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示的承诺与意思实现
- 格式:rtf
- 大小:400.66 KB
- 文档页数:16
默示的承诺与意思实现合同可依默示的承诺成立,也可依意思实现而成立,默示的承诺与意思实现均是由受要约人以行为表达默示的意思,然就二者的关系学说上素有争论。
对默示的承诺和意思实现进行分析和比较,有助于对《合同法》第22条和第26条进行理解和阐释。
【摘要题】法条释义一、问题的说明经由要约承诺形成合意,这是合同成立最为典型的方式,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2条,以下简称合同法)。
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
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合同法第26条第1款)。
以行为作出承诺,究为默示的承诺、意思实现抑或二者兼有?默示的承诺与意思实现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涉及意思表示的基本理论,素有争论,本文对此作初步探讨,分析《合同法》第22条与第26条的规定,以抛砖引玉。
二、意思表示的方式、默示的承诺与意思实现(一)意思表示的方式意思表示可以采取明示的方式或默示的方式作出,相应地区分为明示的意思表示与默示的意思表示。
[1](P74)明示的意思表示,其行为人直接将其效果意思表示于外,例如甲向乙表示愿以200万元购某屋。
默示的意思表示,则由特定行为间接推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例如在自助餐厅取面包而食之,或将汽车停于收费的停车场。
于此等情形,行为人虽未明言购买面包或利用停车场,但由食用面包或停车的事实,可推知其有购卖面包或利用停车场的意思。
沉默或单纯的不作为,即当事人既未明示其意思,亦不能籍他项事实,推知其意思,原则上不具意思表示的价值,仅于例外场合,比如基于当事人的约定或在所谓“规范化的沉默”场合,可作为意思表示。
[2](P339)默示的意思表示又称为“以可推断之行为发出的意思表示”。
[3](P209)(二)默示的承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合同法第21条),意思表示既可有明示与默示两种方式,自然也就会有“明示的承诺”与“默示的承诺”。
tacit agreement 默示协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默示协议(tacit agreement)是指在双方没有明确表示意愿的情况下,通过双方的默许或默示的行为就形成了一份协议。
在法律上,默示协议和明示协议一样具有法律效力。
默示协议通常发生在双方之间存在某种共识或共同理解的情况下,通过双方的默许或行为来表达双方的意愿。
默示协议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比如在餐厅就餐时,服务员将食物送上桌,客人享用并最后结账,这就是一种默示协议。
在这个过程中,服务员和客人并没有进行明确的协商或达成书面协议,但双方的行为就形成了一种默示的协议。
默示协议在商业交易中也是非常常见的。
一家公司向另一家公司提供产品或服务,并且对方支付了相应的费用,双方没有明确表示协议,但双方的行为就形成了一种默示的协议。
如果其中一方违约,另一方就有权利向法院起诉。
在法律上,默示协议通常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素才能成立:第一,双方必须有共同理解或共识;第二,双方的行为必须明显表明双方同意达成协议;双方的意愿必须是自愿的;第四,协议的内容必须合法。
默示协议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纠纷。
因为双方没有进行明确的协商或书面协议,一旦发生争议,就很难确定双方之间的真实意图。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通常会根据双方的行为和情况来判断双方的意愿,并确定是否存在默示协议。
如果确定存在默示协议,法院将根据双方的行为和共同理解来解决争议。
为了避免潜在的纠纷,双方在进行交易或合作时应尽量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避免依赖默示协议。
如果双方确实存在共同理解或共识但没有明确表示协议,建议尽早与对方达成书面协议,并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避免日后可能发生的纠纷。
默示协议在法律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由于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双方在交易或合作时应尽量避免依赖默示协议,而是尽量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并签订书面协议,以保障双方的权益和减少潜在的纠纷。
第二篇示例:在生活和商业活动中,有时候双方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口头或书面协议,但他们却以某种方式默示达成了一种共识,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所谓的“默示协议”,也被称为“默示合同”或“默示排序”。
合同法名词解释1、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合同法:广义的合同法是指调整合同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合同法,即由立法机关通过严谨的立法技术创制的、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以合同法命名的基本法,可以称为合同法典。
3、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4、要约邀请: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5、承诺迟延:是指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届满后才发出的承诺。
6、行为默示形式:在强制缔约时,负有强制缔约义务的人对要约的沉默,通常理解为默示承诺,该形式为行为默示形式。
7、全面履行原则:是指合同的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关于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地点、履行期限、履行方式等的约定,正确而完整地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
8、协助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在合同的履行中不仅要适当、全面履行合同的约定,还要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对对当事人的履行债务行为给予协助,使之能够更好地、更方便地履行合同.9、全部违约:是指当事人签订了合同后根本就没有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的结果完全不能满足合同约定的条件,相对人的合同权利全部落空,没有履约方或者错误履约方的行为即构成全部违约。
10、部分违约:是指当事人没有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完全履行合同的义务。
11、违约归责原则:是指在合同违约法律制度中采取的一种确认违约行为的原则。
12、标的物:是买卖合同的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13、转租:是指承租人不退出租赁合同关系,而将租赁物出租给次承租人使用、收益。
14、拍定:是指拍卖人在竞买人的所有应价中选择最高那一个予以接受的意思表示,在法律性质上它其实就是承诺。
15、建设工程合同:即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16、客运合同:是运送对象是旅客的运输合同。
17、货运合同:是运送对象为货物的运输合同。
18、合同法基本原则:是指对合同关系的本质和规律进行集中抽象和反映、其效力贯穿于合同法始终的根本规则。
承诺(法律术语)依据《合同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即受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而与要约人成立合同。
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
承诺的法律效力在于,承诺一经作出,并送达要约人,合同即告成立,要约人不得加以拒绝。
承诺在国际贸易中,也称"接受"或"收盘"。
任何有效的承诺,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要约和承诺是一种相对人的行为。
因此,承诺必须由被要约人作出。
被要约人以外的任何第三者即使知道要约的内容并对此作出同意的意思表示,也不能认为是承诺。
被要约人,通常指的是受要约人本人,但也包括其授权的代理人。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其承诺都具有同等效力。
(2)承诺必须是在有效时间内作出。
所谓有效时间,是指要约定有答复期限的,规定的期限内即为有效时间;要约并无答复期限的,通常认为合理的时间(如信件、电报往来及受要约人考虑问题所需要的时间),即为有效时间。
(3)承诺必须与要约的内容完全一致。
即承诺必须是无条件地接受要约的所有条件。
据此,凡是第三者对要约人所作的"承诺";凡是超过规定时间的承诺,(有的也叫"迟到的承诺");凡是内容与要约不相一致的承诺,都不是有效的承诺,而是一项新的要约或反要约,必须经原要约人承诺后才能成立合同,关于承诺有效要件,大陆法系各国要求较严,非具备以上三要件者则不能有效。
而英美国的法律对此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态度。
例如,美国《统一商法典》规定,商人之间的要约,除要约中已明确规定承诺时不得附加任何条件或所附加的条款对要约作了重大修改外,被要约人在承诺中附加某些条款,承诺仍可有效。
承诺可以书面方式进行,也可以口头方式进行。
通常,它须与要约方式相应,即要约以什么方式进行,其承诺也应以什么方式进行。
对于口头要约的承诺,除要约有期限外,沉默不能作为承诺的方式,承诺的效力表现为要约人收到受要约人的承诺时,合同即为成立。
合同中的明示与默示约定在商业和法律交易中,合同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文书,它规定了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中的约定可以分为明示约定和默示约定两种形式。
明示约定是指各方明确表达的意愿和约定,而默示约定则是根据合同的性质、交易习惯和法律规定来推定的。
本文将探讨合同中的明示与默示约定,并分析其在商业交易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明示约定明示约定是指各方在合同中明确表达的意愿和约定。
在合同中,明示约定通常以书面形式表达,比如合同条款、附件或其他书面文件。
明示约定的特点是明确、具体和明确可辨。
它确保了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得到明确的规定,减少了误解和争议的可能性。
明示约定在商业交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明示约定明确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使各方能够清楚地了解合同的内容和约定。
其次,明示约定可以为各方提供法律保护,如果任何一方违反了明示约定,另一方可以依法主张自己的权益。
此外,明示约定也有助于建立商业信任和合作关系,增加交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默示约定默示约定是根据合同的性质、交易习惯和法律规定来推定的。
它是指在合同中未明确表达但根据相关背景和环境可以合理推定的约定。
默示约定的特点是隐含、模糊和不明确。
它通常是基于交易习惯和法律规定的普遍认可,用于填补合同中的空白和不完整之处。
默示约定在商业交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默示约定可以弥补合同中的不完善和不明确之处,保证合同的有效执行。
其次,默示约定可以根据交易习惯和法律规定来解释合同条款,避免争议和纠纷的发生。
此外,默示约定还可以为交易双方提供一定的保护,确保交易的公平和合理性。
三、明示与默示约定的关系明示约定和默示约定在合同中是相辅相成的。
明示约定是双方明确约定的内容,是合同中的主要约定。
而默示约定则是根据合同的性质和背景来推定的,是合同中的补充约定。
明示约定和默示约定共同构成了合同的完整内容,保障了各方的权益和义务。
在实际应用中,明示约定和默示约定的权重和适用范围可能因合同类型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默示的承诺与意思实现——我国《合同法》第22条与第26条的解释论-摘要:合同可依默示的承诺成立,也可依意思实现而成立,默示的承诺与意思实现均是由受要约人以行为表达默示的意思,然就二者的关系学说上素有争论。
对默示的承诺和意思实现进行分析和比较,有助于对《合同法》第22条和第26条进行理解和阐释。
关键字:意思表示默示的承诺意思实现一、问题的说明经由要约承诺形成合意,这是合同成立最为典型的方式,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2条,以下简称合同法)。
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
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合同法第26条第1款)。
以行为作出承诺,究为默示的承诺、意思实现抑或二者兼有?默示的承诺与意思实现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涉及意思表示的基本理论,素有争论,本文对此作初步探讨,分析《合同法》第22条与第26条的规定,以抛砖引玉。
二、意思表示的方式、默示的承诺与意思实现(一)意思表示的方式意思表示可以采取明示的方式或默示的方式作出,相应地区分为明示的意思表示与默示的意思表示。
[1](P74)明示的意思表示,其行为人直接将其效果意思表示于外,例如甲向乙表示愿以200万元购某屋。
默示的意思表示,则由特定行为间接推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例如在自助餐厅取面包而食之,或将汽车停于收费的停车场。
于此等情形,行为人虽未明言购买面包或利用停车场,但由食用面包或停车的事实,可推知其有购卖面包或利用停车场的意思。
沉默或单纯的不作为,即当事人既未明示其意思,亦不能籍他项事实,推知其意思,原则上不具意思表示的价值,仅于例外场合,比如基于当事人的约定或在所谓“规范化的沉默”场合,可作为意思表示。
[2](P339)默示的意思表示又称为“以可推断之行为发出的意思表示”。
[3](P209)(二)默示的承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合同法第21条),意思表示既可有明示与默示两种方式,自然也就会有“明示的承诺”与“默示的承诺”。
默示合同的例子《默示合同那些事儿》嘿,大家晓得不,这世上有一种合同叫默示合同!听起来好像挺玄乎,其实啊,生活里到处都是默示合同的例子呢。
比如说,你每天早上都去同一个早餐摊买包子,你啥也不说,老板就给你拿了你常吃的口味,然后你付钱走人,这其实就是一个默示合同呀!老板默认你要买,你也默认老板知道你要啥,心照不宣,多有意思。
还有坐公交车,你上车投币或者刷卡,这也是一个默示合同呀!你默示你要去某个地方,司机默示他会把你拉到目的地。
哈哈,就像是一场默契的旅行。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理发店剪头发。
我一进去就坐在那儿,啥也没说,结果理发师就开始给我洗头发剪头发,整得明明白白的。
当时我就想,这可不就是默示合同嘛!我默认他知道我想要普通的剪发,他也默认我就想剪头发不会有其他特别奇葩的要求。
默示合同有的时候还挺逗的呢。
就像我朋友,他经常去一家小店买饮料,每次都买同一种。
有一天他进去就发呆,老板直接拿了他常喝的饮料给他,他都懵了,回过神来就哈哈大笑,说这默示合同也太默契了。
不过啊,有时候默示合同也会闹点小笑话。
有次我去超市买东西,逛着逛着随手把一包薯片拿起来看了看,结果旁边的售货员阿姨马上说:“哎哟,这薯片好吃得很嘞,好多人买的!”我当时就愣住了,这咋就默认我要买它了呢!只好尴尬地笑笑。
总的来说呢,默示合同在我们生活里真的无处不在。
它就像是一种不成文的约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简单又有趣。
有时候我们可能都没意识到,但它就在那儿默默地发挥着作用。
它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顺畅,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下次要是再遇到这种默示合同的小瞬间,大家不妨也留意一下,感受一下这份特殊的默契,说不定能给你的生活带来不少乐趣呢!让我们一起在默示合同的世界里愉快地玩耍吧!。
合同的默示形式合同的默示形式是指合同各方就某些关键事项达成默契,尽管这些事项并未明确写入合同条款,但各方可以合法地做出相应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承担相应的责任。
默示形式在合同中非常常见,它是合同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体现。
本文将详细探讨合同的默示形式。
合同的默示形式是可变的,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默示条件。
当合同各方之间达成一致并开始履行合同时,他们可能会默示一些未明确写入合同的条件。
这些条件通常是在交易过程中隐含的,但是双方都清楚地知道这些条件的存在。
例如,当买方在购买一辆二手车时,卖方并没有明确写入合同中车辆的技术条件和保修情况,但是双方都默认车辆在交付时应具备合理的技术状况和一定的保修期限。
尽管这些条件没有明确写入合同,但买方有权要求卖方保证车辆的质量和保修情况。
其次是默示质量。
在某些情况下,合同中并没有详细描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但合同各方默认产品或服务应达到合理的质量标准。
例如,当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合同中并未明确列出产品所应具备的各项指标,但是消费者可以默示地认为食品应符合卫生安全标准并适合食用。
如果食品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承担责任。
再次是默示期限。
当没有明确约定合同的期限时,根据合同性质和交易方式,双方可以默示地认为合同的期限是合理的、符合习惯和行业标准的。
例如,当雇佣劳动合同中未规定具体的工作期限时,双方默认为长期合作关系,直到一方提前通知或者按照习惯解除合同。
最后是默示关联性。
当合同中存在一项条款时,双方可以默示地认为与该条款有关的其他事项也适用于合同。
例如,当合同中规定了供应商对产品的退换货政策时,双方默认退换货政策也适用于产品的售后维修和保养。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合同的默示形式有助于维护合同各方的权益,提升合同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合同的默示形式在实践中有其约束力和司法认可度。
然而,正因默示形式的模糊性和主观性,也容易引发合同纠纷。
为了避免潜在的合同纠纷,合同各方在签订合同时应尽量明确约定各项关键事项,确保合同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中的默示条款与解释在商业合同中,默示条款和解释是非常重要的法律概念。
默示条款是指合同中未明确表述但在实际交易中被认为存在的条款,而解释则是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和解释。
默示条款和解释的正确使用可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本文将详细讨论默示条款和解释的概念、应用以及在商业合同中的重要性。
一、默示条款的概念和应用默示条款是指在合同中未明确表述但在实际交易中被认为存在的条款。
它们可以通过法律、惯例或者双方的行为进行推断。
默示条款的存在基于合同当事人的合理预期,包括供货质量、隐性缺陷和适销性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有权合理地期待商品具有合理的质量和性能。
如果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在合理使用下出现故障,消费者可以主张商品存在默示质量条款。
默示条款的应用需要考虑实际交易的特定情况和合理预期。
合同当事人应该在交易中明确协商并记录重要条款,避免由于未明示的条款而引发的争议。
二、解释合同条款的重要性解释合同条款是确保合同明确且可执行的关键步骤。
合同条款的含义和解释直接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合同的双方必须对条款的解释达成一致。
当事人在解释合同条款时,可以参考以下原则:1. 文字解释原则:根据合同条款的字面意思进行解释。
如果合同中的条款明确表述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当事人应该按照条款的字面意思执行。
2. 目的解释原则:根据合同的目的和意图解释条款。
如果合同条款在字面上存在歧义,当事人应该考虑合同的目的,并试图解决该歧义。
3. 合同上下文解释原则:根据合同的整体内容解释条款。
当发生条款解释上的争议时,当事人应该结合合同的其他相关条款进行解释。
合同条款的解释需要谨慎,确保符合当事人的意图和合同的目的。
如果当事人无法就条款的解释达成一致,可以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或者通过仲裁或诉讼解决争议。
三、中的默示条款与解释的重要性在商业合同中,默示条款和解释的正确使用尤为重要。
商业交易通常涉及大量条款和复杂的关系,因此在合同起草和履行过程中,默示条款和解释能够填补合同中的空白并确保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得以保护。
浅析意思实现作者:王廉洁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16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意思表示与意思实现,默示承诺的比较分析,给出作者眼中意思实现的法律属性,同时以期有助于对《合同法》第22条,第26条第一款的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要约承诺方式法律属性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6-295-01大陆法系国家,合同成立以要约承诺的合意为典型。
承诺,指要约人的受领人,向要约人表示其欲使契约成立的意思表示。
就方式而言,承诺得为明示与默示。
而默示的承诺又作广义与狭义区分。
尽管我国《合同法》并没有对上述概念作直接规定,但根据其第22条,“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
”第26条第1款,“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
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
”据此,学者一般将“不需要通知的承诺”作为要约承诺方式成立合同的例外——即意思实现——部分学者认其为广义的默示承诺。
合同的成立作为一种法律行为,其由双方当事人两个意思表示的一致而成立,意思表示于前者,称之要约,于后者,称之承诺。
如此,承诺从本质上说是意思表示,而意思实现性质为何?其与承诺又为何种关系?鉴于意思实现与意思表示关系密切纠结,本文欲从意思表示的概念入手,厘清意思实现的法律属性。
意思表示系由二个要素所构成:一为内心意思;一为此项内心意思的外部表示。
同时该二要素分别构成意思表示的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
客观要件:表示行为,指外部的表示行为而言,即在客观上可认为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
主观要件:指内心的意思而言。
其又分为行为意思,表示意识,效果意思;行为意思:即表意人自觉地从事某项行为。
表示意识:即行为人认识其行为具有某种法律行为上的意义。
效果意思:即行为人欲依其表示发生特定的法律效果的意思。
传统的理解是,承诺为一种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可分解为三项要素:效果意思、表示意识与表示行为。
承诺的表示方法表达承诺的方法取决于语境、受众以及表达者的性格和口语风格。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表达承诺的方法,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
1. 直接承诺:- "我保证会完成任务/工作。
"- "我向您保证我会按时交付。
"- "我发誓我会尽力解决这个问题。
"2. 表达愿望和决心:- "我希望能完成这个任务,我会尽力而为。
"- "我下定决心要做得更好,不会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 "我会全力以赴,确保这次活动的成功。
"3. 强调责任感和诚信:- "作为您的员工/合作伙伴,我对此事负有责任感。
"- "诚如之前所说,我会履行我的承诺并遵守协议。
"- "您可以放心,我对我的承诺充满诚意,并且会全力以赴。
"4. 表达能力和可信度:- "经过多年的经验,我相信我有能力带领团队完成任务。
"- "我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在类似的情况下有过成功的经验。
"- "我以前的合作伙伴都对我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我相信这次也不会让您失望。
"5. 表达行动和时间:- "我会立即开始工作,以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 "我将尽快处理这个问题,以免影响后续工作。
"- "我会抽出时间来仔细研究这个问题,并提供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6. 与对方共同努力:- "我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合作,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 "我愿意听取您的建议和意见,以便作出更好的决策。
"- "请告诉我您的期望,我会努力达到并超越您的要求。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同时,要记住承诺是一种责任和对他人的尊重,一旦做出承诺,应该全力以赴履行,否则会破坏信任关系。
承诺的名词解释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和使用"承诺"这个词。
然而,你是否真正理解承诺的含义?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你解释承诺的内涵,并探讨承诺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来探究一下"承诺"这个词的定义。
承诺是指当事人在特定情境下主动作出的、明示或默示的、表明将来会履行的义务或行为。
简而言之,承诺就是一种许诺,一种表示对某事或某人付出努力的愿望或决心。
承诺可以分为多个层面和领域。
在个人层面上,承诺可以是对自己的许诺,例如下定决心要戒烟、要更加关注健康等。
在人际关系中,承诺是对他人的许诺,例如对伴侣的忠诚、朋友之间的支持等。
在工作环境中,承诺涉及到对职责的履行、对客户的服务承诺等。
总之,承诺遍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为什么承诺如此重要?首先,承诺是建立信任的基石。
当我们承诺履行某种义务或付出特定的努力时,我们向他人展示了我们的可靠性和诚信。
信任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只有通过承诺,我们才能在他人眼中树立起信任的形象。
其次,承诺促使我们付出更多努力。
当我们对自己或他人做出承诺时,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去实现它们。
这种承诺激发了我们的动力和决心,使我们更加专注和坚定地追求目标。
承诺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还能够激发我们内心的激情和自律。
当然,承诺并不总能如愿以偿。
有时候,我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履行承诺。
然而,即使如此,我们也应该诚实地沟通并解释这种情况,以保持透明度和信任。
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我们也需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努力修正和改进。
承诺不仅对个人发展和人际关系有着重要影响,对于社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社会中的承诺包括法律和道德上的义务,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秩序和公正。
在企业领域,企业对员工和客户的承诺影响着企业形象和声誉。
而政府对人民的承诺则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共福利的基石。
在一个充满变革和不确定性的时代,承诺变得尤为重要。
Product quality is produced, not tested.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民法总则默示的规定是怎样的?在民法上,默示是一种意识表示,是与他人建立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形式,也是民法自治原则的体现。
为了保证各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在民法总则默示有确切的条文规定,只允许在特定的期限下才能以默示的形式进行意识表示。
在民法上,默示是一种意识表示,是与他人建立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形式,也是民法自治原则的体现。
为了保证各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在民法总则默示有确切的条文规定,只允许在特定的期限下才能以默示的形式进行意识表示。
一、民法总则默示的规定是怎样的?第一百四十条【意思表示的形式】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
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二、《民法总则》是怎么规定意思表示的?意思表示为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而法律行为是司法自治的实践手段,因此意思表示意义重大。
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为。
1、意思表示的生效(1)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2)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
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
当事人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3)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时生效。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4)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
2、意思表示的撤回行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
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
3、意思表示的解释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
承诺的⽅式包含明⽰和默⽰吗现实⽣活中很多⼈对承诺应当以何种⽅式作出不太明⽩,有以明确的以书⾯形式传达的,也有冠以交易习惯、交易惯例⾃然⽽然形成的;抑或以默⽰的⽅式表达已作出的承诺。
那么承诺的⽅式包含明⽰和默⽰吗?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相关知识的解答。
承诺的⽅式包含明⽰和默⽰吗包含。
承诺⽅式是指,受要约⼈将其承诺的意思表⽰传达给要约⼈所采⽤的⽅式。
对⼀项要约作出承诺即可使合同成⽴,因此承诺以何种⽅式作出是很重要的事情。
⼀般来说,法律并不对承诺必须采取的⽅式作规定,⽽只是⼀般规定承诺应当以明⽰或者默⽰的⽅式作出。
所谓明⽰的⽅法,⼀般依通知,可以⼝头或者书⾯表⽰承诺。
⼀般说来,如果法律或要约中美与俄规定必须以书⾯形式表⽰承诺,当事⼈就可以⼝头形式表⽰承诺。
所谓以⾏为承诺,如果要约⼈对承诺⽅式没有特定要求,承诺可以明确表⽰,也可由受要约⼈的⾏为来推断。
所谓的⾏为通常是指履⾏的⾏为,⽐如预付价款、装运货物或在⼯地上开始⼯作等。
如甲写信向⼄借款,⼄未写回信但直接将借款寄来。
缄默时不作任何表⽰,即不⾏为,与默⽰不同。
默⽰不是明⽰但仍然时表⽰的⼀种⽅法,⽽缄默与不⾏为是没有任何表⽰,所以不构成承诺。
但是,如果当事⼈约定或者按照当事⼈之间的习惯做法,承诺意缄默与不⾏为来表⽰,则缄默与不⾏为⼜成为⼀种表达承诺的⽅式。
但是,如果没有事先的约定,也没有习惯做法,⽽仅仅有要约⼈在要约中规定如果不答复就视为承诺是不⾏的。
如果要约⼈在要约中规定承诺需⽤特定⽅式的,承诺⼈作出承诺时,必须符合要约⼈规定的承诺⽅式。
即使是这种要求的⽅式在⼀般⼈看来是很特别的,只要不为法律所禁⽌或者不属于在客观上根本不可能,受要约⼈都必须遵守。
例如,要约⼈限定承诺应以电报回答,则受要约⼈纵以书⾯回答,不⽣承诺的效⼒。
但如果要约⼈仅仅是希望以电报恢复,受要约⼈应当尊重要约⼈的意思,并按照要约⼈的要求的⽅式作出承诺。
如果要约规定了⼀种承诺⽅式,但并没有规定这是唯⼀的承诺⽅,则⼀般来说,受要约⼈可以⽐要约规定的⽅式更为迅捷的⽅式作出承诺。
承诺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承诺是指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或一群人作出某种承诺或许诺,并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承诺通常用于约定、协议、合同等场合,目的是约束当事人的行为。
构成要件是指一个承诺必须具备的条件或要求。
以下是构成承诺的基本要件:
1. 合意:承诺必须是自愿的,并且是双方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共识。
双方必须在自由意志的基础上进行承诺,不能是受到欺骗、强迫、威胁等非自愿情况下做出的。
2. 表示意思:承诺必须通过言辞、行动或书面形式表达出来。
承诺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但必须以某种方式明确表示出来。
3. 对象明确:承诺必须对具体的事项、内容或行为进行明确的约定。
双方必须就具体的事项或内容达成一致,并在约定中清晰地描述出来。
4. 可履行性:承诺的内容必须是可行、可履行的。
双方必须有能力、有意愿并具备必要的条件履行约定的承诺,并达到约定的目标。
5. 法律效力:承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具备法律效力。
承诺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否则就无效。
需要注意的是,承诺可能会受到不同法律制度的约束,构成要件可能因法律规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具体的法律体系下,对于承诺的构成要件可能有所不同。
默示意思表示的形式
陈宏义
【期刊名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27)8
【摘要】默示意思表示可分为积极的默示(以"可推断的"行为而为意思表示)和消极的默示(沉默).沉默只有在特定情形下,才具有意思表示的效力.沉默属于默示意思表示的一种形式.
【总页数】2页(P116-117)
【作者】陈宏义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13
【相关文献】
1.CISG适用默示排除意思自治之分析--以约定适用中国法律为视角 [J], 刘廷涛
2.默示的意思表示分析 [J], 王馨远
3.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表现形式——行为人主观原因导致的意思表示不真实 [J], 王素珍; 文小梅
4.论默示意思表示在一般合同条款中的适用及规制 [J], 郑凯华[1]
5.默示的承诺与意思实现——我国《合同法》第22条与第26条的解释论 [J], 韩世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默示的承诺与意思实现合同可依默示的承诺成立,也可依意思实现而成立,默示的承诺与意思实现均是由受要约人以行为表达默示的意思,然就二者的关系学说上素有争论。
对默示的承诺和意思实现进行分析和比较,有助于对《合同法》第22条和第26条进行理解和阐释。
【摘要题】法条释义一、问题的说明经由要约承诺形成合意,这是合同成立最为典型的方式,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2条,以下简称合同法)。
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
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合同法第26条第1款)。
以行为作出承诺,究为默示的承诺、意思实现抑或二者兼有?默示的承诺与意思实现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涉及意思表示的基本理论,素有争论,本文对此作初步探讨,分析《合同法》第22条与第26条的规定,以抛砖引玉。
二、意思表示的方式、默示的承诺与意思实现(一)意思表示的方式意思表示可以采取明示的方式或默示的方式作出,相应地区分为明示的意思表示与默示的意思表示。
[1]$74)明示的意思表示,其行为人直接将其效果意思表示于外,例如甲向乙表示愿以200万元购某屋。
默示的意思表示,则由特定行为间接推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例如在自助餐厅取面包而食之,或将汽车停于收费的停车场。
于此等情形,行为人虽未明言购买面包或利用停车场,但由食用而包或停车的事实,可推知其有购卖面包或利用停车场的意思。
沉默或单纯的不作为,即当事人既未明示其意思,亦不能籍他项事实,推知其意思,原则上不具意思表示的价值,仅于例外场合,比如基于当事人的约定或在所谓“规范化的沉默”场合,可作为意思表示。
[2]沪339)默示的意思表示又称为“以可推断之行为发出的意思表示”。
[3](P209)(二)默示的承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合同法第21条),意思表示既可有明示与默示两种方式,自然也就会有“明示的承诺”与“默示的承诺”。
[4] 卬176)且可以认定为依默示的意思表示进行承诺的场合,并不少见,比如按照要约的内容实际送货,或者对与要约同时送来的物品付款等,属对要约人的因承诺而成立之合同的履行行为,作出此等行为即属默示的承诺。
[5] (?64)依前述结论,默示的承诺可表述为以可推断之行为发出的承诺。
上述结论,可以从一些立法文件中加以印证。
比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0150第18条第1款规定,受要约人的表示同意要约的陈述或其他行为是承诺。
沉默或不作为本身并不构成承诺(重点号后加)(注:CISG art. 18 par. l:A statement made byor other conduct of the offeree indicating assent to an offer is anacceptance. Silenc e or inactivity does not in itself amount to acceptance.为了本文用语的统一,对0136的条文内容均未采纲中文官方译本。
)。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100第 2 •6条第1款的表述与之完全相同。
《欧洲合同法原则》(?£00第2: 204条规定:(1)受耍约人作出的任何形式的陈述或行为,一旦它表明了对要约的同意,即为承诺。
(2)沉默或不作为本身并不构成承诺(重点号后加)(注:PECL art. 2:204ACCEPTANCE:(I)Any form of statement or conduct by the offeree is anacceptance if it indicates assent to theofter. (2)Silence or inactivitydoes not in itself amount toacceptance.)o默示的承诺可作广义与狭义的区分。
自广义而言,凡从特定的行为(甚至不作为)中间接地推知行为人承诺的意思表示,均属之,不论此意思表示是否需要通知要约人。
自狭义上讲,默示的承诺仅限于需要将默示作出的承诺的意思表示通知要约人的情形,承诺无须通知的情形排除在外。
(三)意思实现意思实现,系德语旧11605匕6力&118见^的7 1@©译,日语中亦称“意思实现”。
《德国民法典》第151条(不需向要约人表示的承诺)对此作了规定,[6] “根据交易习惯,承诺无需向要约人表示,或者要约人预先声明无需表示的,即使没有向要约人表示承诺,承诺一经作出,合同即告成立。
应根据要约或者当时情况可以推知的要约人的意思,来确定要约约束力消灭的时间。
”依德国学者通说见解,在《德国民法典》第151条中,承诺的意思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表达出来,亦即必须使该意思显示于外部,但受要约人无需针对要约人表达或显示其承诺意思,承诺意思也无需到达要约人那里。
[3] (P280)《德国民法典》的这一规定亦影响到《日本民法典》(注:《日本民法典》第526条(契约成立时期):(1)隔地人间的契约,于发承诺通知时成立。
(2)依要约人的意思表示或交易上的习惯,不需承诺通知时,则契约于已有可认为是承诺意思表示的事实时成立。
)和我国台湾“民法”(注:“台湾民法第161条(意思实现):(1)依习惯或依其事件之性质,承诺无须通知者,在相当时期内,有可认为承诺之事实时,其契约成立。
(2)前项规定,于要约人要约当时,预先声明承诺无须通知者,准用之。
),其相应的民法文献,称此种规定为“意思实现”o [5] (P70) [7] (P34) [4] (P180) [8] (P26) [9] (P27) [10] (P7 0)意思实现的特征在于:其一,承诺无须通知;其二,受到严格限制,要求是根据交易习惯或者根据要约人预先的声明;其三,合同自出现认定承诺意思的事实或行为时(承诺意思实现时)成立。
依学者通常所举事例,比如客人用电报预订旅店房间,旅店老板将客人的姓名登记入预订客房名单,将要约人实物要约寄来的书籍签名于书页以示所有,均属依意思实现而成立合同。
意思实现所表述的规则在CISG、PICC及PECL中也是可以见到的。
CISG第18条第3款规定:如果根据该项要约或依照当事人之间确立的习惯作法或惯例,受要约人可以做出某种行为,例如与发运货物或支付价款有关的行为,来表示同意,而无须向要约人发出通知,则承诺于该项行为做出时生效,但该项行为必须在上一款所规定的期间内做出(注:CISG art.l8 par. 3:However, if, by virtue of the offer or asa result of practices which the parties have established bet weenthemselves of of usage, the offeree may indicate assent byperforming an act, such as one relating to the dispatch of the goods or payment of the price, without notice to theofferor, the acceptance is effective at the moment theact is performed, provided that the act is performed within the period oftime laid down in the preceding paragraph.)。
?10:第2*6条第3款基本相似,规定:但是,如果根据要约本身,或依照当事人之间建立的习惯做法或依照惯例,受要约人可以通过做出某行为来表示同意,而无须向要约人发出通知,则承诺于做出该行为时生效(注:PICC art. 2 • 6 par 3:However, if, byvirtue of the offer or as a result of practices which the parties haveestablished between themselves or of usage, the offeree may indicate assentby performing an act without notice to the offeror, the acceptanceiseffective when the act is performed.)。
?已0^第2: 205条第3款在合同成立的时间上有所不同,规定:如果根据要约、当事人之间业已确立的习惯做法或者惯例,受要约人可以履行某种行为来对要约作出承诺而无须通知要约人,合同自开始履行该行为时成立(注:PECL art. 2:205 par. 3:If by virtueof the offer, of practices which the parties have established betweenthemselves, or of a usage, the offeree may accept the o ffer by performing anact without notice to the offeror, the c ontract is concluded when theperformance of the act begins.)。
“意思实现”在《合同法》之前的中国大陆立法中并没有规定,这一概念只是出现在民法著述中。
[11] (P382) [12] (P302) [13] (P42) [14] (P58)《合同法》第22条肯定了承诺无需通知的情形的存在,第26条第1款规定,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
自此,意思实现在中国大陆立法中有了根据。
就意思实现的本质,学说上颇有分歧。
有的认为它并非意思表示(注:参见[日]三宅正男:《契约法(总论)》,青林书院1978年版,第25页。
三宅教授认为,依意思实现之合同成立,不仅是属于依要约承诺以外的方式成立合同,甚至超出了意思表示合致的框架,只是一种成立合同的便法。
因此,对由此发生的合同成立及其效力,法律行为的一般理论并不当然适用,惟在有些场合可以类推适用而已。
);有的认为它属于一种广义的意思表示;[9] 沪171)有的认为其本质仍可作为一种意思表示。
[15] $11)本文认为意思实现仍然是一种意思表示,自《合同法》条文来看,使用了“承诺不需要通知”字样(第26条第1款),显然将“意思实现”亦作为一类承诺,而“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第21条),由此,自解释论的立场,意思实现至少在我国立法上是作为一种意思表示的。