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三年级《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1.1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二)》教案二:强化计算能力,提高数学积累水平提高数学积累水平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无论是购物、旅游还是理财,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
其中一个基础的数学技能就是计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好坏决定了我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成败。
因此,在小学三年级上,通过教授《里程表(二)》这一课程,帮助小学生们提高计算能力,增强数学积累水平,从而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里程表的计算方法,练习加减法计算,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认真细致的做事态度,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数学学习提高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乐观。
二、教学过程1.预习环节教师将《里程表(二)》中的相关知识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提前预习一下,先了解一下即将学习的内容。
2.学习环节教师详细说明如何正确地采用里程表来计算行驶路程。
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供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们进行小组竞赛,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拓展环节在拓展环节中,教师可以针对性地提供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类似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4.总结环节在本节课的总结环节中,教师可以邀请一些学生上台展示他们所做的题目,检查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们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对不足之处进行训练和加强。
三、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方法:通过展示教材,引导学生提前对知识点进行预习。
2.理论授课法:通过讲解里程表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解法。
3.小组竞赛法:通过小组竞赛,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拓展训练法:通过提供难度适中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们掌握的知识点,并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里程表(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数学》的一个知识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里程表,理解里程表的组成和作用,能够熟练地读取里程表上的数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
但是,对于里程表这样的抽象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具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里程表的组成和作用,能够熟练地读取里程表上的数据。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取里程表上的数据。
2.难点:让学生理解里程表的组成和作用,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观察操作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里程表的组成和作用。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汽车的里程表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一些汽车的里程表实物,供学生观察和操作。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汽车的里程表图片,让学生猜测里程表的作用,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辆汽车的里程表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里程表的组成。
教师讲解里程表的作用,让学生理解里程表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汽车的里程数据,让学生进行读取和计算。
例如,一辆汽车的起始里程是20000公里,行驶了500公里,问现在汽车的里程是多少?教师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读取和计算里程表数据的方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5课,题目为《里程表(二)》。
通过学习这节课,学生将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并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并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 技能目标:能够理解并解决里程表中的问题。
3. 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里程表中的学问。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三位数的加减法,对于数的大小比较也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还需要继续巩固和加深对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理解里程表中的学问方面,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辅助解释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里程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知道里程表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回答:“里程表是用来记录车辆行驶的距离的工具。
”2.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里程表上的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学生回答:“里程表上的数字代表车辆已经行驶的总距离。
”第二环节:复习三位数加减法1. 教师出示几个三位数的加减法算式,让学生依次计算并回答。
例如:752 + 189,543 - 276。
2. 学生进行口算竞赛,分成小组进行互动练习,加强对计算方法的掌握。
第三环节:解决实际问题1. 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里程表上的数字从800变成了450,他骑了多少米?”学生思考后,可以使用减法计算:800 - 450 = 350,所以小明骑了350米。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里程表上的数字从350变成了900,小明骑了多少米?”学生可以使用加法计算:900 - 350 = 550,所以小明骑了550米。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里程表(二)》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里程表,理解里程表的构成和作用,以及学会读取和计算里程表上的数据。
这一章节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和数据分析。
但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还可能存在对里程表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数据处理的不够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里程表的理解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里程表的构成和作用,能够正确读取和计算里程表上的数据。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取和计算里程表上的数据。
2.难点:让学生理解里程表的构成和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里程表进行问题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和应用里程表。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里程表进行问题解决。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里程表的图片和案例。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与里程表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教学实践。
3.教学工具:准备一些用于计算和分析的工具,如计算器、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情境,如汽车里程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里程表的作用和构成。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里程表的构成和作用,以及如何正确读取和计算里程表上的数据。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应用里程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提供的案例,尝试利用里程表进行问题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一些与里程表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单元:《里程表二》微课教学设计
学校:连平县忠信镇中心小学设计者:黄丹华时间:2016.6.20
微课基本信息
知识点名称里程表(二)
学科类型与教学对象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里程表(二)》的例题预计上课时间长度5—6分钟
教学目标:
1.学会看里程表,并能计算里程数。
2.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3. 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里程表中的数据变成线段图中的各点,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难点:运用线段图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与环境: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PT课件与录屏软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分散难点。
通过“羊羊运动会”例子,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
1.计算里程数;
2.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多;
3.比较联系。
(里程表(一)与今天学习的里程表二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四、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设计理念与特色:
通过“羊羊运动会”例子,让学生理解两点间的距离是由起点和终点两点间的大小来决定的。
通过类比得出里程的计算是用结束点的数据减去起点的数据就是中间距离的数据。
所以要让学生明白,起点的重要。
练习是为了让学生更明确计算的方法,同时本节课还设置了开放题,通过让学生计算下半年的总度数,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里程表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里程表二》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里程表的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数据分析问题,以及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里程表的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通过观察和分析里程表的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里程表数据背后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里程表数据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里程表数据,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准备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个实际的里程表,引导学生关注里程表的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里程表上的数据有什么作用呢?”让学生进行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些与里程表相关的数据,如行驶的路程、时间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数据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根据呈现的数据,向学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一辆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5小时,它能够行驶多远?”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第三单元加与减·第6课时里程表(二)·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应用有关加减法的知识,继续解决“里程表”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读图的能力,与上节课不同的是“里程表的起点不是零”。
由于有前一节课的铺垫,本节课可以适当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但由于里程表是非零起点,对于一部分同学而言会有困难,所以教师可以联系教科书中的直观图引导学生理解。
二、教学目标1.读懂常见的汽车里程表,会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2.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解决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里程表读数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解决起点非0 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复习回顾引入新课】1.下面是“甲市—丁市”的火车里程表。
(1)丙市到丁市有多少千米?画一画,算一算。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在练习本上完成这道题。
学生自由回答。
(2)691-348 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画一画,说一说。
师:691-348 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能画出来吗?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复习里程表,温故而知新,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经验,为新课的学习扫清障碍。
【答案】1.(1)691-517=174(千米);(2)691-348 求的是乙市与丁市之间的里程。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解决起点非0的里程问题。
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
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 千米。
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
(单位:千米)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这个里程表,你看懂了吗?说说你们的想法吧。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给予指导和记录。
师:这里的16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星期一的里程数和以前的里程数。
师:同学们想一想怎么用一条线段图表示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有没有同学上台画一画呢?学生自由回答,抽点学生上台画图。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里程表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里程表二》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里程表,理解里程表的功能,学会读取里程表上的数据,并能够运用里程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两个实际的里程表例子,让学生学会读取里程表上的数据,并能够计算行驶的路程。
教材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里程表的读数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对于里程表这种实际应用场景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里程表的读取和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里程表的功能,学会读取里程表上的数据,并能够计算行驶的路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里程表的读数规律,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里程表的功能,学会读取里程表上的数据,并能够计算行驶的路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里程表的读数规律,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际里程表和计算器等教学辅助工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通过出示一辆汽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汽车行驶的路程如何计算,引出里程表的概念。
2.探究:我让学生分组合作,观察和分析实际的里程表,引导学生发现里程表的读数规律。
3.实践: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计算行驶的路程,巩固学生对里程表的理解和运用。
4.总结:我引导学生总结里程表的功能和读取方法,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作业:我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里程表(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里程表”、“水表”、“电表”中的读数,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表,并解决表中的数学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会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培养数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表中示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够掌握不同情况下的解题思路,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ppt、水表图、电表、里程表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三中表:里程表、水表、电表。
让学生思考这三种表的共同点,回顾当天里程数和当月用水(电)量的计算方法。
得出:是求读数差,而不是求和。
二、呈现起点非0的里程问题。
1.先向孩子们解释:什么是起点非0?2.以日常中的电表为例,通过求王强家2月的用电量,得出:根据读数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弄清楚每个数据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最后解决问题。
三、解决两种不同类型的里程问题1.解决累计叠加式问题。
出示第一题,让学生自己先在线段图中写出相应的数据,再算一算出租车每天行驶的里程数。
从而小结出这类题型属于累计叠加问题,应该用求差的方法解决。
如:周一行驶的里程数=190-62,以此类推。
2.解决分层并列式问题。
出示李老师每天骑电动车的里程表,让学生先观察这道题和上道题有什么不同之处?要解决这一周前五天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先思考,再出示结果。
早上出发时里程表的读数是多少?让学生先自己画一画,师出示线段图:将车往回倒143千米,结果就是619-143,很直观,很生动。
第三题学以致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师出示答案进行订正。
最后用脑筋急转弯这道题活跃气氛。
为什么星期三和星期四的读数会一样呢?(汽车没有使用)四、本课小结:。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结合里程表提出问题的水平;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水平,提升使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水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使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画线段图协助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直接导入35千米。
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
(单位:千米)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160 350 555 745 955二、新课讲授1、想一想: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引导学生从表格中提取信息,让学生明确知道160、350、555、745、955这些数据是里程表当天的读数,而不是每天行驶的里程数。
)2、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并选择学生代表发言,根据学生的观点,教师即时作出评价,给出相对应的反馈)①让学生明确知道里程表的读数是线段上的点,行驶里程数是相邻两个点之间的长度。
②即时练习:出示本课时练一练第4题的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画出相对应的线段图,以检验学生对用线段图处理表格信息的水平。
3、算一算淘气的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行驶的里程,并回答那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①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判断学生会不会求每天的行驶里程数,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作出调整。
②若学生已掌握,则出示“笑笑”的话:“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的行驶里程数”,让学生理解并背诵。
4、估算:星期一行驶的里程超过100千米了吗?星期四行驶的里程超过200千米了吗?星期三和星期五行驶的里程超过200千米了吗?①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估算方法,教师做出针对性得鼓励、表扬或引导;②教师出示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星期一的里程数,160-35>160-60=100,对于星期四的里程数,745-555<745-545=200,其余以此类推。
《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
公议小学:xx教学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重难点:
重点:掌握里程表读数表示的意义。
难点:解决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构建新知
(一)解决问题一:
1、回顾交流,我们在学习“火车里程表”时,学会了利用路线图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在线路图上标出地点、距离和问题,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进而解决问题。
2、出示主题图,师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重点理解每个数据的意义,即:表中每个数据都是当天的里程数与以前的里程数的总和。
(二)解决问题二:
1、你能试着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每个数据的意义吗?学生试着画一画。
2、展示淘气画的“线段”示意图,同桌议一议,交流自己的理解。
3、集体交流,问:图中的35千米是什么意思?星期一的160千米包括哪两个数据?图中星期一表示的是哪部分,实际上行驶的是160千米吗?是多少?表中的星期三的555千米是什么意思?是星期三就行驶了555千米吗?图中的哪一部分表示星期三行驶的路程?
4、学生模仿着画一画,进一步理解。
5、总结:通过刚才大家对“汽车里程表”的理解,你觉得怎样计算每天行驶的路程呢?(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三)解决问题三:
1、提出问题:淘气的叔叔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出来?
2、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思考过程。
书中呈现的第二种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
要让每个学生参与。
二.巩固新知
1、P27第1题:教师解释单位千瓦时就是平时所说的“度”,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画出线段示意图,说一说每个数据表示的意义。
⑵小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⑶小题可让学生思考怎样解决最简便。
2、P27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
3、P27第3题:学生要理解“再行驶”的含义,再独立解答。
4、P27第4题:学生注意区别这个里程表与汽车里程表的区别,理解题意,独立尝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