注意脉搏和心电图变化,如出现脉搏<60次/分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绿视、心律失常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停用。
6.准确记录出入水量,定期测量体重。
7.做好水肿患者的皮肤处理,预防皮肤并发症。
8.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
1.饮食与活动饮食宜低盐、清淡、易消化、富营养、每餐不宜过饱,多餐不宜过饱,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2.积极治疗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因,如吸烟、饮酒、呼吸道感染、情绪激动、劳累、饮食过闲、输液过多过快等。
3.合理安排休息,恢复期活动以不引起心慌、气促为宜。
4.嘱咐患者严格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5.教会患者观察药物的副作用,预防并发症。
缓慢更换体位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学会监测脉搏,服洋地黄药物前必须数脉搏,如脉搏<60次/分钟或有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绿视等,不得服药,并立即赴医院就医。
二、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可能引起患者急性心力衰竭的原因,了解既往病史。
2.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深度、有无气促及肺部部哕音等。
3.观察患者是否咳粉红色泡沫痰,评估患者的出入量是否平衡等。
4.评估患者缺氧的程度,有无烦躁不安等意识智障、皮肤黏膜颜色有无发绀等。
5.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恐惧、害怕等情绪。
【护理措施】
1.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紧张情况下可行四肢轮流三肢结扎法减少静脉回流。
2.急性心衰期暂禁食;病情好转并稳定后,宜低盐、清淡饮食。
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给予6-8L/min。
在湿化瓶内加入30-50%乙醇,保证足够的血氧分压。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如硫酸吗啡、硝酸脂类、利尿药、氨茶碱等,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5.用药注意事项:销普钠含有氰化物,连续使用不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