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域以太网物理拓扑发现算法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89.85 KB
- 文档页数:4
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拓扑发现算法研究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和复杂性的不断增加,网络拓扑的准确发现变得至关重要。
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这对于网络管理、故障排除和性能优化等方面至关重要。
因此,研究并实现高效的网络拓扑发现算法成为了计算机网络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网络拓扑发现算法旨在通过网络流量的分析和节点的信息交换,建立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这样的算法通常基于分布式计算和数据收集,旨在提供准确性、实时性和可扩展性。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网络拓扑发现算法。
1. 链路状态协议(Link-State Protocol)链路状态协议是一种基于分布式计算的网络拓扑发现算法。
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每个节点收集和维护来自相邻节点的链路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其他节点。
通过链路状态协议,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构建全局的网络图,从而实现准确的拓扑发现。
2. 路由器发现协议(Router Discovery Protocol)路由器发现协议是一种主动式的网络拓扑发现算法。
该算法通过路由器主动发送广播消息,以探测网络中的其他路由器。
当其他路由器接收到广播消息后,它们会回复自己的信息,从而建立网络中路由器之间的连接关系。
通过路由器发现协议,网络拓扑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被发现。
3. 邻居发现协议(Neighbor Discovery Protocol)邻居发现协议是一种被动式的网络拓扑发现算法。
它通过监听网络中的数据流量,并检测从其他节点发送而来的消息,从而识别并记录与之相连的节点。
邻居发现协议通常适用于小型网络,其优势在于无需主动发起广播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网络负载和资源消耗。
4. 混合型拓扑发现算法(Hybrid Topology Discovery Algorithm)混合型拓扑发现算法是一种结合了链路状态和路由器发现两种算法的综合型方法。
在该算法中,节点首先通过链路状态协议建立一个初步的局部拓扑,并同时使用路由器发现协议主动发现网络中的其他节点。
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拓扑优化方法研究网络拓扑优化是计算机网络中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旨在通过改进网络拓扑结构,提高网络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网络拓扑优化的基本概念、常见方法和研究进展。
一、网络拓扑优化的基本概念网络拓扑优化指的是通过调整网络中的节点、链路或其它网络组件的连接方式,从而改进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网络拓扑包括逻辑拓扑和物理拓扑两个方面。
逻辑拓扑表示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而物理拓扑表示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
二、网络拓扑优化的方法1. 基于图论的方法:图论是网络拓扑优化的基础理论。
通过分析网络中的节点和链路之间的关系,可以建立拓扑图,进而进行拓扑优化。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最小生成树算法,它通过选择最短路径来构建最优拓扑结构。
2. 基于模型的方法:网络拓扑优化可以使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和求解。
常用的模型包括整数规划、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等。
这些模型可以通过设置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从而得到最优的拓扑结构。
3. 基于启发式算法的方法:启发式算法是一种从经验中得到解决方案的方法。
常见的启发式算法包括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等。
这些算法利用搜索和优化技术,通过迭代过程来逐渐逼近最优解。
三、网络拓扑优化的研究进展1. 链路权重分配:链路权重分配是网络拓扑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合理分配链路的权重,可以平衡网络中的传输负载,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响应速度。
2. 动态拓扑优化:动态拓扑优化是指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网络的拓扑结构。
通过监测网络中节点和链路的状态信息,可以及时进行拓扑优化,以应对网络故障和变化。
3. 虚拟网络拓扑优化:虚拟网络拓扑是指在物理网络上构建的一种抽象表示,它可以满足特定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
虚拟网络拓扑优化旨在找到最优的映射方式,将虚拟网络映射到物理网络上,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网络拓扑优化的应用领域1. 数据中心网络:数据中心网络是指大规模服务器集群之间互连的网络。
通过优化数据中心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吞吐量、延迟和可扩展性。
网络拓扑快速发现方法分析网络拓扑结构研究对自治域协议安全分析、网络提供商(ISP)优化网络性能和网络安全管理意义重大。
网络拓扑发现根据路由等网络元素存储的转发路径信息或网络主动测量获取的逐跳路径信息,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获取和分析。
网络拓扑发现方法分为基于路由转发表、基于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和管理信息库(MIB)信息以及基于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3种路径探测分析方法。
基于路由转发表的方法利用边界网关协议(BGP)和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等路由协议,对自治域间和自治域内进行网络拓扑发现。
该方法优点是速度快以及网络负载小,缺点是发现范围有限,范围仅取决于获取路由转发表的网络范围;基于SNMP和MIB信息的方法是通过SNMP访问路由器、交换机或网桥中的MIB库,通过MIB库中的IP 路由表、接口表及其他信息分析网络拓扑结构。
该方法优点是实现简单、速度快且准确率高,缺点是MIB库的访问权限难以获取,无法对整个互联网进行网络拓扑发现。
基于ICMP的路径探测分析方法一般使用回送请求和回送应答,通过存活时间(TTL)设置,对互联网拓扑路径进行发现,通常包含地址集构造探测、存活主机探测、路径和时延信息探测以及拓扑结构生成与显示4个阶段。
该方法优点是探测地址可灵活选择以及不依赖路由器或交换机的访问权限,缺点是网络负载大且速度慢。
上述3种网络拓扑发现方法各有优缺点。
由于互联网地址规模庞大、自治域间和自治域内路由协议不同以及众多网络元素访问权限获取难度大,因此对互联网网络拓扑发现主要采用基于ICMP 的网络拓扑发现方法。
随着互联网网络拓扑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互联网网络拓扑结构的各种特性,如幂率特性、鲁棒且脆弱性和聚集特性[4]等,以及网络拓扑结构的不同度量指标(节点度分布、聚集系数、介数、核数和平均路径长度)等其他特性。
利用上述网络拓扑结构特性可优化拓扑结构发现方法,提高拓扑结构发现效率,降低正常网络流量的扰动。
计算机网络拓扑生成算法研究计算机网络拓扑生成算法是计算机网络设计的关键一环。
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节点之间的通信路径。
一个良好设计的拓扑结构能够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性能。
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生成适合特定需求的拓扑结构的算法,对于网络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计算机网络拓扑生成算法的研究中,有几个关键要素需要考虑,包括网络的规模、性能要求、可用性要求和拓扑结构的特点。
这些要素影响着拓扑生成算法的选择和优化。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拓扑生成算法以及它们的应用领域。
1. 随机生成算法随机生成算法是最简单和最常见的拓扑生成算法之一。
它能够快速生成各种规模和结构的拓扑,但由于随机性的特点,生成的拓扑结构可能缺乏一定的优化。
因此,随机生成算法在小型网络或模拟研究中应用较多,而不适用于对网络性能要求较高的实际应用场景。
2. 最小生成树算法最小生成树算法是一类经典的拓扑生成算法,常用于构建低成本的网络拓扑。
这类算法以一个节点为起点,逐渐建立与其他节点的连接,直到所有的节点都被连接。
其中最著名的是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
这些算法生成的拓扑结构具有低成本和较好的可靠性,因此在大规模网络中被广泛应用。
3. 中心节点生成算法中心节点生成算法以一个或多个中心节点为基础,逐步扩展网络规模和连接关系。
这种算法常用于构建大型分布式网络,其中中心节点负责控制和管理整个网络。
例如,星型网络结构就是由一个中心节点连接到其他节点。
这种算法在对网络可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中应用广泛。
4. 分布式生成算法分布式生成算法是针对分布式计算环境下的网络拓扑生成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
在分布式生成算法中,每个节点都能够独立地选择和建立与其他节点的连接关系。
这种算法适用于动态网络环境,能够提供更好的可扩展性和弹性。
然而,由于每个节点都有自主的决策能力,分布式生成算法容易导致网络拓扑的不一致性和不稳定性,因此需要一定的控制策略和机制来保证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
网络拓扑发现原理研究1.背景描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使得计算机网络本身运行的可靠性变得至关重要,对网络管理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OSI的定义,网络管理主要包括五个功能域: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
在五大功能域中,配置管理是基础,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发现网络的拓扑结构、监视和管理网络设备的配置情况。
其它的各项功能都以已知网络的拓扑结构为基础。
网络拓扑发现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和维护网络节点的存在信息和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绘制出整个网络拓扑图。
网络管理人员在拓扑图的基础上对故障节点进行快速定位。
本文旨在对网络拓扑发现的原理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写出了网络拓扑发现的基础模块。
2.拓扑发现原理网络拓扑自动发现的方法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基于SNMP的网络拓扑发现方法;基于通用协议的网络拓扑发现方法;基于路由协议的网络拓扑发现方法;本文结合这三种方法对整个网络进行三层(网络层)拓扑发现和二层(链路层)拓扑发现以及路由层的拓扑发现,以给用户呈现出最真实的网络拓扑结构。
2.1 网络层的拓扑发现网络层拓扑发现的原理是结合ICMP和ARP以及SNMP,对指定的网络进行活动设备的检查,得到所有的活动设备,然后通过SNMP取得设备的基本信息,根据基本信息确定设备的类型,再根据设备的类型取得相应设备的详细信息,网络层拓扑发现的步骤如下:首先通过默认网关路由器获取存在的子网列表,然后通过ICMP Ping或路由器中的ARP 信息遍历指定子网中所有的活动设备,并用系统团体名库去找到设备的团体名,如果找到则用SNMP协议获取设备的基本信息,并判断出设备的类型(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UPS/主机等),并在此基础上获取相应设备的详细信息。
如果没有找到设备的团体名,则默认此设备为主机。
如何找到默认的路由网关呢?查找拓扑发现程序所在计算机的SNMP MIBII中的ipRouteTable,如果发现ipRouteDest值为0.0.0.0的记录,则说明程序所在的计算机设置了默认网关,ipRouteNextHop值即为默认网关的地址。
计算机网络中的拓扑发现与路由算法研究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数据的传输与交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构建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拓扑发现和路由算法是关键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网络中的拓扑发现与路由算法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拓扑发现的概念。
拓扑发现是指在一个网络中自动发现和识别出网络内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和物理结构。
拓扑发现对于构建和维护网络拓扑图非常重要。
传统的拓扑发现方法主要依靠人工配置或者网络设备发送探测包来实现,但这些方法效率低下且易受到设备故障和安全风险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拓扑发现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中一个热门的拓扑发现方法是基于反向路径跟踪(Traceroute)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发送带有不同TTL(Time To Live)值的数据包来逆向跟踪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径。
通过收集并分析返回的数据包,可以构建出网络的拓扑结构。
除了拓扑发现,路由算法也是计算机网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路由算法决定了数据包的转发路径以及网络中的拓扑结构如何影响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路由算法有距离矢量路由算法(Distance Vector Routing)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Link State Routing)。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是一种分布式的算法,节点根据自己到邻居节点的距离信息来选择下一跳节点。
然而,由于节点只能知道自己的邻居节点的距离,无法感知整个网络的状态,这种算法容易出现路由环路和计数器递增(Count to Infinity)的问题,导致网络的退化和不稳定。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通过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来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状态,每个节点维护一张全局链路状态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运行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
相对于距离矢量路由算法,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在计算路径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并且能够避免路由环路和计数器递增等问题。
网络拓扑发现及显示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意义计算机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各种节点和链路之间相互连接、组成的结构形态。
计算机网络拓扑的结构特征对网络性能、管理、优化和安全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网络运维和管理中,及时了解网络拓扑结构,对于网络故障排查、网络优化以及安全防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大型网络中,网络拓扑的变化难以及时掌握。
在网络管理中,面对庞杂数据进行分析,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网络拓扑发现与显示技术的研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目标该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种自动化的网络拓扑发现及显示技术,实现在大型和复杂网络中的高效准确的拓扑结构发现。
2、研究内容(1)深入分析高性能网络拓扑结构发现的关键技术,根据学术界和行业发展现状,选择适用的技术和方法,为网络拓扑发现及显示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2)设计计算机网络的拓扑发现及显示算法,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模型的优化,并进一步完善算法的可扩展性、鲁棒性和实用性。
(3)开发基于网络拓扑图的用户界面,能够交互并提供实时的网络拓扑信息,支持拓扑图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网络数据,同时结合机器学习技术提高数据处理效率、降低误差率。
3、研究方法(1)进行文献调研,了解网络拓扑发现和显示相关的技术和进展,明确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2)基于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拓扑结构数据集,设计和实现网络拓扑发现和显示算法,分析算法的速度、准确度和可扩展性等性能指标。
(3)开发网络拓扑图的用户界面,通过交互性的设计,提供实时的网络拓扑显示服务,并基于机器学习技术,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拓扑结构推算的准确度。
三、预期目标及成果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将实现以下目标和成果:(1)提出一种高效准确的网络拓扑发现及显示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大型网络。
(2)开发出基于网络拓扑图的用户界面,便于交互式操作,并可通过机器学习技术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度。
(3)形成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通过开源平台,将项目成果开放出来,方便更多的研究者和开发者使用和改进。
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拓扑发现与分析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拓扑的发现和分析变得愈发重要。
网络拓扑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了解网络拓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结构、优化网络性能以及解决网络故障。
本文将讨论网络拓扑的发现方式、常用的拓扑分析方法以及拓扑分析的应用。
一、网络拓扑的发现方式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拓扑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发现:1.1 手工配置手工配置是最常见的一种网络拓扑发现方式。
在这种方式中,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并记录在网络拓扑图中。
手工配置的优点是易于操作和控制,但是对于大规模复杂的网络来说,手工配置的工作量很大且容易出错。
1.2 链路层拓扑发现链路层拓扑发现是通过监测网络设备之间的链路活动来发现网络拓扑。
通过监听网络中的数据包,分析数据包的源和目的地址,就可以得出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
链路层拓扑发现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网络拓扑,但是需要在网络中插入监测设备,对网络性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1.3 路由表拓扑发现路由表拓扑发现是通过分析网络中的路由表信息来得到网络拓扑。
路由表中记录了网络设备之间的路由信息,通过分析路由表的条目,可以构建出网络的拓扑关系。
路由表拓扑发现的优点是不需要额外的监测设备,但是需要有权限访问网络设备的路由表信息。
1.4 无线探针拓扑发现无线探针拓扑发现是针对无线网络的一种拓扑发现方式。
通过在网络中布置无线探针,探测网络中的无线设备并分析它们之间的通信关系,就可以发现无线网络的拓扑。
无线探针拓扑发现的优点是可以对无线网络进行全面的监测,但是需要考虑到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和干扰问题。
二、拓扑分析方法在获得网络拓扑之后,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拓扑分析了。
拓扑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中心性分析中心性分析是一种研究网络中节点重要性的方法。
常用的中心性指标有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介数中心性等。
度中心性表示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连接数量,接近中心性表示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介数中心性表示一个节点在网络的最短路径上出现的频率。
云计算系统拓扑发现算法的研究及工具的实现【知识】云计算系统拓扑发现算法的研究及工具的实现导语:云计算在当今信息技术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构建和管理云计算系统时,拓扑发现算法的研究与工具的实现则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云计算系统拓扑发现算法的研究及工具的实现进行全面评估,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什么是云计算系统拓扑发现算法?1.1 云计算系统的基本架构云计算系统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计算模型,它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服务资源进行统一的整合和管理。
云计算系统的基本架构通常包括云端数据中心、网络结构和终端设备。
云端数据中心是存储和处理大量数据的核心,网络结构负责连接数据中心和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个人电脑、移动设备和物联网设备等。
1.2 云计算系统拓扑发现算法的定义云计算系统拓扑发现算法是为了识别云计算系统中拓扑结构的一种算法。
拓扑结构是指云计算系统中各个组件或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层次关系。
拓扑发现算法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分析云计算系统中的数据流、网络通信和资源分配等信息,来推断和生成云计算系统的拓扑结构。
通过拓扑发现算法,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云计算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方式,为系统管理和性能优化提供支持。
二、云计算系统拓扑发现算法的研究进展2.1 传统拓扑发现算法的局限性在云计算系统拓扑发现算法的研究中,传统的基于静态配置文件和网络协议的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
这些方法需要提前了解系统配置和网络协议的细节信息,且对于动态网络环境的适应性不强。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扫描和分析,且存在一定的误差。
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拓扑发现算法。
2.2 机器学习在拓扑发现算法中的应用机器学习是一种能够自动学习和改进模型的方法。
在拓扑发现算法中,机器学习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样本,提取特征信息并构建模型,从而实现对云计算系统拓扑结构的发现和推断。
研究者们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如聚类、分类和关联规则等,来处理云计算系统中的数据流和网络通信数据,实现对拓扑结构的自动发现和准确推断。
以太网链路层网络拓扑发现方法研究黄波摘要本文分析了现有的以太网链路层拓扑发现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算法,给出了算法的基本实现方法。
新算法放宽了原算法中的条件限制,使得算法的应用范围更广,适应性更强。
新算法可以发现网络中原算法无法发现的设备。
关键词链路层拓扑SNMP1 引言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及通信量的巨增,传统局域网已经愈来愈超出了自身的负荷,交换式以太网技术应运而生,大大提高了局域网的性能。
与过去基于网桥,集线器,路由器的共享媒体的局域网拓扑结构相比,网络交换机能显著的增加带宽。
交换技术的加入,就可以建立地理位置相对分散的网络,使局域网交换机的每个端口可平行、安全、同时的互相传输信息,而且使局域网可以高度扩充。
局域网交换机根据使用的网络技术可分为:以太网交换机、令牌环交换机、FDDI 交换机、ATM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
由于以太网的简单与易用性,所以目前大部分的LAN均采用了以太网交换机与快速以太网交换机作为自己的网络交换设备。
本文中的链路层拓扑发现正是针对以太网中的二层设备。
国内对拓扑发现技术的研究还集中在三层拓扑发现上,忽视了二层拓扑发现的重要性。
在内网或者局域网,往往都是以交换机为中心来连接机器,而三层拓扑发现是无法实现这样的网络环境下的拓扑发现的。
2 现有链路层拓扑发现算法从交换机工作原理[2]上我们能够发现,交换机并未提供一种有效、直接的方法确定其直接连接的设备。
对于一个异构的网络我们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利用SNMP中的MIBⅡ bridge组的信息(各个厂家都实现),得到交换机的地址转发表,并分析其特性,找到一个合理的算法,来确定物理网路的拓扑关系。
2.1 现有算法描述链路层拓扑自动发现算法的目标是找出子网内交换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路由器、交换机与主机之间的连接关系。
其中找出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关系是链路层拓扑自动发现的关键所在。
贝尔实验室的Yuri Breitbart给出了基本算法[1,4,5]。
网络规划设计中的网络拓扑计算与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事业单位,网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传输的顺畅性至关重要。
而网络规划设计中的网络拓扑计算与分析则成为了保证网络稳定性和高效性的关键环节。
网络拓扑是指在网络系统中,各节点之间连接关系的物理结构。
不同的网络拓扑拥有不同的特点,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和优化,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高效性。
首先,需要进行网络拓扑的计算与分析。
网络拓扑计算与分析是指对网络中的节点和连接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最佳的网络拓扑结构和传输路径。
通过计算和分析,可以实现网络的优化和提升。
网络拓扑计算与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节点数量和位置的确定。
根据网络使用的范围和需求,需要确定网络中节点的数量和位置。
节点的数量和位置决定了网络的规模和覆盖范围。
其次是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线路规划。
根据网络的需求和特点,需要选择适当的连接方式,如星型、环状、网状等。
线路规划则是确定节点之间传输线路的路径和距离,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快速和稳定。
此外,网络拓扑计算与分析还需要考虑网络的带宽和延迟等指标,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网络拓扑计算与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网络最佳性能的发挥。
通过科学的网络拓扑计算与分析,可以有效地优化网络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例如,在大型企业中,通过合理的网络拓扑设计,可以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在校园网络中,通过合理的网络布局和拓扑结构,可以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在数据中心中,通过合理的网络拓扑设计,可以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存储,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网络拓扑计算与分析的过程需要依靠一系列工具和技术。
其中,使用计算机网络软件和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利用网络拓扑软件可以进行网络拓扑的建模和仿真,通过算法和模拟实验,可以评估和优化网络的性能。
以太网数据链路层网络拓扑发现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以太网数据链路层网络拓扑发现算法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局域网协议,在各种计算机网络中都有广泛应用。
网络拓扑结构是以太网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和连接方式。
在管理和维护以太网网络时,了解网络拓扑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拓扑发现方法都是利用ping、traceroute、arp等工具实现,但是这些工具在网络拓扑发现任务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复杂度的提高,传统的拓扑发现方法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因此,研究以太网数据链路层网络拓扑发现算法,对于提高网络管理和维护效率,促进网络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旨在研究基于数据链路层的网络拓扑发现算法,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国内外网络拓扑发现算法的研究现状分析。
2. 针对传统的拓扑发现方法的局限性,分析数据链路层信息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链路层的拓扑发现算法。
3. 在模拟网络环境中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对比传统方法和本文提出的算法的优劣性。
4. 对算法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其可靠性和鲁棒性。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实验仿真等。
三、预期结果和创新点预期结果:本文将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链路层的网络拓扑发现算法,通过数据链路层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实现对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关系和连接方式的发现和分析。
采用仿真实验的方式对算法进行验证,评估算法的性能和可靠性。
创新点:1. 提出基于数据链路层的拓扑发现算法,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
2.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仿真,对比分析算法的性能和可靠性。
3. 对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算法的鲁棒性。
四、进度安排预计完成时间:第一阶段(3周):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网络拓扑发现方法的研究现状。
第二阶段(4周):基于数据链路层的拓扑发现算法的设计和实现。
第三阶段(3周):仿真实验和性能评估。
第四阶段(2周):对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
拓扑发现算法之议摘要作为配置管理的核心和资源管理的基础,完整、精确并且具备可视化友好界面的网络拓扑是检测网络故障、分析网络性能的基础,介绍了网络物理拓扑发现的分类,基于设备的-和-管理信息库,分别设计了网络层拓扑发现算法和数据链路层拓扑发现算法,经测试,算法能够准确的发现网络层设备及连接关系,能够比较准确的对数据链路层进行拓扑发现。
关键词拓扑发现算法;-;-;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网络拓扑结构的日益复杂,网络管理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有效、可靠的网络管理已经成为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参考模型网络管理标准中定义了网络管理的5大功能,分别是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1],其中配置管理是进行网络管理的前提,其主要功能是网络拓扑发现和各类设备的配置信息管理。
网络拓扑结构是网络中各节点之间互联关系的一种表示,拓扑结构通常被构建成一个图形,对网络拓扑进行发现是对网络管理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要求,所谓拓扑发现是指通过某种算法探测和识别特定网络中的网络元素和各网络元素之间连接关系,并以字符、图形等方式将拓扑进行显示。
作为配置管理的核心和资源管理的基础,完整、精确并且具备可视化友好界面的网络拓扑结构是检测网络故障、分析网络性能的基础[2]。
根据拓扑发现算法涉及的网络层次,一般可以将网络拓扑发现分为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拓扑发现两个层次,网络层拓扑发现主要实现网络层路由设备的探测、子网以及连接关系的发现,数据链路层拓扑发现的主要工作是二层设备与主机的探测及其连接关系的确定,好的拓扑发现算法能够快速、准确的发现网络中的三层和二层网络设备,进而确定网络拓扑[3],利用网络设备的-和-管理信息库,是进行网络物理拓扑发现的常见方法,下边对基于-和-的拓扑发现算法进行讨论。
1网络层设备拓扑发现探测三层网络层设备最基本的方法是获取网络中路由设备的路由表,路由表中记录了目标地址的下一条地址以及数据的传送方向等信息。
多VLAN条件下以太网拓扑发现算法的研究与改进的开题报告题目:多VLAN条件下以太网拓扑发现算法的研究与改进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以太网是局域网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而以太网拓扑发现则是管理和维护以太网的重要工作之一。
拓扑发现可以帮助管理员快速找到网络中的故障点,提高网络可靠性。
在多VLAN的网络环境下,不同VLAN之间是相互隔离的。
因此,传统的以太网拓扑发现算法并不适用于多VLAN的网络环境。
如何在多VLAN的网络环境下实现拓扑发现,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以太网拓扑发现算法应用于多VLAN的网络环境中,并对现有算法进行改进,以提高在多VLAN环境下的适用性和精度。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目前常用的以太网拓扑发现算法,了解其原理和特点;2.研究多VLAN网络环境下的拓扑发现机制,分析其特点和问题;3.根据多VLAN网络环境的需求,设计并改进合适的拓扑发现算法,提高其适用性和精度;4.采用实验的方式验证所设计的算法,探究其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1.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现有以太网拓扑发现算法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多VLAN网络环境下的拓扑发现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2.实验分析法:通过在实际网络中运行所设计的算法,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探究算法的适用性和精度,并对比不同算法的表现;3.数学建模法:根据多VLAN网络环境的需求,设计并改进适合的拓扑发现算法,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计算和分析。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将实现以下预期结果:1.掌握现有以太网拓扑发现算法的原理、特点和优缺点,对多VLAN网络环境下的拓扑发现机制有深入的理解;2.在多VLAN网络环境下,设计并改进适合的拓扑发现算法,提高算法的适用性和精度,并通过实验验证算法的表现;3.提出改进现有算法的方式和思路,并在多VLAN网络环境下测试其表现;4.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总结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后续研究的展望和方向。
城域以太网物理拓扑发现算法研究The Research of Physical Topology Discovery Algorithm For Metro Ethernet Network(1.保定金融专科学校;2.唐山师院;3.唐山学院)李志明1 车辉2 郭建波3Li,Zhiming Che,Hui Guo,Jianbo摘要:在现代城域以太网中,自动物理拓扑发现对提高管理效率非常重要,然而当前存在的一些商业化的网络管理工具主要是针对逻辑拓扑发现或某种设备的管理。
而在[1]-[3]中的算法主要是依赖标准的SNMP的AFT信息,在网状的网络中,这种条件只能发现生成树路径。
我们的算法能发现包括生成树中非激活的接口在内的完全的物理拓扑。
关键词:物理拓扑;城域以太网;简单网管协议;生成树协议;网桥MIB中图分类号:TN911.73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Automatic discovery of physical topolog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nhancing the manageability of modem metor Ethernet networks.Howerver,nowadays many commercial network management tools have typically concentrated on either siscovering logical topology,or proprietary solutions targeting specific product families.Recent works have demonstratd that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MIB),only requires AFT entries,which can find only spanning tree paths in an Ethernet mesh network..Our algorithm can siscover a complete physical topology including inactive interfaces eliminated by the spanning tree protocol in metro Ethernet networks.Key words:Physcial topology discovery,metro Ethemet networkSNMP,spanning tree protocol,bridgeMIB一. 概述当前,城域以太网迅速发展,许多城市建立了城域以太网,提供以太网接入服务,因此对城域以太网进行有效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许多商业网络管理软件主要是针对逻辑网络和特定产品的管理,对链路层的物量拓扑发现研究就相对较少,在[1]-[3]的算法中,对链路层物理拓扑发现进行了研究,但都存在一些问题,都受生成树限制而不能发现冗余链路连接关系。
因此,我们提出一个新的实用的能自动发现链路层物理拓扑算法,该算法利用AFT表,接口表(interface MIB)以及网桥表(bridge MIB) 得到物理拓扑包括冗余链路。
该算法的特点:第一,划分城域以太网为网桥网络和主机网络两部分;第二,利用STP的BPDUs能被非激活端口(如:阻塞端口)接收到,从而得到冗余路径。
二,算法描述大部分以太网提供冗余链路,从而形成网状连接形式。
为了更好的说明,该算法定义了逻辑拓扑和物理拓扑两个概念,物理拓扑是指存在于通信网络中实际的线路连接关系,而逻辑拓扑是指通过STP形成的具有唯一转发路径的连接关系.对于这两类拓扑中的端口号状态也有不同的定义,与前者相对应的端口分为阻塞\监听,学习和转发状态.下面给出在算法中将要用到的几个主要的概念和符号表示:在本文中的一些主要符号表示符号描述G=(V,E) 网状以太网图b i网格b i∈B={b1,b2,…,b N}D i连接到b i的指定网桥集合,D i DP i在网桥b i上激活端口集合,P i PT i在网桥b i上STP设置端口集合,T i TH i在边缘网桥b i上AFT集合,H i HQ 边缘网桥集合H ij连接到边组网桥b i的第j个接口上的主机集合H i j H i的第j个元素D i j D i的第j个元素E=(v i,v j) 集合E的一条边n(S) 集合S的元素数量1.主算法描述定义1:边缘网桥(交换机):是一个到少有一个接口号连接路由器或主机的网桥。
一个城域以太网可以划分为所有网桥集合3,所有边缘网桥集合Q和所有主机集合H。
从感觉上看,边缘网桥是连接主机网络与网桥网络的中介,利用这种划分方法能比[1]-[3]更容易得到物理拓扑。
根据定义,我们能得到性质量性质1(边缘网桥性质):任意网桥上激活端口数量大于或等于STP设置端口号的数量。
注:如果用激活端口数减去STP激活端口数,得到的就是连接主机的端口数。
定理直气壮(边缘网桥选定定理):假设bi是城域以太网中的一个网桥,Q是连缘网桥集合,如果n(Pi)>n(Ti),那么Bi∈Q。
证明:假设bi不属于Q,即bi不是Q的一个元素,那么在bi上激活的端口数应该等于STP设置端口数,然而由题设n(Pi)>n(Ti),这与性质1相矛盾,故bi∈Q。
性质2(计算核工业部心网桥AFT数量性质):核心网桥AFT的数量等于核心网桥激活的接口上AFT数量之和。
N(AFT和新网桥)=∑n(AFT激活端口的指定网桥)有了这些基本概念后,下面来看具体的物理拓扑发现算法。
算法总体上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初始化4个集合,边缘网桥集合Q,指定网桥集合Db∈B,可操作接口集合Pb∈Bc 以及STP设置端口集合Tb∈B。
第二部分:从SNMP代理上采集与物力拓扑相关的数据,如:Pi,Ti和Di等,分别用两个函数geIFMIB和getSTPMIB来得到接口和网桥MIB数据txh三部分:根据定义1、性质1和定理1得到边缘网桥第四部分:启动子进程FindBridgeGraph得到网桥网络拓扑,FindBridgeGraph得到主机网络拓扑,详细描述如下伪码:procedurephysicalTopologyDiscover(bridgeSet)begin//第一部分edgebridgeSet Q←φdesignatedbridgeSet Di←φenableportSet Pi←φstpportSet Ti←φ//第二部分for each bridge bi∈B do{Pi←getIFMIB(bi)Ti←getSTPMIB(bi)Di←getSTPMIB(bi)}//第三部分for each bridge bi∈B do{if(n(Pi)>n(Ti))Q←QU{bi}}//第四部分FindBridgeGraph(B,D)FindHostGraph(Q)End2.FindBridgeGraph子进程描述这个算法主要的目的是发现网桥网络中的边E和了点V,先来看一个性质。
性质3(网桥间连接关系性质):假设bi和bj是城域以太网上两个网桥,bi k是bi的第k个接口,如果bi i的指定网桥是bj,那么bi与bj相连接,如果bi i的指定网桥是自身,那么bi与bj相连接,如果bi i的指定网桥是自身,那么bi不连接任何其它网桥。
根据性质3得到FindBridgeGraph的伪码描述如下:procedure FindBridgeGraph(B,D)beginvertexSet V←QedgeSet E←QV←VUBFor each designatedbridgeSet Di(D do {For eacd designatedbridge Di j∈Dido {If(bi=Di j)Di←Di-{Di j}}}For each designatedbridgeSet Di (D do {If(Di=φ)ContinueFor each designatedbridge Di j∈Di do {E←EU{(bi,Di j)}}}end3.FindHostGraph算法描述物理拓扑发现的最后一步是发现主机与边缘网桥的连接关系,我们根据性质4来得到主机网络的拓扑。
性质4(主机与加缘网桥加接关系性质):假设A、B和C是边缘网桥bi上三在个主机。
如果A、B和C是bi的j接口AFT上的记录,那么A、B和C的通过HUB与bi j连接的。
由此可以得到下面的性质:1)如果n(Hi,j)>1,那么边缘网桥bi与主机是通过共享网段(HUB)连接的2)如果n(Hi,j)=1,那么边缘网桥bi与主机是直接连接的3)如果n(Hi,j)=0,那么边缘两桥bi的接上没有连接主机延缓法伪码如下:procedure FindHostGraph(Q)beginvertesSet V←φedgeSet E←φhostSet Hi j←φV←VUQFor each edgebridge bi∈Q do {GetAFTMIB(bi)Hi,j←findAFTMIB(bi j)V←VUHi,j}for each edgebridge bi∈Q do {if(n(hi,j≥2) {for each host Hi j∈Hi,j do {Es←EsU{(bi,Hi j)}}}E=EsUEp}end三、结束语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用该算法采用如图所示的架构,包括ICE(Internet Communication Engineer)服务器、SNMP管理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及应用管理服务器。
具操作流程如下:应用管理器服务器通过ICE服务器发生获取接口MIB网桥MIB信息命令给SNMP代理的操作查询,SNMP然后通过SNMP协议从各个SNMP代理上获取SNMPMIB信息存储到数据库相应的数据表中。
应用管理服务器通过ICE服务器从数据库中获取物理拓扑发现所需要的数据形成拓扑结构。
参考文献:[1]Yuri Breibart,Minos Garofalakis,Cliff Martin, Rajeev Rastogi, S.Seshadri,and Avi Silberschatz,”Topology Discovery in Heterogeneous IP Networks,”IEEE INFOCOM 2000.TelA VIV,lsrael, Mar. 2000,pp.265-274.[2]郭建波,李志明,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