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金融开放过程中的金融安全问题及其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5
浅析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摘要:中国金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对外国际关系的核心内容,经济运行中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价格总水平比较高,固定资产投资尚未回归到合理区间,同时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全球通货膨胀加剧,对中国经济也造成了较大的外部压力。
为了克服当前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我们将加强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深层次的结构矛盾,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型需求,增加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金融风险;货币政策;证券市场;中国经济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1-0216-01一、对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风险的几点认识(一)金融风险已成为影响最大的越来越集中的社会风险由于金融资本经营的相对集中,以及对实体经济的全面渗透乃至控制,使得金融部门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牵引资源配置的核心,即通过金融资本的流动就可影响甚至决定着人力资本、其他物质资本以及技术要素的流向与相互结合,因而对于现实生产力的形成和整个实体经济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失去了产业资本的广泛支撑,金融资本营运的不确定性及其决定的风险也就更大。
(二)体制或机制因素越来越加剧了金融风险的积累除了金融制度与金融市场所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外,随着以自由化、国际化、一体化以及证券化为特征的全球性金融变革趋势向各个国家的漫延,普遍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应,也使各国的经济体制、法律制度与监管能力在对这种趋势的反应中变得日益突出与重要。
(三)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同政府财政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尽管要求政府减少干预的自由市场经济思想在过去几十年间的影响较大,但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资本规模的日趋扩张,金融部门的“外部性”也越来越明显,一家金融机构的破产会涉及到大量产业企业与家庭的利益损失,因而不管是国有的还是非国有的金融机构,这种“外部性”的扩展已使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准公共部门”,金融产品的经营也就成为一种“准公共产品”的营运。
营销0802 学号080220063 黄明珠浅谈我国的四个安全问题经济安全问题、社会安全问题、周边安全问题、意识形态问题是我国主要的四个安全问题,如何处理和协调这四个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发展。
首先,经济安全问题是这四个安全问题的核心问题,促进我国又好又快发展的保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经济安全是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和条件。
目前,有两种比较多人赞同的关于我国经济安全内容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影响中国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1)金融风险问题。
首先来源于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企业和股市金融安全问题。
(2)债务风险。
近年来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引起的财政债务负担值得关注。
(3)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
主要是适龄劳动人口的增长、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国家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人员分流。
(4)外部冲击。
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
(5)重要战略物资短缺。
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经济安全仍然面临的挑战主要是:(1)产业安全。
对外开放的深入对我国部分产业部门产生冲击。
(2)金融安全。
金融自由化、国际化趋势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安全。
(3)人才安全。
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向外资企业和发达国家外流严重。
(4)网络安全。
针对这两种观点,有关学者提出了如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措施。
第一种观点认为,应当采取以下有效对策:(1)确立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基本原则:国家利益原则、综合安全原则、相对平衡原则、合作协调原则;(2)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3)建立国家经济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4)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素质,增强我国经济的安全系数;(5)处理好坚持对外开放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
第二种观点认为,国家经济安全的理念和思路是:(1)重构国家经济安全的理念;(2)确立“内外贸一体化”的安全战略;(3)继续推进“大经贸”战略和“大平衡”战略;(4)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构筑国家经济安全机制;(5)从区域经济联盟角度构筑国家经济安全机制。
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对策作者:李朴民田成川杨特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第19期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关乎一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中之重。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给我国金融安全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维护金融安全正在成为一个备受各方面关注的课题。
金融安全的表现主要有两点:一是金融体系稳定,即货币体系、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稳定运行和安全发展;二是金融主权不受威胁,即金融政策独立有效,金融产业的控制权掌握在本国手中。
一、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挑战当今世界,金融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一是资本流动全球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不断加速扩大。
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由1979年的1450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96年的15139亿美元和2007年的15.5万亿美元。
二是金融机构全球化。
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金融服务业全球竞争,各大金融机构竞相扩大规模,在国外广设分支机构,开展国际化经营,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跨国并购浪潮。
三是金融市场全球化。
由于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特别是信息通信技术的高度发达和广泛应用,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开始走向金融网络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已连成一片。
四是金融政策关联化。
一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金融政策调整会引起世界各地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并可能迫使许多国家在金融政策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五是金融风险全球化。
伴随着金融全球化,金融风险随之加剧,金融危机也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一个地区发生了金融风险,往往会拖累其他国家乃至全球金融体系。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我国已全面甚至超额履行了加入WTO对金融开放作出的承诺,外资金融机构可以进入我国市场从事银行、保险、证券等几乎所有金融业务,可以参股中资金融机构,除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外,我国金融开放步伐已经超出一般发展中国家,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如何防范化解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如何防范化解】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题目叫"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如何防范化解"。
我觉得这个题目挺难的,不过我还是要尽力而为。
我们都知道,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ไไ到了翩翩飞起,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可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风险和问题。
比如有些地方环境污染很严重,有些工厂为了赶进度,对安全措施不太重视等等。
这些都可能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面对这些风险,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政府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那些破坏环境、侵吞员工权益的不法企业。
其次,企业自身也要树立环保和安全发展理念,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决不能逞一时之快而铸成大错。
最后,我们每个公民也应该从自己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支持和响应各项环保措施。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遵纪守法,把握机遇、防范风险,中国的经济发展才能行稳致远,取得更加骄人的成就。
作为祖国的孩子,我们理应为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就是我对这个作文题目的一些想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把笔阵一转,继续讨论一下别的有趣的话题吧。
篇2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话题——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风险,以及如何防范化解。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经济飞快发展。
可是有时候,经济发展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风险。
就像我们长高的过程中,有时也会生病或者碰到挫折一样。
但我们不要害怕,因为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并且采取正确的行动,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变得更强大。
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哪些风险。
比如,贸易战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出口企业;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也可能会给经济带来压力;还有就是一些行业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
这些风险听起来或许有点复杂和可怕,但其实只要我们都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克服。
金融开放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金融开放已成为中国实现国际化目标的一项重要战略。
在此过程中,金融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金融开放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金融开放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1、国际竞争加剧金融开放将加剧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
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涌入,中国金融业将面临更严峻的竞争压力,但也将促使中国金融业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竞争力。
2、金融创新加速金融开放将带来更多的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
在外资银行的引领下,中国金融业不仅将面临更多的创新项目,也将更好地了解金融创新的理念和实践。
3、机构改革加速金融开放对中国金融机构的管理和运营方式将产生重要影响。
外资金融机构的涌入将推动中国金融机构加快结构和管理方式的改革,使之更加透明、规范和有效。
4、金融体系稳定性压力加大金融开放将增加中国金融体系运作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外资金融机构的参与可能会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需要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和体系弹性,保障金融安全和稳定。
二、金融开放的对策分析1、加强监管能力加强监管能力是实现金融开放最基本的条件。
政府应加强监管机构和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并严格监管外资金融机构的参与,防范金融风险。
2、完善法律体系金融开放需要一个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体系的支撑。
政府应加快金融法律体系建设,明确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运营和退出机制,为金融开放营造一个透明、公正、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3、促进金融业转型升级金融开放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中国金融业也需要进一步加快自身转型升级。
扩大金融市场和服务领域,不断推出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竞争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4、加强合作交流金融开放需要更加紧密的合作和交流。
中国应积极融入全球金融发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和规则制定,推动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结语金融开放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浅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摘要】中国经济近年来进入了新常态,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
在宏观调控方面,中国政府需要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国内经济结构性问题,挑战重重。
但结构调整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机遇,特别是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所在。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需要及时应对。
而新型消费市场的崛起,则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面对这些挑战时,中国可以抓住机遇,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样一来,中国经济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常态,实现稳健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经济、新常态、挑战、机遇、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国际经济、消费市场、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指经济增长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速趋于平稳、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向中低速增长。
这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挑战主要来自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新型消费市场的不断涌现。
与此新常态也为中国经济带来了诸多机遇,如结构调整的契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凸显、国际经济形势的调整带来的机遇以及新型消费市场的崛起。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根据当前的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和产业结构,抓住机遇,化挑战为契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只有正确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
挑战来自于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
与此机遇也随之而来。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由传统的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城乡消费升级提升了内需潜力,科技创新不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在新常态下,中国的宏观调控面临着巨大挑战。
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上升等问题使得政府的调控任务更加繁重。
浅谈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摘要:2008年爆发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以来较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也被称为金融风暴,由于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流通最快也是最重要的货币之一,和美国的重要的国际地位,所以2008年由美国房地产的次级房贷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也就不足为奇,这也是资本不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导致世界很多国家受到影响,中国也不例外,幸运的是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的经济带来的影响不大,反而使中国成为世界未来强国带来了机遇!而我国的目标就是要妥善处理几种重要的关系,中国经济才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
而中国的其实主要源于经济周期、国家安全与收支结构性因素。
过去三、四十年来大多数OECD 国家陷入长期预算赤字的主因在于出现收支结构性问题。
为降低预算赤字与债务的累积, 1980年代OECD国家曾一致性地实行宏观预算制度,限制岁出增长与控制预算赤字,如实施基线预算、删减支出、限制赤字与债务占GDP的比例,甚至平衡预算目标等。
控制预算增长与赤字政策的严格实施取得了成效;再加上1990年代网络经济带动经济状况持续活络,各国预算赤字逐年减少,终于出现预算剩余,未偿还债务余额亦下滑,金融风暴过后,经济开始复苏,各国政府应重新注重财政长期稳健原则,再度实行宏观预算制度之相关财政规范与政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全球一体化虚拟经济改革机遇挑战一.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金融危机主要是由美国的房地产的次级房贷引起的。
归结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1、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导致爆发金融危机是在所难免的,而且全球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已经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成为美国次贷危机发展成全球性的金融风暴的必要条件。
2、1995年以前,美国发放住房抵押贷款以商业银行为主,而且只向信誉良好的人提供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
1995年开始,由于美国联邦法律的变革和管制的放松,其他一些金融机构——例如保险公司、股票经纪人、沃尔玛超市,都可向消费者提供抵押贷款服务。
当前我国金融安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深化金融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方面取得重大成绩,总体来看金融安全在现阶段形势是好的,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从整体上看起步晚、底子薄,金融技术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
而且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同发达国家的经济金融对话中,很难处于平等的地位,却必须面临发达国家制定的竞争规则的挑战,显然,发展中国家所要经受金融风险的考验比发达国家严重得多。
当前,我国金融安全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1、资本的非法流出入对我国金融安全的负面影响。
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对外依存度的提高表明我国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为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水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对我国的金融安全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其重要表现就是资本的非法流出入。
对我国正常的金融秩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增加宏观金融调控的难度、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容易造成金融泡沫、增加金融风险。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金融安全造成的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传统金融企业的落后运营模式在同国外先进的金融营运模式的竞争中明显要处于劣势,而且现有的宏观调控手段也很难达到一体化经济发展的要求。
因此,我国的经济、金融对外开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在大力提高国内宏观经济、金融调控能力的基础上循序渐进。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金融安全的挑战。
要充分认识到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对我国金融业产生的压力和冲击。
一是尚未完全走向企业化经营的国有商业银行系统尽管其分支机构众多,但它们在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经营能力、技术条件等方面无法与发达国家实力雄厚的大银行相竞争,一旦允许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并放开人民币业务的限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一些优质客户流失的严重问题。
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全球对中国的投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力度。
这一举措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金融市场开放的背景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中国的金融市场长期以来都相对封闭,投资者难以进入中国市场,也难以将资金带出国门。
这不仅限制了国内资本的流动性,也没有与全球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近年来,中国政府认识到对金融市场的开放对于全球经济贸易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力度。
二、金融市场开放的影响1.增加了资本流动性中国政府的金融市场开放政策使得外国机构和个人可以进入中国市场投资和融资。
这不仅可以优化国内市场结构,也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中国。
同时,国外机构和个人也可以将中国市场作为投资和融资的一个选择。
2.提高了金融市场的透明度金融市场开放的一个重要影响之一是提高了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通过对外开放,中国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同时国外投资者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形势和趋势。
3.加强了金融监管的作用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不仅可以刺激经济发展,还可以加强金融监管的作用。
相对封闭的金融市场更容易滋生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和非法交易。
而开放后的金融市场更加规范和有序,金融监管的作用也更加明显。
4.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金融市场开放也是一个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可以吸收先进的金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金融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和升级。
三、面临的挑战在金融市场开放的背景下,中国也面临着许多潜在的挑战和风险。
其中包括金融市场波动、资本外流、国际金融危机等方面。
这些挑战要求中国政府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金融监管系统和风险应对机制,避免对国家经济和金融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金融国际化一、金融全球化内涵及动因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主体所从事的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的过程。
金融活动的全球化主要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流动全球化。
随着投资行为和融资行为的全球化,即投资者和融资者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符合自己要求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资本流动也全球化了。
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以前所未有的数量、惊人的速度和日新月异的形式使全球资本急剧膨胀。
2、金融机构全球化。
金融机构是金融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
金融机构全球化就是指金融机构在国外广设分支机构,形成国际化或全球化的经营。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金融服务业全球竞争,各国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竞相以扩大规模、扩展业务范围和推进国际化经营作为自己的战略选择。
3、金融市场全球化。
金融市场是金融活动的载体,金融市场全球化就是金融交易的市场超越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而趋向于一体。
目前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已连成一片,全球各地以及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趋于一体,金融市场的依赖性和相关性日益密切。
金融市场全球化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放松或取消对资金流动及金融机构跨地区、跨国经营的限制,即金融自由化;二是金融创新,包括新的金融工具、融资方式与服务方式的创造,新技术的应用,新的金融市场的开拓,新的金融管理或组织形式的推行。
特别是信息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和广泛应用,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开始走向金融网络化,即全球金融信息系统、交易系统、支付系统和清算系统的网络化。
二、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二元效应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全球化的正效应体现为:第一,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从国际市场引入外资。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拓展,相当多的资金流向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并带动了技术的扩散和人力资源的交流。
第二,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发达国家金融运作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金融效率。
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建立较早,金融体系较为完善,金融风险控制机制严密。
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的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起着难以估量的决定性作用。
当前,我国金融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特别一些风险隐患。
由知名金融问题专家巴曙松等人不久前提供的《中国金融风险评估报告》对我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地下金融状况、资本管制效能等五个方面进行主观风险评估判定,认为中国金融体系总体风险状态是☆,即风险严重尚未失控,但可控程度面临挑战。
对于经济开放日益加深、外贸依存度高达40%、引进国外投资排名世界第二的我国来说,发生金融危机的危害程度不言自明。
因此,维护金融安全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就更为重要。
一、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开放的、新的金融体制既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又推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改革进程的稳步推进。
当然,这对于规范金融秩序、化解金融风险、增强防范金融风险能力,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金融领域还潜伏着较大风险。
(一)银行的不良贷款,较低的资本充足率,是中国金融业最大的风险所在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业务,以至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不断增加,目前银行已有和已剥离尚未处理的不良资产、证券和非证券资产损失、保险业的投资损失和利差损失等积累的数额巨大,很难消化。
如果不是我国高储蓄率的支撑,金融的运行和平衡就难以为继。
“高储蓄----高信贷----高投资----高增长”的机制,掩盖了我国金融业的高风险。
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仍然偏高。
虽然2003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了“双降”,但这是采用非常规手段如加大贷款量等来实现的。
由于部分行业的盲目建设,防范新的不良贷款难度加大;部分银行损失类贷款增加、潜亏问题仍很严重;不良贷款的行业和地区集中度依然较高;风险准备金缺口依然较大;资本充足率仍然偏低;贷款五级分类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金融监管体制1 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管当局基于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等因素,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进行审慎监督管理的制度、政策和措施的总和。
金融监管的最终目的是要在整个经济生活中实现效率、稳定和公正。
所以金融监管作为政府稳定金融过程的一种必要措施,不仅促进与保证银行系统的安全与稳健,而且促进金融服务市场的竞争、效率与稳定。
因此采用有效的监管体制是一国金融健康运行的必要前提,也是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
(浅议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完善廖袁)金融监管体制金融监管体制是金融监管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具体包括金融监管的机构设置,组织机构和监管对象以及对监管结果进行监测。
每个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都是以该国金融发展的情况为基础建立的。
近年来, 随着金融发展的深化以及金融国际化和全球一体化, 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有了新的变化和趋势。
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力图与国际接轨。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 金融的发展必须有更加稳固的监管体制保障。
2 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的基本标准分析。
(一)金融监管体制应在监管目标、主体、方式等各要素间实现内在的统一性。
金融监管目标对监管主体设置、监管方式等起导向作用,同时,监管机构的设置以及监管方式、手段和监管主客体关系的选择是实现监管目标的途径。
能否实现各要素间内在固有的统一性,是金融监管体制有效性的重要标准。
(二)金融监管体制应有利于促进金融发展。
在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的关系上,金融监管必须适应金融发展。
包括三层含义:一是金融监管在起源上即是为了消除金融内在不稳定性或者脆弱性、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性等问题,核心是确保金融稳定,以促进金融发展。
二是当金融监管的一些体制性因素,如针对一定时期金融运行中的矛盾制定的法律法规、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监管制度等抑制金融发展时,金融监管必须消除这些不适应金融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促进金融发展。
这样,“管制———放松———再管制———再放松……”,构成金融监管发展的一个历史辩证法。
现代经济信息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安全问题孙岩虹 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成为了摆在现代企业面前的一项重大挑战。
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因此,近年来经济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全球性与区域性特征是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
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好我国的经济安全问题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安全问题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具体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对于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安全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下;经济安全;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6-0002-02国家经济能够保持其正常的发展状态与发展能力、经济利益不被内外部环境所威胁以及能够在开放的条件下进行经济活动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表现。
世界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在全球金融一体化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日益紧密,我国经济已深深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浪潮,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问题构成了威胁。
为了能够保持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必须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
一、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安全现状及主要问题1.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安全现状(1)金融安全方面内忧外患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立足于金融领域的安全稳定。
当前,我国的金融安全问题不容乐观,金融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经济安全。
一方面,体制性矛盾的长期存在使得我国的金融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另一方面,我国的金融安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尤其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金融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日益加深。
(2)产业和贸易安全受到威胁,外部冲击不断增强在国家发展经济的安全方面,保持产业与贸易的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对我国经济社会所面临的内外风险的认识1. 背景介绍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着来自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其中,内部的风险主要包括经济结构转型、金融风险、产业升级等问题;外部的风险则主要来自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
如何应对这些内外风险,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2. 内部风险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部风险主要集中在经济结构转型、金融风险和产业升级等方面。
经济结构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部分传统产业衰退、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等问题,这将给整体经济带来一定压力。
金融风险是我国面临的另一大挑战,高杠杆、资产泡沫等问题可能对金融系统稳定造成影响。
产业升级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支持,这也是一个内部发展的风险点。
3. 外部风险分析外部风险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
随着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抬头,我国的外贸环境变得更加严峻,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对我国的外部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在一些争端较为严重的地区,我国需要保持外交稳定和谨慎。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也将影响我国的出口和国际投资,这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4. 对策展望针对这些内外风险,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以应对不利影响。
在内部,我国可以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自身竞争力。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在外部,我国需要积极主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寻求多边合作,拓展市场。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促进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发展。
5.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我国经济社会所面临的内外风险的确存在,但也并非没有应对的办法。
从长远来看,我国经济总体实力强大,拥有足够的活力和潜力,只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作为,相信能够应对好各种挑战,保持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6. 结语我国经济社会所面临的内外风险是一个复杂而又严峻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智慧才能够有效解决。
谈中国金融开放过程中的金融安全问题及其影响作者:张仲福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35期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金融开放及金融安全的相关概念,并探讨了在金融开放进程中影响金融安全的风险和危机因素,分析了金融开放可能造成的对于利率、汇率、金融市场以及银行体系等的不利影响,这些潜在因素都会威胁到国家的金融安全。
关键词:金融开放金融安全影响金融开放、金融安全概述金融开放也称为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是经济开放的主要内容,经济开放主要包含外贸自由化、国内金融体系自由化、减少财政赤字、汇率自由化以及外汇自由化这五个方面,金融开放与金融抑制是相对应的。
在金融开放政策下,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金融管理当局减少对国内金融市场以及金融体系的过分干预,并逐步降低银行等准入门槛;逐步建立健全多样化的金融机制和现代金融市场,深化金融市场;放松对利率的监管,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并在确保实际利率为正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取消信贷额度管制,通过市场完成信贷配置;放松对汇率的监管,逐步实现汇率市场化,防止汇率扭曲僵化等。
对金融安全的理解,各个学者的认识有所差别。
一般可以将金融安全理解为货币资金融通上的安全可靠性,只要是跟货币流通、信用等直接相关联的所有经济活动都纳入到金融安全的范围之内。
另外,也有学者对金融安全做过较为全面的范畴上的界定,认为安全属于国际关系学概念范畴,因而金融安全则是从国际关系学的概念引申来的。
在国际关系学中,国家安全一般指维护国家核心价值,包括保护国家领土完整、内外经济秩序正常、制度不受外来干扰,以及社会对国家维护该状态的信息及感受等。
金融安全则是维护国家金融核心价值,既包含了维护该价值的能力,又包括社会公众对此能力的信心。
金融核心价值首先表现为国家金融财富的安全性、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金融制度正常维持并正常运行。
并将金融安全是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切实掌握本国的金融主权,掌控控制本国金融体系的力量,保持对本国金融正常运行及发展的控制等。
依据金融安全的内在含义,金融安全讲的是金融结构以及金融活动具有稳定性,金融能够稳定地支持实体经济的运行、宏观政策能够有效落实,而且金融主权完整、社会公众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充满信心。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安全对于经济安全以至于国家安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只有确保金融安全,稳步推进金融开放,才能够有效地防止国外资本对国家金融体系的冲击,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健康持续增长。
总的来讲,金融安全指的是国家低于国际资本冲击,并保持本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健康有序运行发展,或者即使受到冲击也能避免本国金融体系发生重大损失、波动,保证本国金融财务流失、维持本国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维护该种能力以及对保持该能力的主观信心,以此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关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逐步实现金融开放是大势所趋,金融开放在增强国家金融收益情况下,也不可避免地加大了金融风险,面临着金融安全的考量。
回顾最近几十年世界金融的发展史,可以发现一系列危机的背后都隐含着金融安全的风险因素。
上世纪80年代起,全球经济进入一体化时代,尤其是90年代以后的二十多年里,全球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不少国家都加快了本国金融开放的进程,越来越多的经济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逐渐放宽甚至取消对国际资本的流动限制,金融自由化已成为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最为显著的表现之一。
这种现象一方面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大量的国际货币资金,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另一方面,金融开放政策也会造成金融危机,引发金融风险,造成国家经济动荡、混乱,威胁金融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加快了金融改革和经济开放步伐,并于1994年允许有条件地兑换经常性项目,于1996年实现自由兑换经常性项目。
在2001年加入世界货币组织之后,我国更是加快了金融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积极创造条件推动金融开放,并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监督,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
金融开放过程中,对金融安全的考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内金融开放会将之前隐藏于经济体中的潜在金融风险释放出来,并引发新的风险,由此产生的新的金融交易活动以及新的金融工具会导致剧烈的投机活动,增强经济活动的不稳定性。
其次,金融开放会进一步积聚经济中的微观风险,引起资本外逃、外债剧增、经常性项目逆差加大等风险,进而导致外资投机活动加剧。
再次,导致其他风险转移至金融领域,引发金融风险。
金融开放会引起经济泡沫形成并不断膨胀,泡沫是金融风险的主要载体,泡沫的膨胀说明风险正不断变大,泡沫破灭则表明风险已向明确的损失转化或者风险减少。
加之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不到位,更是为金融风险的膨胀提供了沃土,为泡沫的产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进而在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债务领域、货币市场以及金融机构资产等各个方面都形成泡沫,引发风险。
最后,金融开放会促使金融越来越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导致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弱,并使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加。
尽管经济泡沫会膨胀,但受制于资金供应量等因素的制约,经济泡沫不会无限制膨胀,一旦资金供应无法跟进,大众心理预期下降,就会导致泡沫收缩,使得经济逐步回归正常水平,甚至会引起进一步的价格下跌,造成资产价值远低于实际价值,形成金融危机。
而金融危机正是造成金融安全问题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危害金融安全的最主要途径,金融开放为金融安全危害因素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金融开放过程中,危害金融安全的危机常常会表现出普遍性、突发性、综合性等表征。
金融开放引发的经济泡沫常会突然破灭,而且金融开放所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几乎在所有的金融开放国际地区中都普遍存在,所产生的危害也常是多种不安全因素综合造成的,这都是基于金融链条的复杂性及安全阀门的缺失。
金融开放过程中影响金融安全的因素金融风险,是指在金融活动中包含着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既包括微观方面也包括宏观方面。
如金融市场的各个参与者所面临的汇率、违约、利率、技术等风险因素,或者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制度性风险、资本外逃、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等,这些风险因素能够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一般来讲,只要有金融活动,必然就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即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对金融安全具有反作用,两者存在联系又有区别。
但是存在金融风险并不一定意味着金融安全受到威胁,只要金融风险没有影响到社会经济和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行,金融安全就不受到威胁。
金融安全只是说的那些能够威胁到社会经济和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行的金融风险,并不是针对一切金融风险。
对于金融风险,要敢于面对,承认其客观性,针对不同的风险研究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应对。
遵循金融运行的潜在规律,避免人为干扰金融的正常秩序,保证金融正常运行。
金融危机对金融安全具有直接的威胁。
尤其是面对那些突发性的、较为严重的金融危机,金融安全常会受到严重危害。
严重的金融危机会通过以下途径来损害金融安全:剧烈冲击国家金融体制,是国家金融制度无法正常运行,扰乱国家经济生活;导致资本外流,极大损害国家经济利益,国家财富外流致使经济实力降低,国家长期利益得不到保障;影响信息、资金的流动,干扰货币供应过程,影响就业和生产,抬高物价,影响社会再分配,激化社会矛盾。
金融危机跟金融安全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国家经济逐步放开过程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安全越发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且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处于开放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更应当积极树立金融安全意识,从战略高度来加以处理,确保国家金融安全、金融稳定。
金融开放产生的金融安全问题影响(一)影响到本国的资本流动如果不考虑本国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以及金融结构改革,一般认为在资本逐渐由管制到自由化放开的过程中,资本的流动跟国内外利率的高低有密切关系。
在本国利率高于国外利率的情况下,资本会向国内流入;本国利率低于国外利率时候,则会出现资本外流现象。
金融开放应当与国家的金融结构改革步调相一致,但是也不能形成公式化的理念。
依据巴切塔模型,金融开放与国内外的资本流动之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能将国内的利率水平作为资本流动方向的绝对依据。
在自由化的社会经济中,仅仅开放金融并不一定会致使资本外流,如果本国的资本边际产出不变或者下降较少,本国的投资机会较多,可能就不会出现资本的急剧外流。
金融开放对于本国的金融资本的流动会产生不确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本国金融体系稳定和金融安全,应该看到资本的过渡流动会扭曲国家金融结构,威胁到金融安全。
(二)会影响到本国汇率及利率的稳定性金融开放政策实施之后,金融资产的转移更方便快捷,因此可以显著影响到本国的汇率,同时也会对利率产生影响。
首先,依据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见图1)假设在货币需求量Md 一定的情况下,货币的供应量Ms是根据外汇储备R以及国内信贷差额构成,并且货币乘数为Y,有:Md=Ms=YD+YR=Y(D+R)(1)式(1)可变成:R=Ms/Y-D (2)通过公式(2)可以发现,在保持货币需求和供给稳定的前提下,国内信贷如果增加则会引起外汇储备减少。
如果本国金融放开,资本开放,一国政府依靠加大货币的发行来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会导致该国的外汇贬值压力增大,为了维持本国的货币汇率的稳定性,会进一步消耗掉本国的外汇储备,并因此遭受国际资本的投机性攻击,进而引发本国固定汇率的稳定性,威胁到本国金融安全。
在汇率超调模型下,剧烈的资本流动往往伴随着过度的波动汇率,而且对于商品市场,在金融市场上波动表现的更加迅速,进而导致汇率产生偏离。
(三)会影响到本国银行体系稳定性银行资产一般都是发展中国家金融资产的主体,银行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银行体系不稳定常会影响到本国的金融安全以致经济安全。
金融开放对于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冲击。
金融开放之后,大量外资会进入本国银行体系之中,使得银行可贷资金增加,造成银行信贷膨胀,造成不良信贷增多。
短时间内银行的信贷急剧增加,会导致银行管理滞后于形势,对风险评估失误,造成风险管理的失控。
而且,伴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会使得银行的特许价值降低,致使银行利润下降。
银行特许价值,就是依照未来的银行预期利润贴现得到的现值。
银行门槛越高,则意味着其垄断利润就越多,特许价值越大。
伴随着银行的门槛降低,外资银行介入,原先的特许价值大大降低,垄断利润也大大缩水。
这就造成本土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大不如前,极易造成高不良贷款率,导致银行体系的不稳定。
1.姜波克,朱云高.资本帐户开放研究:一种基于内外均衡的框架[J].国际金融研究,2004(4)2.张幼文,周建明.经济安全:金融全球化的挑战[M].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3.邢毓静,巴曙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金融运行[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4.王方华,肖林.金融贸易全球化战略协同[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5.张礼卿.人民币汇率制度:现状、改革方向和近期选择[J].国际金融研究,2004(10)6.洪维智.发展中国家如何吸引和管理国际资本[J].中国外汇管理,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